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TSP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要求-技术交底资料

TSP超前地质预报实施要求-技术交底资料

超前地质预报现场实行规定一、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1、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布孔规定1)爆破孔24个:孔距1.5米,孔深1.5米;孔高(距地面)1-1.2米;倾角:向下10°-20°;孔径:38mm(不不不小于38mm)2)两个传感器孔:孔深2.0m(不不小于2.0m);倾角:向上5°-10°;距地面高度:1-1.2 m;孔径:45-50 mm(不不不小于45 mm,不不小于50 mm)最终一种爆炸孔距传感器孔距离:17-20 m3)所需材料:起爆器一种(内装好干电池);乳化炸药:3kg-4kg;瞬发电雷管30发;卷尺一把(5m钢卷尺和皮尺各一把)4)注意事项:●应采用瞬发电雷管和防水乳化炸药作震源之用;●必须满足TSP操作旳隧道开挖距离,接受器孔和炮孔应在同一平面上(图);●激发时炮孔中灌水,保证足够旳激发能量在岩层传播以及减少震源带来旳干扰;●假如围岩较软,打孔后轻易塌孔,需做好护孔工作,如使用PVC管支护;●爆炸孔尽量不在电缆线一侧;●爆炸孔布在隧道旳左右侧均可;●最终一种爆破孔尽量靠近掌子面。

●爆破孔、传感器孔,布孔示意图如下:2、现场配合1)施工单位提前2-3天报计划,即告知第三方预报单位;第一次预报施工断面需进洞深55米以上,每次预报长度为100m 左右,两次预报反复搭接长度为10m 左右。

2)假如要做TSP203地质超前预报,则需在每次报计划开始,同步进行打孔,检测单位抵达现场即可开始预报工作。

3)现场需要1名跟班技术员,2名炮工和2名杂工配合第三方进行预报工作。

4)在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时,应停止掌子面及其附近旳施工作业。

二、地质雷达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本次采用旳地质雷达为意大利生产旳RIS-K2型,天线使用中心频率为200MHz 和80MHz 旳两种低频屏蔽天线。

有效探测距离在完整灰岩地段不小于20m ,在岩溶发育地段根据雷达波形鉴定。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目标本次超前地质预报施工工程旨在通过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探测与预报,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本工程位于[具体地点],涉及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描述地质情况],可能存在[潜在地质风险]。

因此,本次预报的主要目标是准确识别施工区域内的地质异常,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二、预报方法与技术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用[具体预报方法,如:地震波法、电磁波法等]进行地质预报。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探测地层结构、岩石性质以及潜在的不良地质体。

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钻探、物探等],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设备与材料准备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设备与材料:[列举所需设备与材料,如:地震波探测仪、电磁波探测仪、钻探设备等]。

所有设备将提前进行检修与校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稳定运行。

四、工作流程与步骤现场勘查与布置: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勘查,确定预报点和测线布置。

设备安装调试:将所需设备运输至现场,并进行安装调试。

数据采集与处理:按照预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预报结果编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制地质预报报告。

结果反馈与应用:将预报结果反馈给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五、安全保障措施为确保施工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列举安全措施,如:设置警戒线、配备安全设备等]。

同时,所有施工人员将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安全规定。

六、质量控制要求为保证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校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同时,还将建立严格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流程,确保预报结果的可靠性。

七、人员培训与分工为确保施工的高效进行,我们将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分工。

培训内容包括[具体培训内容,如:地质知识、设备操作等]。

分工方面,将根据项目需求和人员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选。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详细描述
地球物理法包括地震波法、电阻率法、电磁波法等多种方法,通过测量地球物理场的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岩层的 分布、厚度、岩性、含水性等特征,以及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的位置和性质。地球物理法具有快速、无损、 高精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超前地质预报中。
地球化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岩石等介质中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组成,推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形态。
详细描述
地质调查法是超前地质预报中最基础的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收集地层岩 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地应力等地质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工程地质图, 分析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工程风险。
地球物理法
总结词
利用地球物理场的理论和测量技术,通过分析地球物理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推断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形态。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地质变化, 及时更新和完善超前地质预报方 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04
预报结果评估与反馈
预报结果准确性评估
对比分析
将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勘探资料进行对比,评估预报的准确 性和误差范围。
误差分析
对预报结果与实际勘探资料之间的误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误差 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精度评估
01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确定需要进行数据采集的地点和钻孔位置

采集方法
0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勘探方法,如钻探、物探等,进行数
据采集。
数据整理
03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编号,以便后续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预处理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数据格式转换、异常 值处理等。
数据分析
利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像处理等,提 取有用的信息。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总2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目录1 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的必要性 (1)2 工程概况 (1)3 各隧道地质概况 (1)3.1石鼓山隧道 (1)3.2王家和隧道 (2)3.3马鞍山隧道 (3)3.4冯家塬隧道 (3)3.5清姜隧道 (3)3.6塔稍村隧道 (4)4 编制依据 (5)5 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 (5)6 超前地质预报的技术 (5)6.1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选择 (5)6.2超前地质预报的关键技术问题的对策 (6)7 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内容 (8)8 本标段隧道采用的预报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8)8.1本标段隧道采用的预报方法 (8)8.2适用范围 (9)9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及技术要求 (10)9.1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 (10)9.2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要求 (12)10 超前地质预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21)10.1超前地质预报重点 (21)10.2超前地质预报难点及对策 (22)11 超前地质预报组织机构 (23)12 设备配置 (24)13 安全措施 (24)14 附件 (25)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 开展超前地质预报的必要性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地质勘查资料,而隧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是设计文件。

大量的隧道工程建设实践表明,地质勘察精确、经费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做出的设计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屡有发生,由此而来的隧道洞身塌方、涌水、涌泥、涌砂、岩爆、瓦斯爆炸等灾害时有发生,从而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

因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条件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测,是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灾害的发生、减少因灾害发生的损失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需要。

必须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必须认真、坚持,真正使预报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2 工程概况标段内共含隧道6座,总长度为双线13.707km。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引水隧洞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实施方案一、概述该施工方案根据《金元水电站引水隧洞下段及调压室(JY/C3标)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金元水电站引水隧洞下段及调压室设计文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预报方案。

超前预报主要是加强施工期间的地质工作,是在开挖之前,除根据开挖时揭露出来的实际地质情况,校正补充地勘时未能查到的资料外,还要根据这些成果资料,分析推断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是否存在前期勘察时没有查到的不良地质体,以便预先采取措施。

二、工程简介1、工程概况金元水电站引水隧洞下段(引11+000.000~管0+030.000)全长4518.226m,为马蹄型有压隧洞,隧洞开挖直径为4.7~5.3m。

引水隧洞⑥施工支洞总长为546.0m,⑦施工支洞现总长为370.000m,两支洞断面均为马蹄形,但开挖尺寸不同。

调压室上室与⑦支洞相接,长度180m,断面为马蹄型;调压室下室联通调压室上室和引水隧洞主洞,断面为圆形,开挖直径6.4m。

2、水文气象条件本工地气候属高原温带川西山地气候,主要特点是气温较低,冬季较长,日照充足,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控制该区的降水系统主要是太平洋东南气流,降水量自大渡河河谷地带向干支流上源随高程逐步递增。

本工地多年平均气温7.1℃,极端最高气温28.9℃,极端最低气温-14.7℃;多年平均降水量1014.7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3%;月平均水温3.3℃~10.3℃,最低月平均水温1.2℃,河流没有出现结冰或冰封现象;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285.5mm;多年平均风速3.1m/s,历年最大风速20.0 m/s,相应风向E;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738h,年平均霜日84.9天,最大积雪深度为24cm。

3、隧道工程地质情况金元水电站引水隧洞下段沿线所穿越的地层岩性依次为:泥盆系下统下段、志留系、奥陶系,水平埋深在18m~978m。

本段隧洞穿越的地层区主要分布有白云岩、大理岩、灰岩、泥灰岩、砂岩、千枚岩、板岩及崩坡积物和泥石流混合堆积物。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和复杂化,地质环境对于施工项目的影响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前进行地质预报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探讨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二、地质调查与分析2.1 初步调查在确定施工区域前,进行初步地质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地质地貌、岩土特征、地下水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初步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为后续的详细调查提供基础数据。

2.2 详细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调查。

包括地层岩性、地下水位、断裂带情况等方面的调查,以了解潜在的地质风险,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三、地质风险评估3.1 风险识别基于地质调查结果,对施工区域的地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包括地质灾害、地陷、滑坡等可能出现的风险,确定潜在的施工隐患。

3.2 风险评估通过专业的地质工程师对地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施工的潜在影响。

对不同风险进行等级划分,为制定施工方案和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四、施工方案制定4.1 技术方案根据地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方案。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2 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包括工程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五、施工实施与监控5.1 施工实施按照制定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施。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5.2 监控措施实施施工过程中,设置相应的监控措施。

通过地质监测、传感器监控等手段,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地质风险。

六、总结与展望超前地质预报专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致的地质调查、风险评估和施工方案制定,可以有效减少地质风险,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未来,随着地质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前地质预报将在工程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适于TBM施工HSP法预报技术实施方案1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及内容1.1超前地质预报的目的(1)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

(3)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1.2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1)地层岩性,特别是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的预测预报。

(2)地质构造,特别是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的预测预报。

2编制依据(一)《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铁建设【2007】106号);(二)《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三)《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10);(四)《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3TBM施工地质预报方法的技术要求及本工程方案设计3.1TBM施工地质预报方法的技术要求在TBM施工隧道地质预报中,由于TBM掘进机独特空间结构,其对地质预报探测适应性要求较高,通常造成一些常规探测方法探测成本高昂、探测复杂、探测具有破坏性等问题,其对信号源、探测空间、布极可行性等均有限制,因此限制了这些预报方法的应用。

主要表现在:1、掌子面无法直接布置测线;2、空间狭小,需钻探测孔地质预报方法(如TSP、TGP等),操作不便、且费时;3、如采用炸药震源激发的预报方法,应采用特殊处理,费时,且存在安全风险;4、如选择在TBM后方进行探测,探测距离与精度无法保证;5、预报方法应布极简单、影响施工时间短等;6、TBM在遭遇不良地质体时常常耗费大量时间进行处理,对较大不良地质体时探查精度要求较高;7、TBM掘进速度较快,短距离预报法无法较好的指导TBM掘进,实现预期效果。

因此,在选择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探测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其适应性,选择高效且适应的探测方法,必将事半功倍。

3.2本隧洞工程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方案设计主要采用HSP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该系统不仅适用于钻爆法施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也适于TBM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实施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主要步骤如下:
1. 地质勘探:根据隧道所经过的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地
质勘探。

这包括地质剖面和岩体测试,以了解隧道穿越的
地层类型、岩体强度、断层和裂隙的分布等重要地质参数。

2. 地质分析:根据地质勘探数据,进行地质分析,确定隧
道施工中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如岩体不稳定、地下
水涌出、地震活动等。

3. 大量监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监测点和使用现代地质监
测设备,对隧道区域的地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这包括地
表位移、地下水位、震动等参数的监测。

4. 数据解读: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及时发现地质
变化的迹象,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5. 建立预警系统:根据地质监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及
时向监测人员发出预警信息。

6. 采取预警措施:根据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
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

例如,加固地下水封堵、加固和
注浆处理不稳定的岩体区域等。

7. 监测和调整:在施工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地质监测和调
整预警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施工。

总结起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分析、大量监测、数据解读、建立预警系统、采取预
警措施和监测调整等步骤,旨在提前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
灾害,保障隧道的安全施工和运营。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试验段lj-4合同段王村隧道监测测量与地质超前预报实施方案编制:审核:批准: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具体日期1、适用范围本实施方案适用于南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4合同段王村隧道的监测测量和地质超前预报。

控制隧道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勘探的过程,确保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勘探满足施工要求。

2、工程概况2.1概述王村隧道起点位于黄陵县桥山镇王家沟附近,穿越黄土残塬沟壑区,终点位于黄陵县桥山镇上王村附近,设计为曲线型分离式隧道,技术标准为双向六车道。

隧道左洞起讫桩号为zk11+560~zk12+560,全长1000m,为长隧道;右洞起讫桩号为yk11+510~yk12+645。

全长1135m,为长隧道,左右两隧道底板最大埋深约95m;两洞中轴线最大间距约149m。

2.2地质和岩性(1)隧址区属于黄土残塬沟壑地貌,塬顶宽约180~300米,塬边缘沟壑林立,受水流冲刷侵蚀,形成“v”型叶脉状沟谷。

苹果树等植被发育;隧道近南北走向;隧道进出口段地形变化较大,边坡坡度较陡。

(2)洞址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下更新统婺城组黄土(q1eol)、中更新统离石组黄土(q2eol)和上更新统马兰组黄土(q3eol)。

隧道出口位于山体斜坡处,根据调绘资料,地形坡度较缓,坡角约35~46°;根据工程类比,自然边坡整体稳定性好;边坡土体主要为午城黄土,黄土富含钙质结核,开挖隧道时,洞口斜坡薄层松散层易发生滑塌。

2.3基本地震烈度项目所在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地震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饮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2.4水文特征隧址区调绘期间未发现地下水露头,该区地下水以孔隙裂隙水为主,主要受大气降水、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补给,富水较弱,根据钻孔观测,地下水位埋深部分高于洞室,隧址区地下水总体不丰富,在第四系黄土中有含水层,处于该段的洞室开挖时会有突水或少量集中涌水现象;地下水对钢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无腐蚀性。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超前地质预报方案1. 简介超前地质预报是一种经验丰富的预测地质灾害的方法,通过对地质环境的仔细观察和分析,能够提前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相关部门提供有关应对措施的建议。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案,以便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地质灾害。

2. 方案流程2.1 数据收集在开始超前地质预报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地质勘察报告、地质灾害历史记录、地质监测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环境,为地质预报提供依据。

2.2 地质环境分析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位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地质环境,我们可以找出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为后续的预报提供基础。

2.3 地质灾害特征提取基于对地质环境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地质灾害的特征。

这包括地形变化、地下水位波动、岩石位移等指标的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提取,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2.4 数据模型构建在提取地质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构建数据模型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数据模型可以基于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构建。

通过对历史地质灾害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训练数据模型,并通过模型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

2.5 预报结果输出最后,根据数据模型的预测结果,我们可以输出地质灾害的预报结果。

预报结果可以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时间范围和可能影响范围等信息。

这些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灾措施。

3. 方案优势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相较于传统的地质预测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及时性**: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和数据模型的预测,可以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相关部门留出更充足的处理时间。

- **准确性**: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数据,数据模型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现代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施工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也日益复杂多变,地质灾害频发,因此对地质情况进行超前预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超前地质预报的意义超前地质预报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提前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识别、评估和预测,以减少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风险,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工程质量,节约施工成本,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1. 地质勘测在工程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层、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可以利用地质雷达、钻孔探测等技术手段进行勘测,获取地质数据。

2. 地质分析基于地质勘测数据,进行地质分析,对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评估和预测,包括地质灾害、地层变形等。

通过地质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 风险评估根据地质分析结果,对施工区域可能存在的地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对应的应对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根据地质状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

4. 预警机制建立地质预警机制,监测施工区域的地质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预警。

通过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施工安全。

5.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提前制定有效的救援方案和紧急疏散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处理。

四、结语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明显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风险,保障工程安全。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将对工程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TSP实施方案

TSP实施方案

TSP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专门为隧道和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的,是目前在该领域的最先进设备,它能方便快捷预报掌子面前方100-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包括隧道前方岩性的变化、破碎带和软弱层的位置宽度、是否含水、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体等,通过探测为隧道工程以及变更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这将大大减少隧道施工带来的危险性,减少人员和机械损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1 测试仪器采用瑞士Amberg测量技术公司最新生产的TSP203型(Tunnel Seismic Prediction)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设备。

与TSP202相比,TSP203在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等方面都作了较大改进,其软件编程除了考虑与WINDOWS视窗的兼容之外,还特别强调了软件的智能化和评估结果输出的灵活性。

图1为TSP203系统组件简图。

图 1 TSP203系统组件简图2.探测原理象所有振动测量方法一样,TSP测量方法也需要振动发射源和接受装置。

TSP测量系统是通过在掘进面后方一定距离内的钻孔内施以微型爆破来发射声波信号的,爆破引发的地震波在岩体中以球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其中一部分向隧道前方传播,当波在隧道前方遇到异面时,将有一部分波从界面处反射回来,界面两侧岩石的强度差别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也越强。

放射信号经过一段时间后到达接受传感器,被转换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

从起爆到反射信号被传感器接收的这段时间是与反射面的距离成比例的,通过反射的时间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换算就可以将反射界面的位置、与隧道轴线的交角以及与隧道掘进面的距离确定下来;同样使用TSP也可以将隧道上方或下方存在的岩性变化带的位置方便地探测出来。

图 2 为TSP超前预报测量原理,图 3为 TSP203系统组件标准测量图示。

图 2 TSP超前预报测量原理图 3 TSP203系统组件标准测量图示为达到探测隧道前方和周围地质情况的目的,在TSP测量系统中使用了三对高敏加速度传感器,三对加速度传感器通过一根金属杆连接在一起,分别以平行和垂直隧道轴线的方向定位在专门的传感器钻孔内,传感器的这种布置方式能保证接收有各种不同角度反射回来的反射信号,使用三对水平和垂直布置的传感器还能有效地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 (1)三、实施超前地质预报目的及地质复杂程度分级 (2)四、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方案及原则 (4)五、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组织机构和人员设备配置 (7)六、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和方法 (9)七、超前地质预报与测试技术要求 (13)八、其它要求 (21)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一、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2、《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3、巴达线站前技术交底。

4、巴达线补充初步设计说明书5、已到的隧道施工图及参考图6、达州建设指挥部制定下发的相关管理办法。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概况新建巴中至达州铁路北起乐巴铁路终点巴中车站,向东南经巴中市巴州区的兴文、卢山,平昌县的兰草、金宝、岳家、涵水,进入达州市达县的石桥、石梯,通过渠县的文崇后又经过达县的龙会、渡市过州河,分方向接入襄渝线,向北接入覃家坝站重庆端,向南接入渡市站重庆端。

巴达铁路站前Ⅱ标共计有隧道16座,全长11752m。

其中正线有3座隧道,共计2092m;联络线有13座隧道,共计9660m。

本标段岩层主要为砂泥岩地层,只有鸭子岩、太阳湾1#、2#三座短隧道局部遇到灰岩地层。

本标段地层有白垩系(K)厚层状中细粒砂岩夹泥岩、粉砂质泥岩,侏罗系(J)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部分段夹介壳灰岩、结晶生物碎屑灰岩、炭质页岩、煤线及薄层硬石膏,三叠系(T)砂岩、泥岩、灰岩及可采煤层,可采煤层厚一般0.5m左右,第四系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广泛分布于沿线地表,局部为碎石土、块石土,河床及阶地分布厚度较薄的卵石土。

本标段隧道主要不良地质表现为岩体破碎、煤窑采空区(鸭子岩隧道)、天然气及煤层瓦斯有害气体(李家山隧道为高瓦斯隧道,黎家湾隧道、杨家岩隧道为低瓦斯隧道)。

当采用综合地质预报明确隧道位于上述不良地质地段时,应采用相应安全的措施及稳妥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案一、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超前地质预报流程图掌子面超前探测地质观测、编录、分析信号处理目标识别与地质解释提交报告有无不良地质有 无根据需要布设探孔按原设计文件施工必要时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调整支护参数二、地质分析方法地质调查:对地貌、地质进行调查与地质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补充地质资料。

补充地质资料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同岩性、地层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岩层产状及变化情况;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分布、性质、变化规律及产状变化;地表岩溶发育情况和分布规律。

地质调查方法:地质预报组人员根据建立的标准地层剖面,结合沉积规律,确定各岩层层序、厚度、位置。

对地质构造进行跟踪调查后,展开有针对性的地质调会,详尽地核对细化勘察设计资料,为地质预报做好基础工作。

隧道开挖面地质素描:地质预报人员对隧道开挖面的地质状况作如实的调查和编录,采集必要的数据,具体包括:开挖面地层、岩性、节理发育程度、受构造影响程度、围岩稳定状态等进行编录。

地质素描方法和预报成果见表。

地质素描方法和预报成果表1、TSP203超前地质预报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采用TSP203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预测掌子面前方100m至200m范围不良地质,包括断层、特殊软岩、煤系地层中的煤层、富水砂岩层和煤系地层与其它地层的界线,TSP203系统工作示意如下图:TSP探测布置与原理平面示意图掌子面不良地质体爆炸点接收仪测量操作方法和要求:在隧道边墙上布置爆破孔和接收器孔:在内轨顶面上1m高的一侧边墙同一水平线上,按间距1.5m、孔深1.5~2.0m、孔径35~38mm,下倾15~20°的参数钻24个炮孔,最后一个炮孔距掌子面0.5 m左右。

在距第一个炮孔15~20m 处,按孔深2.0m、孔径42~45mm,上倾5~10°的标准在边墙两侧对称钻两个接收孔。

将传感器套管借助风钻安置在接收孔中。

每开挖100m预报一次,预报作业安排在交接班期间完成,每次预报时间不超过2小时。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制定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超前地质预报是指在地质灾害发生前,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和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地质监测网络。

地质监测网络是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监测网络,才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预报。

监测网络应该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地表位移、地震活动等多个方面的监测点,以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预警技术是超前地质预报的核心,只有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对地质灾害进行准确的预警。

目前,地质灾害预警技术主要包括遥感监测、地震预警、地质雷达等多种技术手段,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应用,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需要有快速、有效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应急预案应该包括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救援流程、资源调配等内容,救援体系需要有专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以保障灾害发生时的快速响应和救援。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防范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

总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共同致力于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开展。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1、超前地质预报的原则本着“地表和洞内相结合、构造探测和水探测相结合、长中短期分阶段预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把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中;充分利用综合探测手段,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对不良地质段施工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

2、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案根据现有的地质勘测资料,对隧道不良地质段进行补充地质探查。

在隧道工作面按照“由远至近,逐步加密”的方法进行探测。

⑴地面物探施工前期有条件时拟与设计单位或其它有资质的勘测单位对地表重点区段进行补充探查,从宏观上查明隧道通过的地层分布、构造及范围较大的不良地质体的空间位置,进一步掌握地表水的活动规律和分析与地下工程的相关性。

⑵洞内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采用地质方法、钻探方法、物探方法相结合,长距离、中长距离、短距离预报相结合的综合预测预报手段。

①长距离地质预报主要采用地质分析法,根据设计提供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围岩级别、储水构造、富水规模、岩溶发育规律及特征、其它不良地质及特殊地质发育情况进行宏观预测预报,预报距离一般在掌子面前方200m以上,并根据揭示情况进行不断的修正。

②中长距离预报是在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深孔水平钻探等对掌子面前方30~200m范围内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的预报,如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粗略的预报围岩级别和地下水情况等。

③短距离预报是在中长距离预报的基础上采用掌子面素描、红外探测、地质雷达和超前钻孔等方法进行预报,探明掌子面前方30m范围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地下水出露情况等,对可能有突泥、突水和其它不良地质情况的地段应进行钻孔验证。

3、超前地质预报信息处理(1) 根据综合地质预报手段获得的地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及时提出地质预报资料,作为制定或修改施工方案的依据。

(2) 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应体现出及时性,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决策部门和设计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使不良地质体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在预报前方地质情况正常的情况下,亦应将预报结果及时通知决策部门和施工单位,使其安排正常施工工序,组织正常施工生产。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方案
2、TSP-203地质预报系统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均匀地质体中产生的反射波特性来预报隧道掘进面前方及周围临近区域地质状况的。它是在掌子面后方边墙上一定范围内布置一排爆破点,依此进行微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波信号在隧道周围岩体内传播,当岩石强度发生变化,比如有断层或岩层变化时,会造成一部分信号返回,界面两侧岩石的强度差别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也就越强。返回的信号被经过特殊设计的接收器接收转化成电信号并进行放大,根据信号返回的时间和方向,通过专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可以得到岩体强度变化界面的方位。
地质超前预报计划表
预测预
报手段
仪 器
预 报 内 容
预报频率
及计划
地质
素描
罗盘仪、地质锤、放大镜、皮尺、数码相机等简单工具
对开挖面围岩级别、岩性、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产状、破碎带分布和形态、地下水等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后,绘制地质素描图,通过对洞内围岩地质特征变化分析,推测开挖面前方地质情况。
地质素描在每次开挖后进行
4、红外探水
根据构造探测结果,趋近不良地质体和地质异常体时,在富水地段利用便携式红外线探水仪进行含水构造探测。红外探水仪通过接收岩体的红外辐射强度,根据围岩红外辐射场强的变化值来确定掌子面前方或洞壁四周是否有隐伏的含水体。红外探水有较高的准确率,但是它对水量、水压等重要参数无法预报。采用HY-303型红外线探测仪探测隧道隐伏含水构造,利用不同物体辐射场场强差异,对隧道前方的隐伏含水构造进行跟踪探测。即采用红外测温仪跟踪测量隧道开挖面的岩石温度,连续地获取岩石的温度信息,从温度异常点判断含水构造。在各次测定完成后,立即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照工程平面图的比例绘制探测成果图。采用图解法和电探三极装置解析法进行分析处理,算出含水构造的部位及出水面积,并最终求出含水构造至工作面的距离。根据数据处理,准确测定正常辐射场和区域背景场的T-S特征曲线,并以此作为超前探测隐伏含水构造体的判释标准。红外线探测仪主要在TSP-203地震波探测仪和超前水平钻孔初步确定含水地段30m左右开始探测,以进一步确定含水体位置、规模。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

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动,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出现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举措。

本文将介绍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目标、原则、方法和应用案例,旨在提供有关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全面了解。

一、目标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目标是提前预警地质灾害,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程度和影响范围,可以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指导合理的防灾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二、原则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依据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的预测技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准确的灾害预报。

2.及时性:将预报结果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预警信息,确保及早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准确性:通过精确的数据收集、分析和验证,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度,减少误报和漏报的风险。

4.系统性:建立完整的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科学、规范的预测流程。

5.可行性:考虑到现实的条件和限制,制定具体可行的预测方案,确保预测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

三、方法超前地质预报方案的核心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地质灾害的预测准确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1.地质勘探:通过对地质构造的调查和分析,获取地下岩层和构造体系的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预测提供依据。

2.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航空摄影等技术,获取大范围地表的地质信息,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提供数据支持。

3.物理探测技术:采用地震、电磁、重力、磁力等物理探测手段,对地下结构和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探测和参数分析。

4.数学模型:根据地质灾害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分析,提供预警依据。

5.现场监测:通过设置地质灾害监测站点,实时观测和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的演化过程,为预测提供实验数据。

四、应用案例超前地质预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核:2014年5月31日目录1、编制依据 (1)2、工程概况 (1)3、技术服务内容 (1)4、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目标 (1)5、地质预报方案 (2)6、地质雷达预报 (3)6.1 基本原理 (3)6.2 测线布置及方法 (4)6.3 使用仪器 (5)6.4 现场测试要求 (5)6.5 数据处理及解释 (6)6.6 资料整理要求 (6)7、TSP预报 (7)7.1 基本原理 (7)7.2 探测方法 (8)7.2 测线布置 (8)7.4 仪器设备 (9)7.5 现场钻孔注意事项 (9)7.6 结果分析 (9)8、红外探测预报 (10)8.1 基本原理 (10)8.2 基本方法 (11)9、超前水平地质钻孔 (12)10、隧道预报人员安排 (13)11、超前地质预报安全文明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13)11.1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3)11.2 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3)11.3 工作进度保证措施 (14)1、编制依据(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 10003-2005)(2)《地下铁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2003年版)(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5)《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03)(6)《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98)(7)区间内的地质勘查资料,以及设计资料(8)区间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本合同段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围岩以石灰岩为主,岩溶发育。

在隧道施工中易发生突涌水和突泥。

因此准确预报掌子面前方溶蚀带、溶洞和地下水带是本地质预报的重点。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发育溶洞及其导致的突泥、突水和可能的地面沉降问题、隧道稳定性、断层破碎带。

地质预报重点为:地下溶蚀带、溶腔、溶洞、地下水带、高压涌突水、断层破碎带。

预报难点为:溶洞、地下溶蚀带、溶腔、高压涌突水、地下含水带、断层破碎带。

为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及时了解掌子面前方围岩的不良地质情况,以优化施工方案,指导隧道施工,决定对隧道施工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3、技术服务内容按合同约定,本项技术服务工程量为地质预报,工作量共约2800米。

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部门颁的有关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定额、办法和示例及有关图纸的规定进行地质预报后处理工作。

积极参与施工期间各方工作,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4、超前地质预报的工作目标根据本工程特点,本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溶洞、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的位置、规模和性状预报;(2)突水、突泥可能发生的位置、规模大小及危害程度预报;(3)软弱夹层,软弱结构面的位置、规模及性状预报;(4)地下水分布规律,隧道涌水预报,包括涌水位置、水量等预报;(5)隧道围岩级别变化及分布位置预报。

5、地质预报方案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优化设计、实现信息化施工,同时达到通过核实和预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条件,以及时调整工程措施、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的目的,本方案根据该段合同段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进行初步安排如下:(1)预报的重点段落及内容:地质构造带、岩溶发育地段、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等不良地质体的位置、规模、性质、地下水情况;(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施工中应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

1)长距离超前预报:拟采用地震波反射法(TSP 203),对掌子面前方约30~100m 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预测岩体的完整性及岩溶和地下水的发育情况。

每100m施作一次,当有异常情况时适当加密。

2)中短距离超前预报: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测对掌子面前(SIR-3000)方进行中短距离综合超前预测、预报,地质雷达25m一次,一次范围30m。

(3)超前水平钻探1)采用掌子面超前水平钻孔对地质雷达的预报结果进行验证,每个断面布设3个探测孔并一孔取岩芯,探测孔25m一个循环,单孔长度为30m左右,相邻探测孔之间的找搭接长度为5m;当有异常情况时,结合地质雷达结果判释,必要时适当增加钻孔或加长钻孔。

2)利用在隧道开挖工作面上钻小孔径浅孔来探测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在每一循环钻设炮孔时布设5个加深炮孔较爆破孔(或循环进尺)深3m以上作为探测孔。

(4)隧道仰拱施工前,应对基底采用地质雷达进行探测,根据探测结果,对异常区采用有效方法进一步详探,发现基底存在空洞、溶洞、溶槽等应及时提出以便处理;当基底承载力不满足结构要求时应采用基底换填、注浆加固等综合处理措施,且应加强施工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承载安全。

(5)按照技术服务内容要求,立即开始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工作;(6)对隧道所属区域的地勘资料进行详细查阅,同时对洞内进行观察,及时和全面掌握整个隧道长度内的地质情况;(7)根据围岩情况安排雷达探测断面,原则上每30米一个断面,并考虑不同距离的重叠交叉。

如遇溶洞变化、断层等特殊情况时考虑增加探测断面,增加探测频率,缩短探测距离。

对地质调查法、物探法、超前钻探法等预报手段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并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质条件、发展规律、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果,相应优化调整工程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6、地质雷达预报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针对其工程特点,优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形成合理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组合。

同时,在发挥先进科技手段的同时,结合现场监测人员的技术和经验,对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建立一套适用于本工程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做到既能最优地满足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设计和地勘资料的分析,考虑到本工程所处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特别是由于溶岩发育的影响,隧道开挖易发生突水突泥,本方案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

为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精度和施工要求,拟采用美国生产的最新型SIR-3000探地雷达进行全程预报。

同时,必要时采用其它物探手段进行预报。

6.1 基本原理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是由雷达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相对稳定的电磁波,通过雷达主控制器对信号脉冲宽度、相位、衰减度、指数增益等一系列技术参数进行调谐调频,并进行信号样点数字化、信号叠加处理,然后由主控器通过信号高保真电缆和屏蔽天线将信号以一定的方向角向探测方向发射,电磁波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目的体后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被天线再次接收,并返回到雷达的信号接收处理器内,经处理后的雷达信号分两路传送:一路直接传送给雷达显示器,通过“四色原理”将雷达信号以彩色形式直接显示在视频显示器上,其显示速度与天线运行速度保持同步;另一路进入数据存储器中,内存将所有技术参数连同雷达信号资料进行保存,以便进行回放和更深入一步的处理。

所有雷达的专业处理、反演解释软件均可安装在通用计算机上来完成,雷达主控器、内存可直接与通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将雷达数据传到计算机中进行更高级的处理和解释。

如图6-1所示。

电磁波遇到不同电性反射界面后振幅和相位发生变化,介质的电性差异大小决定了电磁波反射的振幅强弱程度和其相位的正负。

岩石破碎程度及其含水量情况是影响其电性常数的主要因素,根据测量结果判定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变化情况。

图6-1 地质雷达反射探测原理图 6.2 测线布置及方法根据现场掌子面的具体情况和隧道地质的复杂程度,在探测过程中可根据情况灵活布置测线,其原则就是尽可能靠近掌子面轴心位置,使测线距离尽可能长,尽可能多地采集数据。

隧道掌子面布线如下图所示。

图6-2 隧道掌子面测量布线图地质雷达数据采集时的信号触发方式一般有三种,即测量轮触发、时间触发和键盘触发。

测量轮触发方式一般要求测量表面比较光滑,保证测量轮正常滚动,以使雷达数据长度能够和实际测线长度相符,因为隧道掌子面凹凸不平,所以一般不能保证测量轮的正常工作,因此不建议采用这种触发方式;时间触发方式是地质雷达系统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数据,要求天线按照合适的速度匀速前进,天线底部和测量表面允许一定的间隙,一般≯20cm,无论天线是否移动,系统都会按照设定好的速度自动采集数据,因此雷达数据长度会与实际测线长度不符,所以最好不要采用这种触发方式;键盘触发方式是通过电脑键盘发送指令给雷达控制系统,按一下键盘采集一道数据,天线按固定间距移动,移动一次采集一道数据,本区段隧道地质预报采用键盘触发方式。

选用100MHz雷达天线,若有必要可使用其他频率天线作为辅助探测手段,有效探测深度最大为30m。

当遇到溶蚀带、溶腔、地下水发育段落、单个或较大的溶洞等异常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预报次数,减小预报间距。

6.3 使用仪器地质预报设备主要包括SIR-3000主机、天线、传输电缆、笔记本电脑、地质锤、卷尺、强光手电筒等。

6.4 现场测试要求(1)地质雷达使用先进的地质雷达SIR-3000,选用100MHz雷达天线,若有必要可使用其他频率天线作为辅助探测手段。

(2)仪器设备的信号增益控制具有指数增益功能,模数转换大于16bit,具有8次以上信号叠加功能,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大于每秒128次。

通过试验选择合适的仪器参数,采样率宜选用天线中心频率的6倍~10倍。

(3)现场测试时,应移走或尽量避开测线附近的机械设备与金属物体、导线等。

支撑天线的器材应选用绝缘材料,天线操作人员不应佩带金属物件。

(4)测试过程中,天线应紧贴岩壁,水平测线高度基本一致,垂直测线应保持铅直。

现场采用连测时,应匀速缓慢移动天线,保证点距不大于20cm;采用点测时,点距宜为10~20cm,采样时保持天线静止。

(5)采用测量轮标注时,宜每5m校对一次。

每次现场测试同时必须对隧洞掌子面及侧壁进行简要地质素描,了解隧洞掘进情况,以有助于雷达图像的地质解释与前期雷达成果报告的比对分析与复核。

6.5 数据处理及解释探地雷达接收到的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处理后送到计算机,必须再经过增益恢复、带通滤波、频率-波数(f-k)滤波、绕射偏移处理和反褶积滤波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形成雷达探测图像。

地质雷达图像剖面是地质雷达资料解释的基础,只要掌子面前方介质中存在电性差异,就可以在雷达剖面图中找到相应的反射波与之对应。

根据相邻道上反射波的对比,把不同道上同一个反射波相同相位连接起来的对比线称为同相轴,雷达剖面图的识别主要是确定具有相同特征的反射波组的同相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