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03专题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专题三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技巧考点阐释新课标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二个要求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相应地,实用类文本阅读“分析综合”层面的第三个要求则表述为“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高考试卷中对“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考查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通常在考查了表现手法的同时,也就考查了文体特征。
知识梳理一、文学类文本(一)小说小说是在语言文学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基本特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其基本特征也是围绕三要素而言:(1)人物刻画丰富、细致。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往往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却不同于真实人物,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典型人物”。
例如《阿Q正传》里的阿Q,作者就是想刻画这样典型的人物去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
(2)情节构造完整、复杂。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小说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
(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描写具体的社会环境,以表现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用来烘托人物,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两种。
其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例如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有不小的作用。
2.小说的表现手法分析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通过文本阅读,找出作者表达主题的方法,体悟小说艺术特征。
小说的表现手法很多,体现在不同的层面:(1)从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高中语文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
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半个世纪前的一天,法国巴黎市民从当天报纸上看到一个十分醒目的消息:昨天,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作为新当选的法国科学院院士,出席了科学院院士例会。
按照老规矩,院士第一次参加例会,要宣读一篇高水平的论文。
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夏里·法布里教授没有宣读自己的论文,而是宣读了在他指导下的一位中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的论文。
教授自豪地告诉与会者,这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由于出色的研究成果,将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荣获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巴黎的报纸还刊登了夏里教授和这位中国年轻科学家的大幅照片。
这一消息使巴黎人惊奇异常,因为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又愚昧的国家,而今天,竟然有一位年轻的中国人登上了法国神圣的科学殿堂。
要知道,即使是法国科学家,要获得法国国家级科学博士学位,也是不容易的。
这位令巴黎人大吃一惊的中国人,就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严济慈。
严济慈出生在浙江东阳县的一个小村庄,他是农民的儿子。
7岁时,进入严家祠堂的蒙馆读书,读四书五经,但他对那些艰涩的圣贤之言没有兴趣。
有一次,他父亲到杭州去办事,无意中在一个书摊上发现一本《笔算数学》,便买回来给了严济慈,严济慈高兴极了。
当时,村子里谁都没有学过高深的数学,也找不到可以请教的老师。
严济慈硬着头皮自己“啃”,硬是“啃”下了这本书。
14岁时,严济兹考上了浙江东阳县立中学,成绩是所有考生中最优秀的。
家里省吃俭用,把这个“严家几辈子才出的读书人”送进了中学的大门。
严济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刻苦用功,每学期的成绩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
这年夏天,他来到省城杭州报考大学。
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他决定报考离家最近的南京高等师范,因为师范不仅免交学费,还免费提供食宿。
在等候发榜的日子里,有一天,他看见南京河海工程学校张贴的招生告示,心想:反正没事,不如再去考考看,于是,又报考了河海工程学校。
文体特征归纳总结范文
一、引言文体,即文章的体裁,是文章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掌握各种文体的特征对于我们阅读、写作和理解各类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常见的文体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文体特征归纳1.记叙文(1)结构:通常采用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组织材料,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展开。
(2)语言:朴实、生动,善于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手法,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3)表现手法: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使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2.议论文(1)结构:通常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结构,以论点为中心,围绕论据展开论述。
(2)语言:严谨、准确,善于运用逻辑推理、论证、反驳等手法,使读者信服。
(3)表现手法:以议论为主,辅以举例、引用、对比等手法,使文章观点鲜明、有说服力。
3.说明文(1)结构:通常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结构,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功能等进行说明。
(2)语言:平实、准确,善于运用定义、解释、列举等手法,使读者了解事物的本质。
(3)表现手法:以说明为主,辅以举例、比较、分类等手法,使文章条理清晰、易懂。
4.应用文(1)结构:通常采用总分结构,以事务、事件为中心,按照时间、空间、逻辑顺序进行叙述。
(2)语言:简洁、明了,善于运用陈述、请求、建议等语气,使读者明确目的。
(3)表现手法:以叙述为主,辅以说明、议论、抒情等手法,使文章条理清晰、目标明确。
5.散文(1)结构:自由灵活,没有固定的结构模式,通常以情感、意境、主题为线索展开。
(2)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排比等手法,使读者产生共鸣。
(3)表现手法:以抒情、描写为主,辅以议论、说明等手法,使文章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6.诗歌(1)结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通常采用押韵、对仗等手法。
(2)语言:凝练、含蓄,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夸张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
(3)表现手法:以抒情为主,辅以描写、议论等手法,使诗歌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法一、文体特征1、散文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
“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
它是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容。
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2、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
小说中的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面。
自然环境指人3、人物传记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传记的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围,多用形象化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人物传记,虽然形式多样,在写作法上千差万别,但是一切优秀的人物传记仍是具有共同性的。
新闻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新闻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新闻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和表现手法:
及时性:新闻报道通常要求及时,迅速地将最新发生的事件传递给读者。
真实性:新闻报道要求真实地反映事实,避免虚假或失实的信息误导读者。
简洁性:新闻报道通常要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和词汇。
客观性:新闻报道要求客观公正,避免带有记者或媒体的主观色彩。
通俗性:新闻报道要求通俗易懂,使不同教育背景的读者都能理解和接受。
表现手法:
叙述:新闻报道通常以叙述的形式,讲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等过程。
描写:新闻报道有时会运用描写手法,对事件场景、人物等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
评论:新闻报道有时会加入记者或媒体的评论,对事件进行解读、分析或评价。
引语:新闻报道通常会引用当事人、相关人士或专家的话语,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可读性。
背景介绍:新闻报道通常会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和思考事件。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宗江一生与戏剧相伴。正所谓“一登红氍毹[注],至死不渝” ,视戏剧如生命。 他生命力旺盛,对戏剧热爱不衰,一说戏剧就来神。中国电影百年,话到百年, 直到不久前纪念曹禺百年,他都认真写了文章。想到今后,再也看不到他那谈 戏说影以至于议政的篇篇可读的文章了,不免深深遗憾。我想,宗江也必定有 他的遗憾,我知道的,就是他关于《红楼梦》的争鸣文章未见发表,很可能还 没有终篇。
【规范答案】
①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宗江作为
性情中人的朴实。②引出文后对黄宗江的回忆,特别是作者与黄宗江交往往事 的回忆,表现黄宗江的丰富个性,表达作者与黄宗江的深厚感情。③呼应标题 中“琐屑”二字,以小见大,增强文章的生活情趣与感染力。
[解题攻略] 一、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主要方法 一般具体结合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 侧重一点突破 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注意效果解读
黄宗江住在西南郊金朝遗留的莲花池畔,莲花池紧靠六里桥。90 年代初, 有一次我和毕朔望同志一起去他家,忘记是他请我们看一个什么录像了。他说 他欣赏我的一首七律《六里桥》 ,让我什么时候给他写一个条幅。我答说没问题, 但你现在书画满墙,我的似不般配,诗属打油,不遵格律,字也随兴,不依法 度,有心补壁,还须假以时日,我再好好练练吧。这样就拖延下来。二十年了, 这是我欠宗江的一笔老账。
分析作品结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概括主题
分析作品结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概括主题作者:李弗不孙娟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20年第42期阅读指要1.整体阅读,把握形象,揽旨品趣文学类文本以塑造形象为主,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揭示作品主题。
阅读文学类文本,首先要把握作品所叙写的文学形象,正确理解文学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以把握作品的主旨,揣摩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
不同时代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色;同一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的思想、性格等差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因此,考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家的不同风格,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旨趣,這样才能品出文学意趣,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答好提问。
2.看清文体,明了文体的特征、性质高考考查的文学类文本以小说和散文居多。
小说的三要素有情节、环境、人物。
从情节结构上看,小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从塑造人物的手法看,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从写作技巧看,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等。
而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神聚。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情景描述方式有: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等。
3.借助阅历,发挥联想,鉴赏创造联想和想象是文学作品创作的两种表现手法,鉴赏文学作品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样需要考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联系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才能准确地评价、鉴赏文学形象的内涵和塑造形象的技巧。
(1)从结构安排的角度去评价:开头结尾是否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等在文中是否有所运用;是否有起承转合,是否曲折有致。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评价: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变换和选择;叙事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和作用;各种描写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评价:是否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对比、象征、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
现代文阅读各种文体特征及解读文本的方法一、文体特征1、散文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散"主要表现在选用的材料、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
散文的“神”是指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散文选用的材料靠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必要条件,是贯穿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事件,作者的感情,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阅读散文,一要抓住线索,二要把握“神”,三要注意体会意境。
重点是把握“神"。
方法有:寻找文眼,品味抒情;抒情的方式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等几种。
阅读散文,用心体察、品味到了作者的感性,就等于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意境是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能使读者借助想象,如身临其境,在思想上受到感染。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物与理相通处。
2、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小说中的环境一般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指人3、人物传记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作品体裁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体裁得基本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考点:分析作品体裁得基本特征与主要表现手法(一)分析作品体裁得基本特征一、散文1、散文基本特征:一,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不散);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由实到虚)。
2、分类(据内容与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得散文)对人与事物进行具体描绘与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得认识与感受,带有浓厚得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与事件得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得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得思想感情。
如鲁迅得《藤野先生》与吴伯萧得《记一辆纺车》、鲁迅得《五猖会》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得文章)描写景物得同时抒发感情,采用多种抒情方式;写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得特征,按照空间得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移步定景、定点定景)得方法,把观察点得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对景物加以生动地描绘,可以起到下列得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思想感情④铺垫情节⑤更好地表现主题。
如老舍得《想北平》与朱自清得《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得思想感受,抒发作者得思想感情得散文)有对具体事物得记叙与描绘,没有贯穿全篇得情节,强烈得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得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与比拟得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得艺术感染力。
如陆蠡得《囚绿记》、周国平得《面对苦难》二、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以人物形象得创造为中心得叙事性文学样式,人物、情节与环境就是小说得三要素)小说得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塑造人物形象得方法: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衣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 环境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叙述方式: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环境: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小说线索(二)分析作品主要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特色、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表达效果、艺术效果、手法)★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得技巧与文体知识运用方面得技巧★修辞手法得运用与其她相关写作方面得技巧从高考试题来瞧,对表达技巧得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就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得作用。
分析科普文的文体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解题钥匙】一、考点梳理科普类文体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中的一种类型。
关于该种文体的考查,其中涉及到分析文体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等方面。
1.科普文的特征(1)科学性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
无论是阐明科学原理,还是介绍或推广某一先进的科学技术,都旨在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
文章提供的材料都应是准确无误的事实材料,而且这些事实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2)思想性科普文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
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也在宣传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思想素质。
(3)通俗性通俗性指用明白晓畅的方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和表现科学内容,使之生动具体。
整个科普文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过程。
(4)逻辑性科普文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在不断地说明、叙述、论证中揭示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从而得出新的概念和结论。
行文缜密,结构严谨,富有理趣。
因此,逻辑思维是科普文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5)生动性科普文的语言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有时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形象的说明,甚至兼以议论、抒情等。
2.文体分类科普文可分为两类:科学说明文和科学小品。
科学说明文以说明的表达方式来对某一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属性等进行说明,具体来说,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手法。
科学小品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通常以小品的写法,运用一些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来说明科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
3.方法科普文的方法主要以说明为主。
说明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外情况及其规律,通常经过严密的定义、合理的结构、清晰的分层、准确的解说,让读者“一读了然”。
分析传记的结构与文体特征
• ①这段回忆表现了梅汝璈对自己年轻岁月 的追忆,对自己坚持法理信念的追思。
• ②通过梅小璈的回忆和评价,引出了梅汝 璈所处的处境孤寂。
• ③儿子的回忆,使传主的事迹更加真实可 信。描写具体鲜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传记的表现手法
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传记中的引用
• 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 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 这些引用的作用。
• ①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他的诗,直接表现 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②引用丰子恺、 叶圣陶、林语堂、张爱玲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 人对他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更加突出李叔 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③这些引用印证了作 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文章的知识性, 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每点2分)
表白(自己的话) 的力量。 别人的评价 从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增强说服力。
答题模式
• 1、传主角度: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传主的精 神面貌,增强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
• 2、文本角度: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可读性、典雅性、文化底蕴
• 3、结构角度:照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对比映衬,总结上文,深化主旨,彰显品格
方法点拨——从四个角度看传记的 引用手法
材料类型
作用
原始材料
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 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
诗词
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增强文章的文
化底蕴。
故事
增强文章的活泼性,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书信、日记中的 印证作者的观点,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
分析传记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①以学术经历为主,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 其形成过程(真实性——人生经历、兴趣爱好); 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后的家 国情怀;(文学性——选材剪裁) 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像和老朋友闲 谈一样。(文学性——第一人称叙述的妙处)
(二)传记的主要表现手法
传记常见的表现手法可从叙述的顺序,描写, 修辞等角度分析。
在传记中,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 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 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 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典雅的风格。 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 具有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 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 的力量。
1、叙述顺序 ⑴顺叙:对人物和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 叙述。 作用:这种叙述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人物的生平 经历基本一致,使事件的发展有头有尾、思路清晰。
⑵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 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 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这种叙述方法能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 直叙;突出中心思想,增强文章可读性。 ⑶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 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 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作用: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 性格作简要介绍,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典型题例】2015· 新课标全国卷Ⅰ第11(3) 题: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 点?请简要回答。(6分)
【答题方法】 首先要读懂题干,审清题目,明确考查方向(该 题主要是从“学术性质的自传”的角度出发,分 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其次要明确本文是自传(语言或亲切自然或幽默 调侃,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 (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还是评传(记 叙与议论各半,注意整合评价议论的文字); 再次结合不同形式的传记的特征,紧扣住真实性 (主要写了传主的行为、思想、贡献等)和文学 性(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张伯苓的高度 赞扬。 ②照应前文,证明张伯苓学以致用,有服务意识, 尊重老师。 ③通过对比,突出了张伯苓对人才的重视,在培养 人才方面的独到之处,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办学理念。
小说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概述PPT(41张)
作用:用书房摆设证明人物的慵懒、 无知;用正宗高雅的对联来反衬人 物的虚伪和卑劣。
四、推动情节发展。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 生些焰火起来。屋边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 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 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鲁 迅 《 祝
五、深化作品主题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 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
小说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概述P PT(41 张)培训 课件培 训讲义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台 湾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 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
小 似乎再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后
说 掠。
《 枪 》
恐怕我是上了贼船了。实在不应该冒冒 失失搭乘这辆野鸡计程车.趁着星期日到台 北处理一些事情,原本计划搭1 1点半的最后
小 1.巧合法:无巧不成书 说 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巧合 的 一、进大酒店 一 二、怒砸玻璃 些 三、进小餐馆 特 四、调戏妇女(巧合) 殊 五、扰乱治安(巧合) 技 六、偷拿雨伞(巧合) 巧
没有什么所谓的命运岔路,你未来 会怎么样,取决于你本质上是个什 么样的人,而偶然随机的选择并不 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命运。
主小 要说 表的 现文 手体 法特
征 和
小 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
的 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一般有完
文 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做具体描写。
体
特
征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 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 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 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描写:肖像 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 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 写等等;比如叙述,倒叙和插叙以及叙述人 称;比如情节安排,突转、悬念等。
高考语文考点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含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文体基本特征”主要是指某种文体的定义、分类及特点,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科普文章等文体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
如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传记作为叙事性文体,既有历史特征,讲究尊重史实,也有文学特征,即强调艺术性。
传记的基本特征是纪实性(真实性)和文学性的高度统一。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传。
自传,是传主记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章,多采用第一人称;他传,是别人为传主作传,多采用第三人称。
从表达方式看,有叙传和评传之分。
叙传重在“叙”,着重写人物事迹;评传重在“评”,即在叙述人物事迹的基础上,对人物的所作所为加以评述,它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
由于评传兼具两者特点,因此可以写得比较简短,更适合于考试命题选用,考生对此应予以重视。
“主要表现手法”是指具体的文本所采用的诸多表现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
如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从结构章法上看有单线推进、双线并行,从表达方式上看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从叙述方式看有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从描写技法看有对照、衬托、象征、渲染(烘托)、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拟人、反问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具体考查形式为主观题,命题设置的角度有:1.分析传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2.分析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与用意;3.分析文章所用修辞手法,特别是对“引用”的作用的考查;4.区分传记的主要常见类型,如自传、他传、评传等。
“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作为一个重要考点,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有升温趋势,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高度重视。
考向一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小时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把精力转移到凭智力取胜的活动中去,这使我从小养成一种极强烈的争强好胜的性格。
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报告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性:报告要求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情感色彩,注重事实和数据的呈现。
2.逻辑性:报告需要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等部分,各部分之间要有明确的关联和过渡。
3.简洁性:报告要求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繁琐的句子和词语,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报告内容。
4.正式性:报告要求使用正式的语言和格式,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符合专业要求。
5.数据和事实的呈现:报告需要使用图表、表格、数字等方式呈现数据和事实,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和分析。
6.具体性:报告需要具体描述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案,避免泛泛而谈。
7.结论性:报告需要提出明确的结论和建议,让读者了解报告的核心内容和目的。
8.语言简练:报告的语言要求简练明了,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让读者轻松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一、(2017《考试说明》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吴祖光:旷世才情不平则鸣吴祖光,当代中国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老人之一。
戏剧导演牟森曾这样评价:“吴祖光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作家,极具名士风范。
”吴祖光的祖籍是江苏省武进县。
父亲吴瀛是位饱学之士,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
母亲也识文断字,经常念诗给他听。
家庭的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以一定的熏陶和影响。
他酷爱戏曲,常泡在戏园里看戏,接触了大量戏曲。
中学毕业后入中法大学文学系,在抗战爆发的一九三七年,二十岁的吴祖光完成了他的话剧处女作《凤凰城》。
该剧是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苗可秀烈士的事迹写成的。
剧中歌颂了苗可秀领导“中国少年铁血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展开的艰苦顽强的斗争。
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这部剧作,曾得到当时戏剧大师曹禺的大加称赞。
曹禺称他“一出手就是战士”。
但对这部剧作,晚年的吴祖光在《“投机取巧”的〈凤凰城〉——我从事剧本写作的开始》一文中介绍说:“这个剧本写得太幼稚,今天一看会让我感到脸红耳赤。
譬如剧中苗可秀别家出征总带着义仆张生,完全是旧戏里公子与随身的书童那样的主仆关系。
”随后几年间,他笔耕不辍,陆续创作了《正气歌》《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少年游》和《风雪夜归人》等声震文坛的剧作。
其中完成于1942年的《风雪夜归人》是吴祖光的代表作。
这部剧作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将中西戏剧“写实”与“写意”艺术手法相融合,尝试不同题材和富有异趣的创作风格,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除了艺术上久负盛名,吴祖光还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脊梁。
作为剧作家,吴祖光连续撰文抨击国民党统治之下的审查制度,称之为“奴隶的审查制度”。
他抨击国民党删除曹禺之作《蜕变》中“打游击”的情节;他嘲讽蒋介石因自己是秃头而将张天翼的童话《秃秃大王》改成《猴儿大王》;他愤怒自己创作的《正气歌》被国民党删去关于朝廷昏庸的所有内容。
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吴祖光有自己的判断和立场。
1945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率先发表了毛主席词《沁园春·雪》。
毛主席诗词的突然发表,极大地改变了共产党的政治形象与文化形象,为此他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杀。
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拐点,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1957年吴祖光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
对于这种不期而来的遭遇,他以诗明志。
诗云:眼高于顶命如纸,生正逢时以至此。
行船偏遇打头风,不到黄河心不死。
“生正逢时”,正是他一生最喜欢的词语。
唐代王维在《酬张少府》云:“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但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也绝非万事不关心的人。
1991年12月23日,两位女顾客在北京国贸中心购物,遭到服务员无端怀疑,并受到解衣、开包检查的侮辱。
关于此事,吴祖光写了题为“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上。
这就是吴祖光,虽然和他没有关系,但是他也要说出来。
未被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吴祖光作为一代大师,风雨动荡,而良知不失。
如今斯人已逝,但精义长存。
(选自《大公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评价道:“他的每个戏里都有一种统一的格调,字里行间都洋溢出来一种诗情,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从中挖掘出一种美来。
”(摘自百度)②北京京剧院院长王玉珍这样评价吴祖光:“吴老是一个在艺术上要求极为严格的人。
记得当时我曾因不理解他的剧本而将其中的念白做了改动,后来吴老师跟我说,我剧本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才确定的,可以说是字斟句酌。
”(摘自百度)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吴祖光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他创作歌颂抗日主题的剧作《凤凰城》,该剧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B.吴祖光对事业孜孜以求,不断创新。
晚年对自己的早期作品指出不足,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坦荡襟怀。
C.《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他对民族戏剧的现代化和现代话剧的民族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D.吴祖光即便到了晚年仍不平而鸣,他发表的《高档次的事业需要高素质的职工》一文即为证明。
解析C项,“《风雪夜归人》集中体现了吴祖光以西方戏剧的思维创作话剧的另一种思路”表述有误,应是以“戏曲思维创作话剧”答案 C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正因为戏曲天赋极高,对戏曲有独特的感悟力,吴祖光最终才能在戏曲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B.吴祖光的剧作《凤凰城》得到当时戏剧大家曹禺的认可,这不仅说明当时文坛的宽容,更是因为剧作反映的抗战主题,适应了人民和时代的要求。
C.文章题目是“吴祖光:旷世才情不平则鸣”,但在行文过程中却写到了他喜爱“生正逢时”这个词语之事,虽然着墨不多,但多少有偏题之嫌。
D.黄佐临对吴祖光剧作特点的评价,既表现了吴祖光对剧作诗意语言的追求,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E.全文围绕吴祖光的才情和性情刻画人物,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概括不全面。
吴祖光成为一代戏剧大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和不断追求创新的思想等,而不能仅归功于天赋及感悟力。
C项,说“有偏题之嫌”分析错误,文中说他喜爱“生正逢时”词语之事,是为了说明“作为社会中的个体,难免也会深随其中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这一道理。
D项,“又表现了吴祖光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分析有误,应是说“吴祖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情”。
答案BE★3.传记多次引用吴祖光本人的话和别人对吴祖光的评价,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传记文本特征及理解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明白传记中引用传主本人或他人的言论、评价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丰富传主的形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找出传记中哪些地方引用了传主本人的话,哪些地方引用了别人对传主的评价,最后针对这些引用,结合文本分析其中体现出的传主的思想和性格即可。
答案①引用吴祖光本人对《凤凰城》的反思之语,正面表现了吴祖光善于反思、谦虚、勇于剖析自己的性格特点,丰富了传主的形象。
②开头引用戏剧导演牟森对吴祖光的评价,突出了吴祖光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以及具有名士操守的品格,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③引用黄佐临在《吴祖光剧作选》序言中对吴祖光追求诗意的艺术观的评价,侧面突出吴祖光独特的艺术观;引用王玉珍的话,侧面突出吴祖光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
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传文的内容,而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意思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贝聿铭: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10岁时就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5年他到美国留学,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
1948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担任建筑研究部主任。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
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
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迪遗孀的赏识。
她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
”这座图书馆在当时的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卢浮宫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可就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时候,卢浮宫内标志不清,仿佛迷宫。
每年370万名游客大多都会迷失在224间昏暗的屋子里,试图找寻赫赫有名的三件作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和透过防弹玻璃对着参观者微笑的“蒙娜丽莎”。
1981年,密特朗总统许诺:“让卢浮宫恢复原来的用途。
”随即,总统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来评选征集的改建方案,结果有13位馆长选中了同一个方案——在拿破仑广场上建一个“金字塔”入口,从地下通入卢浮宫内。
方案的设计者便是贝聿铭。
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1983年,贝聿铭参观了卢浮宫四次,在他眼中,卢浮宫正处于一种“可怜”的境地。
8个世纪的不同用途和多次外貌改动使它成为一个杂乱无章的建筑。
贝聿铭的构想是建造一座约23米高的金字塔,理论上每小时可以吸纳1.5万名参观者。
在得知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时,法国人不分昼夜地表达他们的不满。
人们认为这一方案“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因此贝聿铭不惜在卢浮宫前建造一个1∶1的模型,邀请6万巴黎人前往参观并投票。
结果,奇迹发生了,大部分人转变了原先的态度,同意了这个玻璃金字塔的方案。
有人回忆,金字塔落成那天,记者采访贝聿铭时,“他的脸亮得像金字塔”。
他说,等这一刻等了很久了。
同一年,他还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
20世纪70年代,贝聿铭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回到大陆。
他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
以贝聿铭的世界级名望来说,香山饭店只是一个小小的单子,但他却看重这个报效祖国的机会。
他的步履遍及江南一带的大小城市,参观了无数的园林和庭院,他要为自己的设计风格注入新的生机。
最终,贝聿铭确立了香山饭店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理念。
香山饭店设计的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
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要放进阳光和新鲜空气。
但对中国人来说,窗户是镜框,那里总有园林。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中银大厦。
他强调说,香港在1997年要交还中国,这幢建筑必须使福斯特的银行大楼和其他殖民统治的标志相形见绌,使香港著名的老公司放心,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香港会继续繁荣昌盛。
它应该代表“中国人民的抱负”。
贝聿铭有三子一女。
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字,寓意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