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练习-第4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四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2、下面漫画:《我也是出于善意》中“善意”的真正内涵是( )①单纯的经济援助②遏制苏联的力量③扶植与控制西欧④建立北约组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3、“这条线以西欧陆各国,一直根据自己的民族传统来解决战争所带来的诸多难题,没有受到英美等国的压力或胁迫。
而这条线以东的欧洲国家的发展,则被打上外国势力的明显印记。
”上述内容出自( )A.《开罗宣言》 B.《大西洋宪章》C.《联合国宪章》 D.《马歇尔计划》4、“阻止共产党的可能是面包与选票,而不是子弹。
”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建立经互会B.推行杜鲁门主义C.建立北约D.实施马歇尔计划5、它利用‘冷战’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 D.布雷顿森林体系6、美国学者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假如把冷战时重新定义为“长时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不诉诸武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7、1949年初,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中的“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渗透”体现为(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D.推行杜鲁门主义8、西方政治家认为,二战后欧盟成立是冷战后和平的最大进步, 而美国留驻欧洲、与欧洲伙伴紧密合作的最为重要的机构,则是冷战的最大化石。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 4.2 冷战的开始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4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大国首脑曾设想战后由四个警察(美、苏、英、法)共同维持世界秩序,但是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变成了一个警察(美国)领着两个警察(英国和法国),和另外一个警察(苏联)相对抗。
导致这种格局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意识形态的对立B.美国实力的增强和英法的衰落C.苏联政治影响在东欧的扩展D.美苏两国利益的冲突解析:选D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根本原因”,A、B、C三项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不能完全说明题干揭示的主题。
只有D项中的国家利益才是国际关系中的根本之所在。
2.据图片,说明“我也是出于善意”的目的是()①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②遏制苏联的力量③扶持和控制西欧④建立北约组织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②③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扶植控制西欧,从而实现遏制苏联的重要冷战手段。
3.布朗回忆说:60多年前,我参加了美国组织的最大的军事同盟。
他还吹嘘他参加的这一组织是当时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
这一组织是()A.国际联盟B.华沙条约组织C.联合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选D根据“美国组织的最大的军事同盟”“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推断,应是北约组织。
4.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把握能力。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苏联以经济方式对抗美国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的措施就是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5.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B.美苏的冷战C.苏联的封锁D.德国的分裂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与练习:第四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冷战的开始[课标要求]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一、盟友关系的破裂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失去战时同盟基础,苏联和西方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剧。
(2)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与其政治野心膨胀。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
2.表现(1)美国制定“遏制战略”。
(2)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误区警示] 意识形态的差异、社会制度的不同、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1.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2.表现[误区警示]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实质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是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上公开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反共反苏。
三、苏联的对抗措施1.政治——成立情报局。
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苏联也通过它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2.经济——成立经互会。
经互会的成立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3.军事——成立华约组织。
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随着华约组织的成立,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知识点拨] 雅尔塔体系所划分的美苏势力范围,促成了以两大军事集团及美苏对抗为主要形式的东西方冷战,并且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主要标志。
四、第一次柏林危机1.背景: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2.表现:1948年6月,美、英、法及苏联分别在各自占领区实行币制改革,苏联封锁柏林,切断西占区与西柏林之间的联系。
3.影响:危机加速了德国的分裂,西占区与东占区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3习题:4.2《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冷战的开始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二战后昔日的反法西斯盟友逐渐走向对立,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两大阵营的领导者分别为()A.英国和苏联B.法国和中国C.美国和苏联D.美国和英国【解析】两大阵营的领导者分别是美国和苏联。
【答案】 C2. “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
……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筑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十月革命B.二战爆发C.美苏冷战D.苏联解体【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分裂的史实,这与美苏冷战有关。
【答案】 C3.下列关于德国分裂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柏林危机”爆发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③美英占领区合并④两方占领区币制改革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②C.③④①②⑤D.④③①⑤②【解析】本题是一道排序选择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完整掌握。
只要记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可。
【答案】 C4.1946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存在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
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其本质意图是()A.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B.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C.苏联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D.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的政策【解析】从题干中把握时间信息,了解背景,掌握材料的核心观点。
二战后,因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美苏争霸、对峙。
【答案】 D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
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A.美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解析】根据所学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国际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两极格局,正是由于苏联的插手才会使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做出夺取政权的行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选修3作业:_第四单元第2课_冷战的开始_作业2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
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A.美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解析:选A。
根据所学史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国际关系起主导作用的是两极格局,正是由于苏联的插手才会使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做出夺取政权的行动。
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这一转变是指()A.对苏联发出了战争叫嚣B.放弃了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政策C.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D.发出了进行冷战的信号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而正确理解“杜鲁门主义”的含义是解答的前提。
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故A不对;美国要称霸世界,不会放弃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政策,而冷战的信号是铁幕演说,故B、D也不正确。
3.“欧洲的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
”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推行“马歇尔计划”C.组建北约D.成立经互会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可知,相关的措施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经济上的措施——“马歇尔计划”。
A项是美国政治上的政策,不符合题意;C项是军事上的政策;D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针对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上的对策,也不符合题意。
4.漫画《红色之子》摆脱了立场的限制,使冷战时期东西方两种主义的斗争脱离了正邪之战的窠臼。
当时,两种主义争夺的焦点在()A.拉丁美洲B.东亚C.西欧D.东欧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漫画《红色之子》涉及冷战时期,当时美苏争夺的焦点在东欧。
人教版选修3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共13张)
所的“斯过承…特…程认,从。的①一美波,战幅国罗1后横9五的4美贯5角海—国欧大的1对洲9楼什4外大6原切年政陆计青美策的划到国:铁2亚经遏幕年得历制已内里着苏经仅亚“联降让海武、落2边0装称下0的万力霸来的人量世。里退解界在雅伍体这,” 但条由线于后一②面场1,9争4坐6取年落士,着兵丘中返吉欧回尔和家发东园表欧的“古运铁国动幕的,演都使说城得”。退,华伍揭沙人开、数柏一 下林子、达布1了拉20冷格0万战、之的维巨序也。幕纳美、国布当达权佩人斯物、惊贝恐尔地格看莱到德如、果布不加能 维勒持斯充特分和就索业非,亚就—可—能所再有来这一些次名19城29及-其19居33民年无的一大不危处机,
生活方英式国中请选求择美一国种承。担”对美希国腊外、交土政耳策其的的首援要助目 标是“必须支持各国自由人民,他们正在抵制武
2装)的内少容数:集团或外来压力所试行的征服活动”。
他(杜鲁门)最后强调:“世界各国的自由人民 都在实期质待:美宣国告的了支美持国,在以全维世护界他范们围的扩自张由的,政伟策大
的责任已经降临到美国头上。……我相信,这是
那在将苏威联胁的到高事压个控资制本下主。义”制—度—的冷安全战。的那宣么言对书于美国来
说,出路即是向全世界扩张—市—场丘。吉所尔以《向和世平界砥扩柱张》就成 为美国维持其经济,从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需要
二、冷战之门的开启
1、政治: 杜鲁门主义
1“)在目背前景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
3美)国影外响交: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
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
安全有关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
2020版历史人教版选修三作业:第4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第2课 冷战的开始基础巩固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关系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盟的基础德、意、日法西斯被消灭B.丘吉尔、杜鲁门等反共政治家们的推动C.双方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冲突项是对抗的表现,A、B、C三项都是美苏走向对抗的原因,但走向对抗的根本原因是双方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冲突。
2下图为丘吉尔的画像,下列事件中与之有关并直接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的是( )A.参加反法西斯战争B.发表铁幕演说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速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直接引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故选B项。
3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包括(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与苏联的矛盾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战略轨道A.①②③B.①③④D.①②③④,②的叙述不正确。
4196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是指(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建的,所谓的“法西斯”,实际上是指西方势力。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
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
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
哲学家艾赛亚·伯林对这座城市之寒冷“胆战心惊”,他写道:“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
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
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同步测试:4.2《冷战的开始》
《冷战的开始》同步练习◆选择题1.美国驻苏外交官凯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的政策“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
下列不能反映出他这种主张的是()A.美国要对苏联实行遏制战略B.对苏联等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C.苏联将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对手D.对苏联推行武装扼杀的外交政策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两种报纸评论的同一事件是()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出台C.“欧洲复兴计划”提出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欧洲复兴3.右图是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发行的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宣传画,以下对这一计划的认识正确的是()A.发出实行冷战的最初信号B.目的是遏制苏联,确保美国的霸权地位C.只是为了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欧洲与美国争霸的结果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5.某条约有如下内容:“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据此判断该条约是()A.《北大西洋公约》B.《华沙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综合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缔约国应加强其自由制度……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这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北大西洋公约》材料二考虑到由于巴黎协定的批准而在欧洲形成的局势——该协定……把西德拖入北大西洋集团,这样就加深新战争的危险,并且对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国家安全造成威胁……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个缔约国应……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第四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1)
第2课冷战的开始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而推行了“冷战”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①提出“杜鲁门主义”②实施“马歇尔计划”③成立北约组织④建立华沙条约组织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④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这表明()①美国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②遏制苏联③以意识形态的对立掩盖其强权政治④美国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其目的是()①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②巩固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③控制西欧各国④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为了对付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先后成立了情报局、经互会、华约。
下列国家不是经互会成员国的有()①南斯拉夫②民主德国③蒙古④中国A. ①②B.②③C. ①④D.②④5、下列有关北约的表述错误的是()①1949年4月成立②使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线③是美国组织的最大的经济同盟④是美国冷战的主要支柱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6、二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的崛起③以联合国的名义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条件是()A.手中拥有核武器 B.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C.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 D.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8、下列关于德国分裂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柏林危机”的发生②联邦德国的建立③美英占领区合并④西方占领区货币改革⑤民主德国成立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② C.③④①②⑤ D. ④③①⑤②9、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①马歇尔计划的实施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③华约的成立④北约的成立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③②①④10、在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搞得十分紧张。
人教版选修3 第四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作业
第2课冷战的开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二战后,美苏之间出现冷战对峙的原因有( )①意识形态的分歧②美苏军事实力势均力敌③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④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A 二战结束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并走向冷战对峙,①②③都是原因。
④是冷战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故选A。
2.“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芝加哥太阳报》指出:“紧接着这位伟大而盲目的贵族所高举的大旗,就会使我们投入这个世界最恐怖的战争中去。
”同时,斯大林在《真理报》上指出,他的演讲是“危险的行动”,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是“号召同苏联战争”。
上述材料所指的事件是( )A.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B.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C.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D.美国发动朝鲜战争解析:选A 根据材料斯大林指出他的演讲是“站在战争挑拨的立场上”“号召同苏联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指发出冷战最初信号的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选A项;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不符合“他的演讲”,排除B项;C项是马歇尔计划,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不属于演讲,排除C、D两项。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出了“遏制战略”,主要是为了( )A.遏制第三世界B.遏制西欧国家C.遏制社会主义D.遏制霸权主义解析:选C 第三世界包括亚非拉等大洲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提出“遏制战略”显然不是针对力量薄弱的第三世界,故A错误;西欧国家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力严重削弱,美国已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所以“遏制战略”不是针对西欧国家,故B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为了争霸世界,它提出了针对苏联的“遏制战略”,故C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实行霸权政策的是美国,故D错误。
4.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他说:“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2015届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三)课时训练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
课时训练·速提升一、选择题1.(2013·太原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
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日趋紧张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的内部矛盾2.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B.宣告冷战开始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欧洲的野心3.(2013·广州模拟)有西方媒体认为,在战后几十年林林总总“蓝图式”的国际设计中,作为成功的典范,它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短,而付出的代价要低得多,它必将作为美国对世界和平的最大贡献载入史册。
“它”是指( )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杜鲁门主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4.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
然而美国选择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
他所指的是( )A.遏制理论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集团的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5.(2013·石家庄模拟)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
”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
这些言论( )A.批评了冷战政策B.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C.力图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关系D.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6.(2013·湖州模拟)某西方学者明确指出:“马歇尔计划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负有更为直接的责任。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4.2冷战的开始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四单元第2课一、选择题1.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把他发动的冷战标榜为“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
杜鲁门认为冷战的根源是()A.苏联保障国家安全与美国称霸全球的碰撞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C.实力大大膨胀的美国试图控制苏联D.共同敌人法西斯被击败后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解析:杜鲁门把苏联称为“共产主义暴君”,带有明显的敌视,体现出受当时意识形态对立的影响,B项为正确选项。
A、D两项本身正确,但材料无法体现;C项与所学史实不符。
答案:B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这表明()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②美国要求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首位③随着实力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④美国要求确立其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物,显然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将带②项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3.“马歇尔计划”实质上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因为该计划是()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产物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的根源C.以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世界体系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联邦德国势力的发展解析: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对峙发生于1955年;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和战争根源的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A、B项错误。
“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手段来实践“杜鲁门主义”的。
答案:C4.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
它讽刺的是()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C.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D.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牢牢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解析:从图中提取信息:美国在车上,以“贷款”作为诱惑,西欧国家作为动力。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4章第2课美苏对峙——冷战局面的形成(练习).docx
第1课美苏对峙一一冷战局面的形成(练习)1、凯南八千字电报指出:“我们面对这样一支政治力量,它狂热地为之献身的信仰认为:若要使苏维埃国家获得安全,就应该,也必须扰乱我们社会的和谐,推毁我们传统生活方式……(苏联)势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必须以实力遏制苏联。
”从这段材料我们看出凯南提出遏制理论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不同B.战后的和平愿望强烈C.苏联努力扩大势力范围D.美国的霸权政策2、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他所指的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B.第二次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越南战争3、1955年3月,丘吉尔指岀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 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其观点的核心是() 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 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D.英国应大力发展核武器4、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国际关系格局中欧洲政治中心地位的丧失是()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D.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5、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影响有()①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地位②美、苏停止核军备竞赛③美、苏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新一轮竞争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反映出的现象有()①两大军事政治集团间的对抗②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峙③徳意志的民族分歧极为严重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③ 7、“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选修三战争与和平练习:第四单元 第2课 冷战的开始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冷战的开始一、选择题1.史学界认为:“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
”这里的“它”是指()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为美国制造商、出口商占领欧洲市场,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B2.下表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
造成1952年各国数据与1948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斯大林体制的影响D.经互会的成立解析:通过分析表格,可知1952年与1948年相比,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东欧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大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其目的是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反击马歇尔计划。
答案:D3.“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该内容出自()A.《联合国家宣言》B.《北大西洋公约》C.《布雷顿森林协议》D.《华沙条约》解析:北约是由欧洲和北美国家组建的,所以B项正确。
答案:B4.★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1945—1991)》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
梅森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持续40多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第2课冷战的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1.美国驻苏外交官凯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的政策“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下列不能反映出他这种主张的是( )
A.美国要对苏联实行遏制战略
B.对苏联等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C.苏联将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对手
D.对苏联推行武装扼杀的外交政策
解析:选D 凯南的言论实际上是主张遏制苏联,为美国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选D 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的“遏制”理论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的相似点是( )
①直接挑起了美国、西欧与苏联及东欧之间的战争
②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反对苏联与东欧国家③加速了美国冷战政策的形成④反对共产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遏制”理论只是为美国杜鲁门政府制定冷战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未挑起东西方之间的战争,故①错误,排除A、D两项.美国的“遏制”理论和丘吉尔的“铁幕”演说都含有反苏反共产主义的思想倾向,故选C项.
3.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这里的“极权主义”是指( )
A.希腊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
B.欧洲的法西斯
C.各国的垄断资产阶级
D.社会主义苏联和各国共产党
解析:选D 随着二战结束,美苏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希腊和土耳其由于严重的经济、政治困难导致共产党活动极其活跃,引起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担忧,英国要求美国政府提供援助,故选D.
4.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抛出欧洲复兴计划,还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由此可见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 )
A.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
B.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C.帮助西欧和苏联战后恢复经济
D.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解析:选D 根据“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可排除A项.B项材料中未体现.由材料可知,欧洲复兴计划对西欧而言是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秩序;虽然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但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即美国反对苏联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试图遏制苏联,故C项错误,D项正确.
5.布朗回忆说:“60多年前,我参加了美国组织的最大的军事同盟.”他还吹嘘他参加的这一组织是当时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这一组织是( )
A.国际联盟B.华沙条约组织
C.联合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解析:选D 根据“美国组织的最大的军事同盟”“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推断,应是北约组织.故选D项.
6.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是指( )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解析:选A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政策的产物,是苏联和东德政府为了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修建的,所谓的“法西斯势力”,实际上是指西方势力.故选A项.
7.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
B.美苏的冷战
C.苏联的封锁
D.德国的分裂
解析:选B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美苏冷战的逐渐激化,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最终爆发第一次柏林危机.故选B项.
8.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美苏的直接对抗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解析:选A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背景下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的扩展,故A项正确.B、C两项与史实不符.图片虽体现“联合国军”,但美苏操纵联合国,并不能体现联合国势力的扩张,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说材料二:正如以前的慕尼黑政策放纵了希特勒侵略者一样,现在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让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因此,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宣言
(1)材料一中“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
(2)材料二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发表的?它重提“慕尼黑政策”的用意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世界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极权政权”“杜鲁门”等信息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应依据材料二中“1947年9月”等信息思考;第二小问“用意”需要联系材料二中“对美国和帝国主义阵营新政策方针的让步,必然会使这种政策方针的制定者更加跋扈,更富侵略性”“各国共产党必须在各方面……领导对帝国主义扩张与侵略计划的抵抗”等信息进行概括.第(3)问,应注意题目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限制条件,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提炼.
答案:(1)“两种生活方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2)背景:美国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用意:指责美国的反苏言行和扩张主义政策;强烈抗议美国对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号召社会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3)变化:世界主要矛盾由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演变为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