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平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平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马永才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平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疗效。方法对96例胃内镜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肠

上皮化生合并其它胃炎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结果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逆转,对改善胃肠症状,恢复胃肠功能,防治胃癌的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中医平衡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疗效显著。

关键词:脾胃病;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平衡疗法;复方中草药

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035

文章编号:1003-

8914(2013)-01-0074-03作者单位:陕西略阳县人民医院中医一科(略阳724300)

所谓平衡疗法就是中医对脾胃疾病辨证治疗的方

法。它包含着阴阳平衡,脏腑生理功能的平衡,气、血、津、液的平衡,五行与脏腑关系的平衡。在治则方面包含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津液,顺应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调整脏腑功能等内容。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萎缩改变和腺体细胞的炎症反应。属中医学

“胃痛”、“痞满”、“嘈杂”、“反胃”、“吞酸”、“呕吐”、“泄泻”、烧心等脾胃病范畴。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96例均为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门诊病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25 40岁16例,

41 50岁32例,51 60岁39例,61 75岁9例,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27年。同时在胃镜检查中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其它胃炎49例,合并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38例,合并胃癌9例。诊断标准:以2003年9月大连《慢性胃炎专题研

讨会制定,同年12月在上海最后定稿胃炎分级》。中医以长期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灼热,食欲减退为主

症,伴恶心呕吐、吞酸、嘈杂、消瘦乏力、腹泻、贫血、营养不良为次症作为临床自定义标准。同时应与其他胃炎、胃息肉、胃癌相鉴别,主要依靠胃内镜、胃组织细胞学检查确诊。

疗效判定标准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2

中医学观点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属中医“脾胃病”范畴。其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病机主要有:①情志不畅,忧思恼怒,肝郁气滞,疏泄失常,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脾胃失和则胃脘胀痛,嗳气,打饱嗝,嘈杂等症。《沈氏尊生书·胃痛》曰

:“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术性暴且正克也。”②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

伤。”饥饱无常,恣食生冷,寒积胃脘,损伤脾胃之气,

出现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嘈杂等症。或

过食辛辣肥甘,饮酒过度,酿生湿热,蕴结于胃,损伤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出现胃脘胀满疼痛,灼热,吞酸嘈杂,进食后胃痛更甚,恶心呕吐,大便溏泻或便秘乃痞满之症。③脾胃虚弱,劳倦内伤,胃阳不足,胃纳滞呆,脾失健运,胃失温养而发疼痛,痞满,泄泻等症。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中谓:“脾胃久虚之人,胃中

塞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④外感暑、湿、寒、热,内伤脾胃,水饮内停,酿生湿热,毒邪犯胃,损伤胃腑或肝

郁脾虚,运化失常所致胃痛,痞满、反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证。⑤久病多瘀,胃络不通,失于荣养或肝郁气结,横逆犯胃,气血阻滞,不通则痛,胃脘多出现隐痛、刺痛、胀痛、灼热痛,上腹部胞胀感,嗳气等症。⑥久病气血亏虚,虚热内生,灼热耗津,胃阴不足或久病多瘀,瘀久化热或肝气久郁,郁而化火,灼伤胃阴,胃络失于润养而发胃痛,口干口渴,咽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症。

3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胃不和型。症见:胃脘不适,胀满疼痛每因情志不舒易发病,嗳气、打饱嗝、恶心呕吐,或腹痛腹泻,舌边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降逆止呕,方选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白芍、郁金、香附疏肝解郁,制半夏、陈皮、茯苓、生姜降逆止呕,枳壳、香橼、佛手理气止痛,食欲不振加白术、鸡内金、神曲、麦芽、山楂以健脾胃消积滞,开胃进食,胃痛甚者加三棱、莪术、延胡索理气活血,化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消食导致滞法:适用于食积内停,上腹部不适,胀满疼痛,压之痛甚,嗳腐吞酸,厌食,食后腹胀、恶心呕吐多吐出不消化的食物,口臭、肠鸣腹泻,或肛门灼热,舌红,苔黄厚腻或苔白厚腻,脉浮弦而滑。治疗: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理气止痛。方用保和丸合平胃散加减,方中莱菔子、神曲、山楂配大黄、消食导滞,制半夏、

·

47·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茯苓、陈皮降逆止呕,口臭加偑兰、白蔻仁芳香化湿,脘腹胀痛加香附、枳壳、青皮、草果仁消积宽中,理气止痛,腹泄者加苍术、厚朴、霍香燥湿止泻,湿热者加黄

芩、

连翘配蒲公英,清胃肠湿热,舌苔厚腻加砂仁、白蔻仁芳香化湿、

甘草调和诸药。温中散寒法:适用于脾胃虚寒证,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喜热饮,呕吐清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口淡无味,食欲不振,

面色白,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身体倦怠,舌体胖嫩,苔白而润,脉沉缓或细弦。治宜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方选附子理中汤合香砂养胃汤,方中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温中散寒,益气健脾;陈皮、茯苓、木香、砂仁理气止痛;胃寒重呕吐清涎者加吴茱萸、丁香助主方温中散寒。痛甚者加肉桂、延胡索温胃止痛,气血不足配炙黄芪、阿胶以调补气血,食欲不振加饴糖、生姜温补脾胃。

清肝泄热和胃法,适用于肝胃郁热型。胃脘灼热疼痛,热气上冲至咽喉部,胸闷烦热,吐酸嘈杂,口苦咽干,

口中粘腻,大便溏泄,肛门灼热,尿黄,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数而滑。治宜清肝泄热,和胃止痛。方用化肝

煎合泻心汤,

方中柴胡、青皮、陈皮疏肝理气,牡丹皮,栀子、黄芩、黄连、大黄清肝泄热,通阳明之腑,逐邪外

出,消肿排毒;热呕加竹茹、制半夏降逆止呕;口苦咽干,吐酸嘈杂加沙参、麦冬,木香、吴茱萸助主方清热养阴止酸。胁痛加川楝子、延胡索止痛;脘腹胀满,加莱菔子、

槟榔理气消胀;腹泻加厚朴、扁豆、苍术健脾止泻;甘草和胃调和诸药。

益胃养阴法,适用于胃阴不足型,长期上腹部不适,

似痛非痛,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口燥咽干,口疮,胃中嘈杂,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治宜益胃养阴,调补脾胃,方用一贯煎合沙参麦冬饮,方中沙参、麦冬、天花粉、黄连滋阴养胃,清热解毒;生地黄、枸杞子、当归、川楝子加白芍、甘草养血柔肝和里缓急,益胃止痛;大便干燥加大黄清热通便。食纳减退加鸡内金、麦芽、神曲、山楂,助脾胃消化之功。活血化瘀法:适用于胃病日久,气滞血瘀或血虚症。瘀血证临床表现胃脘时时刺痛,按之痛剧,进食后疼痛,面色青黑,时有黑便,舌质暗红苔白,脉沉弦。血虚证,胃脘隐痛或刺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涩。治法:瘀血证者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失笑散和丹参饮。方中蒲黄、五灵脂行血散瘀止痛;丹参、檀香、砂仁理气活血止痛;胃刺痛加

三棱、

莪术、三七以活血化瘀止痛;便秘加大黄;黑便加茜草、地榆炭、白茅根、藕节以凉血行血止血;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气血双虚者益气养血,健补脾胃,四君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助气血

生化之源;食欲不振加木香、砂仁、麦芽以开胃进食;血

虚明显者加阿胶、芍药、熟地黄养血活络,和营止痛;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香附、枳壳以疏肝解郁。久病气虚加

黄芪、刺猬皮、鸡内金、当归逐瘀生新,促使萎缩的胃黏膜功能恢复。

补中益气法:适用于中气不足或中气下陷证。临床表现:长期上腹部不适,隐痛,空胀,气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或进食后脘腑胀满,嗳气,腹痛,腹胀,大便溏泄,矢气,便后身体困倦,面色萎黄,消瘦,胃下垂,脱肛等症,舌体胖大,脉虚大无力或沉缓。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方选补中益气汤化载。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健脾,白术、当归、陈皮、甘草健脾养胃,升麻、柴胡加半夏、茯苓升清降浊,胃脘胀满,嗳气加香附、木香以疏肝理气止痛,胃寒吞酸者加良姜、桂枝、吴茱萸温中散寒。胃灼热、恶心呕吐加制半夏、黄芩、栀子、竹茹以清热和胃降逆,胃阴不足加沙参、麦冬以养胃阴,瘀血者加丹参、田七活血化瘀,大便溏泄加炒扁豆、薏苡仁、莲子健脾止泄,以上治法随症加减,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胃疾可除也。4

典型病例

王某,女,46岁,山区教师,

2010年3月10日初诊。主诉:患胃病15余年,患者15年前因工作不顺,经常生闷气,饮食不规律而得此病。15年来常感上腹部饱胀、胀痛、刺痛或隐隐作痛,伴有食欲减退,纳谷无味,

全身乏力,大便多不成形,稍食辛辣即腹泻,每日3 4次,下坠感及肛门灼热。1999年3月在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肠上皮化生,胃下垂(轻度),乙状结肠炎并有息肉。住院治疗,一月余症状好转出院,回本县继续治疗。多年来病情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于2010年3月10日患者要求中医治疗,证见:精神较差,面色萎黄,消瘦,眼睑轻度浮肿。上腹部压痛以胃脘部压痛明显,左下腹轻度压痛,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沉弦而数。胃镜复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伴肠上化皮化生Ⅱ级,浅表性胃炎。组织细胞学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Ⅱ级。

辨证:属中医胃痛,痞满(肝气犯胃,胃肠湿热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清热利湿,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柴胡10g ,制香附15g ,炒白芍15g ,甘草3g ,疏肝解郁;炒白术、陈皮、厚朴各10g ,除湿健脾;胃脘胀痛加炒枳壳、醋炒三棱,醋炒莪术各10g ,煨木香10g ,理气消痞止痛;纳差加炒麦芽20g ,炒神曲、炒山楂各10g ,鸡内金20g ,以消食积,开胃进食;腹泻加炒扁豆、莲米各20g ,炒白术13g ,健脾渗湿止泻;胃肠湿热加炒黄芩10g ,炒黄连7g ,蒲公英20g ,以

·

57·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