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米加工产业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大米加工产业研究报告

一、我国稻谷的生产简况

(一)我国水稻种植的区域分布

稻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约12亿人口的主要食粮。人类的食物热量有23%来自稻米。亚洲是世界上水稻主要生产区,稻谷产量占世界稻谷产量的90%。中国、南亚和东南亚是亚洲水稻三个主要产区,中国稻谷的产量占亚洲的38%,南亚占29%,东南亚占25%,其他地区占8%。中国是世界上100多个水稻生产国中的“稻米王国”,稻谷年产量占世界稻谷年总产量的34%左右,居世界首位。

我国目前水稻种植分布区域以南方为主,水稻生产越来越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我国水稻生产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黑龙江水稻产区集中。当前,我国南方稻区约占我国水稻播种面积94%,其中长江流域水稻播种面积已占全国的65.7%,北方水稻播种面积约占全国的6%,以2005年为例,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江苏、湖北、黑龙江、浙江、福建、云南等12个省区(见图1),其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5%左右。

图1

(二)我国稻谷的生产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稻米的生产和流通得到了很大发展,稻谷总产量由建国初期的486.45亿公斤提高到2007年的1858.8亿公斤,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23万公顷。尽管其中2003年的稻谷产量降至1606.6亿公斤,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点,但2004年由于市场价格上涨、政府对农户实行减税和首次对粮农进行补贴等激励措施,使稻谷产量又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07年稻谷种植面积43460万亩,产量达1851亿公斤,比2006年增长15%。2005年以来稻谷产量逐步恢复性增长,2009年稻谷总产增至195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310万吨,增幅1.6%,接近1997年的历史高点(见图2),实现了连续六年增产。从需求情况看,近年来,国内大米市场需求总量平稳,每年需求量在18500万吨左右。预计2008年稻谷总消费约为18168万吨,稻谷结余量约为1192万吨;2009年国内稻谷消费量18375万吨,稻谷结余量预计为1125万吨。另据中华粮网统计,截至2010年2月末,全国各类粮食企业稻谷库存同比增加156万吨左右,2009/2010年度国内稻谷期末库存约为6567万吨,库存消费比进一步升至35%左右,大大超过国际

公认的17—18%粮食安全系数。总体上看,国内稻米供求平衡有余,供应仍相对宽松,因此市场上粮价将相对稳定,涨幅不大。

图2

二、我国大米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大米加工业以丰富的稻谷资源为原料,是我国粮油加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大米加工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一方面,科技的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对米制品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和追求营养健康主食品产业化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连续产能产量稳定增长,大米加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产品结构基本

合理

2008年度年处理稻谷能力共计16046.5万吨,比上年增加1381万吨,同比增长9.4%。由图3可知,2008年大米产量4783万吨,比上年增加401.5万吨,同比增长9.1%,实际处理稻谷7421.7万吨。

图3

2008年度大米产量分国标等级来看,以标准一等米和特等米为主,产量分别为2944.6万吨和1465.7万吨,分别占大米产量的61.6%和30.6%;标准二等米产量266.0万吨,占总产量的5.6%;糙米47.7万吨,占总产量的1.0%;其他59.0万吨,占总产量的1.2%。

(二)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产能和产量所占比重大

从2008年度大米加工业统计数据按企业经济类型分(见下图4),民营企业产能和产量分别为13632.0万吨、4079.1万吨,所占比例分别为85.0%和85.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能和产量分别为2247.6万吨、629.9万吨,占14.0%、1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能和产量分别为167.0万吨、73.7万吨,仅占1.0%、1.5%。按设计生产能力分,日设计生产能力在50~200吨的大米加工企业产量为2367.0万吨,占大米产量的49.5%。出现此种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投资风险小、资本少,经营灵活、管理和运营成本低,且对市场反应灵敏,一般采取低廉销售策略占领市场。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设备先进、质量稳定,但缺乏灵活经营机制,经营成本大、产品价格高,在缺乏大宗产品销售订单的情况下,面对中小企业竞争较被动。

图4

(三)大米加工业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

由下图5和图6可以看出,我国大米加工业产能和产量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江西和湖北3省产能位列前3位,分别为2388.0万吨、2324.8万吨和2123.0万吨,分别占总产能的14.9%、14.5%和13.2%。湖北、黑龙江、江西大米产量居前3位,分别为673.9万吨、598.6万吨、588.9万吨,分别占总产量的14.1%、12.5%和12.3%。

图5

图6

(四)大米加工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趋势明显

2008年与2007年统计数据相比,大米加工业企业数量减少了387个,降幅达5.1%。但企业的产品产量、工业总产值均大幅增加,产品增加量为401.2万吨,同比增幅9.2%;工业总产值增加量为255亿元,同比增幅为20.3%。2008年度统计的日处理稻谷400吨以上的大米生产企业115个,比2007年度增加了34个,增长42.0%,数据说明粮油加工企业规模化经营效果明。

全国实际年产量10万吨以上大米企业40个,比上年增加7个,总产量达941.5万吨,占大米企业总产量的19.7%大米企业产量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江西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100.7万吨、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70.7万吨和湖北国宝桥米集团53.5万吨。部分省份通过建没粮食产业同 (如黑龙江),推进粮食产业化,鼓励企业发展优质粮油订单模式,促进加工转化,形成了一批大型粮油加工企业群。如安徽省庆发集团、新锦丰集团和瑞福祥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加工企业,湖北省福娃集团、国宝桥米集团、湖北禾丰米业公司、湖北梅园米业集团等大型粮油加工企业集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