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王挺帅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用药规律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辨证用药规律
淡渗利湿药治疗慢 乙肝腹 泻证 属脾 虚湿 盛者 , 常 与健脾 药
问题 ( 清除 乙肝病毒等) 无明确疗 效 , 但在 缓解慢 乙肝 患者 临床
症状 、 改善肝功能等方面有其独 特优势 ] , 能明显改 善慢 乙肝患
者生存质量。 1 淡 渗 利湿 药
物合用如党参 、 白术 、 山药 、 扁豆 、 薏苡仁 。
病情急骤 , 呼吸之功能恐呼吸机 亦不能 维系。 由此 可见 , 本 病病
长效) 、 三小 ( 剂 量小 、 副作用小 、 毒性小 ) 、 五方便 ( 生产 、 运输 、 储 藏、 携带 、 使用方便 ) 的优势 , 方 中枳实破气 消滞 , 芍药凉血 活血 ,
更配合直入肺 络之桔 梗 以宣肺 、 祛痰 、 利咽、 排脓 , 三 味合用 , 则 气血通调 , 痰瘀得 化 , 邪有 出路 , 自不 会酿 成化 痈成脓 之患 。近
性肺炎实有巧妙契合 之处 , 值 得在 临床研 究 中进行 更 深入 的探
讨。
参考文献 :
予全身或局部 的通调气 血之品 , 可以有效地 控制其 肺 叶、 肺体腐
而化为痈脓之恶证 、 坏证的产生 。若 任其正 气的 亏耗 , 气 血 的阻 滞, 久久则肺 叶 、 肺络必然为痰瘀所 闭塞 , 一旦成 痈化脓 , 则预后 不 良。有鉴于此 , 我 院拟采用 自制之排 痰 液 口服鼻 饲或微 量泵
( 5 ) : 2 5 .
乱, 此之谓也。夫病 已成 而后 药之 , 乱 已成 而后 治之 , 譬 犹渴 而 穿井, 斗而铸锥 , 不亦晚乎 ” 。本 院 自制 的排痰 液 以《 金 匮》 之排
治法 , 药选大 黄等 。若黄疽较深 、 湿热久滞 者 , 为湿热 内伏血 分 ,

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以解 毒 化瘀 、 断 病 势 为 主 : 稳 期 或 恢 复 期 以体 用 同 调 、 截 平 调理 肝 脾 、 肾 同治 为主 , 瘀 与 正虚 均 已严 重 , 应攻 补 并 重 。 肝 毒 则 多数
学 者 认 为早 期 以 毒 热 炽 盛 为 主 , 在 气 分 , 宜 清 热 化 湿 、 腑 邪 治 通
明 显 出血 倾 向 ,凝 血酶 原 时 间 延 长 或 凝 血 酶 原 活 动 度 ≤4 % , 0
实夹 杂 证 证 型 前 5位 分 别 为正 虚 邪 陷 、 困 脾 虚 、 虚 血 瘀 、 湿 气 阳
虚 水 泛 、 毒 阳 虚 : 用 的辨 证 方 法 主要 有 脏 腑 辨 证 、 气 营血 热 采 卫 辨证 、 三焦 辨 证 等 。
血 , 昏迷 、 以 出血 、 水 、 疸 为 主要 见 症 。毛 德 文 认 为 毒 为 致 腹 黄
31 单 味 中 药 贾 建 伟等 运 用 鲜 生 地 汁 治 疗 C H 营 血 证 的 . S 研究表明 , 口服 鲜 生 地 汁 可有 效 减 轻 C H 内毒 素 血 症 、 低 细 S 降
2河 南 中 医学 院 第 一 附属 医院 ( 南郑 州 4 0 0 ) 河 5 0 0
中 图分类 号 : 5 2 R 1 . 文 献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0 4 7 5 2 1 ) 0 1 5 — 2 6 A 1 0 — 4 X( 0 1 1 — 6 肝 炎 巾 医药
现 同 亚急 性 重 型肝 炎 ,随着 病 情 发展 而 加 重 『 达 到 重 型 肝炎 诊 l 1 i
断标准( 凝血酶原 活动度 ≤4 %, 0 血清总胆红素> 正常值 l ) 0倍 。
主 要 有 以下 临 床 特 点 : 行 性 黄 疽加 深 , 步 加 重 的 大 量 腹 水 , 进 逐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80例临床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80例临床观察
【 关键词 】 重型肝 炎; 内毒素血症; 中药治疗
[ s a t Obet e T b e e h fcc dsft f C o e n n oo e ai rncsvr e ais . to s Abt c] r jcv : oo sr e i aya e o T M nt eiged txmi nc o i e ee p tiB Me d : i vt e n a y r h hs i TC t n
马 国俊
( 郑州市第六人 民医院,河南
郑 州,4 0 1 ) 50 5
中图分类 号:1 7. 1 1 3 3 2 【 摘
文 献标 识码:A
文 章编 号:17.80(02 1 08 2 证型 :ID 6476 2 1)1. 0. 0 0 B
b c r l n oo i E )a at i d t n( T, mmo i,oa srm irbn(B L adpo rmbnat i (T o et et ru r i rv dta e ae x na ttl e u blu i T I ) n rt o i cvt P A) f a n o pwee mpo e n i h iy r t m g h
i a h g o p h e c n r lg o p we e te t d wi sen m e ii e t e te t n o p we e g v n o a e i i e a d T n e c r u ,t o t r u r ae t we t r d c n , ame tg u r i e r l o r h h r r m d cn n CM ee t n r tn i o e e n t eb sso e t n n t e c n o r u , wo g o p r e t d f r e s Re u t: f r d a trte t n , h l o n ma o a i f ame t o t l o p t r u swe e t ae o we k . s l Be o ea fe ame t t eb o d h r t i h r g r 4 s n r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再 生 的 药 物 : 促 肝 细 胞 生 长 素 ; 3 解 毒 护 肝 药 : 还 原 如 () 如
型谷胱甘肽。
15 人工肝治疗 .
血 浆置换迅 速清除 了体 内的高胆红素
和其它代谢毒素 , 同时补充 了人体内必需的白蛋 白 、 凝血 因 子等物质 , 稳定 r体 内环 境 , 挽救 了濒于 死 亡 的“ 边沿 细 胞”, 促进了肝细胞再生 , 为肝移植创造条件 , 在慢重肝的治 疗 中显 示了强大的支持作用 。乌恩 白乙拉 将 7 4例慢重 肝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 两组 内科综合治疗相 同,
治疗组加用人工肝支持 系统 一血浆 置换疗 法 , 果治疗组 结
临床 好 转 率 6 .2 , 照 组 3 . 1 ,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84 % 对 6 1% 两
计学意义 ( 0 0 ) 人工肝治疗慢重肝疗 效显著 , 中期 P< .5 , 早 治疗效果更好 , 较为安全 。付 菊萍 _ 选 择 10例重症 肝炎 ] 2
状均有所减轻 , 食欲肝功能均 明显好转 , 治疗组 的病死率 为
4% , 照组的病死 率为 7.% ( 7 对 93 P<0 0 ) 慢 重 肝 在 综 .5 。
13 2 免疫增强剂治疗 .. 生, 但疗效仍有争议。 14 抗病毒 治疗 .
近年来研究较 多的是胸腺肽 , 其
可纠正慢 重肝 患者 异常 的免疫 功 能并减 少继发 感染 的发 在我 国, 慢重 肝 主要 由乙型 肝炎 病毒
黄 ”、黄 疸 ” “ “ 、 臌胀 ” 病 证 中 。近 年 来 , 等 中西 医 涉 足 该 重 症 的 治疗 取 得 了一 定 进 展 , 综 述 如 下 。 现
1 慢 重 肝 西 医治 疗 的 主 要方 案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概括,从其病因病机、辨证和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疗常用要药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治疗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进展综述慢性乙型肝炎(CBH)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错综复杂、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的常见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2]。

在中医学中“慢性肝炎”归属于“黄疸”、“急黄”、“瘕瘕”、“胁痛”、“郁证”、“臌胀”、“积聚”、“虚劳”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物。

然而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故中医药治疗乙肝成为世界肝病研究的热点。

现就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近几年来的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CBH病因病机较为复杂,目前较为统一的认识是:认为CHB的发生与感染邪毒、情志、酗酒、过食肥甘厚味、体质强弱等诸多因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的侵人以及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毒邪是否能致病,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体“正气”的强弱。

发病的基本病机为正气虚弱、疫毒(湿热夹毒)外侵、气滞血瘀引起正虚邪恋。

正气虚弱之人遭到毒邪攻击时,抵抗力不足致使毒邪进入人体,并易居肝脏,致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进而血脉瘀阻。

当湿热毒邪进入机体,最易损害肝脾,患者多呈土衰木旺。

因为,脾为湿土之脏,土性易为湿,脾运不健,最易生湿,湿邪也最易困脾;肝具风火之性,湿遏气机日久,肝郁不畅,湿邪借肝经气火之力内郁化热[3,4] 致湿热内生。

湿热内蕴,气化枢机不利,若不能及时清除于体外,发生质变,即可成毒;湿热蓄积日久,又可人血入络,出现热郁血瘀征象,或湿淤互结;湿热淤毒邪伤肝,瘀阻肝络、三焦不能通调,或热伤阴血,或木郁土壅、湿困伤脾,肝病及肾,出现水液运行障碍,加重湿浊潴留。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2 . 1 拉米夫定 拉米夫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纯左 旋对映体形式的脱氧胞嘧啶核苷酸类药物, 作为最 早应用于临床的核苷( 酸) 类抗病毒药物, 其作用机 制为与 H B VD N A聚合酶结合竞争抑制聚合酶的活 性造成 H B VD N A 合成终止, 从而抑制病 毒 复 制。 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应用较多, 且取 得了较好的疗效, 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国内外 对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也有较 多报道
8 ] u j i w a r a 等[ 也通过回顾性实验得出相似的结 效。F
论, 表明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对患者疾病转归和预 后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 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应抓住早期治疗的时机。此外, 有学者指出, 对于 H B VD N A载量低于检测值但 H B e A g 阳性者也可以
5 ] 。 考虑抗病毒治疗 [
6 8 ] 7 ] 应该在早期和中期开始 [ 。肖光明等 [ 对应用恩
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 现将相关研究 结果作一综述。 1 抗病毒治疗的依据及治疗时机 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有两点: 第 一, 乙型肝炎病毒( H B V ) 激发宿主免疫应答, 但在 对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的同时, 也对正常肝细胞 产生杀伤作用; 第二, 机体感染 H B V后, 细胞表面 F a s 配体表达增高, 启动细胞凋亡, 未被及时清除的 凋亡细胞激发大片肝细胞坏死, 从而导致肝功能急 剧恶化。既往有观点认为, 病毒只起到启动机体过 度免疫应答的作用, 故临床对于慢性重型肝炎的抗 病毒治疗不予重视, 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对于 该类 患 者 进 行 抗 病 毒 治 疗 是 有 意 义 的。李 学 俊
1 9 ] 酸中毒等不良反应的风险 [ , 应引起重视。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性 乙型肝炎患者约有 3 0 50万人。在 乙肝 病毒携 带者 中有相 当一部分人 , 在乙肝病 毒携带过 程 中, 出现肝功 能异常 现象 , 例如 : 谷丙转 氨酶 升高 、 黄疸 升高 、 球蛋 白升高 , 以及蛋 白比
熟米 仁、 兰叶 、 佩 白术 、 苓 、 枳壳 、 云 炒 焦查 曲、 柏 皮等 药. 川
还发 现 , 湿热 型慢 性 活 动 肝 炎 与 HB V复 制 的程 度 也 有 一 定 的
钱 草 3 g 狼巴草 3 g生熟米仁各 1 g佩 兰叶 9 、 0、 0、 5、 g贯仲 9 、 g连
服3 剂 , O 患者 自觉诸症好转 , 复查肝 功能 提示 : 谷丙转 氨酶 、 谷 草转氨酶 、 总胆 红素均 已恢 复正常. 继上方去 干垂盆 草、 金 钱 草加炮 山甲 9 、 g 生牡蛎 3 g 潞党参 3 g炙 黄芪 3 g炒淮 山 0、 0、 0、 3 g炒扁豆 3 g 服药 3 0、 0, 0剂. 复查肝功 能全 能正常 , 白球蛋 白
以运用大量的清热解毒养 阴柔肝之药 , 以达 到清解 乙型肝炎 病毒 , 节体 内免疫功能 , 调 改善各种 症状之疗效尤为 明显 。
病案举例 张某某 , 5 男 4岁 , 工程师 ,0 7年 3月初来我院初诊 , 20 患者
曾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1 年 , 2个月来 出现肝 区不适 , O余 近
例及各种慢性指标异常等现象. 同时 出现各种 自觉症状 , 如肝 区不适 、 头晕 乏力 、 食欲减退 、 大便 干结 、 便色黄 、 酸 目涩 小 腰 等症状. 其中乙肝 表面抗 原与 E抗 原持续 阳性 者 , 易发 展成
慢性肝炎. 目前认为 , 乙肝病毒患者 中发生慢性活动性肝炎可 达 1% 一 3% , 少数病人 可发展 为肝硬化 , 已发生肝硬 化的患 者 中有部分的人. 有进一步发生肝癌 的可能. 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是严重 危害人类健 康的疾病 之一 , 具有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叶航;王宪波【摘要】重型肝炎死亡率高,治愈困难.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病死率也有明显下降.本文从病因病机和证候学研究、治疗方法、并发症治疗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09(002)004【总页数】4页(P301-304)【关键词】重型肝炎;中医治疗;综述【作者】叶航;王宪波【作者单位】100015,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100015,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重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肝细胞坏死和严重肝功能障碍的一种危重疾病,病机制复杂,病情进展快,病势重,中外文献公认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为70%。

据统计我国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 000万,其中重型肝炎患者10万。

在近5年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799例重型肝炎患者中,乙型重型肝炎占83.5%,而其中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占96.77%[1]。

中医治疗重型肝炎,可以提高生存率,缓解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和证候学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多发生在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基础上,病因病机复杂,既有肝、脾、肾受损的正虚,又有湿、毒、瘀、痰之实邪为害,若正不胜邪可致肝肾两衰,阴阳离决而亡。

中医有关该病病因病机的论述散见于“臌胀”、“疫黄”、“急黄”、“黄疸”、“瘟黄”、“天行发黄”等病症中。

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大多从湿、热、毒、瘀、虚等方面考虑。

在证候学研究方面,邱华等[2]总结回顾了1980~2007年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文献,整合后实证证型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热毒炽盛、热入营血、热陷心包、痰浊内闭、湿热蕴结、瘀热互结、邪在卫(气)分、蒙闭心窍、湿毒壅盛、热毒内陷;虚证证型排在前6位的是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竭、阴阳欲脱、肝脾虚弱、肝肾阳虚;虚实夹杂症前5位分别是正虚邪陷、湿困脾虚、气虚血瘀、气虚热毒、阳虚水泛。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_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_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标签:慢性乙性肝炎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慢性肝炎组织学改变特征的病理过程,病程超过6个月并持续存在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流行区,根据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慢性乙肝患者约为2000~3000万例,该病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此病的治疗和控制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此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近几年来对慢性乙肝的中医药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慢性乙肝属西医病名。

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可归属于中医“胁痛”、“肝瘟”等范畴。

关于其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种观点:王灵台认为该病病因属疫气范畴。

病理属性为湿热疫气侵袭,胶固难解,损及肝脾,伤及气血阴阳,吴丽等从脏腑角度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认为本病主要在于肝郁脾虚和脾肾两虚。

王春芳等认为湿邪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外受湿热疫毒,与内湿相合,湿热蕴结,羁留不去,导致疾病反复不愈,是该病的主要病理环节。

李伟林认为该病多由阴血不足所致,肝阴不足是其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徐光华等归纳该病病机特点为起于湿热疫毒内侵,气血阴阳耗损,久则夹瘀夹痰和“发于肝,及于脾,归于肾”。

总之,本病病位在肝,涉及脾肾,为本虚标实之证,机体正气不足、湿热疫毒外侵是形成该病病机的关键。

2治疗方法2.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精华所在,近年来不少学者针对该病的辨证论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根据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辨证标准,将其分为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5个证型。

张存理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湿热中阻,湿热较盛,热蕴血分,痰湿瘀阻,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六型,确立相应治法,分别采用乙肝1~6号方治疗,痊愈36例,显效20例,好转9例,疗效显著。

吴锐等通过对218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分组观察各证型的发病规律,认为瘀血阻络型多见于慢性乙肝中、重度。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A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chronichepatitisB,CHB)感 染 是一个非常 严 峻 的 世 界 公 共 卫 生 问 题,据 报 道,全 世界约 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2.4亿人 为慢性 HBV感染者,每年大约有 65万人因为 HBV 感染所致 的 肝 功 能 衰 竭、肝 硬 化 和 肝 癌 而 死 亡[1]。 全球范围内,由 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CC)患者比例分别为 30%和 45%。我国曾是全 世界乙肝病毒的主要流行区域之一,慢性乙型肝炎 位列危 害 我 国 人 民 健 康 的 常 见 慢 性 传 染 病。2006 年我 国 一 项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研 究 表 明 [2-3],1~59岁 人群 携 带 乙 型 肝 炎 表 面 抗 体 (HBsAg)的 比 例 为 7.18%。在我国,60%的肝硬化患者和 80%的肝细 胞癌患者是由 HBV感染引起的[4]。每年因慢性乙 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硬化和肝癌死亡人数约为 30 余万例。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每年大约 1% ~8%的 肝硬化患者会发展成 HCC,其中 HBV感染的肝硬 化患者发生率为 2%[5]。HCC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 呈上升趋势。1990年—2015年,新诊断的 HCC病
DOI:10.13935/j.cnki.sjzx.2004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673847);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 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213-YQ-029) 作者单位: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中国中医 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 医学研 究 所,北 京 100700;4.山 东 丹 红 制 药 有 限 公 司,山 东 菏 泽 274000 通信作者:王阶,Email:wangjie0103@126.com

丹黄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丹黄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丹黄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丹黄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丹黄方成为其中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丹黄方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药方,主要成分包括丹参、黄芪、生地黄等。

根据中医理论,该方剂能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因此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评估丹黄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选取2015年至2020年期间,在我国某医院门诊就诊且被确诊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有一部分病例接受丹黄方治疗,另一部分则接受传统治疗。

通过随机分组,确保两组病例的基本特征相似。

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包括临床症状评分、病情观察及实验室检查等。

观察期为12周,每隔4周进行一次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丹黄方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和病毒学指标变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特别是临床症状方面,丹黄方治疗组的患者体温、食欲、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此外,丹黄方治疗组的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也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白蛋白等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呈现逐渐恢复的趋势,并且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

此外,病毒学指标的变化也表明,丹黄方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转录过程。

关于安全性的评估结果显示,丹黄方治疗组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为轻度反应,例如胃肠道不适、恶心、头晕等,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因此,丹黄方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中具备较好的安全性。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丹黄方作为一种中医药方剂,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

然而,由于本研究存在着样本量较小以及单一医院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结论。

总之,丹黄方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王军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14(023)008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综合保肝疗法;治疗组30例在综合保肝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强肝丸健脾补肾、活血解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及CTP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重型肝炎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总页数】2页(P1493,1501)
【作者】王军
【作者单位】重庆市忠县中医医院,重庆40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评估 [J], 张雪纯;高辉;唐光平;魏茹
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J], 张丽
3.中西医结合治疗7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评估 [J], 张雪纯;高辉;唐光平;魏茹;
4.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0例 [J], 程刚;江应安;武渝忠
5.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崔红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与思考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与思考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研究与思考
王见义;王灵台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09
【摘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高发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复杂,迁延难愈,国内外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慢性乙肝就诊患者中有70%左右的人在服用中药治疗,可见中医药防治慢性乙肝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手段.中医药对慢性乙肝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探讨慢乙肝的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与检查检验结果之间的联系,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奠定摹础.本文现将1980年至今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总页数】2页(P1743-1744)
【作者】王见义;王灵台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研究 [J], 卓锦蓝; 龚先琼
2.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纤维化特点分析 [J], 王伟芹;高占华;尹常健;孙玉莉;孙建光;张永
3.肝脏硬度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的关系及联合APRI、FIB-4、G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J], 唐艳芳;刘旭东;赵晓芳;赵壮志;吕萍;徐新杰
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 [J], 杨小蓉;卢汉威;秦建川
5.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HLA-A24、CW1基因及ALT、AST相关性研究 [J], 杨小蓉;蔡祥胜;卢汉威;黄演婷;陈小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显示出中医药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降低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等作用。

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统一中医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疗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治疗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DNAW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急性、慢性乙型肝炎、重型肝炎或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迁延难愈,可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等,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二十亿的病毒感染者,其中亿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在我国就有一亿二千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比艾滋病的患者多一百倍。

每年有30〜5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变或肝癌:1, 2],但对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彻底明了。

多数学者认为与免疫应答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

目前国内外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与特效药物,虽有拉米夫定、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问世,但由于治疗周期长、副作用大、易反跳、费用高等缺陷,尚不能满足于临床需求。

令人可喜的是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显示出了独特的优越性,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应国红等:3]对800种中草药水提物进行抗HBV勺实验研究。

实验筛选出15种对HBV 舌性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即土牛膝、鬼羽箭、蛇床子、钻骨龙、蛇莓、香蕾、泽兰、益母草、女贞子、地骨皮、桑棍子、半枝莲、茜草、羊蹄、天花粉。

其中天花粉、香蕃可高效抑制HBV应国红等[4]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对180种中草药的水提取物进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实验研究,根据药物的综合药效指数评价药效,经筛选得抗HBeAg的有效药7种:茴香油、羊蹄、女贞子、蛇莓、益母草、香蕃、黄连,其中高效药2种,即茴香油、羊蹄。

徐舒等[5]采用PCR®选技术研究白背叶根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肝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肝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进展

肝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进展莫世燥;张荣臻;周玲瑶;梁霞青;王挺帅【摘要】关于肝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治疗的研究近年获得了较大进展,但治疗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的难题.文章主要通过对近5年来的肝着/CHB的中西医治疗文献进行整理,并分析总结,主要围绕其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针对性的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3页(P31-33)【关键词】肝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作者】莫世燥;张荣臻;周玲瑶;梁霞青;王挺帅【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藤县中医医院,广西藤县 5433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广西梧州市藤县中医医院,广西藤县 5433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病毒性肝炎(viral heptitis)是由甲、乙、丙、丁、戊型五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的特点。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厌食油腻、恶心欲吐,严重者可有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

我国病毒性肝炎位居世界前列,其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居多。

由于病毒性肝炎疾病的特殊性,疾病治疗对患者、对国家都是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

自古以来,中医药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就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病毒性肝炎临床症状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肝着”。

中医对肝着辨证论治的关键在于对疾病病情变化的掌握,体现了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上“三因制宜”的辨证思路。

本文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同角度探讨肝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防治本病提供新思路。

1 中医对肝着的认识1.1 肝着的病因病机肝着之病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热饮,旋覆花汤主之”,指出了本病的病因是情志所伤、寒热失调导致的肝气郁结不行反注入肺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针灸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进展宋庆原;王挺帅;陈月桥;宁碧泉【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针灸或针灸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治疗乙肝CHB患者时,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阴转率、机体的免疫力、机体的抗病能力,抑制HBV病毒的复制.【期刊名称】《大众科技》【年(卷),期】2017(019)009【总页数】3页(P47-48,58)【关键词】针灸;乙型病毒性肝炎;综述【作者】宋庆原;王挺帅;陈月桥;宁碧泉【作者单位】广西南丹县人民医院,广西南丹 5470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0;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00;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 7.18%,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有93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约3000万例,且人数仍在不断增长。

常用的治疗慢乙肝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护肝降酶、退黄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但其单一使用副作用多、疗程长、对机体损害大。

多项研究表明,通过中医针灸疗法,中医从整体出发、辩证论治,更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本文就针灸对CHB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及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中医学中并无“乙型病毒性肝炎”之病名,中医以症统名,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胁痛”、“黄疸”、“积聚”、“肝着”、“鼓胀”等范畴。

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胁痛”、“黄疸”、“鼓胀”等病名的记载。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急黄候》中指出:“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近况
孙雨洁;黄稚真;薛凝雨;唐金模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24(37)8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

尽管目前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也存在不可随意停药、疗程长、易耐药、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近几年来,中医药在CHB治疗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用西药治疗的不足,达到了减毒增效的目的。

现对近几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HB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简要概述,期望能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总页数】5页(P188-192)
【作者】孙雨洁;黄稚真;薛凝雨;唐金模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近况
2.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近况
3.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近况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5.中医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近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临床观察

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临床观察

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临床观察王敬枪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034)004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慢性重型肝炎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以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虎汤.[结果]治疗组退黄效果、腹水消退时间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为优.[结论]采用中药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配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明确.
【总页数】2页(P523-524)
【作者】王敬枪
【作者单位】浙江省天台县中医院,天台,31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中药凉血解毒化瘀多渠道给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2例临床研究 [J], 刘鹏;张囡囡;杨华秀;魏嵋
2.凉血解毒祛瘀通下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J], 王敬枪
3.基于MELD评价解毒凉血法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J], 吴云忠;王宪波;叶航;江宇泳;孙凤霞;王融冰
4.通腑凉血解毒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30例临床观察 [J], 廖振武
5.凉血解毒、清热化湿和凉血解毒、健脾温阳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J], 孙克伟;陈斌;黄裕红;伍玉南;周小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近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近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近况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在我国是高发病率的重大传染病。

在全球3.5亿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中,我国约占1亿,其中CHB患者约2000万,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与此相关的肝硬化、肝癌等疾病[1]。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西医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而抗病毒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的治疗。

但是由于抗病毒药物完全应答率并不高,疗程相对不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等,其临床应用也受到限制[2]。

且由于抗病毒药物成本昂贵,疗程较长,患者经济上难以承受。

而传统的中药除了具有抗病毒作用以外,在抗肝脏炎症、抗肝纤维化、调整免疫以及改善症状等方面均具有西医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且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

中医中药在我国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中占据主流地位,是首选药物、主要药物和常用药物。

即便是西医,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中药治疗肝病[1]。

但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病多以内服和静脉用药研究为主,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肝病研究较少,尚未深入。

因此笔者认为,深入研究和充分发挥中医药外治法在防治本病的特色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就近年来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CHB概况综述如下。

1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华海清等[3]采用验方护肝拔毒软膏穴位敷贴治疗本病30例,并与口服甘草甜素片治疗26例作对照观察。

治疗组将护肝拔毒软膏敷贴肝区日月、期门等穴,3~5日敷贴1次。

对照组口服甘草甜素片,150mg,bid。

3个月为1疗程。

结果一个疗程后,两组AL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

张波等[4]选择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

治疗组敷用由百草霜、凤仙子、凤眼草、生鳖甲等20多味药物组成的制剂软肝膏。

方法为将软肝膏敷贴于所选取的水分穴、右侧肝俞穴和经验穴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第22卷 第10期 2020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 No. 10 Oct .,2020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进展王挺帅1,张荣臻1,2,王明刚2,黄少东3,周小博3,吴聪3,毛德文2,4(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3.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23;4.广西壮瑶药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20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236,81960841);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018GXNSFGA281002,桂科AD17129001,桂科AA17202036)作者简介:王挺帅(1991-),女,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肝衰竭、重型肝炎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通讯作者:毛德文(1968-),男,湖南洞口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肝衰竭、重型肝炎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分别从病因病机、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外治法治疗、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等多方面综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认为中医药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疗效确切、优势独特,以期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现代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10- 0194- 05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f Chronic SevereHepatitis B 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ANG Tingshuai 1,ZHANG Rongzhen 1,2,WANG Minggang 2,HUANG Shaodong 3,ZHOU Xiaobo 3,WU Cong 3,MAO Dewen 2,4(1.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0,Hunan,China;2. First Affiliated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3.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4. Guangxi Zhuang Yao Medicine Center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anning 530200,Guangxi,China)Abstract:Systematically summarize recent developments in clinical research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treatment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from the viewpoints of pathogenesis,internal administration of TCM,external treatment of TCM,multi-route administration of TCM and so on. TCM has definite curative effect and unique unique supe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of CSHB. W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Keywords:TCM treatment;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linical research;review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是在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或乙肝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复制引起肝细胞大量坏死、肝功能衰竭的一类临床综合征,包括了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CLF)[1]。

CSHB 是我国重型肝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病情急剧凶险,证候错综复杂,兼夹证、变证纷现,治疗相当棘手,病死率高[2],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中医典籍中并无与CSHB 相对应的病名记载,但是中医学是以症统病的医学,故依据本病的发病及证候特点可将其归属于“黄疸”“急黄”“瘟黄”等病证中。

笔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临床治疗本病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的认识1.1 经典专著对本病的记载中医对黄疸的记载首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言:“齿脉…… 其所产病……目黄,口干”“少阴脉……其所产病……嗌中痛,癉,嗜卧……重履而步”。

其中“瘅”即是黄疸病。

黄疸的病名及主要证候表现“三黄”(身黄、目黄、小便黄)最早出自于经典论著《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载:“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

《灵枢·论疾诊尺》曰:“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

”在对黄疸的病因病机认识上,《素问·玉机真脏论篇》云:“湿热相交,民当病瘅。

”东汉张仲景在其《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同样提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均说明黄疸发生与湿邪密切相关,湿邪内侵,久郁化热,湿热胶结,而滋生黄疸。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又言:“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如同隋朝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所云:“血瘀在内,则时时体热而发黄”。

均提示黄疸的形成与瘀热的关系同样密切,瘀热入于血分,阻滞百脉,迫使胆汁外溢于肌肤致身目黄染。

同时《诸病源候论》首次提及了“急黄”的病名,其文曰:“脾胃有热,谷气郁蒸,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

阐述了以发病急剧、病情危笃为主要特征的黄疸危重证称为急黄,为后世医家认识与重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0.10.04622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视急黄的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元代医家罗天益在《卫生宝鉴发黄》中依据黄疸的证候特征将黄疸概括为“阴黄”与“阳黄”两大类,认为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为阴黄,把阳黄和阴黄的辨证论治系统化。

清朝沈金鳌在其《杂病源流犀烛·诸疸源流》提出:“天行疫疠以至发黄者,俗谓之瘟黄,杀人最急。

”认识到急黄发病多由感受疫毒之邪,具有传染性的特征。

疫毒炽盛,迅速深入营血,充斥三焦,内陷心肝,可见率然发黄、高热烦渴、神昏谵语、痉厥出血等危象,如同《诸病源候论·诸疸源流》所云:“黑疸之状,苦少腹满,身体尽黄,额上反黑,足下热,大便黑是也”。

其中“黑疸”属于急黄范畴。

关于黄疸的病位,清代黄元御在《四圣心源·黄疸根源》曰:“其病起于湿土,而成于风木”。

说明黄疸病变的脏腑,不仅在中焦脾胃,而且与肝胆也有密切关系。

同期陈士铎在《辨证奇闻·肝疸》提出“肝疸”,并强调肝疸形成于“肝气之郁”,叶天士也在《临证指南医案》提到“肝为起病之源”。

均提示黄疸发病病位在于肝,即肝为黄疸之源也。

1.2当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当代医家在继承发挥古代医家观点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理论探索研究,较为一致地认为毒为CSHB致病之因,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湿、瘀为CSHB病变之本,并且毒、湿、瘀三者又可互为因果、相互并见、错杂为患,共同导致疾病病变的发生发展,形成恶性循环致毒、湿、瘀胶结难解的局面,促使病势急剧加重而发生CSHB。

著名的肝病专家钱英[3]提出了“毒损肝体”理论,认为毒邪为CSHB的首要致病之因,毒损肝体、毒致血瘀,毒瘀胶着败坏脏腑气血,致肝体肝用俱损,脾肾阴阳俱衰,是本病危重缠绵的主要之因,对此提出了“解毒化瘀,截断病势”为本病首要治则。

同样毛德文教授[4]也认为“毒”属该病发生主要病因,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毒邪 - 毒浊致病”学说,其中“毒邪”是发病的外因,“毒浊”是进展的内因,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瘀痰”为病变之基础,且“毒”“瘀”“痰”又可互为因果,三者相互胶结为本病病机之所在,并总结出“解毒化浊”“通腑开窍”两个治则。

唐秋媛等[5]认为“毒浊”作为该病重要致病因素,在本病的致病过程中经历了毒伏肝络、浊瘀互结、内毒丛生各阶段的变化,具有性烈善变、胶着壅滞、缠绵难愈的致病特点。

国家级名老中医张赤志[6]则认为感受湿热疫毒是引起CSHB发病的重要病因病机。

陈国良[7]也觉得湿热疫毒是引发本病极其关键的要素,湿毒内陷、痰瘀丛生,毒、痰、瘀互结破坏脏腑阴阳气血平衡,致肝、脾、肾三脏俱损,为该病发病危急凶险的重要原因。

廖雪姣等[8]对于CSHB具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瘀热互结为该病主要致病原因,瘀血贯穿整个致病过程,瘀热相搏、瘀致毒生,治疗上应重在化瘀。

对于黄疸病的中医论治,关幼波教授[9]提出了“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治疗法则,觉得瘀血是该病病理演变中心环节。

2 中药内服治疗2.1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程刚等[10]认为CSHB的治疗应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论治,分别采用清热化湿和凉血解毒、健脾化湿和理气除胀、益气养阴和活血通络法治疗CSHB患者40例,结果证实在降低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乙肝病毒基因(HBV-DNA)及Child-Turcotte评分等方面,内科综合基础治疗联合中医药辨证施治治疗CSHB患者的疗效均优于单一西医治疗(P<0.05或P<0.01)。

熊理贤等[11]则参照洛阳会议方案,将160例CSHB黄疸患者按照湿热发黄证、瘀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复合证型等4个证型进行辨证施治,结果高丙种球蛋白(γ-GLO)水平与4个证型组关系依次为: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气虚瘀黄证组;甲胎蛋白(AFP)水平高低为: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复合证型组>气虚瘀黄证组;胆碱脂酶(CHE)含量为:湿热发黄证组>瘀热发黄证组>气虚瘀黄证组>复合证型组,说明血清γ-GLO、AFP、CHE对于判断CSHB黄疸中医证型、病情、辨别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