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下)第18课《吆喝》吆喝声声京味浓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吆喝声声京味浓

——品析《吆喝》里的京味色彩

萧乾的《吆喝》以平易且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街市小商贩极具特色的吆喝声,在缓缓的追忆中流露出老人对往事无限的怀念,一声声吆喝也让我们体味到浓浓的京味。

一、京白凸显京味

例句1:“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

例句2:“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白话)写的,字里行间流露着老北京方言的浅显、灵活自由与幽默感。“蛤蟆骨朵儿”“玩够了”“剃头挑子”“葫芦”等词语,都是老北京方言土语,有浓郁的北京色彩,读来令人感觉新鲜亲切而毫无生疏之意。句式灵活富有变化,充分体现出口语散淡灵活的特色。散落文中的幽默元素更是让读者忍俊不禁:“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充满孩子式的好奇与幼稚,“剃头挑子,——一头热”,这句歇后语体现了北京人对挑担理发这一职业的精当概括,也有对某种现象的抽象嘲讽,言简意丰,幽默十足。

二、各类物品尽显地方特色

例句1:“春天一到,卖大小金鱼儿的就该出来了……一到夏天……一到冬天,‘葫芦儿——刚蘸得……”

例句2:“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

老北京的街头,从春到冬,大小金鱼、蝌蚪、西瓜、雪花酪、秋海棠、柿子等依次上阵,而能体现北方特色的饽饽、糖葫芦、烤白薯、大萝卜等更是悉数登场,各种吆喝声更是不绝盈耳。这些五花八门的物品伴着各色的吆喝声浸润着每个北京人的心灵,让人难以忘怀。

我们说一座城市的魅力不是她的大与小,也不是她的地理坐标,而是她的文化内涵、她所见证的历史以及其展示给世人的形象和内在的魅力。老北京的吆喝声,体现了北京沧桑和成熟的历史文化,历久弥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