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教案3:八年级语文探讨吆喝的功能与意义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3: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吆喝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3: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吆喝课堂吆喝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文听力、口语能力,还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班级团结力。
然而,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吆喝,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分享几种有效的方法,帮助老师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吆喝,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增加课堂吆喝的趣味性学生喜欢有趣的事物,所以让课堂吆喝变得更有趣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吆喝,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进行语文听力训练。
比如,在课堂上播放语音,学生要根据语音内容找出相应的词语,或者进行连连看等游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听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另外,老师可以设定一些“惩罚”或“奖励”机制,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吆喝。
比如,将课堂吆喝的次数设定为一个固定的数字,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可以自由地参与吆喝,完成数量达到指定标准的学生可以获得奖励,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吆喝。
二、分配合理的任务课堂吆喝不是应该由老师来完成,而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分配一些合理的任务,让学生积极参与吆喝,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指定的文章或课文内容,自行编写一个课堂吆喝内容,然后让他们快速地分享自己的吆喝内容,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能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另外,老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比如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或配角,在演绎过程中完成课堂吆喝,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吆喝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对于整个班级来说非常重要。
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课程内容或者自己遇到的语文问题等等,并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意见。
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进行团队合作,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课堂吆喝任务。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3:师生互动中的吆喝技巧,提高课堂互动质量
近年来,语文教育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而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一般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提问方式进行的。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即老师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见,也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因此,如何在师生互动中借助吆喝技巧提高课堂互动质量成为了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什么是吆喝技巧吆喝技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巧妙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引导学生发言和思考,进而提高课堂互动质量的教学技巧。
吆喝技巧的最基本形式是老师提出课堂问题,学生通过举手等方式回答问题。
如果老师仅仅是按照预定的问题按序提问,那么这种方式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因此,老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例如通过提出反向问题、创造对抗场景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吆喝技巧的应用1.提出开放性问题传统的提问方式往往采用封闭性问题,比如让学生回答一个特定的答案。
而采用开放性问题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比如,在讲解一个课文时,可以提出以下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故事结局应该是怎样的?你能否想象出故事中的场景?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思考欲望,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2.采用游戏化和角色扮演学生往往对游戏和角色扮演感兴趣,因此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吆喝技巧的应用。
比如,在讲解一个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并就该角色的思想、行动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发言。
同时,老师也可以采用比赛和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互相协作、竞争。
3.采用问题反转问题反转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吆喝技巧,它通过扭转问题的方向,让学生重新审视问题,进而产生新的思维启发。
比如,在讲解一个文学作品时,可以提出“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样做?”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尝试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产生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三、吆喝技巧的优点1.提高课堂效率采用吆喝技巧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吆喝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吆喝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吆喝》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吆喝的艺术特点,培养欣赏和运用吆喝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吆喝的魅力,体会民间文化的独特韵味。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吆喝的艺术魅力。
学会欣赏和运用吆喝语言。
2.教学难点:理解吆喝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运用吆喝语言进行创意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吆喝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吆喝的魅力。
(2)学生分享自己对吆喝的初步认识。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吆喝》,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吆喝》的艺术特点,如吆喝的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
(2)学生举例说明吆喝语言的特点。
4.小组讨论你认为吆喝的魅力在哪里?你能否运用吆喝语言进行创意表达?5.课堂实践(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要求学生运用吆喝语言进行创意表达。
6.课后作业以“吆喝的魅力”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吆喝的魅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运用吆喝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
4.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5.教师在点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提高了课堂氛围。
6.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课文《吆喝》2.吆喝录音或视频3.生活场景图片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建议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篇)
《吆喝》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1篇)《吆喝》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从文学的角度来了解北京叫卖口头艺术的内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广博文化的感情,促使他们自觉地注意周围的艺术文化2.学习领悟作者高超的组织资料的写作思路,能将内容较多的东西有序地组织3.培养同学对口头广告的发明能力二、教学重点1.本文是以地方语言“京白”来写的,和现代汉语有些差别,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和作者对北京的感情是重点之一2.文章的内容繁多而杂,指导同学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资料布置的有序性,在此基础上形成感悟3.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收集身边的口头吆喝艺术,让同学发挥自我发明能力,发明有新意的口头广告三、课前准备1.同学:课前对课文要有充沛的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作者的生平。
2.教师:一部反映北京二三十年代时期生活情景的VCD电影片段(其中包括叫卖吆喝声),以此作为导入课文的资料,使同学形成最基本的感性认识。
四、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电影,注意里面的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身的'货物的?他们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用多媒体投影仪器播放VCD,播放后让同学发表自身的意见和看法)同学大致回答的是两个特点:声音清脆响亮或吸引人,仿佛在唱歌似的;叫卖的内容合乎自身货物的特点(教师针对影片中叫卖声的特点对同学的看法做出中肯的评价)师:同学们可知道,这些吆喝现在我们已经很少能够听见了,其实在当时,它就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萧乾的文章《吆喝》,跟着作者一起回到那个时代,感受这种艺术!(教师简介萧乾的生平,主要介绍他是北京人和其在京求学、居住的阶段)五、研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同学默读,自我思索)a..文章中的吆喝声林林总总,多而且杂,但作者却介绍得有条有理总的来说,文章写了作者在北京听到的大多数吆喝声,从“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中,可以得知是按时间顺序来布置资料的首先从早到晚介绍了“大清早卖早点的……到了晚上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其次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吆喝声。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3:如何设计吆喝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引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班级的引领者和知识的传授者,经常需要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其中,对于课堂吆喝内容的设计,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吆喝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使课程更加生动活泼。
为此,本文将对如何设计吆喝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吆喝的作用课堂吆喝作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主要起到以下几个作用: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吆喝内容,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加专注于听讲。
2.减少学生的厌烦感既然课程都是由老师传授的,那么对于同样的内容,如果总是采用相同的表达方式和吆喝语言,学生便容易因为单调和枯燥而失去兴趣,从而产生一定的疲劳和抵触情绪。
而巧妙且富有活力的吆喝内容,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降低对课程的抵触和疲惫。
3.加深学生的印象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的吆喝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住知识,并对相关信息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三、如何设计吆喝内容1.观察学生兴趣点设计吆喝内容首要考虑的,便是学生的兴趣点和表达习惯。
观察学生的日常言行举止,倾听他们的偏好和想法,可以从中挖掘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吆喝内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独辟蹊径不想落入老套或固有的思维方式,可以尝试一些独辟蹊径的吆喝方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好奇心,又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比如使用影视剧中的经典台词,或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都可以为课程带来新意。
3.质朴真诚富有质朴真诚的吆喝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
因此可以考虑从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日常生活中借鉴内容,用质朴的语言传达知识,从而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信任。
四、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1.多元化内容和形式的多元化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试着运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多种素材,以及创新的表现方式,来呈现内容。
《吆喝》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吆喝》公开课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吆喝》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
(2)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吆喝》的基本内容介绍。
2. 分析《吆喝》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修辞等。
3. 探讨作者通过《吆喝》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吆喝》的基本内容。
(2)分析《吆喝》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2)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吆喝》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分析《吆喝》的语言特点,讲解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6.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吆喝》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作者思想和价值观的把握。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能力的提升。
《吆喝》教案3:八年级语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
《吆喝》教案3:八年级语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吆喝》这篇文章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吆喝》文章的背景介绍和写作动机2.《吆喝》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核心观点3.《吆喝》文章的修辞手法分析三、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导入,例如: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街头巷尾、菜市场、公园、大超市等地走过时,是否最喜欢听那些吆喝声,哪些吆喝声让自己显得十分热闹和感到温馨。
2.《吆喝》文章的背景介绍和写作动机让学生了解《吆喝》这篇文章是在写百货商店售货员吆喝的过程中想到写文章的。
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语音的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3.《吆喝》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核心观点教师将文章的每个段落进行分析,以便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和核心观点。
例如:第一段,作者从好听的声音让商店热闹来引导我们进入这篇文章;第二段表现了吆喝的声音给百货商店带来活力,同时也给市民带来了愉悦的心情;第三段和第四段,作者则表现了消费社会不能促进发展,只会让社会变得物质化。
4.《吆喝》文章的修辞手法分析讲解修辞手法的案例并由学生进行模仿文章中的修辞方法。
例如第一段里面修饰主语的用词,通过一系列的形容词表达美的欣赏,比如,辅以声音一起引导读者感受热闹、欢快的气氛。
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吆喝》文章中的修辞手法:1.修辞手法——排比排比修辞意在通过语言的对比,使文句比较分明、排列整齐、语言工整,除此之外还能增强语言表现力,进而配合主题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意蕴。
排比修辞以其节奏分明、雄辩有力、富于韵律美吸引我们的目光。
例1:“商店里的吆喝声,就像鸟巢里的营营舞舞;就像森林里的呼吸一样,是一种活泼、热烈又充满生机的声音。
”例2:“别看这些忽左忽右、脚底动人的吆喝声,却能够给高楼大厦内部带来蓬勃的活力。
”2.修辞手法——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且经典的修辞手法,主要是通过采用生动的、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把人或事物与另一些人或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和比较,以便于理解,表现一种美好、壮观的意境,丰富文章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吆喝声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的韵味和美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吆喝声的韵味和美感。
2.学习吆喝声的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结合自身实际,感受家乡的吆喝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过吆喝声?能给大家分享一下你听到的吆喝声吗?(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吆喝的文章——《吆喝》。
2.自读课文(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读完课文后,谈谈你对吆喝声的理解。
3.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听到的吆喝声,讨论吆喝声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吆喝声,体会其韵味和美感。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吆喝声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完成作业,观察到家乡的吆喝声呢?2.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吆喝声,讨论其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吆喝声,理解其表达方式。
3.品词析句(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情感体验(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吆喝声中,感受其韵味和美感。
(2)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吆喝声代表了什么?它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6.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家乡吆喝声的作文,题目自拟。
(2)教师提醒:作文要结合自身实际,表达真情实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吆喝》,使学生对吆喝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家乡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吆喝》八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生命力。
而以电影《吆喝》为素材的语文教案,将会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语文知识,也更好的明白电影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第一部分:教材进入与引导话题: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名小贩,今天你如何向路人吆喝你的商品?这一部分是对学生教材背景的引导,题目灵活,可以拓展学生对于“吆喝”这一概念的思考和想象,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电影理解吆喝的真正含义。
第二部分:展示电影片段话题:我们将看一部电影《吆喝》,这部电影讲述了怎样的故事?通过掌握简要的电影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展示一部分电影片段,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感受。
同时,也会引起学生的整个课程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和探讨。
第三部分:电影中的“吆喝”话题: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吆喝的形式很多,像大声喊叫、歌唱、讲故事等。
你最喜欢电影中的哪一个吆喝形式,为什么?这一部分重点讲述电影中吆喝的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吆喝形式进行分类和归纳,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片段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吆喝背后的情感因素。
第四部分:电影中的情感表达话题:在电影中,吆喝不仅仅是商品的推销,也是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领悟。
举例说明电影中的吆喝如何表达情感。
这一部分重点讲述电影中吆喝所传递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细节和情感成分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
让学生包括自己的情感,给予吆喝更加深刻的意义。
第五部分:电影对生活的启示话题:电影《吆喝》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请结合电影故事谈谈你的想法。
这一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电影的主题,领悟电影对生活的启示,为学生建立起看待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价值观。
教师可以根据电影故事的细节与学生进行交流,有针对性地探讨电影中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深入思考与推理的能力。
第六部分:小结话题:回想今天的课程,你学到了什么?电影《吆喝》让你有什么感悟?这一部分是对课程进行小结,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存量,让学生自我检验自己的收获与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精选7篇)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吆喝》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大语文观。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
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与广告的关系。
总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⑵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⑴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⑵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⑵归类记录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遗产,为抢救工作做一点贡献。
【教材分析】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
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重点:带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
【教学目标】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吆喝》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分析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场景和细节,展现吆喝声背后的生活情境和社会风貌。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和审美情趣。
4.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1.2 教学内容1. 课文《吆喝》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技巧和表达手法。
3. 讨论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4. 写作练习:以吆喝为主题,进行人物描写和场景描述。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吆喝》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3.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2. 学会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吆喝》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和情节。
3.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4. 讨论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性格。
5. 写作练习:以吆喝为主题,进行人物描写和场景描述。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和相关知识。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情节。
3. 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3. 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对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和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1. 课文《吆喝》文本。
2. 作者相关作品和背景资料。
3. 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的相关资料。
《吆喝》教案设计(优秀8篇)
《吆喝》教案设计(优秀8篇)《吆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分析掌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同学对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点1.品味京味语言,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分析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在资料布置和过渡方面的技巧。
课前准备同学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列举的词语的音、形、义。
2.提前一周到所在城市的街道上去搜集本地商贩的吆喝声,并做简单的描述和评论。
教师搜集当地的一些吆喝声,并进行归类。
公开课教案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
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同学猜想)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
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萧乾笔下的旧北京城那悠远的吆喝声吧。
(教师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
a.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局囿()招徕()饽饽()秫()秸荸荠()()隔阂()商贩()蘸()b.口头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招徕随机应变油嘴滑舌隔阂3.交流生活体验,激发同学的倾吐欲望和阅读兴趣。
a.同学交流各自所搜集到的本地的吆喝声。
首先在各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交流,然后各小组推荐到班上进行交流。
具体要求有:对此吆喝进行简单的介绍、模仿和评价。
或者先由同学模仿该吆喝声,然后由其他同学猜猜这一吆喝代表的是哪种商品的经营,最后由同学进行简单介绍和评价。
b.在同学介绍完各自搜集到的吆喝声后,教师根据同学的介绍,列出四至五种吆喝声(兼顾时间、品种、声调特点),请23名同学尝试进行介绍。
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同学的介绍,并就同学的介绍写下若干的优点和缺乏,包括内容、条理、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研读与赏析1.自读课文,通过比较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吆喝》教案
05
作业与练习
基础练习
01 背诵课文
学生需要熟读并背诵课文《吆喝》,以加深对文 章的理解和记忆。
02 词汇积累
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包括生词、多 义词、成语等,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03 句子仿写
挑选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拓展练习
调查报告
创意写作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积累,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学习需求。此外,在课堂互动环节,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和鼓励那些较为被动的学生, 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后续计划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继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 馈,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过程与方法
01 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理 解文章内容。
02 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分析文章中的例子,加深对 吆喝文化的认识。
02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探究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和尊重,增强文化自信 。
通过了解吆喝文化,培养 学生的乡土意识和情感。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老北京的吆喝声,让学 生亲身体验吆喝的感觉,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总结词:创意写作
详细描述: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模仿文章的语言特点,创作自己的吆 喝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03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
01 02
语言特点理解
由于《吆喝》是一篇用北京方言写的文章,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地方特 色的词语和表达方式,这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一 定难度。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3探究作者的吆喝方式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3探究作者的吆喝方式探究作者的吆喝方式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吆喝是人们传递信息与获取服务的最主要途径。
而在《吆喝》一文中,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吆喝的手法,通过对吆喝方式的探究,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体验到了那份难得的朴实与真诚。
一、了解作者《吆喝》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郭沫若。
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美术家,被誉为“文学巨匠、艺术泰斗”。
他是中国近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新诗运动的先驱。
郭沫若的文学创作风格以其浓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色彩为特点。
在这篇《吆喝》中,他以一种非常生动的笔法,搭建了一座现实生活与文学人生的桥梁,强烈地传达出了深厚而真实的文学情感。
二、探究作者的吆喝方式1.第一人称视角在《吆喝》中,郭沫若运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从自己的角度来讲述真实的生活场景。
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让读者感受到了那种真实的味道。
比如,“我在吆喝声与嚎叫声之中,循声到了卖牛黄的沈相公的草堆前”。
这里,作者借助细腻而鲜活的叙述方式,让我们仿佛听见了他在嘈杂的街头吆喝声中与沈相公互相呼喊、交流的情景。
2.生动的描写“璀璨灿烂的红映满了城南东路,如万株繁花遍地绽放,流泻着一片银白的灯光。
”在文章中,郭沫若的描写非常生动,让读者感觉到了直观的景象。
比如,在文中提到的城南东路的夜景,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形容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美景。
3.排比句在《吆喝》中,作者还运用排比句的技巧,让文章语言更加的鲜活、形象、饱满,创造出了明亮、快速、夸张的视觉和语言效果:“热面儿烩着汤,炒饭牛子儿放颠口儿,馋哥们儿聚集在摊前,像加入黑社会一样接纳着新来的倒爷。
”这样一个长长的排比句,凸显出吆喝者口头表现力的性质,使得文章更加的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
4.方言的使用在郭沫若的笔下,显然不乏方言,尤其是故乡的方言。
方言的使用,清晰地刻画出了人物的特点和环境的氛围,同时也使得文章具有地域特色,更加接地气。
《吆喝》优秀教案
《吆喝》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吆喝》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对《吆喝》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吆喝》是一篇描写中国农村生活的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眼睛,展现了农村的贫困、落后和人民的艰辛。
2.2 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自读和讨论,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联系实际,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心。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音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农村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
5.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5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了解学生对《吆喝》的理解程度和欣赏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6.2 评估方式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作者写作技巧的体会等方面。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拓展目的通过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7.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文学素养。
《吆喝》教案3:八年级语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吆喝》教案3:八年级语文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许多学生最头疼的部分。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而《吆喝》这篇教案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吆喝》这篇教案的思路。
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利用作者的写作技巧,写出一篇充满生气和生命力的作文。
教师可以通过五步法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模仿、创新和评价,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目的。
我们来看看这五步法具体的实施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章的构成、词汇、句式、情感表达等要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
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练习写作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接着,通过创新和转化,学生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和探索,做出自己的调整和改进。
评价学生的作文,肯定他们的优点,并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吆喝》这篇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激发,并且他们拥有了更为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思考,鼓励他们自主发掘和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感性和认识度的培养。
写作是一项艺术和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度,培养出优秀的写作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的引导和帮助。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地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
通过《吆喝》这篇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写作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激发,并且他们获得了更高的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营造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气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拥有优秀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吆喝》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吆喝》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吆喝声中的文化韵味。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味。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吆喝声,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2.2通过仿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吆喝声中的市井气息,传承民间文化。
3.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吆喝声中的文化韵味。
1.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2.1分析课文中的吆喝声,体会其背后的情感。
2.2仿写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吆喝声的录音,让学生听后谈谈感受。
1.2引导学生关注吆喝声中的文化韵味。
2.课文阅读2.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2.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讨论3.1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吆喝声分别体现了哪些特点?4.课文分析4.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4.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在写作中的应用。
5.仿写练习5.1学生仿写一段关于吆喝声的描写。
5.2小组交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6.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后作业1.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吆喝声的作文。
2.收集身边的吆喝声,分析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吆喝声中的文化韵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合作学习能力。
3.仿写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了写作水平。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1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听到了哪些吆喝声?它们各自有什么特色?比如,课文中提到的‘豆腐脑’,大家能描述一下它是怎么吆喝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具体描述吆喝声的特点,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吆喝》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剖析课文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
2. 学生对生活关注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课文内容。
3.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并标记出生字词。
3. 讲解生字词:针对学生标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其中的道理。
5. 修辞手法分析: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6. 表达方式学习: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并进行实际演练。
7. 情感态度培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现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 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生活。
八、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吆喝》教案3:八年级语文探讨吆喝的功能与意义。
历史与特点
吆喝是一种古老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最早的「商贾叫卖」到「摊贩吆喝」,从「小贩叫卖」到「街头艺人喊卖」,都是文化性的表达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吆喝的表述方式和形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演化。
不过,无论其表述方式和形式如何,吆喝的本质都是嗓音的传播和循环,其语言表达的内容往往依靠节奏和音调来表达信息。
吆喝的功能
一方面,吆喝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进入室内店铺购物的顾客,仍可借助于吆喝的语言表述方式来了解到商家所售卖的产品和服务,并且判断其质量与价格的高低,及时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商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在传统的市场中,吆喝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帮助商家增加了销售量和知名度。
另一方面,吆喝也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
吆喝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在各个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吆喝不仅以市场交易为起点,还穿越着文化、艺术和思想的丰富内核,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
因
此,尽管在当代,商家以发布广告等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已经成为了主流,吆喝语言的传承仍然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吆喝的意义
除此之外,吆喝还有着丰富的意义。
在商业领域,吆喝不仅是一种传承文化的方式,更是商业赢利的工具,通过吆喝塑造奇特的高亢音调,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增加销售量。
在社会领域,我们也可以看到吆喝的发挥。
常见的例如车阳交通安全指示员,“小摊小贩”在行人区的吆喝以及现代生活中的餐厅服务员点餐等,吆喝成为了交通安全指引、社区服务和商业服务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领域,吆喝也成为了展现无形文化的一项突出表现形式之一。
在当代的文化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吆喝风格的表演在节目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了传承传统文化和表现当代审美风格的一种手段。
结论
综合来看,随着时代的进步,吆喝作为一种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渐被现代技术和文化所替代。
但吆喝的价值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它不仅是一种古老文化的表达方式,更是商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是我们身边值得重视的一种文化现象。
因此,无论是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还是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吆喝的意义,我们都应该重视吆喝并学会尊重和传承它。
吆喝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更是商业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它在当代至今依旧具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意义。
我们应该把吆喝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来看待,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学习,传承和发扬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