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韵方言基础

合集下载

汉语之三_汉语语音与方言

汉语之三_汉语语音与方言

方言研究的意义
语言政策 历史 语言词汇的意义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艳”义考释
艳段 杭州话:发艳 曹操诗中的艳段 楚人方言“艳”即“歌”(晋左思《吴 都赋》之“艳”注为“艳,楚歌也”)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语音发展与规范
2004-2005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2004-2005
赣方言及客家、闽方言的产生
赣方言叫做吴头楚(湘)尾,在两个方言 夹击以后产生了赣方言,与移民有关。唐 初,大量的移民进入江西北部。 宋元时,江西的汉人移民到福建西部和广 东北部,产生了客家话。 闽方言的产生是吴方言的人南迁到闽地, 产生了闽方言。
《吕氏春秋· 重言》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曰: “与仲公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 “国必有圣人也。”桓公曰:“嘻!日之役者有执蹠(病 秮)而上视者,意者其是邪?”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 顷,东郭牙至。管仲曰:“此必是已。”乃令宾者延之而 上,分级而立。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对曰: “然。”管仲:“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 “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 “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 显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湫然清静者,衰絰之色也;艴 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 艴然充盈手足矜者,此兵革之色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 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以虑,诸候之不服 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
孔秀祥(上海大学广告学系)
2004-2005
粤语的产生

秦初秦国士兵攻越时带了五十万军队, 军队留在两广,戍守屯边,管理岭南三 郡,这是粤语产生的最早的一个底层, 真正的现代粤语的形成是在宋末,北方 汉人为了要躲避辽人和金人的攻击,南 逃经过南雄,至一个叫珠玑巷的地方, 在珠玑巷定居了一批汉人,这是现代粤 语的鼻祖。

语言的音韵与韵律特点

语言的音韵与韵律特点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工具,而音韵与韵律是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关系到语言的准确传达,还反映了语言的美感和文化特点。

首先,音韵是语言中的音料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

每个语言都有自己特定的音素系统,其中包括不同的发音方式和区别音义的音位。

比如汉语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等。

音韵规律决定了词语的发音和构词方式,不同的音韵特点也体现了不同语言的文化差异。

比如,德语中有所谓的“浊化规律”,即辅音在词中间变浊;而英语中的一些元音变音现象体现了英语的历史演变和文化背景。

其次,韵律是语言中的节奏和语调,它是语言表达的灵魂。

韵律包括语速、音量、重音和语调等方面的特点。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特点。

比如汉语的韵律特点是轻重音的交替,平仄的变化和声调的起伏。

这种韵律特点使得汉语具有灵活多变的音乐性。

而英语的韵律则强调重音的力度和长度,表达出英语的干练、节奏感和节奏感。

音韵和韵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声音体系。

音韵可以影响韵律,而韵律也能够改变语言的音韵特点。

比如音节的长度、声调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词语的重音和节奏。

同时,韵律的变化也会导致音韵的改变。

比如,快速的语速可能会造成某些音素的省略,使得词语的发音变得模糊。

此外,不同的语言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也因此拥有独特的音韵与韵律特点。

比如,中文以平仄、轻重音的变化为特点,反映了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平衡的美学理念。

而日语则强调音节的平均节奏和柔和的语调,反映了日本文化中注重细腻与温和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语言的音韵与韵律特点是语言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它们既是语言的基础,又是语言的灵魂。

不同语言的音韵和韵律特点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观念。

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其音韵特点,还要注意其韵律特点,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要欣赏和尊重其他语言的音韵和韵律之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 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r 1 ^*7*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 r1—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庚青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注:加[]的韵目指的是该韵在此部,但是该字并不在此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3、只有一四等的:4、只有二三等的:5、只有三四等端透定泥精清从心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鱼虞模歌戈阳唐蒸登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臻:真谆臻文欣魂痕山:元寒桓删山先仙效:萧宵肴豪假:麻尤侯幽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精品文档 8、 第八部(耕)9、 第九部(蒸)[江永:侵谈分部;王念孙:缉部独立,叶部独立(盍)十九、顾炎武离析《唐韵》12部表(一) 、舒声:支麻庚尤(举平以赅上去)(二) 、入声:屋沃觉药铎麦昔锡(均收-k 尾)二十、段玉裁古韵六类十七部表1^一、从普通话语音推断古入声字:1、 b 、d 、g 、z 、j 、zh 六声母的阳平字:白达格卒截直2、 f a 、fo 音节的字:法佛3、 d 、t 、n 、I 、z 、c 、s 拼e 韵母的字:德特诺落泽测塞4、 z h 、ch 、sh 、r 拼uo 韵母的字:桌戳硕若 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 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训诂学

音韵学训诂学

音韵学及训诂学基础一、音韵学基础(一)什么是音韵学1、音韵学①定义汉语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系统及古今音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②音韵学和语音学的区别二者都是研究语音的,但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不同:语音学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适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

音韵学则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而且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汉字读音及其变化的,只适用于汉语。

2、音韵学包括的内容汉语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元明清);四、现代音。

①古音学以先秦两汉诗歌韵文而且是以诗经用韵味主要依据,并结合形声字来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②今音学以《切韵》、《广韵》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③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汉语语音结构的学科。

④北音学以元《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研究近代语音的学科。

(二)音韵学的基础知识1、声母及其相关概念①声母一个音节中居于前面的辅音因素。

声母音韵学中叫做声、声纽、声类等。

②字母:指称声母的代表字就是字母。

③守温三十字母,三十六字母相传唐末释守温参照梵文字母,根据汉语的实际语音发明了三十字母。

后来到了宋代又将三十字母增加为三十六字母:唇音——(重唇音)帮、滂、並、明、(轻唇音)非、敷、奉、微,舌音——(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娘,牙音——见、溪、群、疑,齿音——(齿头音)精、清、从、心、邪、(正齿音)照、穿、床、审、禅,1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2、韵母及其相关知识①韵母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

②韵是指从韵头算起的部分,不包括韵头。

③韵书分韵编排的字典,供写作韵文的人检索韵字使用的。

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已失传;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陆法言的《切韵》,现存残卷;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宋陈彭年的《广韵》。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2)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2)

(16)《汉语音韵学》笔记整理(2)3,等呼观念的改变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宋元时代韵图那种把字音按声类和韵类发音的不同区别为两呼四等的分析方法,到明代已不再符合语音分析的实际情况。

明末,“等”的观念完全被“呼”代替。

到清代,就完全用四呼来代替原来的两呼四等了。

两呼四等合流为四呼的大概情况是:开口一二等变为开口呼,开口三四等变为齐齿呼,合口一二等变为合口呼,合口三四等变为撮口呼。

四、如何利用韵图认识反切韵图的编纂目的,特别是宋元韵图的编纂目的,主要在于展开韵书的语音系统、阐明韵书的反切。

今天查阅字书(如《玉篇》)、韵书(如《广韵》),或者看《经典释文》以及经史诸子的注释,会遇到一些无法由上下字直接切出读音的生僻字。

这种情况可借助韵图。

简单说来,反切上字一定跟我们所要知道的读音同一直行,但大多数不同图;反切下字一定跟我们所要知道的读音同图、同一横行。

王力先生称用这种方法查字叫“横推直看”。

在韵图中查字,首先要知道反切下字属于什么韵,这需要一定练习才能记得住。

如果查出的字不认识,可根据同一直行其他声调的字去推。

五、等韵门法1,什么是门法门法是按照反切来查图的方法。

也就是古人制定的使用韵图的一些法则和条例。

2,门法的产生早期韵图,如《韵镜》,只有所谓《归字例》,教人怎样查图,怎样根据反切在韵图中找字。

随着韵图大量出现,语音不断发展,利用韵图练音识字渐成风气,韵图的若干问题也暴露出来。

如《七音略》端、知组安排在同一行,精照组也在同一行(《韵镜》亦然),一四等为端精组,二三等为知照组。

但《广韵》四江韵里有一小韵,“桩,都江切”,桩是知母字,都是端母字,反切上字和被切字不属于同一个字母。

韵图对这个韵字没有根据反切上字“都”把它列入一等,而是列在二等的位置。

门法就专门解释这个矛盾,称这种情况为“类隔”。

3,门法的发展可以认为韵镜的《归字例》是门法之发端,《四声等子》里的《辨音和切字例》和《辨类隔切字例》是门法的进一步发展。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

汉语音韵学基础十八讲前言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我国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的一门学问,是传统“小学”的一个门类,一向被认为是很艰深的学问,甚至被称为“绝学”。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语言学中跟语音有关的学问总使人有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现代语音学里的“音素”、“相对音高”、“音位”、“非线性音系”等,更不用说古代的“幫滂並明”、“内转外传”、“东董送屋”、“照二照三”、“戛透轹捺”、“一等洪大”、“四声八调”“果假遇蟹止效流”了。

这种情况,与名词术语的五花八门不统一甚至标新立异或故作玄虚有关,也与学科性质有关。

其实任何一门真正的科学都是这样,起初人们往往把它看的很神秘,似乎这是一门玄妙的学问,可望而不可及,这实在是人们不了解这门科学而产生的错觉,音韵学也不例外。

音韵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在这门学问上,中国古代的音韵学家做出了巨大的成绩;“五四”以后的中国音韵学家和国外的一些汉学家利用现代语音学知识和工具,结合新材料,利用新的方法又把这门科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今天,我们学习音韵学,肯定还要接触许多“玄妙”的术语概念,遇到不少的难题,但其“神秘”的面纱和外衣也会越来越少,露出“庐山真面目”来。

本书以本人教授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汉语音韵学基础”的讲义为底子,主要介绍汉语音韵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汉语音韵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学习方法,语音学知识概说,古音(包括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古今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规律,汉字声韵调的辨识,音韵学的作用等。

本书共十八讲(一学期十八周,每周一讲),力求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转述古今贤德对音韵学的共识。

每讲后附有一定量的练习题。

第一讲什么是汉语音韵学第一节汉语音韵学的性质1.音韵学汉语音韵学常简称为“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是汉语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语音系统,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各种语音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

语音系统简称音系。

比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包括普通话里的各种语音要素(元音和辅音音素、声调、轻重音等),以及这些语音要素相互配合的方式和变化现象。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现代汉语(20XX年复习重点)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1、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2、汉语方言(基础)。

3、域外汉语(国外的汉语)。

三、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北京话为代表)。

2、吴方言(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长沙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梅县话为方言)。

6、粤方言(广州话为代表)。

7、闽方言(1、闽东方言:福州话为代表。

2、闽北方言。

3、闽南方言:厦门话为代表。

4、闽中方言。

5、莆仙方言)四、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有三种:(简答题)第17页第一,发音体不同。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态不同。

五、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10-12分论述题,5分简答题)1、语言和意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约定俗称的。

2、语音的选择是社会决定的。

(汉语用zh\ch\sh\英zcs)3、语音的组合模式和组合规则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4、语音系统的形成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六、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b\m\f\d\k\zh\s)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a\o\e\i\u)辅音和元音的发音区别:1、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不受阻碍。

2、紧张度: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气流强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发元音时,气流较弱。

4、响亮度: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七、(一)辅音的发音部位七类:1、双唇音(b\p\m).2唇齿音(f)3、舌尖前音(z\c\s)4、舌尖中音(d\t\n\l)5舌尖后音(zh\ch\sh\r)6舌面前音(j\q\x).7、舌面后音(g\k\ng\h)PS:为便于记忆用根据儿时背书的顺序,做微调。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

音韵学介绍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 个声母,38 个韵母,4 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音韵学主要使用的是系联法、类推法、统计法和比较法。

在标音问题上,由于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标音工具,古人表示汉字声、韵的工具还是汉字,所以传统音韵学研究古音时还得借助某些习用的汉字作为标音工具,只是对古音进行构拟时才使用国际音标或其他注音符号,但这已是清代以后的事。

与传统音韵学不同,语音学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一门研究人类语言声音的科学,它主要研究语音的系统(声音的成分和结构)、变化及发展规律,并教会人们如何去分析研究语音的系统和变化,如何发现语音的变化规律,同时训练人们发音、听音、记音、审音的技术。

语音学一般分为普通语音学、历史语音学、描写语音学和实验语音学等。

普通语音学研究人类语音中各种声音的构成,音与音的结合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变化,以至声调、语调、轻重音等现象。

历史语音学研究某一语言各个历史阶段的语音系统及其发展规律。

描写语音学研究某种语言在一定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特殊现象。

实验语音学则是通过实验仪器分析语音的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

在研究方法上,语音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实验、分析、归纳、历史比较等方法揭示语音的性质、系统及其发展规律,它所使用的标音工具主要是国际音标。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汉语音韵学是我国研究汉语历史语音的一门传统学问,而语音学是研究各种语言的语音及语音各个方面的一门现代科学。

汉语音韵学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二者在研究对象、分类、方法及标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绝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

古代汉语教案-音韵学基础

古代汉语教案-音韵学基础

古代汉语教案-⾳韵学基础《⾳韵学基础》第⼀节概说⼀汉语语⾳的历史变化语⾳与语⾔的其他要素⼀样,⽆时⽆刻不在变化。

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只有积聚到⼀定程度时才能被感知。

汉语刚产⽣时的语⾳是什么样的?现在⽆从知道。

近代学者对有⽂献记载以来的汉语语⾳做了⽐较详尽的研究,各家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致,但有⼀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汉语语⾳古今差别很⼤。

古今汉语语⾳不同,可以从现代汉语⽅⾔之间的⽐较中窥测到⼀斑,因为语⾳的地域差别正是语⾳古今变异的遗迹。

现代学者对汉语语⾳演变的历史做了分期,其⽬的就是在汉语发展史上规定⼏个具有代表性的共时语⾳系统,作为对语⾳进⾏研究的共同基础。

⽐较明确具体地提出汉语语⾳史分期的有三家:瑞典学者⾼本汉,我国学者罗常培和王⼒。

三家分期⼤同⼩异,但现在学术界多数学者沿⽤王⼒的分期。

五⼒把汉语语⾳史分为四期:1、上古期;公元3世纪以前;2、中古期,公元4世纪⾄公元12世纪;3、近代,公元13世纪⾄19世纪;4、现代,公元20世纪(“五四”以后)。

⾼本汉和罗常培的分期与王⼒的分期只有粗细之别,没有本质的不同。

多数学者之所以遵⽤王⽒分期,是因为王⽒分期有以下两个特点:其⼀,把语⾳发展史与语法、词汇发展中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语⾳史的四期,同时也适⽤于语法史、词汇史的分期,⽽⾼⽒、罗⽒则主要是从语⾳史⾓度提出的分期;其⼆,王⽒的四期分化较简单,概括性强,适⽤于⼀般语⾔⽂字⼯作者,⾼⽒、罗⽒分期⽐较细密,适⽤于专门从事语⾳史研究的⼯作者。

古代汉语课学习有关的历史语⾳常识,主要是为了解决⽂献阅读中的词义问题和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和韵⽂。

前者需要上古⾳知识,后者需要中古⾳知识,⽽学习上古⾳⼜必须以中古⾳为基础。

⼆⾳韵学与语⾳学⾳韵学(汉语⾳韵学)⼜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同⽂字学、训诂学⼀样,是传统语⾔学的⼀个分⽀。

⾳韵学和语⾳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内容上是有分歧的。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③传统三十六字母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㈠、声、声纽、纽这一组术语指声母。

“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塞音:[p][ph][t][th][k][kh]塞擦音:[ts][tsh][tʂ][tʂh][tɕ][tɕh]擦音:[f][s][x][ʂ]鼻音:[m][n][ŋ]边音:[l]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不送气:[p][t][k][ts] [tʂ][tɕ]送气:[ph][th][kh] [tsh][tʂh][tɕh]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清音:[p][t][k][ph][th][kh]浊音:[m][n][l][ʐ]⑴清、浊指清音、浊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

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

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

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音韵学入门第一、第二章

十六摄
1.通:东冬钟
2.江:江
3.止:支脂之微
4.遇:鱼虞模
5.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
6.臻:真谆臻文欣魂痕
7.山:元寒桓删山先仙
8.效:萧宵肴豪
9.果:歌戈
10.假:麻
11.宕:阳唐
12.梗:庚耕清青
13.曾:蒸登
14.流:尤侯幽
15.深:侵
16.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
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 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 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 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2、音韵学是研究方言、学习普通话的必备知 识
方言的调查离不开音韵学的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写的《方言调 查字表》,采用的就是中古音系,目的在于 古今对照,说明今音特点的历史根据和演变 规律。
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 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 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 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后来又有“北音学”分支。
(二)音韵学的功用
1、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 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同 之处,如《韵镜》、《梦溪笔谈》、《经史 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声母分为 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四声等 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原因是将 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指浊擦音 “邪”、“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 为七类,它是将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 两类,将全浊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 将次浊声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第二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分析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2008-08-17 15:09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2第二节 古代汉语语音和音韵基础

2第二节  古代汉语语音和音韵基础

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
语音分期 上古音 中古音 近古音 现代音 代表 《诗经》 《广韵》 《中原音韵》 普通话 音韵学的分类 古音学 今音学
北音学
音韵学的分类
• 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为研究对象, 而以《诗经》用韵为主要根据,并且结合形声 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 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为研究对象,研究 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 近代语音学(北音学)—以元代《中原音韵》 系韵书和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为对象,研究 近代语音系统。 • 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
【复习2】四呼
开口呼:不是i u ü或不以i u ü为韵头的 韵母 齐齿呼:i和以i为韵头的韵母 合口呼:u和以u为韵头的韵母 撮口呼:ü和以ü为韵头的韵母
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历程
• • • • • • 一、为汉字注音: 譬况法,如《释名》:“天,以舌腹言之。” 直音法,如栭,音而。西,音粞。铗,读若夹。 反切法,汉末开始,如都,当孤切。东,德红切。 二、韵书: 南北朝开始出现大量韵书;唐末开始编制等韵 图;明末至清乾嘉开始研究古音学;二十世纪 初为极盛期,开始构拟古音。
五、声训材料
• 指古注释家对被释词用同音词或音近词 所作的训释。如: • “房,傍也。室之两旁也。” • ——《释名· 宫室》
六、方言材料
• 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花在粉红墙。黄 凤凰,红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 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 谁来试一试,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 十四,谁说四十是十四,就打谁四十。
法 次浊 明[m] 微[ɱ] 泥[n] 娘[]
疑[] 喻[j] 来[l] 日[r]
③ 五音、七音
• 音韵学上按发音部位对声母进行的分类。 五音指 “唇、舌、齿、牙、喉”五音, 七音再加“半舌、半齿”。

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

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


元明时代,声调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样北京音系就出 现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个声调。
2、调值:指各种语言实际读音的高低升 降的形式。现汉使用五度标调法(刘复、 赵元任)。调类相同,调值不一定相同。 如同为阴平的“妈”,在北方方言读55调 值,而在天津方言读11调值。
明· 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 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3)古代的注音材料
铺,东晋徐邈注为“音敷”
4)谐声字:即形声字。使用相同声旁的字, 它们的读音也必定是相同或非常接近。如: “芒、妄、忘、忙”都是从“亡”得声,现 汉读音不同,但是在上古它们的读音相同或 相近。
5)古代的韵文材料
诗歌、辞赋: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6)古代的韵书、韵图 韵书:古人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汇集 在一起,使诗人在进行创作时能够据之 选择韵脚的一种词典。 韵图:直观地将字的声、韵、调情况都 反映出来 7)方言材料、亲属语言材料
前人对中古音的总结 1、唐末守温和尚的“三十字母” 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 知徹澄日 牙音:见溪群来 齿音:精请從 審穿禅照 喉音:心邪晓 匣喻影 2、宋人三十六字母:
一 《廣韻》的產生及其體例
• (一) 《廣韻》的產生
• 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 及唐人的增訂本《唐韵》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 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 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 《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切韻》最 重要的增訂本。《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 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只 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字,比《切韻》的字數 (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釋也較詳細,共用了 191692字。此外,《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 多出13韻,這是分韻粗細寬嚴的問題,並非語音系統有什 麼變化。

方言拼音应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

方言拼音应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

方言拼音应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兼谈《通用吴语拼音》本源斋独立学者水月现在很多的方言拼音方案似乎都没有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设计,好像更照顾“国际拼写习惯”,但是须知汉语拼音方案是国际通行的标准,汉语方言理当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基础来设计。

我国的原本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就是采用汉语拼音作为基础来设计的少数民族拉丁文字。

我们拿《通用吴语拼音》来讲,声母部分,所谓清浊、送气和不送气完全可以采用汉语拼音的系统来设计,比如:舌头音t th d,完全可以用d t d’来表示;唇音:p ph b可以用b p b’;齿音:ts tsh dz s z可以用z c z’ s s’;舌面音:c (i) ch(i) j(i) sh(i) zh(i) ny可以用j q j’ x x’ nj;喉牙音:k kh g h gh可以用g k g’ h h’;还有鼻边音m n ny ng l 同样可以用m’ n’ nj’ ng’ l’表示阳调的字,以区别普通话的发音。

以上都是用上标逗号的方法表示浊音。

对韵母来讲,根据汉语拼音方案,i和y就合并了,要表示尖音时双写ii;吴语里其实很多都是单韵母,所以,虽然用两个字母拼写但代表的是一个音素,如ai ei au eu ou iu yu ae oe ie,ai可以考虑用ea, au或ao用oa较好,口型更准确,同理oe改为eo为好。

鼻化韵要避免跟汉语拼音拼法混淆,所以不宜直接在韵母后加n,上海的“上”写作san就同普通话的“三”了,因此应规定为双写韵母尾字母后加n表示,如saan。

根据前面讲过的,aon宜写为oaan。

鼻韵母跟鼻化音是不同的,on似乎应为ong。

入声韵以q收尾为好。

字母h可以另作他用,比如语气词的结尾,ah,yah,wah,等等。

下面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设计蓝本的上海话拼音。

拼写示例:鹅Ngu鹅鹅鹅,Ngu ngu ngu,曲项向天歌。

Qioq h’aan xiaan ti gu,白毛浮绿水,B’eq m’oa veu l’oq si,红掌拨清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206韵分为约3700个小韵 如上平声第一韵东韵就有东、同
等小韵。
【注】因平声字过多,又分为上平声和下平声两卷, 这不同于普通话分阴平和阳平
《广韵》简介
『 广 韵 』 的 东 、 同 两 个 小 韵
《广韵》音系的性质
《广韵》简介
学界对此问题的三种观点:
《广韵》反映了一时一地的单一音系 代表人物:高本汉(1933)、周法高(1968)、陈寅恪(1949) 《广韵》反映了杂糅古音、今音及各地方音的综合音系 代表人物:章太炎(1910)、罗常培(1931) 《广韵》反映了吸收一定古音和方音成分的读书音系 代表人物:王显(1961)、邵荣芬(1961)
因为不同学者对系联法中的补充条例的把握尺度不一,因而归纳出的 反切上字类(声类)也不尽相同,从最少的40类(陈澧)到59类(李 新魁)不等。
而后,学者们又将几个互补的声类归并为一个声母,得到35至41个声 母。《汉语音韵讲义》认为《广韵》有40个声母。
声母部分
《广韵》声母数量众说
《广韵》的声母数量,各家说 法互有龃龉,常见的五种说法 是:
而现代方言的调类除了承袭古四声外,还有分有合。这主要 就与古声母的清浊有关。不过在不同的方言中,其调类分合 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下边举普通话和吴语绍兴话为例分析:
普通话的调类分合情况
声母部分
声母部分
绍兴话的调类分合情况
声母部分
声母清浊与声母送气情况《讲义》P5-6
北京话(北方官话区大都适用):
入声韵只有粤语保留得较完整,其次是客家话区和部分闽语区。有 些方言(如南昌话、潮州话)的部分入声韵尾转为喉塞尾。吴方言 区大部和晋语区则丢失所有塞音韵尾,合并为一个喉塞尾。还有的 方言(如长沙话)连喉塞尾也已丢失,但入声仍自成一类。
韵母部分
阴声、阳声和入声韵的方言体现(续)
阳声韵的方言体现 入 声 韵 的 方 言 体 现
都是四等不全的。 其中:仅有一三等的韵摄:果遇流臻宕曾通
仅有二三等的韵摄:假 仅有三等的韵摄:止深 仅有二等的韵摄:江
仅有二三四等的韵摄:梗
206韵与四等的关系
韵母部分
《讲义》P12
同样,206韵也可按四等分类,具体情况是(举平以赅 上去入):
一等:歌戈模咍泰灰豪侯覃谈寒桓痕魂唐登东冬 二等:麻皆佳夬肴咸衔山删江庚耕 三等:戈麻鱼虞祭废支脂之微宵尤幽盐严凡侵仙元真臻殷谆文 阳蒸庚清东钟 四等:齐萧添先青
等韵图和“等”
韵母部分
《讲义》P12
“等”是传统音韵学的概念,是对各韵的字按韵腹的舌位高低和前 后分的类。从一等到四等,韵腹的舌位不断升高、不断前移。另 外还有介音差别,一二等韵无[i]介音,三等韵有[i]介音。四等韵是 否有[i]介音尚有争议。如王力先生、杨剑桥等认为四等韵无[i]介音, 而唐作藩先生、游汝杰等认为三四等韵均有[i]介音。
例如:与咸摄开口一等“谈、敢、阚”三韵相配的入声韵是“盍”韵,读入声调,韵母 为[ap],收[-p]尾。
不过,在现代汉语方言中,有些方言的入声韵尾已经合并为一个喉塞音[-ʔ], 有的地方韵尾完全消失,只保留一个单独的调类,此时仍可称其为入声韵。
入声韵与阳声韵配对整齐:都是鼻音韵尾配塞音韵尾,且两者的发音部位均相 同,即双唇音[-m]配[-p]、舌尖中音[-n]配[-t]、舌根音[-ŋ]配[-k]。因此,若一个 韵部中有阳声韵则必有相配的入声韵,但有阴声韵却未必有相配的入声韵。
35声母说、37声母说、38声 母说、40声母说和41声母说。
其中又以支持35声母说和40 声母说的学者为多。
众说间的具体差别见右侧表:
35声母说 37声母说 38声母说 40声母说 41声母说
非组 泥娘 喻母 有俟母 分立 分立 二分 - -- -
- +- +
- ++ +
+ -+ -
+ ++ -
声母部分
“尖音”指中古精组声母细音字,如“酒、津”;“团音”指中古见晓组声 母细音字,如“九、巾”。
是否“分尖团”,是指这两组古声母在今细音前是否有别。如普通话 中这两组古声母在细音前则合流为一组舌面音声母,就被称作“尖团 不分”或“尖团合流”,大多数北方官话区也是如此。
但南方的不少方言中仍保持两组声母的完整分别,就叫“分尖团”。 如上海嘉定话:
周祖谟先生(1966)的结论得到了目前学界大多数人的赞同。他 认为《广韵》的语音系统就是金陵、邺下的雅言,参酌行用的读 书音而定的。
三十六字母系统
三十六字母系统是从唐末守 温和尚创制的三十字母发展 而来的一套能上推古音、下 连今音的重要汉语声母参照 系统,形成于宋代。
三十六字母系统中有所谓 “五音”(唇、舌、齿、牙、 喉),再加半舌音和半齿音 成“七音”,后又细分为七音 十类,指示不同的发音位置。
汉语音韵方言基础
——李荣、丁声树《汉语音韵讲义》导读
提要
《广韵》简介 声母部分:
1. 三十六字母系统与《广韵》四十声母系统 2. 声母清浊与调类分合、声母清浊与声母送气情况 3. 洪细与尖团
韵母部分:
1. 《广韵》的韵母系统 2. 韵母相关概念简介
声调部分:古调类、古今声调对应关系
《广韵》简介
酒[ʦy35]≠九[ʨy35]
须[sy53]≠虚[ɕy53]
就[zy13]≠旧[ʥy13]
韵母部分
《广韵》韵母系统
《广韵》有206韵,这是指书中韵的标目(韵目)有206个。而同 一类的几个韵常具有“四声相承”的关系,即韵母(含介音)相同或 相类而声调不同。
如果不计声调差别,“举平以赅上去”,则只有61个韵(又叫韵部)。
韵母部分
阴声类韵在各方言中均有所体现,但保留较为完整的是 以粤语为代表的东南方言区。
阴声韵各方言都有,但有些方言还有收[-y]尾的阴声韵,如广州 “去”[hœy33]、福州“锯”[køy213],该类韵尾未见于古代韵书。
阳声韵中,大部分官话区缺失[-m]尾韵,有些方言甚至只留下[-n] 或[-ŋ]一种韵尾以至全部消失,广州话则[-m]、[-n]、[-ŋ]尾齐备。
另一方面还影响了声韵配合情况,如北京话的[ʦ ʦʻ s]、[k kʻ x]和 [tʂ tʂʻ ʂ]三组声母只与洪音相拼,而[ʨ ʨʻ ɕ]声母只与细音相拼。 (联系现代汉语声韵配合表)
尖音与团音
《讲义》P6-7
声母部分
“尖音”和“团音”本为近代词曲家评论音韵时使用的术语,后为一般的 音韵研究者采用。
等韵图实例
韵母部分
《韵镜》第二十五转
《切韵指掌图》第二图
十六摄与四等的关系
韵母部分
《讲义》P12
等是按韵母不同分的类,而十六摄和206韵也是关于韵的分类,因而二 者必定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按这一标准,十六摄可以分为四等俱全的摄和四等不全的摄。 依表四可知,四等俱全的摄包括蟹摄、效摄、咸摄、山摄,其他的韵摄
疑母

一等 + - + + + - - - - + - + + + -
二等 + - - + - + + - - + - + + + -
三等 + + - + + + + + + + + + - + +
四等 + - + + + - - - - + - + + + -
【注】只有部分三等韵能配泥组、精组、知系和以母,如虞韵(遇合三)、尤韵(流开三),即《讲义》 中的“声母多的三等韵”,而另一类“声母少的三等韵”只能与帮组或非组以及见系(不含以母)四等合口 只配见溪疑母、晓组和影母,帮组和端系只有四等开口。
帮系 帮组 非组
端组
端系 泥组
精组
知组
知系 庄组 章组
日组
见组
见系 晓组
影组
声母部分
声母清浊与调类分合 《讲义》P4-5
“清”和“浊”本是音乐上的术语。在音乐上,清音高、浊音低, 与语音上清辅音高、浊辅音低相类。因此音韵学家借此描写 不同的声母发音方法。到了宋初《韵镜》,又将“清”和“浊” 分别一分为二,称为“清、次清、浊、清浊”四类,即现代所 说的“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
韵母部分
《讲义》
P12
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是对各韵的字按韵尾不同分的类,与阴调类和阳调类无关。
阴声韵是指不带辅音韵尾(即无韵尾或韵尾为元音)的韵,包括十六摄中的“果 假遇蟹止效流”七摄。阴声韵字均没有入声调,只有平、上、去三声(统称舒 声)。
例如:果摄开口一等“歌、哿、个”三韵,分别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没有读入声的韵, 韵母都为[a]。
35声母说与40声母说之对比
《广韵》35声母说
声母部分
35声母说与40声母说之对比
『 广 韵 』 声 母 说
40
声母部分
声母的“系”和“组”
古声母的发音部位对于现代方言韵母变化的影响最大。 在方言变化中,有时同变的范围大,就得用上“系”,有
时同变的范围小,就可以用“组”。 《广韵》声母系统共分四系十二组。
全名:《大宋重修广韵》 作者:(宋)陈彭年、邱雍等 编撰目的:方便诗文押韵 类属:是一部“以调系韵、以韵系声”的
同音字典,能大致反映隋唐时期汉语的 语音系统
宋本广韵书影
“以调系韵、以韵系声”
以平【注】、上、去、入四声为纲 将各个韵按其不同的声调进行分
派,以四个调统摄206韵 根据声母(以及介音)的不同,
“等”这一名称来自等韵图(简称韵图),如前边提到的《韵镜》 以及《七音略》、《切韵指掌图》等。所谓韵图,简而言之,就 是古代等韵学家编制的、用汉字表示的古声、韵、调配合的音节 表(参照普通话的声韵调配合表)。韵图中,同一韵部的平上去 入四韵各分四层,以表示四等。如合口东韵含“东董送屋”四韵, 每韵各分四层,即为一、二、三、四等。
古全清声母(帮端精知庄章见)今都读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古次清声母(滂透清彻初昌溪)今都读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古全浊声母中的“並、定、从、澄、崇、群”按“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