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资料

合集下载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word精品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 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二、《广韵》34 入声韵: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 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r 1 ^*7*齿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 r1—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 韵部:七、王力上古32 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 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 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庚青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3、只有一四等的:4、只有二三等的:5、只有三四等的:6、只有三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知彻澄娘照穿床审喻(三等云,四等余)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哈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遇果宕曾流支脂之微鱼虞模歌戈阳唐蒸登蟹:齐佳皆灰哈祭泰夬废臻:真谆臻文欣魂痕山:元寒桓删山先仙效:萧宵肴豪假:麻尤侯幽深:侵梗:庚耕清青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8、 第八部(耕)9、 第九部(蒸)[江永:侵谈分部;王念孙:缉部独立,叶部独立(盍)十九、顾炎武离析《唐韵》12部表(一) 、舒声:支麻庚尤(举平以赅上去) (二) 、入声:屋沃觉药铎麦昔锡(均收-k 尾)二十、段玉裁古韵六类十七部表1^一、从普通话语音推断古入声字:1、 b 、d 、g 、z 、j 、zh 六声母的阳平字:白达格卒截直2、 fa 、fo 音节的字:法佛3、 d 、t 、n 、I 、z 、c 、s 拼e 韵母的字:德特诺落泽测塞4、 zh 、ch 、sh 、r 拼uo 韵母的字:桌戳硕若5、 b 、p 、m 、d 、t 、n 、I 拼ie 韵母的字:别撇灭蝶帖捏列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 开合都有共10摄。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知识点
声韵学,又称为音韵学,是研究语音及其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声韵学知识点:
1.声母: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共有21个声母,包括b、p、m、f、d、t、n、l等。

声母是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对整个音节产生影响。

2.韵母: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共有24个韵母,包括a、o、e、i、u等。

韵母是汉
语语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其发音特征和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音节的音色和音调。

3.声调:指汉语中特有的音节高低变化现象,共有4个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
声。

声调的变化是汉语语音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整个音节的音调和含义产生影响。

4.音节:指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的语音单位,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

音节的构成方式和变化规律是汉语语音研究的重点之一。

5.音变:指在连续的语音流中,由于发音环境、发音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语音发生变化的
现象。

音变是语音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变化规律和方式对语音理解和语音生成产生影响。

6.方言:指不同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变体。

方言研究是语音研究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了解语音变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总之,声韵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和方言等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音韵学基础

音韵学基础
▪ 精清从心邪
▪ …………
▪ 《广韵》反映的语音系统早于三十六字母。 因而,两者的系统有所不同。现在我们谈 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一般指《广韵》的声 母系统而言。
▪ 我们能知道《广韵》所分的调类、韵部, 却不能从表面上看出它的声母系统,《广 韵》的声母系统是隐含于各韵部的反切之 中。
▪ 首先对《广韵》作整理声母工作的是清代 音韵学家陈澧,他用系联法分析了《广韵》 的声类和韵类,在系联反切上字时,创立 了三个条件。
音粞”。 等等
以上注音存在不足,于是东汉产生反切注音 方法,,一直使用到清末。是一种作用和 影响很大的注音方法。
▪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 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是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 母和声调。
▪ 古代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某某切”。
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使用注音字母。注音 字母的形体是按照汉字的偏旁改造而成,如ㄅㄆ ㄇㄈ等,它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才 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推行。
1958年正式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音韵学基础知识
一、音韵学的概念
一般把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 律的学科称为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传统音韵学又分为三个部分:古音学、今音学、 等韵学。
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 经》用韵为主要对象,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语音 系统的。 (先秦两汉:前11世纪——3世纪前)
今音学以《切韵》(陆法言)、《广韵》 》(陈彭年) 韵书为对象,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语音系统的 (魏晋至隋唐五代:4——12世纪)
▪ 古代诗歌以平声和仄声对举,形成一种音 乐美。
一、中古韵母系统
中古时期(六朝到唐宋)的语音,以《切 韵》、《广韵》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其一,所谓“内而深”指被注音的字的韵 母是洪音(“乃”字在中古是一等韵), 所谓“外而浅”指被注音的字的韵母为细 音(“而”在中古是三等韵);
其二,所谓“内而深”指仄声字(“乃” 是上声字),所谓“外而浅”指平声字 (“而”是平声字)。
“读为”“读如”“读若”
《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 泮。”郑玄笺:“泮读为畔。”
四、关于声调的一些概念
调类:声调的类别 调值:实际读音的高低升降形式。 五度标调法: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所创制。
画一条竖线,平分为四格五度,把人们的相对 音高分成五个层度,分别为高5,半高4,中3, 半低2,低1。5最高,声带最紧;1最低,声 带最松。五度标调法记录了发音的起点和终点 的音高,把发音的起点和终点连成线,就显示 出发音变化的幅度与升降形式。
陈澧:311个/周祖谟:324个/黄侃:335个 /李荣:334个/邵荣芬:326个/白涤州、高 本汉:290个。
韵类不等于韵母,韵母不需要区别声调。
根据归纳韵母的原则,依平、上、去、入 四声,平、上、去归为舒声类,共91个韵 母;入声为促声类,共51个韵母,合起来 共计142个韵母(也有人认为《广韵》一共 140个韵母)。
韵摄的归并,旨把复杂的韵母系统变成比 较简单的韵类大系,以简驭繁,便于人们 认识和掌握。
开合口、洪细 凡韵头是[u]或以[u]作主要元音的,就是合口
呼;凡韵头不是[u]或不以[u]作主要元音的, 就是开口呼。古代所谓开合口呼,实际上就是 圆唇不圆唇的区别。 古代有以[i][u]同时作韵头的,如[iuan],仍算 合口呼。 开口、合口又各分为洪音、细音两类,凡韵头 或韵腹含有前高元音[i]的叫细音,反之叫洪音。
韵目:韵的标目,即韵的代表字。如《广 韵》共206韵,每个韵的代表字就是韵目 (如“东”韵代表了“东、菄……;同、 僮……;中、衷……”等330字)。

第四章 音韵学

第四章  音韵学

语音是付诸于声音的, 语音是付诸于声音的,但由于古代没有多媒体用于 记录语音, 记录语音,所以对音韵学的研究都是通过研究古代有
关音韵的书面材料,如韵书和等韵图以及各种文献
来进行的。古代汉语音韵学主要研究上古、中古、近古时 来进行的。古代汉语音韵学主要研究上古、中古、 期的汉语语音系统情况, 期的汉语语音系统情况,其中中古和上古又是重点所 在。
所以,守温三十字母反映的是唐代声母的情况, 而守温三十六字母,则反映的是宋代声母的情况。 总体上,守温字母反映了唐末宋初汉语声母的情况。而三 十六字母后来成为研究汉语各个时期声母情况的重要工具, 人民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声母多少的实际对其进行增减,一 直沿用到今天,在音韵学上称作“传统的三十六字
母”。
1、从重唇音中分化出轻唇音非敷奉微来(唐末宋 初),并于元明时期,随全浊声母的消失,非敷 奉三母合流并为f[f]。
2、知、庄、章三组中古声母合流,于元代产 生zh/ch /sh/这一组声母。
3、精、见两组声母(舌尖前和舌根)在与齐齿呼和撮口呼 的韵母相拼时,逐渐产生变化(受韵头影响,发生腭化, 舌位变化),大致于清初期,产生出j/p/x这一组声母,这 种变化也叫尖团不分。要注意的是,很多方言仍然分尖团。
一、什么是音韵学 、 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 研究古代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 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又称为声韵学。从语音研究的角度, 又称为声韵学。从语音研究的角度,音 韵学属于汉语历史语音学范畴。 韵学属于汉语历史语音学范畴。
所谓声、 所谓声、韵、调系统,简言之,就是 调系统,简言之,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种类,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种类,以及声韵的配合 规律。 规律。
常用的术语是“读如,读若”直接注音;“读为、读曰”用于破通假,也有 注音的性质。

音韵学重点整理

音韵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一、音韵学1,什么是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语音学和音韵学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从生理、物理属性两方面对语音进行研究。

主要有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听觉语音学。

还有所谓的实验语音学。

普通语音学。

音韵学是研究某种语言的语音和该语言语音系统中语音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音位学,包括研究某种语言历史上的语音变化等。

音韵总与一种具体的语言相联系,具有很强的民族特点,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

它们在观点、方法上也有不同。

音韵学侧重音类的划分,侧重语音系统的归纳整理;语音学则侧重于发音原理的分析。

3,音韵学的功用二、汉语语音的分期:研究汉语语音的历史情况,主要凭借书面文字材料。

根据文字材料性质,一般把汉语语音的历史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期:公元四世纪以前(晋代以前)对应语音上古音研究上古音的称之为古音学中古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中古音今音学近古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七世纪近代音北音学现代期:公元十七世纪到现代现代音现代音的研究一般包括在现代汉语里古代还有一种研究和分析汉语语音的专门学问——等韵学。

这样,汉语音韵学分为四个部门: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

严格来说,这只包括一半内容,只把几个代表时期横的面进行了剖析,属于共时的研究,都不研究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

对于语音发展规律的研究,形成了汉语语音史这个部门。

三、汉字标音方法:1,反切以前的标音方法:早期,直接口授法后来,形声字的偏旁曾经被当作识字的拐棍用过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有譬况法(包括读若法)、直音法。

2,反切3,音位学标音法1913年开“读音统一会”时,经过多方商榷研究,得到两个系统:(1)1918年11月23日,公布“注音字母”四十文,取笔画最简单的汉字组成,是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2)1928年9月26日,公布“国语罗马字”,用西方语言字母为汉字注音。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6年2月拟出《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8年2月由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为正式方案推行。

音韵学课件资料

音韵学课件资料

音韵学基础一、音韵学常识掌握国际音标的基本知识,如与拼音字母写法的区别、读音、语音特征等。

二、音韵学基本概念掌握、理解重要的概念。

三、中古音概说(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中古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及其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四、诗律(重点、难点)掌握律诗平仄的有关内容五、上古音概说(重点)重点掌握上古汉语的韵部系统和声母研究成果参考书目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王力《汉语音韵》中华书局1980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82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丁声树李荣《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中华书局1981殷焕先《反切释要》山东人民出版社 1979殷焕先、董绍克《实用音韵学》齐鲁书社 1990一、音韵学常识音韵学也称声韵学,它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传统学问。

相当于语音学中的一个部门,可以称为汉语历史语音学。

传统音韵学一般分为四个部门,即今音学、古音学、北音学和等韵学。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古音学是研究上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一门学问;北音学是研究近古时期汉语声、韵、调系统的学问。

等韵学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汉语韵母及声韵配合规律的一门学问,它通过韵图的形式展示某一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

等韵图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声、韵配合表汉语语音发展史分期:分期时间代表音系上古音先秦两汉《诗经》音系中古音六朝到唐宋《切韵》音系近古音元明清《中原音韵》音系现代音“五四”以后普通话音系《国际音标》:见附表。

注意掌握:1、国际音标与拼音字母写法上的区别。

2、读音3、语音特征舌面元音舌位图:子夜歌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一)声方面的术语1、声纽:即声母。

又称音纽或纽。

大概古人以为声母是一个字音的枢纽,所以将它称作声纽。

2、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

音韵学资料(一)概述一、音韵结构二、声母1、36字母2、五音、七音、九音传统音韵学有“五音、七音、九音”之名,是从声母发音部位来分类的旧名称。

所谓“五音”,就是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就是所谓“七音”,再将唇音分为重唇音、轻唇音,将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

古人缺乏科学的语音学理论,声母发音部位很难得到准确的表述与解释,“五音、七音、九音”之说难免有含混不清和不合理的地方,甚至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音乐中的音阶“宫、商、角、徵、羽”来比附发音部位。

3、清浊传统音韵学“清、浊”的概念也有指韵方面的,但主要是从声母的发音方法来作分辨的。

清浊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的颤动与否,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就是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就是清音。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清、浊”的概念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韵镜》以“清”与“次清”相对,以“浊”与“清浊(次浊)”相对,则狭义的“清”是指“全清”,“浊”是指“全浊”。

而广义的“清”是包括“全清、次清”的,广义的“浊”是包括“全浊、次浊”的。

三、韵母1、“韵”及有关概念韵母: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韵:韵腹、韵尾、声调韵目:古代韵书中韵的标目,是韵的代表字,也就是韵的名称。

韵类:在传统音韵学中,“声类”是反切上类的分类,“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

反切下字代表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部:声调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即韵基相同)的,是同一个韵部。

韵摄:“摄”是有关韵的最大的概念。

等韵学家把《广韵》206韵中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为韵摄,把206韵归并为16摄。

从音理上看,同韵摄的各韵主要元音应相近,音节结构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辅音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2、两呼和四呼一般认为,明代以前只有开、合两呼。

凡韵头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叫做“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常识

第一节音韵学概述一、音韵学的内容(1)什么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汉语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值的构拟。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

古人己经作古,今天研究古音,只能根据汉字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读音来研究汉语语音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3)古音韵的历史分期:大致可为四个时期:a、上古时期先秦两汉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称为古音学。

b、中古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陆发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陆书只存残卷,现存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广韵》保存了它的原貌,称为今音学。

c、近古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为代表,它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

d、现代时期现代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在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的形式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一门学科,称为等韵学。

如《韵镜》、《七音略》等。

(4)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共同点,都是以语音为研究对象,且古代的语音是现代语音的源头,对语音的分析都要从结构构成入手。

不同点,一是目的不同,现代的语音研究是为了审音、正音、规范语音等;古代音韵的研究是为了解决阅读古书的问题,如古音通假、古书的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二是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活着的口语材料,古代只有间接的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书面材料,这些材料是间接的。

三是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古代则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5)音韵学的功用笫一、为了深入了解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例如:“家、见、间、解”等字在有些方言中读“g”声母,古代的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为何不同?第二、便于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化;例如:异读词审音问题,缔(di)(ti)二音,《广韵》属霁韵,与弟、第、递同,故读(di);械(xie)(gai)二音,《广韵》胡介切,属于匣母,齐齿呼,应读细音;疾有阳平、去声二音,《广韵》秦悉切,属于全浊从母,入声当读阳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音韵学知识

音韵学知识

音韵学知识一.音韻學概述1,音韻學的基本內容是我國一門傳統的學問,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時期的語音系統和它們的歷史演變規律的科學。

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定義:也叫聲韻學,在普通語言學裡叫歷史語音學,它是研究漢語史上的語音情況和它的發展的學科。

英文名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漢語語音的發展歷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音系為代表。

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古音學。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時期的語音,以《切韻》音系為代表,研究這一時期的語音狀況的學科為今音學。

近古音指元明清時期的語音,以《中原音韻》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韻》所反映的北方話音系,是北音學。

現代音指現代的語音,以現代普通話音系為代表。

音韻學家把宋元以來的等韻圖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稱為等韻學。

他們以「等」的觀念來分析漢語發音原理和方法,以韻圖的形式展示漢語語音系統和韻書中的反切。

研究內容包括韻圖的編撰,等韻學的原理等。

傳統的古音學,今音學,等韻學和北音學,是音韻學研究的內容。

2,音韻學的基本概念(1)聲母又叫字母,聲紐,紐,聲,聲類。

字母是聲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溫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學者又增加了六個,補成了三十六個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照聲母的發音部位把聲母分唇,舌,齒,牙,喉五類,又加上半舌音,半齒音為七音。

(3)反切是一種傳統的標音方法,較之譬況,讀若,直音是較為科學的標音法。

反切的產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云:「孫叔言創爾雅音義,是漢末人獨知反語,至於魏世,此事大行。

」(孫炎,字叔然,名炎)陸德明《經典釋文》也說:「孫炎始為反語,魏朝以降漸繁。

」事實上,孫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東漢服虔注《漢書》「惴,音章瑞反」。

孫炎對反切進行了整理,並編成了【爾雅音義】。

反切是兩字配合起來切出一個漢字的讀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黃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聲理,不論其為何韻,下字定其韻律,不論其為何聲。

古代汉语音韵-文档资料

古代汉语音韵-文档资料

全浊: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塞擦 音。
次浊:发音时声带震动的鼻音,边音,半元
音。
2020/9/11
.
8
中古三十六字母:在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
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又增加了 “非、敷、奉、微、娘、床”这六个字母, 并改“不”为“帮”、改“芳”为“滂”, 即成为“三十六字母”。
2020/9/11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2020/9/11
.
22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 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 ,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 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 ,音鍼。玏,音勒。
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口诀如下:
2020/9/11
.
20
古代四声与现代方言区声调对应表
.
21
五、古代注音的基本概念
特点:用汉字给汉字注音 1譬况: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 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术语:长言之,短 言之,急气,缓气)
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 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 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 ”,“见(被)伐者为主,读伐 短言之。”
.
3
1.语音系统:指汉语的声、韵、调及其配 合规律。
2.古音学:是研究上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3.今音学:是研究中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4.北音学:是研究近古语音系统的学科。 5.等韵学:依据等韵图来分析音节的结
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6.小 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包括音 韵学,训诂学,文字学。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

音韵学基础知识一、《广韵》61平声韵:东冬钟江支脂之微鱼虞模齐佳皆灰咍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萧宵肴豪歌戈麻阳唐庚耕清青蒸登尤侯幽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祭泰夬废二、《广韵》34入声韵:屋沃烛觉质术栉物迄月没曷末辖黠屑薛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三、《广韵》35声母:四、宋人三十六:五、十六摄:喉音:影余晓匣牙音:见溪群疑通江止遇牙音:见溪群疑舌音:端透定泥蟹臻山效舌音: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果假宕梗知彻澄唇音:帮滂并明曾流深咸齿音:精清从心邪非敷奉微庄初崇山齿音:精清从心邪章昌船书禅日照穿床审禅唇音:帮滂并明喉音:晓匣影喻半舌:来半齿:日六、王力上古29韵部:七、王力上古32声母:之职蒸喉音:见溪群疑晓匣影支锡耕舌头音:端透余定泥来鱼铎阳舌上音:章昌船书禅日侯屋东齿头音:精清从心邪宵药正齿音:庄初崇山幽觉唇音:帮滂并明微物文脂质真歌月寒缉侵叶谈八、《中原音韵》19韵部表: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模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廉纤九、《中原音韵》25声母表:崩烹蒙风亡东通农龙工空仰烘邕宗从嵩钟充双儿章昌商戎十、十三辙韵目表中东江阳一七灰堆油求坡梭人辰言前发花乜斜怀来姑苏遥条(俏佳人扭捏出房来,东西南北坐)十一、王力上古30韵部所含《广韵》韵部表注:加[]的韵目指的是该韵在此部,但是该字并不在此部。

十二、等与中古声母关系1、一二三四等俱全的:影晓见溪疑来帮滂并明2、只有一二四等的:匣3、只有一四等的: 端透定泥精清从心4、只有二三等的: 知彻澄娘照穿床审5、只有三四等的: 喻(三等云,四等余)6、只有三等的:群禅日非敷奉微(合口)7、只有四等的:邪十三、等与《广韵》韵部关系表1、一等: 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谈(16)2、一三等:东戈(2)3、二等:江佳皆夬删山肴耕咸衔(10)4、二三等:麻庚(2)5、三等: 钟支脂之微鱼虞祭废真谆臻文欣元仙宵阳清蒸尤侵盐严凡(25)6、四等: 齐先萧青幽添(6)十四、内外转与中古韵部内转通:东冬钟外转江:江止:支脂之微蟹:齐佳皆灰咍祭泰夬废遇:鱼虞模臻:真谆臻文欣魂痕果:歌戈山:元寒桓删山先仙宕:阳唐效:萧宵肴豪曾:蒸登假:麻流:尤侯幽梗:庚耕清青深:侵咸:覃谈盐添咸衔严凡其中:有开无合共四摄:效流深江有合无开共二摄:遇通开合都有共10摄。

音韵学知识

音韵学知识

古無舌上音 這是錢大昕所得出的又一重要結論。 這是錢大昕所得出的又一重要結論。所謂古無舌上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 知徹澄娘”這組音在上古尚未產生,大約是到了六世紀時這組音才從“ “知徹澄娘”這組音在上古尚未產生,大約是到了六世紀時這組音才從“端 透定泥”中分化而出。其可證明的材料有異文 反切、讀若、聲訓、 異文、 透定泥”中分化而出。其可證明的材料有異文、反切、讀若、聲訓、現代方 諧聲偏旁等 言、諧聲偏旁等。 古讀作“ 1.“知”古讀作“端” 後漢書·杜篤傳》 摧天督( 即天竺( 《後漢書·杜篤傳》:“摧天督(端)。”注:“即天竺(知)國。” 竹( 知) —篤( 端) 古讀作“ 2.“徹”古讀作“透” 左旋右抽( 釋文云 敕由反, 說文》 《詩》:“左旋右抽(徹)。”釋文云:“抽,敕由反,《說文》作‘搯(透), 牢反。 他(透)牢反。” 古讀作“ 3.“澄”古讀作“定” 實惟我特( 釋文》 韓詩》 《詩》:“實惟我特(定)。”《釋文》:“《韓詩》作‘直’(澄),雲相當 值也。 值也。” 兆( 澄) —桃( 定) 諧聲字: 豬從者聲, 澄從登聲, 池從也聲。 諧聲字:都、豬從者聲,鄧、澄從登聲,他、池從也聲。
上古漢語的複輔音問題 角[ʨiau] 旮旯 ʨ ] 旮旯[ka la];孔[k‘uŋ] 窟窿 ‘u luŋ ]; ] ‘ ] 窟窿[k‘ 巷[ɕiaŋ] 胡同 ɕ ] 胡同[xu t‘uŋ ];精[ʨiŋ] 機靈 ʨi liŋ]; ‘ ʨ ] 機靈[ʨ ] 埂[kalaŋ] 圈[k‘ulia] 拌[pala] ] ‘ ] ] 研究上古韻部的材料與方法 切韻》 1、《切韻》系統 先秦韻文,主要是《詩經》 楚辭》 2、先秦韻文,主要是《詩經》、《楚辭》用韻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諧聲字(形聲字) 、諧聲字(形聲字) 清人段玉裁根據諧聲系統的特點提出了“同諧聲者必同部”的著名論斷, 清人段玉裁根據諧聲系統的特點提出了“同諧聲者必同部”的著名論斷,意 思是說聲符相同的字必然屬於同一韻部。 思是說聲符相同的字必然屬於同一韻部。 芝 詩 榯 ——寺——時 之——寺——時 志 待 鰣

音韵学入门 第一、第二篇

音韵学入门 第一、第二篇

♦ 4、音韵学是学习和研究古典文学的基础
♦ 中国古代诗歌很讲究节奏和押韵,富于音乐
感。特别是唐代的格律诗,为了极尽诗句乐 感的抑扬顿挫、曲折变化之妙,有意将平上 去入四声分成平仄两类,规定了严格的交替 格律。因此,如果没有一定的音韵学修养, 对古代诗歌就无法做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欣 赏,学习不好,更谈不上研究。
♦ (一)韵部的归纳 ♦ 归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韵腹相同或相近,
韵尾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2)声调相 同。
(二)摄的归纳
♦ 1、归摄的条件
归摄的条件宽得多,它不论韵头,也不 计声调,对韵尾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凡是韵 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 韵即为一摄。所谓韵尾部分相同,是指阳声 韵韵尾与其相配的入声韵韵尾发音部位相同 。
中古声母清浊示意图
发音方法旧名与新名
♦ 全清:不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和不带音的擦音。b、d、g、j 、z、zh、 f 、h、x、s、sh
♦ 次清:送气、不带音的塞音、塞擦音。
p、t 、k、q、c、ch
♦ 全浊:带音的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
(普通 话无此类声母,南方方音中有。)
♦ 次浊: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等。
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 音韵学从韵尾的角度对韵母作出的分析
♦ 1、阴声韵:韵尾为元音或没有韵尾的韵。如:
a i 、e i 、iao、a、i a 、i e 等。
♦ 2、阳声韵:韵尾为鼻音的韵。如:an、en、
iang、am、im等。
♦ 3、入声韵:韵尾为塞音的韵。如:ap、i t 、ik
第三节 音韵学对汉语韵母的归纳
学和等韵学。
♦ 今音学是研究中古时期(隋唐时代)汉语声、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

第三讲,音韵学基础知识第二讲、音韵学基础知识这一讲介绍以下内容:①与声、韵、调有关的术语②与古代注音方法有关的术语③传统三十六字母一、与声母有关的术语㈠、声、声纽、纽这一组术语指声母。

“纽”义为“枢纽”,古人认为声母在汉语音节中非常重要,是汉语音节的枢纽,所以称作“纽”或“声纽”。

㈡、五音、七音、九音、舌齿音这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给辅音分的类。

五音:古人将辅音的发音部位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七音:古人从五音中的舌音分出半舌音、五音中的齿音分出半齿音,加上原来的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合称七音。

九音:古音在七音的基础上,将唇音分为重唇、轻唇两类,将舌音分为舌头、舌上两类,称为九音。

舌齿音:古人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为一个大类,称为舌齿音。

㈢、清、浊、全清、次清、全浊、次浊这一组术语是古人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对辅音作的分类。

辅音的发音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成除阻方式:塞、塞擦、擦、鼻、边塞音:[p][ph][t][th][k][kh]塞擦音:[ts][tsh][t?][t?h][t?][t?h]擦音:[f][s][x][?]鼻音:[m][n][?]边音:[l]第二,呼出气流强弱:不送气、送气不送气:[p][t][k][ts] [t?][t?]送气:[ph][th][kh] [tsh][t?h][t?h]声带颤动与否:清音、浊音清音:[p][t][k][ph][th][kh]浊音:[m][n][l][?]⑴清、浊指清音、浊音。

发音时声带不颤动不带音是清音。

反之,发音时声带颤动、带音的是浊音。

关于清浊,古人又结合其它发音方法,进一步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①全清:指发音时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b、z、d、j、f、s、x和sh。

这些声母按古人的分类标准都属于全清。

②次清:指发音时不带音、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如:普通话中的声母p、c、t、q、ch、k,按古人的分类标准属于次清。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常识汉语音韵学常识一,音韵学概述1,音韵学的基本内容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也叫声韵学,在普通语言学里叫历史语音学,它是研究汉语史上的语音情况和它的发展的学科。

英文名为:Chinese historical phonetics。

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

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是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

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

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和北音学,是音韵学研究的内容。

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又叫字母,声纽,纽,声,声类。

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2)五音,七音音韵学上按照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又加上半舌音,半齿音为七音。

(3)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

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

”(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

”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

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

黄侃在《音略》中云:“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韵学资料
(一)概述一、音韵结构
二、声母
1、36字母
2、五音、七音、九音
传统音韵学有“五音、七音、九音”之名,是从声母发音部位来分类的旧名称。

所谓“五音”,就是指“唇、舌、齿、牙、喉”五个发音部位,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就是所谓“七音”,再将唇音分为重唇音、轻唇音,将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

古人缺乏科学的语音学理论,声母发音部位很难得到准确的表述与解释,“五音、七音、九音”之说难免有含混不清和不合理的地方,甚至用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和音乐中的音阶“宫、商、角、徵、羽”来比附发音部位。

3、清浊
传统音韵学“清、浊”的概念也有指韵方面的,但主要是从声母的发音方法来作分辨的。

清浊的区别主要在于声带的颤动与否,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就是浊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就是清音。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清、浊”的概念也不是单一的,一般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韵镜》以“清”与“次清”相对,以“浊”与“清浊(次浊)”相对,则狭义的“清”是指“全清”,“浊”是指“全浊”。

而广义的“清”是包括“全清、次清”的,广义的“浊”是包括“全浊、次浊”的。

三、韵母
1、“韵”及有关概念
韵母:韵母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

韵:韵腹、韵尾、声调
韵目:古代韵书中韵的标目,是韵的代表字,也就是韵的名称。

韵类:在传统音韵学中,“声类”是反切上类的分类,“韵类”就是反切下字的分类。

反切下字代表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

“韵类”是关于韵的最小的概念。

韵部:声调不同,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即韵基相同)的,是同一个韵部。

韵摄:“摄”是有关韵的最大的概念。

等韵学家把《广韵》206韵中韵尾相同、韵腹接近的韵归为一类,称为韵摄,把206韵归并为16摄。

从音理上看,同韵摄的各韵主要元音应相近,音节结构有共同之处,尤其是有辅音韵尾时韵尾应相同。

2、两呼和四呼
一般认为,明代以前只有开、合两呼。

凡韵头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叫做“合口呼”,反之,凡韵头不是[u]或者以[u]作为主要元音的就叫做“开口呼”。

随着语音的演变,[iu]或[iw]这样的合口呼型复合介音逐渐演变成撮口呼[y]介音,就使得汉语的韵母有了[i-]、[u-]、[y-]三类介音,加上没有这三类韵头的就是四类介音,这就是现代的“开、齐、合、撮”四呼了。

齐齿呼和撮口呼因为有高元音[i]、[y]做韵头,发出的音尖细,所以又称为“细音”。

开口呼和合口呼一般称为“洪音”。

3、阳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阴声韵:没有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

阳声韵:是收鼻音韵尾 [-m]、 [-n]、[-ŋ]的韵。

入声韵:是收塞音韵尾[-p]、[-t]、[-k]的韵。

阴声韵加上阳声、入声韵尾就转为阳声韵或入声韵,阳声、入声韵脱落阳声、入声韵尾就转成阴声韵;阳声改换韵尾就转成入声韵尾,入声改换韵尾就转成阳声韵尾。

旁转,是指阴声、阳声、入声韵尾相同条件下的邻近元音的转化。

何九盈先生列举阴阳对转的类型及其语音条件如下:(1)对转:可分阴入对转、阴阳对转、阳入对转,条件是主要元音相同。

(2)旁转:条件是元音相近,韵尾相同。

(3)旁对转: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不同,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4)通转:条件是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不同。

四、声调
1、舒促
“舒声”,指平、上、去三声,其阴声韵和阳声韵所含的主要元音和韵尾读起来感觉要舒缓一些,故称“舒”。

“促声”,就是入声,
其塞音韵尾在发音时只有成阴、持阻而没有除阻的过程,故塞音韵尾又称唯闭音尾,唯闭音尾的读音不能延长,使整个音节读起来显得很短促,故称“促”。

2、四声:见后面中古四声与今天普通话四声的对比
(二)《广韵》与中古音系
中古音系,是指汉语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也就是南北朝到唐宋的语音系统,属于“今音学”的研究范围。

一、《切韵》的性质
《切韵》是综合音系的观点,这个综合音系是通过取舍前人反切建立起来的,反切来自文献,文献读音就是文士的读书音。

“读书音”就是具有规范性的“雅音”,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雅音”系统可能主要以北方官话为基础,但也容纳了不少南音的成分;可能以当时的今音为基础,但也容给了一定的古音成分。

总的说来,《切韵》是中古汉语语音的通用音系,是其时诗文用韵和审音辨读的规范标准。

二、《广韵》
五卷:平声卷一、二;上声卷三;去声卷四;入声卷五
206韵:(28+29)+55+60+34=206
3890个小韵
收字:《切韵》12158;《广韵》26194;《集韵》53525
同用:相领韵可以通押
独用:不能与其他韵通押
61韵部:中古的阳声韵和入声韵有非常严整的相配关系,每个收鼻音韵尾的阳声韵都有收塞音韵尾的入声韵与之对应,阳声韵的“平、上、去”三声与入声韵的“入声”正好形成“平、上、去、入”四声相配的格局,四声的韵腹相同,韵尾虽有别但其发音部位却又是相同的,感觉上容易顺利相配。

这样,无入声的阴声韵如“微、尾、末”等就是“平、上、去”三声相配为一韵部,有入声的阳声韵如“东、董、送、屋”等就是平、上、去、入四声相配为一韵部,《广韵》二百零韵就归为六十一韵部了。

各韵部习惯上用平声韵的韵目来作“部目”的代称,叫做“举平以赅上去(入)”。

一般以戴震考定的四声相配表来划定《广韵》的六十一韵部,只是有现代音韵学者从语音系统性上推定,戴震依《广韵》以“黠”配“删”,以“鎋”配“山”有误,或当改为以“鎋”配“删”,
以“黠”配“山”。

二、早期韵图与《广韵》音系
“等韵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等韵图”,“等”是等韵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传统音韵学者从审音的角度对介音和主要元音所分的类,用等的概念来区分汉语的声类和韵类就叫做“等韵”,用等韵的学理来分析古代汉语语音并制成的图表就叫做“等韵图”,也简称“韵图”。

最初的等韵图,就是等韵学研究者取三十六个字母与《广韵》二百零六韵轮流相拼所做成的图表。

1、等韵图
等韵图是按声、韵、调相配合的结构来编排的图表,也就是古代等韵学者制定的一种声、韵、调相配合的汉语音节表。

《韵镜》是早期韵图的典型代表,它图示《广韵》语音系统的方法代表着早期韵图的典型结构。

大体上说,《韵镜》是把宋人的三十六字母和《广韵》的二百零六韵配合成若干图表,在表中声、韵、调的交汇点上排列《广韵》的小韵代表字,也就是音节代表字,这些代表字又分为四等依次排列。

这样,根据所查字的反切注音及它在《广韵》中所属韵目,就能很快查出该字在韵图中的位置,该位置代表字的音节读音就是所查字的读音。

清戴震《声韵考》卷二说等韵图“皆以音洪细,别之一、二、三、四等列,故称等韵。

各等又分开口呼、合口呼,即外声、内声……其说虽后人新立,而二百六韵之谱,实以此审定部分”。

是说韵图不但内容从韵书来,而且列韵分等别呼的音理也是承韵书而来的。

《韵图》的一张图表叫一“转”,共有四十三转,也就是四十三张图表。

一般认为“转”是佛语“轮回”的意思,一个或几个韵同三十六声母拼一个轮回就是一“转”。

2、韵图与等
用现代语音学术语来表述,所谓洪、细是指韵母中元音的开口度大小和舌位前后:元音开口度大、舌位较后的是“洪音”,开口度小、舌位较前的是“细音”。

罗常培先生解释四等洪细的音值差别云:“今试以语言学术语解释之,则一、二等皆无介音[i],故其音大;三、四等皆有[i]介音,故其音细。


如果一张图只含《广韵》的一个韵,则四个等次隶属于同一韵,那么各等的主要元音就是相同的,分等的条件就不是主要元音的区别而是介的差别。

从现代汉语音系中能明显看出,合口呼的特征是有[u-]
介音或主要元音是[u],也就是说,凡是合口呼的韵母,如果主要元音不是[u]就一定有介音[u-],古代汉语的合口呼就是如此。

2、韵等与呼
3、韵等与摄
三、《广韵》的声韵系统
1、反切系联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