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控制

合集下载

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与操作技巧

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与操作技巧

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与操作技巧1.防范面试过程中的风险:在招聘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遵循平等就业原则,避免对一些员工进行歧视。

在面试过程中,应该注意问题的合法性,避免触及到潜在的歧视问题。

2.合同签订风险防范:企业应该确保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中应包含员工的工作职责、工资待遇、工作时间、双方解除合同的权利与义务等内容。

此外,合同的签订应符合国家法律和劳动法律的规定,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3.防范工资支付风险:企业应按时、足额支付员工的工资,同时保留相应的支付证明。

在支付工资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扣除员工的工资。

如确有必要扣除,则需符合法律规定,如劳动合同、劳动法和相关法规的约定。

4.防范加班风险:企业应该确保员工的加班情况符合法律规定,劳动时长不得超过法定上限。

企业应该明确加班的支付规定,并及时支付加班工资。

5.防范解雇风险:企业在解雇员工时应符合法定程序和条件,并尽量避免引发法律纠纷。

在解雇员工时,应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并保留相关证据以防止员工提起合理的申诉。

6.风险防范教育与培训:企业应向员工提供必要的法律教育和培训,使他们了解劳动法律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规定。

通过教育和培训,员工能够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提高法律风险意识。

7.拒绝非法要求:企业应坚决拒绝任何违法或不合规的要求。

若企业接到任何要求违背法律或伦理的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或法律顾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拒绝和防范。

8.风险自查与合规检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劳动用工法律风险自查与合规检查,确保自身行为符合法律要求。

如果发现存在违法行为,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解决相关问题。

9.与劳动监督部门合作:企业应与劳动监督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和改变,以及政府监管的重点和要求。

总之,为了规避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企业应当了解劳动法律的相关规定,合理地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并通过教育、自查和合作等方式加强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劳动用工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

劳动用工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

劳动用工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1.多元化招聘渠道: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招聘,包括线上招聘网站、社交媒体招聘、校园招聘等,以增加劳动力的供给稳定性。

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劳务中介机构的合作,依托他们的资源,及时获取劳动力信息。

2.增加员工福利及提升工资待遇:为了吸引和留住劳动力人才,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培训机会、提供员工健康保险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适当调整员工的工资待遇,以保持劳动力队伍的稳定性。

3.加强法律意识及规范管理:劳动力法律风险是企业在用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避免法律纠纷和风险,企业应加强法律意识,确保用工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员工权益。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的规范管理制度,在用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确保用工行为的合规性。

4.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了降低劳动力流动性和提高员工忠诚度,企业可以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渠道。

通过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用工风险。

5.灵活用工: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不稳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采取灵活用工的方式,如雇佣临时工、短期工或兼职工。

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配劳动力资源,降低用工风险。

6.定期调查和分析用工情况:企业应定期进行用工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用工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

基于这些信息,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时应对和解决用工风险。

总之,劳动用工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解决。

通过多元化招聘渠道、增加员工福利待遇、加强法律意识及规范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灵活用工以及定期调查和分析用工情况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劳动用工风险,确保企业的用工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一、合理明确劳动合同条款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对于双方的权益都有着重要的约束力。

因此,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劳动合同条款,具体涵盖工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劳动保护等内容,并确保双方都能理解和遵守。

同时,企业要及时更新劳动合同,并提醒劳动者和企业的责任、义务。

二、建设健全员工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是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的重要文件。

企业需要制定并完善员工管理制度,明确员工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员工的行为。

这包括工作纪律、考勤制度、违约行为处理等内容,有效约束员工的行为,减少法律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职业培训和管理企业要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管理,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包括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

通过培训,使员工对自己的权益有所了解,也能够防范和应对潜在的法律风险。

四、及时了解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企业要及时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

如劳动法关于劳动时间、休假、加班等规定;劳动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和解约的规定等。

只有对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并加以执行,才能避免法律纠纷的发生。

五、加强劳动保护措施劳动保护是企业应尽的法定义务,也是避免法律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包括提供合理的劳动环境、防止职业病、健康体检等。

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合理规避劳动纠纷企业要及时预防和化解潜在的劳动纠纷。

在招聘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用人法律法规和企业规定,确保招聘公平公正。

与员工签订合同时,要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

在解除劳动合同时,要依法及时支付应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避免导致劳动纠纷的发生。

七、加强与劳动监察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企业要与劳动监察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了解最新的办法、政策和法律法规。

如果发现劳动用工中存在问题,应及时主动与监察部门进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避免发生法律风险。

劳动用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

劳动用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防范

商业秘密条款 (可备条款)
•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比较,在商业秘密条款 规范上只是没有出台新的限制性规定。 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 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 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第23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 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相关 的保密事项。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 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的种类及如何选择
• 1、劳动合同的种类 劳动合同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 一定工作为期限3种。 劳动合同的期限,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 中约定的劳动合同存续的时间。 用人单位录用、使用、管理劳动者的时间期限。 劳动者为用人单位履行劳动义务的时间期限。 (1)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无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 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 同。
4.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 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以书面形式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终止条件的 劳动合同。 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转化;便于用人单位灵活确定; 在签订上没有特殊或强制性的要求;协商一致,可以订立; 适用于建筑业、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或者由于工作性 质可以采取此种合同期限的工作。(自由决定) 劳动法对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没有过多干 预,允许当事人双方自由约定。 《劳动合同法》虽有规范,但规范的内容也较少,表现 出签订这种类型的劳动合同时,国家尊重用人单位与劳动 者的自由意志。

劳动用工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

劳动用工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

劳动用工风险控制及解决措施劳动用工风险控制是行政管理部门,企业自身和个体劳动者三方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其目的是确保企业及个体劳动者的法律权利得到有效的保护,力求实现合理的收入水平,促进协调各方关系,并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一、预防性措施1.建立完善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劳动用工管理机制: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劳动用工制度和管理机制,及时处理劳动用工纠纷的相关规定,引导个体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益和承担的义务,加强劳动用工管理,防止劳动用工纠纷的发生;2.加强劳动用工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要引导员工掌握各项劳动用工法律法规的规定,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使之在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时具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减少劳动用工纠纷的发生;3.加强员工纪律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应认真执行各项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守住道德底线,加强劳动用工行为纪律,自觉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防止劳动用工纠纷的发生。

二、解决性措施1.建立科学客观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要提高劳动纠纷处理司法效能,提倡劳资双方尽量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调解解决,有效解决劳动用工的纠纷;2.加强劳动用工监督管理:劳动用工管理应增强双方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调解劳动用工纠纷事件,并对重大纠纷严加处理,有效防止和减少劳动用工纠纷的发生;3.加强社会约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劳动用工宣传力度,引导人们尊重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用工社会公平;同时要增加法制化监管,坚决惩治违法行为,加强社会约束。

劳动用工风险控制和解决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加强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自身的法制意识,发挥企业市场调节功能,保护个体劳动者或被招用者的合法利益,促进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与防范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与防范
05
(一)《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次。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经营特点不能实行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注意: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应当支付加班工资;
04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仲裁委在2008年7月7日公布《关于适用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21条规定,员工入职后超过1个月不足一年的,用人单位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与员工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原因完全在劳动者,用人单位没有过错的,用人单位不需要支付双倍工资。
案例5:公司有权辞退依凭虚假材料入职的员工
案情简介:2017年5月,某公司招聘一个保全工,要求有同行业工作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能熟练修理某类型机器。小张曾经从事过半年保全工,有些工作经验。为尽快解决工作问题,小张谎称自己会修理机器,已经有5年工作经验。入职后,公司发现小张尽管会修理,但离公司要求太远,无法修理好机器设备,经公司调查,发现小张的工作经历系欺骗公司,公司与小张解除了劳动合同,小张不服,提起仲裁,要求撤销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发生加班争议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用人单位需要提提供考勤记录,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提供将承担不利后果。 加班审批制度其实用的是一种举证责任转移的方式,通过加大劳动者的申请义务,将加班的举证责任转嫁给劳动者,让劳动者举证来证明其在超出法定标准的时间是在加班,从而降低企业自身风险。

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培训

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培训

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培训1.劳动合同风险:企业必须与雇员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合同的基本要素、签订程序、合同期限及终止等相关法律规定。

员工应当知晓自己的权益,了解如何维护合法权益。

2.工资支付风险:雇主必须及时、足额地支付员工工资,并提供相应的工资清单。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工资计算方法、支付标准、工资结构和支付周期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工资支付制度,并保证支付过程的透明和公平。

3.劳动时间和休假风险:员工的劳动时间和休假制度需要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工时计算方法、加班和调休制度、年假和带薪休假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企业应当确保员工的合法休假权益,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防止过度劳动和加班。

4.劳动保险和社会福利风险:企业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劳动保险和其他社会福利。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缴纳劳动保险的种类和标准、社会福利的范围和申领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保险和福利制度,及时足额地履行缴费责任。

5.劳动争议和纠纷风险:企业和员工之间可能发生劳动争议和纠纷,如雇佣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解决劳动争议的途径和程序、维权渠道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权益的保护,防止和化解相关纠纷。

此外,劳动用工还有许多其他法律风险,如职业安全和健康、用工合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具体法律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提高员工对法律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从而降低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

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与防范是企业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并加以合理应用,能够帮助企业预防和解决劳动纠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同时也可以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以下是一些与劳动用工相关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的详细内容。

1. 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员工之间的重要法律文件,对于双方的权益和责任进行了约定。

然而,如果合同不合法或不完善,可能会引发纠纷和争议。

劳动用工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

劳动用工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

劳动用工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一、劳动用工风险的定义劳动用工风险是指在企业用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劳动关系产生矛盾、纠纷或可能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

劳动用工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纠纷、工作场所安全风险、劳动保障风险等。

二、劳动用工风险的影响因素1. 法律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律法规不同,对雇佣关系的规定也不同,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用工。

2. 用工形式:不同的用工形式,如全职、兼职、临时工等,存在不同的用工风险。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用工形式,并制定相应的用工管理制度。

3. 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对劳动用工风险的管控至关重要。

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加强沟通和协调,可以降低用工风险。

4.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对劳动用工风险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需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做好工作场所安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

1. 合规用工:企业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确保用工的合法性,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避免劳动合同纠纷的发生。

2. 用工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用工管理制度,明确用工流程、用工标准和用工要求,确保用工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 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福利待遇等方面,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失率。

4. 安全生产管理: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5. 劳动关系协调: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与工会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处理劳动纠纷,化解劳动关系风险。

6. 风险评估与预防:企业应定期进行劳动用工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7. 应急预案与演练: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企业在劳动用工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在劳动用工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在劳动用工日常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企业在用工过程中,用工形式多样,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一般的劳动用工与特殊劳动用工。

一般劳动用工是指与劳动者与企业签订标准的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律法规约束的用工形式;其他劳动用工一般包括:劳务派遣、聘用退休人员、非全日制用工等。

不同的用工形式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亦不同。

下面我们分开一一分析:一、一般劳动用工由于企业大部分用工为一般劳动用工,所以一般劳动用工也是劳动纠纷的高发区。

我们应在一般用工过程中都存在哪些风险呢?1、企业任意调整(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或工作地点。

实践中,有些企业认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或工作地点。

企业的这一认识是片面的。

如果企业在劳动合同中对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或地点有约定,且赋予了企业调整的权利,企业是可以依合同行使的;如果劳动合同中对此没有约定且没有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企业如果调整(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内容或工作地点,则企业的种行为则对员工是不生效的,企业还属于单方违约,企业则要承担的风险如下:(1)员工享有了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2)企业因员工解除劳动合同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3)企业因变更支付员工损失的风险。

作为企业应如何防范以上风险呢,笔者以为应从劳动合同中对工作内容及工作地点作相应约定。

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体现对此约定为双方协商一致,是真实意思表示;二是对“工作内容”与“工作时间”约定范围适当,不易过宽过窄,过宽则形如虚设,过窄则用人单位则主动性不强。

例:企业如果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为“北京朝阳区”“总经理”,那么这个范围就太窄了,企业如想调动调整,除非征得员工同意,否则就是违约。

如果约定“企业经营场所”“管理人员”,这样企业如果根据经营需要对员工进行调整、调动,则不违反合同约定,其风险也就得以防范。

2、企业不支付、不足额支付工资;工资也就是薪金,薪水。

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员工的劳动报酬。

企业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企业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1.合理制定和履行劳动合同:合同是劳动关系的基础,合理制定和履行劳动合同可以减少劳动合同纠纷的发生。

企业应确保劳动合同的内容合法、合理,并在签订合同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建立健全的劳动制度和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劳动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行为规范和权益保障等,以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同时,企业还应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遵循相关劳动法规的要求。

3.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企业应密切关注劳动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化,并及时调整和修改企业的用工政策和制度,确保企业的用工行为符合法规要求。

企业还应保证员工的基本权益,例如支付合理工资、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等。

4.建立健全的劳动保护制度: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工作,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包括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和设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等,以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5.高度重视员工满意度和参与度:员工满意度和参与度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因素。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解决员工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归属感。

6.定期开展法律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企业可以定期组织法律教育和培训,向员工普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知识和要求,帮助员工正确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

7.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用工中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减少潜在的法律风险。

总之,企业劳动用工中的法律风险需要持续关注和有效预防。

企业应合理制定和履行劳动合同,建立健全的劳动制度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劳动保护工作,重视员工满意度和参与度,开展法律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减少法律风险的发生,保护企业和员工的权益。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及防控精选全文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及防控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感谢你的欣赏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及防控一•课程信息【授课形式】知识讲授、视频分析、案例展示等【培训对象】法务、HR、总经理等【课程时间】2天二.课程概述在可以预见的几年内,中小企业的生存都将是举步维艰,加之国内对劳动保护法律的不断完善,劳动者自我保护和防卫意识的不断加强,导致了中小企业用工难,辞工更难等现象的出现,令企业主和管理层叫苦不迭。

如何管理员工、处理问题员工、整顿企业内部纪律成了每个企业主和HR的必修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事制度法制化决不仅是听上去的那么冷冰冰,用好了这把利器将助企业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本课程将分别从司法实践和公司内部管理需求的角度对各种劳动争议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解决,并可以根据公司要求,预留交流时间,以期踏踏实实的解决公司的实际痛点。

三.课程收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训人员能够获得以下技能:金全面了解录用人员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掌握相关文件设计技巧。

金掌握如何解除劳动合同及相关文件设计技巧。

③掌握员工手册等公司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原则。

③了解员工工资的合理构成,加班费的计算方法,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③掌握劳动合同的起草和修改技巧。

金了解竞业限制和竞业禁止,并能够注重对竞业限制问题的规避。

金了解劳动仲裁和诉讼的流程和应对策略。

金了解工伤的认定、处理和赔偿问题。

㉚了解劳务派遣的使用条件和限制。

㉚员工社保缴纳问题及纠纷处理。

感谢你的欣赏感谢你的欣赏五.课程大纲主题一:劳动赔偿金问题(第一天)1.劳动法及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赔偿金的约定。

2.关于工资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及对赔偿金的影响。

3.劳动合同解除时应该如何计算赔偿金及支付问题。

4.经济补偿金的给付范围、底线与高线的控制。

5.合同终止及员工辞职的经济补偿金支付义务与应对措施,经济性裁员的条件、程序与补偿措施是什么?6.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跨越新法和旧法,该如何支付经济补偿金?7.经济补偿需要以工资为标准,应如何设计工资包含的项目,维护用人单位最大利益?8.哪些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什么标准支付?在无效劳动合同的前提下辞退劳动者是否适用经济补偿金的规定?9.劳动合同解除条件有何变化?员工辞职条件有何变化?劳动者提前30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承担违约责任?劳动者在适用期辞退是否需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应如何应对?10.劳动法规定除22条、23条的情况以外,劳动者不承担违约金责任,但劳动者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应否赔偿?如何设置?11.延长劳动合同期限是否属于提高劳动合同约定的条件,应否给付经济补偿?12.当企业和劳动者都有违约行为时,违约责任如何分配?经典案例分析主题二:如何解除劳动合同1.企业变更劳动合同的条件和程序有何新规定?应如何规避其中劳动争议的风险?2.未及时续签或终止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该如何补救?3.企业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等,能否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4.劳动合同能否中止,中止期间企业能否不缴纳社保费用?5.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如何制作有利于用人单位应诉时举证的辞退书?如何解除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需事先通知工会,若无工会怎么样解决?感谢你的欣赏6.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及应对措施。

劳动法对企业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有哪些措施

劳动法对企业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有哪些措施

劳动法对企业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有哪些措施劳动法对企业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的措施引言: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系列法律,对于保护雇员的权益、规范用工合同、预防用工纠纷以及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法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许多潜在的法律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以确保用工管理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一些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

案例分析一:用工形式的合规性某公司在用工过程中,存在将员工以劳务派遣形式聘用并提交给员工注销个体工商户的情况。

然而,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应当建立劳动关系,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该公司将用工形式合规性忽略,导致一名员工因工伤而无法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和赔偿。

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来防范和控制法律风险:1. 审查用工形式的合规性:公司应与劳动法律事务部门合作,对所有用工形式进行审查,确保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2. 建立合规培训制度:公司应为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提供劳动法合规培训,使其了解各类用工形式的法律要求,以及劳动法规定的其他相关内容。

案例分析二:劳动合同的规范性某企业在招聘员工时,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是采用口头约定的方式。

在劳动关系出现问题时,企业和员工难以明确各方的权益和义务,导致纠纷升级。

为了防范和控制类似的法律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执行劳动合同法:企业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与每一位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各方的权益和义务。

2. 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程序,确保合同的合规性和及时性。

案例分析三:劳动安全的保障某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未按照职业安全法的要求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培训,导致多起工伤事故的发生。

这不仅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法律风险。

劳务用工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

劳务用工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

劳务用工常见法律风险及预防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务合同关系,通常情况下不会产生劳动争议。

但是项目一旦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或农民工发生工伤,就容易从单纯的劳务合同纠纷转化为劳动争议或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并诱发一定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本日收集整理企业劳务用工常见法律风险,预防措施及操作要点分享各项目作为业务参考。

一、劳务用工常见的法律风险(一)民事法律风险1、劳动争议纠纷。

用工单位直接将项目劳务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包工头,一旦包工头“跑路”或资金短缺,农民工就会向包工头、劳务分包公司、专业分包单位以及总包单位追索劳务费、工资、劳动报酬、垫资等。

原本是普通的劳务合同纠纷,但如果一旦索要未果被迫选择走法律途径,通常农民工会主张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以达到除了主张工资外,还可以向用工单位主张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及赔偿经济补偿金的目的。

部分仲裁委或法院通常会引用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以及第四条相关规定,裁决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从而直接或间接支持了农民工各项诉求,使用工单位陷入被动。

2、工伤索赔纠纷。

除了劳动争议以外,农民工与建设项目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存在的另一大法律风险便是工伤索赔。

由于目前建筑领域劳务用工的不规范,加上农民工群体整体素质的参差不齐,农民工在施工现场受伤、死亡引发的工伤保险待遇索赔或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时有发生。

如果用工单位或劳务公司未给予农民工依法缴纳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事故,用工单位或劳务公司无法转嫁风险,将承担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赔偿金额,甚至在主张工伤保险理赔的同时,还会主张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工伤索赔的前提条件也是农民工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判断的依据仍是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一条以及第四条相关规定。

另外,即便农民工不走法律途径,选择私下解决,同样也会参照工伤保险理赔的标准进行索赔。

企业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有哪些

企业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有哪些

企业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有哪些标题:企业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摘要:企业用工管理涉及众多法律风险,如劳动合同纠纷、薪酬支付违规、劳动保护不到位等。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企业用工管理中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案例分析:劳动合同纠纷风险某公司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导致双方在解除劳动关系时,发生了争议。

进一步调查发现,公司在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

解决办法:1. 加强合同管理:公司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有效。

2. 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公司应定期进行劳动法知识培训,加强员工的法律意识,避免因合同笼统而引发的纠纷。

二、案例分析:薪酬支付违规风险某企业在支付员工薪资时,未按时足额支付,或者未将法定福利待遇纳入薪资范畴,引发员工不满,进而引发薪酬纠纷。

解决办法:1. 建立完善的薪酬制度:企业应设计并公示薪酬制度,确保合规性,明确薪酬支付的时间、方式以及福利待遇的纳入。

2. 预防和解决纠纷机制:建立内部纠纷解决机制,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建立员工投诉处理渠道,及时回应员工的合理需求。

三、案例分析:劳动保护不到位风险某公司未按照法定标准提供安全防护设施,导致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伤事故,进而引发劳动保护纠纷。

解决办法: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公司应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公司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生产设备,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3. 认真履行劳动保护义务:公司应按照法律要求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

结论:企业用工管理涉及众多法律风险,需要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

通过加强合同管理、规范薪酬支付、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

此外,公司还应建立内部纠纷解决机制,及时解决劳动纠纷,维护企业用工的稳定和正常秩序。

劳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劳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劳务中的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在劳务中,法律风险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避免发生法律纠纷,雇主和劳务提供方需要进行风险防范与控制。

本文将从合同签订、劳动关系的建立与管理、安全与健康保护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各方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劳务中的法律风险。

一、合同签订在劳务合同签订过程中,双方应该充分尊重自愿原则,并全面明确各项权责。

首先,合同的内容应该包括劳务方提供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待遇、终止条件等。

同时,合同中还需明确风险责任的分担和补偿机制,以及如何解决法律争议的途径。

此外,双方应确保合同的合法性,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并及时更新合同内容以适应变化的法律环境。

二、劳动关系的建立与管理在雇主与劳务提供方之间建立与管理劳动关系时,需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并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与管理办法。

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岗位职责与权力范围,确保劳动者与劳务提供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雇主要及时支付劳务费用,并落实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确保其合法权益。

劳务提供方则应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与安全管理,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安全与健康保护为了预防劳务中发生安全事故,雇主和劳务提供方应合理设置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与防护装备。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同时,劳务提供方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并及时整改。

双方还应共同组织应急演练与事故处理,以应对突发情况并降低安全风险。

四、法律纠纷的解决尽管在劳务中做好预防与控制工作,仍然可能会出现法律纠纷。

为了解决纠纷,双方应首先采取友好协商的方式,以达成共识。

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可寻求第三方的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来解决争议。

在法律纠纷解决中,及时保留相关证据、记录纠纷过程及交涉内容,有助于争端的解决与判决结果。

此外,双方应密切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合同条款与规章制度,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控制

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控制

(1)概念
•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 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 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 时制度。
• 国务院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规定,没有超过44个小时,没 有违反劳动法的原则。
二、加班加点问题
(四)加班加点法律点风险控制 1、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三原则,职工自愿,不影响身体健康,
支付加班工资。 2、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3、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超过3小时,每月不超过36小时。 4、因劳动定额不合理,劳动者必须加班才能完成,用人单位
不能以劳动者自己安排加班为理由不支付加班工资。 • 计件工资所得劳动报酬÷实际工作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标
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 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例如 企业中从事高级管理、推销、货运、装卸、长 途运输驾驶、押运、非生产性值班和特殊工作形式 的个体工作岗位的职工,出租车驾驶员等,可实行 不定时工作制。
二、加班加点问题
3、 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工时制 • 综合工时制:是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
足额
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
04 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一、工资支付问题
01
02
工资支付 法律风险控制 03
04
拖欠工资界限
法律底线: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即本月工资下月底以前必须支付; 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
克扣工资界限 无法定理由减少工资支付属于克扣工资行为。
足额最低工资保障界限
• 由于受能源、原材料供应等条件限制难以均衡生产的企业职工等。 • 另外,对于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外界因素影响,生产任务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受能源、原材料供应等条件限制难以均衡生 产的企业职工等。
• 另外,对于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外界因素影 响,生产任务不能均衡的企业的部分职工也可以 参照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办法实施。
二、加班加点问题
4、 •计件工作工时制 • 计件工时制也称为计件工作制:是以工人完成一定
数量的合格产品或一定的作业量来确定劳动报酬的 一种劳动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 ,计件工作的劳 动者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不定时工作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要求:对实 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标准工时 的规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2)平均工作时间的折算 • 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日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
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3号)规定,制度 工作时间计算如下: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 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20.8333) △年工作小时:250×8=2000小时/年 月工作小时:2000÷12=166.67小时/月
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控制
2020年5月28日星期四
一、工资支付问题
(一)工资的概念 1、法律概念 • 工资:指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为用人单位付出
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约 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2、工资的组成 • 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 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在患病、工伤、产假、 婚丧假、年休假等特殊情况下,按计时工资标准 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加班工资; • (2)•休息日 加班的,按 •2倍 工资支付加班工资;
• (3)•延长工作时间 加班的,按 •1.5倍 工资支付 加班工资。
二、加班加点问题
2、不定时工时制的加班工资
一、工资支付问题
(四)工资支付方式的风险控制 1、工资表制订与保存 2、结算工资的注意事项
(五)工资的集体协商
二、加班加点问题
(一)工时制度 我国现有的工时制度主要有五种:
•标准工时制 •不定时工作工时制 •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工时制
•计件工作工时制 •非全日制工作工时制
二、加班加点问题
1、 •标准工时制 (1)概念 •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
二、加班加点问题
(4)国家法定节假日 • 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
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2007年12月14 日发布)的规定:新年、清明、五·一、端午、中 秋节各1天;春节、国庆节各3天,共11天。 •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略)
二、加班加点问题
2、 •不定时工时制 • 不定时工时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
一、工资支付问题
• 工资是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不是全部。也就是说,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非 都是工资。
3、工资的形式 • 计时工资:年薪、月薪、周薪、小时工资等 • 计件工资:承包、按件、定额、 提成等 • 综合工资:底薪加提成(奖金)、定额加奖金等
一、工资支付问题
(二)工资支付的要素 1、法律规定四要素
•货币
•按时
•足额
•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2、四要素的具体操作
一、工资支付问题
(三)工资支付法律风险控制 1、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资界限 • 法律底线:每月至少支付一次,即本月工资下月
底以前必须支付; • 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 2、克扣工资界限 • 无法定理由减少工资支付属于克扣工资行为。 3、最低工资保障界限 • 承包 4、生活费界限 5、承包款与工资款界限
业或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的企业的部分职工, 采用的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 时间的一种工作制度,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 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二、加班加点问题
•主要是指
• 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 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要连续作业的职工;
• 地质、石油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 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或职责范围的关系,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或需 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一种工时制度。 •例如 企业中从事高级管理、推销、货运、装卸、长 途运输驾驶、押运、非生产性值班和特殊工作形式 的个体工作岗位的职工,出租车驾驶员等,可实行 不定时工作制。
二、加班加点问题
3、•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工时制 • 综合工时制:是针对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
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的标准工时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 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 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 国务院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的规定,没有 超过44个小时,没有违反劳动法的原则。
二、加班加点问题
二、加班加点问题
5、 •非全日制工时制 • 《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八条—七十二条对非全日制
工时制作了规定。 •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
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 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 双方可口头约定劳动用工事项,可以随时终止劳动 用工而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不得约定试用期。
△20.83×8=166.64小时/月 △20.8333×8=166.6664
二、加班加点问题
(3)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 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 时不剔除11天法定节假日。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天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21.75÷8
二、加班加点问题
(二)休息休假制度 1、企业员工休息日 2、国家法定节日 3、职工带薪年休假 4、病 假 5、探亲假 6、婚 假 7、丧 假 8、女职工产假 9、节育假和节育护理假 10、女职工哺乳假 11、事 假
二、加班加点问题
(三)加班工资 1、标准工时制的加班工资 • (1)•国家法定节假日 加班的,按 •3倍 工资支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