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运动学 第四章 肩关节运动学

合集下载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
动范围等
肩关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力学特性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的关节之一,具有较大的活动范围 肩关节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周围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囊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关节面的形状、关节囊的紧张度和肌肉的力量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受到年龄、性别、运动水平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肩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肩关节的运动形式
肩关节生物力学与运动学在临 床中的应用
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肩关节疾病的分类: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等 诊断方法:X光片、MRI、超声等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康复训练:肩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肩关节手术的术前评估与术后康复
术前评估: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评估肩关节功能,确定手术方案 术后康复:根据生物力学和运动学原理,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目标: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避免过度运动,遵循康复计划,定期复查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肩关节的解剖结构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 肩关节的运动学分析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与运动学关系 肩关节生物力学与运动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添加章节标题
肩关节的解剖结构
肩关节的组成
肩关节由肩胛骨、肱骨和锁骨组成 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 肩关节的肌肉和肌腱 肩关节的神经和血管
肩关节生物力学与运动学的相互作用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特 性:包括关节面的形 状、关节囊的紧张度、 肌肉的力量和长度等
运动学的影响:肩关 节的运动学特性包括 关节的活动范围、运 动轨迹、运动速度等
生物力学与运动学的 相互作用:生物力学 特性影响运动学特性 ,如肌肉力量影响关 节的活动范围
运动学对生物力学的 影响:运动学特性影 响生物力学特性,如 运动轨迹影响关节面 的磨损程度

肩关节的运动学

肩关节的运动学
常受到较大剪切力的作用,发 生脱位例如:跌倒时肩部着地 喙锁韧带撕裂,喙突向内侧移 位
AC的脱位比SC更加常见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 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相 比:胸锁关节活动度大, 肩锁关节活动度小,但对 肩胛骨的活动至关重要。 AC的运动以肩胛骨平面为 参照有三个自由度运动
锁骨的轴向旋转:肩关 节前屈180°时,锁骨向 后旋转40-50°运动方式 为:Spin 旋转
肩锁关节AC:
为平面滑膜关节,有关节 盘(可有可无)肩胛骨肩 峰的关节面向内、向上与 锁骨远端相关节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肩锁关节的重要作用使肩胛骨 能够在胸廓上下旋转改变肩胛 骨的位置,以适应胸廓的形状。
上抬和下降:
运动面与额状面几乎平行,沿关节的纵轴运 动(红色,锁骨端凸面)
胸锁关节 Sternoclavicular Joint
上抬和下降:
上抬时,SC关节锁骨近端向上滚动,向下滑动。下降时,锁 骨近端向下滚动,向上滑动
SC的前伸和后缩:
运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沿关节的横轴运动 (灰色,锁骨端凹面)这时运动,锁骨近端 是凹面,即后缩时锁骨近端同时向后滑动和 滚动
• 内/外旋 • 前/后倾 • 上/下旋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上回旋和下回旋:
运动发生在肩胛骨平面, 运动轴与肩胛骨平面垂直
一般上肢上举过头的运动,都有 AC的上回旋
下回旋与肩关节内收、后伸有关
一般我们可以认为AC上旋 30°, 同时SC关节可上抬30°,一共完成 肩胛骨的上回旋60°
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 Join
内外旋和前后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呢?

肩关节运动学

肩关节运动学
• 当外展、前屈继续进行时,肩胛胸壁关节开始参与,并 以盂肱关节活动成1:2的比例活动,即:肩部每活动 15°,其中10°有盂肱关节提供,另外5°有肩胛胸壁关 节活动提供。
• 肩部关节有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 外旋转运动,以及由这些运动综合而成的 环转运动。
• 肩部各关节在运动时形成一完整的统一体。
1.肩屈曲
• 肩关节屈曲的原动肌是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 骨部纤维)、喙肱肌、肱二头肌(长头),肩关节前屈活 动度约为0°~180°。
2.肩关节伸展
• 肩关节伸展的原动肌是三角肌(后部纤维)、 背阔肌、大圆肌、胸大肌(胸部纤维)、肱三 头肌(长头),肩关节后伸活动度约为0°~ 60°。
运动形式: • 上抬与下沉(矢状轴) • 前伸与后缩(垂直轴) • 旋转(冠状轴)
4.肩胛胸壁关节
• 是肩胛骨的前面和胸廓的 后侧面间的一个衔接面, 称为假关节或功能性关节。
肩胛胸壁关节运动
• 是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运动的联合运动 • 上抬与下沉 • 前伸与后缩 • 上旋与下旋
5.盂肱节律
• 上臂的外展与前屈活动系由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共 同完成,其中最初30°外展和60°前屈是由盂肱关节单 独完成。
• 盂肱关节 • 肩锁关节 • 胸锁关节 • 肩胛胸壁关节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1.肩部肌肉及神经
肩袖肌群
• 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 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 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引起肩关节 旋内,旋外和上举。
• 肩袖肌群的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 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一、解剖学基础
1.骨骼
• 胸骨 • 锁骨 • 肩胛骨 • 肱骨

(医学课件)肩关节运动学

(医学课件)肩关节运动学

指肩关节沿着额状轴后 伸的动作,使上臂远离 胸壁。
指肩关节沿着垂直轴外 展的动作,使上臂离开 侧胸壁。
指肩关节沿着垂直轴内 收的动作,使上臂向侧 胸壁靠拢。
指肩关节沿着横轴旋转 的动作,包括内旋和外 旋。内旋是指上臂旋前 ,使手掌朝向身体内侧 ;外旋是指上臂旋后, 使手掌朝向身体外侧。
肩关节的运动范围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是指肩袖组织的撕裂或 断裂,表现为疼痛、僵硬和无力
等症状。
肩袖损伤可能是由于过度使用或 外伤引起的,如举重物、摔倒等

肩袖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 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
议来确定。
肩周炎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炎症,表现为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休息和恢复
在运动过程中,应合理安 排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 因过度疲劳而导致的肩关 节损伤。
运动前的热身和拉伸
热身活动
在开始正式运动前,进行适当的 热身活动,如慢跑、跳绳等,以
增加关节灵活性和肌肉温度。
静态拉伸
进行静态拉伸,如拉伸肩部、背部 、手臂等部位的肌肉,以增加肌肉 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动态拉伸
案例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位28岁的健身爱好者,因过度使用肩关节导致肩袖损伤。 经过手术治疗后,医生建议进行肩关节康复训练。经过半年 的康复训练,该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重返健身 场。
05
肩关节的运动损伤预防
正确的运动姿势
01
02
03
保持平衡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 平衡,避免因身体倾斜或 扭曲而给肩关节带来额外 压力。
旋转
正常范围是内旋0°90°,外旋0°-90°, 其中0°表示手臂处于 中立位,90°表示旋 转达到最大角度。

肩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肩关节运动学PPT课件

力抽杀或扣杀动作中,胸大肌与背阔肌等作爆发式地快速收缩,
完成上肢动作。

支配神经:胸外侧神经C5--C7

辅助联系方法: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杠铃、引体
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胸大肌力量。
背阔肌
• ③背阔肌:位于背下部及胸部后外侧的皮下,为三角形扁肌。

起点:借胸腰筋膜起于第七至第十二胸椎棘突、全部腰椎
练习,可发展背阔肌力量。臂上举后振,肋木压肩等练习,可 发展背阔肌的伸展性。 • 肌电图研究表明,背阔肌活动,当后伸、内收及内旋肩关节时, 其旋内动作比胸大肌大,可能是因为它的止端往前旋绕肱骨的 缘故。
背阔肌练习方法
背阔肌于胸大肌的对抗与协同关系
• 背阔肌和胸大肌是分别位于躯干背面和前面并跨越肩关节的两 块大扁肌。在体育运动中它们是对抗肌,共同收缩起到固定躯 干或肩关节的作用。例如:在双杠上支撑,它们的共同作用使 躯干上提,避免躯干在肩关节处下降,即习惯上称的塌肩动作。
锁骨:锁骨内侧端(粗)膨大,称为胸骨端,与胸骨柄 构成胸锁关节;
外侧端扁平,称为肩峰端,其末端关节面与肩峰相 关节; 锁骨为“~”状弯曲长骨,横架于胸骨前上方,有两个弯 曲,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 锁骨把肩胛骨撑向后外,增大了上肢活动范围。
肩峰端
胸骨端
肩峰端
肩胛骨
• 肩胛骨:位于背部上外方,为三角形扁骨有三缘、三角及两面。
前锯肌
• ④前锯肌:位于胸部外侧面和后面,为一宽大扁肌。上部被胸 大肌和胸小肌遮盖。
• 起点:以锯齿状的肌束起自上8-9个肋骨的外侧面,纤维向后 内行,绕经胸廓侧壁与后壁,经肩胛骨的前方。
• 止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

前锯肌

肩关节运动学

肩关节运动学

3、运动学
• 锁骨的骨骼运动学定义为3个自由度: 上抬、下沉、前伸、后缩以及旋转。
• 基本上肩关节的所有运动都至少和胸 锁关节中锁骨的一些运动有关。
3、运动学Leabharlann 上抬和下沉elevation & depression 锁骨上抬和下沉围绕着前后轴,发生 在几乎平行于冠状面的平面上, 有报 道锁骨上抬约45°,下沉约10°,而 锁骨的上抬与下沉和肩胛骨的运动有 关。
2、关节周围软组织
关节盘的作用是减震和增加关节的接 触面,这个减震的力学特性在老年性 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患者身上显而易见 。
来自内侧的外力造成锁骨干的骨折比 胸锁关节脱位更常见。
3、运动学
胸锁关节的运动学:
elevation & depression protraction & retraction axial rotation of the clavicle
3、运动学
上旋和下旋upward and downward rotation 肩胛骨的上旋发生在肩胛骨向上向外的位 置,这个运动和锁骨的外侧端有关,手臂 抬高过头时肩胛骨上旋30°。
3、运动学
水平面调整horizontal plane adjustments —内旋internal rotation —外旋 external rotation
胸骨Sternum 锁骨Clavicle 肩胛骨Scapula 肱骨中上段Humerus
肩锁关节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关节
肩胛胸壁关节
scapulothoracic joint
盂肱关节
glenohumeral joint
一般特征、关节周围软组织、运动学

肩关节运动学

肩关节运动学

(胸骨端)与胸骨的
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的 上面构成。
4.肩胛胸壁关节
• 肩胛骨与胸壁间的连 接称肩胛胸壁关节, 虽不具关节的结构,
但在功能上应视为肩
复合体的一部分。
5.肩峰下关节(第二肩关节)
肩峰下关节是肱骨头上方与肩胛骨喙突肩峰 弓之间的功能性关节,主要由喙肩韧带、冈 上肌肌腱、肩峰、喙突与肱骨大结节组成 其功能是在上臂上举时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菱形肌
• 起止 – 位于背上部斜方肌的 深面,为菱形的扁肌。 – 起自第6、7颈椎和第 1~4胸椎的棘突,止于 肩胛骨的内侧缘。 作用 –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并略向上。

肩胛提肌
• 起止 – 位于项部两侧、斜方 肌的深面。 – 起自上4个颈椎的横突, 止于肩胛骨的上角。 • 作用: – 上提肩胛骨,如肩胛 骨固定,可使颈向同 侧屈曲。
6.喙突锁骨间机制
喙突锁骨间机制也称为第二肩锁关 节,支持肩锁关节。由喙锁骨韧带 来保持肩锁关节,支撑肩胛骨,产 生锁骨与肩胛骨之间的运动传导。
肩肱节律
指肩胛骨与肱骨运动的比例。
上举动作(盂肱关节屈曲和外展)主要盂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完成,当上臂在外展30°和屈曲
60°之前主要发生在盂肱关节,当上臂在此基础上
继续外展或屈曲时,肩胛胸壁关节开始参与,且与 盂肱关节成1:2的比例运动,即上臂上举30°,盂
肱关节运动约20°,而肩胛胸壁关节运动约10°。
两者之间的运动比例在正常人肩胛胸壁关节有60° 的活动范围,上臂可以在前屈60°的基础上继续上 抬120°,故在肩胛的帮助下,上肢的上举可以接 近180°。
屈曲: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补) 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外旋位) 伸展: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 (补)肱三头肌长头(内旋位) 外展:冈上肌、三角肌中部、(补)肱二头 肌长头(外旋位)、肱三肌长头(内旋位 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补)三 角肌后部 外旋:冈下肌、小圆肌、(补)三角肌后部 内旋:胸大肌、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 肌、(补)三角肌前部 环转运动:屈伸、内收外展及内外旋的复 合运动。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

肩关节生物力学运动学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且最易受伤的关节之一。

正常肩关节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做出广泛的运动,包括屈曲、伸展、内旋、外旋、上举和下降。

本文将介绍肩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学,包括肌肉、韧带和运动范围的作用。

肩关节的解剖结构肩关节是由肱骨头和肩胛骨之间的关节组成的。

肱骨头是球形的,可以在肩关节中自由移动。

肩胛骨有一个凹形的关节面,称为肩胛骨凹,肱骨头可以在其上自由滑动。

肩胛骨和胸骨之间的肩峰韧带(coracoacromial ligament)可以保护肩关节,防止肱骨头脱臼。

肩关节由三个肌肉群控制,包括前肱二头肌、三角肌和菱形肌。

这三个肌肉的协同作用可以使肩关节在多个方向上做出运动。

肩关节的韧带作用肩关节的韧带起着连接肩胛骨和肱骨头的作用。

肩峰韧带包括三个部分:肩峰韧带、肩锁韧带和冠状韧带。

肩峰韧带承受外展力和抗旋转力。

肩锁韧带主要起保护肩胛骨的作用。

冠状韧带位于肩关节的顶部,可以保护肩关节在外旋时不被脱臼。

肩袖韧带是另一个重要的韧带,包括四个部分:冠状下韧带、肱二头肌长头韧带、肱二头肌短头韧带和肩袖下肌腱鞘。

肩袖韧带可以控制肩关节旋转,保持肩关节的稳定性。

肩关节的运动范围肩关节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做出运动。

这些运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屈曲和伸展肩关节可以在前部做出屈曲动作,向上提升肩部;也可以在后部做出伸展动作,向下降低肩部。

•内旋和外旋肩关节可以做出内旋动作,向内转动肩部;也可以做出外旋动作,向外转动肩部。

•上举和下降肩关节可以向上提举臂部,也可以向下放低臂部。

以上这些运动都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完成。

前肱二头肌可以通过收缩使肩关节屈曲;三角肌可以通过收缩使肩关节上举;菱形肌可以通过收缩使肩关节向内旋转。

肩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学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包括肌肉、韧带和运动范围等。

了解肩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肩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肩关节相关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关节运动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上肢运动学第三节下肢运动学第四节颈部和躯干运动学第一节概述二、关节的分类①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状,关节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1. 单轴关节运动环节(指能绕关节运动的相邻部分)只能绕一个运动轴运动的关节称为单轴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和圆柱关节。

●滑车(屈戍)关节●圆柱(车轴)关节2. 双轴关节有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构成关节的骨可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内运动,也可作环转运动。

包括椭圆关节和鞍状关节。

●椭圆关节●鞍状关节3. 多轴关节具有3个相互垂直的运动轴,可作各个方向的运动。

包括球窝关节和平面关节。

●球窝关节●平面关节关节的分类②根据构成关节骨的数目,关节可分为单关节和复合关节。

1. 单关节由两个骨的关节面组成,即一个关节头和一个关节窝,如肩关节和髋关节。

2. 复合关节由两个以上的关节面构成多个单关节,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每个单关节都能活动,如肘关节关节的分类③根据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可分为单动关节和联动关节。

1. 单动关节能单独进行活动的关节叫单动关节,绝大多数关节属于此类关节,如肩关节、踝关节。

2. 联动关节也称联合关节,两个或多个独立关节,同时进行活动,共同完成一个动作,如前臂的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

三、关节的运动1. 屈、伸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运动。

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但膝、踝关节则相反。

屈:两骨之间角度变小伸:两骨之间角度变大2. 外展、内收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运动。

远离正中面为外展;靠近正中面为内收。

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展:骨远离正中矢状面3. 回旋运动环节绕垂直轴或自身的长轴旋转。

由前向内的旋转称内旋(或叫旋前);由前向外旋转称外旋(旋后)。

内旋:骨向前内侧旋转外旋:骨向后外侧旋转4. 环转运动环节以固定端为支点,绕冠状轴、矢状轴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轴进行连续的圆周运动。

关节在原位转动,骨远端做圆周运动附:骨与关节的运动骨骼运动会产生相应的关节运动,骨骼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旋转和线形位移。

骨骼的旋转会产生关节的滚动-滑行,其线形运动会产生关节的滑行、牵引、压缩。

骨骼的线形位移是由作用于身体上的外力而形成的,分为:●牵引:是指与治疗面垂直且远离治疗面的线形动作。

●压缩:是指与治疗面垂直且移向治疗面的线形动作。

●滑行:是指与治疗面平行的关节活动性动作。

四、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是关节的两个重要特征,两者之间又是相互矛盾的。

一般来说,灵活性好则稳定性差,稳固性好则灵活性就差。

各个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固性主要受其本身结构的制约。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下列几点:1. 关节面积大小的差别构成关节的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越大,则灵活性就越大,稳固性越小,如肩关节。

反之,灵活性就小,稳固性大,如髋关节。

2. 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关节囊薄而松弛,则灵活性大,稳固性小。

关节囊厚而紧张,则灵活性小,稳固性大。

3. 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关节韧带多而强,则关节稳固性就好,但运动幅度就小。

反之,关节的灵活性就大。

4. 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肌肉收缩力强,伸展性和弹性差的,则稳固性大,灵活性小。

肌肉收缩力弱,伸展性和弹性好的,稳固性小,灵活性大。

5. 关节周围的骨突起关节周围的骨性突起,常阻碍关节的运动,影响关节的运动幅度。

6. 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体育运动等因素,对关节灵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上肢运动学一、肩关节运动学(一)肩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肩关节的功能解剖(三)肩关节的生物力学(一)肩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肩关节的组成●肩肱关节●第2肩关节●肩锁关节●喙突锁骨间机制●肩胛胸廓关节●胸锁关节(1)肩肱关节●主要结构:肩胛骨关节盂与肱骨头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滑膜囊、喙肩韧带、盂肱韧带、喙肱韧带、喙锁韧带。

肩肱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唇:加深关节盂凹,有保持关节稳定的功能。

●滑膜囊:关节囊前部的滑膜松弛,滑膜沿着肩胛颈的前部伸延至喙突根部形成滑膜隐窝。

在结节间沟内,滑膜向下延展,并沿肱二头肌腱向上反转。

●喙肩韧带(上):起于喙突外缘,止于肩峰的内缘。

上臂抬高时,肱骨大结节位于喙肩弓(肩峰、喙突和喙肩韧带)的下部,成为肱骨头外展的支点。

●盂肱韧带(前):关节囊前壁增厚部,起于肱骨解剖颈的前下部,向上、内止于关节盂上结节和关节盂唇。

分盂肱上、中、下三个韧带。

作用:约束肩肱关节外旋。

其中盂肱中韧带最重要,防止关节囊前壁薄弱而产生的关节脱位。

●喙肱韧带(下):起于喙突外缘,止于肱骨大小结节,为悬吊肱骨头的韧带。

肱骨外旋时韧带纤维伸展,有约束肱骨外旋的作用。

肱骨内旋时韧带纤维短缩,有阻止肱骨头脱位的作用。

●喙锁韧带:起于喙突,向后上部伸展,止于锁骨外端下缘,分为斜方韧带及锥状韧带。

作用:稳定肩锁关节。

当锁骨旋转活动时,喙锁韧带伸展。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

●关节特点:因肱骨头的面积远远大于关节盂的面积,且韧带薄弱、关节囊松弛,故肩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运动方向:屈伸、收展、回旋、环转。

(2)第2肩关节(肩峰下关节)主要结构:上部为喙肩弓(肩峰、喙突和喙肩韧带),下部为肩袖及肱骨结节,即由肱骨大结节、肩袖(关节头)、肩峰下滑囊(关节腔)、喙肩弓(关节窝)组成。

●第2肩关节的结构出现异常时,会影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

如喙肩弓部位的骨刺容易造成肩袖撕裂而影响肩关节功能,肩峰下滑囊的炎症会产生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主要功能:●喙肩弓有防止肱骨头向后上方脱位的功能。

●在做外展和前屈动作时,肩部的肌肉有使肱骨头向后上方脱位的趋势,肩袖肌(特别是冈上肌)和肱二头肌收缩迫使肱骨头下降,以维持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正常间距。

●肩峰下滑囊是肩峰下关节主要的润滑和应力吸收装置,保证肱骨大结节在外展时能顺利通过肩峰下。

(3)肩锁关节●主要结构:锁骨的肩峰关节面与肩胛骨的肩峰关节面构成。

●辅助结构: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斜方韧带、锥状韧带)。

●关节类型:平面关节。

●关节特点:稳定性好,活动范围小。

●运动方向:上下、前后。

主要与胸锁关节一起引起肩胛骨运动。

(4)喙突锁骨间机制(第2肩锁关节)●主要结构及功能:由喙锁韧带来保持肩锁关节,支撑肩胛骨,产生锁骨与肩胛骨间的运动传导,保证了肩锁关节在垂直方向上的稳定。

(5)肩胛胸廓关节●主要结构及功能:肩胛骨与胸壁之间并无关节,但在功能上可视为肩胛骨与胸廓结合的机能关节,位置为第2肋至第7肋,肩胛骨借此关节沿胸壁活动。

(6)胸锁关节●主要结构:锁骨的胸骨端关节面与胸骨柄的锁切迹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盘、胸锁前韧带、胸锁后韧带、锁间韧带和肋锁韧带。

●关节类型:鞍状关节。

●关节特点:关节囊坚韧,周围有韧带加固,锁骨稳定而不易脱位。

●运动方向:上下、前后。

主要与肩锁关节一起引起肩胛骨运动。

2. 肩关节的运动方向(1)肩胛骨的运动(2)肩肱关节的运动(1)肩胛骨的运动肩胛骨的运动有以下几种形式:●上提下降:肩胛骨在冠状面内向上运动为上提,向下运动为下降。

如耸肩——下放。

●前伸后缩:肩胛骨在水平面内向前运动为前伸,向后运动为后缩。

如含胸——扩胸。

●上、下回旋:肩胛骨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旋转,肩胛下角朝外上方运动为上回旋,朝内下方运动为下回旋。

(2)肩肱关节的运动肩肱关节是一个典型的球窝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旋、外旋●水平屈伸和环转运动(二)肩关节的功能解剖1.运动肩胛骨的主要肌群●上提:斜方肌上部、菱形肌和肩胛提肌●下降:斜方肌下部、前锯肌下部、胸小肌●前伸:前锯肌和胸小肌●后缩:斜方肌中部和菱形肌●上回旋:前锯肌和斜方肌上部●下回旋:菱形肌、胸小肌和肩胛提肌(1)斜方肌●起点: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7颈椎至第12节胸椎的棘突,其肌束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止点:锁骨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

●作用:上束纤维-上提及上回旋肩胛骨,中束纤维-内收肩胛骨,下束纤维-下降肩胛骨(2)菱形肌●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上提、内收和下回旋肩胛骨。

(3)肩胛提肌●起点:上4个颈椎的横突。

●止点: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内侧缘的上部。

●作用:上提、下回旋肩胛骨。

(4)前锯肌●起点:1-9肋骨的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的内侧和下角的前面。

●作用:外展、上回旋肩胛骨。

(5)胸小肌●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下降、外展肩胛骨。

2.运动肩肱关节的主要肌群●屈: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和肱二头肌长头●伸: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外展:三角肌中部和冈上肌●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旋内:三角肌前部、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和肩胛下肌●旋外: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和小圆肌(1)肌腱袖(肩袖)●又称旋转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组成: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所组成的腱性组织。

●作用: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内旋、外旋和外展肩关节。

当冈上肌肌腱抵止部撕裂时即可导致腱袖松弛而引起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并可引起肩关节外展功能的减退或丧失。

幻灯片48(2)三角肌●起点: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其肌束分为前、中、后三部分。

●止点:肱骨三角肌粗隆。

●作用:前部纤维:内旋及屈曲肩关节;后部纤维:外旋及伸展肩关节;中部纤维:外展肩关节。

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

三角肌瘫痪时其功能部分可由冈上肌代偿,但此时肩关节只有20°-30°的外展功能,同时三角肌瘫痪时,由于上肢的重力作用,可发生肩关节半脱位。

(3)胸大肌●起点:锁骨、胸骨和1-6肋软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作用:内收、内旋、屈曲(锁骨部)肩关节。

(4)背阔肌●起点:下6个胸椎棘突、腰椎棘突和髂嵴。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内收,内旋、后伸肩关节。

(5)肱二头肌长头●起点:肩胛骨盂上结节。

●止点:桡骨粗隆。

●作用:悬吊肱骨头,防止肱骨头向外向上移位;屈曲肩关节、肘关节。

前臂旋后及肘关节屈曲时,腱的紧张力增加,但并不沿结节间沟滑动。

肩关节屈伸运动时长腱沿结节间沟上下滑动。

二头肌腱鞘发炎时,由于肌腱腱鞘肿胀,因此外展及内外旋均受累,且活动时局部疼痛。

(6)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作用:外展肩关节;●冈下肌、小圆肌:起自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作用:外旋、内收、后伸肩关节;●大圆肌:起自肩胛骨下角背面,止于肱骨小结嵴,作用:内旋、内收、后伸肩关节;●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止于肱骨小结节,作用:内旋、内收肩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