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框架示意图
课堂观察框架
47、生成了哪些资源?怎样利用的?(猜想、错念、独到的见解、意外的回答、现场情况)
48、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适用性如何?(实践、网络查询、书籍、视频、访问)
D、课堂文化维度
视角十六:思考
观察点:
视角十九:关爱
观察点:
57、怎样关注了特殊学生的学习需求?(时间、对象、行为、效果)
视角二十:特质
观察点:
58、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材处理、环节、情境、策略、学法指导、对话、题目选择、练习形式)
59、教师体现了自己哪些方面的优势?
(板书、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维、机智、幽默、情感、深刻)
9、学生是怎样回答的?(两个等待时间、语言组织、内容、思路分析、思维状态)
10、教师对话技能使用熟练吗?(采访、表决、追问、评价、反意、归谬、佯误、留白)
视角四:指导
观察点:-
11、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学习惯、独立思考习惯、阅读与批注方式、理解领悟效果)
12、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状态、共享信息程度、交换意见的方式、讨论结果)
25、小先生制的使用如何?(确定、检查、反馈、矫正、帮教)
26、课堂互动的习惯如何?(应付、熟悉、自如、出现情感行为)
视角九:自主
观察点:
27、课堂有多少自主学习时间?(参加人数、学生分类统计、时间累计)
28、自主学习的形式有哪些?(探究方法、整理笔记、自行阅读、思考时间、练习形式)
29、自主学习的参与度如何?(学困生的参与、学优生的做法、普适的投入状态)
听课者再从中进行自己感兴趣的二次选择。
二、课堂观察框架
小学数学“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的框架和使用
小学数学“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的框架和使用作者:李晓梅刘稀凤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0年第11期课堂观察是课堂评价的方式之一,提高课堂观察的实效性是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基于这一问题,聚焦目标,关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的一致性,量化学生广泛参与和深度思考的情况,形成并改进教学策略,其最终目的是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选取课堂教学中难以直接做出判断的三个维度进行设计。
“三维”是指教学文化、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六度”两两分布在“三维”中,如表1所示。
一、“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框架如何有效地观察一节课是比较复杂的,可选择的观察要素、观察方式有很多,“三维六度”课堂观察量表选取课堂教学中难以直接做出判断的三维、六度进行设计。
(一)教学文化细化为教师倾听度和学生倾听度倾听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学生说话,而是全身心地感受每一个学生表达的言语及非言语信息。
教师倾听度主要是指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学生全体、小组及个体表达时的倾听情况。
北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一课,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数表示课件中出现的1只青蛙、2只青蛙、3只青蛙……在他们感受到无法用具体的数表示青蛙的只数后,可以提问:“不能用具体的数表示,那可以怎么表示呢?请写在纸上。
”这是一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倾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把所想所思都记录下来。
学生的倾听度分为生生倾听和生师倾听。
生生倾听是学生之间的倾听,主要是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倾听和组间汇报时不同组学生之间的倾听;生师倾听是指学生倾听教師讲解的情况,如教师在讲解或交流时有多少学生在倾听。
可以从教师倾听度和学生倾听度两个维度重点考量是否达成了倾听的课堂教学文化。
(二)教学目标细化为教师预设度和学生达成度教学目标不仅是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结果,更是教学过程的导向。
教学目标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去制定,而且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索六个行为动词去刻画。
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要素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
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框架:4个要素20个视⾓68个观察点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的就是⽤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化。
并定下20个视⾓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能⼒的优势与局限或分⼯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下本班学⽣的情况,包括学优⽣与学困⽣座位在哪⾥;你想让学⽣明⽩什么,难点在哪⾥,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下本课的⼤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
双⽅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等)的有效性;谈谈有⽆偏离⾃⼰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点结论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特⾊;改进建议) 课堂观察记录⼯具的开发的⼀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概念的关键⾏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为、要素、创新点、⽬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化。
课堂观察框架四个维度
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一
角色: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状态: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
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学生学习,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学生,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课前“准备”和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效看“达成”;
3.前四个指标的观察均可从“行为”“程度”和“习惯”“态度”四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二
角色: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状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追求:有效
观察点设置:
1.课堂教学,从“课程”出发,以“有效”为目标;
2.观察课堂“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必须且能观察的包括整体“环节”安排、教学信息“呈示”、师生“对话”、学习“指导”和教学“机智”;
3.五个指标均可从有哪些“行为”(有什么)和行为“程度”(怎么样)两个方向去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三
课堂观察框架四。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观察框架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摘自崔允漷教授的讲课以及网上的资料。
听课就是收集证据;评课就是作出基于证据的解释与推论。
课堂观察的程序:课前会议:确定观察点;课中观察:收集资料;课后会议:总结与分享。
课堂观察框架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记录工具的开发的一般程序:◆澄清“我想节约什么问题”(观察点);◆分解该问题涉及到的核心概念(理论);◆寻找符合该核心概念的关键行为(证据);◆设计便于收集证据的图表(工具)。
观察什么: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或合作体的需求。
该课的关键行为、要素、创新点、目标达成…… (参考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 20个视角 68个观察点)。
四个维度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09.4.20
课堂教学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框架(修订版)(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1准备-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视角2倾听-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视角3互动-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视角4自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视角5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1环节-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视角2呈示-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视角3对话-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视角4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视角5机智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1目标-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视角2内容-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视角3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视角4评价-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视角5资源-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1思考-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视角2民主-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视角3创新-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视角4关爱-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视角5特质-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课堂教学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课堂教学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课堂观察框架(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课程性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课堂文化: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学生学习: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教师教学: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课堂观察框架示意图维度一:学生学习视角观察点举例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倾听-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互动-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达成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维度二:教师教学视角观察点举例环节-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呈示-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对话-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指导-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32机智 ?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33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效果怎么样?-34呈现了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效果怎么样?-35有哪些具有特色的课堂行为(语言/教态/学识/技能/思想)?维度三:课程性质视角观察点举例目标-36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的表达是否规范和清晰?-37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是否适合该班学生?-38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内容-39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40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41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42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实施-43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44是否体现了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45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是否有效?评价-46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是什么?是否有效?-47是否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48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资源-49预设了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50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51生成了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系怎样?-52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如何?维度四:课堂文化视角观察点举例53思考 -学习目标是否关注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54教学是否由问题驱动?问题链与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的关系如何?-55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考?怎样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56学生思考的人数、时间、水平怎样?课堂气氛怎样?民主-57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58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59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创新-60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有何新意?-61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如何处理?-62课堂生成了哪些目标/资源?教师是如何处理的?关爱-63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64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是否得到关注?座位安排是否得当?-65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特质-66该课体现了教师哪些优势(语言风格/行为特点/思维品质)?-67整堂课设计是否有特色(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68学生对该教师教学特色的评价如何?。
维度三:课程性质课堂观察框架三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视 角
观察点
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
目 标
目标是根据什么预设的?(课程标准/学生/教 材)适合该班学生水平吗? 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些 策略? (增 /删 /合 /换)
内 怎样凸现学科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 容量适中吗?适合该班学生吗?
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模型/实验/ 多媒体) 生成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学生提 资 问/) 源 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
课 堂生成 了哪些 内容? 怎样处 理的?
课堂观察记实
预设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法与本学科特点结合度如何?是否关注了学 实 法指导? 施 创设了哪些情景?效果如何?
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 如何获取教与学过程中评价信息的?(回答/作 评 业/表情/查看) 价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 进)
课堂观察框架示意图
办代替,对学生期望降低) 2、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 确性和完整性;不注重意义 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 3、时间过多或过少; 4、课堂管理问题; 5、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指 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 6、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 过 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 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 了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
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
4。改进教研----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提出问
题、确定主题、组织团队、制定计划、查阅文献、搜集资料、 分析数据、提炼观点、撰写报告),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 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
L.舒尔曼论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变化
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
(不同分母分数相加,先要转化为相同分数单位 的分数,才可以相加)
小学科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
• 重要的科学基本概念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 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哲学观点
教师知识:从上到下 课堂教学:从下到上
跨学科的主题 学科视角、核心概念 和方法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PCK 学科的知识 学生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CK)维恩图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分类
PCK 普通PCK 学科PCK 话题PCK 话题PCK 学科PCK 普通PCK
普通PCK:指适用于科学、数学、艺术历史和语言等领域教学知识。 学科PCK:指在领域内的某学科或主题的教学知识。 话题PCK,是最具体层次的PCK,指学科内具体内容的教学知识。
重要的科学基本概念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李晶)
科学研究主题
上位主题
能量
演化 变化的形 式 尺度与结 构
(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
课堂教学的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
余杭高级中学课堂观察框架简介
习效仿。
课堂观察框架是在崔允漷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它的目的就是用听评课新范式引领课堂改革。
崔允漷教授认为:基于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我们制定了课堂观察框架。
我们将课堂分解成4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
并定下20个视角和68个观察点。
我们选择观察点:基于个人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或分工的需要;课堂观察记录工具或量表:便于获得证据或分析细节;课堂观察程序与步骤: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这可以避免随意性,提升专业含量。
课前课后会议很重要。
课前会议: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在该课程中的关系与地位怎样;介绍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优生与学困生座位在哪里;你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你准备如何解决等;介绍一下本课的大致结构,包括创新点与困惑;你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你打算让其掌握的东西(对有经验教师而言)。
双方就上述问题商议,确定观察点。
课后会议:上课老师陈述: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学习目标达成了吗;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谈谈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如有,请继续说说有何不同,为什么。
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报告并交流课堂观察的结果及简要结论。
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的具体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
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具体内容
-寻找关键词
分解课程标准V 扩展或剖析关键词
k形成剖析图
教学工作四环节备课长卷学案一一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叙述(案例:细胞的分化)
怎样叙写
备课组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上课>
听评课
[学生学习一一准备③、倾听③、互动⑤、自主④、达成③
课堂观察教师教学——环节③、显示④、对话③、指导③、机智④
课程性质——目标③、内容④、实施③、评价③、资源④
■课堂分化——思考④、民主③、创新③、关爱③、特质③研究一一微课题的确定一一研究方法(案例:作业统计表)一一个人或共同体
课堂观察的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具体内容。
观察物体单元知识结构图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1.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是关键。
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茶壶、画像、照片,分别将其抽象成四个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的认识从平面向空间过渡。
2. 通过课堂练习及习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全单元只有1个小节: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 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2.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单元教学重点】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
简单物体。
教学中教师应以启发引导为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单元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以及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由平面向空间过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
(不同分母分数相加,先要转化为相同分数单位 的分数,才可以相加)
小学科学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知识
• 重要的科学基本概念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 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哲学观点
教师知识:从上到下 课堂教学:从下到上
跨学科的主题 学科视角、核心概念 和方法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李忠如译:<实施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案例> (匹兹堡大学QUASAR研究成果)上教社,2001.7
高认知要求得以保持七要素 高认知水平要求下降的因素
1、给思维和推理“搭脚手架”; 包 2、为学生提供元认知的方法; 3、示范高水平的操作行为; 4、维持对证明、解释或意义的 强调; 5、任务建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6、在概念间建立联系; 7、适当的探索时间。 1、情景问题常规化(教师
稳定性
系统与相 互作用
在科学教学中怎样突出最有价值的知识
----以“动物器官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互适应”为 例 讨论问题:哺乳动物眼睛的位置与其食性有无关系?
问题一:小兔子的眼睛长在哪里(事实水平问题,从观察入手) 问题二:观察马、牛、猫、虎的眼睛长在哪里,你有什么发现? (问题意识—比较分类—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 问题三:动物眼睛的位置不同的背后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吗?(根 据动物食性分类——在适应环境过程中,寻找器官结构与功能 相适应) • 问题四:自然界还有什么现象也符合你总结出来的规律?(把 具体的动物食性与器官位置的概念,上升为相互适应的科学观 念) • 问题五:你还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什么问题?(在主题范围 内发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同时要 实现对人、对世界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重要的科学基本概念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李晶)
科学研究主题
上位主题
能量
演化 变化的形 式 尺度与结 构
(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联系)
下位主题
物理学能量(机械、声、光、电、热) ,地球科学能 量,生命科学的能量,环境科学能源利用与保护,能 量守恒与转化(自然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从时间的顺序上反映地球、社会、生命的演化;演化 的方向性,演化的限制性,演化的机会性。 地球上不同物质变化,物质不同的运动形式,生命体 的基本运动,地球运动带来的变化(地表、昼夜、四 季、气候) 宇宙与太阳系及研究方法,地球的圈层结构与物质, 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与研究方法 自然现象的可预见性和科学的可预见性;自然界静态 稳定状态、动态平衡状态的规律与特征。 系统与要素,系统中的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系统 与系统之间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的理论框架
L.舒尔曼 :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 ①学科知识 ②一般教学知识 ③课程知识 ④学科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简称PCK) ⑤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 ⑥教育情境知识 ⑦关于教育的目标、价值以及 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
办代替,对学生期望降低) 2、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正 确性和完整性;不注重意义 理解、概念获得等方面; 3、时间过多或过少; 4、课堂管理问题; 5、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指 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 6、教师对学生低层次结果或 过 程迁就(如本来要求学 生解释思考过程,却接受 了不正确或不清晰的解释)
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评估教师
• 较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
标和适当的教学策略 • 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调动学 生参与 • 向学生提出挑战并期盼学生取得最 好成绩 • 使用各种方法和资源,使所有学生 学好 • 有效利用时间,坚持用高标准约束 行为 • 有效利用助教和其它方面的支持 • 有效利用作业扩展并巩固课堂知识 • 促进机会均等
数学课堂观察的视角与主要视点
1.目的要求 (1) 关注技能、认知和情感: 体现学生发展目标 (2)把握学科本质,明确具体 要求 (3)教学要求适合学生最近发 展区 (4)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 学生 2.内容组织 (1)内容选择与目的要求相适 应 (2)重点突出,容量适度且具 弹性 (3)合理的知识建构方式与难 点、关键的处理 (4)教学训练的有层次安排 3.概念教学 (1)突出基本概念,表述清晰, 学生理解程度高 (2)基本技能定位正确,学生能 有效掌握 (3)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述和大 运动量训练 (4)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 学的节奏与步调 4.能力培养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 惯的培养 (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 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 (3)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尝试、探 索、创造性解决问题 (4)根据学生行为变化灵活应变
小学数学专家与非专家教师PCK差异比较
(北师大李琼 香港中文大学倪玉箐、萧宁波,2008) [例]学生在异分母加法时的典型错误: 非专家教师:虽然发现了用错分数加法法则,未发现学生受 “整数加法的负迁移”,直接从加法法则入手,纠错。强调 记住法则,学会运用。 专家教师:也强调分数加法法则,更注重从分析学生错误概念 本质入手,深层理解。特定学习内容只有与学生思维特点结 合,才能转化为教师的PCK。 12 + 24 = 36 (相同整数单位的整数,可以直接相加) 0.5 + 0.8 = 1.3 (相同小数单位的小数,可以直接相加)
原理知识(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教学法知识)
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
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 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 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 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 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 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 得聪明起来。
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库恩
一 、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与课例研究
1。聚焦课堂 • 课程改革实施----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教师一步步走进新课程 • 提高质量落实----实现轻负担、高质量、重实效的有力抓手 • 专业成长历练----解决当前骨干教师、教研员青黄不接矛盾 2。中介技术----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桥梁,操作性的理论 3。教师学习特点----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因素分析
1、提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2、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止顾及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 (女生、差生、内向、不举手· · · · · · ) 3、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 好奇求知的欢乐和自我表现的愿望是推动课堂教学发展的永恒内在 动力。 4、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能够产生 “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 5、对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鼓励接纳,禁止打断批评, 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质疑、标新 立异或综合、改进。 6、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创 设有利于体验成功、承受挫折的学习机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开放 式问题。
评估学生
• 获得新知识和
维,加强理解力 • 积极参与,学 会应用,专注于 学习,并学有成 效 • 发展独立学习 和合作学习的技 能技巧
评估作业
• 教师全面而有
建设性的评估了 学生的作业 • 根据教学目标 设计作业,既满 足个体发展,也 满足不同层次学 生的需要 • 评估学生在多 大程度上知道自 己作业完成情况, 是如何改进的
PCK 学科的知识 学生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PCK)维恩图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分类
PCK 普通PCK 学科PCK 话题PCK 话题PCK 学科PCK 普通PCK
普通PCK:指适用于科学、数学、艺术历史和语言等领域教学知识。 学科PCK:指在领域内的某学科或主题的教学知识。 话题PCK,是最具体层次的PCK,指学科内具体内容的教学知识。
• 制定有效的计划,有清楚的学习目 新技巧,发展思
华东师大崔允廓课堂观察框架四维度
• • • •
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 ———崔允廓 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 (有效率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 缺陷的课)。 ——— 叶 澜
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
4。改进教研----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提出问
题、确定主题、组织团队、制定计划、查阅文献、搜集资料、 分析数据、提炼观点、撰写报告),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 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
L.舒尔曼论教师职业生涯与知识结构变化
专家教师
经验教师 职初教师
二、课堂观察技术与方法
优 化 教师行为
内
隐
决策研究 现 代 现象学
课堂生态学 文化学
教育技术
解释学
1. 课堂观察的两大视角
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 高质量 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公平与个性差 异
提高教学 质 量
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认知水平
探究 探究
理解 记忆
理解
理解
记忆 无数学的活动
记忆
记忆
在科学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
•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下位学习”的 机会,尽可能把“下位学习”与“上位学 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减少并列 学习的机会。
————奥苏伯尔
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
学科 核心内容 及联系
怎么学 (自主、合作、体验、探究)
学生
基础知识及 个别差异
科学思想、精神、方法、态度
学科教学结构图
内容知 识
理解 转化 教学 评价 反思 新理 解
课程知 识
教育目 标 一般教 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