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_教案
《致橡树》教案 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主题的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致橡树》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如何欣赏古典诗歌,体会其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致橡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教师讲解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橡树象征坚定信念、翠绿挺拔象征生命力等。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培养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学会了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理解了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掌握了欣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像橡树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感悟文章。
3.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寓意。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热情,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诗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完整版)舒婷《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学目标1、品味诗的意境,把握诗的内容和艺术手法,背诵诗歌2、培养独立自尊的人格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意味隽永的特色难点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意蕴。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
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倾向女诗人的心声,倾向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二)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1、第一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讨论、明确:第一层意象有:凌霄花、小鸟、泉源、险峰。
这一组意象均表现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
2、橡树和木棉树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讨论、明确: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活,并肩站立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爱情。
诗人通过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
(学生对这种爱情观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应引导学生联系其他文学作品,阐释自己的观点,不要空洞评价)3、诗歌前后两层结构上有何特点?讨论、明确:结构上先破后立。
第一层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借助诗歌的意象,表达了争取女性尊严、独立自主的决心,这是对旧的爱情观的“破”。
第二层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她对爱情、婚姻关系的认真思考,流露出一个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和渴望,这是对新时代的爱情观的“立”。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4篇《致橡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伟人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⑶师分析、明确: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
致橡树的教案6篇
致橡树的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作文大全、心得体会、申请书、演讲稿、教案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pplication forms, speeches,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致橡树的教案6篇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包括文化背景、学习风格和特殊需求,以确保教学的包容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致橡树的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舒婷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探讨《致橡树》的创作年代及其历史背景。
1.2 作者简介介绍舒婷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舒婷的创作风格及其对现代诗歌的贡献。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致橡树》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节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结构表达情感和意象。
2.2 诗歌意象与主题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歌主题,如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等。
第三章:诗歌语言特色3.1 词语选择与运用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的选择与运用,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词语的选择表达情感和意象。
3.2 修辞手法与效果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4.1 诗人情感分析分析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敬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4.2 读者情感共鸣探讨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诗歌产生情感共鸣。
分析诗歌对读者的情感启发和影响。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讨论5.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式。
5.2 课堂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引导学生反思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6.1 对比手法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橡树与木棉的对比。
探讨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6.2 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橡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探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影响。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价值7.1 诗歌与时代背景探讨《致橡树》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分析诗歌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7.2 诗歌的影响力分析《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探讨诗歌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诗歌解读与欣赏8.1 诗歌解读方法介绍诗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象等。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的分析。
(2)诗歌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诗人舒婷的图片,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播放《致橡树》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自主学习①诗歌的主题是什么?②诗歌中有哪些意象?③诗歌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3.合作探究①诗歌中的“橡树”具有哪些品质?②诗歌中的“木棉”具有哪些品质?③诗歌中的“我”具有哪些品质?4.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橡树”、“木棉”、“我”等意象,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品质。
(2)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如对橡树的赞美、对木棉的喜爱、对爱情的向往等。
(3)分析诗歌的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5.课堂小结(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致橡树》的理解和感悟。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致橡树》的主题思想、意境美和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致橡树》的诗句;(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3)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分析诗歌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坚强、独立精神的赞美;(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2. 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的理解;2. 诗歌意象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致橡树》全文及其注释;2. 学生准备:预习《致橡树》,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现代诗歌,谈论对现代诗歌的感受;(2)提问:你们认为现代诗歌的特点是什么?(3)教师总结:现代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
2. 诗歌朗诵(1)学生齐读《致橡树》;(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3)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点评。
3. 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人的写作手法;(2)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如橡树象征坚韧、独立精神等;(3)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如“绿叶”“花朵”“果实”等,理解其深层含义。
4. 诗人背景介绍(1)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比喻手法;(2)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致橡树》,并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分析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引导学生找出其他表现坚强、独立精神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2)分析不同诗歌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致橡树》的教案参考
《致橡树》的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致橡树》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能够领会诗人所表达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意象和修辞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2)领会诗中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激发面对困难的勇气;(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2. 诗歌的修辞手法鉴赏;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内涵的理解;2. 修辞手法的运用;3. 个性化解读与表达。
1. 教师准备:《致橡树》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致橡树》,了解诗人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橡树;(2)引导学生关注橡树的特点,引出课题《致橡树》。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2)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的艺术魅力;(3)引导学生从意象和修辞角度,表达自己的欣赏之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诗中“坚定信念、顽强精神”的理解;(2)分享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6. 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是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
(2)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致橡树》的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3. 诗歌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舒婷及诗歌《致橡树》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小组代表汇报诗歌的象征意义。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橡树象征坚定信念,木棉象征爱情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崇敬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坚定信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背诵、观后感写作和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理解运用。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致橡树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致橡树 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历史背景;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学习诗歌的表达手法和修辞特点;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寓意;2.了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2.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展示橡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橡树的想象和感悟;2.朗读法: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3.分析法:解读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义;4.讨论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5.填词法:根据诗歌的意境,让学生进行填词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橡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橡树的联想和情感,让学生谈谈对橡树的认识和感受。
2.朗读诗歌:教师朗读《致橡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3.理解诗歌(1)分析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历史背景,介绍屈原和楚国的历史背景。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寓意,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是一种痛苦的爱情和不同寻常的情感。
4.分析诗句(1)分析第一节的诗句:“我爱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解读作者对橡树的爱情表达和视而不见的态度。
(2)分析第二节的诗句:“我对着大海,挥泪笑去;泪随风潮,笑傲江湖。
”理解作者对橡树的不离不弃和豪情逸志。
(3)分析第三节的诗句:“请你绽开你的果实,像爱情开出秋天的花朵。
”理解作者对橡树坚强生命力和爱情的期待。
5.讨论与填词(1)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给学生一些关键词,让他们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填词练习。
6.总结与展望(1)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致橡树》我爱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我对着大海,挥泪笑去;泪随风潮,笑傲江湖。
请你绽开你的果实,像爱情开出秋天的花朵。
七、课后作业1.背诵《致橡树》;2.写一篇文章,探讨橡树象征的含义和诗歌背后的情感;3.寻找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写一篇读后感。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教学课时:篇一1个课时教学重点:篇二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案篇一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板书课题、作者)二、教师简介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教师解题: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及诗的写法)2.指名读。
(教师作诵读评价、指导)3.齐读。
(教师板书重点字词)五、教师提问:此诗中出现了三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出各指代什么?生齐答:“我”指木棉,“你”指橡树,”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六、分析诗歌:1.师问:此诗阐述的是一种新型的爱情观,诗歌从什么地方开始阐述的?生答:不这些都还不够。
2.师问:“不”,是个否定词,它否定什么?明确:否定旧的、传统的爱情观,有否定就得提出肯定的东西,从这里引入崭新的爱情观。
3.解读第一层:(1)集体朗读第一层。
(2)师问: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
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①攀援的凌霄花它是一种藤本植物,没有直立的茎,但它为追求高贵的地位,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顾一切向上爬,完全置身的人格尊严不顾,借橡树来证明自己价值的存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夫贵妻荣。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word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1.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舒婷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解析《致橡树》创作的年代背景及社会意义1.2 诗歌主题阐述《致橡树》中橡树象征的意义分析诗歌表达的爱情观和价值观第二章: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2.1 诗歌结构分析《致橡树》的韵律、节奏和押韵解读诗歌的分段和层次2.2 艺术特色探讨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效果欣赏诗歌中富有意象的语言和描绘第三章:关键词语与象征意义3.1 关键词语解析诗歌中的重要词语,如“橡树”、“木棉”、“爱情”等阐述这些词语在诗歌中的含义和作用3.2 象征意义深入剖析橡树作为诗歌核心象征的内涵探讨其他意象如木棉、暴风雨等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四章:情感分析与价值解读4.1 情感分析分析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对坚定爱情和独立人格的追求4.2 价值解读探讨诗歌传递的现代爱情观和价值观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爱情观和价值观第五章:创作练习与思考题5.1 创作练习模仿《致橡树》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让学生通过创作,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5.2 思考题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致橡树》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思考如何将诗歌中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第六章:分组讨论与课堂分享6.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意象和情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促进思考和交流6.2 课堂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鼓励其他学生对分享内容进行评价和讨论,增进互动和合作第七章:诗歌表演与创意表达7.1 诗歌表演学生可以选择扮演诗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诠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鼓励学生运用身体语言、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诗歌的内涵7.2 创意表达学生可以利用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转化为其他艺术形式第八章: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8.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分析和反思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义作业可以包括写一篇关于诗歌的短文、绘制诗歌的意象图等8.2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舒婷的其他诗歌作品,以及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鼓励学生通过延伸阅读,深入理解诗人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第九章:总结与反思9.1 总结回顾整个教案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强调诗歌对个人成长和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9.2 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成长,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个人情感和思想的滋养作用第十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10.1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诗歌原文、注释、解析等提供教学活动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10.2 参考资料推荐学生阅读的舒婷其他诗歌作品和相关文学作品提供诗歌分析和解读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舒婷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以及诗歌创作的年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舒婷及其作品《致橡树》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致橡树》的文学特点,如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
1.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含义。
2.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3.2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学生尝试创作以“橡树”为主题的诗歌。
4.3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
5.2 学生提出对诗歌的疑问或进一步的思考。
5.3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
第六章:课堂讨论6.1 教师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情感展开讨论。
6.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6.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七章:文学作品比较7.1 教师介绍与《致橡树》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
7.2 学生阅读并比较这些作品与《致橡树》的异同。
7.3 学生分享比较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八章:文学作品鉴赏8.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8.2 学生自主欣赏并分析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
8.3 学生分享欣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九章:课堂作业9.1 教师布置与《致橡树》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
9.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9.3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章:课程总结10.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10.2 学生分享对《致橡树》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10.3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和作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提供指导。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如“橡树”、“挺拔”、“繁茂”等。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之情。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橡树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橡树能够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2.课文学习(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2)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写作和绘画(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以“致橡树”为题,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
(2)教师引导学生以“致橡树”为题,画一幅画。
5.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词汇和短语。
2.完成“致橡树”的写作和绘画作业。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致橡树》教案 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橡树》;(2)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心;(2)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面对困境的勇气和毅力;(3)提高个人的审美品味,培养高尚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内容和结构;(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象征意义的理解;(2)诗歌情感的把握;(3)诗歌审美价值的探讨。
1. 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橡树、木棉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5.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赞美自然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2)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赞美自然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发言情况;(2)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背诵诗歌的情况;(2)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知识掌握:(1)诗歌的基本内容;(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五、教学资源1. 文本资源:《致橡树》诗歌文本;2. 网络资源:关于冰心的生平和创作的资料;3. 视听资源:与诗歌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4. 实物资源:诗歌中提到的橡树图片或其他相关图片。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介绍:了解舒婷创作《致橡树》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
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于坚定、独立的追求和对于爱情的向往。
1.2 作者简介:介绍舒婷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和诗歌特点。
强调舒婷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形式分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整体结构,包括诗节、行数和韵律。
探讨诗歌中的起承转合,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2.2 诗歌形式特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探讨诗歌的语言特色,如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等。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3.1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独立、坚强、爱情等。
探讨诗歌对于个人与社会、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3.2 情感表达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如热爱、渴望、坚定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第四章:诗歌解读与赏析4.1 诗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其表达效果。
4.2 诗歌赏析: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如语言、形象、情感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五章:写作技巧与创作实践5.1 写作技巧探讨:分析诗歌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探讨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丰富诗歌的表达和创作。
5.2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第六章:诗歌与文化价值6.1 诗歌与文化背景:探讨《致橡树》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诗歌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崇尚自然、追求真实等。
6.2 诗歌的价值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探讨诗歌如何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第七章:诗歌教学活动设计7.1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_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字词、作者相关常识及文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中“橡树”与“木棉”的象征意义。
3、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1、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2、把握诗歌所使用的抒情方式与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象征手法。
2、鉴赏诗歌意象,学习诗歌运用典型意象表达思想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法、问题引导法、诵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作业: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
2、利用教参或网络,查阅作者相关知识,并掌握。
3、利用网络,了解朦胧诗及其特点。
4、利用网络或工具书,了解诗中提到的“橡树”、“木棉”等意象特点。
二、课堂教学(一)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美妙音乐伴奏中,教师激情导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致橡树》是一首关于爱情的诗。
爱情在文学史上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为了爱,有人可以割舍富贵;为了爱,有人可以抛却亲情;为了爱,有人可以放下事业;为了爱,有人可以舍弃生命……爱情,赋予人们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愿望,由此又涌现出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诞生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从古到今,关于爱情,可谓是众说纷纭。
不论是在文学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众所周知的典型形象。
对此,你能列举出哪些呢他们的爱情是你理想的爱情吗在你的心目中,爱情又是什么样的呢爱情的双方又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2、关于爱情的讨论。
可引导学生从熟知的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角着眼,讨论各种各样的爱情。
3、爱情双方到底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听听舒婷这位女性诗人的回答。
板书:致橡树舒婷(二)理解、鉴赏作品之前,检查预习作业(小组竞赛计分法)1、找同学朗读课文,并为难字、易错字正音。
2、检查关于作者的相关常识。
重点:原名。
其重要作品有:诗集、、等。
其诗歌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
她是诗派代表人物。
《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3、关于朦胧诗,找同学介绍,教师加以补充。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运动的产物。
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
其特点是:(1)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
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
(2)艺术上意象叠加,扑朔迷离,心事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在代替过去的直接体现。
一般人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
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
(三)、课文研读1、听丁建华老师的朗诵诗歌。
(播放课件中的视频动画)在美妙的音乐和生动形象的图片的听觉、视觉的双重感染中,领略诗歌的美妙。
2、解题。
(课件)教师提出问题:(1)诗题中的“致”是什么意思?“致橡树”的主语是谁?(2)“致橡树”的意思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学生小组简单讨论作答。
参考:致:倾诉,表白。
主语:木棉。
题目含义:木棉对橡树的表白,实为抒情主人公对爱人的表白。
3、利用课件展示橡树、木棉图片,给同学们以感性认识。
4、关于意象,教师做具体的讲解并举学过的诗歌《乡愁》为例进行说明。
意: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
象:作品中的形象(客观物象)意象: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言之,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示例:余光中《乡愁》(生齐背)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客观物象乡愁——主观情感(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意象5、诗中作者首先使用了哪些意象做了怎样的表白呢找同学回答(评价并板书):(1)(攀援的)凌霄花(2)(痴情的)鸟儿(3)泉源(4)险峰(5)日光(6)春雨作者的态度:“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甚至”(否定)“不,这些都还不够”进一步提出问题B,结合课后练习一思考并小组讨论:作者否定的是怎样的爱情观呢?你同意诗人的观点吗?然后找代表回答。
(尽量肯定学生的说法)(板书)教师评价课件参考:(1)攀附他人(2)单方依恋(3)一味奉献第二问(难点)教师阐释:这些爱情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本质上的平等,缺少一种独立,所以诗人持否定态度。
延伸思考:诗人否定的这种爱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仅仅适于女性对男性吗又仅仅适于爱情关系吗思考问题C、那么,诗人向往的爱情(木棉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带问题自由速读,从课文中寻求答案)答案不难,可让学生齐声朗读回答同时展示课件图片: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读完思考结合课件小组讨论问题D:橡树与木棉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由此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关系6、关于象征,教师作必要的阐释。
(难点,教师点拨、阐释为主,引导学生理解)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之后找代表回答。
(教师评价并板书)课件参考:(1)橡树:刚勇、果敢、锐利——阳刚之美木棉:热烈、柔韧、厚重——阴柔之美(2)平等独立思考问题E:木棉与橡树的爱情关系是怎样的呢?(同学齐声用原文回答),并找同学用词语概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概括:(板书)同甘共苦、相互独立、相互依存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诗人的爱情)——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思考小组讨论F: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的理解。
教师评价点拨。
参考:这句诗是从女性角度表现的爱情观,是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既尊重对方存在,有珍视自身价值的爱情观。
4、内容小结: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
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5、学生分成两部分齐读课文。
(按小节分)(四)表达技巧1、先破后立的结构。
全文分为几部分从哪划分过渡句是那一句学生概括,教师评价。
参考:全是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否定的爱情模式。
(破)第二部分(由“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出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立)过度语句:不,这些都还不够!2、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从前面分析“致”的含义,以及诗歌主要以木棉的表白表现内容解决。
3、整体象征手法构造意象橡树——象征男性的阳刚之美木棉——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4、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同学们找出本文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比喻 拟人、排比、对偶、对比 (举例略)(五)、找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
结合对诗歌的鉴赏,在朗读中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主题。
教师点评。
(六)课堂延伸1、关于爱情,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你如何看待中学生恋爱2、赏析舒婷另一诗作《神女峰》,理解诗的主题。
(教师适当点拨)(附)《神女峰》原诗: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注:神女峰:神女峰本是长江三峡上的一个小峰,因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衍生出一个神话传说。
在漫长的年代里,它已作为妇女贞节的象征,一直被人们歌颂和咏赞。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金光菊、女贞子:巫峡中的常见植物。
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
(七)课文背诵。
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赏图片配乐背诵诗歌。
三、质疑解疑四、课堂小结本课学习重点归纳:(1)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爱情观。
(2)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3)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4)本文的抒情方式和结构特点(5)了解意象。
五、作业布置:1、课下讨论本诗中作者的爱情观,想想除了诗中提到的,爱情双方还应具备什么条件,自己应该树立怎样的爱情观。
2、背诵诗歌3、模仿《致橡树》,学习作者运用意象表达思想的的方法尝试写一首小诗。
可以写给父母、老师、朋友或者自己。
可以表现灵活的主题。
(教师简单提示)六、板书设计致橡树舒婷内容(攀援的)凌霄花攀附平等独立(痴情的)鸟儿依恋橡树同甘共苦木棉泉源、险峰牺牲相互依存日光、春雨奉献相互尊重技巧 1、先破后立的结构模式2、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3、象征手法4、修辞手法5、运用典型意象表达思想感情七、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领略诗歌的美妙意境,体验诗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分组讨论教学,让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活跃思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3、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更好地学习诗歌的内容和技巧,为进一步鉴赏诗歌打下基础。
4、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让教学简单化。
对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012年11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