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5课 离骚(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5课+离骚+Word版含答案
第 5 课离骚(一)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后裔(yì)摄提(shè) 搴阰(bǐ)皇舆(yú)B.宿莽(sù) 骐骥(jì) 驰骋(chěng) 孟陬(zhōu)C.庚寅(yín)昌被(pī)謇謇(jiǎn)纯粹(ch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皇览揆余初度兮揆:揣度B.日月忽其不淹兮不淹:不淹没C.来吾道夫先路也先路:做前驱带路D.夫唯灵修之故也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而成。
共有诗歌17篇,都是是屈原的作品。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
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语文第5课 离骚过关习题及答案
(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进不入以离尤兮(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错措措施(2)郁邑郁悒忧愁苦闷(3)圜圆圆形的(4)离罹遭受(5)章彰明显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离骚》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__________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__________诗。
屈原在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诗经》的以四言为主的新诗体——__________,因这种诗体的作品又以__________为最,又称__________。
(2)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__主义;“骚”指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__________主义。
(3)比较《诗经》与《离骚》,在形式上,《诗经》多为________言句,《离骚》则多为__________的句子;《诗经》的篇幅__________,结构简单,《离骚》的篇幅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离骚》的语言以__________吾将上下而求索(2)终不察夫民心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
惩,惩罚。
答案:A解析:B项,泽,光泽;C项,朕,我,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D项,惩,受创而改变。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哀.民生之多艰B.悔.相道之不察兮C.步.余马于兰皋兮 D.长.太息以掩涕兮答案:C解析:C项“步”与例句中“长”都是使动用法;A项“哀”意动,以……为哀;B项“悔”意动,以……为悔;D项无词类活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怨灵修之浩荡..以死直兮..兮 B.伏清白C.吾独穷困..兮..乎此时也 D.固时俗之工巧答案:B解析:A项浩荡:古,荒唐;今,形容水势大或形容广阔而壮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 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解析.doc
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____。
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_________。
吾将上下而求索(2)终不察夫民心以善淫。
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时俗小人这种丑态!满分:(3谣诼.() 椒.丘() 芰.荷()侘傺.() 溘.死() 鸷.鸟()革几羁() 攘诟.() 忳.郁邑()修姱.() 岌岌.() 偭.规矩()答案:suìhuìchǎi zhuójiāo jìchìkèzhìjīgòu tún kuājímiǎn2.指出下列四组句子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含义。
(1)偭规矩而改错__________(2)忳郁邑余侘傺兮__________(3)进不入以离尤兮__________(4)芳菲菲其弥章__________答案:(1)错,通“措”,措施。
(2)邑,通“悒”,忧愁苦闷。
(3)离,通“罹”,遭受。
(4)章,通“彰”,明显。
3.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申.之以揽茝申:加上B.伏.清白以死直兮伏:守,保持C.退将复修.吾初服修:整理D.苟余情其信.芳信:信任答案:D解析:信:确实。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高:动词做形容词,长。
B.鸷鸟之不群.兮群:名词做动词,合群。
C.謇朝.谇而夕替朝:名词做状语,在早晨。
D.固前圣之所厚.厚:形容词做动词,推崇。
答案:A解析:高:形容词做动词,加高。
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全有误的一项是()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②谣诼..(放荡)谓余以善淫③延.(久久)伫乎吾将反④回朕.(皇帝的谦称)车以复路兮⑤进.(到朝廷做官)不入以离尤兮⑥忍尤而攘.(排斥)诟⑦宁溘.(突然、忽然)死以流亡兮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A.①④⑤⑦B.③⑤⑦⑧C.②④⑥⑧D.①③④⑥答案:C解析:②谣诼:造谣,诽谤。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含答案
2.王逸:离别的忧愁。“离,别也。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游国恩)。
八、布置作业
1.诗人讴歌、追求的是怎样的理想?(找出诗句,并稍加阐述)
2.你最喜爱哪些诗句?在这些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对你有什么启示?
3.《离骚》是“楚辞”的代表,读了课文你能否概括“楚辞”的体裁特点?它与《诗经》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一、屈原、“楚辞”与《楚辞》
二、离骚
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
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
六、阅读理解
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
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含答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离骚
【教学目标】
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
3.吟诵注意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了诗人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屈原以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贵品格,以他创作的光辉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楚辞影响深远,只有《诗经》可与之相比。《诗经》和《楚辞》所开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二千年来一直为我国优秀的作家所继承和发扬。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说:《离骚》“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对《离骚》予以高度评价:“惊采绝艳,难于并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课时作业24: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第5课离骚一、基础知识检测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芳菲菲其弥章 B.忳郁邑余侘傺兮C.偭规矩而改错D.长太息以掩涕兮答案D解析A项“章”通“彰”,明显。
B项“邑”通“悒”,“郁悒"指忧愁苦闷。
C项“错”通“措",措施.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B.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C。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答案D解析A项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B项古义:荒唐,没有准则。
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
C 项古义:改变措施。
今义:改正错误。
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屈.心而抑志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C.高.余冠之岌岌兮D。
长.余佩之陆离答案B解析B项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A、C、D三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高;使……长。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答案C解析C项均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A项介词,相当于“于”,在/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B项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关系/表顺承关系。
D项虽然/即使.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答案D解析D项均是“本来”的意思。
A项崇尚/善良,美好。
B项法度,准则/越过。
C项美/修建.6.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B。
步余马于兰皋兮C.不吾知其亦已兮D。
高余冠之岌岌兮答案A解析A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倒装句。
7.下列对《离骚》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善于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2019-2020年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5课 离骚及答案
第5课离骚开卷有益日月同辉静静汨罗,守护着他的灵魂;皇皇离骚,诉说着他的忠贞。
在那个视人民如草芥的动荡的年代,他用自己的血泪诠释了什么是心存百姓;在那个朝秦暮楚的战乱时期,他用自己的生命回答了什么是爱国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他的心,与日月争辉。
基础导学1.文学常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
战国楚国人,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学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制度。
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在内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
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
揽茝.() 谣诼.()偭.规矩() 溘.死()方圜.() 侘傺..()()芰.荷() 兰皋.()岌.岌() 延伫.()贮.藏() 鸷.鸟()罹.难() 杂糅.()方枘.() 攘诟.()答案:hào kuāxiāng jījiǎn suìchǎi zhuómiǎn kèyuán chà chìjìgāo jízhùzhùzhìlíróu ruìgòu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3)何方圜之能周兮()(4)进不入以离尤兮()(5)芳菲菲其弥章()答案:(1)错,通“措”,措施(2)邑,通“悒”,苦闷(3)圜,通“圆”,圆形,和“方”相对(4)离,通“罹”,遭受(5)章,通“彰”,明显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人教版学案高一语文必修2习题:第二单元5离骚 -含解析
5离骚飘香的端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朝来暮往,风吹去,世间多少浮华。
已过去二千多年的岁月,让人们至今不能忘怀。
明天又是一年的端午节了,在粽子飘香的五月,我们来纪念和缅怀伟大的诗人屈原。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千古绝唱出自屈原《离骚》一文,激励着继往开来的人们,令人感慨,使人奋进。
飘香的端午,以宽厚的胸怀当叶,温柔的心情作馅,甜美的话语为五彩丝线,调以真诚的缅怀,让我们的灵魂再向屈原致敬!滚滚红尘,几世轮回。
一波江水,向东飞扬。
汨罗江旁,万物聊赖。
昔日郢都,浮华不再。
冥冥中,一个孱弱憔悴的身子缓缓浮现。
【课内挖掘】对国家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
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
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
于是,屈原,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
[运用角度]“执着”“忠贞”“爱国”“民族精神”“生与死”“忧国忧民”等。
【课外运用】示例一:屈子虽去,其魂不朽!屈子之魂,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魂!他喝尽了杯中酒,却挥不尽忧民泪,对于百姓,他只有选择掩涕,是的,只有掩涕。
他的忧民魂,如北风的声声马嘶,南风的嗷嗷虎啸,东风的凄凄龙吟;他的忧民魂,更如那潺潺流动的汨罗江水,永不停息!屈子之魂,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魂!他重视人才,栽培芳草,却造出了一片荒秽——势利小人。
他一心辅佐君王,实施美政,联齐抗秦,革新政治,却遭到亲秦派的猛烈迫害。
君王闭目塞听,听信奸佞将他放逐。
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离骚【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注释了解屈原,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知识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1.司马迁:遭受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遭遇;“骚”,忧愁。
“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代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2.学生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味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知识点梳理:(多媒体展示,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1.讨论: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2.了解“香草美人”的象征方法香草、美人是《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含答案解析)
离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诗句含义。
2.鉴赏诗人的自我形象,理解诗人爱国情操。
3.鉴赏比兴的艺术手法及拟人、比喻、象征。
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屈原也是政治家,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主要作品《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渔父》《招魂》等,其中《离骚》是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解析
第5课离骚披发抚剑,你独立在斜阳残照里;仰天长啸,你苦吟于凄风苦雨的湘水边。
声声啼血,你哀叹的是危难的祖国;字字流泪,你悲吟的是受难的苍生!汨罗江水,能够夺走你的生命;滚滚浊流,熄灭不了你生命的火焰。
捧读《离骚》,透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一座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这就是你啊,屈原!你用泪、用血、用生命写成的壮丽诗篇,字里行间,体现民族精神;千秋万代,激励中华儿女。
1.走近作者生平经历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楚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屈原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的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主要作品《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与楚怀王同祖,他当左徒,是以宗亲而任重臣。
楚怀王死后,长子顷襄王继位,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当时,楚国人都责怪子兰劝楚怀王入秦的过错,所以,屈原得到了广泛的同情。
但子兰非但不思其过,反而唆使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
顷襄王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区,“百姓震愆”,“民离散而相失”,他只得去故乡而就远,辗转流离在沅、湘一带大概有九年之久。
他远离故国,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
回楚都既不可能,远游、求贤又不成,这时的他“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3.相关知识“楚辞”与“骚体诗”(1)“楚辞”“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导学案及答案
第5课《离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屈原的生平事迹及主要作品,了解《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理解《离骚》中对比、象征手法的作用,背诵部分章节内容。
3.分析并感悟作者在诗中展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自学指导】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据《史记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王甚任之。
”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
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2、《楚辞》与《离骚》:“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
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离骚》《九歌》《天问》、宋玉《九辨》等的作品,西汉刘向辑。
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人教版精编高中语文版必修二学案:第二单元 第5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离骚有位诗人,在水一方千百年来,屈原以诗人的身份,呈现个体生命的魅力,独占了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荣耀和精神空间,受到人民如此隆重的纪念,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种博大而深刻的人文景观,使屈原在历代炎黄子孙心目中,激荡成一首英雄史诗,飘扬成一面鲜红的旗帜。
汨罗江,这条无名的小河,也因屈原而变得像长江黄河一样著名了。
屈原是位诗人,是位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活的诗人。
他的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
其诗不是用墨来写成,而是饱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流放,对屈原来说是不幸,但对三湘四水的古老民族却是大幸。
就在湘沅之间,这位伟大诗人留下了《离骚》《九歌》《渔父》等杰出诗篇。
我们今天读其诗,总是清清楚楚听见一位爱国臣子,一遍遍哭诉,一遍遍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夕阳荒原中,临水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人,终有一死,但死后两千多年,还能让人民以一传统节日而永久怀念的人该有怎样的魅力?怀王不使他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艺术的极好环境,国家的兴亡、民族的仇恨、思想的沉淀、艺术的升华、火热的激情、浪漫的理想,在他胸中冲撞激荡,既然这股能量不能化为治国方略,就让它熔铸成光辉灿烂的诗歌吧。
这也充分说明真正的诗人只有为政治大事所扭曲、挤压、烧炼、锤打时,才能得出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能成为理想的化身;诗歌也只有插上政治的翅膀,才能鲜活,才能飞翔。
如果去掉《离骚》忧国忧民的政治实质,那么无论其辞藻怎样生动华美,也会相去甚远。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当我们划旱船赛龙舟,品尝甜甜的棕子时不要忘记柔波深处那颗孤独寂寞的灵魂,那双执著求索的眼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有位诗人,在水一方……一、学习目标1.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
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3.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离骚》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学作品,作者为屈原。
它作为一篇乐府诗,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时也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离骚》被列为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内容之一,因此学习它也是高中生必备的一部分。
一、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和《离骚》的历史背景、时代特点和文学价值。
2.阅读《离骚》,分析其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
3.理解《离骚》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思想思考。
二、学习内容1.屈原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屈原,字渊明,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诗人,政治家,文化名流。
他是楚国的一位官员,主要负责辅佐楚怀王治理国家。
由于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政治才华,他被誉为“楚国之良相”和“楚国三良人之一”。
然而,在楚怀王压榨民众,大肆兴修陵墓的统治下,楚国陷入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经济萧条。
屈原多次向楚怀王进谏,但是没有得到重视,反而被楚怀王所猜忌和孤立。
最终,屈原离开了楚国,成为了一位流浪诗人。
2.《离骚》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离骚》是屈原在流浪期间所作。
它包含了屈原丰富的政治、哲学、文化和历史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衰落中的楚国的忧虑和爱国情怀。
《离骚》既是一篇文学杰作,同时也是一篇富有哲思和政治意义的文学典范。
3.《离骚》的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离骚》的艺术风格和诗歌技巧具有典型的乐府特点。
它采用了抒情和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情画意。
在诗歌技巧上,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比喻、夸张等,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4.《离骚》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思想思考《离骚》中充满了作者对楚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中华文化未来的思考。
尤其是诗歌结尾部分的“东皇太一,指使我行,北海之神,作舟之形”以及“余冀得与子同裳”,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历史使命感。
三、学习方法1.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宣讲和讲解的方式,详细介绍《离骚》的历史背景、文学价值和诗歌技巧,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思考。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2:第5课 离骚(含答案)
离骚【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其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
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底生凉。
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眼前便会倏然立着一位满身忧伤的诗人,面对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涌,他形单影只,兀立于萧瑟的秋风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淹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是一个怎样的诗人?一个不断求索的诗人,一个不断追寻的诗人,一个时时掩面痛哭的诗人,一个对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一个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
为什么他的诗能够穿越时间的长河走进我们的心灵,一次次地打动我们?为什么他一次次地被提起,一次次地被颂扬?为什么他能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离骚》,走进这个诗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的痛苦与人格魅力。
二、解题:①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五课 离骚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怀王,参与议定国事和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
两次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度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示忠贞爱国之怀。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传统。
作品:《九歌》《招魂》《天问》《离骚》《九章》《卜居》《渔父》。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知背景]屈原与楚怀王同祖,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因此受到重用。
当时秦楚争霸,屈原主张明法度,任贤能,联齐以抗秦,曾两度奉命出使齐国,推动了合纵联盟的形成,但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路线遭到楚国保守势力子兰、靳尚等人的诋毁和破坏,因而被怀王疏远。
怀王贪而轻信,误中秦国“绝齐得地”的计策,愤而与秦战,兵败地削,又受骗入秦,客死异邦,这使屈原受到沉痛打击。
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对秦国采取妥协投降政策,加紧迫害屈原,策动上官大夫进谗襄王,结果屈原被放逐到江南蛮荒之地。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自沉汨罗,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诗人受尽打击迫害,被逐流浪,始终眷恋祖国,在此期间,先后写成了许多激情满怀的诗篇,《离骚》就是其中之一。
[知常识]1.楚辞体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
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
形式上的灵活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2.《离骚》《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精品]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及答案
(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0分,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C.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解析: B项,邑—悒,圜—圆;C项,反—返,离—罹;D项,章—彰,错—措。
答案:A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谏诤)固时俗之工.巧兮(技能)[]B.既替.余以蕙兮(接替)竞周容以为度.(法度、准则)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孤独)伏.清白以死直兮(守、保持)D.苟余情其信.芳(确实)岂余心之可惩.(受创而改变)解析:A项,“工”,擅长,善于;B项,“替”,废弃,贬斥;C项,“独”,只有。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怨灵修之浩荡..兮B.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伏清白..以死直兮D.宁溘死以流亡..兮解析:A项,“浩荡”,古义为“荒唐”,今义为“水势大;广阔而壮大”;B项,“穷困”,古义为“处境困窘,走投无路”,今义为“生活贫困经济困难”;D项,“流亡”,古义为“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为“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答案:C4.下列对加点词活用的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鸷鸟之不群.兮②屈.心而抑志兮③步.余马于兰皋兮④固前圣之所厚.⑤高.余冠之岌岌兮⑥回.朕车以复路兮⑦謇朝.谇而夕替⑧哀.民生之多艰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B.①/②③⑥/④⑤/⑦⑧C.①⑦/②③⑥/④⑤/⑧D.①/②③⑥/④/⑤/⑦/⑧[]解析:D 项,依次为名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答案:D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夫孰异道而.相安②偭规矩而.改错 B ⎩⎪⎨⎪⎧ ①哀民生之.多艰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C ⎩⎪⎨⎪⎧ ①竞周容以.为度②集芙蓉以.为裳 D ⎩⎪⎨⎪⎧ ①余虽.好修姱以羁兮②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C 项,都是介词,译为“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学习难点]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一、作家作品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二、探海导航本文是《离骚》的节选,而《离骚》的阅读向来难度较大且某些语句的理解历来有分岐,因而学习本文应结合有关资料多花功夫。
先可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如《史记·屈原列传》《屈原精神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等,了解屈原其人、其文、其时代、其影响等,然后结合课文提示和注解熟读课文,特别要能深入理解诗中作者的处境、心情、理想的表达和花草禽鸟的比喻、象征含义。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深入领会屈原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及纵横驰骋的想象和幻想的浪漫风格。
三、思路结构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
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
结构图:前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七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节心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后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六节爱国决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四、疑难指津1.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 《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五、语言揣摩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以善淫。
2.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参考答案】四、疑难指津1.《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
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
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
2.《离骚》的语言是相当美的。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
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强自身修养,佩戴香草喻保持修洁等。
但诗人的表现手段却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
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来,是照应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来形容“情”的。
所以虽然没有用“如”、“似”、“若”之类字眼,也未加说明,却喻意自明。
其次,运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称来象征性地表现政治的、思想意识方面的比较抽象的概念,不仅使作品含蓄,长于韵味,而且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再次,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最后,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五、语言揣摩1.评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
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
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
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运用:(翻译)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
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2.评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
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
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
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
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最多的句子。
运用:(翻译)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3.评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令人感慨万分。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
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出来了.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
运用:(翻译)我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