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

合集下载

《反杜林论》解读PPT课件

《反杜林论》解读PPT课件
批判主义哲学思想认为,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因此必须不断地对现有知识进行审查和评估,以发现 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同时,它也强调了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认为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修 正和改进,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反杜林论》 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在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通过批判杜 林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辩 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政治上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的制度 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矛 盾运动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一致;在社会主义社 会中,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不断在更高的基础上重新 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社会对资本主义的否定是对一切 剥削制度的否定。
04
《反杜林论》中的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 裕。社会主义提供了一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 中心的制度设计,它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验, 其成功与否取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 和历史条件。
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激发了工人阶级的革命热情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批判,使工人阶级更加清 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激 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
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 器,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发展。
感谢观看
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认为,社会存在是客 观存在的,人类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 反映。同时,它也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和必然性,认为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社 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进程,才能更好地认识

反杜林论研读

反杜林论研读

《反杜林论》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876年至1878年间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部著作的全名是《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恩格斯写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反击和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进攻和歪曲。

这本书最初以论文的形式陆续发表,后于1878年集成单行本出版。

之后,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

《反杜林论》被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

《反杜林论》分为三编:哲学编、政治经济学编、科学社会主义编。

这部著作在批判杜林的错误观点的同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在哲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并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他还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真理观,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此外,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关于历史唯心主义的平等观和自由的谬论,科学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和自由观。

在政治经济学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经济学观点,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在科学社会主义编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社会主义观点,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著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反杜林论》

第三篇《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哲学篇)
虽然如此,我还是在过了一年才下决心放下其他工作,着手来啃这一 酸果。这是一只一上口就不得不把它啃完的果子;它不仅很酸,而且很大 。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 的。因此,必须联系这个体系来研究这一理论,同时研究这一体系本身; 必须跟着杜林先生进入一个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谈到了所有可 能涉及的东西,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论文,它们 从1877年初开始陆续发表在《人民国家报》的续刊-----莱比锡的《前进报 》上,现汇集成书。
《反杜林论》(哲学篇)
《反杜林论》(哲学篇)剖析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 的世界观,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批判 了杜林的唯心主了世界统一于物 质这一唯物主义原理;批判了杜林在时间、物质、运动问题 上的谬论,论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 质存在的形式 ;批判了杜林在道德和法的问题上的唯心主 义和形而上学谬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平等、自 由和必然的基本观点;批判了杜林的形而上学观点,系统论 述了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反杜林论》(哲学篇)
杜林(1833~1921),德国哲学家、庸俗经济 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代表。 杜林出身于一个普鲁士的官吏家庭。1853~ 1856年在柏林大学学法律,毕业后在柏林法院 担任律师和见习法官。后因患眼疾退出司法界。 1861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863~1877 年任柏林大学历史、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私人讲师 。杜林原先是一个社会改良主义者。从19世纪 70年代开始,宣布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 的行家和改革家自居,先后出版了《国民经济学 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 教程》和《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 生观》等主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折衷主义 的哲学、庸俗的经济学和反动的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并向马克思主义全面挑战,声称自己在哲学 、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等领域都做出了全面的 变革。

恩格斯:《反杜林论》简介

恩格斯:《反杜林论》简介

恩格斯:《反杜林论》简介(1876年9月-1378年6月),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E·杜林假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部伟大的经典著作。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部著作的内容十分丰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反杜林论》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和崇高的战斗风格,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说:“《反杜林论》这本书对于正确理解德国社会主义是很重要的。

”(马克思:《致摩·考夫曼》(l启78年10月3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322页。

)“不仅普通工人······,而且真正有科学知识的人,都能够从恩格斯的正而阐述中吸取许多东西。

”(马克思:《致威·白拉克》(1877年4月11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242页。

)列宁也曾指出,《反杜林论》“分析了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最重大的问题。

”(列宁:《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05年,月)。

《列宁全集》第2版第2卷第9页。

)它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每个觉醒工人必读的书籍。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二个组成部分》(1923年3月).《列宁全集》第2版第23卷第42页。

)《反杜林论》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人党内思想斗争的直接产物,它的发表对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维护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辨别真假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决不会因为丧失原来的斗争目标而钝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正受到挑战.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反杜林论》仍然具有科学的和实践的意义。

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

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

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
《反杜林论》是18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探讨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问题,尤其是杜林的政治经济思想。

本文就以“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为标题,来简要分析它的主要内容。

文中第一部分概述了“反杜林论”的历史渊源。

“反杜林论”是英国社会主义者尼尔森在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发表的著作,它被认为是当时英国社会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尤其是杜林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英国机器时代崛起的影响。

第二部分概述了反杜林论的主要观点。

尼尔森在书中攻击了当时社会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杜林的思想,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会限制自由,助长压迫,导致贫富差距的拉大,只有以劳动为前提的分配方式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部分,反杜林论的政治和经济实践建议。

尼尔森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实际的政治和经济建议,要求当时的英国政府应该加强社会管理,采取严格的税收政策,同时还提出了关于劳动制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通过向劳动者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来改善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最后,“反杜林论”指出,当时英国需要重新拾起理性的思想,以理性的意识来调和社会的利益,以此来实现真正的公平。

总之,《反杜林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18世纪末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政治经济思想的重大变化,它提出了一系列实际的政治和经济建议,以理性的意识来调和社会的利益,从而实现真正的公平。

《反杜林论》解读课件

《反杜林论》解读课件
恩格斯在书中对人类未来进行了展望 ,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 步的过程,但也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和 困难。
恩格斯在书中倡导全球正义,呼吁各 国人民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 的改革和完善。
THANKS
感谢观看
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反杜林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为 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启示
强调了社会科学的阶级性
《反杜林论》认为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的社会 科学理论服务于不同的阶级利益,这一观点对现代社会科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强调了社会科学的实践性
作品影响与地位
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反杜林论》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的著作,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式的总结。
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反杜林论》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与《共产党宣言》 和《资本论》一起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库中的三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作品评价
正面评价
《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 仅对杜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 部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进一步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
《反杜林论》的发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和发展。
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
1 2 3
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反杜林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必 然性,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支持。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
《反杜林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 巨性,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 指引。
03
《反杜林论》中的重要观点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创作背景
1871年的德国统一大大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随之而来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也日益加 剧,德国也逐渐取代法国成为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面对日益尖锐的阶级斗争,德国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 治地位,一方面积极支持资产阶级政府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在理论上散播各种庸俗经济学 和折中主义,在国内大肆围剿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实现统一之后,受拉萨尔主义的影 响,各种机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流行起来,其中尤以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欧根·杜林最具代表性。欧 根·杜林一开始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曾于1867年对《资本论》第1卷进行过“批判”。可到了19世纪70年代, 他却宣布改信社会主义,自诩为社会主义“行家”和“改革家”,先后出版《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 《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哲学教程——严格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杜林以 激进的言辞抨击当时德国的现实社会,积极贩卖自己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一时间蒙骗了包括德国社 会民主党在内的许多人,并且在党内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宗派小集团。杜林的学说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造 成了严重危害,而且直接威胁到刚刚合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统一。
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驳斥和清算杜林的各种错误观点,避免杜林的错误观点影响德国工人运动的 正确方向,使德国社会民主党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旗帜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6年9月至 1878年6月间撰写了《反杜林论》,全面彻底地批判了杜林的错误观点,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该书是恩格斯为批判欧根·杜林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并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 理论而写。在书中,恩格斯通过对杜林宣扬的错误观点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品】反杜林论

【精品】反杜林论

【精品】反杜林论反杜林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反对德国哲学家杜林(Emil Ludwig Fackenheim)的存在主义宗教观。

该观点认为,杜林错误地将道德责任和存在联系在一起,从而对宗教的概念进行了深刻的误解。

反杜林论认为,宗教和道德责任是两个独立的领域。

宗教是一种信仰和实践方式,而道德责任则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道德价值观。

这两个领域都可以独立存在,并应该相互独立地思考和分析。

杜林的宗教观通过将人类与神的联系置于其它一切之上,忽视了道德责任的重要性。

杜林认为,人们的存在是一种宗教典礼,所以教义、神学和教义的实践应该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这就导致了杜林对宗教的错误看法,他认为宗教信条是一个人生的唯一目的。

相比之下,反杜林论认为,人类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虽然宗教可以提供一个道德框架,但它不能取代我们的道德责任。

我们必须独立思考道德问题,并按照我们的良心和社会价值观行事。

以基督教为例,反杜林论认为基督教的理念应该遵循耶稣的教义,但应该明确区分道德责任和宗教信仰。

在耶稣的教义中,爱是最高的道德价值。

我们必须爱我们的邻居,不论他们是谁。

这种爱是通过行动和行为来表达的,而不是通过宗教信仰。

反杜林论认为,我们应该遵循我们的道德价值观,并通过行动来表达我们的信念。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包括在社会上发声,支持道义正确的行为,为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付出努力。

最后,反杜林论认为,宗教和道德责任是两个独立的领域。

我们必须保持独立的思维方式,并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实践我们的道德价值观。

我们必须明确宗教信仰和道德责任之间的区别,并且我们应该遵循自己的道德原则并实践我们的信仰。

马列经典原著反杜林论

马列经典原著反杜林论

二、论述平等观的历史发展
1 古代的平等观;
2 资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商品所有者都 有进行商品交换的平等权利;劳动力买卖双方 的权利是平等的;所有人的劳动都是平等的。
三、无产阶级的平等观 “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
级的要求”。
总之,平等观念本身是一种历史的产物, 决不是永恒真理。
(六)第一编 哲学·十一、自由和必然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恩格斯
应法国工人党的革命派、马克思的女婿拉 法格的请求,恩格斯把《反杜林论》中引论 的第一章、第三编的第一、二章改写成一篇 独立的、更通俗易懂的著作,从而获得了更 广泛的传播,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
第一章 主要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 展、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提出空想社会主 义是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 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 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 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 展所证明的。”
第一编 哲学·九、道德和法 永恒真理 这一章的中心是批判杜林在道德、真理
1 批判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心 主义观点(1-13):世界统一性问题可以分为 两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第一是世界是不是统一 的?第二是世界统一于什么?世界具有统一性 的逻辑前提和现实基础是世界具有多样性,杜 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惟一的”,所以存 在就是它的统一性,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
2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314)
5.再次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就是 要使被压迫的无产阶级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 己解放的条件和性质,最终完成解放世界的 神圣使命。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反杜林论》写作的历史背景一、《反杜林论》写作的历史背景1、《反杜林论》写作的国际背景:2、《反杜林论》写作的德国形势:二、《反杜林论》写作的伟大意义1、《反杜林论》的主要内容:2、《反杜林论》的写作特点:3、《反杜林论》发表的意义:第一、《反杜林论》的发表彻底粉碎了猖獗一时的杜林及其宗派小集团;第二、《反杜林论》的发表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许多领导人,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克服了由于对杜林的迷恋而产生的动摇;第三、《反杜林论》的发表教育了德国广大的党员和干部;第四、《反杜林论》的发表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二部分:《反杜林论·哲学篇》的研究概况一、关于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问题1、杜林哲学性质的不同观点关于杜林哲学体系的性质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杜林的哲学性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二、杜林的哲学性质是唯心主义的;第三、杜林的哲学性质是折衷主义的。

2、杜林哲学性质问题争论的焦点3、恩格斯与杜林哲学论战的实质二、关于形而上学的作用问题1、“形而上学”的涵义对于形而上学的涵义有三种不同的理解第一、方法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第二、宇宙观、发展观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第三、思维方式上的形而上学;2、“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作用第一、大多数人肯定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第二、少数人否定形而上学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

3、“形而上学”在现代的作用4、“形而上学”在今天仍流行的原因的探讨5、“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6、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思维的关系三、关于真理的问题1、真理是否包含谬误2、“相对真理”和“相对谬误”是否一回事四、关于道德问题1、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2、永恒道德与共同道德的问题五、关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规律的问题1、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2、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述问题第三部分《三个版本序言》一、一版序言1878年7月,恩格斯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三篇汇集在一起,在莱比锡出版了全书第一版。

3.《反杜林论》

3.《反杜林论》
当我写完这篇序言的时候,我见到了一则由杜林先生草拟的出版商 的广告:杜林先生的一本新的“权威”著作《合理的物理和化学的新的 基本定律》已经出版。我深知自己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不够,可是 我总相信,对于我的杜林先生我是很知底的。所以,甚至没有看到上述 著作,就可以预言,杜林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出的物理和化学的定律,在 其谬误或陈腐的程度上,尽可以同他以前发现的并在我的这本书中考察 过的经济学、世界模式论等等的规律相媲美;而杜林先生所设计的低温 计或低温测量仪,既不是用来测量高温,也不是用来测量低温,而唯一 地只是用来测量杜林先生的狂妄无知。
由此可见,对象本身的性质,迫使批判不得不详尽,这样的详尽是同 这一对象的学术内容即同杜林著作的学术内容极不相称的。但是,批判之 所以这样详尽,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可作为理由。一方面,这样做使我在这 本书所涉及到的很不相同的领域中,有可能正面阐发我对这些在现时具有 较为普遍的科学意义或实践意义的争论问题的见解。这在每一章里都可以 看到,而且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 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证据,表明我在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
《反杜林论》(哲学篇)
2.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验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原则和客 观世界关系上唯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恩格斯揭露了杜林观点中 的自相矛盾。按照杜林的论点和逻辑,他所谓的“原则”即不 是来自客观世界,也不能从思维自身中获得。那么它只能先验 地在世界形成之前就存在于某个地方。“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 格尔的人。”杜林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反杜林论》(哲学篇)
1.理论背景——批判杜林错误哲学,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杜林先生作为社会主义的行家兼改革家突然向当代
挑战的时候,我在德国的友人再三向我请求,要我在当时 的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上批判性地阐明 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反杜林论》
杜林的哲学。杜林宣称他的哲学是一种“ 杜林的哲学。杜林宣称他的哲学是一种“新的思 维方式” 维方式”,“最后的、终极的真理” 最后的、终极的真理” “‘创造体系的’ “‘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 的现象。近来在德国,哲学体系,特别是自然哲 学体系,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至于政治学、 经济学等等的无数新体系,就更不必说了。…… 经济学等等的无数新体系,就更不必说了。…… 每个人什么都能写,而“科学自由” 每个人什么都能写,而“科学自由”正是在于人 们有权撰写他们所没有学过的东西,并且以此冒 充唯一严格的科学的方法。杜林先生正是这种放 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反杜林 论》第一版序言)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第一次全面论证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哲 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列的提 出来,并且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 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恩格斯 的论述揭示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 会主义这三个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阐明了他们各自 的基本内容和相互联系。
《反杜林论》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反杜林论》
杜林全面地向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展开进攻, 因而恩格斯必须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 主义等三个方面进行论战,批判杜林的谬论,阐 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正是论战对象的特殊 状况使《反杜林论》 状况使《反杜林论》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涉及非常广泛 本书所批判的杜林先生的‘体系’ 的理论领域,这使我不能不跟着他到处跑,并以 自己的见解去反驳他的见解,因此消极的批判成 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 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 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多的领域。” 而这一阐述包括了相当多的领域。”(《反杜林 论》第二版序言)

解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最新年文档

解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最新年文档

解读恩格斯《反杜林论》-最新年文档解读恩格斯《反杜林论》《反杜林论》第一编,《反杜林论》写于1876年9月――1878年6月,1878年以单行本形式发表。

是一部传世巨著。

在该著中恩格斯对杜林主义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批判。

《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继《资本论》之后产生的最重要的科学著作。

它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每一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反杜林论》建构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并使新唯物主义进一步完善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及其本质规定性,恩格斯从哲学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根本否定了一切旧哲学,亦即否定了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旧哲学。

它不再像旧哲学那样给各门具体科学提供关于事物及其知识的总联系的构想,而只提供科学地认识世界的一般观点和方法。

恩格斯还从哲学研究的对象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他明确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旧哲学区别了开来。

在《反杜林论》第一编中,恩格斯对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阐述了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首先,深刻论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前提。

其次,恩格斯针对杜林把物质同运动割裂开来,把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割裂开来以及时空有限的主张,深刻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他指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世界的丰富多样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运动形式所决定的。

恩格斯还指出,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运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恩格斯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反杜林论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先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杜林在物质存在形式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该书还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其唯心主义暴力论。

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反杜林论》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序言主要有三版,是说明《反杜林论》一书出版的历史背景。

引论部分设有两章,其中心思想是阐述社会主义怎样从空想变成科学的。

《哲学》设有十二章,恩格斯严厉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政治经济学》共有十章,其中第十章是马克思写的。

前四章论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说明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批判了杜林在政治经济学上的先验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第五章到第九章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范畴、价值和价值规律等,批判了杜林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第十章是政治经济学说史的论述,批判了杜林的历史虚无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共有五章,这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全书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前两者的落脚点和归宿。

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科学地考察了平等问题。

平等观从来就是历史性的,不同历史时期平等的内容是不同的。

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是经济发展和交往的产物,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质是消灭阶级.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很深刻的案例。

这个问题实际上又回到了,阶级是否会消灭?什么时候消灭?共产主义社会能否消灭剥削者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反杜林论的名词解释

反杜林论的名词解释

反杜林论的名词解释杜林(Durkheim)是法国社会学家,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社会中,以其对社会秩序、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的研究而著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者开始对杜林的观点产生了质疑,并提出了一种被称为“反杜林论”的观点以对抗他的理论。

反杜林论的核心思想是对杜林的理论进行批判和反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社会个体的过度关注、社会观念的决定论和对社会的静态观察。

下面将逐一解释这些观点。

首先,反杜林论者认为杜林过分关注社会整体,而忽视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作用。

杜林主张社会是超越个体的独立实体,是由各个个体所组成的共同体。

他认为个体是社会的产物,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决定了个体的行为。

然而,反对派则认为个体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个体的想法和行为是社会形成的结果。

他们主张个体的意识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意愿和选择。

其次,反杜林论者批评杜林的社会观念过于决定论。

杜林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现象的根源,并通过各种社会机构和规范得以传播和维持。

他主张社会观念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个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社会规范的改变所导致的。

反对派则认为个体的意识和行为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仅仅受到社会规范的影响。

他们主张个体的行为是由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最后,反杜林论者对杜林以静态观察社会的方式进行了批评。

杜林主要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来研究社会规律和道德价值。

他认为社会是一个静态的整体,具有稳定的结构和规范。

然而,反对派则认为社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他们主张通过对社会变化和冲突的观察来理解社会规律和道德发展的过程。

综上所述,反杜林论是对杜林社会学理论的批判和反驳。

它主张个体在社会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批评杜林的社会观念决定论,以及对社会的静态观察方式。

这一论述对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激发了对社会问题深入思考的需求,并促进了社会学理论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反杜林论概述

反杜林论概述

反杜林论《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简介: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的斗争中所写的论战性著作。

原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1877年1月~1878年7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前进报》上。

1878年7月在莱比锡出了单行本第一版,书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

K.马克思支持和赞助了恩格斯批判杜林的斗争。

他不仅听恩格斯念过《反杜林论》的全稿,还亲自为该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编中《〈批判史〉论述》一章。

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杜林在物质存在形式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该书还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其唯心主义暴力论。

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反杜林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由于杜林的错误理论是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以“科学”的伪装出现,因此在德国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德国党面前,提出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关系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

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批驳杜林主义。

《反杜林论》课件

《反杜林论》课件
在《反杜林论》中,剩余价值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恩格斯阐述了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和实质,揭示 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本质。
对剩余价值实现机制的探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剩余价值的实现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剩余价值如何在市场中实现,揭示了资 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揭示
关于《反杜林论》的作者和创作背景,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即作者恩格斯的个人 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详细描述
恩格斯作为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知识涉猎。在《 反杜林论》创作时期,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的时代, 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恩格斯创作了《反杜林论》,旨
REPORTING
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传播的贡献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的完善
《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 系统性的阐述和辩护,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 主义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 响力
恩格斯通过《反杜林论》将马克思主义推向 世界,使得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 ,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总结词
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动力,批判杜林的历史观 和社会观。
详细描述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和 动力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同时批判了杜林对社会历 史发展的片面理解和歪曲。
2023
PART 03
《反杜林论》中的政治经 济学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总结词
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批判杜林 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歪曲。

《反杜林论》原着解析

《反杜林论》原着解析

《反杜林论》(哲学篇)原著解析导言(一)《反杜林论》的写作目的1. 适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需要2. 反击以杜林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思潮(二)《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1. 《反杜林论》是第一部系统而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一是论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哲学,即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二是论述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即关于人类社会的,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理论;三是论述由空想到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即关于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的理论。

从一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把“共产主义世界观”作为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相联系的一个体系,并从不同方面研究与阐发这个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时,才第一次系统地在一本书里,以论战的形式系统而全面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内容和相互联系。

2. 《反杜林论》是每一个革命者必读的著作(三)《反杜林论》(哲学编)的总体结构1. 三《分类。

先验主义》:研究问题的出发点2. 四《世界模式论》:物质、物质观3. 五、六、七、八《自然哲学》:时空观、运动观、生命观4. 九、十、十一《道德和法》:真理观、平等观、自由与必然的关系5. 十二、十三《辩证法》:辩证法的基本规律6. 十四《结论》:对杜林的评价主要内容三、分类。

先验主义(一)中心问题:是从“原则”出发还是从事实出发,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还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二)结构与内容:批判杜林“原则在前”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理(1—9段)1. 杜林的“原则在前”论的基本内容(1段)(1)把普遍的“原则”形式看作哲学的对象。

(2)原则是构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意志”的简单的成分。

原则一旦被发现,就能获得一切知识,得到了最后的终极真理。

(3)人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原则走在前面”,而对象领域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则依次跟在后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杜林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姓名:郑谊贞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号:2010010097 《反杜林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继《资本论》之后产生的最重要的科学著作。

它第一次系统、全面的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每一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

一、《反杜林论》的基本内容《反杜林论》共分五个部分,即序言、引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前两者的落脚点和归宿。

1、剖析了杜林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第一,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唯心主义先验论,阐明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论述了思维、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部分,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通过对杜林谬论的批判,恩格斯简明地论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阐明了包括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在内的认识辩证法,论证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从而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捍卫了在认识论基本问题上的唯物主义路线。

第二,批判了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折衷主义,论述了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一唯物主义原理。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只有这个科学命题,才真正揭示出问题的本质:世界上的现象无论多么千差万别,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统一性,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都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三,批判了杜林在时间、物质、运动问题上的谬论,论述了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2、驳斥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观点,全面地论证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恩格斯在这部著作的政治经济学编中对杜林把先验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表现进行了透彻的批判,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恩格斯深刻地批判了杜林对经济和政治暴力关系的歪曲,指出: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不是暴力,而恰恰是经济。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就是为了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

恩格斯认为,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即在于经济领域,而不在于暴力;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也不是暴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商品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暴力是以武器的生产为基础的,必须全面分析暴力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二,在这部著作的政治经济学编第六、七、八、九章,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

具体论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关于简单劳动是计量价值的标准和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等理论。

据此,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从根本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找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并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3、揭露了杜林假社会主义的实质,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首先,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消灭商品生产。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等量劳动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谬论,指出每个社会成员都领取他的全部劳动价值,这正是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的翻版。

恩格斯还论述了价值和货币的基本概念。

他指出,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不是商品就无所谓价值。

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他商品来表现的。

货币成为商品的价值尺度。

其次,恩格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家庭观和教育观。

恩格斯在本编第五章中,着重批判了杜林在国家、宗教、家庭、教育、婚姻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范畴和历史范畴。

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最终也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杜林把国家永恒化,只能是为资产阶级国家辩护。

二、《反杜林论》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在写作《反杜林论》时,并没想创造一个新的体系与杜林相抗衡,但是由于论敌本身的特点,使他不得不涉及非常广泛的理论领域。

这样,“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战转变成对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辩证方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贯的阐述”①,从而建构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并使新唯物主义进一步完善化。

1、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及其本质规定性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时,恩格斯将其放置在人类认识史中,通过与旧哲学的比较说明它的本质属性,将其称之为“现代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辩证的。

一方面,恩格斯从哲学和科学的相互关系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就哲学的本质区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适应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根本否定了一切旧哲学。

另一方面,恩格斯还从哲学研究对象上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

明确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于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旧哲学区别开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体系中,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历史观以及思维观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恩格斯认为,哲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原则,而应当是客观世界,原则只是研究的最终结论,它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之外,而是从它们之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②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阐述了辩证的同时又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第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前提。

“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

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由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所证明的。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第二,恩格斯针对杜林把物质同运动割裂开来,把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割裂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347页。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374页。

开来以及时空有限的主张,深刻的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他指出,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①,物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它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运动和物质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

3、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着重阐述了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而对唯物史观的阐述则侧重于补充和丰富。

首先,阐述唯物史观的产生极其基本观点。

恩格斯指出,唯物史观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

唯物史观这一伟大发现揭示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基本观点可以这样作简要阐述:“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成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②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社会历史观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其次,针对杜林的暴力论,科学的论证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杜林根本颠倒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把政治奴役看作是目的,而经济利益只是手段。

恩格斯彻底批判了杜林的这种观点,指出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被经济所决定的。

经济利益是每个阶级拼死搏斗的目的,而政治只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手段,暴力也仅仅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手段,是必须以经济为前提和基础的。

恩格斯在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分析了政治所具有的一定的独立性和对经济的能动反作用。

但是,归根到底,政治的一定独立性和能动的反作用是来源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的。

4、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观恩格斯首先揭示了辩证思维方式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根本对立。

先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考察,总结出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就是将事物及其在思维中的反映及概念,看成是孤立的、固定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然而,随着自然科学从经验科学进到理论科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399页。

学,在方法上从分析为主进到综合为主,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已经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和桎梏。

自然科学的发展已充分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自觉地掌握和运用辩证思维的规律和方法,才能破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不断获得发展和进步。

其次,恩格斯阐明了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杠杆。

恩格斯指出,所谓人的思维,并非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

人的思维、认识既是至上的无限的,同时又是非至上的有限的。

按它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实现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解决。

人类就是在不断解决这个矛盾的前进运动中无限地接近绝对真理,接近对客观世界的全面的绝对的认识。

再次,恩格斯批判杜林把真理和谬误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论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恩格斯认为,谬误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受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多方面的限制,人的认识成果“所包含的需要改善的东西,无例外的总是要比不需要改善的或正确的东西多得多”。

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具有绝对性,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之间有严格的原则界限和本质区别。

但是,超出了这一限定条件,它们的对立便是相对的。

真理和谬误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同一的。

恩格斯还以著名的波义耳定理为例,深刻的说明,任何科学真理都是具体的。

三、《反杜林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论证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恩格斯曾给政治经济学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

”①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②。

这一定义,不仅揭示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而且还区分了广义的和狭义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社会的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恩格斯认为,为①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卷,第489页。

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方法,把对象和方法相结合。

恩格斯认为,政治经济学必须首先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而后才能确立为数不多的、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最普遍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