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为例,对其进行相应探讨。
关键词: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residential area construction projects geological hazard prediction assessment for example, discussed its corresponding investigates.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geological disasters; risk assessment
一、评估级别的确定
拟建工程项目为住宅小区新建住宅楼16栋,层数为5层,占地38408.75m2,建筑面积59207 m2。拟采用天然地基、独立或条形基础,该建设项目类型属于一般建设项目(建筑规模及结构形式见表1)。
建筑规模及结构形式统计表见表1
评估区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地貌类型简单,地形较平坦;地层简单,岩性简单;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不强烈。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
根据地质环境复杂分类和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标准,确定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二、地质环境条件
1、地形地貌
评估区所在位置,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地势较平坦,海拔标高50m左右,地貌类型简单,地形条件简单。
2、地层岩性
评估区地层为白垩系义县组(K1y),被第四系(Q)所覆盖。
2.1、白垩系义县组(K1y)
上部以火山喷出岩为主,夹有沉积岩。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砂砾岩及煤线;下部以安山岩为主,夹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2.2、第四系残坡积物(Q3el—dl)
岩性为亚粘土、粉细砂、细砂、中细砂,局部为砂砾石,结构松散,厚度为2~11m。
评估区地层岩性条件较简单。
3、构造与地震
3.1、构造
评估区所在的黑山县境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深部断裂为彰武-黑山断裂,受其影响在浅部表现为大烟沟断裂带和大虎山断裂带。
评估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地层为南北走向,倾向西,倾角为8~15°的单斜构造。无断裂、褶皱,构造较简单,稳定性好。
3.2、地震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6—2001)划分确定评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属于轻微地震破坏区。
4、水文地质条件
评估区内为第四系残坡积物(Q3el—dl),岩性为亚粘土、粉细砂、细砂、中细砂,局部为砂砾石,结构松散,厚度为2~11m。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水位埋深在1.4~3.5m,富水性差。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排泄方式主要有地面蒸发、人工开采和地下径流。评估
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5、工程地质条件
评估区地势平坦,地层由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耕土、粉质粘土、安山岩。
5.1、杂填土(Q3):杂色,以粘性土为主,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杂质。松散~稍密,湿。厚度0.70~1.40m。分布在13#、15#、16#楼区域。
5.2、耕土(Q3):褐色、黑褐色,粉质粘土为主,含植物根系,稍密,可塑。厚度1.10~2.20m。
5.3、粉质粘土(Q3):黄褐色,切面规则,稍有光泽,韧性好,无摇震反应,可塑,中等压缩性;厚度0.5~2.9m。
5.4、安山岩(全风化):黄褐色、红褐色,斑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岩性呈砂土状。按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分类属极软岩。厚度0.3~5.40m。
5.5、安山岩(强风化):黄褐色、红褐色,斑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岩性呈碎块状。按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分类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最大揭露厚度3.00m。
依据本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杂填土不易做天然地基,耕土不易做天然地基,粉质粘土为一般天然地基,安山岩(全风化)为良好天然地基,安山岩(强风化)为良好天然地基(见表2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简易值)。
各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简易值表2
6、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
评估区地势平坦,主要人类活动为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人类活动不强烈。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评估区所在位置,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地势较平坦,海拔标高50m左右,地貌类型简单,地形条件简单。地层岩性上部为部分杂填土、耕地、粉质粘土,下部为基岩。通过评估区现场调查和查阅已有的资料,区内未发生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因此,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其危险性小。
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1、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评估
本次工程建设拟采用天然地基、独立或条形基础。依据本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地层岩性上部为部分杂填土、耕地、粉质粘土,下部为基岩。场地在进行大开挖或开挖较深的基槽时,不宜在基槽附近地面上大量人为堆载,若人为堆载过高,也易造成堆载土体失稳,诱发产生小型土体崩塌或滑坡,从而发生地质灾害,但由此引起的地质灾害程度一般较小,也易于防止。
2.2、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本次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现象为基坑坍塌,危害对象为建筑物本身,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2.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
评估区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小,工程建设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所以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估结论为:适宜工程建设。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评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引发土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预小,适宜工程建设。
2、建议:
2.1、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开挖可能产生的坍塌应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
2.2、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基坑边缘的堆载,减少车辆的运行,开挖土体即使清运,避免堆放在基坑边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