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的竞争案例综述
耐克与阿迪达斯竞争分析

目录一、企业环境及背景分析 (3)1、企业文化对比2、耐克与阿迪达斯经济技术大比拼3、耐克与阿迪达斯的SWOT分析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8)1、耐克的目标市场2、阿迪达斯的目标市场三、采用的营销策略 (10)1、耐克--金字塔形形象推广战略2、阿迪达斯--以奥运为舞台四、进入国际市场的模式 (12)1、耐克的外包进入模式2、阿迪达斯的外包进入模式一、企业环境及背景分析1、企业文化对比:耐克:耐克(Nike) 鞋的标识是“Swoosh” (意为“嗖的一声”),是由(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 的图形设计学生卡罗琳·戴维森(Carolyn Davidson) 于1971年设计的。
Swoosh 极为醒目、独特、有动感,也就是大家现在熟悉的NIKE 的那个对勾形标志。
而“Just do it”这个口号,体现了耐克企业文化中注重个性化的特点,不管是工作,生活,运动,想到就做。
体育、表演、洒脱自由的运动员精神”是耐克追求的个性化的公司文化。
奈特意识到,鞋子已成为一种人们任意使用的消费品,不同的制造商所生产的鞋在质量上无多大差异,而谁能把鞋子转化为社会身份的象征,使人们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同款式的鞋子,谁就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耐克产品、休闲娱乐、体育界个人三者自然而然的联系,使人想起一种新的宣传主题。
这种宣传不是直接用来推销鞋的,而是宣传耐克鞋所代表的东西。
奈特认为,人们一般都会支持一支自己喜爱的球队或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所以耐克销售的不应该是鞋,而是一种运动理念:决心、个性、自我牺牲和胜利。
阿迪达斯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生产优质产品、不断创新的企业和品牌。
创新是它的传统。
阿迪达斯的原创性源自它理解运动员和他们参与的体育项目,帮助选手实现个人价值。
对阿迪达斯而言,卓越表现意味着战胜极限,克服障碍。
对运动员们一视同仁,鼓励积极参与,更加推崇团队、团队精神。
因而阿迪达斯的情感是积极的,重在参与竞争而不是获胜。
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公司重大公关危机案例分析

一.耐克公司的2次公关危机案例分析1.“恐惧斗室”广告带文化歧视引发公共危机2004年11月,由NBA巨星勒布朗·詹姆斯主演的最新耐克篮球鞋广告片《恐惧斗室》在国内上映,让耐克公司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广告片激怒了中国人敏感的民族自尊心。
广告一共5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詹姆斯走到一楼大厅内。
这里有一个擂台,台阶旁还立着两个石狮子。
突然从空中落下一位中国人模样的老者,身穿长袍。
两个人随后开始“争斗”。
突然,詹姆斯做出一个杂耍般的动作,从背后将篮球扔出,经柱子反弹将老者击倒,后跃起上篮得分。
第二个场景:詹姆斯来到二层。
这里到处飘着美钞和身穿中国服饰的妇女。
漂浮的女子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极其相似。
这些女子暧昧地向主人公展开双臂。
不过,随着詹姆斯扣碎了篮板,“飞天形象”随之粉碎。
在名为“自鸣得意”的第四个场景中,篮板旁出现了两条中国龙的形象,二龙吐出烟雾和阻碍詹姆斯的妖怪。
不过,詹姆斯几个动作晃过所有障碍,投篮得分。
其他两个场景没有“中国元素”出现。
在广告中,无论是石狮,穿长袍的中国老者还是飞天女子,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至于龙,则更是中国数千年帝王之家的一种图腾。
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在广告中,全部被击败。
《恐惧斗室》潜意识上对国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价值体系进行了冲击,詹姆斯击败所有中国元素的一幕幕镜头容易让国人产生联想,最终对耐克品牌以及这则广告产生意识上的反感。
11月26日前后,各媒体竞相关注这则中国元素屡败屡战的广告。
很多观众认为,“争斗中“中国人”毫无还手之力,飞天形象和美元放在一起,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被妖魔化,让人觉得耐克公司玷污了中国文化,甚至是侮辱了中国人。
新加坡当地的华裔更是联名向政府请愿,要求对耐克的这则广告进行“严打”。
11月30日,耐克公司发表声明称,“恐惧斗室”广告宣扬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耐克希望借助此广告鼓励年轻人不断的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恐惧,只有坚持并战胜恐惧,战胜自我,才会不断成长。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案例综述案例7

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的竞争案例综述一、耐克与阿迪达斯的营销大战耐克与阿迪达斯都是国际著名的体育服饰品牌,近to年来,这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围绕着世界体坛盛事,燃起了一场又一场营销大战的烽烟。
耐克受挫后出奇翻胜1995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奥运会400米冠军昆西.沃茨跑在前面,眼看金牌已向他招手。
突然,在最后冲刺的节骨眼上,他脚上的耐克球鞋的鞋跟脱落了一只,沃茨只好高一脚低一脚地跑完全程。
成绩可想而知:呼声最高的金牌得主竟然屈居第四。
当时,沃茨正是耐克为其推出的艾尔·马克斯《Air?Max )超软垫运动鞋做电视商业广告的核心运动员。
气急败坏的沃茨脱下那双坏了他冠军美梦的耐克鞋,当众扔进了垃圾箱。
这是耐克品牌灾难性的耻辱。
耐克受挫后,一度时期销声匿迹,这使得阿迪达斯喜不自禁。
在第二年的一场国际田径大赛中,脚穿阿迪达斯跑鞋的田径运动员贝利以9.84秒的骄人成绩,成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阿迪达斯借此展开攻势,使得声名大振,抢尽了风头。
面对这种情况,耐克一直在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有12家付了4650万美元的公司被命名为正式赞助商,阿迪达斯是其中之一,耐克却没有加入资格申请。
然而,运筹帷慢的耐克早已布下了周密的广告攻势。
原来耐克悄悄地买下了亚特兰大城所有显著位置的广告牌,做了耐克的独家广告。
结果,这些广告吸引了媒体的全部注意力。
不仅如此,耐克还修建了自己的奥运村,并高价聘请超级体育明星在那里露面。
耐克出奇制胜的高招大获成功,使得当年耐克的销售记录直线攀升。
阿迪达斯近水楼台先得利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办,这两个老对手又同时瞄准了这一炙手可热的赛事,展开了新一轮的竞争。
但是在这场竞争中,耐克似乎没能讨到便宜,阿迪达斯却凭借猫天时、地利、人和之势占尽了上风。
MBA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耐克跑鞋战胜阿迪达斯

本世纪70 年代初期,阿迪达斯制鞋公司在跑鞋制造业中居统治地位,此时正值美国跑鞋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前夕。
随后几年间,准备从事跑步或散步活动的成千上万的人,以及不参加跑步锻炼的数百万人,都开始穿用跑鞋。
然而,作为世界最大的跑鞋制造公司的阿迪达斯却没有充分利用本世纪跑鞋销售的大好时机,而且更为糟糕的是,它低估了美国竞争者对市场的介入和攻势。
几年后,阿迪达斯制鞋公司便被耐克公司甩在后面。
1936 年,当杰出的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穿着德国达斯勒兄弟所制作的运动鞋,在希特勒和德意志民族以及全世界面前赢得数枚金牌时,阿迪达斯跑鞋也为“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运动员所喜爱,并为运动鞋制造商提供了一种新的销售战略:利用著名运动员穿公司的鞋做广告。
1949 年,达斯勒兄弟俩合作破裂,哥哥阿道夫在原有企业基础上建立了阿迪达斯公司,而弟弟另外起家,建立了后来同样享有盛名的普马公司。
阿道夫对跑鞋进行了许多革新,包括:四钉跑鞋、尼龙底钉鞋和既可插入也可拔出的鞋钉。
他还发明了一种鞋钉的排列组合有30 种变化的鞋,这种鞋可使运动员适应室内、室外跑道以及天然地面或人工地面的多种需要。
除了这些工艺上的革新外,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鞋质量优、品种全,因而在影响广泛的国际体育活动中占统治地位。
例如,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穿阿迪达斯公司制品的运动员占全部个人奖牌获得者的82.8%,公司不仅获得了盛誉,而且同年销售额上升到10 亿美元。
在此之后的20 多年里,尽管竞争者相继涌入跑鞋市场,阿迪达斯公司跑鞋以其高质量和新颖性似乎已成为不可超越的尖兵。
同时它不仅生产供各类体育活动使用的鞋,而且还增加了与体育有关的其他用品,如短裤、运动衫、便服、田径服、网球服和泳装、各类体育用球、乒乓球拍和越野雪橇以及流行的体育挎包,这些体育用品都印着“阿迪达斯公司”醒目的标志。
由阿道夫兄弟开创的市场营销策略已对整个制鞋业产生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影响。
阿迪达斯长期以来一直把国际体育竞赛当作检验产品的基地。
第五部分案例六 阿迪达斯与耐克完成综述

案例:耐克:后来居上耐克的成功,促使其创业者菲尔·耐特成为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的“美国最富有的400人”之一。
菲尔·耐特是一位原本是位成绩平庸的1英里跑运动员,他曾受教于著名教练比尔·鲍曼。
鲍曼不断试穿各种运动鞋,认为运动鞋重量哪怕只差几克,也会使比赛结果出现相当大的差异。
1964年,耐特和鲍曼开始合伙经营。
他们每人出资500美元,组成蓝丝带运动公司,成为虎牌运动鞋在美国的独家经销商。
1972年,耐特和鲍曼终于自己发明了一种鞋,并决定自己制造。
他们把制作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各工厂,给这种鞋起名叫耐克,这是根据希腊胜利之神的名字而取的。
他们还设计了一种意为“嗖的一声”的独特标记,在每件耐克公司制品上都有这种醒目、独特的标记。
1972年,奥运会预选赛期间,耐克鞋在比赛中首次亮相。
被说服使用这种新鞋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第四名到第七名,而穿阿迪达斯鞋的运动员则在预选赛中获前三名。
在运动鞋行业,耐克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耐特和鲍曼意识到:如果不能开发出比现有产品更好的新产品,就根本没希望提高市场占有率。
而且,到目前为止,美国生产的鞋还比不上德国阿迪达斯公司生产的外国鞋。
1975年,鲍曼在烘烤华夫饼干的铁模中摆弄出一种尿烷橡胶,用它制成一种新型鞋底,在这种华夫饼干式的鞋底上装上小橡胶圆钉,使得这种鞋底的弹性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的弹性都强。
这种看上去很简单的产品改进,成为耐特和鲍曼事业的起点。
鲍曼发明的华夫饼干式新型鞋底大受运动员的欢迎。
随着市场行情的好转,这种鞋在1976年的销售额达1400万美元,而1975年仅为830万美元,1972年为200万美元。
耐克公司由于精心研究与开发新式样鞋而在制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到70年代末,耐克公司的研究与开发部门雇用研究人员近100名。
公司生产出140多种不同式样的产品,有些产品是市场上款式最新颖、工艺最先进的,并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而设计。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耐克阿迪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个人作业1、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外部战略环境分析2、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内部资源条件分析3、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战略选择分析4、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竞争战略选择分析5、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战略方案评价与选择班级姓名学号企业战略管理案例一:耐克公司与阿迪达斯公司外部战略环境分析分析下列问题:1、试分析体育用品行业相关成功要素识别;2、试分析耐克公司面临的主要机会与威胁,并进行竞争地位与产业吸引力评估;3、试分析阿迪达斯公司面临的主要机会与威胁,并进行竞争地位与产业吸引力评估;4、耐克公司应该如何利用机会与威胁?5、阿迪达斯公司应该如何利用机会与应对威胁?案例一角色解答:众所周知, adidas发家于德国,这是一个欧洲的贵族品牌,因此在初期,阿迪达斯的市场主要集中于欧洲大陆,旗下的品牌也仅限于运动传统系列。
随着nike的崛起,adidas开始进驻北美市场,进而推出了运动表现系列,专门为运动员及运动会提供专业的运动器械和装备。
随着运动市场的做大做强,adidas显然已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寻求突破,开始转战时尚舞台,与一些著名的时尚服装设计师合作,推出一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或街头或简约的时装.阿迪达斯现在将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集中在运动表现系列上,仍然匀出一部分开发不同于运动风格的服饰和配饰。
竞争优势:阿迪达斯一直致力于运动科技的开发与研究。
每年投入研发中心的资金都运用于设计发明高科技材质和设计上。
1920年,德国小镇herzogenaurach,年仅20岁的面包师阿迪·达斯勒在他母亲的洗衣店里做出了第一双手制运动鞋.凭着对体育的热爱,也为了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成绩,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科技在他的推动下诞生,700多项产品专利权成为他不懈追求的果实,其中包括第一双带钉的田径鞋、第一双铸模橡胶钉的足球鞋、可更换鞋钉的田径鞋、拧入式鞋钉的足球鞋、有史以来最轻的田径鞋、第一双慢跑鞋……创始人达斯勒的精神鼓舞着阿迪达斯的每一个后继者不断探索、为突破运动的极限创造出革新产品。
竞争战略案例:创新使后来者居上,美国耐克公司的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案例:创新使后来者居上,美国耐克公司的竞争战略阿迪达斯和耐克分别是德国和美国两大鞋业巨头,二者一先一后占据了本国乃至全球的跑鞋市场。
早在20世纪70年月初期,阿迪达斯制鞋公司在跑鞋制造业占据统治地位。
此时正值跑鞋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前夕。
但阿迪达斯公司却未充分利用这种跑鞋销售的大好时机,一方面,它低估了美国市场(在世界其它地方的鞋市上它仍占据统治地位),这是典型的估计失误。
更甚者,它低估了美国竞争者对市场的介入和攻势。
这些竞争者都是20世纪70年月初崛起的新兴企业,不消几年,阿迪达斯制鞋公司便被耐克公司甩在后面。
那么,作为后来者的耐克何以能居上呢?阿迪达斯公司的前身是德国两兄弟阿道夫•达斯勒和鲁道夫•达斯勒开的一家制鞋公司。
一次偶然的机会,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穿着他们制作的运动鞋参与了1936年奥运会并取得一枚金牌,这为达斯勒兄弟的鞋店打开了门路。
十几年后,兄弟俩分道扬镐,成立了各自的公司。
其中,鲁道夫成立了普马公司,而阿道夫在已有企业基础上建立了阿迪达斯公司(“阿迪达斯”源于他的教名的爱称和他的姓氏中的前3个字母)。
刚开头时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鞋质量优、品种多并且在跑鞋方面有许多革新。
因而在影响广泛的国际体育活动中占据统治地位。
但是,以后竞争者相继涌人这个市场。
1972年之前,阿迪达斯公司和普马公司占有了运动鞋的全部市场。
尽管这种状况一直在变化,但阿迪达斯公司好像已成为不可超越的尖峰。
它不仅生产供各类体育活动使用的鞋,而且还增加了与体育有关的其它用品,如短裤、运动衫、便服、田径服以及流行的体育挎包等,这些产品上都印着“阿迪达斯公司”这种醒目的标志。
之后,由阿道夫兄弟开创的市场营销策略对整个制鞋业产生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影响。
阿迪达斯长期以来一直把国际体育竞赛当作检验产品的基地。
很多年来,这些运动员的反馈信息对公司转变和改进鞋的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公司与专业运动员签订合同,让他们使用公司的产品。
案例2 阿迪达斯与耐克的运动大战

阿迪达斯与耐克的运动大战[阿迪达斯]一、历史背景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鲁道夫和阿道夫·达斯勒开始在联邦德国制鞋。
创业者是阿道夫,鲁道夫是经销人,销售他哥哥的产品。
兄弟俩起初没干出什么名堂,但在1936年取得了重大进展。
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穿着他们制作的运动鞋,在希特勒和德意志民族以及全世界面前赢得了数枚金牌。
著名运动员杰西·欧文斯穿公司的鞋,使阿迪达斯公司的名声迅速提高,从此开始实行一种新的销售战略。
1949年,兄弟俩闹翻了,鲁道夫带着一半工具设备,离开哥哥,到城市另一边建立了彪马制鞋公司,阿道夫在现有企业基础上建立了阿迪达斯公司(“阿迪达斯”源于他的教名的爱称和他的姓氏中的前3个字母)。
鲁道夫的彪马公司从来没有赶上阿迪达斯公司,但却居世界第二位。
为开发出更结实、更轻便的鞋,阿道夫不断试验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
他试验了有棘刺的鲨鱼皮,试图研制出适宜制作室内拖鞋的皮革,他还用大袋鼠皮加强鞋帮的耐力。
阿迪达斯的第一批样品鞋在1952年赫尔辛奥运会上亮相。
以后,在1954年,穿着阿迪达斯的德国足球队击败匈牙利队,夺得世界杯。
在比赛中阿迪达斯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阿道夫把一种特殊的钉子拧进鞋里面,使得运动员在天泥泞的赛场上抓地很牢;而匈牙利队的队员的鞋内由于没有安装鞋钉则缺少同样的摩擦力。
阿道夫在跑鞋方面有许多革新,如四钉跑鞋、尼龙底钉鞋和既可插入也可拔出的鞋钉。
他还发明了一种有30种鞋钉排列组合变化的鞋,可使运动员适应室内、外跑道以及天然地面或人工地面的多种需要。
1972年前,阿迪达斯公司和彪马公司占据运动鞋的全部市场。
虽然有竞争者不断进入市场,但阿迪达斯公司以其明显的优势成为不可超越的。
它不仅生产供各类体育活动使用的鞋,还生产与体育有关的其他用品,如短裤、运动衫、便装、田径服、网球服和泳装、各类体育用球、乒乓球拍和越野雪橇以及流行的体育挎包等。
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鞋质量优、品种多,在国际体育活动中占居统治地位。
竞争情报案例分析

• 北京奥组委05年1月24日在这里宣布,阿迪达斯(苏州)有 限公司和阿迪达斯-所罗门集团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 作伙伴。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王伟在签约仪式上说,作为 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将为北京2008年 奥运会、北京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和技术 官员提供运动装备。阿迪达斯同时成为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 合作伙伴,参加都灵2006年冬奥会和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 中国体育代表团都将身着阿迪达斯体育服装。阿迪达斯大中 华区总裁桑德琳女士表示:“从1928年创始人阿迪·达斯勒 为奥运选手制作第一双钉鞋开始,阿迪达斯就始终不遗余力
•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祖克博格说:“孩子们是不会因 为电视广告而购买任何产品,他们只买那些放在网上的, 或者网友推荐的。”这样看来,Joga似乎是Nike与核心 消费群———12~13岁的运动装备死忠分子保持密切联系 的新法宝。在站点开放注册的同时,Nike也模仿And1街 头争霸战和发售实况Mixtape的模式,宣布在全球举办三 对三室内足球斗牛赛Joga3futsal,并将全世界各地 Joga3futsal和各地足球少年DIY的花式足球炫技录像放 到了自己的官方网站上。相对于Nike的“敢为天下先”, adidas也不示弱。与Nike发动的Joga3futsal这样充满草 根意味的街头野球不同,adidas打着“小世界杯”的旗号 推出了自己的“+Challenge”挑战赛,信誓旦旦地要让全 球热爱足球的孩子爱6月的德国,踢一场自己当主角的世 界杯。贝克汉姆、巴拉克和中村俊辅等Adidas的签名球星 也在adidas的官方网站上喋喋不休地教育大家什么才是真 正的足球精神。
• The End • THANKS FOR WATCHING
NIKE的竞争战略分析
阿迪达斯与耐克

阿迪达斯的管理当局今天应采取的措施
• 其次,阿迪达斯公司需要加大研究的技术改进,注重公司 的产品组合,风格样式的多样化和产品差异化竞争,发挥 阿迪达斯产品试验的优势。以提升公司的产品创新能力。
阿迪达斯的管理当局今天应采取的措施
• 然后,阿迪达斯公司必须时刻关注消费者市场动向,并及 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迎合市场需求,还必须注意竞争对 手发展动向,并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经营策略。以限制竞争 对手的发展。 • 根据波特的五力模型重点分析来自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 争能力。
一切变化尽在老夫眼中。只是为了维护老夫 阁下无需客套,你我交手,阁下修为,老夫 遥想当年,老夫纵横江湖数十载,叱咤风云, 阁下何以让昔日稳坐武林盟主之位的老夫几 现在的你就好比正午的那轮红日,霞光万丈, 阁下请把话讲完。 今日正午炽热的太阳,仍记忆犹新吧! 在长跑竞技上的优势,而忽视了慢跑流行所 自是清楚。老夫仅想听听你对自己此次取胜 呼风唤雨,武林各大高手皆难以望吾项背。 招之内败于阁下如虹剑锋? 光热灼人,一如老夫当年。 带来的更大的利益。耐克…… 的想法而已。 阿迪平静地看着耐克,微微颔首。平静地凝 视不远处起伏的山峦和唯美的夕阳。耐克望 正是。耐克在研究和技术上下足了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生叱咤 先生举世无双的材料和技术服务于长 阿迪先生的辉煌壮观,武林人士皆有 万事皆理。在下能侥幸取胜,全仗前 阿迪先生过奖了。在下还有许多需要 着老人的失落的面庞,遐想万千。 热浪足以沸腾缙云湖水。 夫,迎合了慢跑方式,风格更是变化 风云数十载,自与先生举世无双的技 跑竞技。十年前,慢跑为众人所追捧, 目共睹。 辈承让。 学习的地方。 多端。也正因如此,成为众多武林人 术和材料休戚相关。十年前,武林形 前辈却对此视若无睹。 士向往的运动鞋。 式陡然转变,而先生固步自封,自是 失去了更上一层楼的大好机会。
战略管理案例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的竞争.doc

《企业战略管理》案例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的竞争1.公司发展历程1.1阿迪达斯公司发展历程(1)阿迪达斯公司的起源“为每位运动员提供最好的鞋”,在这个简单而又雄心勃勃的理念鼓励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首,作为制鞋匠和痴迷业余田径运动员的阿道夫·达斯勒与鲁道夫·达斯勒兄弟俩开始在德国做鞋,制造专用轻质跑鞋和足球鞋。
创业者是阿道夫、经销人是鲁道夫,杰西·欧文斯在1936年的奥运会上穿着他们制作的运动鞋赢得了数枚金牌,这使得他们从此开始实行一种新的销售战略。
但兄弟俩1948年闹翻了,鲁道夫带着一半设备离开阿道夫,建立了彪马制鞋公司,阿道夫利用剩余资源建立了阿迪达斯公司,而彪马公司却从来没有超越过阿迪达斯公司。
公司生产大量各式各样的高品质的运动鞋,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赛事的首要运动鞋供应商。
但是,进入70年代,阿迪达斯没有意识到平民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还是专注于专业运动鞋。
由于对销售预期的失败和对市场竞争状况的低估,阿迪达斯的地位受到了挑战,最后在70年代后期被耐克公司取代。
1997年与salmon联合之后,组建成为世界领先的体育用品集团公司之一,这两家公司在产品和地域协调上互为补充,salmon在北美和日本表现特别强劲,这对阿迪达斯提高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很有帮助。
1998年到2000年阿迪达斯重建了其市场份额紧随耐克公司之后,稳居第二的市场位置。
不过,在2002年公司的市场位置又跌至第三,比起耐克公司40.6%的市场份额,它仅有11.8%。
(2)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创新阿迪达斯公司开发出100多种不同风格的跑鞋,阿道夫在跑鞋开发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如四钉跑鞋、尼龙底钉鞋、既可插入也可拔出的鞋钉,他还发明了30多种鞋钉排列组合的鞋,可使运动员适应室内外跑道及天然地面或人工地面等多种需要,并为各类跑步者和各种跑步风格的运动员制造各种各样的跑鞋(包括各种竞赛用鞋与训练用鞋)。
耐克和阿迪的市场地位之战案例分析

耐克和阿迪的市场地位之战案例分析案例: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市场地位之战一、阿迪达斯的衰落20世纪70年代初,阿迪达斯制鞋公司在运动鞋制造业中占据了支配地位。
此时,正值运动鞋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前夕。
之后的几年间,成千上万爱好跑步或散步的人,以及数百万不参加跑步锻炼的人都开始穿用运动鞋,因为运动鞋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象征着年轻和健康,这也正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形象。
然而,阿迪达斯公司却没有充分利用运动鞋销售的最佳时机,它低估了美国市场的需求,尤其是低估了美国竞争者对市场的攻势。
这是一个典型的估计错误。
这些竞争者都是美国70年代初崛起的新兴企业,没过几年时间,阿迪达斯便被一家发达最快的企业——耐克甩在了后面。
1、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鲁道夫·达斯勒和阿道夫·达斯勒兄弟俩就开始在德国从事制鞋业生产。
创业者是阿道夫(家里人称之为“阿迪”),而鲁道夫则是经销人,负责推销他哥哥的产品。
兄弟俩起初业绩平平,但在1936年取得了重大进展。
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就是穿着这种鞋,为德意志民族赢得了金牌。
著名运动员穿某公司的鞋,对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是十分有利的。
这促使阿迪达斯以及其他运动鞋制造商从此开始实行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策略。
1949年,兄弟俩闹翻了,二人从此互不理睬。
鲁道夫带走了公司一半的工具设备,到城市的另一边建立了彪马制鞋公司,阿道夫在现有企业基础上建立了阿迪达斯公司。
为了开发更结实、更轻便的鞋,阿道夫不断试验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
他试验了有棘刺的鲨鱼皮,试图研制出适宜制作室内拖鞋的皮革。
还曾尝试用大袋鼠皮来增强鞋帮的耐力和韧性。
其第一批样品鞋曾在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亮相。
1954年,穿着阿迪达斯鞋的西德足球队击败了匈牙利队,夺得世界杯。
这种鞋的确是促使该队获胜的一个有利因素。
阿道夫把一种特殊的钉子拧进鞋里面,使运动员在当时泥泞的赛场上抓地很牢;而匈牙利队队员鞋内因没有安装这种鞋钉而缺少摩擦力。
营销案例分析耐“克”阿迪达斯

从阿迪达斯的历史来看,它是第一家发起生 产外包的鞋类公司。他们的生产公司分布于中国 大陆、越南、台湾以及拉丁美洲。现在他们的供 给链利用3种不同的供给商类型,包括承包商、下 级承包商和本地原料公司。他们的外包策略对团 体的成功至关重要,并被整个领域仿效。这种策 略可以转移风险,降低劳动力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开始,阿迪达斯建立于 三大系列产品构建基础上,同时进行了销售网络的扩张运 动。阿迪达斯尝试开展关键客户的模式来积极进行销售网 络的扩张,这个模式类似于召集合作伙伴进行加盟连锁。 只是他们的关键词在于“合作〞而并非仅仅指向“加盟〞。 据阿迪达斯公司资料显示,目前他们在中国的一些关键客 户基本上都已经拥有了平均50至300多间的零售店铺,这 些合作伙伴拥有自主的管理、资源和财务,并且在阿迪达 斯的支持下,利用阿迪达斯的品牌来创立零售商自己的品 牌。
运动有关的专利产品,进而创造了阿迪达斯的运动用品王国。 “为每位运发动提供最好的鞋。〞在这个简单而又雄心勃勃 的理念的鼓励下,1920年20多岁的阿迪·德斯勒开始手工制 作运动鞋,并在1948年建立起一家名为“阿迪达斯〞的公司。 之后,世界各国运发动每每穿著达斯勒先生制造的运动鞋在 奥运会中获得殊荣,阿迪达斯的名气因此渐渐地在国际体坛 响亮了起来。
这一创意并未因老者的形象而弱化品牌个性,反而 进一步强化了耐克的人性和健康活力的诉求,这就是该 创意的成功所在。
创意法则六:跑不跑由你
比较一向是创意常用的手法之一,但能在比较中 不伤害竞争对手,并显出可以包容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或 事,乃是品牌创意的大家风范
在大量的耐克品牌创意之中都不乏见到。 “今天, 你要么跑要么不跑〞。创意用一动一静反映出来两种生 活形态。其实,跑或不跑都没有对错,选择了耐克就等 于选择了运动和生命的流动。耐克没有很主观地评价跑 就是唯一的生活选择,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包容,流露出 了耐克品牌的胸一个人,其核心价值和 要保持不变,才可 成就自我。
阿迪达斯与耐克后来者何以居上综述

《阿迪达斯与耐克——后来者何以居上》案例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阿迪达斯(Adidas)制鞋公司生产的运动鞋和体育用品在美国十分畅销,占据了支配地位;但后来由于缺乏迅速反应和创新而把市场让给了耐克(Nike)公司。
阿迪达斯公司的兴与衰和耐克公司的后来居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阿迪达斯公司的成功之道阿迪达斯公司的成名缘于1936年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就是穿着阿迪达斯跑鞋为德意志民族赢得了奥运会金牌。
众所周知,著名运动员穿某公司的鞋,对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是十分有利的。
正是这一事件促使阿迪达斯公司从此开始实行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策略——即利用著名运动员和重大体育比赛展示产品的使用情况来实现促销。
事实证明这一市场营销战略卓有成效且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阿迪达斯公司不断试验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推出新品种,实施技术创新与进步。
例如阿迪达斯公司研制出了四钉运动鞋、尼龙底钉鞋及既可插入也可拔出的鞋钉等;还发明了一种鞋钉的排列组合,使跑鞋的鞋钉有30种不同的变化,使运动员能够适应室内与室外、天然与人工地面不同跑道的多种需要。
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运动鞋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因而在有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被广泛使用,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声誉。
为了尽快提高产量、降低成本,阿迪达斯公司到南斯拉夫、远东等地区寻找能够低成本、大批量制作运动鞋的工厂,与这些国家的一些中型企业签订了特许生产协议,让它们按公司的图纸制造产品。
这样,阿迪达斯公司节省了建造工厂和购置设备的巨额开支,从而使成本保持在适当水平。
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夺取更多的市场,阿迪达斯公司在制鞋业的基础上同时也发展相关体育用品,充分发挥其协同效应,实现产品的水平多样化。
阿迪达斯公司产品拥有特色鲜明的标志:一座切成三块拼合起来的“金山”,这使人们立即辨认出这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从而使著名运动员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被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认可,特别是这些标记也使得衣物、挎包之类的商品种类多样化广泛推广。
案例一:——精选推荐

案例一:阿迪达斯与耐克公司的竞争20世纪70年代初,正值跑鞋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前夕,阿迪迪斯公司在跑鞋制造业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这种格局在随后的几年间就发生了变化。
70年代初,跑鞋业崛起了一批新兴企业,这些新进入的竞争者发展十分迅速,对阿迪达斯公司构成了极大威胁。
由于阿迪达斯公司在经营决策上出现了问题,低估了市场,尤其是低估了美国国内竞争者对市场的介入和攻势,仅仅几年时间,阿迪达斯公司便被耐克公司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与此同时,耐克公司还击败了所有竞争对手。
耐克公司的这一成功,打破了阿迪达斯公司、彪马公司和泰格尔公司等一些外国制造商长盛不衰的神秘性,这使得耐克公司成为70年代在计算机行业之外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
一、健康运动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兴起了一股健康运动热潮,成百万以前不好运动的人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兴趣,其中成长最快的健康运动细分市场是慢跑,这项运动在80年代初达到了高潮。
据估计,到1980年有2500万~3000万美国人加入了慢跑运动,还有1000万人是为了休闲而穿跑鞋。
与此同时,制鞋商的数量也增加了。
在原有阿迪达斯公司、彪马公司和泰格尔公司等3家公司的制鞋队伍中,又加入了耐克公司、布鲁克斯公司、新巴兰斯公司、伊顿尼克公司,还有J.C.彭尼公司、西尔斯公司和康弗斯公司。
为推销这些制造商的产品,许多特种商品商店,如“运动员鞋店”、“雅典运动员鞋店”和“金尼鞋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遍布全美国。
迎合这个市场的各种新杂志也迅速问世,发行量不断上升,如《跑步者的世界》、《跑步者》和《跑步时代》,它们专门给跑步者提供有关信息。
二、耐克公司的经营耐克公司是由美国俄勒冈大学的一位技术平庸的长跑运动员菲尔•奈特创办的。
他在1960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的MBA学位后,到日本向奥尼楚卡公司申请在美国销售泰格尔跑鞋的资格。
1964年他和俄勒冈大学的著名教练比尔•鲍尔曼合伙,每人出资500美元,组成了布卢里制鞋公司,为泰格尔跑鞋生产鞋底。
鞋业两大巨头,耐克VS阿迪达斯:品牌营销的竞争

鞋业两大巨头,耐克VS阿迪达斯:品牌营销的竞争古代兵法书籍尚有《三十六计》、《便宜十六策》、《八阵总述》,而如今京东与众电商的叫板似乎只祭出了价格战和口水战,10年前电子商务频用的草莽手段10年后依然如故,时光似乎停滞了。
武林比武素来有三种境界,初级比的是力气和拳法,中级比的是气功和削铁如泥的利器,最高境界则是只要报出名号对手便闻风而逃。
企业也是一个江湖,竞争手段同样存在从初级到高级的演进。
初级竞争的表现是价格竞争和渠道战,这是最为粗略简单的,一旦有人率先发起价格战,竞争对手可以迅速依样反击。
中级竞争是能力的竞争,比如用研发来甩开竞争对手,成为技术的领导者。
用规范优质的服务体系来赢得消费者,形成服务上的竞争壁垒。
在这一层面的竞争中,企业开始往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单在产品和价格上有硬指标,也在一些软实力上,比如通过研发、渠道管理和服务来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
高级竞争是品牌的竞争。
所有的渠道能力、服务能力、产品特质最后都会映射到消费者的脑海中,反映出来的话语便是“某品牌是个好牌子”。
忠诚的消费者对于自己为什么喜欢某个品牌已经说不清了,而产品价格等指标在其购买决策中的比重也就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了。
简而言之,开放的商业市场就两群人——买家和卖家,商业的繁荣是由买卖双方促成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卖家总是以初级方式祭起价格战的原由是买卖双方都不成熟。
卖家一方的不成熟表现在因为缺乏战略规划和营销能力,所以才会将竞争停留在打价格战,或是以价格为噱头打口水战等策略上。
买家一方的不成熟则体现在由于消费体验和消费经验的积累有限,导致品牌忠诚度低。
当消费者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某个品牌或是不知道要选择什么品牌时,价格就成了博人眼球的信息。
相对来说,欧美市场是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高,不太容易转移到其他品牌。
当消费者有了品牌忠诚度时,哪怕竞争对手“50% off”也会不为所动,因为使用这个品牌会给消费者带来很多品牌附加价值,比如代表了某种身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