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289百家论坛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研究罗文龙 满文杰 刘仕荣武警警官学院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层次的有效性提升,我国的企业也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获得了新的突破与进展。
然而,由于我国的企业发展速度较慢、起步比较晚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实力。
因为组织的行为科学理论是一个组织顺利运行的关键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了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研究问题,颇具现实性研究价值,需要引起相关企业及其负责人的重点关注和思考。
关键词: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比较研究引言:随着新时期的国际经济发展情况的日益完善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等发展新趋势的形成,如今的企业竞争不仅仅需要硬实力,还需要软实力,通过积极地构建良好的组织文化,形成良好的组织理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通常意义上,组织是一个企业进行管理的主导力量,同时,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因此,需要企业的相关人员在充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本身的优势,促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两个角度来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一、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概述为了更好地促进组织管理工作的高效和顺利进行,则需要针对其相关的管理理论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从而及时地对现有的管理理论加以完善和调整,使其更加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变化情况。
因此,本文主要从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出发,进行详细的概述和探讨。
其一,古典管理理论。
这个理论是起源于二十世纪之初的一种管理理论形式,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十四条管理原则和官僚管理理论等,它对于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而言曾经起到过十分积极的影响。
在这一理论之下,科技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快速发展的技术形式与传统的管理理论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落差,严重影响到了组织的稳定发展,因此,这一个理论在今天是需要被重新调整和完善的。
组织理论 管理理论的发展及主要学派观点
组织理论组织理论(Organization Theory)组织理论的概述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组织结构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印证了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组织理论的发展自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辟了组织理论以来。
系统的组织理论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进程。
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一、古典组织理论的演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
资本主义企业取得一定的发展。
对管理的要求日益强烈。
这一时期,组织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派别: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官僚体制学派。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
不仅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机构。
还要在职能管理机构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
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1至2项管理职能;提出权利下放的例外原则。
使上下级之间实行合理分工,上级把一般性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务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法约尔是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管理的五个基本的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认为组织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同时他又提出了直线一职能制的组织模式.设计了一种为解决上下级之间跨越统一的指挥链而进行直接联系的组织形式,即“法约尔跳板”:他也概括了包括组织职能在内的14条一般管理原则。
韦伯的科层制理论认为组织治理机制有三种基础:其一是理性基础。
即组织建立在对权力和法规的信念之上。
并通过相应的规则来组织活动;其二是传统基础,即组织建立在古老传统和统治身份的神圣信念之上;其三是魅力基础.即组织建立在具体的、非同寻常的个人及其统治方式之上:同时韦伯用合理一合法的职权观念论证了官僚制存在的合理性。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摘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并会在当时发挥积极作用,组织理论也是如此。
古典组织理论的理论家以理性人为假设,以人机关系论为方法论,提出人与组织的相互关系;随着历史的推进,在行为科学时期,理论学家们对古典组织理论进行扬弃,以社会认为假设,以人际关系论为方法论,提出了新的组织理论。
两个时期在组织理论方面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并且会继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
关键词:组织理论古典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目录摘要 (1)目录 (2)1 引言 (3)2 古典时期的组织理论 (3)2.1 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 (3)2.2 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 (4)2.3 韦伯的科层制学派 (4)3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5)3.1 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 (5)3.2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6)4 比较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7)4.1 理论假设的不同 (7)4.2 研究方法的不同 (8)4.3 人与组织关系以及组织结构设计上的不同 (8)5 结语 (9)参考文献 (9)1 引言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各类组织,因此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该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组织理论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再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演变,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直到今天,关于组织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因为它涉及到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很多领域,而且每个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等都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组织理论的复杂多样性。
本文主要将古典时期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主流学派以及基本观点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组织理论随着历史前进的发展变化。
2 古典时期的组织理论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古典理论时期,该时期的组织理论主流学派主要有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韦伯的科层制学派。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评析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对组织行为和组织管理进行研究的一系列理论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组织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组织中的动态行为和相互作用,试图解析人类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组织管理。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及其思想:
1. 人际关系学派:该学派的核心理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效果至关重要",提倡关注员工的社会和心理需求,为员工创造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
2. 行为主义管理学派:该学派将组织行为视为可观察和可控制的,强调通过激励和奖惩机制来引导员工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
3. 决策理论:该理论关注决策过程中的个体和集体思考,通过分析决策者的信息获取和判断偏差,试图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期望理论:该理论关注员工对工作结果的期望和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在决定行为时会考虑其行动可能带来的结果,并选择对自己来说最有吸引力的行为。
5. 控制理论:该理论强调管理者对员工行为的控制和协调,提出了"控制过程"的概念,包括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执行和监控,并通过反馈机制调整行为。
以上只是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一些代表性思想,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组织行为和管理的研究,为组织提供了一些管理和调整的指导思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并非适用于所有组织和情境,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综合运用合适的理论和方法。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分析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分析引言在管理学领域中,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是两个重要的理论体系。
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关注组织结构和管理层次,强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流程来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而行为科学理论则注重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机,强调人的因素对组织效果的影响。
本文将对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的异同点和各自的优缺点。
古典管理理论概述古典管理理论是以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和亨利·福特(Henry Ford)为代表的学派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化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古典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工作分工、科学管理和高效率生产。
特点1.工作分工:古典管理理论强调将工作分解为单一任务,使员工能够通过专注于一项任务来提高效率。
2.标准化流程:该理论主张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程序,以确保每个员工都按照同样的方式执行工作。
3.科学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来指导管理决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优点1.提高工作效率:古典管理理论通过工作分工和标准化流程,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2.降低成本:通过科学管理方法,可以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明确权责:古典管理理论强调清晰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有利于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缺点1.忽视人的因素: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了员工的情感和动机,将其视为机械的工具,忽略了人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源。
2.威权主义:古典管理理论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威权主义的现象,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缺乏灵活性:由于古典管理理论追求效率和标准化,导致组织的灵活性较低,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行为科学理论概述行为科学理论是以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为代表的学派的理论体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中西方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差异:1、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
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2、对效用的评价方面,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
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3、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
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4、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
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
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思想一直占据着主导和核心地位。
如管子“民本”的管理理念、儒家的“民本论”等。
西方:重视技术化的管理,把管理的重点放在物质资料的改进和提高上。
如泰罗的规范管理理论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等。
(二)在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上由于东西方在管理核心问题上的分歧,必然导致在管理方式、方法、手段及其重点上的差别。
中国: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指导下,起管理方式与手段体现如下特点:①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并强调要“知人善任”。
如管子的“民本”管理思想与“德能兼备”的用人标准;儒家“民本论”和“任而能信”的思想;墨家用人“唯贤”的思想和“个其言,迹其行,察其所能”的选才方法等。
三个时期管理理论特点的比较
理论要点
古典管理学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科学1、研究注重组织的静态结构或组织
的动态结构
研究注重组织的静态结构
研究注重组织的动态结构
两者兼顾
2、注重正式组织
的作用或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
注重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两者兼顾
3、将管理看做封
闭体系或开放体系
将管理看做封闭体系
将管理看做封闭
体系
两者兼顾
4、偏重组织成员需要的满足或组织
工作目标的达成
偏重组织工作目标的达成
偏重组织成员需要的满足
两者兼顾
5、强制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或依情景而异的权变式领
导
强制式领导
民主式领导
依情景而异的权变式领导
6、注重运用物质性奖励或精神性奖
励
注重运用物质性奖励
注重运用精神性奖励
两者兼顾
我个人觉得,现代管理科学比古典管理学理论和行为科学管理更加接近双赢的目的!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33
(7)亨利福特(1863—1947)
• 服务大众的理念:“一个只会造钱的企业 是一个贫穷的企业。”“为大众制造汽车”
• 标准化生产:流水式装配线; • 大规模生产:规模效应。 • 福特是科学管理的实践者。
34
(一)福特主义
• 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现代大工业之后,西方企业主要实行 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福特主义生产方式,它是指以市场为 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 手段的刚性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1、大规模生产。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个资本家只有 在自己更便宜地出卖商品的情况下,才能把另一个资本家 逐出战场,为此他必须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增加劳动生产 力的首要办法是更细地分工,更全面地运用和经常地改进 机器。由此造成的必然结果是:分工必然要引起更进一步 的分工;机器的采用必然要引起机器的更广泛的采用;大 规模的生产必然要引起更大规模的生产。 2、标准化产品。在泰勒制原则指导下,通过劳动的标准 化、强化的技术分工和高度专门化的机器,可以生产出标 准化的产品。这种强化的标准化使流水线上的分工达到最 细微的地步,其结果是实现了马克思所说的劳动从形式上 隶属于资本转变为实际上隶属于资本。
• 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 观察和分析工人完成每项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考虑到满足 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情况而耽误的时间, 为标准作业的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便确定工人的 劳动定额,即一天合理的工作量。
25
(3)科学管理内容
• 科学管理的内容可分为3个方面:作业管理、 组织管理和管理哲学。
3
• 文艺复兴 • 工业革命
4
1、思想文化上的准备:文艺复兴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激励与动机管理
激励理论
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两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 望理论等,这些理论为激励与动机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激励方法
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成就激励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激发员工 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动机管理
领导者需要了解员工的动机和需求,通过合理的激励和引导,激发 员工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
02
要流派
人际关系学派
代表人物
埃尔顿·梅奥
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访谈,了解组织内部的人际 关系状况,提出改善人际关系的建议。
主要观点
强调组织中的人际关系,认为人际关系对于 组人际关系对组织效率的影响,促进了 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改善和管理。
人类需要动机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贡献
提出了组织文化理论,为组织文化建设和 管理提供了指导。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核
03
心概念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方式,包括组织层 次、部门设置、职位安排等。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与组织目标 的匹配程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任务需求。
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员工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以提高员工的满 意度和工作效率。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共同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准则,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循的信念体系。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文化对于组织的稳定、发展、创新和变革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增强 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未来的组织理论 将更加注重环保、社会责任和道德伦理,以实现可持续发 展目标。
灵活性和适应性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学科。
行为科学时期的主要理论流派有人际关系学派、激励管理学派、动态平衡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
1、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
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
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这些观点主要有1组织不仅是一个技术一经济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
2组织成员不单纯是受经济奖励的激励而且受不同的社会和心理因素的激励。
人是“社会人”人的行为受感情、情绪与态度的影响。
3在正式组织之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效率起着重要影响。
4考虑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应对传统观念中的以组织正式结构和职能为基础的领导模式作实质性修正。
人际关系学家强调的是“民主”而不是“独裁”的领导方式。
5领导不仅需要有有效的技术才能同时应具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技能。
人际关系学说在纠正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这一点上是有很大贡献的但它过分强调社会心理方面的作用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忽视理性与经济因素有其偏颇之处。
2、激励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都相继有人提出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在美国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法国有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在德国有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
20年代以后出现了行为科学。
二战以来,管理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众多的学派,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古典管理理论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1)泰罗(1856-1915)简介:美国人,普通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车床前的工人”主要著作:《计件工资制度》(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2)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思想、四条原则和三大实验指导思想: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存在重大的精神变革。
第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馅饼理论”把生产率看作是取得较高工资和较高利润的保证。
科学管理的思想:合作。
第二,用科学代替经验。
四条原则:一是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代替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二是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而改变过去由工人任意挑选自己的工作并根据各自可能进行自我培训的情况;三是与工人们亲密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忆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四是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职责上几乎是均分的,资方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揽下来,改变过去几乎把所有工作和职责都推到工人身上的情况。
三大实验:搬运生铁试验,通过搬运生铁试验,摸索出工人的日合理工作量,从而显实行定额管理奠定了基础。
通过铲具试验,探索出铁锹多大铲物效率最高,从而为实行工具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金属切削试验前后共花了26年的时间,15万美元的费用,写出了3万多份试验报告,仅形成的切屑就过80万镑,最后取得了丰富资料,为制定各种机床进行高速切削和精密加工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主要内容(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组织理论的发展
组织理论的发展系统的组织理论出现于19世纪末,组织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理论三个主要时期,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组织现象和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传统和古典的组织理论1、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此派以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为代表。
泰勒一生发表许多管理论著,最有影响的是《科学管理原理)》。
他提出许多与组织管理有关的思想,这些思想是:(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
(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
(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泰勒以其毕生的精力,在美国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泰勒提出的这些概念与思想为整个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泰勒的许多思想为以后的管理学派所采纳。
科学管理的精神是永存的。
2、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20世纪前半期出现的行政管理学派是从宏观上探讨组织管理的知识体系。
这派的代表人物是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国人法约尔。
作为管理实践家和管理理论家,法约尔—生著述颇多,著有《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国家在管理上的无能——邮政与电讯》、《公共精神的觉醒》等著作和《管理的一般原则》、《管理职能在事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国家管理理论》等论文。
法约尔的主要贡献在于其在吸收科学管理学派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组织管理的原则,这些原则是:(1)实行专业分工。
(2)权力与责任相一致。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7)理想的工作报酬。
(8)权力集中。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任期稳定。
(13)主动性。
(14)团队精神。
法约尔除了提出以上组织管理的原则外,在组织问题上还提出许多重要的思想,诸如明确组织机构之间的职责,并以制度规范将其规定下来;建立参谋机构的重要性,认为参谋机构的任务是从事通信、接洽、会谈,协助进行联系与控制,搜集情报并帮助拟定计划,研究改进工作方法,预测未来变化等;提出组织图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认为组织图是分析各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确定每个人的位置及任务、防止冲突与重复的一种管理工业;同时,他认为组织效率取决于组织成员的素质和创造性,所以法约尔特别强调对组织成员进行选择、评价和训练。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分析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分析作者:张行高琰张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摘要: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是西方管理史上的两个重要流派,它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探究了管理的相关问题。
从表面上来看,行为科学理论在研究方法方面实现了进一步的转变,实现了经验性的研究向实证性研究的转变、局部性研究向系统性研究的转变。
经过深入分析之后发现,行为科学理论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实现了研究内容的超越,实现了人性研究、管理原则等方面的超越。
基于此,本文从这两种管理理论的基本概述出发,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西方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比较分析一、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概述(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概述古典管理理论于19世纪末期出现,是西方管理理论的总称。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泰罗、法约尔以及韦伯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管理和组织理论,这些理论被厄威克和古立克整理之后形成了当前所使用的古典管理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组织管理过程当中的八项原则和七种职能。
古典管理理论的先进性在于提出了管理要素的重要性,认为管理是任何社会组织当中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也是实现集体协调、目标达成以及成效取得所不可缺少的。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说,古典管理理论认为需要建立起严格的上下级等级制度,将组织看做一个封闭的系统,通过内部合理化的方式来促进组织职能的改善。
这些理论的提出为社会组织当中劳资关系的解决、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行为科学理論的基本概述行为科学理论是于上个世纪30年代形成的,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人类行为,属于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外管理学研究的重要学派,它的特点是通过对人们心理活动的研究来实现对人们行为规律的掌握,并在其中找到了管理员工的新方法和提高劳动率的新途径。
行为科学利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管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现了对人行为的研究。
行为分析的发展历程
行为分析的发展历程
行为分析是一种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
以下是行为分析的发展历程:
1. 古典条件作用理论:行为分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俄国心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的古典条件作用理论。
他的实验研究表明,
通过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条件的刺激相关联,可以引起一种条件反射,从而改变动物的行为。
2.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20世纪
初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他认为,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行为通过回应(操作)获得特定的结果(奖励或惩罚),从而影响行为是否会再次发生。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进一步丰富了行为分析的理论框架。
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类行为不仅受到奖励和惩罚的影响,还受到观察他人行为并模仿的影响。
4. 应用行为分析: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原则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领域。
它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教育、临床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应用行为分析的目标是改变人类行为,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功能。
5. 正向心理学:正向心理学是21世纪兴起的一门新兴研究领域,与行为分析有一定的关联。
它关注个体积极心理特征的培养和提升,强调积极体验、幸福感和优质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
的重要性。
行为分析的发展历程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人类行为的方法和工具,还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组织理论思想的演变-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和前提 1)当时劳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未得 到充分利用,而如果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 源进行充分利用,劳资双方都可得益,这些 矛盾就可以解决; 2)人是“经济人”。他最关心的是提高自己 的收入。只要能使他得到经济利益,他会愿 意配合管理者挖掘自身的最大潜能; 3)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集体的行 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 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泰勒1890-1893在一家纸板制造公司任总 经理;1893-1901受雇于一些公司做管理咨 询;1901开始一边从事咨询工作,同时撰写 管理的文章和著作,并通过演讲来宣传他的 科学管理思想。 1906年担任了声誉很高的美国机械工程师 协会(1880成立)的主席 泰勒晚年遭到一些人的误解,有人认为他 的管理方法是用来压制工人的 1915年病逝,终年59岁。
美国经济发展的背景
◆工业自19世纪下半叶开始超过农业 1850-1900,工业生产增加15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已变成以重工业 主导的国家 美国的工业化的特征是交通运输业先行发展 1860年:全国铁路4.93公里; 1914年:40万公里(约占世界铁路总长度的一 半)
大型铁路公司的出现,同时叶带动了其他 大型工商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生产效率来说,管 理成为最薄弱的环节。车间管理如劳动的 专业化、操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都未建立 起来,生产效率低下。
=>雇主又采用利润分享制度,但同样无效 泰勒认为原因在于:不能促进个人的抱负, 因所有的人无论贡献大小都分享利润;且 “获奖的日子太遥远”。 泰勒认为应首先建立恰当的绩效标准
问题2:工人认为若过分努力工作,同伴就 会失去工作的机会 =>工人们商定产量定额(定在不被解雇的 程度) 即:努力工作增加产量个人收入既不到增 加,同时又失去了同伴的友谊。这是谁也 不愿意干的(这在当时并非个别的现象, 而是企业组织普遍存在的)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
韦伯 科层制 社会组织效率
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
古典管理思想,是以工业化大生产为背景,以市场经济中组织协调 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管理思想
背景:1)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 2)工业革命的爆发 3)工厂制度的产生 4 )早期管理思想的理论支持(复式记账法、劳动分工、 《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提高效率,缓解矛盾是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直接动因。而在此 期间进行的思想准备、产业准备、实践准备和理论准备则是古典管 理理论产生的催化剂 。 --------郭咸纲
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经验性研究(管理实践)
实证性研究(融入大量学科结论,建立 完整理论体系)
客体性研究(人是客体)
主体性研究(人是主体)
局部性研究(单一要素)
主体性研究(要素之间的联系)
静态性研究(侧重结构和制度)
动态性研究(人的行为)
行为科学理论的超越
1、人性研究:
4、决策模式:
古典管理理论的决策模式认为决策者可以认识复杂 的环境,能够制定出可供选择的全部备选方案 ,并能考察出 每一可供抉择方案所导致的全部复杂后果 , 从而做到决策 “最优”或者“最佳”。 行为科学理论从环境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 及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性出发 ,认为人的理性只是在“给定” 环境限度内的理性,是“有限理性”。因此,决策者作出的 决策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只能是“有限理性”,追求的也 不可能是“最优”或者“最佳”决策,而只能是“满意” 的决策。
自我实现人假设
代表人物:亚伯拉罕· 马斯洛和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
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求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
•
(4)需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24
需求的5个层次
•
1、生理需要
•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
•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
25
自我实现
•
即职工能够通过工作获得成 就感、尊重和自我满足,即一个 人要做他最适宜的工作、发挥他 最大的潜力,成就他所能达到的 任何事物。
26
马斯罗的需要层次图
•
1)技术组织
–
技术组织,是为实现生产目的而使工具、 设备等物质手段系统化的物质组织。
•
2)人的组织
–
人的组织,是由企业成员构成的社会系 统,人的组织又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 组织。
15
(2)两种组织的关系
•
非正 式组织不 受正式组 织中层次和部门的限制,有 非正式的联系线路。
16
(3)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地位
•
•
第二节 后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1
第一节
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 二、霍桑试验 三、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小结
•
•
•
2
一、背景—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
•
古典管理理论的共同的特点是:
•
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对管理 中人的因素和作用没有足够重视。
泰罗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 劳动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 烈不满; 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 主导地位。
•
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 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 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 生更积极的效果。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 更好的工作成绩。
对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分析论文
对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比较分析论文从历时的角度来追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作为管理思想源头的古典管理理论和紧随其后的行为科学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基本触及现代管理的基本问题,同时,也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清理两大理论流派的内在精神,并探求其内部相关性,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两大理论流派的追忆,而在于为现代管理提供新的视角。
鉴于此,从比较的视角探寻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所内蕴的管理精神,并探究行为科学理论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超越,对于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一、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时期。
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技术的先进与管理的落后成为突出矛盾而存在,一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为解决这一矛盾而提出一系列管理观点。
从理论体系建构上而言,主要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和厄威克与古利克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研究。
其理论基本特质在于,以“经济人”为前提假设,旨在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和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古典管理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管理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存在,也标志着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化。
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劳资双方的矛盾,古典管理理论时期所确立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日益显示出局限性,行为科学理论应运而生。
从比较宽泛的意义上来界定行为科学理论,主要包括确立和大规模发展两个时期。
在确立时期主要包括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西蒙的决策理论。
在大规模发展时期主要包括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为代表的个体行为理论;库尔特·卢因的团体动力理论和以布莱克与穆顿为代表的组织行为理论。
此外,行为科学理论还包括各种各样的激励理论,主要有“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弗鲁姆的期望机率模式理论、波特-劳勒的期望机率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凯利的归因理论、斯金纳等人的强化理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观点及比较摘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理论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并会在当时发挥积极作用,组织理论也是如此。
古典组织理论的理论家以理性人为假设,以人机关系论为方法论,提出人与组织的相互关系;随着历史的推进,在行为科学时期,理论学家们对古典组织理论进行扬弃,以社会认为假设,以人际关系论为方法论,提出了新的组织理论。
两个时期在组织理论方面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并且会继续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
关键词:组织理论古典时期行为科学时期目录摘要 (1)目录 (2)1 引言 (3)2 古典时期的组织理论 (3)2.1 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 (3)2.2 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 (4)2.3 韦伯的科层制学派 (4)3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5)3.1 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 (5)3.2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6)4 比较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7)4.1 理论假设的不同 (7)4.2 研究方法的不同 (8)4.3 人与组织关系以及组织结构设计上的不同 (8)5 结语 (9)参考文献 (9)1 引言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各类组织,因此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
该理论经历了从古典组织理论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再到现代组织理论的发展演变,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
直到今天,关于组织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因为它涉及到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很多领域,而且每个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等都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组织理论的复杂多样性。
本文主要将古典时期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的主流学派以及基本观点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组织理论随着历史前进的发展变化。
2 古典时期的组织理论19世纪到20世纪初是古典理论时期,该时期的组织理论主流学派主要有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韦伯的科层制学派。
2.1 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又叫任务管理制。
泰罗认为,在一个组织中,不仅要单独设置职能管理部门,还要在职能管理部门内部的各项管理职能之间实行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
他认为,任务管理取决于事先做出的精密计划,管理人员每天都要按计划分配每个工人的具体任务,并要附带任务的详细书面说明、时限、标准方法和程序等。
这样,管理人员既要详细的做工作计划,还要指导完成各项工作,这加重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和压力。
于是,泰罗在后来又提出“职能工长”的监督方式,使所有的职能人员只承担几项管理职能,例如,有“工作流程管理员”、“指示卡片员”、“车间纪律管理员”、“修理领班”等。
但是,这样做又使得各领班觉得自己的权限和活动范围缩小,所以“职能工厂”的监督方式并未在实践中得到普及。
其实,泰罗之前所有构想都是为了达到分权的目的,尝试未果后,泰罗提出了工厂的总经理的特殊作用,他认为,经理要把车间的细节问题交给专门人员处理,自己只需关心“例外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权利下放的例外原则。
这样做,使上下级之间实现了合理分工,上级把一般性的日常事物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只保留例外特殊管理事物的决策权和对下级工作的监督权。
2.2 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法约尔当时所在的科芒博公司采用的是垂直型一体化的组织结构。
他以其多年的经验和远见发现,管理不是简单地设计制度方法来提高效率,要把管理职能从技术活动中分化出来,并且管理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等得到提高的。
法约尔提出“管理五职能”,管理者要把个人权力和正式权力区分开来,权责要相对等。
在组织方面,他把组织分为物质组织和社会组织,并重点介绍了社会组织方面。
组织是由人组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把管理层次的数目保持在最低限度内,在整个组织中保持较小的管理跨度,如一个管理人员直接下属通常要少于6个人。
另外,法约尔提出“统一指挥”原则,每个员工只服从一个上司并为其效劳,这样便于“统一行动、协调力量和集中精力”,组织机构的安排必须要保证在实现目标时能进行统一领导,便于控制而不会出现文牍主义。
法约尔还提出参谋人员的概念,参谋人员只能听命于总经理,并且协助领导工作,他还独创了参谋人员的新职能,即“探求改进工作的方法”。
他认为,组织机构的“金字塔”式发展是职能增长发展的结果,每个企业要制定正式的组织图,详细规定等级层次、权力界线,合理配置人员(包括挑选、评定、训练等),组织设计也要遵从权变理论。
法约尔还提出了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模式,允许横跨权力线进行交往联系,也就是所谓的“跳板理论”,这样可以使各部门间的联系迅速有效进行,也维护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2.3 韦伯的科层制学派柯林斯在1975年说:“在组织研究领域,甚至所有的社会学领域,没有比韦伯的科层制模式更为著名的了。
当时,韦伯访问美国参加会议时,发现,美国的大型企业的覆盖范围很广泛,远远超过德国,发现是因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精神鼓励创新和竞争,所以他希望提出一种能够让任何大型组织都能理性而系统化运行的理想体制。
韦伯所认为的科层制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贬义”的科层制不一样,在他看来,科层制是一特定类型的行政管理结构。
韦伯把权威分为三种:传统型、卡里斯马型和合理-合法性的权威,韦伯认为,在这三种权威中,科层制是与合法-合理性的权威模式相联系的,只有合理-合法性的权威才是科层制组织的基础。
这种体制的特征主要有:组织中的人员是全职人员;对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进行了明确的权责划分;组织中的所有人都要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原则;有严格的书面规则和制度来约束和控制决策和行为;公私要严格区分,不得以权谋私;按技术水平选拔优秀员工并按职发薪;如无意外,职位是终身的。
韦伯和泰罗、法约尔一样,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将科层制奉为能够适合各种大型组织的“理想类型”。
韦伯还认为,不应该把科层制看成是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组织模式,而要把它看作是随内外部环境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的动态组织模式。
在此时期,古利克和厄威克两位理论家,在泰罗和韦伯组织理论基础上也分别提出自己的组织理论,古利克提出“管理七职能论”,厄威克提出组织理论的八项原则。
3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加剧,人们的情感诉求和心理需要越来越迫切。
古典组织理论的缺点日益显现,因为科学管理将工人当做“生产机器”和“生产工具”,这大大挫伤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工人们觉悟的提高,罢工、怠工等形式的工人运动开始兴起。
科学管理理论开始失灵,为了挽救资本主义危机,许多管理学者来越发现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他们提出要将人际关系以及个性等因素看成组织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背景下,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应运产生。
该时期的组织理论主流学派主要有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
3.1 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派以梅奥为代表的一些学者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他们发现,不应把组织中的人简单看做在物质驱使下会使效率达到最高的“工具人”或“经济人”,人不只有理性的一面,还要把人看成“社会人”。
在实验的第四阶段,他们对绕线室员工进行观察研究,以此来探索群体内人际关系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实验研究发现,在一个企业中,不仅包括有正式目标并受严格规章制度约束的正式组织,还存在着很多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过程中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情感而行政的非正式群体。
这种非正式组织并非有严格规定的组织制度,而是自然形成的规范或者惯例,成员必须要服从。
梅奥等人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只是看到正式组织,而忽视了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不应被视为“坏”的,而应该看成是正式组织的必须的、相互依存的一个方面。
正式组织的规章制度比较僵化、不灵活,不注重工人的个性特征,也不利于发挥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非正式组织正好弥补正式组织缺少的这些方面,使员工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实现,例如感情、安全感、归属感等,当员工的个人需求得到满足,就会很乐意地为组织的长远目标而努力工作,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这样做同时也缓解了西方当时的劳资矛盾和社会危机。
3.2 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巴纳德首先对正式组织进行研究分析,并出版了《经理人的职能》一书,他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物质因素和对组织有贡献的人员组成的;组织是一个交织复杂的整体,内部各人员之间只有在相互协作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作用,“正式组织是人们自觉的、有意的、有目的的一种协作”①;要使一个组织长期持续存在,就必须采用内部平衡和外部调节相结合的手段。
他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作系统是正式组织,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
另外,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的网络存在于全国性或地方性社会的非正式组织复合体的基础上或其中②。
”在这个网络中,很少存在很明显的正式组织个体,而是直接或间接地附属于其他组织。
同梅奥一样,巴纳德也认可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是没有固定结构、没有确定分支机构且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
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创造条件,非正式关系的形成是正式组织形成前的一个必要前提,在某些方面甚至对正式组织产生积极的影响。
非正式形成的一些习惯、态度会影响到正式组织,并部分地通过正式组织表现出来。
巴纳德还认为,经理人要充当组织中协作人的中枢,当彼此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或意见不一致者时,经理人要进行协调来保证组织的正常良性运转。
巴纳德提出著名的“权威接受”理论,权威不取决于上级的地位,而取决于下级对上级的心理认可。
4 比较古典时期与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个人家庭背景的不同是导致各流派科学家在组织①《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②《经理人员的职能》,巴纳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理论上观点各异的主观原因。
组织理论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逻辑过程,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对古典组织理论的批判吸收和继承发展。
4.1 理论假设的不同古典组织理论的前提假设是“理性人”假设,不论是泰罗、法约尔还是韦伯,他们的组织理论都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
他们认为,人性懒惰,缺乏抱负,宁愿被人领导;没有责任意识,以自我为中心,工作也是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是组织需要;员工实际上是乐于安于现状并及其抵制变革。
古典组织理论的工具人假设是的该学派的理论价值看到正是理论的存在,而忽视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成员,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除经济因素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对人必须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观察,要认识到人在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需求。
该时期的理论家认为,在承认正式组织的前提下,还应该看到群体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