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总结(办公室)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一、方剂学的概述
1. 方剂学的定义和作用
2. 方剂学的历史发展
3. 方剂分类和命名原则
二、方剂组成与配伍原则
1. 方药组成及其作用
2. 配伍原则及其分类
3. 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注意事项
三、方剂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
1. 方剂质量控制标准及方法
2. 药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四、中药方剂常用于各类疾病治疗的总结归纳
1. 补虚类方剂:六味地黄丸、四物汤、补中益气汤等。
2. 清热类方剂:白虎汤、清热解毒汤等。
3. 祛风湿类方剂:桂枝加附子汤、桑枝汤等。
4. 消肿化瘀类方剂:当归生姜羊肉汤、逍遥散等。
5. 止咳平喘类方剂:桔梗汤、麻杏止咳汤等。
6. 安神助眠类方剂:归脾汤、安神定志丸等。
五、方剂学的应用
1. 方剂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2. 方剂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六、方剂学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1. 方剂学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2. 未来方剂学的发展方向及意义
总结: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方剂组成与配伍原则、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等。
根据不同疾病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方剂进行治疗。
常见的方剂有补虚类、清热类、祛风湿类、消肿化瘀类、止咳平喘类和安神助眠类等。
在中医临床和制药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方剂学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方剂学总结归纳
方剂学总结归纳方剂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方规律和应用原则。
通过方剂学的学习,能够掌握中药方剂的组方方法和药物配伍规律,从而更好地应用中药治疗疾病。
下面对方剂学进行总结归纳。
方剂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方剂的组成、方剂的质量要求、方剂的药物配伍及其应用、方剂和病名之间的关系等。
方剂的组成是指一个方剂中所包含的药物种类及其用量。
方剂的组成要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的需要,合理选择药物进行组合。
方剂中的药物一般包括主药、辅药、佐药和使药等。
主药是方剂中具有最大疗效的药物,对于疾病的治疗起到主要作用。
辅药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的药物,通常与主药配伍使用。
佐药是在主药和辅药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药效的药物。
使药是调节药物配伍关系和减轻药物副作用的药物。
方剂的组成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药性特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方剂的质量要求是指方剂制备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规定,以保证方剂的质量和疗效。
方剂的质量要求不仅包括药物的质量要求,还包括方剂的稳定性、药材的选择和加工等方面。
在方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药物的原始性质和有效成分的稳定性,避免药物的氧化、变质和失活。
同时,选择优质药材和正确的加工方法也是保证方剂质量的重要环节。
方剂的药物配伍及其应用是方剂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药物的配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如药物的互补、互化、互根、互反等。
在方剂中的药物配伍需要考虑药物的药性和功能,使药物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方剂的应用还需要考虑具体疾病和患者的体质状况,进行个性化的调配和应用。
方剂的应用原则包括借类行方、因证下药、肝胆相逆、以辨为要等。
方剂和病名之间的关系是指方剂的名称和方剂所适应的病症之间的关系。
方剂的名称通常以病名或主要症状为依据命名。
方剂名称通常能够反映方剂的功能和用途,方便医生和患者理解和应用。
方剂和病名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方剂学的研究内容,也是临床应用方剂的重要依据。
《方剂总结》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剂、温下剂、润下剂、逐水剂、攻补兼施剂
第三章 和解剂
和解少阳剂、调和肝脾剂、调和寒热剂
第四章 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清营凉血剂、气血两清剂、清热解毒剂、清脏腑热剂、清虚热剂
第五章祛暑剂
祛暑解表剂、祛暑利湿剂、祛暑益气剂
第六章 温里剂
第十一章 开窍剂
凉开剂、温开剂
第十二章 理气剂
行气剂、降气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活血祛瘀剂、止血剂
第十四章 治风剂
疏散外风剂、平息内风剂
第十五章 治燥剂
轻宣外燥剂、滋润内燥剂
第十六章 祛湿剂
化湿和胃剂、清热祛湿剂、利水渗湿剂、温化寒湿剂、祛湿化浊剂、祛风胜湿剂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燥湿化痰剂、清热化痰剂、润燥化痰剂、温化寒痰剂、治风化痰剂
温中祛寒剂剂、回阳救逆剂、温经散寒剂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解表清里剂、解表温里剂、解表攻里剂
第八章 补益剂
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补阴剂、补阳剂、阴阳并补剂、气血阴阳 并补剂
第九章固涩剂
固表止汗剂、敛肺止咳剂、涩肠固脱剂、涩精止遗剂、固崩止带剂
12 中甲:刘启鸿
1
第十章 安神剂
重镇安神剂、补养安神剂
第十八章 消食剂
消食化滞剂、健脾消食剂
第十九章 驱虫剂 第二十章 涌吐剂
12 中甲:刘启鸿பைடு நூலகம்
2
(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归纳(最新整理)
扶正解表
细目二 辛温解表
要点一 桂枝汤《伤寒论》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病机:外感风寒,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卫强:指风寒束表,卫气浮盛抗邪于外,而见发热、脉浮等亢奋现象。 营弱:因卫气受邪,不能固外,使营阴不能内守而见自汗出。 营阴不能内守——自汗出 邪气阻滞,肺气不利,胃气不和——鼻鸣干呕
君:银花、连翘—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功,又具芳香辟秽解毒之效。
薄荷、牛蒡子—辛凉之性疏风清热而利咽喉 臣 荆芥、淡豆豉—辛温发散,配入辛凉解表方剂中,
可去性存用以助君药辛散解表,透邪外出
竹叶—清上焦热 佐 芦根—清热生津
桔梗—宣肺止咳
佐使:甘草—既可调和诸药,护胃安中,又可和桔梗清利咽喉
【鉴别】银翘散与桑菊饮在组成、功用、主治上的异同点:
大枣
要点二 九味羌活汤 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两半 细辛五分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一两 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病机分析: 风寒克于肌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寒湿伤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痠楚疼痛 里有蕴热——口苦微渴。 【组方原理】 君: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臣: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祛邪。 佐: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止头身痛; 生地、黄芩——清泻里热,并防辛温燥烈之品伤津 使:甘草——调和药性。 分经论治: 太阳经:羌活 阳明经:白芷 少阳经:黄芩 太阴经:苍术 少阴经:细辛 厥阴经:川芎 要点三 小青龙汤《伤寒论》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组成】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各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主治】外寒里饮证
方剂学总结整理打印版
方剂学总结整理打印版
一、方剂的组成
方剂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组成的,每一种药物都具有其独特的性味、功效和主治病证。
方剂的组成要根据病情、体质、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方剂的组成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药物相辅相成,相互协调,不得相互抵消或产生不良反应。
2. 药物的剂量应该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
3. 药物的炮制方法应该得当,以保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二、方剂的用法
方剂的用法包括煎服法、丸剂法、散剂法等。
其中,煎服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用法。
煎服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将药物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水,煎煮一定时间,滤去渣,取汁饮用。
丸剂法是将药物制成丸状,便于患者服用。
散剂法是将药物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后分装成小袋,每次服用时取出适量粉末冲服。
三、方剂的功效
方剂的功效取决于其组成的药物,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和主治病证等。
方剂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等。
四、方剂的分类
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
1. 按照方剂的组成分类:如草方、汤方、丸方、散方等。
2. 按照方剂的功效分类:如补益方、清热解毒方、安神方、理
气方等。
3. 按照方剂的主治病证分类:如感冒方、咳嗽方、胃痛方、月经不调方等。
五、方剂学的历史沿革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方剂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人们通过尝试治疗疾病,逐渐积累了一些药物知识。
方剂学笔记总结(完整整理)
方剂学笔记总结(完整整理)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
功效、用药规律等内容。
以下是方剂学的一些重要笔记总结。
方剂的组成
方剂由多种中药组合而成,每种药物在方剂中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中药方剂的组成需要考虑各种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以避免不良反应或失去疗效。
在配方中,应尽量选用兼顾主治和副
作用的药物。
方剂的功效
方剂的功效是指方剂在治疗特定疾病或症状上的作用。
功效可
以包括清热解毒、祛风散寒、活血化瘀等等。
方剂的功效与其组成
药物的性能和配伍关系密切相关。
用药规律
在方剂的使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用药规律。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方剂、确定合理的剂量和用药途径,以及掌握用药的时机和疗程等。
合理的用药规律能够提高方剂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研究方剂的组成、功效和用药规律对于掌握中医治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 注意:以上内容是基于方剂学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
具体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判断。
(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各方面都包括).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而组成,具有发汗解肌,疏达腠理,透邪外出等作用,主治表证的方剂统称解表剂。
属八法中的“汗”法。
解表剂除主要用于解除表证外,还可用于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初起兼有表证者。
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作用减弱。
外邪入侵①皮毛而入:伤寒(主要)伤阳气②口鼻入:温邪,流行性感冒,伤津耗气,神昏第一节辛温解表适用于由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表证。
第二节辛凉解表适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口渴咽痛,舌尖红,苔薄黄,第三节扶正解表适用于体质素虚又感外邪而致的表证。
第二章泻下药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
第一节寒下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或疼痛拒按,甚或潮热谵语,苔黄脉实等。
第二节温下适用于里寒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腹部胀满,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苔白滑,脉沉紧等。
(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第三节润下适用于肠燥便秘证。
因热邪伤津,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所致的肠燥便秘,症见大便第四节逐水第五节攻补兼施第三章和解药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截疟等作用,治疗少阳证、肝脾不和证、肠胃不和证、疟疾的方剂,统称和解剂。
属八法中“和”法。
第一节和解少阳适用于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呕吐,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第二节调和肝脾主治肝脾不和证,症见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大便泄泻等。
第三节调和肠胃主治肠胃不和之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虚实相兼,表现为心下痞满,脘腹胀满,第四章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的方剂,统称清热剂清热剂一般是在表证已解,热已入里,且里热最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
第一节清气分热第二节清营凉血第三节清热解毒具有清热泄火解毒作用,适用于三焦火毒热盛;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胸膈热盛;或风第四节气血两清第五节清脏腑热具有清解脏腑经络邪热作用,适用于邪热偏盛于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
方剂学总结
2.1寒下
11大承气汤
《伤寒论》
“通因通用”
“寒因寒用”
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大黄生用、后下则泻下之力峻,久煎则泻下之力缓,“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12大黄牡丹汤
13大陷胸汤
2.2温下
14温脾汤
甘草助人参益气,又调和诸药
1.3扶正解表
8败毒散P
《小儿药证直诀》
“逆流挽舟”
羌活长于祛上部风寒湿邪,独活长于祛下部风寒湿邪,合而用之,为通治一身风寒湿邪的常用组合,为君药
加生姜,薄荷少许,不分时服
9再造散
扶正而不留邪,发汗而不伤正
生姜需煨过,使其专事温脾,白芍用炒,使其凉血制燥而不碍汗
10加减葳蕤汤
薄荷为“温病宜汗解之要药”
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
4.2清营涼血
27清营汤
《温病条辨》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以清营解毒为主,配以养阴生津和“透热转气”,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诸症自愈。
“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治宜咸寒清营解毒为主
水牛角镑片先煎
28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2.3润下
15济川煎
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食前服
2.4逐水
16十枣汤
《伤寒论》
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三: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资料
方剂学知识点总结资料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方原则、配伍规律、制剂方法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以下是方剂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资料:1. 方剂的组方原则:方剂的组方原则包括药物的选择原则、药物配伍原则、药物用量原则、药物用法用量原则等。
药物的选择原则是指根据病情和治疗目标选择相应的药物;药物配伍原则是指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药物的相似配伍、相反配伍、相宜配伍等;药物用量原则是指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确定药物的用量;药物用法用量原则是指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 方剂的制剂方法:方剂的制剂方法包括煎煮法、浸泡法、蒸馏法、提取法等。
煎煮法是指将药材加水煮沸,使药物成分溶解于水中,然后去渣留汁;浸泡法是指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使药物成分溶解于水中;蒸馏法是指利用蒸馏设备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蒸馏出来;提取法是指利用溶剂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3. 方剂的药物相互作用:方剂中的药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增效作用、抑制作用、拮抗作用等。
增效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时,药效相互增强;抑制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的药效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拮抗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时,相互抵消或减弱对方的药效。
4. 方剂的应用范围:方剂主要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个疾病领域。
方剂可以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调配,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目的。
5. 方剂的评价指标:方剂的评价指标包括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质量评价等。
药效评价是指方剂的治疗效果,包括疗效、病情改善程度等;安全性评价是指方剂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质量评价是指方剂的药材质量、制剂质量等。
以上是方剂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方剂学总结
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大建中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虚寒腹痛
蜀椒、干姜、人参、胶饴
5.2回阳救逆
四逆汤
回阳救逆
少阴病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五味子、半夏、麝香、生姜
5.3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易黄汤
固肾止带,清热祛湿
湿热带下
炒山药炒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
8.安神剂
8.1重镇安神
朱砂安神丸
重心安神,清热养血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朱砂、黄连、炙甘草、生地、当归
8.2滋养安神
酸枣仁汤
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虚烦不眠证
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天王补心丹
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生地、人参、丹参、元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朱砂
至宝丹
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痰热内闭心包证
生乌犀角、麝香、朱砂、雄黄、生玳瑁屑、琥珀、龙脑、金箔、银箔、牛黄、安息香
9.2温开
苏合香丸
芳香开窍,行气温中
寒闭证
苏合香、麝香、冰片、安息香末(无灰酒熬膏)、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诃黎勒、檀香、沉香、丁香、荜茇、乳香
10.理气剂
10.1行气
越鞠丸
行气解郁
4.2清营涼血
清营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证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犀角地黄汤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归纳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药方剂的组成、用法用量、功效及适应症等内容的学科。
方剂是中医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由多种药物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在方剂学中,有一些重点方剂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对治疗各种疾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方剂学的重点方剂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方剂学知识。
一、四物汤四物汤是一味温经活血、通络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
主治血虚经络不畅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等症状。
四物汤具有滋补血气、调经止痛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
二、桂枝汤桂枝汤是一味温经解表、扶正宣通的经典方剂,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主治表里不和、经气郁滞所致的发热恶寒、头痛体痛等症状。
桂枝汤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初期风热感冒等疾病。
三、通草四物汤通草四物汤是一味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经典方剂,由当归、川芎、通草、川芍组成。
主治经络瘀阻、气血不畅所致的痛经、闭经、乳房胀痛等症状。
通草四物汤具有行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痛经、不孕症等疾病。
四、逍遥散逍遥散是一味理气和胃、疏肝解郁的经典方剂,由枳壳、白芍、茯苓、甘草等组成。
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情绪不宁等症状。
逍遥散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开郁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郁证导致的各种疾病。
五、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味补益脾胃、健脾和胃的经典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
主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四君子汤具有健脾益气、补益中气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疾病。
方剂学重点方剂总结到此结束,通过对上述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方剂的主治疾病、药物组成以及药理作用,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学习方剂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应用规律,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完整版)方剂学一类方总结
方剂学组成见方解和方歌绪言1.方剂:在中医辩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方基本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2.方剂学的概念: 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适宜的药物,按照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及剂型,妥善配伍而成3.方剂学的发展简史:1)先秦时期: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古老的方书。
全书共有医方283个,涉及临床各科病证100余种。
诸方用药242种,有不少品种是《神农本草经》中所未收载的。
2)两汉时期:(1)方剂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集中地反映在《黄帝内经》的七篇大论之中。
此书在治则和治法方面,较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谨察阴阳,以平为期”,“治病必求于本”,“治求期属”以及整体治疗、标本缓急、三因制宜等有关治则的理论。
书中总结的大量治法内容无一不是后世立法组方的理论基础;在制方的基本结构方面,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并对君药、臣药、佐使药的含义作了概括性的界定,提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为使。
”此书虽是专门阐述中医基本理论的经典之作,还有13首方剂(2)张仲景以《内经》理论为基础,完成了当代最高水平的临床巨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
此书经晋•王叔和及宋•林亿等先后整理编辑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使之得以广为流传。
《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和略》载方245首,不计两书并见的重复方,计有323个方剂。
《伤寒杂病论》历来被推崇为“方书之祖”。
3)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肘后救卒方》),为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所撰。
4)隋唐时期:( 1)《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代医药大家孙思邈的力作。
《千金要方》共30卷,132门,载方5300余首。
《千金翼方》亦为30卷,载方2200余首,用以羽翼前书。
( 2)《外台秘要》唐代又一部大规模的方书和临床医学著作。
全书计40卷,1104门,收方6800余首。
方剂学总结(知识点精华版)
《方剂学》重点内容第一章、解表剂1.辛温解表剂方名功效主治辨证要点方歌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九味羌活汤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益姜葱。
加味香苏散发汗解表理气解郁外感风寒,兼有气滞证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鼻塞流涕,无汗,身体疼痛,胸脘痞闷,,苔薄白,脉浮加味香苏陈草姜,蔓荆芥防芎秦艽。
小青龙汤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小青龙汤治水气,喘咳呕哕渴利慰。
姜桂麻黄芍药甘,细辛半夏姜五味。
止嗽散宣利肺气疏风止咳风邪犯肺证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有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止嗽散中用白前,陈皮桔梗草荆添。
百部紫菀同蒸用,感冒咳嗽此方先。
2.辛凉解表剂银翘散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咽痛,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桑菊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阳明热盛入母膏。
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肺热壅盛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喘咳,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麻杏甘石汤柴葛解肌汤解肌清热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发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柴葛解肌姜枣膏,羌草桔梗芩芷芍。
升麻葛根汤解肌透疹麻疹初起疹出不出(或出而不畅),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升麻葛根草芍药,解肌透疹此方良。
方剂学总结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金匮麻黄加术汤,素体多湿风寒伤,风寒湿痹身烦痛,覆取微汗服之康。
大青龙汤麻黄汤加膏姜枣。
三拗汤草杏麻黄。
华盖杏仁草赤苓,麻黄苏子陈桑皮。
桂枝汤,枝芍草姜枣。
九味羌活白芷防,辛苍川芎草二黄。
羌活胜湿用二活,藳防蔓邢炙草芎.小青龙汤:干辛味麻夏桂草药。
射干麻黄细枣姜,紫苑款冬五味夏。
香薷散内扁豆朴。
新加香薷易豆为花。
止漱散内用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宣肺疏风止漱频。
桑菊荷杏连桔芦草。
银翘芥梗牛,豉荷叶草。
麻杏石甘汤。
越婢汤:麻黄石膏草姜枣。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热效果佳。
升麻葛根透疹方,芍药甘草合成方。
人参败毒散,二活苓芎枳桔草人前柴。
气虚外感服之宜。
再造散用参芪甘,附桂羌防芎芍齐,细辛加枣煨生姜,阳虚无汗法当效。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草,葛根木香桔茯苓,气虚内痰服之安。
大承气汤用硝黄,枳实厚朴泻痢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
、去硝名曰小承气,调胃承气硝黄草。
大陷胸汤用大黄,芒硝甘遂结胸证。
金贵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冬瓜子,肠痈用此。
金贵大黄附子汤,细辛散寒止痛良,寒积里实温下方。
温脾附子大黄硝,当归干姜人参草,脾阳不足,寒积腹痛。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
寒积腹痛。
五仁柏仁杏仁桃,松仁陈皮郁李仁。
津枯便秘。
济川苁蓉归牛膝,枳壳升麻泽泻使。
肾虚便秘。
麻子仁丸制脾约便秘,大黄枳朴杏仁芍。
枳实。
方剂学总结(各方面都包括)
方剂学方剂学是中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方剂的组方、配伍和应用。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中医护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方剂的分类、方剂的方义学、方剂的配伍原则、方剂的应用等各个角度对方剂学进行。
方剂的分类方剂是根据临床需求,根据证候特点、药物属性、方剂的应用方式等条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将药物配伍起来制成的中药剂型。
方剂种类繁多,能够分为方剂、散剂、丸剂、煎剂、炮制剂等几种类型。
其中,丸剂是将药粉用药材作为基材制成的药物,煎剂是在中药煎煮器中煮煎制成的药物。
炮制剂是将药物进行加工、炮制等工艺制成的药物。
另外,还有根据剂型、功效、用药方式等要素对方剂进行分分类。
根据用药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口服方剂、外用方剂、注射剂等类型。
根据功效不同,方剂可分为解表汗剂、清热剂、补气益肺剂、化痰止咳剂、润肠通便剂、止血剂等多种类型。
根据使用药物类型不同,可分为单味药方剂、复方药方剂等类型。
方剂的方义学方义学是方剂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方剂中各种药物的功效、方剂的适应证、治疗疾病的作用及其规律。
方剂的成方原则是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运用多方面知识和经验,对药物进行组配制成的中药剂型。
方剂的成方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根据证候配伍方剂应根据患者的证候,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组配,达到治疗作用。
如解表剂用于感冒、风热、伤寒等表证,清热剂用于热毒、热病等证候。
根据药性配伍方剂应根据药物的性味、归经属性等特性进行配伍,而不是随意组配。
如阴阳药物、寒热药物等不应随意搭配,需进行药物调和。
根据用药数量配伍方剂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体质强弱、病情轻重等因素,进行用药量的调整。
根据用药时间配伍方剂的用药时间要根据证候的轻重、疾病进展情况等进行调整。
方剂的配伍原则方剂的配伍原则主要是指在组成方剂过程中,如何合理搭配药物,达到方剂的有效组合。
方剂的配伍不仅是药物性质配伍,而且还涉及药物制法、用量、用法等。
方剂学的总结(还不错)详解
陈梗芥前百菀(买)止嗽草。(百草苑陈桔芥前)
陈更借钱百万(买)止嗽草。
金沸草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风邪犯肺证
发散风寒,降气化痰
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
麻黄桑白皮紫苏子杏仁赤茯苓陈皮炙甘草
夏旋甘麻药芥前。
夏旋干妈要借钱。
1.2辛凉解表
三拗杏姜甘黄。
山妞杏将干黄。
华盖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
肺感风寒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脉浮者
覆花麻黄前胡荆芥穗甘草半夏赤芍药生姜枣
陈桑苏杏,茯麻甘华盖散。
陈山苏醒,服麻甘华盖散。
2.桂枝汤★
《伤寒论》
外感风寒表虚证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桂枝加芍药,(腹满时痛消)。
3.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
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防芷芩芎草地苍,
细飲九味羌活汤。
防止秦琼草地藏,
细飲九味羌活汤。
羌活胜湿汤
《此事难知
》张元素方
祛风胜湿止痛
祛风胜湿止痛
气虚外感证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
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人参
(败毒)前川羌荷壳,桔草独羌胡人茯
(摆渡)前川江河俏,结草独将胡人伏。
荆防败毒散
《摄生众妙方》
方剂学总结
方剂学总结一、学习方剂学的初体验刚接触方剂学的时候,那真的是一头雾水啊。
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满是奇怪名字和复杂配伍的迷宫。
我就想啊,这都是些啥呀,怎么这么多药名凑在一起呢?像麻黄汤,我就琢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这几味药,怎么就组合成了一个能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方子呢?那时候还不懂君臣佐使这些概念,就觉得特别神奇。
二、方剂学中的经典方剂1. 小柴胡汤这可是个大名鼎鼎的方子啊。
柴胡为君药,那在方子里的地位可是相当重要的。
黄芩呢,就像是柴胡的好搭档,跟它一起和解少阳。
半夏和生姜负责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甘草补脾和中。
这个方子在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等症状的时候,那效果杠杠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自己有点类似的症状,就想到了小柴胡汤,虽然没有真的去抓药来喝,但就是觉得古人的智慧真的太厉害了。
2. 四物汤四物汤是养血的经典方。
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这四味药,就像是一个养血的小团队。
熟地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要是有血虚的情况,这个方子就很合适。
我有个女性同学,老是脸色苍白,月经不调,我们就开玩笑说她可以试试四物汤呢。
三、方剂学中的配伍原则方剂学里的配伍原则可讲究了。
君臣佐使,君药是主导,就像一个团队的队长,引领整个方子的方向。
臣药呢,是辅助君药发挥作用的。
佐药就比较复杂啦,有佐助药,帮助君药和臣药更好地发挥药效;有佐制药,制约君药或者臣药的毒性或者烈性;还有反佐药,这个就更奇妙了,在病重邪甚的时候,用与君药药性相反的药物来引导药力直达病所。
使药就像是一个导航员,引经报使,把药力带到需要的地方。
比如说,在一些治疗头痛的方剂里,可能会用川芎作为引经药,因为川芎能上行头目。
四、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剂学可不能死记硬背啊。
我自己就摸索出了一些小方法。
比如说,把相似功效的方子放在一起对比着学。
像麻黄汤和桂枝汤,都是治疗外感病的,但是麻黄汤发汗力强,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
(完整版)方剂学总结归纳
药剂学 总结归纳
第一单元 概述
细目一 方剂与治法 要点一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法; 在治法的指导下选用适宜的药物组成方剂。 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方剂的功用、主治必须与治法相一致。“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方即是法” 要点二 常用治法: 清·程钟龄 《医学心悟》“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1.汗法:【解表剂】 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 2.吐法: 通过催吐的方法,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3.下法:【泻下剂】-骏下 通过荡涤肠胃、通泻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淤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和解剂】 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 5.温法:【温里剂】 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6.清法:【清热剂】 通过清热、泻火、凉血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证等里热证。 7.消法:-缓消 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以及驱虫等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 适用于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8.补法:【补益剂】 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恢复人体正气,治疗各类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各种虚证,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五脏虚损等。 *细目二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要点一 方剂配伍的目的: 配伍的总体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 一是增强原有药物的作用,调和偏性。如四逆汤。 二是扩大治疗范围。如四君子汤。 三是能够监制药物的毒性或烈性,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影响。 如生姜能减轻半夏的毒性;砂仁能减轻熟地滋腻碍胃的副作用等。 *要点二 方剂的组方原则: 君臣佐使的涵义: 1.君药: 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居方中之首 2.臣药: ①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②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药力小于君药。
★▲中医120个方剂学精华总结
★▲中医120个方剂学精华总结01.小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细辛、半夏、干姜。
02.大青龙汤组成中含有:麻黄、桂枝、石膏、杏仁。
03.麻黄汤的主治病证是: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
04.桂枝汤的主治病证是: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05.桑菊饮的功效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06.银翘散的功效是: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07.败毒散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人参、甘草。
08.小青龙汤和再造散组成中均含有:麻黄、细辛。
09.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腹痛拒按,口干舌燥,脉滑实,治当选用:大承气汤。
10.阳明热结阴伤,便秘,小便数多,趺阳脉浮而涩。
治当选用:麻子仁丸。
11.黄龙汤的功效是:攻下热结,益气养血。
12.济川煎的功效是:温润通便。
13.增液承气汤的功效是: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14.大黄附子汤主治:腹痛便秘,胁下偏痛,发热,手足厥逆,脉弦紧者。
15.济川煎主治:便秘,小便清长,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淡脉虚者。
16.麻子仁丸组成中含有:小承气汤。
()17.黄龙汤组成中含有:大承气汤。
18.脾阳不足,久痢赤白,脐腹冷痛,四肢不温,脉沉弦者。
治宜选用:温脾汤。
19.脾约证,见大便燥结难解,小便数多,苔黄少津,脉浮涩。
治宜选用:麻子仁丸。
20.寒积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四肢厥逆,苔白,脉弦紧者。
治宜选用:大黄附子汤。
21.黑逍遥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地黄、甘草。
22.四逆散组成中含有:柴胡、白芍、枳实、甘草。
23.纳谷不香,腹中雷鸣下利,心下痞硬而满,干呕而烦。
治宜选用:甘草泻心汤。
24.外感初起,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腹痛下利,舌苔薄白,脉浮弱。
治宜选用:人参败毒散。
25.小柴胡汤的主要功用是:和解少阳。
26.逍遥散主要功用是:调和肝脾气血。
27.主治病证以痞、呕、利三症并见为特点的方剂是:半夏泻心汤。
28.主治病证中以寒热往来,伴有口苦而呕,咽干目眩等症为特点的方剂是:小柴胡汤。
方剂学的总结
山妞杏将干黄。
华盖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
肺感风寒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肺感风寒,咳嗽上气,痰气不利,呀呷有声,脉浮者
覆花麻黄前胡荆芥穗甘草半夏赤芍药生姜枣
陈桑苏杏,茯麻甘华盖散。
陈山苏醒,服麻甘华盖散。
2.桂枝汤★
《伤寒论》
外感风寒表虚证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三:生姜、大枣、甘草。军:大黄
新加黄龙汤
《温病条辨》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
泄热通便,滋阴益气
大便秘结,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细生地生甘草人参生大黄芒硝玄参麦冬当归海参姜汁。
人麦海归芒,姜草地玄黄
人卖海龟忙,将草地闲黄
25.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热结阴亏证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痰饮伏在胸膈上下
祛痰逐饮
痰饮伏在胸膈上下,忽然胸背、颈项、股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钩痛,走易不定
甘遂大戟白芥子
芥(问)戟遂姜(控涎)。
借(问)几岁将(控涎)。
27.禹功散★
《儒门事亲》
阳水(水肿实证而无热象)
逐水通便,行气消肿
遍身水肿,腹胀喘满,小便不利,大便秘结,脉沉有力
黑牵牛茴香
禹公牵牛茴,姜(行气逐水)。
桑菊杏桔连甘草荷芦根(都除掉)。
桑菊杏姐连甘草和芦根(都除掉)。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
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
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麻杏石甘,清肺平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学汇总报告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
干妈贵姓?甘麻桂杏(甘草、麻黄、桂枝、杏仁)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桂芍草姜枣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
少将为嘛甘心下跪?(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芍姜味麻甘辛夏桂)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荷花根,巧接杏桑果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剂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
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
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
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
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
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
:小柴胡汤减人草加大实药。
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皇陵青竹,半壁植皮。
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金桔果皮厚,湖滨织草根。
二、调和肝脾剂四逆散《伤寒论》:柴草制药。
四逆菜籽是草药。
逍遥散《和剂局方》: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痛泻要方《景岳全书》:猪皮少缝。
臣痛泻烧住房。
三、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江大人今夏添草帘。
青莲婶炒枣拌姜。
第四章清热剂一、清气分热白虎汤《伤寒论》:师母干净。
白虎精食母肝。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草人半夜卖米糕。
二、清营凉血清营汤《温病条辨》:乔皇帝住西单卖银元。
乔连花选升丹麦主席。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脚要生皮。
三、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百子练琴。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乔将军住黄山,销草和蜜。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剩元胡。
陈胜巧拦截牛马,才将秦国老凯旋。
四、气血两清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
五、清脏腑热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草地牧猪。
竹杆通地。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皇帝通知龙龟卸柴草车。
龙车通黄山,当地卸柴草。
左金丸《丹溪心法》:昨进黄鱼。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赶白骨精。
白骨精是草包。
清胃散《兰室秘藏》:生母当皇帝。
生母当黄妈。
泻黄散《小儿药证直诀》:草高防山火。
玉女煎《景岳全书》:师弟卖母牛。
十亩麦地一头牛,胃热阴虚玉女愁。
芍药汤《保命集》:草官要秦香莲当大兵。
秦香莲当兵,将军要炒肉。
白头翁汤《伤寒论》:百翁练琴。
秦连喊拜拜。
六、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庆贾母诞生。
母鳖好生蛋。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乌龟教母鳖清湖底。
清骨散《证治准绳》:知青浇草,地鳖胡饮。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百龟皇帝齐练琴。
第五章祛暑剂一、祛暑清热清络饮《温病条辨》:猪饮西瓜和扁豆丝。
二、祛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香花逗俏猴。
三、祛暑利湿六一散《伤寒直格》:六一拾草。
桂苓甘露饮《宣明论方》:憨猪倌责令猪羔滑杆。
四、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师母深夜卖黄爪和糙米。
第六章温里剂一、温中祛寒理中丸《伤寒论》:草人赶猪。
老人白干。
吴茱萸汤《伤寒论》:吴江大人。
吴玉找姜大人。
小建中汤《伤寒论》:草医要姜汁枣。
桂枝汤加胶饴。
大建中汤《金匮要略》:姜姨任教。
二、回阳救逆四逆汤《伤寒论》:父酱肝。
四逆老夫子将回阳救逆。
回阳救急汤《伤寒六书》:陈夫人下令炒五香酱猪肉。
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刘金虎媳妇肉肉回故乡牧羊。
三、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伤寒论》:肝大同志要当心。
通知要找心肝。
第七章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攻里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秦将军只要半壶枣酱。
防风能圣散《宣明论方》:将军石河值勤住草房,忙借船摆妈归金石桥。
二、解表清里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秦连割草。
石膏汤《深师方》(录自《外台秘要》):百子练琴吃麻糕。
三、解表温里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俏姐当皇后,令下臣烧白熊肉、酱猪肝。
第八章补益剂一、补气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夫人赶猪。
白老夫人。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四君子加陈皮。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任夫人一早要接编百草帘。
一连人上山,四君子找树根。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麻人赶猪,虎皮当旗。
异功无妇,胡妈当妻。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无脉。
生脉为人脉。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玉屏风骑白术。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完带深山打柴草,陈嫂借钱买二术。
人参蛤蚧散《卫生宝鉴》:夫人背母披星割草。
二、补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弟摆船归。
当地传说。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骑龟。
归脾汤《济生方》:大龙草原牧猪,奇人神算将归。
四君归期早,远知龙眼香。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伤寒论》:草人清早教弟卖芝麻酱。
阿妈卖地,贵大人干生气。
三、气血双补八珍汤《证体类要》:兄弟当大将,要夫人赶猪。
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擒熊人住沙地,草米齐断要归。
四、补阴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渔夫单要熟蟹。
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左归丸《景岳全书》:愚弟要牛狗兔鹿龟。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蜂知百龟住地。
虎潜丸《丹溪心法》:陈虎少将养百只黄龟。
二至丸《医方集解》:憨女。
一贯煎《柳州医药》:一贯归川,杀狗卖地。
一贯杀狗当地零卖。
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疯夫人十五生,只穿杏黄细绒。
要卖花草熟鸡,晴天赶狗兔牛羊。
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儒阿杏赶牛马。
龟鹿二仙胶《医方考》:人骑鹿龟。
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乌龟骑牛拎只兔。
五、补阳肾气丸《金匮要略》:贵子腹泻,单要黄鱼。
肾气六位家富贵。
右归丸《景岳全书》:独育狗鹿兔,贵地当要富。
第九章安神剂一、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朱砂敢当皇帝。
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当地人点犀香,珍珠帛金银砂,早送神龙。
磁朱丸《备急千金要方》:磁朱安神曲。
二、滋养安神酸枣仁汤《金匮要略》:熊猫早知茯苓甘。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天王不信,田夫洁身早跪地,但愿卖猪五百只。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治脏躁,滋养心神用之妙。
第十章开窍剂一、凉开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雄兵勤练射犀牛,只欲珍珠金箔衣。
紫雪丹《和剂局方》:肖二四拾元二角炒四箱生金砂。
至宝丹《和剂局方》:龙虎射杀雄牛,安带金银角?小儿回春丹《敬修堂药说》:蛇胆牛足背,猪狗全麻僵,夏枳木坛存,黄豆炒成丹。
行军散《霍乱论》:行军棚小兵金针射雄牛。
二、温开苏合香丸《和剂局方》:傻朱熹久想刻冰笔。
紫金锭《片玉心书》:山姑五子雄,杀鸡想千金。
第十一章固涩剂一、固表止汗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骑马卖牡蛎。
三、涩肠固脱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穆桂英当草寇要人,可诛。
四神丸《医方集解》:四神将枣子肉喂鱼治五更泄。
四、涩精止遗桑螵蛸散《本草衍义》:神龙远飘,仆人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