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重症肝炎
肝炎发病后过度劳累、大量饮酒或应用损肝药物、妊娠晚期罹患肝炎等易诱发本病。
(二)亚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初期类似一般肝炎,起病后10 d以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具有以下指征之一者可以确诊。
1.出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症状。
2.黄疸迅速上升(数日内血清胆红素上升大于171umol/L),肝功能严重损害(血清ALT升高或酶胆分离、A/G倒置、丙种球蛋白升高)。
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治疗】
本型肝炎的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肯定有效的特效疗法,故应采取综合疗法。其原则是:支持疗法,减少肝细胞坏死,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各种井发症,加强监护,千方百计维持病人生命,等待肝功能的恢复。
对肝-肾综合征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采取如下措施:
1.严格控制水分摄人量遵循量出为人、宁少勿多的原则。通常以每日显性失水加非显性失水再减去内生水为人液总量的标准,有发热者体温每升高l℃,成人可酌情增加入水量60ml--80ml。
2.山莨菪碱
3.前列腺素E1
4.利尿剂的应用①速尿100mg溶于50%葡葡糖溶液20ml内静脉注射,每日2次;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大剂量,有报道用1000mg--2000mg/d者;②血管扩张剂可消除肾血管痉挛和肾肿胀,改善肾血流量。氨茶碱0.25g稀释于5%--10%葡萄糖溶液20mml中,静脉注射,2次/d--3次/d;③利尿合剂:将普鲁卡因1g、氨茶碱250mg,苯甲酸咖啡因250mg、维生素C3g溶于10%--25%葡萄糖溶液500ml中,l次/d--2次/d静脉滴注。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诊断](一)基本要点:1.近期内呈现的继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 或陪伴茶色尿等, 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2.肝肿年夜, 肝区叩痛, 可陪伴巩膜、皮肤黄染.3.肝功能异常, 血清ALT升高, 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1, 甲型肝炎:(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 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抗- HAVlgM阳性, 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2, 乙型肝炎:(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 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 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3.丙型肝炎:(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 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4.丁型肝炎:(1)必需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HDVAg、抗- HDVlgM或HDV RNA阳性.5.戊型肝炎:(1) 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 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越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呈现肝炎症状, 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年夜、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但有继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 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暗示者, 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三)重型肝炎诊断要点:以上各型肝炎病毒均能引起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1)既往无肝炎病史.(2)以急性黄疽型肝炎起病, 病情发展迅速, 发病2周内呈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及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按Ⅳ度划分).(3)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以上3条如完全符合, 即可基本做出诊断.如再有下列几条呈现, 更有助于确诊.)(4)出血倾向:皮肤粘膜和穿刺部位有出血点或淤血, 有呕血、黑便等.(5)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6)黄疸急剧加深.2.亚急性重型肝炎:(1)既往无肝炎病史.(2)以急性黄疽型肝炎起病, 病程15天~24周, 呈现高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高度腹胀.(3)明显的出血倾向, 可有腹水呈现.(4)可呈现Ⅱ度以上肝性脑病.(5)黄疸迅速加深, 胆红素每天上升达17. 1umol/L以上或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年夜于171umol/Lo(6)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排除其他原因者.注:后2条是必需具备的条件.3.慢性重型肝炎:(1)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史, 或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或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 影像学及生化检测呈慢性肝病改变者.(2)呈现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暗示.[治疗]原则: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 辅以适当药物, 防止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一)急性肝炎:!1, 休息:早期卧床休息, 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 但要防止过度劳累.2.饮食:宜进食高卵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且适合病人口味的清淡饮食.3.弥补营养:进食少者可静脉弥补10 % ~20%葡萄糖, 同时给予各种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B, 黄疸严重者给予维生素K).4.降酶:可适当给予中药五味子制剂、垂草制剂等降低血清转氨酶.5.抗病毒:急性丙型肝炎主张早期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见慢性丙型肝炎.(二)慢性肝炎:1.适当休息, 生活规律.活动期应卧床休.血清ALT接近正常, 食欲也正常, 可适当活动, 防止过度劳累.坚持精神愉快.2.饮食:高卵白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 控制高糖及高脂食物, 以免并发脂肪肝、糖尿病.忌酒.3, 护肝及降酶:(1)维生素类:可给予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2)解毒药:肝泰乐、还原型谷胱甘肽.(3)增进能量代谢:ATP、CoA、肌苷等.(4)增进卵白质合成:肝安、水解卵白.(5)降酶:联苯双酯, 开始时5~10粒/次, 3次崩, ALT、AST 正常后可逐渐减量, 疗程至少半年以上.甘利欣150 mg静滴, 1次/d, 好转后逐渐减量, 疗程不宜过短.也可应用齐墩果酸、五味子、垂盆草、水飞蓟制剂.4.减少或防止肝纤维化:虫草制剂、丹参、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5.免疫调节治疗:(1)胸腺素a1:1.6 mg皮下注射, 每周2次, 疗程6个月, 国产胸腺肽剂量及疗程尚需进一步研究.(2)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前者40 mg肌注射, 每日1次, 连用20天, 停10天, 为1个疗程, 连用3个疗程;后者30ug/次, 皮下注射, 15天1次, 共6次.(3)特异性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疗效尚有争议.(4)左旋咪唑涂布剂.(5)中药:人参、黄芪、云芝等.6.抗病毒:用于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1)乙型肝炎:(1)o—干扰素:适应证:HBeAg和HBV DNA阳性, 血清ALT异常者.方法:a—干扰素3~5 MU/次, 推荐剂量为5 MU欣, 皮下或肌肉注射, 每天1次, 连用0, 5一1个j 1, 后改为每周3次, 疗程4-6个月.可根据病情延长疗程至1年.(2)核苷类似物:①单磷酸阿糖腺苷:10mg/(kg-d), 分2次肌注, 共5天, 后改为5 mg/(kg, d), 再用23天.②拉米呋定:100 mg/d, 口服, 疗程至少1年, 适用于HBeAg、HBV DNA阳性患者.同类药品尚有泛昔洛韦等.适应证同干扰素.(3)中药:氧化苦参碱400 mg/d, 肌肉注射, 连用3-6个月.2)丙型肝炎:(1)干扰素:应证:抗- HCV及HCV RNA阳性, 血清ALT升高者.方法:a-干扰素3 MU欣, 肌注射, 第1个月, 1次/d, 以后改为每周3次, 治疗4-6个月, 无效者停药, 有效者可继续治疗至12个月.根据病情需要, 可延长至18个月.尚有应用复合干扰素、长效干扰素取得较好疗效者.(2)病毒唑:900-1200 mg/d, 口服, 疗程6—12个月, 与干扰素联合应用较单用干扰素效好.(三)重型肝炎:则:以综合治疗为主, 目的在于减少肝细胞坏死, 增进肝细胞再生, 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1.休息、饮食:绝对卧床, 低卵白饮食.2.一般支持治疗及维持内环境平衡:经口或静脉应用维生素C、维生素B、维生素K, 静脉弥补10%~25%葡萄糖、中长链脂肪乳、人血白卵白、新鲜血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特别注意纠正低血糖、低钠、低钾、缺氧及碱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应用于急性重型肝炎倾向者, 强调早期、短程(3-5天)、中等剂量.4.降低内毒素血症和阻断以TNFa为核心的细胞因子网络:广谱抗生素、乳果糖、思密达、抗内毒素血清等.5.改善肝内微循环和呵护肝细胞:PGE1100 N 200 Ps加入10%葡萄糖液中缓慢静滴, 每天1次, 连用7~14天.6.解毒和抗氧化反应呵护肝细胞膜:还原谷胱甘肽600~1 200 mg, 静滴, 每天1次, 疗1-2个月.7.促肝细胞再生:促肝细胞生长素160~200 mg, 静滴, 1次/d, 直至病情明显好转.8.免疫调节疗法:胸腺素a1、胸腺肽.9.支持治疗、肝移植.10.治疗并发症:1)肝性脑病的防治:(1)减少氨及其他毒性物质从肠道的吸收:严格限制卵白饮食, 口服或鼻饲乳果糖, 口服乳果糖30-60 ml/d, 以后根据年夜便次数及年夜便pH调整剂量(每日2次糊状年夜便, 年夜便pH<6为度), 或乳果糖100 ml加水至200-300 ml灌肠, 1次/d, 坚持年夜便通畅.应用乳果糖不引起排便的病人, 可用酸性液体(加入食醋30-50 ml或冰醋酸2~3 ml)灌肠, 坚持年夜便至少每天1次.口服氟哌酸抑制肠菌增殖.(2)降低血中的毒性物质:应用血液灌流、血浆交换等人工肝支持疗法, 清除血中毒性物质o(3)调整血浆氨基酸谱:支链氨基酸250~500 ml/d, 疗程14~21天.(4)降低血氨:选用L-鸟氨酸、L-门冬氨酸20-100 mg/d, 静滴;乙酰谷酰胺500 ~ 1 000 mg/d, 静滴;谷氨酸钠(钾)23 g/d, 静滴;有碱中毒时应用精氨酸10~20 g/d静滴.(5)防治脑水肿:20%甘露醇每次1~2 g/次, 每4~6hl次, 加压于半小时内静脉输入.2)年夜出血的防治:(1)给予足量止血药物:止血敏、维生素K等.(2)弥补凝血物质: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 同时输新鲜血浆或新鲜血液.(3)给予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0, 15 N0.3 g/d, 预防胃粘膜糜烂出血, 或洛赛克20mg/d, 静脉应用.(4)改善微循环:给予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以预防DIC.3)肾功能不全的防治:(1)禁用肾毒性药物, 纠正低钾(钠)、控制感染, 减轻黄疸等.(2)扩张肾血管:东莨菪碱0.3 mg或多巴胺20 m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 亦可用山莨菪碱30~60 mg/d或PGE1.(3)维持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卵白.(4)需要时应用速尿20~200 mg胜利者甚少).(5)血液或腹腔透析.4)继发感染的防治:(1)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选用敏感抗生素.胆道、腹腔感染加用甲硝唑.(2)合并真菌感染, 调整抗生素并应用抗真菌药物.(四)淤胆型肝炎:主要是对黄疽较重、继续时间较长者或慢性淤胆型肝炎.1.中医中药:是首选药物, 茵陈桅子金花汤(又名6912注射液)80~120 ml加入10%葡萄糖液静滴, 1次/d, 也可用苦黄注射液.2.苯巴比妥:30~60mg3次/d, 长期应用有可能损伤肝脏.3.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龙30-40 mg/, 黄疽下降后每5-7天减5 mg, 至10~15mg/d时应慢减, , 如应用激素黄疽无下降趋势或反上升, 应及时停药.此药不作首选药, 慢性淤型肝炎尽量不用.4, 熊去氧胆酸10~15 mg/kg, 分3次口服, 疗程2-3个月. 5.血浆置换或血浆吸附可用于严重慢性胆型肝炎.6.其他:可选用川芎嗪、山莨菪碱、门冬氨钾镁、低分子右旋糖酐加肝素、消胆胺等, 可试用甘利欣.注意弥补维生素A、D、K 等.[疗效标准](一)急性肝炎:1.临床治愈标准:隔离期满(乙肝、丙肝不作此要求);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2.基本治愈标准:符合上述标准后随访半年无复发者, 乙肝患者要求HBsAg转阴.3.治愈标准:符合临床治愈标准后随访1无异常改变者, 乙肝患者要求HBsAg转阴.(二)慢性肝炎:1.好转标准: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年夜有回缩或无变动, 无明显压痛或叩痛;肝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2.基本治愈标准: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年夜稳定不变或缩小, 无叩痛及压痛;肝功能正常;一般情况好转, 介入一般体力劳动后病情无变动;以上各项稳定1年以上.3.治愈标准:同基本治愈标准, 但观察2年以上, 病情稳定并能胜任正常工作.肝炎后肝硬化[诊断](一)临床暗示:早期与慢性肝炎的临床暗示相重叠, 不容易区分.少数病人长期无症状, 而是在体格检查或突发消化道出血,呈现腹水或转酿成肝癌, 或死于其他疾病做病理解剖时才发现. 1.肝硬化一般临床暗示:(1)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上腹饱胀、年夜便稀、肝区痛.2)健康情况衰退:倦怠无力、体重减轻.3)凝血功能障碍:鼻出血、牙龈出血, 皮淤点、淤斑, 月经过多.4)内分泌紊乱:男性乳房发育, 睾丸萎缩、性欲减退;女性月经紊乱、闭经或不孕.(5)糖代谢紊乱:高血糖或低血糖.(6)其他: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肿年夜伴脾功能亢进、腹壁静脉显露或曲张. ‘2.失代偿性肝硬化临床暗示:一般属Child-Pugh B、C级.(1)可有黄疸, 有腹胀、乏力等.(2)上消化道出血:暗示为呕血、便血, 严重者可呈现休克.(3)腹水:腹腔内积液超越500ml时, 能叩出移动性浊音.(4)胸水:多位于右侧, 少见于左侧, 常为漏出液.5)继发感染:细菌感染罕见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胆道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等.真菌感染常引起肠炎、肺炎、尿路感染等.(6)其他:可发生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二)实验室检查:1, 长期血清胆红素升高或尿胆原阳性, 静止性肝硬化血清胆红素可正常.2.ALT,、AKP或其同工酶轻度升高或升高.静止性肝硬化ALT可正常.3. AST/ALT>14.血浆白卵白减少, 球卵白升高.代偿性肝硬化A/G>1, 0, 失代偿性肝硬化A/G<1.0.5.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代偿性肝硬化PTA>60%, 失代偿性肝硬化PTA<60%.6.胆碱酯酶活性降低.7.胆固醇酯值或胆固醇人总胆固醇比值降低.8.血清结合胆酸升高.9.肝纤维化指标如血清前胶原Ⅲ肽(PⅢ)、血清板层素( LN)、单胺氧化酶(MAO)、透明质酸(HA)等可升高, 但不代表纤维堆积于肝组织的量.10.食管吞钡或胃镜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1.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等可辅助诊斷.12.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最具有诊断价值.[治疗].(一)一般治疗:1.休息:肝功能正常时可介入轻体力工作, 以不疲劳为度, 失代偿期患者应卧床休息为主.防止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2 .饮食:饮食以高热量、高卵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为宜, 防止进食粗拙食物, 禁酒.有肝性脑病先兆时, 要限制或禁食卵白, 有腹水时, 应少盐或无盐.3.支持治疗:失代偿期患者进食少, 宜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弥补热量, 弥补维生素C、B、A、E、K等, 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可适当输入白卵白或血浆.(二)药物治疗:无特效药, “护肝药”, 不宜滥用, 以少用药、用需要的药宜.根据需要应用消化酶等.(三)并发症的治疗:1.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症: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者可根据病情需要做各种分流、断流术和脾切除术等.2.腹水:(1)卧床休息, 记24小时收支水量、丈量体重、腹围, 按期检测电解质和, 肾功能.(2)限制钠水摄入:每日摄人钠盐500 ~800 mg(氯化钠1.2~2.0g).每天进水量限制在1 000ml左右, 如显著的低钠应限制在500 ml左右.(3)增加钠水排出:利尿剂如速尿和安体舒通.利尿治疗以每周体重减轻不超越2 kg为宜.(4)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按期静脉滴注血浆或白卵白, 白卵白每次5~10g, 血浆每次100~200 ml, 同时用速尿20~40 mg静注.(5)若腹水经上述治疗仍难以消退者可行腹水浓缩回输术.3.其他并发症的治疗: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治疗拜会病毒性肝炎一节.(四)抗肝纤维化治疗可选用冬虫夏草制剂如金水宝、百令胶囊等和复方鳖甲软肝胶囊等.[疗效标准](一)好转:消化道出血停止、神志清楚、腹水消失、ALT基本正常、无明显黄疽.(二)未愈:活动性肝硬化或失代偿性肝硬化.肾综合征出血热[诊断](一)流行病学:全年均可发生, 大都地域以11月至次年1月及5-7月为流行高峰期.老幼可患, 而以20~40岁者为多, 农民、野外作业人员发病率高.(二)临床暗示:典范病例有五期经过.有的期可以交叉重叠, 轻型和非典范病例五期经过不明显, 可越期.1.发热期:以感染中毒症状及毛细血管损害为主要暗示.(1)发热:急性畏寒、发热, 可呈弛张热或稽留热, 多继续3-7天.(2)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3)三红:颜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 重者呈酒醉面容.(4)胃肠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 腹痛、腹泻, 可类似于急腹症和急性菌痢.(5)神经精神症状:重者可有嗜睡、兴奋、烦躁、谵妄.(6)出血:球结膜、软腭、颊粘膜、咽后壁、腋下、胸背部可见淤点, 如呈搔抓样较具特异性, 注射部位可见年夜片淤斑.可有鼻出血、咯血、呕血、便血.2.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在病程第4-8天, 暗示为热退但全身症状反而加重, 出血倾向、胃肠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逐渐加重.可呈一过性低血压直至休克, 个别病人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少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5-9天.可由发热期越期发展而来, 亦可与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重叠.尿量< 400 ml/24 h为少尿, <50ml/24 h为无尿.主要暗示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如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神经精神症状加重, 尚有钠水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暗示.少数可呈现高血容量综合征, 并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 4.多尿期:多发生于病程第9~14天.本期又可分为:(1)移行阶段:为尿量在400~2 000 ml的一段时间, 症状、体征同少尿期.(2)多尿早期:为尿量增至2 000 ml以上的最初几天.此期由于肾功能未能恢复, 其体内血BUN和Cr继续升高, 故暗示与少尿期相似, 甚至较少尿期为重, 危险性和并发症发生均较年夜或较多.(3)多尿后期:随尿量继续增多, 氮质血症缓解, 中毒症状消退, 但易发生脱水、低钠、低钾, 可发生继发感染或休克.5.恢复期:上述症状逐渐消退, 食欲增加,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肾功能及电解质在正常范围.(三)实验室检查:1.血惯例:白细胞总数逐渐升高, 开始中性粒细胞增高, 可有核左移、幼稚细胞及胞浆中呈现中毒颗粒.第4-6天起淋巴细胞增多, 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和血红卵白在发热末期和低血压休克期升高.2.尿惯例:第3-4天呈现尿卵白.强调逢尿必查, 突然呈现年夜量卵白尿对诊断有帮手.尿沉渣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其管型.部份病例尿中可见膜状物.3.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在少尿期可呈现低钾或高钾, 以后者多见.血清钠、氯、钙、磷均降低.血BUN和Cr在低血压期即可上升.4.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数量减少, 功能下降.部份病例呈现DIC, 可有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异常.5.肝功能:ALT和AST均可升高, 重症血清胆红素可轻度增高. 6.血清学检查:(1)特异性抗体:可用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血凝抑制试验, 其中以ELISA法最经常使用.可检测特异性IgM及IgG抗体.IgM抗体滴度1:20为阳性, 可做早期诊断.而IgG抗体滴度1:40或1周后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者有诊断价值.(2)特异性抗原:可用ELISA法或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早期患者血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尿沉渣中的病毒抗原, 但临床上应用较少.[治疗]本病缺少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就地治疗.强调早期抗病毒治疗和液体疗法, 中、晚期针对病理生理变动进行综合治疗.重点要把住休克、出血、肾功能不全这三关.(一)发热期治疗:1.抗病毒治疗:病毒唑1g/d, 静滴, 每天1次, 共3-7天.可用干扰素100万U/d, 肌注, 每年夜1次, 共3天.2.免疫疗法:胸腺肽20 mg/d, 静滴或肌注, 共5-7天.3, 液体疗法:一般每天补液2 500~3 000 m1, 或按前一天量十呕吐量十1 000 ml计算补液量, 高热多汗另加500ml, 使尿量维持在1 500/d以上.平衡液是最理想的液体, 每天1 000~1 500 ml, 余量用葡萄糖液补足.4.对症治疗:(l)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忌用强烈发汗药物, 中毒症状重者, 用氢化可的松100~200IIlgr或地塞米松5~10 mg静滴, 疗程2-3天.(2)呕吐:可选用胃复安或维生素B6.5, 防治DIC:发热后期即应开始防治DIC, 开始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静滴.另在病程中注意检测凝血时间, 如试管法小于3分钟, 可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 0.5~1 mg/(kg, d)每6~12小时1次至凝血时间年夜于25分钟即用.(二)低血压休克期治疗:除平卧、吸氧、保暖外, 主要为抗休克.1.扩充血容量:1)补液种类:以选用平衡盐溶液为主.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20%甘露醇、血浆和白卵白等.2)补液原则:(1)先快后慢:即最初30分钟输液500 ml以上, 1小时输液达1 000 ml, 2小时内稳定血压后放慢输液速度, 根据休克的分歧阶段, 24小时补液量可达3 000~5 000 ml.(2)先晶后胶:先输晶体液如平衡盐溶液或2:1溶液, 后输胶体液如低分子右旋糖酐.(3)晶三胶一:即晶体与胶体液之比为3:1, 休克难以纠正时也可2:1或1:1.(4)胶不外千:即24小时内胶体液不超越1 000 ml.2.纠正酸中毒:每次用5%碳酸氢钠5ml/kg, 每日2-3次, 一般24小时不超越800-1000 ml.3.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收缩药如间羟胺与血管扩张药如多巴胺联合应用.本类药物适用于积极扩容纠酸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对外周血管阻力高者可选用东莨菪碱、山莨菪碱.4.肾上腺皮质激素:休克时可用氢化可的松200~300 mg/d或地塞米松10~20 mg/d, 休克纠正后即停用.5.强心剂:陪伴心功能不全者可用西地兰0.4mg或毒毛花苷K 0.25 mg十10%葡萄糖40 ml, 静注, 每天1-2次.(三)少尿期治疗:治疗原则为稳定内环境, 增进利尿、导泻、透析疗法和放血疗法.1.稳定内环境:供给充分的热量, 以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卵白、低钠饮食为宜.补液原则为量出为人, 宁少勿多.日补液量为前一天尿量十吐泻量十500 - 700 ml.主要输人高渗葡萄糖液(含糖量200-300 g), 一般不输胶体液和电解质溶液, 不补钾盐, 输液速度宜慢, 需要时加适量胰岛素.2.增进利尿:少尿期早期可试用20 %甘露醇125 ml.经常使用速尿20~100mg、无尿者200~400 mg, 可重复1-2次, 每日总量≤800 mg.3.导泻疗法:可口服甘露醇250 g/次或50%硫酸镁20-30 ml/次, 或年夜黄30 g/次, 煎服, 每日2-3次.若有消化道出血者禁用此法.4.透析疗法: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以后者为佳, 若并有高血钾、高血容量综合征等更适合此疗法.5.放血疗法:一次可放血300-400 ml, 适用于利尿与导泻不能控制高血容量综合征, 又无透析条件者.(四)多尿期治疗:移行阶段和多尿早期治疗同少尿期.多尿后期主要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防止失水、低钾、低钠等, 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此时补液应以口服为主, 静脉弥补为辅.尿量超越2 000ml/d时应给氯化钾3-6 g/d, 生理盐水500 ml/d.若尿量超越5 000 ml/d时, 可试用氢氯噻嗪25 mg欣, 每天1-3次.(五)并发症治疗:1.出血:系多种因素引起, 可用一般止血剂, 若有DIC则应给予相应抗凝等治疗.抵消道出血者可用凝血酶、云南白药口服.H2受体阻滞剂、立止血等.2.高钾血症:可用10%葡萄糖酸钙20-30 ml缓慢静注, 5%碳酸氢钠60~100 ml缓慢静注或静滴, 葡萄糖液按4g葡萄糖加1U 普通胰岛素静滴, 并应行透析疗法. L3.急性肺水肿:严格控制补液量及速度, 可选用强心、利尿、扩管、透析等疗法.4.继发感染:使用不损害肾脏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5.自发性肾破裂:手术治疗.[疗效标准](一)治愈:病程已达恢复期,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精神、食欲恢复正常.尿惯例检查正常.每日尿量在2 000 ml以内.肾功能检查正常.(二)好转:病程已达恢复期,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尿量接近正常.肾功能检查基本正常.(三)未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肾功能仍异常.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一)流行病学:1.年龄:患者年夜多为10岁以下儿童.2.季节性:本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主要在7-9月份.(二)临床暗示:典范病例临床经过分为三期.1.早期:1-3天.急性起病, 体温迅速上升至39℃以上, 伴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等.2.极期:病程第4—10天, 罕见临床暗示有:(1)继续高热:体温39~40℃, 或40℃以上, 多继续1周左右, 体温高低和继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成正比.(2)意识障碍:嗜睡至昏迷, 或暗示为烦躁不安、谵妄等, 多继续1周左右.意识障碍水平与继续时间长短亦均与病情轻重成正比.(3)惊厥:多发生在病程第3-5日, 暗示为局灶性小抽搐, 也可为全身性或阵发性强直性抽搐, 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陪伴意识障碍, 严重者常引起呼吸衰竭.(4)呼吸衰竭:多以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 或中枢性与外周性呼衰同时存在, 为致死的主要原因.(5)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常呈现脑膜安慰症状(颈项强直, 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病理反射阳性, 深、浅反射消失.可发生肢体瘫痪, 球麻痹, 各种震颤, 不随意运动.年夜小便失禁, 尿潴留.3.恢复期:体温渐降至正常, 精神神经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 重症患者可有各种恢复期症状.(三)实验室检查:1.血惯例:血白细胞总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占0.80以上. 2.脑脊液:压力增高,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浊, 白细胞多在(50 -500)X106、, 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以后淋巴细胞渐升高, 卵白质轻度升高, 糖和氯化物基本正常.3, 免疫学检查:(1)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早期诊断价值.。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
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好久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知识点: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最重点是什么?各型肝炎病毒特点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的诊断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一、病原学:各型肝炎病毒特点甲型肝炎病毒(HAV)RNA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抗体存3~6个月,有现症感染意义。
IgG抗体,存在多年,有保护力。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病毒亦称Dane颗粒有3个抗原抗体系统。
包膜含HBsAg,核心有HBcAg、HBeAg、HBV-DNA以及DNA聚合酶。
基因组为双股环状DNA,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分别编码HBsAg、HBeAg、HBcAg、HBxAg和DNA聚合酶。
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病毒抗HCV为非保护性抗体,而是感染指标。
丁型肝炎病毒(HDV)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是一种缺陷病毒,必须借助HBsAg包裹才能成为感染性病毒颗粒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病毒2个基因型乙肝五项:HBV-DNA和HBeAg为病毒复制指标。
而HBV-DNA为最敏感的病毒复制和传染指标。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各型肝炎传染源及传染期各型肝炎传染源传染期甲型肝炎患者及亚临床感染者无病毒携带状态起病前2周到血清ALT高峰后1周,少数可延至起病后30日。
传染性最强阶段是黄疸前期。
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急性患者:起病前数周,持续整个急性期。
慢性患者和携带者传染性与e抗原、HBVDNA及DNAP是否阳性有关。
丙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丁型肝炎急、慢性患者及携带者戊型肝炎患者起病前9日到病后8日(二)传播途径各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粪一口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丙型肝炎输血及血制品戊型肝炎粪一口习题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BA.潜伏期B.黄疸前期C.黄疸期D.恢复期E.慢性期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 C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丁型肝炎病毒(三)人群易感性各型肝炎易感人群甲型肝炎普遍易感,多在幼儿、儿童及青少年时获感染,隐性感染为主。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9页
(二)各型肝炎临床诊疗依据
• 3. 重型肝炎:
• (1)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2周内 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显著,快速出现Ⅱ度 以上(按Ⅳ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 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 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还未出现 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
(注射部位瘀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电解 质紊乱或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 活动度≤20%。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12页
• 4. 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 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
常有显著肝脏肿大,肝功效检验血清胆红
素显著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 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一周 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γ谷氨酰转 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显著升
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楚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
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见 “双层征”。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第8页
• 慢性肝炎试验室检验异常程度参考指标
项目
轻度
中度
重度
ALT和/或AST(IU/L) 胆红素(μmol/L) 白蛋白(A)(g/L)
≤正常3倍 ≤正常2倍 ≥35
>正常3倍
>正常3倍
• (1)轻度 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效指标 仅1或2项轻度异常;
• (2)中度 症状、体征、试验室检验居于轻度和重度 之间;
• (3)重度 有显著或连续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 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 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征者。
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权威
国内外肝衰竭分型诊断的分歧
对过去肝病史的认识不一样
对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大致相当于
我国的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
我国严格定义为过去无肝病史(包括HBV携
带史) 欧美等国则更看重本次发作,而将过去的隐 性感染甚至一过性显性发作忽略不计
欧美等国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范畴
HBV慢性携带者发生肝炎突发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既往无肝炎病史; 起病2周内出现Ⅱ°以上的肝性脑病;
重度的乏力、频繁的恶心呕吐、黄疸迅速上升;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PTA<40%;
可合并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症。
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急性起病,15天~24周出现四高症状(高度乏 力、高度消化道症状、高度腹胀、高度黄疸);
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
关于重型肝炎的概念与分型尚未达成国际性的统一认识,国内 将AHF的病毒性肝炎称为重型肝炎; 1978年杭州会议将重型肝炎分为急性重型(暴发型肝炎)、亚 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其中急性和亚急性间界限为3周; 1984年南宁会议上考虑国际上无慢性重型肝炎,故将其从重型 肝炎中取消,将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间界限从3周 改为10天; 1990年上海会议、1995年北京会议和2000年西安会议又恢复了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并提出PTA标准; 2000年西安会议将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间界限分别定为起 病14天内、15天~24周;把II度以上肝性脑病作为诊断急性重 型肝炎的必备指标;亚急性重型肝炎分为脑病型与腹水型;慢 性重型肝炎的诊断中增加了慢性肝病体征、生化指标及重叠感 染类型。
Thank you!
重症慢性病病种和认定标准
一、恶性肿瘤条件:X线、内窥镜、B超、CT、MRI检查及化验、病检确诊为恶性肿瘤。
标准:1、有关的X线、B超、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有占位性病变者。
2、有关活组织检查、病理检查的报告。
3、肿瘤发现或手术后需放疗者。
4、急、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恶性淋巴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均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诊断标准。
可以补助的费用: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化疗期间必需的检查;放、化疗期间必需的支持疗法。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以上)标准:①贫血、高血压、尿化验异常(蛋白、管型、红细胞)。
②BUN≧32mmol/L Cr≧707umol/L。
③以往肾透析资料。
可以补助的费用:必需的药物治疗;必需的检查;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重症尿毒症并发症的治疗,如高血压、贫血、骨病、低蛋白血症等。
三、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标准:1、手术鉴认和B超探测原器官形态缩小、结构异常,移植器官明确者。
2、X线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证实骨髓行移植手术者。
3、须持有医院关于行脏器、骨髓移植术的证明及病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材料)。
可以补助的费用: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必需的检查。
四、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标准: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2、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3、一般抗贫血药治疗无效。
可以补助的费用: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必需的检查。
五、血友病标准:1、既往有因血友病住院的资料。
2、现因各种并发症需要长期服药者。
可以补助的费用: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必需的检查。
六、Ⅱ期及以上高血压标准:1、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
2、有心、肾、和眼底器质性改变及化验尿液有蛋白、红细胞等的相关检查。
可以补助的费用: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必需的检查。
七、冠心病(非隐藏型)标准: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并有下列各项中一项者:⑴心肌梗塞;⑵心功能≧Ⅲ级,左室射血分数≤50%;⑶冠脉造影狭窄>50%;⑷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早RONT、曾发生室扑、室颤)。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 中华 医学 会糖 尿病 分 会代 谢综 合征 研究 协作 组 .中华 医学会 3 糖 尿病学 分会关 于代 谢综 合征 的建议 [ ] J .中华 糖尿 病杂 志 ,
d f io ftemeaoi snrm .B r n 0 5 7 2 :t / ei t no tb l ydo e el ,20 , ( )ht / ni h c i p:
www. d c p .o v e ri e 51 21 . me s a e c m/ i wa t / 4 1 d Ex e Pa e n De e t n, E a u to a d T e t n f p a n lo tc i o v l ai n, n r a me t o Hi h g
2 52
实用医et o E uain Porm ( C P E p ̄ fte N t a hls rl d ct rga o e o N E ) xe
P n l o De e to Ev l a i n. a d Tr a me t o g B o d a e n t c i n, au to n e t n f Hi h l o
i ard gu oe oea c , a d ib ts n J p n s mp ie lc s tlrn e n da ee i a a e e Ame c n i r a
m n [] Cruao ,19 , 1 1 ) 29 — 5 5 e J . i lt n 9 5 9 (0 :5 1 2 9 . c i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标准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
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但疾病会逐渐恶化,导致肝功能减退甚至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慢性重型肝炎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慢性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黄疸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区疼痛或不适、肝肿大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与肝脏功能受损有关,对于诊断慢性重型肝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慢性重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慢性重型肝炎的主要标志之一。
此外,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抗-HBe抗体的检测结果也有助于判断病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肝功能检查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的升高也是慢性重型肝炎的常见表现。
最后,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慢性重型肝炎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观察肝脏形态、大小、结构、血流情况等,并且可以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肝脏CT、MRI等检查也可以为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慢性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准确地诊断慢性重型肝炎,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怀疑患有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发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降低其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慢性与重型肝炎临床分型的新思考
一
、
种 是 炎 症 坏 死 ,另 一种 是纤 维 化 ,此 观 点 已得 到 国 内外 作 为 传染 病 工 作 者 ,在 临床 实践 中,也 常 遇 到 非病 学者 的 一致 认 可 】 。 由于 这 两种 病理 变 化 的程 度 不 同, 毒感 染 性 肝病 的 问题 ,是 否 能 从 更广 的 角度 来 考虑 慢 性 导致 了临 床 表现 的多 样 性 ,据 此 分 为慢 性 肝 炎 、重 型 肝 肝 炎 的 临床 分 型 ,而 不 是单 纯 从 病毒 性 肝 炎 的角 度 ,需 炎和 肝 硬 化 等 。从 临床 表 现 来 看 ,肝 脏损 伤 可 分 为 两 种 要进 一 步 探 讨 。 以下 就病 毒 性 肝 炎所 致 慢性 及 重 型肝 病
蛋白 ( 1 a mi n i n ,L N)、 Ⅳ 型 胶 原 ( 1 V— C) 和 I I I 型 前 胶 血 酶原时 间的不 同,前 者凝血 酶原活动度 6 0 %~4 0 %,后
D O h 1 0 . 3 8 7 7 / c m a j . i s s n 1 6 7 4 — 1 3 5 8 . 2 0 1 4 . 0 1 . 0 3 6 作者单位 :2 2 5 3 0 0 泰州市 ,泰州市人 民医院感染病科 ( E ma i l x i n g O 5 1 8 @s i n a . c o m)
存在 一 些 问题 , 如部分 诊 断指标 存 在重 叠现 象 , 难 以区允 对 重 型肝 炎 与 肝 功 能衰 竭 分 型 、肝 硬化 与 肝 功 能 衰竭 分 二 、 当前 临床 分 度 ( 型 )存在 的 问题
引 起慢 性 肝 炎 的病 因 有 多种 , 包 括病 毒 性 、 酒精性、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治疗
导语:肝炎是一种比较常见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危害,特别是很多患上了肝炎的朋友们,因为饮食或是生活关系的影响,而造成恶心
肝炎是一种比较常见性的疾病,这种疾病往往困扰着人们的身体危害,特别是很多患上了肝炎的朋友们,因为饮食或是生活关系的影响,而造成恶心呕吐,出现头晕的现象渐渐的增多,接下来的文章来了解一下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
重型肝炎的治疗原则是挽救和修复严重损害的肝细胞,使患者的肝细胞有机会"再生",从而提高存活率。
因此,基础治疗、支持治疗、重症监护、适当的抗病毒治疗是有效而必要的。
当进展至晚期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由人工肝等待肝移植和进行肝移植是最终的手段。
支持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实施重症监护,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医院感染。
每日应给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营养支持治疗,以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
补液量约1500~2000ml/d,注意出入量的平衡,尿量多时可适当增加补液量。
注意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供给足量的白蛋白,尽可能减少饮食中的蛋白质,以控制肠内氨的来源,维持正氮平衡、血容量和胶体渗透压,预防脑水肿和腹水的发生。
补充足量维生素B、C 及K。
输注新鲜血浆、白蛋白或免疫球蛋白以加强支持治疗。
禁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
并发症治疗
(1)肝性脑病:低蛋白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口服乳果糖、诺氟沙星等抑制肠道细菌,采用乳果糖或弱酸溶液保留灌肠,及时清除肠内含氨物质,使肠内pH值保持在5~6的偏酸环境,减少氨的形成和吸收;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慢性病鉴定标准
慢性病鉴定标准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
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慢性病的鉴定标准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慢性病的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持续时间。
慢性病通常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被诊断为慢性病。
一般来说,持续时间超
过3个月的疾病可以被认定为慢性病。
这是因为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较长,不像急性疾病那样突然发作,病情进展较快。
二、症状持续性。
慢性病的症状通常是持续性的,不像急性疾病那样症状突然出现,病情迅速恶化。
慢性病的症状可能会有波动,但总体上是持续存在的,这也是慢性病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病情稳定。
慢性病的病情通常是相对稳定的,不像急性疾病那样病情波动大,甚至有可能
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慢性病的稳定性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医学检查结果。
慢性病的鉴定还需要依据医学检查结果,例如血压、血糖、心电图、肺功能检
查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病情,有助于确定是否属于慢性病范畴。
五、治疗反应。
慢性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并且治疗效果不像急性疾病那样迅速显现。
慢性病的治疗反应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之,慢性病的鉴定标准包括持续时间、症状持续性、病情稳定、医学检查结果和治疗反应等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地鉴定慢性病,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朋友能够加强对慢性病鉴定标准的认识,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症肝炎的诊断-PPT课件
重症肝炎的综合治疗
• 重症肝炎病情发展迅速、凶险, 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当今 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仍以 综合性治疗为主
• 治疗措施包括减少肝细胞坏死, 促使肝细胞再生,预防和治疗 各种并发症,清除各种有害3的1
一般支持治疗
• 患者在住院期间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对出现肝性脑病Ⅱ度以 上患者要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并保持足够通畅的动静脉通道。一旦诊断成 立,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减轻肝脏负担
• 迄今国际尚无统一的重症肝炎 /肝衰竭诊断标准,造成各家 有关治疗效果及转归的报道可 比性较差,致使国际间交流难 以开展。
• 1999 年 国 际 肝 病 研 究 学2会1
IASL重症肝炎诊断标准(1999)
• (1)急性肝衰竭: 可逆的急 性起病,4周内持续进展,迅 速出现肝脏功能衰竭;以肝性 脑病为主要特征,并按时限分 为 二 个 亚 型 : 起 病 10 日 内 发 生肝性脑病者称超急性型,而 起 病 10 日 ~30 日 间 发 生 肝2性2
• 非嗜肝病毒: 巨细胞病毒、EB 病毒、肠道病毒
• 损害肝脏药物及有毒物质:醋 氨酚、异烟肼、利福平、中药、 减肥药等、酒精、四氯化碳、4
重症肝炎的病因
• 代谢异常:肝豆状核变性、糖 代谢缺陷
• 缺 血 缺 氧 : Budd-Chiari 综 合征、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等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其他:肝移植、部分肝切除、5
• 10年后又增补了2条标准:① 剧症肝炎患者的肝性脑病定为 Ⅱ度或Ⅱ度以上;②剧症肝炎 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40%.分为急性型(起 病 10d 内 ) 及 亚 急 性 型 ( 起 病 10d-8 周 ) 。 该 标 准 未 包 括1无2
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
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
一、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二、肝炎患者需要做哪些检查三、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有哪些区别
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1、慢性肝炎有哪些指标
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变均不严重,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轻微疼痛,偶尔出现黄疸,肝脏轻度肿大,质地可中等硬,轻微压痛。
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
ALT升高或反复升高,其他肝功能试验及蛋白代谢大致正常。
其主要病理变化特点为汇管区的细胞浸润,浸润细胞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为主,中性粒细胞很少。
肝实质内可见少量肝细胞变性或点状坏死。
但肝小叶完整,没有肝细胞再生结节形成,因而不发展或肝硬变,一般预后良好。
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症状较重,病程经过以病情反复加剧为其特征。
乏力、厌食、腹胀、肝区痛等症状明显,中等度黄疸,肝肿大,脾脏常可触及,肝病面容,有蜘蛛痣及肝掌。
及有肝外系统表现,关节炎、脉管炎、皮疹、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蛋白代谢异常,白/球倒置,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并可有贫血。
2、肝炎诊断标准之急性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暴发型肝炎,发病多有诱因。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但病情发展迅猛,2周内出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
3、肝炎诊断标准之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急性肝炎经过六个月后,仍然有临床症状和肝功能障碍的病症。
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疲乏无力,上腹不适,肝功能明显异常,特别。
孝感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及门诊重症疾病准入标准
孝感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及门诊重症疾病准入标准各县(市、区)医保局:为认真做好门诊特殊慢性病及门诊重症疾病鉴定、评审工作,现将《孝感市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及门诊重症疾病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请提出修改意见,于11月21日下班前报市医保局综合科。
无意见的报无。
门诊特殊慢性病准入标准一、高血压Ⅱ期以上具备以下三条其中之一者:1、收缩压140~159 mmHg或舒张压90~99mmHg,合并有并发症。
2、收缩压160~179 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合并有并发症。
3、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mmHg,合并有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有并发症。
备注:1、用于分层的靶器官损害:①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结果证实左心室肥厚;②颈动脉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或内膜中层厚度≥0.9mm;③血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umol/L,女性107~124umol/L;④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男性≥22mg/g,女性≥31mg/g。
2、用于分层的并发症:①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②脑血管疾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③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血肌酐升高男性>133umol/L或女性>124umol/L,临床蛋白尿>300mg/24h);④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外周血管病);⑤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病史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其他肺胸疾病、肺血管疾病病史;2、症状和体征①有慢性咳嗽、咳痰、气喘症状或伴有肺气肿体征、右心功能不全的相关体征;②剑突下出现收缩期搏动或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三尖瓣区心音较心尖部明显增强或出现收缩期杂音;3、胸部影像学检查①右肺下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右肺下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动态观察较原右肺下动脉干增宽2mm以上;②肺动脉段中段凸出或其高度≥3mm;③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围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呈"残根状";④肺动脉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锥高≥7mm;⑤有肺气肿的影像学表现。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并发症。
诺福韦是一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本文通过观察诺福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期评估该药物在患者中的效果。
本研究纳入了100名被诊断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为4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即HBsAg阳性达6个月以上,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等症状明显。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诺福韦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诺福韦组的治疗方案为每天口服诺福韦500mg,连续12个月。
安慰剂组则口服相同剂量的安慰剂。
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定期到医院接受检查,包括肝功能指标、病毒载量和肝脾肿大等指标的测定。
还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症状和生活质量的评估。
经过12个月的治疗,诺福韦组在肝功能上表现出显著的改善。
ALT、AST和GGT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肝脾肿大症状减轻。
病毒载量测定也显示,诺福韦组的病毒载量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诺福韦组的患者在症状和生活质量评估中,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相比之下,安慰剂组的疗效较差。
肝功能指标没有明显改善,病毒载量也没有显著下降。
安慰剂组的患者在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也没有明显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诺福韦组的患者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但症状大多为轻度,且能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消散。
安慰剂组的患者则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诺福韦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药物。
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我们发现诺福韦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毒载量,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大多为轻微的副作用。
可以认为诺福韦适用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
需进一步研究更多患者,延长随访时间,以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传染病诊疗规范
第三十一章病毒性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临床上以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发热及黄疸。
按病原分类,病毒性肝炎至少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戊、庚六型,分别由HAV、HBV、HCV、HDV、HEV及HGV 引起。
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
乙、丙、丁型可转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GV的致病性及其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甲型肝炎【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2. 临床表现潜伏期15~45日,平均30日。
(1)急性黄疸型1)黄疸前期:起病较急,多有发热,突出的症状为乏力和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尿色逐渐加深。
本期一般持续5~7日。
2)黄疸期:热渐退,自觉症状好转,尿色继续加深,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
本期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渐退,症状消失,肝脏逐渐回缩至正常。
本期持续2周~4个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较轻,也以乏力和胃肠道症状为主,但不出现黄疸。
(3)急性重型:极少见,参见乙型肝炎。
(4)急性淤胆型:主要表现为较长期(超过3周)的肝内梗阻性黄疸。
黄疸较深而自觉症状较轻,肝肿大较明显,多有皮肤瘙痒。
3. 实验室检查(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升高。
黄疸前期末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开始呈阳性反应。
(2)血清酶的测定: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多数患者ALT>400~1000u/L,AST亦有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医药2008年2月第27卷第2期Beijing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ebruary,2008.Vol.27,No.2
从以上结果可以推论,乙型慢重肝的证候组合规律有如下3种情况:其一,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肾气虚证、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相兼,可归纳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两虚证;其二,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血不足证相兼,可归纳为热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证;其三,湿毒壅盛证、肝脾肾气虚证或肝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相兼,可归纳为湿毒瘀血胶着、肝脾肾气阴或阴阳两虚证。
5讨论
通过对乙型慢重肝病因病机的理论探讨[4],认为“毒邪”致病有以下共同特征:急骤酷烈、脏腑形气败坏、病情复杂危重、顽固难愈,若为疫毒还具有传染性。
本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毒损肝体”,具体可归纳为:肝胆热毒炽盛,或湿毒壅盛,毒瘀胶着,肝体肝用俱损,脾肾气阴或阴阳两伤。
本研究发现,本病有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肝脾气虚证、肾气虚证5个证候,核心证候为肝脾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肝胆热毒炽盛证3证;证候兼夹则以六至八证相兼为多;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本病3个标志证均有“毒邪”(热毒或湿毒),肝脾血瘀证和肝脾肾气阴两虚在3类证候中普遍存在,第2、第3类证候尚可兼夹肝脾肾气血阴阳俱虚或阴阳两虚证。
可见,“
毒邪”是本病发生首要病因,且本病临床证候较多,表现为多证相兼,证候组合呈现毒瘀胶着、虚实错杂、气阴或气血阴阳俱虚的局面,主要病理因素涉及毒邪、血瘀、气虚、阴虚,病位涉及肝胆脾肾,证候复杂,证情严重,与“毒损肝体”的病因病机理论有关论述相符。
根据文献报道,聂广等[5]的研究将重型肝
炎按黄疸、腹水、出血、昏迷等分为12个证候,综合分析,包括肝胆热毒炽盛、湿热壅盛、气滞血瘀、阳虚水泛、肝肾阴虚、热毒入营、脾不统血、阴阳离脱等八个方面,热毒、
血瘀、阴虚、阳虚、水泛等病理因素与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提示,乙型慢重肝临床证候较多,且多见六至九证相兼,具体证候组合复杂,故治疗上应考虑重病重药,快速截断,多法联用,突出重点,才能取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329.
[2]陈巧真.重型肝炎的预后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5):341-342.
[3]沈耕荣,余书文.重症肝炎[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41.
[4]张秋云,刘绍能,李秀惠.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病因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2006,25(1):48-50.
[5]
聂广,余绍勇,江福生,等.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初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3):
172-176.
作者简介:张秋云,女,1962年生,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主持校局级科研项目3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及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研究工作各1项,主要从事中医肝胆病证治规律研究,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20余篇,出版专业著作共9部,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及亚健康专业委员会理事。
(收稿日期:2007-10-23)
相关链接
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
发病基础有: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③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
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④肝穿检查支持慢性肝炎;⑤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型肝炎诊断标准(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
为便于判定疗效及估计预后,亚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肝炎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早、中、晚三期。
(1)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40%;或经病理学证实,但未发生明显的脑病,亦未出现腹水。
(2)中期:有量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出血点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动度≤30%。
(3)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量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凝血酶原活动度≤20%。
(源自《中华肝病杂志》)
"""""""""""""""""""""""""""""""""""""""""""""""""""""""""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