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提纲最终版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简明复习提纲(精华版)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简明复习提纲(精华版)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决定因素):生产力(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积极的因素)2、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没有剥削和压迫、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劳动中平等互助、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奴隶主完全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产品全部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主要矛盾: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租,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劳动成果少部分自己支配。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关系、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生产过程中建立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主要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3、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4、国家的实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有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6、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7、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标志: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8、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开启人类历史新起源。
9、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0、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政治生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考点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考点3: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不仅表现在①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享有权利的人)的广泛性;②还表现在人民享有民主权利范围具有广泛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
(2)真实性:①不仅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根本:人民表大会制度)、法律和物质(选举经费,选举活动有政府开支)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②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考点4:人们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考点5:我国公民享有的的政治权利(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
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脱离法律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③监督权:公民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考点6:我国公民不许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即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③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思想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一、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1、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①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政治自由(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②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光荣的义务。
)2、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①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②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④不断改善公共管理,创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区;⑤有力促进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
第二单元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民主选举直接选举——使每一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择自己最信赖的当家人。
缺点:成本较高,组织技术难度大。
间接选举——适合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缺点:使选民与侯选人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
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缺点:限制了选民的自由选择,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提供选择的余地,被选举人形成相应的竞争,有助选民了解候选人。
缺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民主决策三、民主管理1、农村的村民委员会(1)含义: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高中会考、学考思想政治必修一复习提纲
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红色字体是重点要求掌握的:高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定义: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正确区分商品、自然界存在的物品、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3)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4)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什么叫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是货币的本质的体现。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②如何执行: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③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表现形式:商品——货币。
(2)(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②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③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启示:商品生产者为了能把生产的东西卖出去,成为商品,就要适销对路,保证质量。
(3)货币的其他职能:(注意:这不是基本职能)A、贮藏手段:货币作为财富的代表被保存起来。
B、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手段。
C、和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上,货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手段。
三、纸币(1)纸币的优点及其含义:A、纸币的产生:金属货币---铸币----纸币B、纸币的优点:成本低、容易保管、携带运输方便。
C、纸币的定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3)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全面的、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军队文职政治学考试大纲
军队文职政治学考试大纲军队文职政治学考试大纲1.政治学基础知识:1.1 政治学的定义和分支学科1.2 政治制度和国家组织形式1.3 政治力量的形成和运作机理1.4 现代政治民主制度与治理2. 军队政治学基础知识2.1 军队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2 军队政治与国防建设的关系2.3 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2.4 军队政治工作的目标和原则3. 军队政治思想理论3.1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军队思想体系3.2 军队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变化3.3 军队思想体系的现代化要求3.4 军队思想引领和思想工作在军队中的作用4. 军人基本职业素质4.1 军人的政治忠诚和道德品质4.2 军人的纪律观念和组织纪律4.3 军人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4 军人的身心健康和质量形象5. 军队组织管理5.1 军队制度与组织构架5.2 军队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5.3 军队人事管理制度与流程5.4 军队权利监督和纪律处分机制6. 军队安全保卫6.1 军队安全保卫的概念和任务6.2 军队安全保卫的组织和职责6.3 军队安全保卫的方法和手段6.4 军队安全保卫的法律法规与制度7. 军队舆情管理7.1 军队媒体与宣传工作7.2 军队舆情管理的特点和任务7.3 军队舆情管理的组织和职责7.4 军队舆情管理的方法和手段8. 军队外事活动8.1 军队外事活动的概念和任务8.2 军队外事政策和战略8.3 军队外事活动的组织和管理8.4 军队外事活动的合法权益保障9. 军队军事法律9.1 军队军事法律的概念和特点9.2 军队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9.3 军队法律适用和司法保障9.4 军队纪律处分和违法犯罪处理10. 军队文化建设10.1 军队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任务10.2 军队文化的形成和演变10.3 军队文化建设的组织和方法10.4 军队文化建设的重点和措施以上是军队文职政治学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考生应该熟悉以上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和深入掌握。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重实践操作,因为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性的最好方法,所以考生要不断地应用理论知识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取得优异成绩。
2020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政治生活)
2020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政治生活)必修二《政治生活》学考复习提纲1.1我国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国体及本质:A.我国国体:人民民主*。
B.我国国体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最广泛的民主,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法律、物质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1.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
1.3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4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C.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C.坚持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参加民主选举,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
2.1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原因A.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B.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C.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要求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2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方式:社情*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提纲总结计划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纲要总结1.意识发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的产物。
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有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不论正确的意识仍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有的反应。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的能动性特点和表现:人的意识在反应客观世界时拥有目的计划性;人的意识在反应客观世界时拥有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在反应客观世界时拥有主动创建性;人的意识在改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表现: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拥有指导作用。
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拥有能动的反作用。
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防碍作用。
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拥有调理和控制作用。
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令人奋进;委靡的精神,则会令人悲观、低沉,丧失斗志。
3.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主观切合客观。
【原理内容】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拥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防碍作用。
【方法论】这个原理要求我们建立正确的意识,战胜错误的意识。
4.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的基本要求:①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要尊敬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有的事物出发。
②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连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敬客观规律联合起来。
④坚持全部从本质出发,脚踏实地既要反对夸粗心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重申客观条件,安于现状、碌碌无为的思想。
5.规律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固的联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广泛性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内容】规律是广泛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想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按照其固有的规律。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学考选考背诵提纲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学考选考背诵提纲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背诵提纲(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2.哲学与具体知识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从中概括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二)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物质,认为整个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2.唯心主义基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颗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三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发展史,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要求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提纲(修改后)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6个)A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A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B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观念货币表示商品的价格是价值尺度,现钱现货交易是流通手段。
A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发行规律: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A考点5、信用卡与支票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有两种:现金支票(凭支票到银行支取现金)转账支票(凭支票到银行转账)A考点6、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B考点7、供求影响价格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B考点8、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一般来说,价值量大的商品价格高。
A考点9、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中的“等价”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C考点10、11、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不同。
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人们一般不会急剧减少购买,而高档耐用品价格下降,人们需求量会迅速增加。
高中政治学考提纲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址介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 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学习必复一娄迎下载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学业水平考试政治(必修1-4)提纲
会考知识掌握要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1、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及二者关系 A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二者关系:(1)区别:①含义②使用价值反应自然属性,价值反应社会属性。
(2)联系: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③任何人不能兼得两者: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要获得价值必须转让使用价值。
2、货币的产生、含义(劳动产品、商品、一般等价物及货币四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A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及基本职能是什么?如何理解?B(1)价值尺度①含义: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变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②要求: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作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③要求: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与金属货币的关系(含义、职能)A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部分纸币可以充当世界货币。
5、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如何解决?A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贬值→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升值→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
解决措施:使纸币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解决通货膨胀:紧缩性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扩张性政策。
6、为什么说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正确金钱观的内容是什么?A(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精简版)
高二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精简版)《经济生活》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观念上)和流通手段。
(现实的)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外汇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5.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6.价格由价值决定的,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10.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11.消费有不同的类型,我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按消费对象的不同: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按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2.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意味着消费水平较低;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3.(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3)攀比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14.我们要做理性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考前复习宝典《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的概念、本质(A)(1)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生活中的“明码标价”)(2)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如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即通货膨胀;如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即通货紧缩。
5、信用卡的功能(A)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
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
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他人和自己全面发展的地方。
花钱要有所节制。
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B)(1)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也有影响(间接因素)。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①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价格升高。
(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卖方市场”)②供过于求,商品过剩,价格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2)供求影响价格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⑴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⑵居民的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越多,消费量越大。
⑶物价总体水平。
物价越高,消费水平越低。
⑷其他因素:商品的外观、质量、服务、个人的消费观念等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原则)(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5、生产和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6、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或者说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7、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8、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9、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10、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作用(1)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杠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11、完善市场秩序(1)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
(2)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1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经济社会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4、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措施(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
(4)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政治生活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⑴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⑵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⑶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3、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
5、政府为什么做某件事情(1)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所以,政府要……(2)这是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和其宗旨、原则决定的。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要求政府必须……(3)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做……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
(4)……(材料),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使政府得到百姓的支持和认可。
6、政府怎么做某件事情(1)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3)政府应严格依法行政,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4)政府应自觉接受监督。
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7、党为什么做某件事情(1)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2)是由党的地位和执政方式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
(3)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8、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9、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1)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2)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1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基本内容有⑴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⑵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⑶基本立场:独立自主⑷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文化生活1、文化的作用(1)文化与经济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B、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C、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3)文化与综合国力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中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吗=,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对人的影响a来自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还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创新的途径(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什么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哲学生活一、辩证唯物论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也是普遍的,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世界观】人们可以在尊重、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4、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1)意识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重视意识和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世界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所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特点【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求人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强调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