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化学物质的共存 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初中化学物质共存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共存教案主题:化学物质共存年级:初中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化学物质在实验室中的共存现象;2. 掌握化学物质共存时可能发生的变化和方法。
教学重点:1. 化学物质共存的现象和意义;2. 化学物质共存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物质共存的原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试管夹、燃烧器、试管架等;2. 化学物质: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等。
教学步骤:一、引入:1. 老师简要介绍化学物质共存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验室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的化学物质同时存在的情况,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二、实验操作:1. 讲解: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实验操作步骤,将氢气与氧气共存后点燃,观察并记录结果;2.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自行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3. 分析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为什么氢气与氧气共存后会发生燃烧的现象,并进行讨论。
三、实验总结:1. 学生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学生总结化学物质共存的意义和方式;2.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物质共存时可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如二氧化碳与水蒸汽共存等。
四、课堂检测:1. 设计一道与化学物质共存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2. 老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份关于化学物质共存的实验报告,并对实验过程中的疑惑和发现进行总结;2. 提醒:在作业中,学生应注重实验操作的细节和结果的描述。
六、课后反馈:1. 老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阅,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2. 学生有任何问题或困惑,可在下节课前向老师提问。
注:以上为化学物质共存教案范本,仅供参考。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初中物质的共存教案
初中物质的共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质共存的定义,即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2.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判断物质是否共存的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共存的定义及其条件。
2. 判断物质是否共存的实验方法。
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共存的定义及其条件,判断物质是否共存的实验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烧杯、滴定管、试剂瓶等。
2. 实验试剂: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实验物质:铁、铜、锌、铝等金属,以及一些常见的盐类溶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物质共存,以及物质共存的条件是什么。
2. 讲解:讲解物质共存的定义及其条件,强调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不发生化学反应。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共存,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共存的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物质是否共存。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巩固物质共存的判断方法。
6.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物质共存的定义及其条件,能够运用实验方法判断物质是否共存。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教学方法,力求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课后作业:1. 复习物质共存的定义及其条件。
2. 完成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物质是否共存。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与提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与提纲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原子: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3.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定义: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2. 化合物-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 常见类型:氧化物、酸、碱、盐。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表示法: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的组成。
- 意义:表示一个分子中各种原子的数量关系。
2. 化学方程式- 书写规则:遵循守恒定律,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 平衡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相等。
四、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密度、熔点。
-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
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或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五、酸碱与盐1. 酸- 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
2. 碱- 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钾。
3. 盐- 定义:由阳离子(通常为金属)和阴离子(通常为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常见盐: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初中化学中的共存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中的共存问题教案
本教案将以初中化学的共存问题为主题,帮助学生了解共存问题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共存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入共存问题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共存问题,并解释其原因。
2.介绍共存问题的相关知识,包括共存物质的性质、相互作用等内容。
3.进行一项实验:将铁粉和硫磺混合后加热,观察其发生的化学反应,并讨论其原理。
4.分组讨论其他可能会遇到的共存问题,并设计实验来验证。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共存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教学评估:
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实验操作能力来评估其对共存问题的理解。
2.考察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总结,评估其对共存问题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拓展练习:
1.请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关于共存问题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不同物质之间的共存现象,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共存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表现不断做出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和提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和提纲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体积。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3.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变化分解成更简单物质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
4. 原子与分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5.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二、化学语言1. 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简写,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 化学式: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如H2O表示水。
3.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4. 摩尔概念:用于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基本单位。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四、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1. 酸碱盐:-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2.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3.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 非金属:通常不导电、不导热,性质脆硬。
五、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器材的认识和使用。
2.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
- 溶解:将固体物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
- 过滤:分离固体不溶物和液体的混合物。
- 蒸发:通过加热使溶剂挥发,留下固体溶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提纲
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提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他们学习的一门重要科学课程。
在九年级阶段,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下面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化学的主要知识点。
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和混合物的概念和区别-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特征和常见例子- 常见物质的分类,如金属和非金属等2. 原子和分子- 原子的概念和结构- 原子的质量和相对质量的概念- 分子的概念和构成- 原子与分子的关系3.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 周期和族的概念- 元素周期表各区域的特点和规律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和意义5. 酸、碱和盐- 酸的性质、常见酸和酸的溶液的处理方法 - 碱的性质、常见碱和碱的溶液的处理方法 - 盐的概念、特征和常见例子6. 可燃物质和非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的特征和判别方法- 非可燃物质的特征和判别方法- 燃烧的特性和燃烧反应的类型7. 化学能和能量转化- 化学能的概念和分类- 化学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计算方法8.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区别和特征- 物质的溶解、沉淀和过滤等物理变化- 物质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溶性等化学性质9. 集体性质和分子动理论- 集体性质的概念和意义- 沸点、熔点、比热容等集体性质的特点和应用 - 分子动理论的概念和基本假设10. 空气和氧气-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和杂质的排除方法- 氧气的概念、制备方法和应用这些是初中九年级化学主要的知识点提纲。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能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的规律。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在学习高中化学和更高层次的科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们将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的共存 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及除杂(一)初中阶段常见不共存离子
(二)常见气体和离子的检验
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续表)
(四)常见物质的除杂
1.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1)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即“不增”。
(2)加入的试剂一般不能与所需要的物质反应,所需物质可增多但不可减少,即“不减”。
(3)杂质应转化为原物质或沉淀、气体、水等易分离的物质,即“易分离”。
2.气体除杂
3.固体除杂
4.液体除杂
5.酸、碱、盐溶液除杂技巧
(1)被提纯物与杂质阳离子相同(如NaCl中含杂质NaOH),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0H+)不共存的阳离
子(H+),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Cl-)组合成除杂试剂(HC1)。
发生反应:NaOH+HCl===NaCl+HO。
2
(2)被提纯物与杂质阴离子相同(如NaCl中含杂质BaCl2),选取与杂质中的阳离子(Ba2+)不共存的阴离子(SO2-),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Na+)组合成除杂试剂(NaSO)。
发生
424
反应:BaCl+NaSO===BaSO;+2NaCl。
2244
(3)被提纯物与杂质阴、阳离子都不相同(如NaNO中含杂质CuSO),选取与杂质中的阴
34
离子(SO2-),阳离子(Cw+)都不共存的阳离子(Ba2+),阴离子(OH-)组合成的除杂试剂4
[Ba(OH)]。
发生反应:CuSO+Ba(OH)===BaSO;+Cu(OH)
24242。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物质的共存讲义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物质的共存一、学习目标1、掌握物质共存的意义;2、掌握物质或离子共存的方法,并能解决具体问题。
二、归纳总结1、物质共存的意义(复分解反应)物质的共存,是指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看物质或离子相互间结合有没有气体、水或沉淀生产,如果有,就不能共存)2、判断离子或物质是否共存要判断几种物质在同一溶液中能不能大量共存,关键看几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也就是物质中所含离子间不能发生反应。
3、常见的不共存离子(⭐⭐⭐)4、物质共存题中的隐含条件1)、注意溶液呈电中性(不显电性),即在同一组物质的离子中,既含有阳离子也含有阴离子。
2)、“酸性”条件型常温下,pH<7或酸性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H+,且该溶液中没有于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如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等)。
常见的描述:酸性溶液,pH=1(pH<7)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加入活泼金属能产生气体的溶液、加入碳酸盐能产生气体的溶液等。
3)、“碱性”条件型常温下,pH>7或碱性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OH,且该溶液中没有于O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如不能大量含有H+、NH4+、Mg2+、Ag+、Al3+、Zn2+、Cu2+、Fe2+、Fe3+等阳离子。
常见的描述:碱性溶液、pH=11(pH>7)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等。
4)、“无色”条件型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颜色的离子。
如:蓝色:Cu2+;浅绿色:Fe2+;黄色:Fe3+;紫色:MnO4等。
5)、“透明”条件型溶液为透明,则溶液不能出现浑浊或沉淀,即所给混合物中相互间能反应生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共存,如Ag+与Cl、SO42;Ca2+与CO32;Ba2+与CO32、SO42;Fe3+、Cu2+、Mg2+与OH等。
注:溶液为透明则不代表溶液无色,透明是溶液的状态,也可代表溶液有颜色。
初中化学知识点完整整理全面总览详解提纲
初中化学知识点完整整理全面总览详解提纲一、化学基础知识点1. 物质与性质-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和混合物-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原子和元素-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 元素的常见特征和性质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 化学计算与化学量的关系4. 分子和化合物- 分子的组成和分子式- 化合物的性质和分类- 常见化合物的命名规则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1. 酸、碱和盐-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和pH值- 盐的种类和常见应用2.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和常见应用- 非金属的性质和常见应用-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 气体和溶液- 气体的性质和压力- 溶液的组成和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的概念4. 石油和燃料- 石油的成分和提炼- 燃料的分类和燃烧反应- 燃料的利用和环境问题三、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 氧化和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和还原剂的判定- 高温燃烧和自燃现象2.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 酸碱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应用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的表示和单位- 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4. 吸热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特点- 热化学方程式和焓的变化量- 燃烧反应和热能利用四、化学与环境、健康的关系1. 水资源和水污染- 水的重要性和质量检测- 水污染的原因和分类- 环境保护和节约用水2. 大气污染和臭氧层破坏- 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臭氧层的作用和保护措施3. 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废物产生和处理的问题- 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意义- 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4. 化学品和健康问题- 化学品的分类和毒性-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化学品事故的应对和预防措施总结:本文通过对初中化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览,包括了化学基础知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以及化学与环境、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专题 中考化学物质的共存
2. “碱性” (或pH>7)条件:溶液中一定存在OH-,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等。
3. “无色”条件:则溶液中没有以下物质(或离子)
(1)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 Cu(NO3)2、CuCl2等溶液。 (2)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 Fe(NO3)2、FeCl2等溶液。
NH3:NH4+——OH-
3.水:H2O:H+——OH-
四、解密物质共存中的隐含条件
1. “酸性”(或pH<7)条件:溶液中一定存在H+,
该溶液中没有能与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常见
的叙述有: 酸性溶液、pH=2(pH<7)的溶液、使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等。 该溶液中没有能与O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常见
存的是( )
A. NH4Cl、K2CO3、NaOH B. HCl、Na2SO4、KOH C. BaCl2、KCl、CuSO4 D. K2SO4、NH4HCO3、NaCl
BaCO3:Ba2+——CO32BaSO4:Ba2+——SO42AgCl:Ag+——Cl-
2 SO4
CO2 3
Mg(OH)2:Mg2+——OH-
(2)蓝色沉淀:Cu(OH)2:Cu2+——OH-
(3)红褐色沉淀:Fe(OH)3:Fe3+——OH- 2. 常见气体:CO2:H+——CO32-、HCO3—
A. AgNO3 B. NaOH
)
C. Na2CO3
D. K2SO4
4. (2017邵阳)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
大量共存的是( )
B. H+、Cu2+、NO3D. K+、Ba2+、Cl-
初中化学物质共存教案及反思
初中化学物质共存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共存现象,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教学内容:1. 了解物质的共存现象2. 掌握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3. 实验验证物质共存的现象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不同物质之间的共存现象。
2. 讲解:讲解物质的共存现象和混合、分离方法。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混合后的变化,尝试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掌握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课后作业:1. 思考: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共存现象,并说明原因。
2. 实验: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某种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3. 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反思范本:在本堂化学课上,我设计了一节关于物质共存的教案。
整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共存现象,并掌握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了物质共存的现象,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环节,我对物质的共存现象和混合、分离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实验环节,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不同物质混合后的变化并尝试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
通过实验,学生更好地掌握了物质混合和分离的方法,并对物质共存的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总结环节,我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巩固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尽可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去掌握化学知识。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的共存教案
初中化学物质的共存教案
教学内容:物质的共存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共存现象及其原因;
2. 掌握物质的共存实验方法;
3. 发展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共存现象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掌握物质的共存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玻璃烧杯、试管、溶液A和溶液B、滤纸、玻璃棒、火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一个实验现象引出物质的共存现象:将溶液A和溶液B分别倒入两个玻璃烧杯中,然后用滤纸搁在两个烧杯的口上,观察滤纸上的现象,引出物质的共存现象。
二、新知讲解
1. 讲解物质的共存现象及其原因。
2. 介绍物质的共存实验方法:可采用溶液A和溶液B反应生成沉淀的方法,或者利用物
质的相对溶解度不同形成共存的方法。
三、实验操作
1. 小组合作进行物质的共存实验。
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结果,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讨论总结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及结果。
2. 总结物质的共存现象及实验方法。
五、课堂练习
1. 解答习题,巩固学生对物质共存的理解。
2.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让其他同学评价。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练习题;
2. 思考物质的共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共存现象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相关的实验方法。
在未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的共存现象,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初中地理物质的共存 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物质的共存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总结了初中地理学科中有关物质的共存的知识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共存- 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不同化学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
- 不同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可以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结合成化合物共存。
- 例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2. 矿产资源的共存- 矿产资源是地壳中含有经济利用价值的矿物质的总称。
- 矿产资源常常以矿石的形式存在,其中包含多种矿物质。
- 不同矿石中的矿物质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共存,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 例子:铁、铜、铝等金属矿石中都含有多种金属元素的共存。
3. 气候和植被的共存-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植被是指植物在某一地区生长分布的总体情况。
- 不同气候条件下,适应该气候的植被会共同存在。
- 植被的分布会受到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共存的影响。
- 例子:在热带气候地区,常见的植被是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的共存。
4. 地形和河流的共存-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地貌等特征,河流是地表上水流的形式。
- 不同地形条件下,河流会以不同的形式共存。
- 平原地区多河流纵横、发育河网;山地地区多峡谷、瀑布等河流特征的共存。
- 例子:我国四川盆地是典型的平原地区,共有金沙江和嘉陵江等多条河流共存。
总结:初中地理学科中物质的共存包括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共存、矿产资源的共存、气候和植被的共存,以及地形和河流的共存。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解地球上物质的分布和地理环境有重要意义。
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
中考化学总复习提纲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元素: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3.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4.混合物: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5.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1.常见元素:氢(H)、氧(O)、碳(C)、氮(N)和氯(Cl)等。
2.常见化合物:氧化物、酸、碱和盐等。
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1.生成与消失: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产物,反应物消失。
2.化学方程式:平衡化学方程式和非平衡化学方程式。
3.化学计量:摩尔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四、溶液的溶解和溶度1.溶解和溶度:溶解的定义和特征,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
2.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五、化学反应的速率1.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反应速率的计算:初始速率、平均速率、速率常数等。
六、酸碱中和反应1.酸的性质:酸的定义和特征。
2.碱的性质:碱的定义和特征。
3.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七、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和还原的概念。
2.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定义和特征。
八、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1.分子式:分子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结构式:平面结构式和立体结构式的表示方法。
九、化学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
2.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周期性规律和趋势。
十、锂电池和干电池的原理1.锂电池的原理: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2.干电池的原理: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
十一、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1.空气中的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特点与性质。
2.空气中的气体的应用:氧气的运用和二氧化碳的危害。
以上是中考化学总复习的主要提纲,涵盖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溶液的溶解和溶度等基础知识点。
同时也包括了化学反应的速率、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反应性知识点。
以及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化学元素周期表、锂电池和干电池的原理、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相关应用知识点。
物体共存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体共存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1. 元素和化合物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如氧气、金属铁等都是元素。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比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物质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其性质和化学反应行为,因此了解物质的结构对于研究物体共存化学非常重要。
2. 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形成分子或晶体。
化学键的种类主要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其中,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电子云密度较大,它决定了分子的形状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它决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和性质;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海洋模型结合形成的,它决定了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化学行为,也是物体共存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内原子的排列和连接方式称为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对分子的性质、热力学稳定性和化学反应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分子的大小、形状、极性、键长和键角等特性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二、物质的性质1. 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物质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熔点、沸点、密度、热容等。
这些性质直接与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有关,也是物质共存化学研究的重要参考指标。
比如,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差异很大,这直接影响了物质的物理状态和稳定性。
2.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物质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反应活性等。
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这直接决定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行为。
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助于预测物质在共存状态下的相互作用和反应规律。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达到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不再改变的现象,称为化学平衡。
平衡常数是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定量指标。
化学平衡是物体共存化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影响着物质的稳定性和动力学行为。
2.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中的某一物质的浓度的变化量。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归纳提纲
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归纳提纲中考化学重点知识归纳提纲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 物质与能量的本质及其相互转化关系2.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和特征3. 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特征4.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原理5.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关系6.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7. 化学元素间的电子转移和共用原子键二、物质与能量的转化1. 化学能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2.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3. 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条件4. 酸碱中和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5.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电池6. 单质和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1. 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2. 元素和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3. 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性质及转化4. 溶液的浓度和溶解性5. 酸、碱、盐的性质和溶液中的离子四、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技术1. 溶液的分离和提纯方法2. 水溶液的蒸发和结晶分离法3. 石油的分馏和提炼方法4. 固体混合物的筛分、磁性分离和重力分离5. 化合物的纯化和结构分析方法五、常见物质变化的实验探究1.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使用2. 化学反应实验中安全操作的要求3. 实验数据的记录、处理和图表绘制4.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研究5. 酸碱中和反应和气体生成实验的设计六、环境保护与化学相关1. 典型化学污染物的性质和危害2. 水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3.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净化方法4. 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5.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中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以上列举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应该牢记这些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实验技巧。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化学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们也要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和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化学知识点完整整理全面总览详解提纲分析
初中化学知识点完整整理全面总览详解提纲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作为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是我们建立科学思维和培养实验观察能力的基础。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个完整、全面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览。
本文将按照基础知识、性质与变化、实验技巧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整理。
一、基础知识1. 物质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不可分解为其他物质-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质3. 原子和分子-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单位4. 常见元素和周期表- 常见元素的特点和用途- 周期表的构成和元素的排列规律5. 酸、碱和盐-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中和滴定二、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相变和相变图2. 化学反应- 反应物、生成物和符号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配平3. 金属和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4. 电化学反应- 电解和电解质- 电池和电解池5. 酸碱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和酸碱指示剂- pH值和酸碱的强弱三、实验技巧1. 实验仪器和玻璃器皿- 常见实验仪器的用途和特点- 玻璃器皿的种类和使用注意事项2. 实验方法和步骤-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参数调控和化学品的使用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和图表绘制- 实验结果的归纳和分析4. 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 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 - 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和环境保护意识四、应用领域1.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应用- 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的化学原理- 食品加工和防腐剂的化学作用2. 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应用- 化学工业和材料工业的应用领域- 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3. 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 污染物的检测与处理-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4. 医学和药物领域的化学应用- 药物的合成和药效机制- 医用材料和医学诊断方法的化学原理以上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整理和总览,其中包含了基础知识、性质与变化、实验技巧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化学共存问题规律总结
化学共存问题规律总结
一、化学共存问题的基本原则
化学共存问题是一种实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过程,它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原则:
1、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结果
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化学反应结果受到反应温度、气压、pH、反应时间等影响。
2、物质的性质影响反应结果
在实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受到反应物和催化剂的性质影响,其影响因素包括反应物的活性度、稳定性、反应选择性等。
3、热力学原则决定反应结果
热力学原则指的是系统总体的热力学性质,用反应的熵生成和free energy change来表示,这是确定化学反应结果非常重要的因素。
4、反应物浓度影响反应结果
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的速度也会有所不同,反应的产物会有所变化,从而影响反应结果。
二、常见的反应类型
化学共存问题的反应类型有很多,具体有:
1、气体-液体反应
气体-液体反应是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气液反应、电化学反应等在内的复杂混合反应,它们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2、气体/固体反应
气体/固体反应是指气体和固体间的反应,如气相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气相氧化还原反应等都属于此类反应。
3、多相反应
多相反应是指涉及到不同相的反应,如溶液-气体反应、溶液-固体反应等都属于此类反应,它们受到反应物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等影响。
4、电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是指由电解质的迁移控制离子的移动,由电荷决定反应物的形成,它们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反应类型之一。
初中化学 溶液中物质的共存 精华知识点总结
跟踪训练
1. (2019苏州)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A. K+、SO42-、NO3-
B. NH4+、OH-、Cl-
C. Cu2+、Na+、OH-
D. Ca2+、K+、CO32-
2. (2019鄂州)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D )
A. NH4Cl、K2CO3、NaOH、Na2SO4 B. MgSO4、NaCl、Ba(NO3)2、FeCl3
专题精讲
1. 共存的条件 在同一溶液中,物质(即所含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会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2. 初中阶段常见的在溶液中不共存的离子对
Cl-——Ag+(AgCl↓) SO42-——Ba2+(BaSO4↓)
OH-
H+(H2O) Cu2+、Fe3+、Mg2+[Cu(OH)2↓、Fe(OH)3↓、Mg(OH)2↓] NH4 +(NH3↑ +H2O)
H+(H2O+CO2↑) C- O32 Ca2+、Ba2+、Mg2+(CaCO3↓、BaCO3↓、MgCO3↓)
3. 物质共存题中的隐含条件 (1)判断离子共存时,需注意溶液呈电中性(不显电性),即在同一组物质的离子中, 既含阳离子也含阴离子。 (2)常温下pH<7或酸性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的H+,且该溶液中没有能与 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 常见的描述有:酸性溶液、pH=1(或pH<7)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 溶液、加入活泼金属能产生气体的溶液、加入碳酸盐能产生气体的溶液等。 (3)常温下pH>7或碱性溶液,则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的OH-,且该溶液中没有能 与OH-反应的物质(或离子)。常见的描述有:碱性溶液、pH=11(或pH>7)的溶液、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的溶液等。 (4)溶液为无色透明,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离子,如Cu2+、Fe2+、Fe3+、 MnO4-等。溶液也不能出现浑浊或沉淀,即所给混合物中相互间能反应生成沉淀 的离子不能共存。
大量共存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量共存化学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则围绕核心旋转。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原子的化学性质则主要由电子决定。
2.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化学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每个元素都有唯一的原子序数和化学符号。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更小的粒子,例如质子、中子和电子。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于将原子结合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通过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4.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物质。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
例如,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因此具有极性和独特的化学性质。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被改变,新的物质被生成。
反应的速率和平衡状态是化学反应的重要性质。
6. 摩尔摩尔是一种计量单位,用于表示一定数量的物质。
一个摩尔的物质包含约6.02 x 10^23个基本粒子。
这个数量被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通常表示为N。
摩尔可以用来计算物质的质量、容积和粒子数量。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在这种反应中,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从而改变了其氧化态。
氧化还原反应是许多工业和生物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8.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碱反应是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化学过程的基础,例如肥皂的制备和消化食物。
9.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闭合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的现象。
在化学平衡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根据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共存、检验、鉴别及除杂(一)初中阶段常见不共存离子
(二)常见气体和离子的检验
1.常见气体的检验
2.常见离子的检验
(续表)
(三
)常见物质的鉴别
(四)常见物质的除杂
1.除杂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
(1)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即“不增”。
(2)加入的试剂一般不能与所需要的物质反应,所需物质可增多但不可减少,即“不减”。
(3)杂质应转化为原物质或沉淀、气体、水等易分离的物质,即“易分离”。
2.气体除杂
3.固体除杂
4.液体除杂
5.酸、碱、盐溶液除杂技巧
(1)被提纯物与杂质阳离子相同(如NaCl 中含杂质NaOH),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OH +
)不共存的阳离子(H +
),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Cl -
)组合成除杂试剂(HCl)。
发生反应:NaOH +HCl===NaCl +H 2O 。
(2)被提纯物与杂质阴离子相同(如NaCl 中含杂质BaCl 2),选取与杂质中的阳离子(Ba
2
+
)不共存的阴离子(SO 42-
),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阳离子(Na +
)组合成除杂试剂(Na 2SO 4)。
发生
反应: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
(3)被提纯物与杂质阴、阳离子都不相同(如NaNO 3中含杂质CuSO 4),选取与杂质中的阴
离子(SO42-),阳离子(Cu2+)都不共存的阳离子(Ba2+),阴离子(OH-)组合成的除杂试剂[Ba(OH)2]。
发生反应:CuSO4+Ba(OH)2===BaSO4↓+Cu(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