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题库-电子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中兽医学:中兽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是中国历代劳动人民同动物疾病进行的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针灸和病症防治等部分。

2.春夏养阳:脾肾阳虚性咳嗽,往往夏季减轻,秋冬加重,常用“温补脾肾”之剂调养,并着重在阳气最盛的夏季调养预防。

3.秋冬养阴:阴虚肝旺的动物,春季易使病发作,故在阴盛的冬季给予滋补,以预防春季发生。

4.辩证论治:将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有关病情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5.培土生金:健脾补气以益肺气。

6.滋水涵母:滋肾阴以养肝阴。

7.藏象:藏,即脏,藏于体内的内脏;象,即形象或征象,指脏腑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与外的征象。

8.津液:动物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分泌物,如:胃液,关节液及涕,泪,唾等。

9.气机:气的运动,其基本形式有升,降,出,入。

10.经络:动物体内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机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与运行气血,调节功能的通路,是动物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奇经八脉:除与子宫和脑有直接联系外,与五脏,六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相互之间不存在表里相合,相互衔接及相互循环流注的关系,故称为别道奇行的“奇经”,因其有八条,故为“奇经八脉”。

12.随证求因(审证求因):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特征,推断其发生的原因。

13.审因施治:根据病因来确定治疗原则。

14.正气:动物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

15.邪气:一切致病因素。

16.六淫: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反常气候。

17.疫疠:一种外感致病因素,又很强的传染性。其中“疠”为天地之间一种不正之气;“疫”为瘟疫,可传染。

18.痰饮:痰与饮是因脏腑功能失调,致使体内津液凝聚变化而成的水湿

19.既病防变:疾病已经发生,就应该及早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与传变。

20.反治:也叫从治,顺从疾病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21.热者寒之:治疗热证宜用清法,据病情或辛凉解表,或清热泻火,或壮水滋阴。

22.寒者冷之:治疗寒症宜采用温法,据病情,或辛温解表,或温中散寒,或温肾壮阳。

23.塞因塞用:用寒凉性药物治疗具有热象病症的方法。

24.热因热用:用温热性药物治疗具有热象病症的方法。

25.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病因,病机及发展阶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法。

26.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由于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可采用同一种治法。

27.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种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

28.汗法:即解表法,运用具有解表发汗作用的药物,以开泄腠理,祛除病邪,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填空:

1.中兽医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诊法、中药、方剂和病症防治等部分。

2.我国现存最早、最珍贵的一部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中兽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一书。

3.世界上最早的畜牧兽医法规是秦代的厩苑律。

4.我国最早的一部人兽通用的医学专著是汉代出现的《神农本草经》。该书收载药物365种。

5.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有畜牧兽医的专著。

6.我国最早的兽医教育始于唐代;我国最早的一部兽医学教科书式唐代李石编著的《司牧安骥集》。

7.我国在唐代由朝廷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人畜通用的药典。

8.明代著名兽医喻本元、喻本亨兄弟所著的《元亨疗马集》是国内外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古典著作。

9.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

10.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11.疾病的发生时由于阴阳两方面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阳邪偏盛道指阴伤,阴邪偏盛道指阳伤。

12.从阴阳平衡关系来说,如果阴阳偏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其病症性质会表现为:阴盛则寒,阳盛则热。在阴阳偏衰方面:阳盛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13.根据阴阳学说,诊疗基本的基本原则是:泄其有余,补其不足。

14.五行中的“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15.五行的相互关系包括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五行相生关系又叫母子关系。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相生现象。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方面。(母子相及,属于肺脏之间相生异常的变化,包括和两种类型)

16.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肺病传心属于相侮,肝病传脾是想乘。

17.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具有藏而不泄的特点。

18.六腑是指胆、大肠、小肠、胃、三焦和膀胱,具有泄而不藏的特点。

19.奇恒指腑包括脑、髓、骨、脉、胞宫和胆。

20.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藏神;心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21.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22.肺开窍于鼻,在液为涕;脾开窍于口,在液为涎;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肾开窍于耳,在液为唾。

23.爪甲轻薄,枯而色夭,多因肝血虚。

24.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25.脾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26.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

27.脾主统血,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性本湿而喜燥,胃性本燥而喜湿。

28.《灵枢•营卫生会篇》说:“上焦如雾,下焦如渎,中焦如沤”。

29.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30.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31.气的运功称为气机,其基本形式有开、降、出、入四种。

32.气的生理功能包括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和营养作用。

33.后气的根本之气是指元气。元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藏于肾,宗气积聚于胸中,宗气行于脉外的为卫气,脉内的为营气。血液的组成包含营气。

34.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

35.“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说明了血和津液的关系。

36.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