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合集下载

十首关于刘禹锡的诗

十首关于刘禹锡的诗

十首关于刘禹锡的诗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官员,他的祖先为汉朝的中山靖王刘胜。

后人对他有“诗豪”之雅称。

大唐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一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最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的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跟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苏州刺史、加检校礼部尚书等职务。

卒年七十一岁,赠户部尚书。

下面是关于刘禹锡的十首古诗: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6、《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7、《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8、《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9、《浪淘沙九首·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0、《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著作

刘禹锡著作

刘禹锡著作1、《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竹枝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5、《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6、《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7、《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唐·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8、《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9、《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0、《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朝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唐朝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以下是刘禹锡最著名的十首诗:
1. 《陋室铭》:这是刘禹锡最著名的一篇散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刘禹锡酬答白居易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3. 《乌衣巷》:这是一首怀古之作,通过对昔日繁华的乌衣巷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4. 《竹枝词二首·其一》: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民歌,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少女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

5. 《石头城》:这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

6. 《秋词二首·其一》:这是一首赞美秋天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7. 《望洞庭》:这是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通过对洞庭湖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8.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这是一首描写黄河的诗,通过对黄河壮阔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9.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看花的描写,讽刺了当时权贵们的骄奢淫逸。

10. 《再游玄都观》:这是一首续作,通过对玄都观的再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

刘禹锡的平生简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刘禹锡的平生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为了纪念朗州司马刘禹锡,现专在柳叶湖边建有“司马楼”。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

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匈奴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汉姓。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

刘禹锡最出名的5首诗

刘禹锡最出名的5首诗

刘禹锡最出名的5首诗
1、《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刘禹锡代表作

刘禹锡代表作

刘禹锡代表作【作者简介】刘禹锡,唐朝诗人,官至尚书左仆射。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又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刘禹锡生于唐宪宗永和年间(813-818年),卒于唐穆宗乾元元年(941)。

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8),卒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49年),享年78岁(其卒年73岁),谥号“文”,后又谥“清”,与白居易并称“刘”或“韩”。

他一生坎坷,晚年曾被贬为巴东尉,后贬到衡阳,唐宪宗景云二年(712年)被召回长安任知谏院和秘书监(相当于宰相),历任右骁卫上将军,龙标中郎将、昭武将军常侍、太常少卿等职。

其诗文风格豪放清丽俊逸,结体工整。

其诗风豪放痛快,笔力遒劲,气势雄伟有力,表现了作者坚强意志和乐观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爱国情怀。

刘禹锡曾三次被召回长安参与政治活动,七年间写下了大量揭露当时现实政治弊端和社会矛盾激烈的诗篇,其中代表作有《伤仲永》等经典作品。

这一首是其诗歌主要内容:刘禹锡这首《与李白》创作于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3年),主要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和对理想社会前途无奈的心情:“盛年不再来,一日还似一日!”诗中洋溢着对现实政治黑暗时代的失望情绪。

全诗以强烈现实和深沉感慨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以抒发胸臆为主要形式。

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精神和高尚品质。

作品语言平易清新、自然流畅、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蕴含了深刻地哲理和巨大感染力;语言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

代表作品有《酬唱清平乐府》《山居偶记》等作品。

代表作有:《酬和集》《天净沙·中秋》一、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号禹锡居士,又号香山居士。

祖籍是山东淄博。

刘禹锡(813-818年)是唐朝诗人、散文家、文学家、书画家,官至尚书左仆射、右骁卫上将军、龙标中郎将、昭武将军常侍、太常少卿等职。

其诗文风格豪放清丽俊逸,结体工整;语言平易清新、自然流畅;富于艺术表现力;蕴藉深刻;富有哲理与教育意义;文风流畅而豪放奔放、自然流畅、生动形象而又言简意赅;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巨大感染力。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官员和地理学家,一生刻苦读书,文学造诣极高。

下面将从刘禹锡的生平、诗词创作、思想特点等方面来介绍他。

刘禹锡于772年出生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一个读书人家庭,祖父、父亲都曾是县令,他自幼聪颖好学,很早就展现出了文学天赋。

18岁时,他撰写了一篇文章《说文解字注》受到朝廷赏识,被任命为主簿。

后来刘禹锡辞去官职,去了邺(今河北临漳)县当了一名私塾教师。

此后不久,他前往东都长安,受到当时著名文学家王之涣、元稹等人的推荐,进入了唐玄宗的朝廷任官,官至太子少保、诏狱判官等职位。

刘禹锡的诗才非常出众,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最著名的诗篇是《陋室铭》,诗句朴实无华,却令人百读不厌。

同时,他还创作了《竹枝词》、《梅花词》等优美的诗歌佳作,这些作品以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著称,深受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喜爱。

在刘禹锡的诗歌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题材和意境中,更体现在语言和形式上。

他描写的每一幅自然画面都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他的诗歌精美绝伦,常含有博大精深的哲理,诗文中流露出的深刻思想感染人心,让读者深受启迪和鼓舞。

刘禹锡的诗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既体现了作者的独特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特别是他的地理诗歌,介绍了许多风景如画的山川名胜,为我们研究唐代地理、历史、文化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参考。

总而言之,刘禹锡是我国古代文坛上的杰出代表,其文学成就和思想价值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赞美。

他将传统诗歌特点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创造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在文学历史上占有独特的一席之地。

他的功底之深、思想之广以及艺术水平之高,使得他成为唐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

刘禹锡的简介有哪些人物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才华横溢,文学成就颇高,曾经任职于唐宪宗、唐敬宗、唐文宗等皇帝的宫廷,以及历任宗室、边境典籍等职务。

在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刘禹锡的简介以及他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

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魏州(河南省卫辉市)人,出生于唐朝初唐文帝贞观元年(628年)。

他少年聪明,才华横溢,自幼喜爱文学,受到了负责人的引导和培养。

唐太宗开元十三年(725年),他考中了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刘禹锡在唐朝官场上历任兵部侍郎、诏令参军、赞善大夫、金吾卫元帅府长史、左拾遗、集贤殿学士等职务,他的才华得到了唐宪宗、唐敬宗等皇帝的赏识,甚至被誉为“求仙论第一人”。

除了仕途之外,刘禹锡还是唐代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曾经发表过《陇西道中行》、《柳毅传书》、《竹枝词》等诗歌和散文作品,被称为唐代“双才之一”。

刘禹锡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二、与李白的关系刘禹锡与李白是唐代文学界两位闻名于世的诗人。

在他们的时代,文学繁荣,以诗歌为主,许多诗人都专攻某一流派。

刘禹锡擅长写抒情短篇诗,而李白则善于写长篇叙事诗。

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各有卓越成就,成为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虽然两人的诗歌风格有所不同,但他们却有着亲密的交往。

据传说,李白曾在刘禹锡的府上留宿,听刘禹锡谈论诗句,探讨文学艺术。

另一次,刘禹锡还邀请李白到自己的七宝殿,共同饮酒作乐,品尝美酒佳肴,两位诗人的友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三、与韩愈的关系刘禹锡与韩愈是唐代文学界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文学”和“理学”两种不同的文化思潮。

韩愈推崇“文必正、理必明”的思想,注重文字表达的规范,以此来塑造品格和表达立场。

而刘禹锡则注重诗歌、散文的艺术性,重视诗歌表现的情感和形式之美。

由于思想上的巨大分歧,韩愈与刘禹锡曾经产生过冲突。

具体来说,他们之间的分歧集中在文学审美、诗歌形式、传承规范等方面。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简介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刘禹锡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生平】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

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再道贬朗州司马。

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

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

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

居十年,召还。

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

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

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

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

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

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

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

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

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湖南常德历史学者、收藏家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记载: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

刘禹锡的资料简介刘禹锡的资料简介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但他始终不曾绝望,他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

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刘禹锡的资料简介!【个人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诗歌风格】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

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

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刘禹锡的简介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和古诗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是唐代时期的人物之一,简介如下:1. 年龄和出生地刘禹锡于公元772年出生在安福县的一个官宦家庭中,在这个家庭中,他和父亲、叔父、弟弟等家族成员都曾经在政治上活跃过。

2. 教育背景刘禹锡小时候很聪明,早已经学会了《论语》等课外读物,他为人机智灵活、幽默有风趣,因此,深受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在校内讲学中深化了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孩童时期即已显露出卓越的才华。

3. 政治生涯自从唐玄宗于他的贞元年间到达长安后,刘禹锡就被任命为锦衣卫都尉,同时因为他的才华,又被任命为国子监直讲,很快因为他的文学成就而被唐玄宗任命为国子监正旦讲官。

4. 文学成就刘禹锡的文学成就得到了当时文化人的高度认可,他的古文流畅、简明,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诗更是颇具特色,既有所长,又不失幽默、风趣和诗情。

他一生所写的诗词约三百余篇。

二、刘禹锡的古诗唐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优秀的诗人,如李商隐、杜甫、白居易等人,但刘禹锡的文学成就、创作风格和代表的思想内涵都不可小觑。

他所创作的诗篇,不仅在文学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情感和哲学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

以下是几首刘禹锡的著名古诗:1. 石壕吏石壕吏,将军令,岂敢不从,但置酒,长沙人士,炳灵台前,震惊一时,酒酣似醉,赞叹多时,不烦君王赐金带,只贵有书柬相寄。

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一位名叫石壕的官员,他因为遵从将军的命令而要了一个便衣,但他并未因此低头,反而当众举起酒杯表示自己的不屈服。

此诗意在弘扬忠诚、骨气和富有正义感的奋斗精神,彰显出刘禹锡思想的深厚内涵和良好的品德魅力。

2.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首古诗曲值左右咏物,但主要表达的是对陋室的评价。

在刘禹锡的诗中,陋室被赋予了不少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诗句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诗句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诗句有哪些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官员,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含蓄细腻、意蕴深远而著称于世。

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他的文学理论,在唐代都具有很高的影响力,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全面介绍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和代表性诗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唐代文学大师。

一、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刘禹锡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

他是一个家族世袭教坊部的子孙,世代以音乐为业。

刘禹锡自幼聪慧,学富五车,十六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此后,他历任监察御史、秘书省校书郎、江夏郡丞等官职。

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刘禹锡成为了太常博士,并担任了许多重要的典礼任务。

在唐肃宗时期,刘禹锡先后担任右拾遗、贵州安抚使、东都留守等职务。

因为他才学出众、清介公正、为政廉洁,在唐代政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望。

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官吏,更是一位极有才华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自然清新、婉约含蓄为特点,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引人遐想。

他认为诗歌应该以人物为本,以情感为基础,以自然为背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作广泛涉猎,包括山水田园、宫廷生活、宗教神秘等各个方面的题材,其中绝大部分都取材于现实生活,更能深刻地反映出唐代社会的人性、审美和情感。

二、刘禹锡的代表性诗句刘禹锡是唐代诗歌历史上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其中的代表作品也非常之多。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诗句:1.《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竹枝词十九首》:“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竹枝词十九首》:“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竹枝词十九首》:“异日房松千尺老,他乡梦断万里遥。

”5.《竹枝词十九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游山西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7.《陋室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

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文才和政治才能而著称于世。

他早年曾受苦学,后为官多年,任过很多重要的职务,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学创作。

刘禹锡的诗歌多姿多彩,表现了他深入民间,关注社会人民疾苦的一面,也有抒发情感,咏史古题的一面。

下面将介绍刘禹锡的简介资料和代表性古诗。

一、刘禹锡的简介资料(一)早年经历刘禹锡,字梦得,襄州襄阳(今河南省襄城县)人。

生于唐朝肃宗年间,卒于唐朝宣宗年间。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早年在家乡深受良好教育,后前往洛阳求学,攻读经史,受到大量文化熏陶。

刘禹锡的文才受到早期的书院教育和经史知识的梳理而培养,为以后他的自由创作扫清了许多障碍。

(二)官场生涯刘禹锡成名后,曾经历了多次官场考试,成为了唐朝的一名官员。

他的职位相当于现代政治领袖,经历过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

历任太子中舍人、鸿胪卿、户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务,晚岁谢病归隐。

刘禹锡在官场上的职位很高,他不仅知书识礼,而且熟谙官场规矩,能够在利益和政治实际上都做出相对合适的决策。

他的建议和意见也是多次被唐朝诸帝采纳,为国家的进步和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文学创作刘禹锡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风清新婉约,曲笔摩写,不落俗套。

他除写诗外,还有书法、文学、音乐、地理等广泛的兴趣爱好。

他的文学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博大,包括现存的五十余卷诗集和六卷散文。

其中《陋室铭》、《行香子·其一》、《竹枝词》、《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尤为脍炙人口,至今仍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刘禹锡古诗鉴赏(一)《陋室铭》钱钟书曾评价《陋室铭》是“唐代李白、杜甫之后最有名的古体诗”。

全诗两百一十一个字,写了刘禹锡居住的深居简出的小木屋。

较深刻地塑造了一个临危不惧、虚怀若谷的形象。

第二至第六句,第十四到第十六句,表现了一个文化深度的平民思想,表达了人心、教育和人生等问题,是一篇极具人文关怀价值的文章。

(二)《行香子·其一》《行香子·其一》是一首小令,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所创之作。

刘禹锡的千古绝句

刘禹锡的千古绝句

刘禹锡的千古绝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千古绝句有20首,这20首千古绝句如下: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自《乌衣巷》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出自《秋词》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出自《浪淘沙》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自《望洞庭》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竹枝词二首·其一》6.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出自《赏牡丹》7.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出自《竹枝词》8.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出自《金陵五题·石头城》9.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出自《竹枝词二首·其二》10.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出自《潇湘神》11.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出自《竹枝词九首·其九》12.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出自《杨柳枝词九首·其一》13.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出自《杨柳枝/柳枝词》14.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出自《台城》15.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出自《杏园花下酬乐天见赠》16.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出自《尝茶》17.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出自《伤桃源薛道士》18.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出自《台城怀古》19.江上楼高二十梯,梯梯登遍与云齐。

出自《楼上》20.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出自《秋风引》1/ 1。

刘禹锡(共9篇)

刘禹锡(共9篇)

刘禹锡(共9篇)刘禹锡(一): 刘禹锡被称为刘宾客刘梦得刘中山诗豪刘禹锡生平贡献刘禹锡(公元772-824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因是汉代中山王刘胜后代,又称刘中山,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耳灞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22岁中进士,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享誉京华.他29岁入仕,先后任过节度使掌书记、主薄、监察御史、监察史、州司马、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太子宾客,死后受赠兵部郎中.他在从政之余笔耕不辍,有中唐“诗豪”之称,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政治上关心国家命运刘禹锡同情人民疾苦,坚持整肃官吏,主张“功利存乎人民”.他做地方官时更是守政不阿,重土爱民,兴教重学,深得人民爱戴.哲学上朴素唯物主义刘禹锡的此类文论不少,如《天论》、《问大钧赋》等.其《佛衣铭》更有极好的表述:“初必有终,传岂无已.物必归尽,衣胡持久.” 文学上与白居易齐名刘禹锡留下诗文800多篇.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堪称“四海齐名白与刘”.其诗歌题材广阔、取境优美、词藻瑰丽、精炼含蓄、思出常格、开朗流畅、可语可歌而又不流于平浅.刘禹锡又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以论说文的成就最大.一是专题性的,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二是杂文,词藻瑰丽,题旨隐微.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刘禹锡集》传世.刘禹锡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散文家、诗人和朴素唯物论者,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贬任连州刺史.清乾隆本《连州志.名宦传》说:“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刘禹锡牧连州4年半,政绩斐然,著作甚丰.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刘禹锡生逢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宦官擅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政权陷入严重危机之中,朝中改革与保守力量发生激烈对抗.刘禹锡与王叔文、柳宗元参与了“永贞革新”,以惩酷吏、罢宫市、免欠赋、禁额外加征为主旨.革新失败后,改革派遭到了无情打击,参与“永贞革新”的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被贬放外地,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后,途至荆南(今湖北江陵)时,朝廷又以刺史“不足偿责”为由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没有到达连州任职.10年后,他被召回长安任主客郎.游玄都观时写了首题为《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的诗,因这诗“语涉讥讽、执政不悦”,刘禹锡再被贬为连州刺史.身心受到重大打击的刘禹锡来到了“天下山水,非无美好”的连州时,发现这里是一个适宜发挥政治能力和文学才华的地方.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刘禹锡(二): 刘禹锡为什么要去望洞庭《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刘禹锡(三): 刘禹锡的词都有什么「魏宫词二首」刘禹锡日晚长秋帘外报,望陵歌舞在明朝.添炉欲爇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日映西陵松柏枝,下台相顾一相思.朝来乐府长歌曲,唱著君王自作词.「杨枝词二首」刘禹锡迎得春光先到来,浅黄轻绿映楼台.只缘袅娜多情思,更被春风长倩猜.巫峡巫山杨柳多,朝云暮雨远相和.因想阳台无限事,来君回唱竹枝歌.「竹枝词二首」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堤上行三首」刘禹锡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踏歌词四首(第二首一作张籍《无题诗》)」刘禹锡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为是襄王故宫地,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日暮江头闻竹枝,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直到三春花尽时. 「步虚词二首」刘禹锡阿母种桃云海际,花落子成三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跪捧琼盘献天帝.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阿娇怨」刘禹锡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秋词二首」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扇词」刘禹锡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杨柳枝词九首」刘禹锡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麹尘丝. 御沟春水相辉映,狂杀长安年少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肢.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向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刘禹锡】刘禹锡(四): 刘禹锡的代表诗是什么蜀先主庙刘禹锡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竹枝词刘禹锡杨柳清清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五): 刘禹锡是什么朝代的唐朝刘禹锡(约772 —约842),字梦得,汉族,唐代文学家、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 ,又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2] ,其先中山靖王刘胜[3] ,晚年自号庐山人.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刘禹锡的最后一任是太子宾客,故后世题他的诗文集为《刘宾客集》[4] .白居易赞其“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5] ,故刘禹锡又被誉为中唐“诗豪”,是中唐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刘禹锡(六):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 )清人王夫称他为(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因参加“永贞革新”集团,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年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如果帮到您的话,(右上角采纳)刘禹锡(七): 刘禹锡的陋室铭与他的经历有什么关系刘禹锡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但这一次的政治革新活动没有成功,所以在革新活动失败后刘禹锡从监察御史贬为连州刺史.在连州刘禹锡的住所缩小成只有三间房(个人认为三间房一个人住也够大了),但刘禹锡的生活依旧过得舒适惬意.之后刘禹锡又被贬为朗州司马,住所缩小成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在这种情况下刘禹锡写下了陋室铭.刘禹锡(八): 唐刘禹锡有哪些诗【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刘禹锡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酬令狐相公春日言怀见寄刘禹锡前陪看花处,邻里近王昌.今想临戎地,旌旗出汶阳.营飞柳絮雪,门耀戟枝霜.东望清河水,心随艑上郎.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刘禹锡山阳昔相遇,灼灼晨葩鲜.同游翰墨场,和乐埙篪然.一落名宦途,浩如乘风船.行当衰暮日,卧理淮海边.犹期谢病后,共乐桑榆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九): 12.刘禹锡浪淘沙(其一)《浪淘沙九首》(其一) 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赏析:《浪淘沙》组诗共九首,此其第一首.是刘禹锡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任夔州刺史时所作.第九首末联云∶“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作者或许是有感于屈原放逐沅湘间,为民作迎神曲《九歌》而作.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古往今来,无数诗人为她放声歌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这些诗,极写黄河的源远、势猛,至今众口传诵.“黄河之水天上来”,著意渲染的是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奔腾不息的动态美.“黄河远上白云间”,视角与河之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的美.刘禹锡这首黄河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篇一样,著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君形象化.在王之涣、李太白之外,另辟一番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据张华《博物志》记载,汉武帝指令张骞穷溯河源,张骞乘槎而去,经月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布,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上下联的开合关系.第一联由上而下,顺黄河奔流之势著墨;第二联以“直上”为转折,把人们的视线从“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顺视中拉回,从地下引到天上,从现实世界进入神话世界━━黄河连银汉,乘槎溯河源.全诗节奏有徐有疾,奔放而有宕逸之气.(徐俊)刘禹锡的诗杜牧。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名句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名句有哪些

刘禹锡的简介和诗词名句有哪些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明快、自由、豪放著称,被誉为“晚唐之第一诗人”。

他的作品既有写景咏物,也有抒发思想情感的诗歌,被后人广泛传颂。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刘禹锡的简介和一些精彩的诗词名句。

一、刘禹锡的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号梦符,汉族,出生在唐朝宣武军(今山西省苏州市)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刘鉴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文学艺术。

后来,他考取了进士,历任中书舍人、左拾遗、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官职,是唐朝重要的官员之一。

刘禹锡酷爱文学,有才华,曾被称为“才子佳公”。

他的诗词创作,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爱情、生活的感悟。

他的诗歌艺术以豪爽、自由、明快、清新而著称,他所经历的世事与激情,交织在他的诗句之中,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遗产。

二、刘禹锡的诗词名句1.《竹枝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词写雨水临时,景象逼真。

既有雨声淅沥的真实感受,又表达出对春天的赞美。

其词调清新自然,十分动人。

2.《浪淘沙·北青萝》遥见北青萝,望长恨欲穷。

只今惟我谁,共谢金门雨。

这首词以北青萝为意境。

运用典雅的羽扇形容法凝聚出一种婉约的美感。

以深情的眼神邀请读者一起欣赏花的美。

3.《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托六尺,终不改坚贞。

这首诗写他所居住的陋室,表达了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珍视和对自己的坚定,展现了其思想情操的高尚和处世作风的独特。

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弯弓射大将,俯首甘为孺子牛。

赛马逐鹿原,群蛮与虎饮流。

这首诗写的是唐朝战争的壮丽场面。

王师在北方离着很远,遗民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被抛弃在战场上哭泣。

刘禹锡十首名诗

刘禹锡十首名诗

刘禹锡十首名诗
1.《陋室铭》:描写刘禹锡简陋的居所,抒发了他的清贫志向和精神追求。

2. 《竹枝词·咏梅》:以梅花为载体,表现作者对于孤独境遇和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感悟。

3. 《竹枝词·次北固山下》:描绘了秋色如画的北固山景色,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于人类生命的感悟。

4. 《浪淘沙·北戴河》:以北戴河的海滨景色为背景,抒发了作者深情厚意的感情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5. 《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古原草为背景,表现了离别之苦和人生无常的感悟。

6. 《玉楼春·春怨》:以春天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追求和遗憾。

7. 《钱塘湖春行》:描绘了杭州钱塘湖春天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以秋夜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于家国情怀的感悟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9. 《柳永·雨霖铃》:以雨霖铃为载体,表现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

10. 《竹枝词·常州道中》:以常州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于旅途经历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1 -。

刘禹锡生平简介

刘禹锡生平简介

刘禹锡生平简介他是唐代诗人“三杰“之一,他的不仅俱佳,而且涉猎的题材广泛,他被人们所称赞,并留下了绝佳的给后人,他就是著名的唐代诗人刘禹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刘禹锡的介绍,欢迎阅读。

【刘禹锡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公元772年-公元842年),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刘胜,而他人也称其为彭城人。

唐代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据学者研究,其祖先为匈奴族,其七代祖刘亮,为官于北魏,后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改为汉姓入河南洛阳籍。

为避安史之乱,其父刘绪南寓嘉兴。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刘禹锡生平简介】刘禹锡籍贯洛阳,是北方匈奴后裔。

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做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过对刘禹的话要正确理解,它的本意应该是,意境是由实虚二境组合而成,当中最重要的是实境之外的虚境,实境易得而虚境难求,有了虚境,意境才真正产生了。不能理解为意境只是指空灵的象外虚境,不包含具象的实境。
由此说来,我们发现意境创造的一个规律:实境是基础,是虚境所赖以生产和存在的前提;虚境是更高目标,是给实境以映照的光源之所在。那么如何通过实境写虚境?
刘禹锡的这种意境说,与皎然的诗论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刘禹锡幼年即与皎然师徒来往。皎然是中唐大历、贞元年间的一位诗僧,俗姓谢,在诗论的意境说上有独到的见解。刘禹锡在《澈上人文集纪》中说:"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对皎然诗论的评价极高。
"片言可以明百意"是说诗歌要精炼含蓄,以少胜多;"坐驰可以役万景"是说诗人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诗的构思产生于某一具体景物的触发,蕴含于某一具体景物的吟咏。"风雅体变而兴同,古今调殊而理冥"是说诗歌无论何体、何调,都必须以意兴感人而理在其中,不能象文章那样直接说理,这是各类诗同而与文不同的艺术特征。因此,刘禹锡重视诗人的才华("才")、① 《刘禹锡集》卷十九《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
也就是说,意象之和不等于意境,意境等于实境加虚境。实境好理解,是一个个可视可听可嗅可触的可感意象的总和;虚境不好理解,它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隐约可感而实不可捉摸的空灵境界,就像唐代皎然说的“文外之旨”、司空图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刘禹锡说则简洁明了地说“境生于象外”。
皎然撰《诗式》五卷、《诗议》一卷,有意识地运用佛教境界说来阐述诗歌的"意境"问题。他在《诗式》卷一《辩体有一十九字》中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偏高偏逸之例,直于诗体,??。"皎然在这里不仅提出了"境"的概念,而且把"境"看作诗歌的基本审美范畴,认为取境之高下直接关系到诗作的成败。在意境的生成上.皎然不仅指出了"诗情缘境发"①这一意境产生的奥秘,而且提出了"缘境不尽曰情"②的审美标准。意境的生成就是诗入之"情"与"境"的相互缘合。刘禹锡的境界论吸取了皎然的思想,强调"境生于象外",即"境"对"象"的超越性,构成了"境"的特征。这一命题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首次明确地把意境与"象外"联系起来,具有开拓性。他所推崇的诗的理想境界是言外之义、象外之境。
其一,尽情地写足实境,做到“真境逼而神境生”(清代笪重光《画筌》),也正如刘熙载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景与物描绘到逼真的地步,意境也就呼之而出了。
其二,情意要丰满,意蕴要深远,就像宋代吴乔说的:“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实。事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围炉诗话》)景与物后面应有“蕴藏”,这“蕴藏”就是情和意,情和意一定要充实、丰厚。
刘禹锡认为诗的审美特质是凝炼含蓄、意在言外、词近旨远。他在《董氏武陵集纪》中指出:诗者,其文章之蕴耶!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千里之谬,不容秋毫。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工于诗者能之。风、雅体变而兴同,古今调殊而理冥,达于</PGN0257.TXT/PGN>诗者能之。工生于才,达生于明,二者还相为用,而后诗道备矣。
① 《杼山集》卷一《五言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
② 《诗式》卷一《辩体有一十九字》。
识见("明")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意境高雅、格调新颖的诗作。
如何理解“境生于象外”?
我们在上面了解了意境是由意象组成这一规律之后,仍然没有完全把握意境的本质特点,意境还有更为深层的内涵。
那么,情感是否就是构成虚境的全部内容?不是的。虚境是非常复杂、非常丰富又非常虚而难把握的一种境界,当然包括情感,也包括思绪、意念,此外还有宇宙自然的规律、人生的哲理、艺术的法则等;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读者阅读时的个性化再创造,想象、体验、省悟、评价等。可以说它是一种无限的空间,随诗人或读者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的纵横驰骋而无穷变幻。其中读者的再创造非常重要,留待后文再述。
境生于象外”,出自唐代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境生于象外”,是中国画论关于意境论的一个重要论点。境离不开象,又不等于象,而是超越于画中物象之外的深层意蕴。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创作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诗画艺术的灵魂,历来被艺术家视为最高的美学追求。中国绘画不仅要求形似,且求其神似,更进一步是要在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基础上追求有“象外之象”的意境美。 刘禹锡提出的“境生于象外”,是中国画论关于意境论的一个重要论点。境离不开象,又不等于象,而是超越于画中物象之外的深层意蕴。笪重光《画鉴》所说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谁如果不懂得虚实相生,境生象外,谁就不可能领悟中国绘画特色。 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境生于象外〕见《董氏式陵·集记》”,指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外之旨,从而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像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
诗为"文章之蕴",是说诗比一般文章更凝炼、更含蓄、更微妙,"心之精微,发而为文;文之神妙,咏而为诗。"①"义得而言丧","境生于象外",说的是诗的意境。"意" 是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景物形象。"意"与"境"的完美统一,就是意境。刘禹锡认为,"义"不能离开"言","境"不能离开"象";但"义"与"境"又远远超出"言"与"象","言","象"有尽而"义"、"境"无穷。"义""境"是实与虚、有与无、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试看下面一首古诗:
绝 句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中有一些明丽、静态的意象,它们组成一种春暖花香、恬静安和的实境;同时创造一种虚境,这虚境中含有诗人情感、心态的内容,即有的评论所说:“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唐诗鉴赏辞典》)这里的虚境内容是文字上难以实见的,要在文字背后才能读到。而要见到这些内容,又得以实写的景物为基础,对实境体会越深、越清楚,对虚境的把握也就越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