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游记散文

合集下载

古代游记散文特点

古代游记散文特点

古代游记散文研读和教学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名篇佳作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群星灿烂。

许多作家就是因为一篇游记散文而傲视文坛,历久弥新,许多经典作品对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心态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使多少文人对那一片神奇的“世外桃源”充满向往;比如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一直被具有儒家情怀的为政者奉为“圣经”,抬头捧读;比如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成为骈体文的登峰造极之作,千古传颂;比如苏轼,一篇《前赤壁赋》,不仅使黄州这个小城名闻史册,成为旅游胜地,而且文人骚客每每落寞之时,总要反复诵读,以释放心中官场羁旅的无限愁怀;比如张岱,一篇《湖心亭看雪》,不仅反映了晚明文人生活的微妙情趣,也成为文人赋闲生活的浮华若梦……不用举很多例子了,我们已然了解,古代游记散文十分重要,它不仅勾勒了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致,而且寄托了文人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文人难解的百结愁肠。

今日研读,更有现实意义,它能丰富我们日益枯涩的心灵,润泽我们日显苍白的生活,能矫正我们对大自然的恶劣态度和蛮横气势,能使我们在盲目的快节奏面前,慢慢放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丽,去凭吊古人的雅致,去与古代文人对话,去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增加我们的幸福指数。

当下,引导中学生研读古代游记散文,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我认为应弄清以下一些基本问题:古代游记散文的定名;古代游记散文研读的基本篇目;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类型;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脉络;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建议;古代游记散文的学习要求和思考拓展等。

其中“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是我们整个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下功夫去钻研。

下面对这些问题分别说明之:一、古代游记散文的定名我国古代游记文学包罗万象,内容庞杂,层次丰富,其中最主要的两块内容是游记诗词和游记散文。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初升高)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初升高)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

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人像、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

写景散文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松柏后凋”《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年岁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

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的联想与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主旨在于表达作者自己的志向与操守。

到了东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开始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况1、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家,散文作品往往集实用性、哲理性、文学性于一炉。

哲学家用散文说理,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史学家用散文纪事,产生了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历史散文是以记言记事为主。

2、汉魏六朝时期:(1)战国末期至秦汉时代,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散文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独立的文学地位。

如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东汉班固的《苏武传》是非常具有文学性的散文。

(2)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它其实是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但它可划分为广义的散文范畴。

赋起源于战国,兴盛于两汉。

赋大体经历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

两汉时期大赋盛行,代表作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赋衰落,抒情小赋占主导地位。

如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江淹的《恨赋》《别赋》等。

(3)代表两汉散文最高成就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

古代西湖散文游记

古代西湖散文游记

古代西湖散文游记【篇一:古代西湖散文游记】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风景如画,美妙绝伦。

去年国庆节,我们一家人也去游玩了这美丽的杭州西湖!路上,我望着两边连绵起伏、层出不穷的山脉,宛如一条巨龙雄伟壮观。

我正沉醉于中,无法自拔时,突然,车子停了下来,我猛然惊醒,原来到了。

下了车,只见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我们一家三口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林阴道路的两旁,两排魁梧的树被风吹的“沙沙”作响,仿佛唱起了欢乐的歌谣,在空中久久回荡。

走了许久,终于看到了西湖。

站在远处望,水连着天,天连着水,蓝天和湖水相融在一起,平静的湖面上像一面硕大的镜子,一望无际。

水花拍打在岸边的礁石上,好像孩童们在快乐地嬉戏。

我们登上了游船,徜徉在山水之间,仿佛身边一切人和物都消失了,让我感受到心神愉悦,自得其乐。

突然间湖面上展现出一个奇异的景观---一座岛。

正当好奇之时,听到“大家请往右手边看,这座岛叫‘三谭映月岛’……”听了导游的解说,我情不自禁地望了望远处的“三谭映月岛”。

只见它树木葱茏,藤萝摇曳,绿色掩盖了这座岛的荒凉。

回到岸边,只见还有更多人蜂拥而至,有的人赞美西湖美景,有的人拍照留念……让我想到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真是耐人寻味。

西湖美景真是让人回味无穷!西湖美景真是美妙绝伦!西湖美景更是浓妆淡抹……真让人心旷神怡,神游其中!西湖真是一颗灿烂的明珠,令我们向往和憧憬!作者:江苏昆山市石牌中学初一(1)班张研博(江苏昆山市名师工作室:冯瑜指导)【 - 散文】杭州西湖的美景,总是那么让人难忘。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杭州西湖游记,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篇一:粉黛西子少年时读苏轼赞美杭州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小小的心灵上便有了烙印。

后来长大了读到久居西湖的晚清学者合樾的笔记,说西湖的风景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更令人神魂飞越了。

数十年后才到西湖一游,却只领略到一个“晴方好”,也就是“三不如”。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表现出着自然、善变的特点。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来析论。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首先表现在风格上。

从写作风格来看,中国古代游记散文往往展示出一种自然、善变的特质。

它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口气向读者传达着一种视角视角往往比一般结构文体多了一份温婉的沉浸,有时也会出现一种“自我”的探索。

虽然它在比较宏大的文学结构中并没有显著的功能,但它的特殊风格给欣赏者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此外,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也表现在形式上。

它通常采用变化莫测的结构形式,让读者能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有时会采用火攻蛇行的方式,将角度明确提示出来,同时又留下一份留白,让读者可以自由构思。

有时采用曲折微妙的语言方式,描写出一种神秘的现象,又留下一份悬念,让读者引领自己跟随文字的脚步探索。

无论是抒情性的描写,还是采取逐渐细节层次的方式,都可以凸显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作者另类思维的特点。

最后,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也表现在内容上。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将风物和人情、抒情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示出一种轻松自然的写作技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轻松自在的内心安宁。

在游记散文中,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相互交织,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背后运用的传统文化的深度与智慧,以及作者对风景的独到体会。

这些内容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弦,给他们以一种美的体悟。

总之,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在风格、形式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了独特的特质。

这种独特的写作技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是游记散文,所有文学作品都应有一份独特的特点,在传达内容的同时,也能让读者产生共鸣,留下一份心灵的精神财富。

古代游记散文

古代游记散文

古代游记散文古代游记散文有哪些呢?想了解吗?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古代游记散文,希望对各位有帮助!古代游记散文1、三峡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崖所馀,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其下十馀里,有大巫山,非惟叁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

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西,即巫山者也。

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自建平至东界峡,盛弘之谓之空泠峡。

峡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

其间远望,势交岭表,有五六峰,参差互出。

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俗传两郡督邮争界於此。

江水历峡,东迳宜昌县之插下。

古代游记散文2、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古文游记名篇

古文游记名篇

目录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3、郦道元的《三峡》 (5)4、柳宗元的“永州八记”: (6)4.1《始得西山宴游记》 (6)4.2《钴鉧潭记》 (8)4.3《钴鉧潭西小丘记》 (9)4.4《小石潭记》 (11)4.5《袁家渴记》 (12)4.6《石渠记》 (14)4.7《石涧记》 (15)4.7《小石城山记》 (16)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17)6、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19)7、苏轼的《石钟山记》 (20)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隔了一年,政治清明通达,人民安居和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共5篇)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共5篇)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共5篇)第一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这两篇散文的异同《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苏轼的代表作。

两赋写于同一年,中间相距三个月,是各有千秋的姊妹篇。

珠联璧合,浑然一体。

为了寻找苏轼的散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点,我把两篇作品联系起来阅读,互为参照。

两篇文章通过一样的赤壁景色,一样的方式,一样的题材,反映了不同的时令季节,描绘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发了不同的情趣,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然而又都具诗情画意。

前后《赤壁赋》都以秋江夜月为景,前赋描写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主要是谈玄说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主要写江岸上的活动,时间也移至孟冬,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是以叙事写景为主而前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

前赋以情感浸润景物,浸透着喜悦,相思,失落,超然,具有诗的抒情性。

即言愁到解愁,悲愤到超然。

后赋的山石高峻怪异之景,既是对立、压迫着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积郁难消的苦闷之情。

前赋以哲理升华境界,其人生虚幻,抱负成空之感慨,始终紧扣写景自然生发,因像得意,具有诗之理趣。

后赋展现政治上屡屡失意的苏轼很想从山水之乐中寻求超脱,结果却在结尾更深的内涵却是苏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负的不知所踪。

我认为,《后赤壁赋》中的孤鹤形象,说明了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坚毅精神、超越态度,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让我们知道为什么苏轼在逆境中能够依然保持着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苏轼文风的绮丽华美,挥洒自如,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面对逆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道出了自己心中无限的感慨。

人生的风风雨雨,官场仕途的黑暗和坎坷,让人感觉人世间的无常,但是苏轼的心态是坦然的,谁怕?一蓑烟雨便笑看风云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如浮萍,漂泊...——听完这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你已然胸纳须弥,意满乾坤。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中国古代山水游记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叹为观止,对现代游记散文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1游东山记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吠。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洐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皆来,遂共酌。

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营乐丘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精选古文游记类散文

精选古文游记类散文

古文游记类散文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些文章,而且,这些文章竟然是越看越有味,下面是古文游记类散文,欢迎参考阅读!(清)袁枚或告余曰:“子从雁宕归,则永嘉之仙岩、缙云之仙都峰,均可游焉。

”余谨识之。

误记仙岩为归途之便,舟行十里,方询土人。

曰:“南北殊路矣。

”心为缺然。

及至缙云,以仙都谋之邑宰,有难色,以溪涨辞。

余遂绝意于游。

行三十里,止黄碧塘。

日已昳①,望前村瓦屋鳞列,从隶曰:“此虞氏园也,盍往小憩?”如其言,园主迎入茗饮,未暇深语,仍还旅店。

将弛衣眠,闻门外人声嘈嘈,则虞氏昆季②,曰:“别后见名纸,先生即袁太史乎?”曰:“然。

”乃手烛上下照,唶③且骇曰:“我辈幼读先生文,以为国初人,年当百数十岁。

今神采若斯,是古人复生矣。

愿须臾留,明日陪游仙都。

”余未及答,而少者卷帐,长者捧席,家僮肩行李,已至其家,折塈④张饮。

次日,厨具馔,里具车,导入响岩。

石洞隆然,叩之应声。

有小赤壁,有鼎湖,草树卉歙⑤,高不可上。

仙榜岩雉堞⑥横排,可书数百姓名。

旸谷为溪水所啮,非梯莫登,仅遥瞩,于大方石上有宋嘉定磨崖,及王十朋诗,约略可识。

未一日,而仙都之游毕,仍宿虞氏家。

嘻!是游也,非虞氏主之,则仙都不可游;非从隶有请,则不诣虞氏;非日尚晏温,或有雨,则从隶虽请亦不往;非具生纸以名通,则虞氏亦不知我为何人。

我之当游仙都,仙都之当为我游,天也,非人也。

然仙岩咫尺可游,而于意外失之。

仙都心已决舍,万不能游,而于意外得之。

一游也,无大关系,而世事之舛午如是,其它何可类推哉!亟记之,以志遭逢之奇,以表虞氏好贤之德。

主人名沅,字启蜀,为唐水兴公之后人。

(选自《闲雅小品集观》)[注] ①昳(dié):太阳偏西。

②昆季:兄弟。

③唶(jiè):赞叹。

④塈(jì):休息。

⑤卉歙:《汉书》司马相如《上林赋》“浏莅卉歙”,王先谦补注云:“犹呼吸也。

”⑥雉堞:城墙。

柳宗元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文言文游记散文

文言文游记散文

文言文游记散文吾游三峡,自京师出发,途经黄河至陕西,然后沿着长江而下,历经千里,继续向东至江苏的南京。

此番行程,可称得上是一次壮丽的中华之旅。

第一章:黄河之旅在黄河岸边,我目睹了黄河的浩渺长流。

河水奔腾而过,声如雷鸣,令人心旷神怡。

沿途有无数的古老村落,这些村落沐浴在黄河的滋润下,历经岁月的洗礼,仍然保持着古朴的风貌。

第二章:陕西的历史遗迹抵达陕西后,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兵马俑的土地。

兵马俑陵墓的壮丽景观让我叹为观止。

这些秦代皇帝的陪葬坑中埋葬着数不清的雕像,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此外,陕西还有其他许多历史遗迹,如华山、大雁塔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章:长江之行登上长江游轮,我沿着长江一路向下,欣赏着两岸的美景。

三峡的险峻山峰、碧水清流令人神往。

经过巫峡、西陵等著名景点,我对长江的壮丽景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长江还是中国的母亲河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第四章:南京的风情最后一站是南京,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

在南京,我参观了中山陵、明孝陵等重要的历史遗迹。

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痛苦与辉煌。

南京还有美丽的湖泊和园林,如玄武湖和中山植物园,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附件:1.陕西旅游地图:包括兵马俑、华山等景点的位置和介绍。

2.长江游轮行程表:详细记录了长江游轮行程的时间和景点导览。

3.南京旅游攻略:介绍了南京的交通、餐饮和住宿等信息。

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华:指中国,中央大国。

2.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江”。

3.兵马俑:秦始皇陵的陪葬品,是世界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

4.华山: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以其险峻著称。

5.中山陵: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人物之一。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析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是一种以记述游历见闻为主的文学作品,通常
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游记。

其创作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描写生动、细腻。

古代游记散文的作者通常善于描写景物、
人物、生活场景等,以鲜明、生动、细腻的笔触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
栩栩如生的画面。

二、叙事流畅、自然。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语言通常流畅、自然,很少出现生硬、死板的叙事方式,常常以轻松、活泼的语言描述游历
过程,打动读者的心灵。

三、融合文化、宣扬思想。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不仅是一种记录见
闻的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作者会在描写自然风光的同时,描述文化遗产、历史名胜、民俗风情等,从而宣扬思想、传承文化。

四、情感真挚、直抒胸臆。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作者通常表现出
真挚的情感,诚挚地记录着游历的点滴,将个人感悟与读者分享,让
读者更深刻地体验游历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心境。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游记散文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生动有趣的
文学作品,通过真实而直观的记录,反映出旅行的诸多魅力,让读者
更好地领略丰富多彩的人间风景。

中国游记散文大系

中国游记散文大系

中国游记散文大系第一篇:探秘中国古都——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有幸来到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亲身感受了北京的独特之处。

早晨,我踏上了天安门广场的石板路。

广场宽阔而庄严,气势磅礴。

天安门城楼高耸入云,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在这里,我回顾了中国的近代历史,感慨万分。

随后,我来到了紧邻广场的故宫,这座宏伟的建筑群是中国古代皇宫,我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古代帝王的世界。

殿宇之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让人叹为观止。

午后,我来到了著名的天坛。

这里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上天的场所,被誉为建筑艺术的杰作。

我仰望着巍峨的圜丘坛,感受到了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天坛公园里,我看到了许多老年人在跳广场舞,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也是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一种方式。

傍晚,我来到了北京的胡同。

这些狭窄而古老的巷弄,承载着北京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传统文化。

我在胡同里漫步,看到了许多独特的小店和特色的餐馆。

我尝了北京烤鸭,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在胡同里,我还看到了许多老北京人在打太极拳,这是中国传统的健身方式,流传至今。

夜晚,我来到了长城。

这座世界奇迹,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山脊上。

我登上了悬崖峭壁上的烽火台,俯瞰着千年的历史。

长城的守护者们,曾经为了保卫家园,浴血奋战,他们的英勇事迹让我震撼不已。

夜晚的长城,灯火辉煌,犹如一条巨龙点亮了黑暗的山谷。

离别北京的时候,我心中充满了对这座城市的留恋和感激。

北京,你教会了我什么是历史和文化,你的繁荣和辉煌让我感到自豪。

我带走了这些珍贵的记忆,希望有朝一日再次回到这个充满魅力的地方。

第二篇:江南水乡之旅——苏州苏州,位于中国东部,被誉为“江南水乡”。

我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

早晨,我来到苏州的拙政园。

这座古建筑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作,被誉为“东方花园”。

我漫步在曲水回廊和假山水池之间,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独特韵味。

园中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体。

它以作者亲身经历的山水之行为基础,将感受、观察、记忆和想象融为一体,展现出古代人们对山水之美的独特理解和热爱。

以下是本文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的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第一章:山行又到了一个秋天,清晨,我准备独自一人去山中游玩。

我走在山间小径上,看着脚下的落叶,好像是走在一条彩色的地毯上。

时而有微风吹来,带起那些落叶,仿佛是在跳舞。

远处的山峦在雾霭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我爬上了一座小山,顶上建有一座小亭子。

站在亭子里,我可以俯瞰整个山谷,远处的山间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银光。

山谷里的绿树和红叶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坐在亭子里,心情愉悦,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第二章:水乡我离开了山谷,来到了一座古镇。

这里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

小溪两岸的房屋矗立在花树丛中,宛如一幅水墨画。

我沿着小溪漫步,听着潺潺的水声,感受到了时间的沉淀和生命的宁静。

我来到了一座古老的桥上,凝视着桥下的溪水。

溪水轻轻地流过,带走了尘世的烦恼,使我心情舒畅。

桥下有一些儿童在玩耍,他们欢快的笑声给整个古镇增添了一丝生机。

第三章:山水画我来到了一间展览馆,里面陈列着一些古代山水画。

这些画作绘制精美,用笔细腻,将山水之美完美地表现出来。

画中的山峦翠绿欲滴,水波荡漾,仿佛能听到山风和水声。

我真的被这些山水画所深深吸引,它们给我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

它们让我明白,山水之美在古人心中是那么重要,他们用画笔把这种美丽永远定格下来,让更多人可以欣赏和领略。

第四章:陶渊明的山水情怀陶渊明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对山水情有独钟。

他以自然山水为题材,描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

他的山水诗读来如行云流水,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陶渊明曾写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句诗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

他通过登山观海,寻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满足,也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游记类文言文名篇有哪些

游记类文言文名篇有哪些

游记类文言文名篇有哪些一、《东篱杂记》这是一部清代文人郭翰林的游记类作品,记录了他在江南一带的旅行经历和所见所闻。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山水风光和人文景观,通过对一些历史传说和名胜古迹的描述,展现出江南独特的魅力。

二、《阳春白雪图志》此书由明代文人袁宏道所著,记述了他的两次山水游历。

袁宏道以质朴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他对山水的深情以及对诗词艺术的热爱。

同时,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让读者对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背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醉翁亭记》这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游记类散文,以作者一次游览醉翁亭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人物描写和景物描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欧阳修以幽默诙谐的笔调,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独到见解,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

四、《紫微宝卷》此书由明代文人杨慎所著,记录了他从江南出发,一路向西到达西北地区的旅行经历。

《紫微宝卷》不仅记录了作者所见所闻,还参杂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文中除了对山川、河流的描写,还记载了当地的民风民俗和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西北风情。

五、《子不语·沈从文先生游蓝山记》这是当代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篇游记类散文,记录了他的一次蓝山之行。

沈从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蓝山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作者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引人思考。

六、《聊斋志异》此书是清代文人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有许多故事以山水游历为背景。

蒲松龄以幽默离奇的方式,描写了一些灵异的山水景观和奇遇故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和文化背景。

这些故事既让人感到神秘诡异,又带有一种想象力和艺术性,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七、《红楼梦》这是清代文人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一个富贵家庭的兴衰沉浮。

从史诗般的气势到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曹雪芹以雄浑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精选9篇)

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精选9篇)

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精选9篇)随着山水诗的兴起,山水文也渐渐多起来了,特别到了唐代,出现了独立的完整的游记散文,自此以后,这一古代散文的重要支派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如下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精选9篇),欢迎阅读!古代著名的游记散文篇1我国古代散文的产生是从简单的记事开始的,逐渐发展而有叙事记人的史传散文,而有议论政事、阐释哲理的诸子散文。

写景记游之作比较后出,正如绘画中人像、佛像中出现的山石、树木背景一样。

写景散文初起时难免体制短小,描写简单,像“逝者如斯”“松柏后凋”的联想与比喻,应该说只是写景状物的一种胚胎因素,主旨在于表达作者自己的志向与操守。

到了东晋时期,世事乱离,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们开始仰慕老庄思想,追求清玄之风,逃避现实,寄情山水。

一、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况1、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家,散文作品往往集实用性、哲理性、文学性于一炉。

哲学家用散文说理,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庄子》等;史学家用散文纪事,产生了历史散文.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历史散文是以记言记事为主。

2、汉魏六朝时期:(1)战国末期至秦汉时代,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散文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独立的文学地位。

如秦代李斯的《谏逐客书》、东汉班固的《苏武传》是非常具有文学性的散文。

(2)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它其实是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学样式,但它可划分为广义的散文范畴。

赋起源于战国,兴盛于两汉。

赋大体经历了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个发展阶段。

两汉时期大赋盛行,代表作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赋衰落,抒情小赋占主导地位。

如曹植的《洛神赋》、王粲的《登楼赋》、江淹的《恨赋》《别赋》等。

(3)代表两汉散文最高成就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历史。

唐宋八大家游记散文

唐宋八大家游记散文

唐宋八大家游记散文【篇一:唐宋八大家游记散文】原标题:他是唐宋八大家,一生官场失意却靠文章流芳百世在中国历史上,唐宋时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辉煌时代,涌现了无数名噪一时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流传千古的艺术作品。

后人将唐宋时期文学造诣最高的八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今天,功德君要为大家讲的柳姓名人就是这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河东先生”——柳宗元。

人物生平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祖籍山西运城,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曾做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中进士,贞元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改革失败,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

在永州期间,柳宗元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此时,他得知好友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

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适合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刘禹锡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他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

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罪加一等,也死而无怨。

唐宪宗听闻之后,下诏把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

这就是历史上知名的“以柳易播”的故事。

古代散文游记高中

古代散文游记高中

古代散文游记高中导语: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代散文游记高中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古代散文游记高中一曲广陵散,诉不尽人间恩怨。

世间冷暖,不过万象之中一道主题元素。

清冷之寂,一道孤寒临渊袭来,若风、若雨、若塞上寒烟,飘飘荡荡,游弋孤零。

如风般的往事,在风中凝结沉默,回味绵长。

岁月卷曲,总有无奈之举。

红尘阡陌,欲步无措,时而不能自己。

无悔青春,却道不完寰宇苍生,红尘眷恋。

夕阳洒落,堕入红尘,娴情四野,如梦、如烟、如世间雪月风花。

尚好情怀,如沐春风,挥洒之间滴净身心,青山依旧。

岁月青葱渐入黄花,情义至善,却何以两堪。

缘与无缘,份或非份,注定了天涯。

曾经沧海,免不了要笑,只是笑亦何欢。

若苦涩心头,自知出处。

焦灼或是纠结,暂不去管它。

言情尴尬,无端受戮,东边日出西边雨。

晴空日没,难不成花田又错。

红尘中,快意人生忘了归途,七彩瞬间豪情肆溢,洒脱不羁纵酒寻歌,却从不敢失真诚,七尺堂堂,几醉街头,无知于酒后。

人生驿路谁无憾事,愧不能自己。

虽乏善可陈,倒也不乏正气。

保不定日后折戟沉沙,终将沦为岁月的傀儡,那又如何。

豪气依然,若天公慷慨,得以洒脱十年,便足以快慰平生。

荡气回肠,人生而已、落寞而已,不过区区几十载而已。

总要延展一下未来,整理思维,清晰视野。

如同神秘的卡布基诺,虽看不到泡沫下的深邃,但芳香下的甘醇依旧浓郁。

一展往日的悲欢,数不清还有多少成空的往事。

一缕幽香,随风悄然飘过,乱了整个芬芳。

世事沧桑淡薄,世间的残梦有几许还不曾醒来。

再休提碎玉残钱,难不成岁月回眸竟是为了一缕哀愁。

怎禁得繁华落尽流水无情,风再起时,那随风摇曳的往事,跌跌撞撞,空负了年华。

满城风絮,温温柔柔再飘依然,恍惚中似是来到了朦胧浪漫的雪月。

在惊疑错愕中望着满天飞花,昂起的头,久久不能垂下。

仿佛岁月在朦漫中停顿凝稠。

谁知道明日黄昏斜阳怎堪。

莫不是换了人间。

来时的路渐渐模糊,一路上沉默寡言,无意于美景良辰,只晓得在风中找寻那似曾相识的,传说中用雨做成的云。

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概况

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概况

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概况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支重要文学流派,它以作者亲身经历的旅行为基础,通过文字的描写和叙述,向读者展示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作者的游历感悟。

本文将从古代游记散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发展概况。

古代游记散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在《左传》中,已经可以看到作者对外地风景的描述,如:“既济于东郭,终以至于孟门。

”这种以文字记录旅行经历的写作形式为后来的游记散文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游记散文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到了唐代,古代游记散文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的文人墨客多才多艺,他们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所成就,还热衷于旅行探险。

杜牧的《阙题》、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作品,都是以游历的经历为基础,将自己的游记融入到了诗歌中,成为了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不仅富有文学艺术性,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旅行所得的见闻和感受。

宋代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游记散文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们,他们的游记散文中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和思考。

苏轼的《东坡志林》是他在游历过程中对所见所闻的记录,其中不仅有对景物的描绘,还有对社会状况和人情风俗的观察和思考。

这种将感情与游记结合的写作方式,成为了后来游记散文的一种常见形式。

明清时期,古代游记散文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清代的游记散文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描写和真实感的追求。

著名的游记作家袁枚的《随园诗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他以自己的游历经历为基础,记录了江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自己的旅行感悟。

袁枚的《随园诗话》在古代游记散文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后来的游记散文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古代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它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文字的描写和叙述,向读者展示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以及作者的游历感悟。

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古代游记散文经历了起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创作特点根据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中国古代散文可以分为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古代记叙散文、古代议论散文和古代抒情散文四大类。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供大家欣赏。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一:江渚游
日已过午,环于天宇之中,游于碧空之下,不甚暖也。

念室中无人,独一人欣然起行,游于江渚之上。

虽只佘一闲人,亦欣欣然也。

日光下澈,水波粼粼,影布石上。

疾翔于江渚之上者,归鸟也。

心乐之,倚江沿石壁之上,下视江水,其水漂碧,汹涌若奔,有如万马齐喑。

江畔青草如翠,一碧千里。

草上有林,林间枝条纵横,枝上有物,若隐若现,近其而望之,盖桃也。

桃有半开者,含苞欲放,娇翠欲滴,若早春之晨露,深海之宝珠。

微风拂过,枝上有花瓣者纷纷下落。

而碧草之势何哉?其形若长江之水滔滔不绝,跌荡起伏。

既而风止,草木皆定。

伏江望之,水中似有游鱼相乐,行于藻荇之间。

碧空有云,倒映水中,游鱼似玩乐于天际之间,与日月同行。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二: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
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中国古代游记散文三: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