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是汉语文学科学的重要分支,它是研究汉语声韵特征和声调结构的科学学科。
它既研究语言声音本身,又研究语言声调、发音、发音历史等方面,深入挖掘汉语内在音节规律,把语音学融入到汉语文学科学中,发掘了它的音乐特征、节奏特征、语法特征及其它的文学特征,并为推求汉语发展、分析汉语文学在不同语音体系中的差异、探讨汉语文学的历史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
汉语的发音向整个世界发展,那么,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上,还有几种应用。
首先就是古代汉语文献的研究。
古代汉语文献记载里有一定的声韵和结构,通过研究汉语音韵可以推断古今发音的变化,帮助正确理解古语文献;其次,汉语音韵也有助于汉语教学的行动。
汉语的发音很脆,前半声字和后半声字的发音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学习者可以利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方法来熟练掌握汉语发音,然后运用到汉语句子中阅读,从而加深对汉语的理解。
此外,汉语音韵学亦为文字研究,特别是汉字研究助力不少。
因为每个汉字都具有一定的发音,理解了汉字的发音,就有利于读写字,也有助于正确理解汉字的书面意义。
归根到底,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汉语的语音特征,更是做好汉字及汉语的认知、理解及运用的前提,是汉语文学科学更上一层楼的基础,也是汉语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代汉语音韵教学课件.ppt
• 音韵产生后,逐步成为传统语音文字中的三门学 科之一,历代统治阶级,以诗赋举士,又促进其 发展。
• 五∙四以后,科学思潮兴起,人们使用西方语音学 理论,分析汉语音韵,使之与现代科学相通。
• 目前,汉语音韵已纳入历史语音学研究范畴,成 为我国乃至国际研究汉语必不可少的学科。
三、音韵学的功用
•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 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 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 作用是多方面的。
古代汉语音韵学
参考书目: 王力:《汉语语音史》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与语音学
•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它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 的历史演变的一门科学。
• 音韵学和语音学都是研究语音的,但又是两门不 同的学科,因为它们研究的对象不一样。
• 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 语音学是对人类的发音进行客观的描写,着重分 析人类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讲述发音器 官的作用,分析各种语音的构成。
一、汉语音韵的结构特点
• 首先分析汉字字音。汉字语音经音节为单位, 一 个汉字是一个音节,由于轻音,儿化,两个汉字 一个音节的情况也存在。
• 另有合音词:如不用——甭;不可——叵;之于 ——诸等。
• 传统音韵分析汉字使用声韵:分声、韵、调三部 分。
二、声、声纽、字母
• (一)、古人对声、声母概念的认识 • 古人所谓“声”,是一个比较含混的概念:
• 其次:声母并非全由辅音充当,如零声母,但不 能是零辅音。
• 唐代,人们开始给声母制定专用名称,叫做“ 纽”。
• 清末,人们把声母称作纽(取“枢纽”意), 或称音纽、声纽。
• 古代没有记录音素的符号,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 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取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 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
古代汉语音韵
次浊音指鼻音、边音、半元音,如“明、微、泥、 娘、疑、喻、来、日”均属半元音。古代的全浊音 从元代开始向清音转化,在现代汉语中除了部分方 言外已没有全浊音了。
二、有关韵母的概念
(一)韵头、韵腹、韵尾
韵头 现汉的韵头有[i][u][y]三个,中汉的韵头只有 [i][u]两个,[y]韵头直到在明代才开始出现。
三、反切
又称“反”“切”“翻”“反语”等。 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字相拼给一个字 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 调。 冬 都宗切 条 徒聊切 戽 荒故切 东 德红切=dóng? 夏 户雅=?
第二节 中古音
研究中古音的材料 隋代的《切韵》和北宋的《广韵》 南宋出现的《韵镜》和《七音略》
一、《广韵》以前的韵书
②甲组:并(帮劲去)—並(並迥上) 乙组:宕(定宕去)—荡(定荡上) 丙组:频(并)—膑(并) 丁组:庚(见阳)—岗(见阳) ③冬,齐人来归卫俘(滂幽)。《左传》 冬,齐人来归卫宝(帮幽)。 《公羊传》 ④ 时乎时(之),不再来(之)! 《淮阴侯列传》 水至清则无鱼(鱼),人至察则无徒(鱼)。 东方 朔《答客难》
(2)浊上变去:指中古的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 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声调变为去声;而次浊声母 的上声字声调不变。 並母:陛、部、倍、罷、笨、棒、並; 奉母:父、婦、阜、範、憤、負、奉;
(3)入派四声:分派的规律是古全浊声母入声字的声 调变为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去声,清 声母入声字的声调变为上声。
2、韵母
3、中古音的声调
中古四声演变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有平 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三条规律: (1)平分阴阳:指中古的平声到现代普通话里分化 为阴平和阳平两类。其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 即古平声清声母变为阴平,古平声浊声母变为阳 平。 全清:邦(幫)、方(非)、當(端) 次清:滂(滂)、芳(敷)、湯(透) 全濁:旁(並)、房(奉)、唐(定) 次濁:忙(明)、硭(微)、囊(泥)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了解古代汉语音韵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掌握音韵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方法。
1.2 古代汉语音韵学的意义理解音韵学对于研究古代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性。
探讨音韵学在现代汉语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章:古代汉语语音系统2.1 古代汉语的音系学习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
掌握古代汉语的音素和音节结构。
2.2 古代汉语的音变学习古代汉语的音变现象,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音。
掌握音变的原因和规律。
第三章:韵书和韵律3.1 韵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韵书的定义和起源。
学习韵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韵书的特点。
3.2 韵律的分类和特点学习古代汉语的韵律类型,如平水韵、上去韵等。
掌握不同韵律的特点和运用。
第四章:声韵配合与字音演变4.1 声韵配合的原则学习声韵配合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掌握声韵配合的方法和技巧。
4.2 字音演变的规律学习古代汉语字音演变的主要规律,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掌握字音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第五章:古代汉语音韵学的应用5.1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解读学习利用音韵学知识解读古代文献中的音韵问题。
掌握古代文献中音韵现象的分析和理解。
5.2 现代汉语音韵学的应用学习音韵学在现代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
探讨音韵学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和语用学的影响。
第六章:古代汉语韵律学6.1 韵律的种类和特点深入学习古代汉语的韵律类型,如平水韵、上去韵等。
掌握不同韵律的特点和运用。
6.2 韵律的分析和应用学习如何分析古代汉语诗词中的韵律。
掌握韵律在古代汉语文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古代汉语声韵学7.1 声韵的配合与变化学习声韵配合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掌握声韵配合的方法和技巧。
7.2 声韵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学习古代汉语字音演变的主要规律,如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掌握字音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第八章: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8.1 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概述了解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古代汉语音韵学文献的阅读和研究方法。
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按照声 母的发 音方法
分类
清与浊
清声
发音时不带 音的辅音
全清
不送气的清声
次清
送气的清声
浊声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全浊
带音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第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第六、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γuai]
(一) 声方面的术语
6、清与浊 《隋书》载魏·李登《声类》“始判清浊”。唐·孙愐《唐
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清浊是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
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
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参考书目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音韵学参考书目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2、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7、何九盈《古音学》 8、李新魁《中古音》 9、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10、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音韵学知识
汉语音韵教学目标:了解汉语语音史与音韵学史的基本知识,掌握上古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判定方法。
教学重点:常用音韵学术语,各时代的音系状况,上古音的研究方法和成就。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数:8教学内容:绪论一、什么是音韵学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是古代汉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现代汉语语音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样。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单地说,就是指某个历史时期汉语声、韵、调的种类及声母、韵母的配合规律。
以现代普通话为例,它有22个声母,38个韵母,4个调类。
其声母和韵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规律,如j、q、x三个声母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的韵母相拼,而不能与开口呼与合口呼的韵母相拼。
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元明清);四、现代音。
上古音以先秦两汉韵文、谐声字、重文、异文、假借、古书注音、声训等为研究材料;中古音主要以隋陆法言《切韵》(宋《广韵》的前身)为研究材料;近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
我们只学上古和中古两期。
传统音韵学分为三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先秦两汉)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
二、音韵学的功用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1、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
古汉语音韵学
•
近体诗用韵根据“平水韵”,据其刊行者宋 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 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清代康熙年 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 东 董 送 屋 冬 肿 宋 沃 江 讲 绛 觉
• • • • •
5.音韵学上关于韵尾的分类: (1)阴声韵:没有韵尾的,或以元音收尾的; (2)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 (3)入声韵:以塞音b/d/g收尾的韵。 6.韵目:韵书里韵的标目,也就是韵的代表字。所 以韵目和韵实际上是一致的。
• • •
•
• •
理想的拼音字中的一个声母或一个韵母,只能 用固定的一个或一组字母表示,不允许随意更动; 反切上下字的选用则是灵活的,选用与被切字声母 、韵母相同的任何字做反切上下字,都不会改变被 切字的实际读音。例如,“孤,古胡切”。假如上 字不用“古”,而用“过”、“姑”、“公”等字 ,下字不用“胡”,而用“乎”、“吴”、“都” 等字,被切字的读音都不变。 • 但若规定只用一个字来表示,那么就无法给这 个字自身注音,因此同一类声母或韵母至少得用两 个字,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远不止两个。《广韵 》同类声母的上字最多有17个,同类韵母的下字也 基本类似。
•
上古每个韵部包括哪些字,首先是根据《诗经》 《楚辞》等先秦韵文的用韵归纳出来的;至于没有用 作韵脚的那些字,则根据谐声偏旁。当谐声偏旁与《 诗经》用韵发生矛盾时,古韵归字就以《诗经》用韵 为依据。 • 段玉裁首创了古韵谐声表。 • 常见的韵部表只能管到周秦时代。汉以后,特别 东汉韵部系统发生了变化;皆反映在汉代的乐府和辞 赋的用韵上。
• • • •
三、古代音韵学关于声调的概念 1.古代的调类:平、上、去、入。 2.古代调类表示法---“四角标圈法”。 3.平仄:平即平声,仄即上、去、人三声。这是诗词格 律上很重要的概念,诗歌讲究平仄就是为了构成声音的 回环和抑扬,为了声音美。 • 4.舒促:促指入声,舒指平、上、去三声。其实是阴声 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的区别。 • 发音时韵尾声音的长短缓急,把阴声韵、阳声韵归为舒 声韵,而把入声韵称为促声韵。
《古代汉语》第7讲:古汉语音韵学
三十六字母 幫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 精清從心邪,照穿床審禪;見溪群疑,曉影匣 喻,來日。
發音部位:五音、七音、十音 發音方法:是否送氣、震動 古人名稱多:明代方以智:初發聲、送氣聲、忍 收聲;江永、江有誥、陳澧:發聲、送氣、收聲 名稱不一,所指一致。 清濁:(李登的《聲類》就有清濁)
2、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源於唐守溫和尚,受 悉曇啟發,30字母。如明。宋人根據實際語音整 理36字母。
聲類 來源於反切上字的歸類(陳澧),與聲母時同時不同。 如:端母有 “都”類(都丁多得德冬等)、 “豬”類(桌啄輟致誅竹等) 見母有 “古”類(股骨固孤怪改該瑰告等)、 “居”類(家加甲嫁街解戒幾雞等)
二、中古時期:公元三世紀到公元十三世紀,即魏晉南北 朝至隋唐宋時期(中古音) 三、近古時期:公元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即元明清時期 (近古音) 四、現代:民國至今(現代音)
二、古漢語音韻學的主要內容
音韻學:音韻是漢字聲、韻、調的總稱。
音韻學就是辨析漢字聲韻調的發音及類別、研究各 個歷史時期語音演變及其規律的科學。
(二)、有助於研究詞語的訓詁、深入瞭解文字通假問題 顧炎武:“讀九經自考文始,而考文自知音始”。 王念孫:“訓詁之旨,存乎聲音。字之同聲近者,經傳往 往假借。學者以聲求義,破其假借之字,則渙然冰釋。 如其假借之字而強為之解,則詰鞫( jiéjú, 窮究)為病矣 ” 1.《詩經》“害澣害否?歸寧父母。” 2.《詩經》“心之憂矣,如匪(篚)澣衣。靜言思之,不 能奮飛”。衣音均影母,衣微部,音侵部。 3.《戰國策》:今王使慶令臣曰:‘魚欲用所善’。(慶, 盛慶,人名)“魚”與“吾”均為疑母魚部。 4.《荀子》:斂然(聚集之貌)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 世之俗起焉(人文典章制度固然由聖王創立,但表現在 一般人的日常世俗生活中。佛與勃均為並母物部: “僕雖罷駑(pínú)”,“罷”與“疲”同屬並母歌部
古代汉语 音韵学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3、声母 (1)现代汉语声母系统 b p m (双唇音) ,f (唇齿音),d t n l (舌 尖中音) ,g k h(舌根音),j q x(舌面音),zh ch sh r(舌尖后音),z c s(舌尖前音) + 零 声母 = 22个 [ŋ] 不能做声母,但古代可以 (2)中古三十六字母
(二)上古声调系统 1)尚无定论 最先谈上古音的声调问题,始于明代陈第《毛 诗古音考》。 2)段玉裁:平、上、入 3)孔广森:平、上、去 4)王念孙、江有诰:古有四声,但调值与后世不 同。 5)黄侃:平、入 6)王力
四、近代音
1.研究材料 《中原音韵》 元 周德清 成书于1324年 反映了元代的北方的实际语音系统。 2.《中原音韵》的韵母系统 1)19韵部 2)特点: a.只有阴声韵部和阳声韵部,没有入声韵部。 b.阳声韵仍然是[-m] [-n] [- ŋ ]三类分立。 近代韵母系统同现代普通话系统的最大差异: 近代有[-m]韵尾,到现代汉语中[-m]韵尾合并到[-n] 韵尾中了。
三、上古音
(一)上古韵部系统 1、研究材料 明代 陈第 《毛诗古音考》:“时有古今,地有 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可必至。” 1)诗歌 2)韵文和散文 3)谐声偏旁 段玉裁《六书音韵考》:同谐声者必同部
2、研究方法 1)系联法系联韵脚 (补充:《诗经》的用韵) 2)用同声必同部的规律作补充 3)离析唐韵
(3)五音: 唇,舌,齿,牙,喉 七音: 唇,舌,齿,牙,喉,半舌音,半齿音 九音: 重唇,轻唇,舌头,舌上,齿头,正 齿,牙,喉,舌齿音 (4)清浊关涉三方面
声带颤动不颤动
送气不送气 声调的阴阳
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4、韵母
古代汉语音韵
2021/11/16
9
宋三十六字母
三、韵母的基本概念
1、韵和韵母 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而韵 母还要区别韵头。韵母相同,韵一定相同; 韵相同,韵母不一定相同。韵的概念比韵母 的概念大。
2、韵部和韵目 韵部指韵腹、韵尾相同的音节。韵书中把所 有相同韵的字汇集在一 起,构成一个韵类。 从各个韵部中取一个代表字作为标目,这个 代表字就叫韵目。
2021/11/16
11
▪ 例如:红[oŋ]、孔[oŋ] 、贡[oŋ]三者声调不 同,属于3个不同的韵类,而它们所包含的 韵母只有一个。
▪ 韵类有声调的差别,而韵母不论声调。 ▪ 韵部不计较韵头,也不计较声调,因此,
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 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 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见(被)伐者为主,读伐 短言之。”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2021/11/16
22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 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 ,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 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 ,音鍼。玏,音勒。
45
古无轻唇音,意思是说上古时期的唇
音声母只有一组重唇音帮组声母,即读作 双唇塞音的“帮[p]”母、“滂[p’ ]”母、 “并[b]”母和双唇鼻音的“明[m]”母;轻 唇音声母,也就是唇齿音“非[f]”母、“敷 [f’ ]”母、“奉[v]”母、“微[ ]”母在上古是 不存在的,直到中古时期它们才从重唇音 中分化出来。这个结论主要是根据上古典 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 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三、⾳韵部分1、⾳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门传统学问。
2、今⾳学:⾳韵学的分⽀之⼀。
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系统。
3、古⾳学:⾳韵学的分⽀之⼀。
与“今⾳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如《诗经》、《离骚》、《⽼⼦》等⽤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系统。
4、等韵学:⾳韵学的分⽀之⼀。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学。
5、古代常见的⼏种注⾳⽅法:(1)譬况法:采取打⽐⽅的⽅法给汉字注⾳的⽅法,⽐如《淮南⼦》⾼诱注“旄读如绸缪之缪,急⽓⾔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也是⼀种打⽐⽅的注⾳⽅法,如《说⽂》“宋,读若送”。
(3)直⾳法:即⽤同⾳字注⾳。
如“根,⾳跟”(4)反切法:⽤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致的),合成被注字的⾳。
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可⽤“莫袍切”来注⾳。
6、⼏种主要的⾳韵学著作及⾳韵学家:(1)《切韵》:隋代陆法⾔编著,是中古时期⼀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韵》⾥。
对后代的⾳韵学研究影响深远。
(2)《⼴韵》:全称《⼤宋重修⼴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代对《切韵》的增订进⾏修订、补充,是我国第⼀部官修韵书;其语⾳系统与《切韵》基本⼀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的主要依据。
(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
与《⼴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的另⼀种重要材料。
(4)《中原⾳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韵情况编纂⽽成,反映了⼗四世纪我国北⽅的语⾳系统,是研究近代⾳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
古代汉语--第七章 音韵学
(二)韵方面的术语
6、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系联后,得到的不同的类别。以 现在术语说,每个韵中不同的韵类,是介音(韵头)的有无 或不同。因此韵类就是韵母(介音+主元音+韵尾)相同的字 组成的音韵单位。即带声调的韵母。如东韵包含两个韵类: 东韵一等和东韵三等。 7、韵目:韵书中韵部的标目字(或称代表字)。如《广韵》 平声“先”韵,现代读“-an、-uan、-ian、-yan”等韵母的 字,如“先、天、千、年、烟、贤、玄、渊”等。同韵字中 领头字就是韵目。《广韵》有206个韵目。 8、韵摄:中古以后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 宋元等韵图把《广韵》韵部中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的 再归并,称为“摄”。《广韵》206韵并为十六摄。
3、舒促
舒指平上去三声,促指入声,因其发音短促而得名。 又:
舒声韵:阴声韵和阳声韵为舒声韵。 阴声韵都是元音,声音舒缓。阳声韵虽有辅音韵尾,但是它的辅音是浊 鼻辅音,发音时声带颤动,鼻腔也参与共鸣,容易延长,所以阴声韵和 阳声韵就是舒声。 促声韵:入声韵就是促声韵。 入声韵以塞音[—p]、[—t]、[—k]收尾,发音时有阻碍,读音急促,为促 声韵。
二、中古的声
(一)研究中古声的方法 (二)四十一声类 (三)中古声母系统:字母表 (四)中古声的演变
二、中古的声
(一)研究中古声的方法 陈澧《切韵考》反切上字系联 (二)四十一声类
四十一声类:清代陈澧《切韵考》系联《切韵》(《广韵》) 反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 与三十六字母对比: 三十六字母:照穿床审 喻 四十一声类:庄初崇生(二)于(三) 照穿神审(三)喻(四) “照三”后人称“章昌船书常”;“崇生”本称“床疏”
韵目是韵部的代表字,也是韵书的标目。 宋元的等韵学家把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部 归并为一类,称为韵摄(统摄)。 《广韵》206 韵归并为16摄。
古代汉语音韵学
• 戴震《声韵考· 卷一》:“微有韵书,先有
反切。韵书产生之前,反切散见于经传, 论韵者博考以成其书,反切在前,韵书在 后也。” • 反切是韵书的基础,无反切即无韵书。 • 出现最早的韵书是公元3世纪魏国李登著的 《声类》,其后,有晋朝吕静的《韵 集》。
• (3)南北朝时期四声说的创建是韵书产生的
补缺切韵》 • C《唐韵》,唐孙愐撰,是《切韵》 著名增广本之一,为唐代影响最大 的韵书。
• D《广韵》是宋朝陈彭年等在《切韵》基
础上修订而成的。全名为《大宋重修广 韵》,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韵书, 是《切韵》系韵书集大成的著作。它不仅 是中国音韵学的首要研究资料,而且是考 察上古音韵的重要基础;《广韵》还可以 看作字典,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重要意 义。
• 《切韵》成书于隋仁寿元年(公元
601年),其编写体例、审韵原则 由当时著名的音韵学家颜之推、 萧该等八人所定,由陆法言执笔。 • 该书编写的目的有二:一是为研究 音韵的人提供一本正音字典,一是 为诗人提供一本检韵的韵书。
• 根据前一目的,需要讨论语音的古今南
北异同, 本着从严从细的原则将具有细微 差别的韵全部区分开来,即陆法言在《序》 中所说的“若赏知音,即须轻重有异”, 因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捃选 精切,除削疏缓”。因此全书分韵有 193个之多。
•《切韵》《唐韵》及《广
韵》等叫《切韵》系韵书 。 • 《切韵》系韵书不断变更,但音
系不变。
• 《切韵》是代表中古汉语语音的一
部韵书,是汉语史上最重要的著作 之一。
• 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初年,陆法言的父亲陆
爽在朝廷作官,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 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 言家聚会时讨论了编订新韵书的纲领性意见,陆法言执 笔把大家商定的审音原则记下来,于隋文帝仁寿元年 (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
古代汉语音韵学基础
•
元明时代,声调发生了一些变化,这样北京音系就出 现了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个声调。
2、调值:指各种语言实际读音的高低升 降的形式。现汉使用五度标调法(刘复、 赵元任)。调类相同,调值不一定相同。 如同为阴平的“妈”,在北方方言读55调 值,而在天津方言读11调值。
明· 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 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3)古代的注音材料
铺,东晋徐邈注为“音敷”
4)谐声字:即形声字。使用相同声旁的字, 它们的读音也必定是相同或非常接近。如: “芒、妄、忘、忙”都是从“亡”得声,现 汉读音不同,但是在上古它们的读音相同或 相近。
5)古代的韵文材料
诗歌、辞赋: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6)古代的韵书、韵图 韵书:古人将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汇集 在一起,使诗人在进行创作时能够据之 选择韵脚的一种词典。 韵图:直观地将字的声、韵、调情况都 反映出来 7)方言材料、亲属语言材料
前人对中古音的总结 1、唐末守温和尚的“三十字母” 唇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 知徹澄日 牙音:见溪群来 齿音:精请從 審穿禅照 喉音:心邪晓 匣喻影 2、宋人三十六字母:
一 《廣韻》的產生及其體例
• (一) 《廣韻》的產生
• 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 及唐人的增訂本《唐韵》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 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 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 《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切韻》最 重要的增訂本。《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 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基本上是一致的,只 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4字,比《切韻》的字數 (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釋也較詳細,共用了 191692字。此外,《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 多出13韻,這是分韻粗細寬嚴的問題,並非語音系統有什 麼變化。
音韵学知识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价值研究
音韵学知识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价值研究
音韵学是一门研究声音和语音规律的科学,它在古代汉语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汉语是一门多音节、多声调的语言,通过对音韵学知识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词汇变化、语音演变等方面。
古代汉语的语音演变非常复杂,不同时期、地域的汉语发音也有差异。
通过对音韵学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中词汇的变化和演变。
例如,“星”字在古代汉语中读作“sting”,在音韵学中称为“声母同化”,即“x”和“t”在相邻位置时,会发生相互影响的现象。
类似的还有“战”字在古代读作“dzyan”,现代汉语中读作“zhàn”,这是“声母退化”的过程。
音韵学是教授汉语语音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音韵学知识,学生可以学会正确发音,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发展史。
在古代汉语教学中,音韵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音模型,对学生的语音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三、音韵学在古代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中的作用
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在制定拼音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古代汉语的特点。
通过对音韵学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符合古代汉语实际发音的拼音方案,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维护汉字的音韵体系。
四、结语。
音韵学训诂学
音韵学及训诂学基础一、音韵学基础(一)什么是音韵学1、音韵学①定义汉语音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系统及古今音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②音韵学和语音学的区别二者都是研究语音的,但又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因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不同:语音学研究人类发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基础,适用于各个民族的语言。
音韵学则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而且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汉字读音及其变化的,只适用于汉语。
2、音韵学包括的内容汉语语音演变史的分期:一、上古音(先秦两汉);二、中古音(魏晋至唐宋);三、近古音(元明清);四、现代音。
①古音学以先秦两汉诗歌韵文而且是以诗经用韵味主要依据,并结合形声字来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②今音学以《切韵》、《广韵》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③等韵学是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汉语语音结构的学科。
④北音学以元《中原音韵》等韵书为研究材料,研究近代语音的学科。
(二)音韵学的基础知识1、声母及其相关概念①声母一个音节中居于前面的辅音因素。
声母音韵学中叫做声、声纽、声类等。
②字母:指称声母的代表字就是字母。
③守温三十字母,三十六字母相传唐末释守温参照梵文字母,根据汉语的实际语音发明了三十字母。
后来到了宋代又将三十字母增加为三十六字母:唇音——(重唇音)帮、滂、並、明、(轻唇音)非、敷、奉、微,舌音——(舌头音)端、透、定、泥、(舌上音)知、彻、澄、娘,牙音——见、溪、群、疑,齿音——(齿头音)精、清、从、心、邪、(正齿音)照、穿、床、审、禅,1喉音——影、晓、匣、喻,半舌音——来半齿音——日2、韵母及其相关知识①韵母汉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音素。
韵母包括韵头、韵腹、韵尾。
②韵是指从韵头算起的部分,不包括韵头。
③韵书分韵编排的字典,供写作韵文的人检索韵字使用的。
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李登的《声类》,已失传;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陆法言的《切韵》,现存残卷;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宋陈彭年的《广韵》。
音韵学部分知识点梳理
三、音韵部分1、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2、今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以《切韵》系韵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
3、古音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与“今音学”相对,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如《诗经》、《离骚》、《老子》等用韵为主要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的谐声偏旁,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4、等韵学:音韵学的分支之一。
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为研究对象,分析、描写语音中的声、韵、调系统,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普通语音学。
5、古代常见的几种注音方法:(1)譬况法:采取打比方的方法给汉字注音的方法,比如《淮南子》高诱注“旄读如绸缪之缪,急气言乃得之。
”(2)读若(读如)法:即“读得象××音”,也是一种打比方的注音方法,如《说文》“宋,读若送”。
(3)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注音。
如“根,音跟”(4)反切法:用两字来合注被切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是一致的),合成被注字的音。
称为“某某切”(唐以前称为“某某反”)例如“毛”可用“莫袍切”来注音。
6、几种主要的音韵学著作及音韵学家:(1)《切韵》:隋代陆法言编著,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按韵排列,共分193韵,但原书已佚,它的音系保留在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里。
对后代的音韵学研究影响深远。
(2)《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北宋陈彭年、邱雍等根据《切韵》及唐代对《切韵》的增订进行修订、补充,是我国第一部官修韵书;其语音系统与《切韵》基本一致,属《切韵》系韵书,分206韵,收26194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是研究中古音的主要依据。
(3)《韵镜》:唐宋间编订的反映声、韵、调配合情况的等韵著作。
与《广韵》互为补充,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种重要材料。
(4)《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著,是根据当时关汉卿、马致远等元曲家作品的用韵情况编纂而成,反映了十四世纪我国北方的语音系统,是研究近代音及其演变的重要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音史分期 音韵学分支
上古音———古音学
中古音———今音学
等韵学
近古音———北音学 (古代语音学)
现代音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 笫一、为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 第二、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
异读词审音: 缔(di 、ti)二音,《广韵》属霁韵,与‘弟’同, 故读
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参考书目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音韵学参考书目
❖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 2、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 ❖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 7、何九盈《古音学》 ❖ 8、李新魁《中古音》 ❖ 9、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 10、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
❖ 第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 第六、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γuai]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 1、音韵学 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 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 音类的分析和音值的构拟。
❖ 2、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 古代声音系统(古音史) ❖ 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古音史) ❖ 确定古音、判定古音关系的标准和方法(古音学) ❖ 古音研究的基本知识(古音学史)
“清浊”(又称“次浊”),包括鼻音声母明、微、泥、娘、 疑 ,半元音喻,边音来,以及日。
按照声 母的发 音方法
分类
清与浊
清声
发音时不带 音的辅音
全清
不送气的清声
次清
送气的清声
浊声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全浊
带音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di); 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匣母,齐齿呼,应
读细音; ❖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 第三、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
鞋:普通话xié 山东xiài 湖北hái 中古音[γai] 街:普通话jiē 东北gāi 广东gāi 中古音 [kai]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 3、音韵学的历史分期: ❖ 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称古音学。 ❖ 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发言《切韵》为代表,宋·陈彭年
《广韵》保存了原貌,称今音学。 ❖ 近古时期 —元明清,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为代表。 ❖ 另外,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形式分析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
❖ 2、声类:声母的类别。清代陈澧《切韵考》系联《切韵》(《广韵》) 反切上字,得到四十一声类。
❖ 3、唐末和尚守温30字母:相传释守温发明了30字母 。 ❖ 4、宋人36字母(见下页图) ※※二者比较: 唇音—不芳并明【非敷奉微】; 舌音—端透定泥【娘】是舌头音; 知彻澄日 是舌上音; 牙音—见溪群来疑;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审穿禅照【床】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发音方法/ 清 发音部位 双唇音 b p 唇齿音 舌尖音 d t 舌根音 g k 舌面音 i q 舌尖后音 zh ch 舌尖前音 z c
浊
m f
nl h x sh r s
(二)韵方面的术语
❖ 1、韵:主要元音(也称韵腹)、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 和声调相同的字组成的音韵单位,叫作“韵”。如《广韵》 有206韵。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韵
调
声
平
仄
韵头 韵腹
韵尾
平上去入
五 方法)
开合 四呼
阴阳入 等声声声
韵韵韵
舒声 促声
(一)声方面的术语
❖ 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纽”、“声纽”、“音纽”、 “声类”等。(唐以前声母用反切上字表示,或叫双声,同一声母用字 可不同。如:“d”这个声母就可用“德、得、冬、端、丁、多”等表 示。)
(一)声方面的术语
❖ 5、五音、七音 ❖ 梁·顾野王《玉篇》里有“五音声论”。附会 五方,各举八
个例字。如:东方喉声 何我刚谔可康各……。 ❖ 五音:根据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为
“唇、舌、牙、齿、喉”五类,即“五音”。 ❖ 七音:在五音的基础上,宋元时再分出“半舌”(来纽),
和“半齿”(日纽),共七类,即“七音”。 ❖ ※九音:
(二)韵方面的术语
❖ 6、韵类:韵书中反切下字系联后,得到的不同的类别。以 现在术语说,每个韵中不同的韵类,是介音(韵头)的有无 或不同。因此韵类就是韵母(介音+主元音+韵尾)相同的字 组成的音韵单位。即带声调的韵母。如东韵包含两个韵类: 东韵一等和东韵三等。
(一) 声方面的术语
❖ 6、清与浊 ❖ 《隋书》载魏·李登《声类》“始判清浊”。唐·孙愐《唐
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 清浊是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
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
❖ 2、韵头:音节中位于声母之后、主要元音之前的音素。现 在称介音。介音属于韵母。一般认为,中古介音包括三等韵 的介音[-j-]、四等韵介音[i]和合口韵的介音[-u-]([W-])。
❖ 3、韵腹:音节中的主要元音。 ❖ 4、韵尾:音节中位于主要元音之后的音素。分为元音韵尾、
辅音韵尾。元音韵尾有[-i]、[-u];辅音韵尾有鼻音[- m]、[-n]、[-ŋ]和它们的塞音[-p]、[-t]、[-k]。 ❖ 5、韵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