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藻、水在线分离磁捕技术

合集下载

水体底泥洗脱技术助力北京凉水河生态恢复

水体底泥洗脱技术助力北京凉水河生态恢复

70多功能底泥洗脱机及工艺演示北京凉水河治理前后对比文图/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雷克环境)多年致力于湖泊蓝藻治理和其他污染水体治理研究,曾承担国家“十二五”水专项课题,获得16项专利授权,拥有3项省级科技成果,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合作企业。

雷克环境拥有的“藻水在线分离磁捕技术”和“底泥洗脱暨生态修复技术”,被住建部列为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应急处置先锋技术和海绵城市建设水体内源污染治理推荐技术。

依托独创的核心技术,公司开发的“水上移动式藻水分离磁捕船”和底泥洗脱船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打造了巢湖蓝藻应急打捞、北京凉水河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工程等诸多经典案例。

底泥洗脱暨生态修复技术是富营养化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已被住建部和水利部列入水体污染内源治理先进技术向全国推广。

其技术原理是针对底泥有机质和水体悬浮物粒径小、无机泥沙粒径大的特点,通过物理扰动在泥水界面产生湍流,使胶体沉积物在湍流作用下翻滚、碰撞、摩擦,无机颗粒重力沉降、原位覆盖,粒径较小的颗粒态污染物随水泵出,经絮凝沉淀后外运,絮凝分离后的清水回流水体。

该技术着力提高水体透明度,并构建稳定的泥水界面,满足沉水植物生长的光照条件和基质需求,促进富营养水体向草型清水稳态转换。

该技术的创新点有:①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消除底泥厌氧上泛和水体黑臭;②精准清除底泥有机质和水体悬浮物;③改善水体生境,促进沉水植物萌发、生长。

根据底泥洗脱暨生态修复技术研制开发的底泥洗脱设备可以用于城市河道、景观湖、农村河湖、坑塘、沟渠等内源治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凉水河污染负荷日益严重。

近几年,凉水河流域外源治理成效明显,但历年沉积的内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清除。

每临夏季,底泥上泛、水质恶化,两岸民众苦不堪言。

北京市水务局和凉水河管理处开拓创新,水体底泥洗脱技术助力北京凉水河生态恢复积极引入雷克环境底泥洗脱原位置换技术进行内源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磁分离技术研究现状,包括在水处理中的4种应用类型及在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河流湖泊的实际应用。

对磁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虽然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已经大范围使用,但在磁种的开发、回用,设备的研发和技术的推广方面发展较为落后,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磁分离;磁絮凝;磁吸附水处理引言水是万物之源,我国水资源总体较多,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大,且人口众多,因此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极不均匀,人均水资源量小。

水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一方面强调节约用水,另一方面重视水污染的治理。

水污染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河流湖泊的径流污染等。

传统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吸附法和生物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或者易二次污染等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绿色、高效且经济的新型污水治理技术不仅是环保现实的需要,也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磁分离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1.磁分离技术概述(1)磁种的开发。

磁种是磁分离技术应用的重要部分,小颗粒磁种相较于大颗粒磁种的磁性更佳,可以更好与吸附剂、絮凝剂或催化剂结合,所以纳米磁种的开发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2)磁种的回用。

磁分离技术一大优势在于磁种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可以降低磁分离技术的处理成本,且绿色环保。

磁种一般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回收,回收后磁种的处理尤为关键,决定了再利用时的水处理效果,回收磁种的处理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3)磁分离设备研发。

技术离不开设备的支持,磁分离依托磁场进行分离,为节约成本,开发新型高磁场低能耗的设备十分关键。

(4)高梯度磁分离技术。

高梯度磁分离技术是在磁分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可以极大提高絮凝速度,减小处理装置的占地面积,是未来磁分离技术研究的方向。

2.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类型2.1磁场直接分离通过外加磁场,可以对废水中的一些带磁性的污染物或杂质进行吸附,达到去除污染物从而净化水的效果。

科技成果——浅水湖泊蓝藻水华聚集动态模拟和预警技术

科技成果——浅水湖泊蓝藻水华聚集动态模拟和预警技术

科技成果——浅水湖泊蓝藻水华聚集动态模拟和预警技术技术开发单位环保部南京所适用范围技术适用于中、小型湖泊水体的蓝藻水华预测预警成果简介本研究基于重污染区域内的实时水环境自动监测数据以及水文气象、水下地形、遥感影像等资料,通过构建综合考虑水动力条件、气象条件、营养盐条件和底泥影响的水质蓝藻预测预警模型,并使用长时间序列、大量而又系统的实测资料进行模型的参数率定,实现在太湖重污染区的水质和蓝藻水华的初步业务化预测预警。

工艺流程1、数据采集与模型计算网格划分:根据水体基本水动力和水质特征,选取模型所需要使用的水动力子模块、浮游植物生态子模块等,并完成模型构建的准备工作。

2、模型构建与求解:在第一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浅水湖泊二维水动力和物质输移的基本方程,将浮游植物生态学机理中较为成熟的动力学方程耦合到物质输移方程的源汇项,建立起综合考虑水动力条件、气象条件、营养盐条件和底泥影响的蓝藻生消模型,并运用有限体积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

3、使用实测资料进行模型的参数率定,并进行模型的验证计算,最后在计算的各项结果达到一定精度的条件下将模型应用于蓝藻水华的预测预警。

关键技术该技术基于浅水湖泊二维水动力和物质输移的基本方程,将浮游植物生态学机理中较为成熟的动力学方程耦合到物质输移方程的源汇项,建立起综合考虑水动力条件、气象条件、营养盐条件和底泥影响的蓝藻生消模型,并运用有限体积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

应用情况太湖梅梁湾藻华预测预警模型及相关算法在《太湖重污染区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技术研发综合运用示范》系统中实现,目前,已经应用在江苏省环保厅的太湖蓝藻藻华日常预测和预警工作中。

典型案例(一)项目概况将浮游植物生态学机理中较为成熟的动力学方程耦合到物质输移方程的源汇项,构建了综合考虑水动力条件、气象条件、营养盐条件和底泥影响的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耦合浮游植物生态学模型的蓝藻生消模型,整合模型以及遥感监测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构建了太湖重污染区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平台,实现了浅水湖湾氮、磷污染源源解析与总量估算。

扬州大学科技成果——压力式蓝藻水处理技术

扬州大学科技成果——压力式蓝藻水处理技术

扬州大学科技成果——压力式蓝藻水处理技术
成果简介
针对蓝藻细胞内有气囊,易上浮,不易在水处理厂中沉淀去除的问题,通过短暂加压使得蓝藻气囊被压破,浮力降低,密度增大,能方便地通过混凝沉淀去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对蓝藻的去除效率显著提高;不投加杀藻剂,不产生杀藻副产物,供水更安全;混凝剂大幅度节省,能耗很低,制水成本显著降低。

本技术已完成理论研究、技术方法研究、小型设备开发、水处理实验。

已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主要技术指标
沉淀后蓝藻去除效率:蓝藻去除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降低成本:省去杀藻剂,沉淀剂降低30%-50%,运行能耗很小。

水处理成本降低0.1-0.12元/m3;安全无毒:不再投加杀藻剂,藻毒素、藻液泄漏、杀藻副产物等有毒有害物质产量为零。

市场前景
前景广阔,原创技术,世界独有。

能解决全国普遍存在的蓝藻水处理问题;本技术能形成设备化产品,能方便地嵌入到现有水处理工艺中去,对现有水厂进行升级改造,使用管理方便,易推广实施;预期全国推广应用水厂约200家,市场销售规模5亿元。

应用范围
扬州、环太湖、环巢湖、环滇池、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湖、库、缓流水体水源,普遍存在蓝藻,可应用本技术。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去除微小颗粒中的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去除微小颗粒中的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去除微小颗粒中的应用在当前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背景下,高浓度废水处理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微小颗粒的去除是高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方法,近年来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去除微小颗粒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磁分离技术原理及特点磁分离技术是利用磁性材料对具有一定磁性的颗粒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基于颗粒对磁场的响应特性,通过外加磁场对废水中的微小颗粒进行引导和分离。

相比于传统的分离方法,磁分离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磁分离技术对微小颗粒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能够准确地将目标颗粒从复杂的废水中分离。

这是因为具有磁感应强度的颗粒会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受到吸引力,从而实现了针对性的去除。

其次,磁分离技术具有高效的分离速度和良好的分离效果。

由于磁分离过程是在瞬时完成的,因此可以实现快速的分离过程,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同时,磁分离技术也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微小颗粒,使废水的水质大幅度提高。

最后,磁分离技术相对于其他分离方法而言,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运维成本。

磁分离过程中只需外加磁场能量,无需额外的化学药剂,降低了成本和环境污染的风险。

第二部分: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磁分离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高浓度废水中的铁矿石颗粒。

矿石颗粒是众多工业废水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磁分离技术可以快速将矿石颗粒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减少水体污染。

其次,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中的微生物去除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生产过程中,废水中可能存在大量微生物,通过磁分离技术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快速引导和去除,降低水中微生物的浓度,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同时,磁分离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高浓度废水中的重金属颗粒去除。

重金属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而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

科技成果——水体藻华应急削除技术

科技成果——水体藻华应急削除技术

科技成果——水体藻华应急削除技术技术开发单位天津高格新型渔业技术有限公司适用范围该技术适用于城市、乡村、景观水等地表水质改良治理,主要有蓝藻水华爆发、水绵大量繁殖、水体溶解有机物等过多引起的地表水变质发黑、发臭等,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该技术通过药物杀灭蓝藻,水绵藻类,控制藻类密度,絮凝、氧化分解水体有机物,降低、降解水体富营养化指标,捕捞漂浮蓝藻水华,水绵水藻等水生植物,消除水质恶臭,恢复水面洁净,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优化水域环境。

成果简介该技术通过药物杀灭蓝藻、水绵水藻,药物氧化分解水体有机物,絮凝水体有机物,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指标,消除水质恶臭,捕捞漂浮蓝藻、水藻水绵,控制水藻水绵密度,降低水体富营养化指标,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

工艺流程治理方法:杀藻剂杀灭藻类,选择时机杀灭控制蓝藻生长繁殖,使其一不能成为优势藻类种群,形成蓝藻水华;使其二蓝藻不能形成胶质鞘硬化,而无法溶解于水中,影响治理效果;灭杀水绵活体,防止水绵孢子大量繁殖扩散;氧化分解剂氧化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使用絮凝剂絮凝络合吸附离子,形成沉淀,脱离水体表层,使生物营养盐减少,达到降低水生微生物生长的目的;治理过程中采用不锈钢定制船拌药喷洒,对杀灭藻类使用藻类捕捞网具及真空泵等设备清理水面。

关键技术药物配方,杀藻剂,氧化分解有机物,喷洒机械使用方法,使用药物时机,水藻捕捞技巧,蓝藻捕捞技巧。

知识产权情况自主创新,申报两项实用新型专利:201720658163.8,201720488224.0。

典型案例1、2017年《福苑里水质改良合同》;2、2017年《天津滨海新区古林街新天地西侧沟渠水处理》;3、2017年《大港凯旋苑小区景观水质改良合同》;4、2016年《大港临潮湖景观水质改良工程合同》;5、2017年《大港临潮湖景观水质改良工程合同》。

主要用户目录1、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园林工程服务站2、天津滨海新区古林街街道办事处3、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公园管理所投资情况投资50万元经济效益分析经济效益15%。

科技成果——超声波除藻技术及设备

科技成果——超声波除藻技术及设备

科技成果——超声波除藻技术及设备技术开发单位Thomas Electronics(比利时)
主要应用领域水环境治理
成果简介
现有的除藻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

物理法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化学法易导致二次污染,生物法使用成本太高。

超声波灭藻设备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从根本上清除藻类,且不易复发,不影响水体中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超声波在传播中引起质点的交替压缩和伸张,可以通过机械作用,热效应和声流作用,使藻类细胞破裂、物质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

同时由于空化作用可以使存在于液体中的微气泡迅速膨胀后突然闭合,产生冲击波和射流,破坏生物膜与细胞核的结构与构型。

由于藻细胞内具有气囊,在空化效应的作用下,气囊被打破,导致藻细胞失去控制浮动的能力,进入空化泡的水蒸气在高温和高压下产生-OH自由基,可与亲水性、难挥发的有机物在空化泡气液界面上进行氧化反应;而疏水性、易挥发的有机物可进入空化泡进行类似燃烧的热解反应。

超声波还能通过触变效应引起生物组织的结合状态的改变,造成细胞液变稀,细胞质沉淀。

主要性能指标
电压:220V,50/60Hz
功率:50W
电缆长度:17m
有效辐射角度:360°/180°
有效辐射半径:150m
应用情况
该设备在国外主要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水库治理、湖泊治理、公共园林水体治理等,其典型应用案例有比利时安特卫普高尔夫球场、英格兰Barcombe Reservior等,国内也有少数应用情况,如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景观池、海南海水水产养殖基地、北京陶然亭公园工程、广州市雕塑公园云液湖工程等。

科技成果——藻类拦捞及清除技术

科技成果——藻类拦捞及清除技术

科技成果——藻类拦捞及清除技术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果简介该技术通过物理手段移除藻类生物量,减少现存量,并对藻类生物量进行资源化利用。

具体工艺:拦截浓缩、捞取移除、脱水/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借助围油栏、竹竿、浮筏等实现对藻类的浓缩,筛网滤布辅助人工或船舶可有效截留藻细胞,或借助土壤过滤作用截留藻类,实现初步脱水;在振荡离心作用下深度脱水,通过压滤去除更多水分,藻泥可运输到陆地进行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主要性能指标围油栏:由充气浮体、裙边、拉力带、配重链、系锚件等部件构成。

筛网滤布:≥150目。

振荡筛:铜质,双层,≥100目;电机功率1.5kW。

卧螺离心机:10000r/min;功率5.0KW、2000L/h。

适用范围适用于河流、湖库、池塘等水体的水华藻类的应急处置和水资源保护。

技术特点成本低,浓缩设施可就地取材;效率高:一般7-14d完成90%以上的藻类清除任务;适用性强:对水体类型没有依赖;操作简便: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依靠船工民工即可作业;变废为宝:采收的藻类生物量无害化处置后可资源化利用。

应用成本全套技术处理系统的售价基于处理量的不同而不同,约50-280万元。

人工投入、易耗品以及船舶油耗成本,依据处理水域的具体实际情况略有差异,平均约150-500元/m2。

典型案例案例1:该技术应用于三峡香溪河库湾近30km长河段的蓝藻水华治理,采用该技术对水华覆盖水域动用10人、5艘渔船,100个定制滤网,5d内完成了水面蓝藻聚集体的拦捞清除任务,肉眼可见的藻类水华消失,细胞密度减少90%,有效控制了水华对当地工农业用水以及水域生态的负面影响。

案例2:该技术应用于武汉市南湖暴发面积约3km2的蓝藻水华,蓝藻生物量在下风口堆积并引发恶臭。

当地政府采用该技术,利用5km围油栏和2台(套)藻类拦捞设备,在10d内彻底清理掉漂浮在南湖水面上的蓝藻,水体中的藻类细胞密度下降95%以上。

推广应用情况该技术在滇池、三峡、武汉周边湖泊等水体得到较好推广应用,在藻类水华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应急处置效果。

煤矿废水用超磁分离磁种

煤矿废水用超磁分离磁种

煤矿废水用超磁分离磁种煤矿废水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由于煤矿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悬浮物和有机物质,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超磁分离磁种是一种利用磁性材料对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本文将对超磁分离磁种在处理煤矿废水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超磁分离磁种的原理超磁分离磁种是一种利用磁性材料的磁性特性对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进行分离的技术。

磁性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后,具有非常强的吸附能力和磁性。

当废水通过超磁分离磁种时,固体悬浮物会被磁性材料吸附,然后通过磁场的作用将其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二、超磁分离磁种在煤矿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 固体悬浮物的去除煤矿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是导致废水浑浊的主要原因之一。

利用超磁分离磁种可以有效地将固体悬浮物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使废水变得清澈透明。

2. 有机物质的去除煤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对水质的影响非常大。

有机物质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超磁分离磁种可以通过吸附有机物质的方式,将其从废水中去除,从而净化废水。

3. 磁性材料的再利用超磁分离磁种中使用的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再利用性。

经过分离后,磁性材料可以通过去除吸附的固体悬浮物或有机物质的方式进行再生,从而减少了废物的产生,降低了环境污染。

三、超磁分离磁种的优势1. 高效性超磁分离磁种可以快速、高效地将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有机物质分离出来,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2. 环保性超磁分离磁种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通过物理方式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离出来,避免了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

3. 经济性超磁分离磁种的成本相对较低,且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再利用性,可以减少处理成本。

4. 操作简便超磁分离磁种的操作相对简便,只需将磁性材料放置在废水中,然后通过磁场的作用将污染物分离出来,无需复杂的设备和操作流程。

四、超磁分离磁种的应用前景超磁分离磁种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经济、简便的处理技术,在煤矿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大连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海藻及其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技术

大连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海藻及其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技术

大连工业大学科技成果——海藻及其副产品高值化
深加工技术
项目简介
经过多年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海藻加工技术,建立了包括嫩化、脱腥、渗透调味、低温二次干燥与品质保持等技术在内的海藻整体高值化全效利用成套技术,提升了传统海藻食品的产品品质,实现了即食方便海藻与干制海藻产业的技术提升。

突破了海藻高、低分子量多糖,同时提取和重金属祛除技术,建立了海藻活性多糖高值化利用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海藻活性多糖的可控制备与安全生产,对海藻多糖的加工和利用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突破了海藻调味品脱碘、脱腥、增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解决了目前高碘制品的安全性,建立了海藻调味品关键加工生产技术体系,实现了海藻调味品产业的技术进步。

突破了活性海藻提取物、海藻酸盐制备新技术,实现了海藻提取物制备化妆品的产业化生产与海藻酸盐制备系列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开拓了海藻食品应用新方法以及日化利用新领域,提高了海藻的综合利用率和高附加值。

应用范围水产品加工
专利获奖情况
实施过程中,通过辽宁省科技鉴定成果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件,申报中国发明专利5件;制定产品标准4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1篇;培养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19人,技术骨干87人。

该项成果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获2016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市场需求及经济效益分析
将海藻的优质部分加工成即食海藻,并将废弃部分进行加工利用,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海藻附加值,实现海藻的综合高值化利用,同时还可以拉动海藻养殖业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科技成果——微藻处理畜牧业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科技成果——微藻处理畜牧业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科技成果——微藻处理畜牧业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技术开发单位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适用范围畜牧养殖业废水、发酵沼液以及水产养殖等废水处理成果简介微藻通过光和作用将废水中多种氮、磷化合物(无机、有机)吸收转化为蛋白质,脂肪酸,色素等机能性有机物质;选用不同的藻株最终可以产生富含不同的机能性成分的微藻产品;用微藻对污水进行处理,既能有效降低废水中N、P等造成河川富营养化的污染物浓度,同时获得的高附加值藻作为饲料原料喂养畜禽,提高畜禽的经济价值;整体系统可实现氮磷的资源化循环利用,降低废水的排放量,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工艺流程1、畜牧养殖废水首先经过沼气发酵系统,生成日常生活所用沼气、固体肥料以及沼液;2、沼液经过固液分离预处理降低浊度;3、稀释预处理后的沼液到一定浓度;4、稀释后沼液进入微藻养殖系统,作为微藻培养液提供微藻生长所需营养盐,微藻光合作用生长吸收氮磷;5、微藻生长到一定浓度时进行藻液分离采收;6、分离的固相藻泥干燥加工成饲料原料使用,同时分离的清水回收用于绿化、冲洗畜禽圈舍以及稀释沼液实现循环利用。

关键技术利用高效低成本微藻养殖系统,通过光合成微藻将废水中N、P 资源化,减少造成河川富营养化的废水排放量。

选用可以生产具有不同机能性成分的微藻藻株,加工为高价值饲料原料,通过提高产品的经济价值,提高整体设备投资效益。

藻液分离清水循环利用,节省大量用水。

本系统导入可实现畜禽养殖废水的生态循环,为养殖业创造经济价值,可适用于大规模畜禽养殖场。

典型规模可以根据处理废水量,产出微藻饲料原料需求量进行量身定做,例:日处理1吨,10吨等,均可以设计。

应用情况在河北省廊坊市已经建成微藻养殖规模30立方的畜禽养殖废水规模化处理系统,处理能力测试已经完成,与相关大型养殖企业正在商谈示范。

典型案例(一)项目概况微藻养殖处理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及回用设施:设计日处理废水量1m3/d,污水来源于畜禽养殖场沼气发酵后沼液,2014年4月开工建设,于2014年7月完成调试并建成投产,连续运行3个月。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恶劣的水质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在此背景下,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法,因其高效、低成本和环保等优点,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水质改善与污染治理方面的潜力。

一、磁分离技术的原理磁分离技术是利用磁力对悬浮颗粒物进行快速分离和去除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增加磁性材料对悬浮物的磁化程度,使悬浮物在磁力作用下向磁源区集中,从而实现悬浮物的分离和去除。

常见的磁性材料有铁、铁氧体等。

磁分离技术适用于处理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如砂、泥土、金属碎片等。

二、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悬浮物去除水中存在着各种悬浮物,如污泥、颗粒物、细菌等,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的悬浮物去除方法如沉淀、过滤等效率较低,且工艺复杂。

而磁分离技术通过利用磁力对悬浮物进行快速聚集和分离,能够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此外,磁分离技术还能有效分离固体与液体,从而提高水的澄清度和透明度。

2. 重金属去除重金属污染是水质问题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重金属去除方法主要包括沉淀、离子交换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效率低、副产物产生和投资高等问题。

而磁分离技术可以通过选择性吸附和分离机理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效、环保、经济的特点。

通过与吸附剂的结合,可以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高效去除。

3. 水质改良水质改良主要指改变水的化学性质,提高水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磁分离技术通过选择性吸附和分离作用,可以对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溶解气体等进行去除。

例如,利用磁分离技术可以去除水中的氯气、苯酚等有害物质,改善水的味道和气味。

同时,磁分离技术还可以去除水中的胶体物质,减少水的浑浊度。

4. 污泥处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泥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传统的污泥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污泥沉淀、厌氧消化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处理成本高、投资大等问题。

科技成果——全断面智能拦藻技术及装备

科技成果——全断面智能拦藻技术及装备

科技成果——全断面智能拦藻技术及装备技术开发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机械厂对应需求藻类拦捞及清除技术成果简介该技术及装备由框架式门槽结构、滤网传动装置、升降装置及机头驱动装置组成,对于有固定流向的河流、渠道、小湖泊等地的漂浮藻类可进行拦截清除。

该设备在不占用原有检修闸门槽功能的基础上,具有过水全断面拦藻深度可调节、全循环智能变频调速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拦藻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主要性能指标运行功率:18kW。

拦藻深度调节范围:水下0-6.5m。

转速:无极变频可调,0-1450r/min。

拦网材质:SUS304。

触摸式人机交互系统,采用总线控制,具备远程控制功能,流程可视化操作,数据全数字化采集,可实现智能作业。

适用范围适用于有固定流向的河流、渠道、小湖泊等地漂浮藻类的拦截清除。

技术特点钢制框架式门槽结构,实现了全断面智能化拦藻设备在现有建筑物上的灵活安装,解决了设备的现场安装难题;定轮导向、卷扬提升机构,实现了拦截滤网入水深度的自由调节,提高了渠道藻类的拦截效果;振动输送、螺旋挤压装置,实现了拦截藻类的清理、输送和处理自动化;藻水分离装置,实现了对初步分离的藻水混合物的二次分离,使回渠水体更为清洁。

利用超声波水位监控和PLC程序控制,可自适应调节设备运行参数,提高了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应用成本全断面智能化拦藻设备每台套平均售价约350万元。

典型案例案例1:2016年底第一代设备交付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分局,在十八里河倒虹吸第四检修闸安装使用,运行稳定,节约了藻类人工打捞成本。

案例2:2018年新一代“全断面智能自动拦藻装置”在十八里河倒虹吸进口第一孔检修闸下游安装运行,运行稳定。

与第一代设备相比,更加智能高效。

推广应用情况全断面智能拦藻装置已通过新产品鉴定。

南水北调中线河南分局十八里河闸站全断面拦藻装置研制项目及后续4孔预计获得约1800万的销售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专利获奖情况13项实用新型专利,黄河水利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科技成果——煤矿矿井水超磁分离井下处理技术

科技成果——煤矿矿井水超磁分离井下处理技术

科技成果——煤矿矿井水超磁分离井下处理技术适用范围煤炭行业煤矿井下矿井水行业现状全国矿井水综合利用率仅为59%,不仅使水中的煤泥资源大量浪费,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我国矿井水处理普遍采用井下沉淀、提升污水上井二次处理工艺技术。

矿井水在提升过程中需消耗电能,按照设计要求,吨水百米电耗一般约为0.50kWh/(t•hm),实际运行常高于此值。

由于电耗与所提升矿井水的密度直接相关,因此降低矿井水的密度即可节约提升能耗。

目前该技术可实现节能量8万tce/a,减排约21万tCO2/a。

成果简介1、技术原理该技术利用永磁技术实现快速分离。

首先将不带磁性的含煤悬浮物赋予磁性,通过超磁分离机进行快速固液分离,净化矿井水;分离出来的煤泥渣,通过磁种回收循环系统产生低含水率煤泥,经压滤系统得到的煤泥饼直接升井。

2、关键技术(1)磁种材料选择。

根据粒径、分散性、比重、比表面积、磁性能、絮凝性能、价格等选择合适的磁性材料作为磁种,用于非磁性悬浮物的分离;(2)混凝系统的工艺参数确定。

通过投加混凝与絮凝药剂,使磁种能与非磁性悬浮物紧密结合,便于磁分离。

在保证混凝效果的基础上,获得最短的混凝时间与絮凝时间,从而使设备小型化;(3)磁种制备投加回收装置的研制。

该装置能将磁种定量地、高分散性地投加到混凝箱中,参与反应;同时,又能从超磁分离机中分离出的煤泥渣中提取磁种,将磁粉尽可能地回收重复使用;(4)超磁分离机设计。

该分离机的分离性能优于冶金行业用的磁盘机,使分离后出水的悬浮物小于25mg/l,以便达到高的水质要求,并能处理大流量污水,体积紧凑;(5)合理的井下处理成套工艺设计。

包括磁絮凝系统、磁分离系统、药剂制备投加系统和污泥压滤系统,具有短流程、大流量泥水分离特点,可直接将污染后的矿井水处理成为洁净的矿井水和煤泥饼。

3、工艺流程煤矿矿井水超磁分离井下处理技术工艺流程图主要技术指标主要适用于直径为0.2-0.3mm以下煤粉的提取和回收。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去除有机物中的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去除有机物中的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去除有机物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废水处理问题成为了环保领域中的一大挑战。

高浓度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效果不佳且成本较高。

在这种背景下,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正在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磁分离技术是利用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引入磁性材料,如磁性颗粒或磁性载体,实现对有机物的高效分离。

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可形成强磁性颗粒团聚体,从而将有机物与废水分离。

其独特的分离原理和技术优势,使得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去除有机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磁分离技术具有高效分离能力。

在高浓度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传统的处理方法往往效果不佳。

而磁分离技术通过引入磁性材料,能够快速、高效地将有机物与废水分离,大大提高了处理效率。

与传统方法相比,磁分离技术在去除有机物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有机物的浓度,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其次,磁分离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

磁性材料的引入使得磁分离技术能够通过调节外加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实现对废水中有机物的选择性分离。

不同磁性材料对不同有机物的分离效果具有差异性,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控。

这种可控性使得磁分离技术在处理高浓度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体系时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实现对不同有机物的高效去除。

此外,磁分离技术还具有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特点。

与传统方法相比,磁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能够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处理成本和废物产生。

同时,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有机物的分离是物理过程,不会引入额外的化学反应和产生有害物质。

这使得磁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更加环保,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磁分离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磁性材料的选择和制备对于磁分离技术的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磁性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废水处理场景的需求。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高浓度废水的排放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存在着处理效果不佳、高耗能、操作复杂等问题,因此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处理方法,正逐渐受到重视,并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

磁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磁性材料的分离和回收技术。

通过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下的特性,实现对废水中含有磁性物质的分离和回收。

磁分离技术具有无污染、高效率、易于操作等优点,因此在高浓度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首先,磁分离技术在高浓度废水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磁性物质的分离方面。

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常含有大量的磁性杂质,如铁、钢等磁性颗粒。

传统的物理筛选方法难以有效分离这些细小磁性颗粒,而磁分离技术则可以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将磁性颗粒在废水中实现快速分离。

这种针对磁性物质的分离方法,可以保证高浓度废水中的磁性颗粒得到有效去除,从而大大提高了废水处理的效率。

其次,磁分离技术还可以在高浓度废水中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回收。

高浓度废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如铜、镍、铅等,这些重金属离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传统的化学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药剂和高温,消耗大量能源,且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而磁分离技术可以通过在废水中加入磁性吸附剂,使其与重金属离子有效结合,并借助外加磁场将磁性吸附剂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重金属离子的回收。

这种方法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将重金属离子从废水中完全分离出来,有利于后续的资源回收利用。

此外,磁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高浓度废水中的颗粒物的过滤和除尘。

一些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如石灰石粉末、磨削产生的金属粉尘等。

这些颗粒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设备和工艺造成损害。

传统的过滤和除尘方法往往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堵塞。

而磁分离技术利用磁性材料对颗粒物的吸附特性,可以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来控制颗粒物的过滤和除尘。

科研成果简介

科研成果简介

附件2:科研成果简介目录1.碎米深加工制备大米食用蛋白粉、米乳粉和米蛋白奶 (3)2.米糠油深加工——健康调香油 (5)3.从油茶籽中提取皂素 (6)4.用菜籽油生产低热量油脂 (7)5.高端营养挂面产业化加工关键技术 (9)6.方便面生产中烘干节能降耗工艺技术 (10)7.小麦胚芽油冷榨及其副产物超细化加工技术 (11)8.米糠谷维素提取工艺技术 (12)9.方便营养米制食品加工技术 (13)10.植物油精炼副产物深加工技术 (14)11.菜籽油无水精炼及节能降耗关键技术 (15)12.菜籽蛋白及菜籽蛋白饲料生产工艺技术 (16)13.碎米蛋白酶法生产技术 (17)14.缓解视疲劳功能性油脂加工技术 (18)15.高效面粉绿色增白剂及挂面专用粉工艺技术 (19)16.多孔淀粉生产成套工艺及设备 (20)17.高品质大米蛋白生产的成套工艺及设备 (21)18.高效节能专用粉新技术 (22)19.蒸煮类食品专用粉加工新技术 (22)20.小麦清洁安全加工新技术 (23)21.非膨化挤压方便食品加工新技术 (23)22.以碎米和其它五谷杂粮为原料生产工程大米的工艺和设备 (24)23.油菜籽破碎、低温预榨、浸出制油技术 (25)24.棉仁低温压榨饼制备棉籽蛋白粉技术 (26)25.花生低温预榨、浸出、低温脱溶制备花生蛋白粉技术 (28)26.低温制油技术及装备 (29)27.低温升碾米技术及装备 (30)28.结晶果糖生产技术 (31)碎米深加工制备大米食用蛋白粉、米乳粉和米蛋白奶钱生球(中国科技大学分子油化学实验室教授)1.概况用物理方法从碎米中提取蛋白质,是一种保留米蛋白质原有特性和营养,价效比很高的绿色生产工艺,可得到大米蛋白粉、大米蛋白乳粉、大米蛋白液体奶和大米淀粉,能使碎米增值6-8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在我国,商品奶粉中查出危害人体健康的三聚氰胺事件后寻找新的、优质、安全的蛋白质来源迫在眉睫,而大米中蛋白质,是粮食谷物中最优良的,其生物价高达77,消化率94%,与牛肉、鱼、虾的蛋白质生物价相媲美,比大豆蛋白(生物价64)、小麦(生物价67)、玉米(生物价60)、白面粉(生物价52)、小米(生物介57)等都要高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成果——藻、水在线分离磁捕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适用行业水污染治理,湖泊蓝藻水华防控
适用范围适用于具一定面积敞开水面、水深不低于1.2m的各类水体中浮游藻类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工程化、规模化打捞移除。

成果简介
磁性微网结构材料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和蓝藻等污染物絮凝后,再利用永磁装置外磁场,吸引磁性絮体聚集“捕获”并移出,实现藻/水快速、连续分离。

技术实施包括磁凝聚和磁分离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

磁凝聚是基于水体污染物(藻细胞等)的加种性,赋予弱磁性或非磁性的污染物以较强的磁性。

磁分离是借助外磁场的作用,将磁性聚集体分离出来。

具体是将磁捕剂投入到藻(污)水中,通过粒子或分子之间的亲和性,使水中的藻细胞和其它胶体级粒子凝聚,形成具有磁性的聚集体。

磁性聚集体在水力学作用下不断发育长大,流经磁分离器时被磁场吸引。

由于水分子无磁性,除了磁性聚集体因表面张力携带的水分外,吸附在磁分离器上的聚集体主要为含有藻细胞等颗粒污染物的磁性聚集体。

随着磁分离器的转动,磁性聚集体被移出水体,而干净水还湖。

工艺流程
技术通过水上移动式平台(磁捕船)实施,工艺流程包括:
(1)藻水推进:由藻水泵将含藻湖水(藻浆)推送至磁捕船水
力学槽道,对藻水流向、流量进行调节,使之适合后续工艺要求;
(2)混凝絮凝:向进入水力学槽道中的藻水中加入磁捕剂、助凝剂,逐步形成磁性蓝藻聚集体;
(3)藻/水磁分离:对混凝后的磁性蓝藻聚集体进行分离,浓稠磁性藻浆送入储藻仓,清水流入磁盘后端进一步沉淀后还湖;
(4)磁种回收:分离出的蓝藻磁性聚集体进入储藻仓,经机械高速剪切后由磁种回收器进行磁种分离,分离后的磁种再投加回用;
(5)藻泥脱水:采用污泥泵将藻泥泵入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减容,外运处理。

藻、水在线分离磁捕工艺流程图
技术参数
典型规格装备蓝藻磁捕船为双体结构钢质船体,长32.8m、宽11.1m、高6.2m,型深1.85m,吃水深度0.95m;最大航速12km/h;作业航速0-12km/h;总功率2×48.5kW;藻水处理能力1000-1200m3/h。

经济指标
投资成本:处理能力1000-1200m3/h的磁捕船及辅助运输船每套建设投资合计1400万元。

运行成本:按每日运行8小时计,处理每立方米藻水约需3.3元,包括人工、材料、能耗、设备折旧、藻泥外运费用。

技术效果
对水中藻细胞、总磷的去除率90%以上;还湖尾水总磷含量低于0.1mg/L、达到国家地表II类标准;外运藻泥含水率90%以下;磁种回收率75%以上。

应用情况
(1)巢湖蓝藻应急磁捕技术及运行,2016年10月、2017年5月-9月,巢湖西北湖区派河口至南淝河口沿线水域,累计处理藻水61.9万立方米;验收合格,还湖水质达标。

(2)巢湖西坝口饮用水源地蓝藻应急处置,2017年7月下旬,巢湖东部湖区西坝口水域,处理浓稠(藻密度接近1×109个/L)藻华2.3万立方米,还湖水质达饮用水源地水质标准。

市场前景
技术主要针对富营养水体蓝藻打捞,具有处理量大、效率高、出水水质优、机动灵活的特点,技术成熟度高,是当前各类富营养化水体蓝藻处置、除污除磷的优异实用技术。

2017年以来合肥市已投入3套该装备用于巢湖蓝藻防控,2020年在太湖示范运行,滇池蓝藻打捞运行也即将启动。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处置、防控的形势仍严峻,对相关实用技术的需求巨大,本技术创新性高、实用性强,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