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致橡树》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致橡树》7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致橡树》7

《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朦胧诗的意象,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2、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人追求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的内涵【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

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

古诗如此,新诗亦然。

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正音,诵读课文1、一名学生主动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

2、聆听示范朗读(在音乐里寻找共鸣,在画面中领悟蕴味)。

那就请大家也饱含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3、学生自由朗读(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

4、再一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那就请大家不要吝啬你们的掌声。

三、整体感知学生回答,总结: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世俗的爱情观,后半部分写诗人追求的爱情观。

四、通过意象理解诗歌语言内涵【结合导学案,完成表格,解决问题】1、学生先回答有哪几个意象,师点评明确6个意象。

2、找出意象的特点,师明确。

3、*分析意象的内涵。

学生交流,补充,师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

B、其次,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致橡树》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致橡树》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致橡树》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致橡树》。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诗歌意象、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3)诗歌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的探讨。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次意象和象征手法的解读。

(2)诗歌情感和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舒婷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背诵《致橡树》。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手法,写一篇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主题思想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美。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情感教育:教师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022关于《致橡树》教案3篇

2022关于《致橡树》教案3篇

2022关于《致橡树》教案3篇《致橡树》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及重点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的朦胧派诗人,带着他们被伤害后的怨愤和茫然,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沉思和对于追求的渴望,以奇异的形式构思成诗。

舒婷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

本课可先引导学生了解“朦胧派”诗歌的特点,在诗歌中体会比喻和象征等手法的使用,从意象身上探究作者对爱情的感悟。

本课的重点,应是朗诵舒婷的诗歌,品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了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对于爱情本质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1、预习阶段。

(1)布置学生朗诵这首诗。

(2)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朦胧诗。

参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3)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作者简介。

参考: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4)借助参考书或网络,了解橡树、木棉的形象特点。

参考:英雄树,开红花,给人以热烈和温暖;高大雄伟,使人感到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2、课堂教学活动。

《致橡树》(1)检查课前预习效果。

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新诗潮。

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2)诵读本诗,老师订正部分重点字读音。

①炫、藉、戟、雳、霭、岚、霓(xuàn、jia、jǐ、lì、ǎi、lán、ní)②威仪/仪容攀援/攀登(3)请同学谈谈标题的含义。

问题:①橡树是谁?②谁致橡树?③致(告诉)橡树什么?带着问题,再次诵读诗歌。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致橡树》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自尊、自信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1)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的分析。

(2)诗歌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诗人舒婷的图片,简要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播放《致橡树》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美。

2.自主学习①诗歌的主题是什么?②诗歌中有哪些意象?③诗歌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3.合作探究①诗歌中的“橡树”具有哪些品质?②诗歌中的“木棉”具有哪些品质?③诗歌中的“我”具有哪些品质?4.诗歌分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橡树”、“木棉”、“我”等意象,理解它们所代表的品质。

(2)分析诗歌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如对橡树的赞美、对木棉的喜爱、对爱情的向往等。

(3)分析诗歌的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体会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5.课堂小结(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致橡树》的理解和感悟。

6.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致橡树》。

(2)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诗歌分析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致橡树》的主题思想、意境美和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等。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2.1【教学设计】《致橡树》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2.1【教学设计】《致橡树》

《致橡树》《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

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2、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3、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4、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合作讨论,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3、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诗歌,排除字词障碍。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

美好的爱情,往往令人心驰神往。

可是,美好的爱情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朦胧诗人的杰出代表舒婷,深感现实生活中崇高精神的丧失而追慕先贤们伟大爱情的坚贞,用其《致橡树》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爱情的高标准。

她在这一诗篇中塑造的爱情形象,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偎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朦胧诗的杰出作品——《致橡树》。

二、初读诗歌,扫清障碍:1、简介作者、作品:(1)舒婷,别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

中学毕业后,到上杭县农村劳动。

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72年调到厦门进入工厂、做过泥水工、浆沙场、挡车工、统计员、焊锡工等。

《致橡树》名师教案1

《致橡树》名师教案1

《致橡树》名师教案教学内容分析《致橡树》是苏教版必修 1 第一专题的一篇课文,本诗主要内容是反对三种不正确爱情观,倡导一种独立平等、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新型爱情观,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的“木棉”(女性)形象,用了象征化的手法。

学习本诗不仅可以巩固与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其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而且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也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对象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都处在十七八岁情感朦胧、对爱情似懂非懂、充满着好奇与向往的年龄阶段,因此《致橡树》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他们对爱情方面的大道理反感,对于不实用的诗歌意象与象征手法不爱探讨,因此本诗的教学要深入浅出、独辟蹊径、充满情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目标:理解诗中所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3.过程与方法目标:以“竞赛”激发学习兴趣;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以“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意象与象征手法,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辅助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法、小组竞赛法、引导点拔法、讨论互动法、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教学课时: 2 课时二、简介释题( 4 分钟)三、学习新课(63 分钟)◆听读◆默读◆引读◆竞读(以“读”为线,以“议”穿插其间,以“竞赛”贯穿全课)四、拓展延伸(10 分钟)五、课堂小结( 4 分钟)六、布置作业( 2 分钟)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梁祝》的音乐,师旁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

同学们也知道古今中外很多有关于爱情的诗句吧,说来听听吧。

(引导学生回答)“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外国有罗米欧与朱丽叶,中国有梁山伯与祝英台 ,,(老师小结引入新课)同学们的心中可能也藏着一个类似爱情的东西,她朦胧美丽。

致橡树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致橡树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致橡树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致橡树》,是田坪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她的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是整理的致橡树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致橡树》教案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示爱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一课时资料来源: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均,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读书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致橡树问:本诗完备的标题应该是基本什么?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 (《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 泉源 (配流水声)-险峰- 日光–春雨问:难道这些有什么太差吗?轮盾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技术交流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没有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图象:甚至也瘴霉属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最终目标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展示投影:并肩的树。

苏教版语文高一《致橡树》教学设计6

苏教版语文高一《致橡树》教学设计6

《致橡树》教案1、了解诗人以及朦胧诗特点。

2、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意象——橡树和木绵的象征意义3、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诗人是怎么样借橡树和木绵两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观的。

2、课外延伸——和其他传统的爱情诗歌对比一下,体会诗人呼唤的人的平等和尊严。

教学难点艺术拓展——本诗凸显的朦胧诗的特点。

课前准备:课件。

课前打出“主幻灯片1”并播放音乐“梁祝”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简介作者、朦胧诗1、简介作者(超链接出副幻灯①——“走进舒婷”)舒婷——中国当代女诗人,“新诗潮”最早的一位诗人。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198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双桅wéi船》。

2、她还是中国当代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超链接出主幻灯2——“朦胧诗人舒婷”)3、引出"朦胧诗"概念:(超链接出副幻灯②——“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舒婷、江河、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

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

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

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

朦胧诗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构成了胧诗的思想核心。

(超链接返回主幻灯2——“朦胧诗人舒婷”)3、《致橡树》是诗人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是她的爱情宣言。

(点击进入主幻灯3——“致橡树”)二.导入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超链接到“音像—致橡树》)1、播放配乐朗诵音像资料。

2、爱情,一个古老而幽美的话题。

高中语文 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1专题《致橡树》教案 苏教版必修1-苏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明确:第二节,诗人用橡树、木棉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
描写橡树的句子是:“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乾”。
描写木棉的句子是:“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5、在爱情关系上,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明确: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
6、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牺牲自我式
3、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这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他们与橡树不平等的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批判。
4、第二节,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找出描写它们的诗句。
【导入新课】
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课前自学】
1、正音正字
慰藉wèijiè 戟jǐ 霹雳pīlì 岚lán 霓ní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3、朗读课文(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合作释疑】
一、反复诵读,感悟诗情(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
1、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

《致橡树》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致橡树》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致橡树》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当代诗歌发展的状况和作者的创作情况。

2、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的特色。

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2、探究式阅读法教具准备:录音机、朗读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人有“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作为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致橡树》吧。

二、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

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朦胧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又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朦胧诗:涌现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内涵上意蕴浓厚,不求显露;艺上意象迭加,扑逆迷离。

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1、首先放录音带,学生跟着朗读一遍课文。

2、学生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3、最后再齐读一遍课文。

板书:痴(chi)情慰藉jie 霹雳雾霭ai 流岚 lan 虹霓ni四、理解:方式:1、首先,在和学生一起诵读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一遍课文。

2、其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问:这首诗可分哪几部分,各是什么意思?答:第一层:诗人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

第二层:表达诗人新型的现代爱情观价值。

五、鉴赏: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再一起讨论总结。

1、象征手法橡树——男性木棉——女性《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致橡树-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致橡树-苏教版必修一教案

致橡树-苏教版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的背景故事和寓意;2.掌握文章的读法和理解文章的主旨;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故事分析致橡树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文学爱好和文化修养;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2.群体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3.填空、选择题,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播放致橡树的图片、歌曲及讨论,让学生对致橡树产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

2. 学习背景介绍(10分钟)通过ppt展示,简单介绍致橡树的背景、文学形式、文化阐释、编者所说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文本解读(40分钟)1.展示致橡树的诗句,让学生自己阅读诗句,然后请几名学生朗读相关句子;2.利用ppt解读致橡树的意境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帮助学生理解致橡树的意义;3.通过群体讨论形式,加深学生对致橡树的理解。

4. 思考题及答案(5分钟)请学生自己回答:为什么说“读懂致橡树,就读懂了爱情和生命”?5. 教学小结(5分钟)回顾上述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致橡树的理解,强调致橡树的意义和价值,并指出致橡树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读后感,字数在800字及以上。

六、教学评价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当了解致橡树的背景故事和整个故事所揭示的寓意,并掌握文章的读法和理解文章的主旨;2.通过讨论和解读,学生应能够理解致橡树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并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3.通过课后作业,学生应能够总结致橡树的主题,加深对致橡树意义的理解。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

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1.2掌握诗歌的基本意象,理解象征手法。

1.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诗歌。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学会尊重他人。

3.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1.2掌握诗歌的象征手法。

2.教学难点:2.1诗歌的情感把握。

2.2诗歌的朗读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及其创作背景。

1.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舒婷及其诗歌的了解。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致橡树》,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2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3.2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4.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补充。

4.2教师详细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诗歌朗读5.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5.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6.课堂小结6.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致橡树》的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环节,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致橡树》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

2.学生在诗歌朗读环节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文学素养。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附:《致橡树》教学设计1.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2.教学时间:2课时3.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诗歌朗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舒婷及其诗歌的了解。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如“橡树”、“挺拔”、“繁茂”等。

(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之情。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橡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橡树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橡树能够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2.课文学习(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3.小组讨论(1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2)小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写作和绘画(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以“致橡树”为题,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

(2)教师引导学生以“致橡树”为题,画一幅画。

5.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词汇和短语。

2.完成“致橡树”的写作和绘画作业。

3.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致橡树》4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致橡树》4

《致橡树》教学设计风陵渡中学裴海波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加强对本诗意蕴的把握。

2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体悟诗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3让学生对朦胧诗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爱情是人类永恒的文学母题,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诗词来吟咏歌颂它,白居易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秦观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爱情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当代爱国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来看看她所表达了的怎样的爱情观。

二、作者简介同学将诗人舒婷介绍给大家。

三、反复诵读,感悟诗情。

1、老师范读诗歌。

2、请班中朗读较好的同学来朗读。

3、让学生聆听示范朗读4、让学生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自由朗读。

四、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一)分组讨论问题:1、诗中出现的意象有哪些?2、这些意象代表了什么样的爱情?3、作者通过那些词语来表明自己态度?(二)1、诗中出现的意象有哪些?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投影)明确: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2、这些意象代表了什么样的爱情?凌霄花——依附型爱情。

凌霄花为落叶藤木,借气生根,攀援它物向上生长。

它不是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援他人来炫耀自己。

这使我们想到了“夫贵妻荣”的婚姻观念。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想通过婚姻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痴情的鸟儿——单相思型爱情。

痴情的鸟儿歌声虽然美妙动听,但它只为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歌。

而不去注意远处的自由天空。

这让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型爱情。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

高中语文教案:致橡树教案:《致橡树》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致橡树》这首诗,了解现代诗的写作风格和意义。

2. 理解并分析诗中表达的爱情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素养。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难点:理解现代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致橡树》。

2. 备课材料:课文解析、教学反思、课堂活动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导入课题:“你们对现代诗了解多少?你们觉得现代诗与传统诗有什么不同?”Step 2 理解诗歌(15分钟)1. 学生念诵《致橡树》。

2. 教师解读诗歌,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 意象:橡树、树影、流泪、枝叶、年轮等。

- 情感:爱情、挚爱、执着。

- 主题:爱情的坚韧和挣扎。

Step 3 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讨论诗中所传达的爱情观。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3. 教师提问:在你们的理解中,诗人为什么选择橡树作为爱人的象征?Step 4 情感体验(15分钟)1. 学生们根据诗歌中的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封信给某个自己心中的人物(可以是朋友、父母、老师等)。

2. 学生们可以在写信中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爱、执着和感谢之情。

3. 学生们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信,或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诗歌《致橡树》。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以《致橡树》为题,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并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理解《致橡树》这首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爱与人生的思考,加深了对爱情主题的理解。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致橡树》50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致橡树》50

《致橡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解读凌霄花、鸟儿、木棉等意象,陈述作者借木棉来象征的爱情观:双方人格平等,各有特点,相知相依,同甘共苦。

2朗诵全诗二、教学重点解读凌霄花、鸟儿、木棉等意象特点,说出各个意象所代表的爱情观。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步骤1解题致,传达,表达,这里是诉说。

谁致橡树?橡树什么特点?木棉什么特点?橡树:高大、挺拔、伟岸、坚实、威武、有锋芒锐气、坚贞、踏实。

——象征男性木棉:花朵红硕、挺拔、秀丽、勇敢、坚贞、热情、蓬勃向上。

——象征女性【幻灯片】本题的含义为:木棉对橡树说的话。

木棉代表女性,橡树代表男性。

是舒婷的一首传诵很广的爱情诗,被誉为新时期新女性的“爱情宣言”。

2整体感知木棉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爱情观。

她先否定了传统世俗的爱情观,然后才说出自己热烈追求的爱情。

自读全文,找出体现木棉情感态度的词句。

绝不像、绝不学断然否定也不止、甚至扬弃必须、我们、这才是热烈追求【幻灯片】3木棉否定了像凌霄花和鸟儿一般的爱情观。

凌霄花是怎样的?凌霄花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展示图片)【学生讨论】【资料准备】凌霄花色彩鲜艳,但没有自立之茎,只有藤蔓,向高物攀登。

没有高处枝干就无法展现美丽。

又不像红薯、土豆一般,在大地深处创造财富,繁衍后代。

客观上的先天不足,和主观上好高骛远的习性,造就了它附丽于人的个性。

流沙河《草木篇·藤》:他纠缠着,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

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

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幻灯片】【明确】这是一种攀附索取式的爱情。

诗人对此断然否定。

【教师讲解】诗人同时否定的还有痴情的鸟儿。

鸟儿同样是依附橡树。

小鸟体单力小,无力构筑坚固的窠巢,以抗风避雨。

只能仰仗大树的庇护。

所以“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为橡树歌唱。

橡树就是小鸟的世界。

我的生活里只有你,生活在对方的世界里。

为绿荫歌唱而不是为自己歌唱,失去自我。

学生轮读这两句。

2021-2022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致橡树》舒婷高中语文 教案

2021-2022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致橡树》舒婷高中语文 教案
明确:
1、运用了比喻、比照、对偶等修辞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意象含蓄,意境朦胧。
4、语言优美形象。
二、“朦胧诗〞的概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对抗。
⑵、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认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⑶、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题
?诗歌,体味诗歌情感基调;
2、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诵读领悟诗歌情感。
3、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
重点
1、美读诗歌,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情感;
2、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教学设计
一、概述
1、课程名称:?致橡树?
2、科目:语文
3、课时:1
二、、教材分析
?致橡树?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本〔苏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首诗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自身价值的崭新爱情观。

全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

通过对本诗的鉴赏,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代诗的开展状况,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作,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

此诗无论诗歌开展史上还是在本单元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高一学生在诗歌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储藏量,在鉴赏方面也具备一定能力。

但对意象所知有限,而这又是此诗解读的关键。

所以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

学生对朦胧诗并不了解,还要补充诗歌开展的简史、朦胧诗的有关知识,使学生顺利完本钱节课的学习。

2、高一的学生敏感多思,对朦胧诗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有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当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在解读时见仁见智,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参与到鉴赏过程中来。

3、爱情,高中学生心中向往但又似懂非懂,并未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借助这个既阐发爱情理想、又可上升到人格理想的诗作展开教育。

并在鉴赏中,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品位。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诗句。

2通过朗读、分组的讨论体会诗歌的主题以及诗人的爱情观理解诗中意象的意义。

3知道朦胧诗的特点,尤其是意象运用、象征手法作用。

掌握鉴赏新诗的方法并体会其特点。

4对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有自己的思考。

2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感悟——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探究诗歌意象、品味关键语句解读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诵读和品味,理解诗的主题,体会现代女性舒婷的爱情观,体会对传统爱情观的否认,对平等独立的爱情的憧憬,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2自己形成独立自尊的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资源的选择
1、?致橡树?示范朗诵视音频、电影?简爱?视屏片段
2、t课件、
3、朦胧诗、舒婷相关背景材料以及相关的爱情名言警句、诗歌故事。

六、教法与学法
1讲授法——精巧导入,重点解析。

2小组讨论法——互动学习,建构知识。

3作业法——课后练习,稳固复习。

七、教学过程
1、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2查找收集舒婷的相关资料及作品。

3简单了解朦胧诗的相关情况。

2、师生互动、导入课程
1请同学自愿起来浅谈:什么是爱情。

2老师稍作总结,引入课程。

3、老师展示学习目标
4、课程讲述
1走进作品题目及及朦胧诗简介。

2视屏朗读:通过多媒体配乐朗读整体感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歌层次的根底上,宏观把握诗歌,感悟诗情。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诗歌语调语气、重点字词的读音,体会诗歌的整体意境〕
3破题初读:学生自由朗读然后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自由答复、简单说明自己喜欢它的原因以及自己的分析理解。

问题:1请同学自由起来谈谈标题的含义。

问题:1橡树是谁?2谁致橡树?3致橡树生么?带着问题朗读。

4精读鉴赏:再读诗歌,精读品味。

〔老师对诗歌意象,主题思想做出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问题:1在诗歌中否认了哪几种形象?他们分别代表了那几种爱情?〔自由答复〕
凌霄花竭力攀附依附式
鸟儿、单方痴恋〔单恋式〕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一味奉献〔奉献式〕 2诗人用昂扬的激情对传统的爱情观作了否认,那么诗人到底向往什么样的爱情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二局部。

要求其余同学们在
诗中划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

分析木棉和橡树的形象,并指
出其象征意义。

〕〔自由答复〕
明确:
橡树: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坚毅坚强、敏锐有力——象征男性的阳刚之气
木棉: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美丽热烈、真挚柔韧——象征女性的阴柔之美
3主旨探究——同学们再次带着感情朗读诗歌,在爱情观的背后隐
藏着新旧观念的冲突,你怎么理解?
4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
A象征意象奇特,构思奇特巧妙,意蕴深邃。

B语言饱含感情,哲理深刻。

C诗歌韵律舒畅,隽永悠长。

5老师小结:老师争对学生掌握情况,重点讲解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

5、迁移拓展〔全班讨论发言〕
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感想: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有什么新认识?怎么看待高中早恋?
6、老师总结
〔1〕课文总结。

〔2〕正确爱情观指导播放?简·爱?录像片断
〔3〕对早恋同学做出正确引导。

7、课后作业
1、背诵全诗。

2、就“木棉〞的形象写写自己的感想和爱情观或者学了本课后谈谈自己对
爱情的新认识。

〔二选一,500字以上〕
8、拓展阅读〔针对学有余力同学,提供资料供课外自由阅读〕
1、舒婷的?神女峰?〔自己品读赏析朦胧诗〕
2、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自己品读赏析朦胧诗〕
3、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提示: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致橡树?的根底
上品读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激流?,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个方面进行进行比拟,体会爱情的多种滋味,加深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七、总结与评价
1、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与老师的教学活动配合
默契。

2、学生是否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通过老师的引导对于问题有自己
的思考和发散、
3、课后作业题学生的态度,以及完成的质量。

八.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