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合集下载

闽南 有意思的故事

闽南 有意思的故事

闽南有意思的故事闽南,一个充满了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有意思的故事。

让我们来聆听一些令人难忘的闽南故事吧!故事一:月牙湾的传说闽南地区拥有许多美丽的海滩,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福建的月牙湾。

据说,很久以前,一个年轻人和他的妹妹被迫分离。

他们用尽了所有办法试图重聚,但无济于事。

最终,他们以月亮为约定,相约于月牙湾相见。

但当他们最终在海滩上相遇时,他们发现自己已变成了石头。

至今,人们相信,当夜晚的月亮在月牙湾上升时,这对石头兄妹会恢复人类形态,并在潮退之前享受短暂的相聚时光。

故事二:明朝官府的“演员村”闽南地区的一个叫做安溪的小村庄在明朝时期因其村民的才艺而闻名。

当时,当局发现村民们都具备了出色的歌舞才能,于是决定将这个小村庄改造成一个演员培训的基地。

村民们接受官方培训,后来,他们成为明朝宫廷的官方演员。

在他们的努力和才艺的推动下,这个小村庄迅速发展为一个壮观的艺术中心,吸引了许多来自各地的观众。

故事三:南音传承的守护者闽南地区也以其独特的音乐和戏剧形式而闻名,其中南音被认为是最有代表性的之一。

有一位名叫庄世南的年轻人,他在年幼时就对南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花了大部分时间学习和保护这种传统艺术。

庄世南追随着南音大师学习,并在成为南音演员后,不仅在闽南地区表演,还在国内外推广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

他的努力为南音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种珍贵的艺术形式。

这些故事只是闽南地区丰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是传统文化,闽南都以其独特而有趣的故事吸引着游客和研究者。

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故事,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永远让人们感受到闽南的魅力。

安溪过年的风俗

安溪过年的风俗

安溪过年的风俗安溪过年的风俗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西溪上游,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安溪过年的风俗吧!安溪过年风俗1送灶神升天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安溪县的祭灶活动于农历二十四举行。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爷,灶君菩萨等。

对于灶神的信仰来源于古代社会对火的崇拜。

古人相信与火有关的大神炎帝、祝融就是灶神并且认为灶王的神职是掌管人们的饮食。

民以食为天,人们祭灶主要是为了感激和颂扬灶神的功德。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四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

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

让灶王上天之前先甜甜嘴,因而能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2,掸尘扫房子送走灶神后,家家户户便开始掸尘扫房子。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送走灶神后,人们就开始对家里进行全面细致的大扫除,处处洋溢着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关于这个习俗,有个颇为诡异的故事: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

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

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

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

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以蜘蛛网为几号标于屋檐下。

安溪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铁观音的传说

铁观音的历史传说_安溪铁观音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古时有一位诚心敬奉观世音菩萨的人,他每天清晨必在观音菩萨像前敬奉一盏清茶。

有一次他在敬茶时,观音菩萨显灵,指点他某处山岩有一株神茶,可以采撷。

于是他跋涉攀登到山岩上,果然找到了这株神茶,只见茶树的叶片闪烁着铁色幽光。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这株茶移植家中,精心维护,插枝繁衍,这就是铁观音茶树之祖。

另一种传说是,清朝乾隆年间,安溪松林头乡有一位叫魏欣的樵夫,有一次,魏欣砍柴时,在观音庙旁山岩间隙,偶然发现了一株奇异的茶树,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乌润砂绿铁色之光。

于是他便将这株茶树挖出,取回家中,用插枝法在自己的院内培植起来,采摘其叶制作茶,称此茶为铁观音。

还有一些传说与以上两种传说类似。

这些传说的共同点是,茶树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故而茶名之中有“观音”二字。

而之所以冠以“铁”字,又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茶树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铁色”之光,另一种说法是茶经过发酵后,“茶色如铁”。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此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谚说:“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可谓得天独厚。

安溪西坪群山环抱,土质大都是红壤,呈弱酸性,非常适宜于茶的生长,又可谓得地之灵气。

安溪铁观音条索肥壮,卷曲紧结,汤色金黄明亮,香气馥郁,清香悠长,品之滋味浓郁,醇厚甘鲜,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带蜜味,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第一说:乾隆年间,安溪有一位叫魏饮的乡民笃信佛教,每天清晨必以清茶一杯,敬献于观音菩萨像前。

一日清晨,他进山,途中发现在乱石中有一棵茶树,在朝阳辉映下叶片闪闪发光。

魏饮好奇,将其移植于自己的屋后,精心栽培。

春来它枝繁叶茂,遂采撷嫩叶制茶。

他发现此茶较其它茶叶重,且暗绿似铁,便顺口称其为“重如铁”,又因该茶香气浓郁特别,魏饮便用它来供奉观音。

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此茶改称“铁观音”了。

第二说:清人王士让,乾隆年间出任湖广(今湖北)黄州府蕲州通判,筑书房于当地的南山之麓,自题名为“南轩”。

写安溪介绍一种风俗作文

写安溪介绍一种风俗作文

写安溪介绍一种风俗作文嘿呀,你知道吗?我的家乡安溪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呢!今天我就来给你介绍一下吧!
安溪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这里的风俗也非常有特色。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安溪的茶文化了。

在安溪,人们非常喜欢喝茶,而且还有很多与茶相关的风俗。

比如,当有客人来访时,主人会热情地邀请客人坐下,然后拿出最好的茶叶,为客人泡上一杯香气扑鼻的茶。

在泡茶的过程中,主人会向客人介绍茶叶的品种、产地和制作方法,让客人更好地了解安溪的茶文化。

除了在家中以茶待客,安溪还有很多与茶相关的活动。

比如,每年都会举办茶文化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不同的茶叶,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

此外,安溪还有很多茶馆和茶庄,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安溪铁观音,感受到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茶文化,安溪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风俗。

比如,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还会举行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

在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在中秋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与家人一起共度团圆之夜。

总之,安溪的风俗非常有特色,而且充满了乐趣。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安溪,一定要亲身体验一下这里的风俗,感受一下安溪的文化魅力。

哎呀,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个美丽的地方!。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精选5篇天灯又名孔明灯,相传起源於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先生所创,又因为天灯似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又名孔明灯。

当时孔明先生是为了作战传递军情联络信号发明了孔明灯,孔明灯也被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定为是热气球先驱。

后来,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先民从福建省安溪县及惠安县一带顺著基隆河上游辗转流离,传入现今的平溪乡也就是说天灯的发源地是平溪乡十分寮地区。

当时根据老一辈口述表明,当年十分寮地处山区,常有强粱出草,抢夺村民财物村民们纷纷往山中逃避,等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壮丁会施放一盏天灯,告知山中避难的人们土匪已走,可以返家了,日后由于天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厅的意义,村民们常将祁福许愿的字句写在天灯上,等至农历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燃放,将一年所想的愿望送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篇2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明代诗人沈周的詠栀子花已经把栀子花的清香、纯洁、娇态都形象的表达出来了。

每年初夏,栀子花开满每家每户,人人喜爱至极。

特别是女士更爱她,衣服上,发髻上都佩戴着她。

一阵阵清香,清新怡人,沁人心脾。

说起来栀子花的来历,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栀子花本是天上百花园的一枝仙花,名号栀子花仙子,她看见人间只有一些小花小草,没有大点的鲜艳的花朵。

于是她就下到人间,变成一棵栀子花树长在一处荒坡上。

日晒雨淋,生长不旺,眼看花树渐渐枯萎了。

离荒坡不远处,住着个单身穷汉子。

他发现了这棵可怜的小花树,就把她移植到了家门口,给她浇水,施肥,悉心照料。

花树很快就有了生机,顿时长得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叶色碧绿,油光水滑。

初夏开满了洁白的花朵,芳香素雅,特别招人喜欢。

穷汉早晚总要站在花树旁,为其寻虫除害,整枝打叶,将花树养护得更加壮美。

穷汉是个长工,每天早出晚归,这天他外出回家,一开门就闻到了一股饭菜的香味,他很奇怪,他孤身一人,无亲无故,是谁帮助做的饭菜呢?以后一连几天,天天如此,他想弄个清楚明白,就多了一个心眼。

安溪西溪的故事

安溪西溪的故事

安溪西溪的故事
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安溪西溪,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流。

这条溪流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西溪曾经是一个平凡的山村。

村子里生活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名叫芳儿。

芳儿生活质朴善良,她的美丽和温柔深深吸引着村里的人们。

有一天,村子附近的山上突然发生了山火,烈焰肆虐,烟雾滚滚。

人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芳儿见状,毫不犹豫地冲向了山火,她想要救出被困在山中的村民。

芳儿奋勇救人,不顾一切地穿梭在烟火之中,将被困的村民一个个救了出来。

她用自己的衣衫掩护住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抵挡着烈火的侵袭。

最终,芳儿成功将所有的村民都安全地救出。

然而,在最后一刻,山火突然失控,将芳儿包围了起来。

芳儿被烈火吞噬,英勇而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人们为芳儿的勇敢和无私感到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为了纪念她,村民们将这条溪流命名为西溪,以纪念她的英勇事迹和无私精神。

从那以后,安溪西溪成为了一个乡村风景名胜区,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自然风光和感受芳儿的英雄气概。

每年的芳儿祭,村民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纪念仪式,纪念芳儿的勇敢和无私奉献。

安溪西溪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无私的行为是值得赞颂和纪念的。

芳儿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真正的英雄主义,她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真善美,奉献社会。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三篇】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三篇】导读:本文经典民间故事大全【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天灯】天灯又名孔明灯,相传起源於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先生所创,又因为天灯似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又名孔明灯。

当时孔明先生是为了作战传递军情联络信号发明了孔明灯,孔明灯也被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定为是热气球先驱。

后来,到了清朝道光年间,先民从福建省安溪县及惠安县一带顺著基隆河上游辗转流离,传入现今的平溪乡也就是说天灯的发源地是平溪乡十分寮地区。

当时根据老一辈口述表明,当年十分寮地处山区,常有强粱出草,抢夺村民财物村民们纷纷往山中逃避,等土匪走后,留守在村中的壮丁会施放一盏天灯,告知山中避难的人们土匪已走,可以返家了,日后由于天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厅的意义,村民们常将祁福许愿的字句写在天灯上,等至农历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燃放,将一年所想的愿望送上天,众神保佑阁家平安。

【飞来峰】传说四川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

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西;飞到哪里,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的清规,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

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

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场呀,迟了就来不及啦!”老头儿听了直摇头:“疯和尚,你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当家人听了叹口气:“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啦!”小伙子听了哼鼻子:“别编谎话吓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顶着,我们不怕!”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划脚看热闹。

疯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

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疯和尚急得团团转。

安溪铁观音的三个传说

安溪铁观音的三个传说

安溪铁观音的三个传说
铁观音传说---魏说
相传,清雍正年间,西坪松岩村松林头有个老茶农叫魏荫,信奉观音,每天敬献清茶一杯。

一夜,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

次日,他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发现一株奇异茶树,遂挖回种在家中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采制后,品质特异,香韵非凡。

魏荫认为是观音所赐,移植后放在铁鼎里,且叶重色泽如铁。

因之名曰“铁观音”。

现存在魏荫发现铁观音茶树遗址――松岩打石坑。

铁观音传说---王说
相传,西坪尧阳岩(系西坪镇南岩村)仕人王士仕,在清乾隆元年(1736年)春,与诸友会于南轩,见南轩之旁层石荒园间有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之圃,悉心培育,采制成品,气味非凡。

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以此茶馈赠侍郎方望溪,方转献内庭。

深谙茶道的乾隆皇帝饮后,大悦,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

现存南轩遗迹,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前临滚滚兰溪,后有羊肠小道,沿山遍布奇石,维妙维肖,有不同天然石洞数处,大者可容三十四人,旁有一古刹名“白石岩”,又名“仙公殿”,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铁观音传说--仙姆救世说
在湖上乡雪山村的下洋角落,有座仙姆宫,里面供奉着观世音仙姆(又称半叶观音仙姆)。

关于半叶观音仙姆,传说众多。

一说称明嘉靖年间大旱,观世音菩萨化身贵妇下凡济助村民,为了让每个村民都能度过灾荒,观世音菩萨不但把宝瓶甘露化成雨水洒向大山,还把用于挥洒甘露的那片叶子撕下一半,化成粮食救活灾民。

村民为纪念这位贵妇,尊称其为半叶观音仙姆,并修建仙姆宫供奉。

(信息来源:安溪政府网-安溪报)。

202描写安溪的故事

202描写安溪的故事

202描写安溪的故事
安溪的故事
安溪有一座大雾头山,是元末起义军首领李大的发迹地。

传说,此山被老神仙点过“龙脉”,据之则可得天下。

不过,李大建都称“帝”仅两年,就落得兵败自刎的结局,个中因由又另有故事……
山中隐约还能看见李大霸王殿的废墟。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和教友刘福通借独眼石人名义,发动了载入史册的红巾军起义。

在这一年里,反抗横征暴敛的元朝统治者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

也在这一年,安溪县一位胆略过人的21岁青年率众揭竿起义了,他叫李大,本名李岱戴。

李大以安溪尚卿乡大雾头山为据点,势力迅猛扩张,1354年夏,他在蓬莱镇龙居村龙。

如今远眺大雾头山,山脊峦头青叶层染,近处岩石似浓墨勾线,犹如天然画图,清旷平远之致。

漫山遍野,都是粗细不一、高低参差的长青松,却是一样的绿意恣肆,让眼睛吸足了养分。

阳光明媚的时候,山峦之间显出了更丰富的层次,如鳞甲般片片相附,层叠交错,述说着大自然精湛的绘画技艺。

整个山势曲折宛转,奔驰远赴,气魄不凡。

大雾头山位于安溪县尚卿乡灶美村的西北方,海拔902.5米。

“雾山顶峰连九天,人入佳景胜神仙,试看雾海多深浅,风光无限际无边。

”笔者在尚卿乡政府和灶美村的几位干部带领下,上山仔细勘查地理情况,发现在大雾头山主山脉的石山荡地带的石景物数不胜数,有母子石、蟾蜍石、老鹰石、神象
石、鲨鱼石、神龟石、狮王石等等,这些奇石形状各异,妙趣横生。

传说,这些石头都跟李大起义有关系。

安溪县龙门镇的习俗作文

安溪县龙门镇的习俗作文

安溪县龙门镇的习俗作文
标题:《安溪县龙门镇的民俗风情》
安溪县龙门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小镇。

这里的人们保留了许多独特的民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龙门风情。

首先,龙门镇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安溪县是中国著名的铁观音茶产地,龙门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当地人都会举行盛大的采茶节,人们身着传统服饰,唱着山歌,采摘新鲜的茶叶。

在家中,茶是待客的重要礼节,一杯热腾腾的铁观音,既是款待客人的方式,也是传递友情和尊重的象征。

其次,龙门镇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春节期间,龙门镇有舞龙舞狮、打铁花等传统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闹春田”。

这是一种祈求丰收的仪式,村民们手持稻草人,载歌载舞,寓意驱赶病虫害,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而在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会举行赛龙舟活动,热闹非凡。

再者,龙门镇的建筑艺术也是一大特色。

这里的古民居多为红砖瓦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

每家每户的门楼都雕刻精细,寓意吉祥,展示了龙门人民的匠心独运和对生活的热爱。

此外,龙门镇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

除了闻名遐迩的铁观音茶,还有特色的龙门面线、糯米糍等美食,这些都承载了龙门人的生活记忆和家乡味道。

总的来说,安溪县龙门镇的民俗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有鲜活的民间活力,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传承着龙门的独特魅力。

安溪诚信小故事

安溪诚信小故事

安溪诚信小故事在安溪,有这么一个诚信小故事,那可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啊!从前有个小伙儿叫阿明,家里是做茶叶生意的。

阿明这人特别实诚,对茶叶的品质那是相当讲究。

有一次,有个外地商人来安溪采购茶叶,逛了好多家都不太满意。

后来到了阿明家的茶店,阿明热情地招呼着,还拿出了自家最好的茶叶让商人品尝。

商人一喝,眼睛都亮了,立马就说要订一大批货。

阿明心里那个高兴啊,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地跟商人说:“我这茶叶好是好,可价格也不便宜呀。

”商人笑着说:“只要茶叶好,价格不是问题。

”于是阿明就开始忙着准备这批货,每一片茶叶他都亲自挑选,确保品质上乘。

可就在快要交货的时候,阿明发现其中有一小部分茶叶好像有点问题,虽然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但阿明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坎儿。

他纠结了好久,一边是好不容易谈成的大生意,一边是自己的良心。

最后,阿明一咬牙,决定把那部分有问题的茶叶挑出来,重新准备。

这可把他累坏了,又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交货那天,商人看到阿明送来的茶叶,非常满意,当下就付了钱。

阿明这时候才松了一口气,虽然累点,但心里踏实啊。

商人后来知道了阿明为了这批茶叶所做的一切,对他更是敬佩不已,从此和阿明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

你说阿明傻不傻?放着好好的钱不赚,非要折腾自己。

可这就是诚信啊!就像我们走路要靠两条腿一样,做生意靠的不就是诚信嘛!要是阿明当时把那批有点问题的茶叶给了商人,也许短期内能赚一笔,但以后呢?人家还会相信他吗?还会跟他合作吗?再想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选择呢?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比如借了别人的东西要不要按时还,答应别人的事情要不要做到。

这些小事看起来不起眼,但积累起来可就是我们的人品啊!诚信就像是一颗种子,你把它种在心里,用真诚去浇灌,它就会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阿明不就是这样吗?他用自己的诚信赢得了客户,赢得了生意,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在安溪,这样的诚信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明白,无论什么时候,诚信都不能丢。

有关湖头镇的民风民俗和故事传说作文600字

有关湖头镇的民风民俗和故事传说作文600字

有关湖头镇的民风民俗和故事传说作文600字安溪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

古称清溪,命名清溪县。

宋朝时期改清溪为安溪。

而位于安溪县的湖头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首批文化文物示范村镇以及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湖头镇地处闽南金三角,位于安溪县域东北部,是安溪县北部中心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小泉州”之称。

文化探索节目《小镇故事》的拍摄使得这个小镇映入更多人的脑海中。

李光地故居位于湖头镇中山街,明初李氏先祖李森修建。

经清初扩建重修,这里是湖头李氏祭祀先祖、行族事的所在地,春秋两祭,祭祀规模盛大。

庙内尚保留有明英宗皇帝敕文,展现出当时的李氏家族的荣辱流变。

大厅厅前悬挂夹辅高风匾额,为康熙皇帝表彰李光地所赐。

厅堂前横挂鸣臬闻天匾额,为正统年间宰相叶向高题赠;厅堂后侧悬挂保世滋大匾额,疑为李光地所题。

湖头小吃是闽南地方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展示着闽南百姓勤劳与创意的本色,流溢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不断的田园诗话。

《小镇故事》最后还有一个感人的瞬间。

什么是成功人士?这是难以定义的,但是看了节目之后又会有所释怀。

布袋戏的传承者在谈及传统文化的坚持时,“这是我父亲传给我的,我真的是爱这个,直到今天,还有人演,也还有人看,并且能够以此维持生计。

这就是成功人士。

”这是屈峰在节目中说的,也给人留下了深思的空间。

银耳可以润肤?我们来看看纪录片《本草中华》里面怎么说
国药大师指导?纪录片《本草中华》真的可以学到人生在世的智慧
从《河西走廊》回望敦煌驿站,再现西域风云往事。

安溪故事二十:南明隆武帝隐居湖头

安溪故事二十:南明隆武帝隐居湖头

安溪故事二十:南明隆武帝隐居湖头朱聿键(1606年-1646年),字长寿,南明第二位君主,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

崇祯帝在北京自缢后,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

1644年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弘光政权。

1645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后世称为隆武帝,也称唐王,并在同年开铸隆武通宝钱。

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享年44岁。

但据安溪民间传说,隆武帝并没有被清兵抓到,他逃出福州的时候,怕被人识破,叫一个和他相貌相似的太监穿他的龙袍,自已穿太监的衣服。

清兵抓到的隆武帝是假的,真的隆武帝连同几个大臣,由李光龙带回安溪湖头。

当时,李光龙、李光尭星夜密谋:提起杨家将装扮仁宗救主典故,决定用声东击西、金蝉脱壳之计。

唐王一面大张旗鼓由南平入汀州。

二李则护唐王星夜密航入湖头,本想由安溪经东岭到厦门和郑成功汇合,反清复明,不料清军此刻已攻陷同安厦门,一行人只好返回湖头,遁隐碧翠峰上。

妙峰岩锐锋和尚与湖头李氏族长李日燝商议如何安顿唐王。

后来由李日燝族长发动族人造五庵五院安置明朝遗老遗少及太监、宫女。

选择湖头碧翠岩山,是因为此山特殊险要,一山三庙,有大溶洞!溶洞于山前,山后建有秘密逃生洞口,神秘通道只有李家极个别长辈知道。

锐锋、光龙、“南方僧”、被当地人并称世外三高人!隆武帝来湖头后,在妙峰山(翠碧峰)建筑一座寺院和书院,叫做“悟岩”(妙峰岩),君臣削发做和尚,自号“南方僧”,读书练武,打算恢复明朝江山。

后来看到大势已去,就死心做和尚,最后死在湖头。

他们君臣的身份,当时除了李光龙,他的家人和湖头百姓都不知道。

湖头至今遗存有“太子墓”。

李光龙临死的时候,吩时他的后裔,每年都要到悟岩去祭祀。

后来民间还发现隆武帝在悟岩做的诗,有两首流传下来:一风尘仆仆苦相侵,天意渐移四海心。

风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名人故事】追情郎追到安溪

【名人故事】追情郎追到安溪

【名人故事】追情郎追到安溪追情郎是中国古代一个以追逐爱情而闻名的地方英雄,他的故事发生在福建省的安溪县,给这个地方带来了无尽的传说和美誉。

追情郎的真名叫做孙权,他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

从小他就听说过安溪县有一个美丽的女子叫做林黛玉,她的美貌以及聪明才智在当地颇有盛名。

孙权自小就对林黛玉的美丽心驰神往,他渴望有一天能成为林黛玉的追求者。

孙权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他聪明机智,并且非常有才华。

他喜欢写诗作赋,经常把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倾诉于纸上。

他写下了许多关于林黛玉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深爱意。

身为一个穷苦农家的孙权并没有资格接近林黛玉,更不用说与她交往了。

林黛玉的家境优越,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官吏,家里条件良好。

而孙权的家境却很差,他只拥有一亩三分地和一间破旧的茅草屋。

这对于追求林黛玉的孙权来说,简直是无法逾越的天堑。

孙权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日夜劳作,省吃俭用,给自己铺平了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

他通过耐心和努力,逐渐积累了一些财富,并且承包了一些土地,使自己的家境有所改善。

当他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时,他用自己辛苦积攒的钱买了一些礼物,准备向林黛玉表达自己的心意。

他把自己写的诗歌装订成册,精心包装,并附上了一些金银首饰和名贵的特产。

然后,他骑着一匹马,背着礼物,踏上了前往安溪的旅程。

孙权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到达安溪县城,他迫不及待地寻找着林黛玉的踪迹。

终于,在一家茶馆里,他找到了熟悉的身影。

林黛玉坐在茶几旁,正在注视着眼前的一杯清香扑鼻的安溪铁观音。

孙权走了过去,用带着激动的声音说道:“林黛玉,你好!我是追情郎,我来追你了。

”林黛玉被孙权的突然出现所吓了一跳,她有些惊讶地看着眼前的孙权。

当她认出了这个曾经默默守候在她家门口的年轻人时,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微笑。

孙权从怀中拿出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并将诗歌献给了林黛玉。

他的特别之处和真挚的情感触动了林黛玉的内心。

她被孙权的诚意所感动,她知道他是一个有志向有才华的年轻人。

安溪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安溪元宵节的风俗作文

安溪元宵节的风俗作文安溪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相传唐肃宗时期,有一位名叫罗珦的人,他精于制作元宵,并在元宵节期间摆放在庙堂供人观赏。

后来,他创造了一种叫做“铜磨锤云蒸”的元宵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元宵口感酥脆可口,广受好评。

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唐肃宗下令将他封为“元宵巧人”,并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安溪元宵节有着丰富多样的庆典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亮灯笼,燃放烟花爆竹,舞龙灯,赏花灯,以示辞旧迎新,祈求平安吉祥。

同时,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猜灯谜、赏花灯、打麻将、唱戏等。

这些庆典活动集体、热闹,富有浓厚的春节氛围。

关于猜灯谜,它是安溪元宵节最独特的民俗之一。

在元宵节这一天,安溪街头巷尾都会悬挂彩灯,并在彩灯下设置灯谜。

灯谜可以是一句谜语或者一个寓意,而猜灯谜则是通过猜谜语来猜出灯谜的答案。

这项活动既考验智力,又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此外,赏花灯也是元宵节的重要庆典活动之一。

安溪元宵节期间,大街小巷都会装饰成灯海一片,各种形状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花灯有龙灯、凤灯、鱼灯等。

人们会结伴赏花灯,慢慢欣赏每一盏花灯的美丽,感受节日的喜庆气氛。

元宵,是安溪元宵节不可或缺的食物。

它是由糯米制成的圆形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如豆沙、蜜枣、花生等。

除了传统的元宵,现代还有创新的元宵品种,如巧克力元宵、肉馅元宵等。

人们在元宵节这一天会品尝元宵,寓意团圆和幸福。

跟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安溪元宵节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就是舞龙灯。

舞龙灯是安溪元宵节最盛大的表演之一。

舞龙灯表演通常由一群人组成,他们头戴龙头,身穿五彩斑斓的龙袍,手持灯笼,伴随着鼓乐和舞蹈动作,模仿龙的形态,展示舞龙技艺。

这个表演既有观赏性,又有娱乐性,给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除了庆典活动之外,安溪元宵节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和传说。

据说,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可以借助“重结良缘”的机会。

这是因为传统认为元宵节是喜新厌旧的节日,因此所有未婚的男女都可以参加拜堂的仪式,求得一个良缘结合。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福建省安溪县所产的乌龙茶中,数“铁观音”最为出名,这种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深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

那你知道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篇【1】话说明朝万历年间,安溪詹氏始祖詹敦仁公第廿一世裔孙詹纵辉与妻子杨氏(下称“杨氏祖妈”)带着三个孩子从安溪县祥华乡多卿迁到西坪镇圆潭村定居。

不巧,迁居到这里后不久,纵辉公便病逝了,撇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妻子,最小的孩子才几个月,正当嗷嗷待哺。

家庭惨遭不幸,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杨氏祖妈一个人身上。

为了养家糊口,裹着小脚的杨氏祖妈来到了八公里外的邻村赤水村马石村落给大户人家黄姓打短工。

杨氏祖妈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家计杂活,样样精通,打工一段时间下来,深得主人的倚重。

一次,黄姓大户人家在隆重做寿,大办宴席,特别雇请了大批帮工。

一整天忙碌下来,天色已经黑了,帮工们抢着吃晚饭。

而杨氏祖妈没吃晚饭摸黑要赶回家去;主人怕影响明早的繁重杂活,要她住下来不肯让她回去。

当问明事情原委后,黄姓大户才知道她家主人已经去世,家中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要喂奶,孩子们在家正等着她做晚饭呢。

黄姓大户深表同情,目送着她回家去。

第二天一早,杨氏祖妈很早就赶到黄大户家干活。

黄大户十分同情她的艰难处境,需要她长期帮忙,就腾出一间房间要让她一家人居住。

杨氏祖妈觉得无功不受禄,何况自己是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住在别人家呢?她断然拒绝了。

执拗不过她,黄大户便指着厝旁的一块空地,让她搭个草棚定居。

杨氏祖妈便搭起一个简易草棚带上三个孩子定居下来,从此以后,她长期给黄大户帮工。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杨氏祖妈的三个儿子詹怀仰、詹怀硕、詹怀德都长大**,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这座马石草棚也换成了土坯瓦房;再过几百年,詹氏人丁逐渐兴旺起来,至今马石村有詹姓人口一千多人,这座房子便成了马石詹姓宗祠。

原来,杨氏祖妈当年所搭建的草棚正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当时路过这里的风水先生断言,这房子所占据的地方将是一块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

安西铁观音的故事

安西铁观音的故事

安西铁观音的故事安溪铁观音是我国名茶,有着两个古老而神奇的美丽传说,一个是“魏说”,一个是“王说”,勤劳的安溪茶人一直引以为傲。

安溪铁观音传说故事一、“魏说”--观音托梦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

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儿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条树。

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

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

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

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

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

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间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传说除了以上两个故事传说以外,还有一个故事: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人,乡人称茶为圣树。

元丰6年(1083),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

福建安溪家乡的风俗作文400

福建安溪家乡的风俗作文400

福建安溪家乡的风俗作文400
我的家乡安溪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历史的古老茶乡。

茶,已经渗透到安溪茶乡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迎宾送客以茶相待,是安溪世代相承的传统礼俗,闽南俗语“安溪人真好客,入门就泡茶”说的就是安溪人以茶待客的风俗。

在安溪,只要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就会拿出珍藏的好茶叶,烧开一壶水,用白瓷制作的茶碗和茶杯,冲泡出一杯杯醇香四溢的铁观音,细细品饮一番。

“未讲天下事,先品观音茶”,淡淡的茶香已将宾朋之间的距离悄悄地拉近了。

安溪人待客离不开茶,看似寻常的请茶、喝茶,也有着不少讲究。

请茶时,若是亲密的茶友,只需以手示意,一声“请”,各自认杯;若是一般的友人,客气一点,则端起茶盘,请客人任选一杯;如今,大部分安溪人都选择用茶夹夹起茶杯,从老至幼,由尊至密,逐一敬奉。

至于喝茶,安溪人注重品茶韵,虽然一杯茶很少,却是不能一饮而尽的,必须先浅浅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片刻,再缓缓咽下。

咽下后,也不要急于喝第二口,留心品味一下,若真是好茶,这时就会有“甘味”从喉中涌起,令人回味无穷。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到安溪来,一定忘不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的观音茶,一定忘不了热情好客的安溪人。

铁观音的传说

铁观音的传说

铁观音的传说一、魏说观音托梦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

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茶树。

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茶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

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相传,清代乾隆元年1736,安溪西坪尧阳南岩今西坪镇南岩村有位书生名叫王士让,生平喜好搜集奇花异草,曾在南山之麓筑书房,名为“南轩”。

他经常与亲友聚集于南轩。

这年春天的一天,王士让在南轩之旁的层石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异于寻常,遂将它移植到花园中精心培育,压枝繁殖。

这株茶树成茶乌润肥壮,气味超凡,冲泡后,香气馥郁,滋味甘醇。

乾隆六年1741,王士让上京奉召,拜谒礼部侍郎方望溪,馈赠自己用这株茶树制成的茶。

方望溪品后大加赞赏,遂献给内廷。

乾隆饮后甚喜,召见王士让,垂问此茶历史。

王士让如实奏享此茶的发现经过。

乾隆细细观察、掂量此茶后,认为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因而御赐名为“铁观音”。

三、陈年铁观音在安溪民间,也流传着一个关于陈年:清朝时,有个叫林福隆的员外肠胃不好,有一天肚子胀得很厉害,吃不下饭,到处找大夫看也没有用。

家里人急忙到祖宅祈求神灵保佑,当天晚上,林员外做梦时得到仙人点化。

第二天早上,按照梦里仙人的指点,家里人翻遍祖屋,在屋角找到色泽乌黑快要发霉的老茶,然后将其煮给林员外喝,结果,林员外肚子胀的毛病竟然好了。

除了传说外,安溪民间的不少茶农每年都有存茶于陶罐的习俗,遇风寒冷热以陈茶当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
福建省安溪县所产的乌龙茶中,数“铁观音”最为出名,这种名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味醇香浓,深受国内外茶客的喜爱。

那你知道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篇【1】话说明朝万历年间,安溪詹氏始祖詹敦仁公第廿一世裔孙詹纵辉与妻子杨氏(下称“杨氏祖妈”)带着三个孩子从安溪县祥华乡多卿迁到西坪镇圆潭村定居。

不巧,迁居到这里后不久,纵辉公便病逝了,撇下了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妻子,最小的孩子才几个月,正当嗷嗷待哺。

家庭惨遭不幸,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杨氏祖妈一个人身上。

为了养家糊口,裹着小脚的杨氏祖妈来到了八公里外的邻村赤水村马石村落给大户人家黄姓打短工。

杨氏祖妈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家计杂活,样样精通,打工一段时间下来,深得主人的倚重。

一次,黄姓大户人家在隆重做寿,大办宴席,特别雇请了大批帮工。

一整天忙碌下来,天色已经黑了,帮工们抢着吃晚饭。

而杨氏祖妈没吃晚饭摸黑要赶回家去;主人怕影响明早的繁重杂活,要她住下来不肯让她回去。

当问明事情原委后,黄姓大户才知道她家主人已经去世,家中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要喂奶,孩子们在家正等着她做晚饭呢。

黄姓大户深表同情,目送着她回家去。

第二天一早,杨氏祖妈很早就赶到黄大户家干活。

黄大户十分同情她的艰难处境,需要她长期帮忙,就腾出一间房间要让她一家人居住。

杨氏祖妈觉得无功不受禄,何况自己是一个妇道人家,怎能随便住在别人家呢?她断然拒绝了。

执拗不过她,黄大户便指着厝旁的一块空地,让她搭个草棚定居。

杨氏祖妈便搭起一个简易草棚带上三个孩子定居下来,从此以后,她长期给黄大户帮工。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杨氏祖妈的三个儿子詹怀仰、詹怀硕、詹怀德都长大**,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这座马石草棚也换成了土坯瓦房;再过几百年,詹氏人丁逐渐兴旺起来,至今马石村有詹姓人口一千多人,这座房子便成了马石詹姓宗祠。

原来,杨氏祖妈当年所搭建的草棚正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当时路过这里的风水先生断言,这房子所占据的地方将是一块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

时光飞逝,过了七、八代人时间。

一天,有位詹氏宗亲到对面山的田地劈田埂草,劈着劈着,抬头往马石祖宇一看,看见自家宗祠像一座金宝殿般闪闪发光,祖宇前庭金元宝一块一块飞起来,在宗祠上空绕飞一圈,飞入背后山仑的树林之中。

他以很快的速度跑到宗祠,挥动着劈刀,挥了好久,才见两块银元掉下来。

当他再次挥动时,劈刀碰着一块银元,银元反弹过来,正好击伤他的腿,鲜血直流,他只好眼见着金光闪闪的金元宝离他而去。

他拄着劈刀一瘸一瘸地拐回家里,把今天的情形告诉家人,请来了医生帮他治疗,两块银元正好够他治疗。

晚上睡觉时,在梦中,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对他说:“今天这些银元,不是你该得的。

”他连忙问:“那是谁能得到这笔银元呢?”
老者说:“是留给宗祠子孙后代一位牢记祖宗恩德的人。

”他激动说:“我就是一个牢记祖宗恩德的人,每年春偿秋祀,我没有一次漏下,祭祀祖宗,我的心特别诚。

”老者说:“他这个人很有福相,圆筒形的身材,似焙笼高、焙笼大。

这位贤人现在还没有出世呢。

他来时,肩负着完成宗祠重修、重振宗风的重大使命。

”醒来后,他把梦境告诉家人,故事慢慢地传开了,一传就是几代人。

转眼间,到了1990年,随着海峡两岸紧张关系的解冻,敦仁公第卅三世裔孙、台湾建筑业巨头詹记德踏归故里,寻根祭祖,了解到祖功宗德,深为安溪詹氏始祖詹敦仁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当他看到大陆那记载着先祖芳名的家谱时,如获至宝,感激万分。

从此,他恋上了故乡这方热土,以年迈之躯奔走于海峡两岸,为完成宗祠重修、重振宗风的重大使命出谋划策,呕心沥血。

2000年以来先后为安溪开先令詹敦仁纪念馆(个人捐资460万元,连同儿女共捐600万元)、安溪县祥华多卿灵惠庙(个人捐资900多万元)、凤鸣祖宇、上厝祖宇(个人捐资100万元)和西坪镇赤水村马石祖宇(1992年个人捐资44.4万元)、湖头灵惠庙(个人捐资12.3万元)等宗祠事业建设捐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完成了几十代人所盼望的重振宗风的夙愿。

詹记德,他身材雍容大肚,圆筒形的身材,似焙笼那样高、那样大。

他就是一位记住祖宗恩德的詹氏贤人。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篇【2】白濑乡位于安溪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9公里,古时隶属湖头。

湖头溪穿境而过,在今白濑大桥上方,只见两岸耸峙,翠绿欲滴,溪中怪石嶙峋,水流若奔,溪水与巨石相
撞,白浪翻飞,水花四溅,涛声震天,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白濑溪声”,古时湖头八景之一,白濑乡因而得名。

白濑乡很早就有人类开发,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考古发现中,长基村临溪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这里早在一万年至四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痕迹。

而当地族谱记载,这里唐宋时期就有人居住,大部分为明清时期从外地迁徙并定居下来。

白濑乡与其他地方比较呈现三个不同特征:
一是古墓多。

这里悬崖峭壁,不利繁衍,古时属湖头行政区域。

明清时湖头出过很多进士举人,现白濑乡境内发现很多湖头李氏族人墓葬,大都属明清时期,还发现其他一些墓葬,年代或许更早,如兵部侍郎墓、天子墓、老爹墓等。

相传夏夜,长基村村民站在飞凤寨上,曾听见敲锣打鼓声,像身穿白衣白裤的仪仗队从山头走过。

二是古寨多。

白濑乡境内寨址特别多,几乎有山就有寨。

如下镇的殿前寨、内堤寨、庵尾寨,苏山格的炉地寨、鼎仔寨等。

山寨主要是防盗匪,也可能是土匪为抢占山头,把持路口以便掠夺过路行人财物而设。

三是古寺多。

白濑乡境内古寺庙遗址也多,供奉的神祇不同于其他地方,如福兴岩供奉库司大王,是管理仓库的神,上灶洋的地方还有跑马射弓的练武场遗迹等。

这里的庵岩遗址特别密集,如九凤岩、狮头岩、秋炉庙、蔡坂庵等,数目众多。

在长基村还发现一户白头白毛,皮肤潮红,类似返祖现象的人,可能是古闽越人。

在下镇村,古称霞镇,50多年前,在下镇水尾,
一户周姓村民建房子时在溪底掏石,捡到一块花岗岩石碑,上刻“霞苑”二字,笔力遒劲,类似“仙苑”碑,可能为朱熹所题,现存放在下镇村部。

白濑乡地处安溪永春交界,山高林密,地理位置特殊,虽很早有人类开发,但属贫瘠之地,兴兴亡亡,很少见诸史志记载,呈现诸多不同于安溪其他乡镇的地方。

安溪民间故事与传说篇【3】在安溪县白濑乡王帽山半山腰上格村村口,有一座灵圣岩,一进三开间、歇山顶、砖木结构,始建清代道光年间,当地流传着一个建岩的动人传说。

上格村背枕王帽山,前与省道307线湖剑公路隔溪相望,村子底下发源于永春玉斗的下镇溪和来自于西溪上游的剑斗溪两水在此交汇,两岸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水流湍急,地势十分险要。

站在灵圣岩前望去,远处山峰重重叠叠,蜿蜒起伏,横卧在眼前的山峰,似一神龟,正俯头吸水,风景极佳。

上格村两水交汇,上连汀漳,下抵湖头,枕山际水,古时设有渡口,收放竹排。

相传上格村先民在该村一个叫宫仔坪的地方建有一庙宇,供奉佛祖,不知什么原因,佛像经常被白蚁蚀坏,村民十分苦恼,想择地重建岩寺。

重建岩寺,一没资金,二没岩地。

一天夜里,该村洋上角落一位苏姓人家,单名叫“贡”的人,作了一个梦。

梦里佛祖自称自己是泰湖祖师,说你们要建造岩寺,“要钱去溪边找,要地背大狮头。

”说完祖师不见了,苏贡惊醒,感到十分诧异,冥冥之中又十分清楚,莫非
祖师相助,托梦于他。

第二天,苏贡连忙把子孙召集起来,把昨夜祖师托梦的话告诉他们,并让他们到溪边看看。

然而,青天白日,烈日当空,溪边无任何异象,他们整整等了一天,一无所获。

第三天,他们将信将疑,又前往溪边等候,依旧太阳高照,正当他们打退堂鼓之时,溪水突然**,从剑斗溪方向流下很多竹排,有的竹排上还捆着杉木,他们连忙把竹排一一打捞上来,原来上游下大暴雨,竹排主人流走很多竹排,因为他们帮忙打捞,竹排主人给了不少钱。

又过一天,下镇溪方向,也下起暴雨,又流下很多竹排,也被他们一一打捞上来,又得到一些工钱。

连续三天,他们在溪边等来了两天竹排,共计得到白银70两。

村民大感神奇,祖师的话应验了,所得银两,全部用来畴建岩寺。

而在上格村东边有一巨石,屹立溪边,酷似人形,人称石,石前又有一巨石,酷肖狮子,当地有石赶狮的传说。

而形似大狮子的巨石底下刚好有一开阔平地,正好印证泰湖祖师梦里的话“要地背大狮头”,于是村民在此拓建岩寺。

岩寺地处村口,村民每天路过,感于泰湖祖师托梦,佛祖灵圣显应,就把岩寺取名为“灵圣岩”。

上格村村民主要姓苏,与长坑衡阳苏姓同宗,灵圣岩寺建成后到长坑衡阳割火,供奉泰湖祖师、忠翌尊王、五谷帝仙等。

现存岩寺,为1945年翻建,2005年重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