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常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造假、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
![中药产品常见掺假使假收件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5a0b090b4e767f5acfce33.png)
用白芍的根茎部分染色加工成川乌、草乌。
9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2.染色掺杂:在正品中掺入染色后的其他杂质。 红花中掺入用金橙Ⅱ染成红色的建筑材料 蒲黄、黄连中掺入用金胺O染成黄色的碳酸钙粉末 人工牛黄中掺入用金胺O、金橙Ⅱ等几种染料混合染色 的碳酸钙、硅酸盐粉末。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三、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
1.药材价格高低不等是主动掺入的一个原因 2.药材栽培过程中种子混杂或栽培用地轮作是造成混乱的又一 原因 3.收购把关不严是造成掺伪混乱的重要原因 4.包装材料互用也是造成掺伪的一个原因
5.运输混乱是造成药材混杂的一大因素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广东省执业药师注册中心
青黛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 叶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 掺杂成分多为石灰。
正品青黛 性状 火试: 取本品少量 用火灼烧 水试: 取本品少量 撒与盛水的烧杯中 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 紫红色烟雾发生,熔烬后灰呈 灰黑色或棕褐色的粉末。 掺杂 灰蓝色,略带灰白色, 质较重,嚼之有沙石感 时间短,熔烬后灰呈黄 土色。
中药产品中常见的掺杂 使假手段与鉴别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中药掺杂使假的危
害;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常见的非法添加类型。
2.熟悉常用中药饮片的掺伪使假手段与鉴别要点。
3.了解造成中药掺杂使假的几个原因;中成药及保健食品 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危害;对非法添加的应对措施。
一.中药饮片常见的掺伪使假手段
2015年广东省继续教育课程-中医中药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b615080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9.png)
常用中药饮片造假揭秘1.制首乌:切成小方块的,多为红薯切成丁后,加工而成,鉴别:口嚼时有焦糖味,此为红薯干。
圆片型的,掺假者用大黄加黑豆煮后晒干而成。
2.白附片:掺假者用红薯或土豆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鉴别:一看,假的药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
二尝,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3.羌活:掺假者用东北产的马尾独活,切片加工而成。
鉴别:菊花心,油性足为真品。
4.当归: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
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5.延胡索:延胡索个掺假少,掺的多是大小差不多的砂石。
延胡索片药材,掺假很多,多为山药种子切成两半后,加工后掺入。
6.海金沙:掺假者将建房用的红砖打成细粉掺入,很痛心啊,患者本来要治疗结石,结果服用的是细砂粉。
鉴别:将药材倒入有水的杯子中,搅拌,海金沙漂在水上,细砂石沉在水下。
7.白芨:切片白芨大多掺假,质地疏松的,为发芽长苗后剩下的母体,药力达不到。
鉴别:口嚼后有无粘牙感。
真的非常粘牙,假的不粘。
8.沉香:假的太多,用枯木喷上沉香油加工而成。
9.茯苓:造假者用米粉加工后切片而成,鉴别:用开水煮,很快呈糊汤者为假货。
真茯苓很难煎透。
10.菟丝子:掺假者用苏子代替菟丝子。
鉴别:用放大镜观察,每粒菟丝子上均有肚脐状的凹陷,假的没有。
用水煮,可以观察到菟丝子吐丝发粘。
11.五味子:造假者将未成熟的野生葡萄(产量很大),晒干后染色而成,充当五味子。
12.威灵仙:目前市面上八成都是假货,真的铁骨铮铮,假的根系发软。
鉴别:找到真的根头部,仔细观察,再看混杂的细段,就知道假的含有多少了。
13.柴胡:掺假手段太多,其中我见过的有:掺柴胡的茎(含量较低);掺泥土(柴胡有水洗时可以洗出大量泥沙);掺向日葵的根(切成细段掺入)。
14.龙骨:市面上出售的龙骨基本都是假的,真的很少。
造假者用石灰加矿物粉制成骨头模型,煅烧成型后,打碎,充龙骨卖。
15.桃仁:细心观察,你用的有一半是假的,有的全是假的。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439395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e.png)
中药材在我国药具制剂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
掺假企图和盈利动机的腐蚀,中药药材掺假行为时有发生,它不仅影
响了患者健康,也影响了中药药材的市场形象,同时也会直接导致中
药药材价格的暴涨。
鉴定中药材掺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外观鉴定。
根据物质的形状、色泽、气味、尺寸进行比较,从外
观内容上鉴别真伪,以外观的变化为客观的依据,经过研究发现,市
面上有大量的不同品种的中药材,许多品名相同的药物不具备完全相
同的外观特征,仅依靠这种方法并不能充分确定药物的真伪。
二、熔点鉴定。
根据药物的不同熔点,也可以区分药物的真伪,因为
不同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熔点,当掺假时,会改变药物原有的熔点,
从而改变其性质。
所以测定其溶解性、气味和熔点特性,也是一种法宝。
三、核磁共振结构鉴定。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测定不同中药材的
分子结构,可以从分子结构上区分药物的真伪,它可以反映药物结构,具有检测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杯系刽约准、无损伤刚性等特点,可
以很好的进行中药材掺假的检测。
四、离子浓度测定法。
中药中含有多种有关成分,不同中药材其成分
构成、离子浓度也不完全一致,根据离子浓度的不同,也可以有效的
区分中药材的真伪,避免掺假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上鉴定的方法,都是比较可靠的检验标准,在实验室落
实检测的同时,还需要细心的挑选,避免掺假中药材的购买,更要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定期向供应商提出检测要求,确保购买到正宗中药材,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常用中草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
![常用中草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690d1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e.png)
1、常见伪品:中药材的劣品、地方习惯称 呼造成的同名异物及混淆品。
2、掺伪(杂)品:由于价格、重量等造成 的掺伪(杂)品。
3、伪制品: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 仿制品。(地地道道的伪品)
1
常规鉴别要点
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 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 2、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 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 材的好坏。 3、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 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 4、特殊鉴别方法: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 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 5、特征性理化鉴别、特征性显微鉴别(典型品种 天麻、川乌与草乌)。
20、银柴胡:正品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伪品山银 柴胡水浸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
21、板蓝根:板蓝根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或爵床 科植物马蓝的根。二者的鉴别点在于:菘蓝根的 水煎液可显蓝色荧光;马蓝根的水煎液则无蓝色 荧光反应。
22、远志:取粉末0.5g,加热水10ml,用强力振摇 1分钟,即生成持续性泡沫,并在10分钟内不消 失,以此检查皂甙。
3、秦皮:少许浸入水中,因其含有荧光物质七叶 树甙和七叶树素,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4、香加皮:水或乙醇浸出液,在紫外光下显紫色 荧光,加稀盐酸荧光不变(与含杠柳总甙有关),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黄绿色荧光(4-甲氧基水 杨酸反应)。而五加皮无此反应。
3
5、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 液体,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 水)液体又变红色。
13、乳香:加水研磨后成白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14、没药:与水研磨形成黄棕色乳状液者为真品。 5
15、青黛:取0.5g加水10ml,振摇后放置片刻,水 层不得显深蓝色,以此检查是否含有水溶性色素。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常见掺杂使假方法的识别
![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常见掺杂使假方法的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03330c24e2bd960590c677ed.png)
掺伪 方法, 为药品督察员和 消费者鉴 别真伪提供参考 , 并对这 些问题提 出对策和解决 办法。
关键词 : 中药 材 ; 药饮 片 ; 伪 ; 中 掺 中药材 市 场 中图 分 类 号 : 2 4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6 2- 7 8 2 1 ) 3一 1 8— 2 R 8 . A 1 7 7 3 (0 2 0 O 5 0 中药 是 我 国 医药 行 业 中最 具 自主 知 识 产 权 的 产 品 , 着 有 深 厚 文 化 底 蕴 和几 千 年 临床 实 践 , 预 防 和 医疗 发 挥 着 极 其 在
蚕裹 上石 灰加 重 ; 花 饼 里 加 入 滑 石 粉 或 面 粉 加 重 ; 金 沙 菊 海 掺 杂 细 沙 或 红 砖 细 粉 , 七 粉 用 矿 石 类 或 其 地 上 茎 打 粉 混 三
用外形相似或同科属的药材相互 掺杂使假 。如参薯 、 木薯 、 山药 充山药 .J 贝 、 广 /平 、 小浙 贝或 皖贝等 冒充川 贝 ; 用
(. 1 亳州市药品检 验所, 安徽 亳 州 2 60 ;. 州市千草药业饮 片厂 , 3802亳 安徽 亳 州 2 60 ) 3 8 0
摘 要 : 过 在 中 药材 专业 市 场 的观 察 和检 查 , 触 并发 现 一 些 中药 饮 片掺 伪 的 问题 , 结 中 药材 生产 商 几种 常 用 的 通 接 总
・
1 8・ 5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5c74e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3.png)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引言中药饮片是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剂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市场需求。
然而,由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质,常常面临着掺伪掺杂的问题。
为了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开发出可靠、准确、快速的鉴别与检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快速检验方法。
1.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问题1.1 掺伪问题中药饮片的掺伪问题主要指在制作过程中,生产商可能会故意或无意地添加其他植物材料或化学物质,以增加产量或改变药材的外观和质地。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中药饮片的质量和疗效。
1.2 掺杂问题中药饮片的掺杂问题主要指在采集、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混入其他植物材料或杂质。
这种掺杂可能是由于人为的疏忽,也可能是因为药材生长环境复杂多变。
2. 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的鉴别方法2.1 外观鉴别法外观鉴别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通过观察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准确性有限,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2.2 显微鉴别法显微鉴别法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饮片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差异,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知识和显微镜设备。
2.3 化学成分分析法化学成分分析法是通过检测中药饮片中的化学成分来进行鉴别的方法。
常用的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等。
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3. 快速检验方法3.1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通过检测中药饮片的红外光谱图像来进行快速检验的方法。
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红外光谱特征,通过比对样品与标准药材的光谱图像,可以快速判断是否存在掺伪和掺杂问题。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快速高效。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
![近年常见掺伪中药材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84b2222ced630b1c59eeb55f.png)
多年来中药材的鉴定一直是个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常用中药材的掺伪现象不断地变化,给中药材的鉴别更增加了难度。
本讲座旨在把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介绍给大家,以引起重视。
部分常用中药材近年来出现的掺伪状况、伪品、混淆品◆紫花地丁:以苦地丁、甜地丁充;◆大黄:以土大黄伪充。
◆五加皮:以香加皮及刺五加皮伪充。
◆栀子:以水栀子伪充。
◆桃仁:以杏仁伪充。
◆柴胡:以栽培柴胡及其他种柴胡伪充。
◆防风:以薇花果藤等伪充。
2.药材市场供大于求或价位上扬的中药饮片、种子、果实、花类多有不同程度的掺伪现象,掺伪数量从10~◆西红花:掺红花、莲须、玉米须、黄花菜丝等;◆坚龙胆:掺桃儿七等ff系小檗科多种植物根与根茎,(2)用地区习惯用药或外表相似的其它物质代用或混入使◆动物肌肉、肝脏、血、雄黄、干酵母、泥沙、砖粉、植物组织等掺入麝香中;脂、淀粉加工冒充燕窝。
(3)掺入本植物的非药用部分◆柴胡、龙胆、款冬花、秦艽、黄芩、黄芪、牛膝等掺◆海金沙中掺入茎叶;◆沉香使用不含或少含树脂的木材等。
◆红花、金银花喷石膏粉、糖。
◆草果中注入无机盐。
白矾(明矾)中药材制假掺伪的方法中,有一个较为常用而又不易被发觉和识破的方法,就是“打矾”,即利用较高浓度的明矾水溶液浸泡药材,然后干燥,使明矾自然存留在药材内部,从而使其增重,而药材表面性状却变化不大。
在市场上经常能见到的经过明矾“炮制”过的中药材有土鳖虫、水蛭、白豆蔻、砂仁、山萸肉、枸杞子、全蝎、炮甲珠等多种。
虽然经过明矾水泡过的药材从外表来看一般不会与正品有很大区别,但若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很多破绽。
现在简要介绍一下鉴别中药材中是否掺有明矾的方法:1.眼看。
仔细察看药材表面,凡是在皱纹或凸凹不平处有白霜者(例如枸杞子、山萸肉等)或者在剥开果实的外壳后种子表面有白霜者(例如砂仁、白豆蔻等),均十分可疑。
2.手摸。
用手将药材翻动,轻轻捏握,细心体会药材触手的感觉。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658dd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7.png)
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随着中医疗法的广泛应用,中药材市场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但是,由于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会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贩卖伪劣产品,对消费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篇文章将重点介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辨别真伪、保护自己的利益。
一、伪品种类1. 硫酸铜“晒黑”后的茯苓一些不良商家会在茯苓表面涂抹硫酸铜,使其呈现出稍微暗黄、细腻的色调,来模仿真品。
但是,这种方法会损害茯苓内部的营养成分,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
2. 具有高毒性的假藏红花许多商家会混入假藏红花来冒充真品,这种假藏红花具有毒性,如果误食,会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
3. 只是普通煮过的草药,却涂上了人参假皮人参是一种价格昂贵的中草药,因此,一些商家会采用一些小手段来模仿真品,比如将煮过的草药涂上人参假皮。
虽然这种草药成分相对较为安全,但无法达到人参的功效。
4. 尖叶橐吾与梭梭麻混在一起尖叶橐吾和梭梭麻看起来相似,有些商家会将两者混在一起冒充尖叶橐吾。
但是,梭梭麻有毒,如果误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5. 将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混在一起有些商家会采用将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混在一起的方式来贩卖,从而骗取更多的利润。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种植技术存在差异,不同产地的草药在成分和功效上存在差异,消费者食用之后可能不会得到预期的疗效。
二、识别要点1. 观察颜色和气味大多数中药材在新鲜状态下具有特定的颜色和气味,失去活性后则会发生变色和质变。
因此,消费者购买中药材时,不仅需要仔细观察其颜色和气味,还需要了解其保存方式和时间。
2. 看外表中药材外观的质量和几率是判断其真伪的关键。
人工伪造的药材不仅外观很难达到质量标准,而且由于不同的药材特性,在大面积生长不同的部位会有特别的细节,做不到伪造。
3. 较高的价格并不一定代表高品质消费者不应将价格和品质划等号,因为一些商家会将普通的中药材包装成精品并涨价出售,虚高价格。
当前中药饮片出现伪品及其经验鉴别
![当前中药饮片出现伪品及其经验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08ff5f566c85ec3a86c2c52f.png)
当前中药饮片出现伪品及其经验鉴别1天麻饮片掺巴蕉芋天麻为兰科植物,巴蕉芋为美人蕉科植物,两者均为块茎入药。
性状特征十分相似。
尤其是饮片均呈角质样、半透明,对光透视可见筋脉小点,难以鉴别,但正品天麻饮片有的可见颗粒状突起的潜伏芽,内皮层环稍靠中央,筋脉点较小,具马尿臭;伪品巴蕉芋饮片无潜伏芽,内皮层环稍靠外侧,筋脉点粗而多,无尿臊臭。
显微鉴定前者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后者可见草酸钙簇晶。
2胖大海掺圆粒萍婆两者均为梧桐科植物的种子,外形相似。
但前者呈椭圆形,橄榄状,表面皱纹稀而疏,手摇无响声,水浸泡后膨胀5—8倍;子叶大而菲薄;后者呈圆形,表面皱纹细密,手摇有响声,水浸泡后膨胀2—3倍,子叶肥厚。
3厚果鸡血藤果实伪充娑罗子正品呈卵圆形不规则的扁球形,种皮不易破裂,种脐大,约占全体1/3至1/2,子叶粉性。
伪品呈圆肾形,种脐较小,约占全体l/3以下,子叶呈角质样。
4冬虫夏草人工伪造品市场上有两种伪品出现:一为用幼蚕作虫体,人工染成黄色;另一种用淀粉加色素加粘合剂压模而成。
两者子实体均用黄花菜染色伪造。
用水浸泡后子实体与虫体可分离脱落。
5以带有花斑色素的生龙骨混充五花龙骨正宗五花龙骨全体淡黄色,夹有蓝灰色或红棕色深浅粗细不一的花纹,断面层片状分裂,吸湿性强,显微鉴定可见致密的层状构造。
6金银花掺伪常见掺玉米粉,滑石粉或极细泥沙,该产品较硬,手触及常有粉末粘手,用水浸泡水层欠透明,有混浊。
尚有用萝卜丝拌玉米粉、白糖粘合而成不具备花蕾的基本特征,质地较硬味微甘。
7地骨皮掺黑果枸杞根皮两者均为茄科植物,外形相似,呈槽状或不规则片块状,质较松脆。
但正品味微甘而后苦:伪品栓皮较厚,味成。
8羌活掺红藤正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具油点,裂隙。
根茎中央具棕色髓,气香烈,味微苦麻舌。
掺伪品不具香气,无髓,红色皮部有6处嵌入木质部。
9川芎掺茶芎两者均为伞形科植物的根茎,外观十分相似,但川芎饮片多呈不规则分叶状或蝴蝶片,灰黄色,形成层波状,有朱砂点,味先甜而后辛,茶芎饮片多呈不规则圆锥形,宝塔状分叶,色较深,朱砂点较少,味辛而无甜味。
部分中药材的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
![部分中药材的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ffc90fb52acfc789ebc94d.png)
部分中药材的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关键词】掺假现象;鉴定方法中药材掺假现象是指在正品药材中掺入伪品﹑异物或非药用部位。
如同科植物品种西洋参中掺入生晒参;番红花中掺入甘油﹑染料﹑糖或细沙等。
目前中药材市场中掺假现象时有发生,掺假品给中药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中药的品种不真,质量低劣都能影响临床疗效甚至危害人民生命。
所以,对中药材要严格进行检验,以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我将多年来工作中遇到的常见中药材掺假现象及鉴定方法作简要介绍。
1 半夏半夏为常用中药,具有燥湿化痰止呕的功能。
正品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
曾经发现以紫茉莉(MiradilisJalapal)根经去皮、蒸煮切片后充半夏片使用,其形态特征与正品及其相似。
半夏片及伪品紫茉莉根片鉴别方法如下:①性状鉴别半夏片,呈类圆形,薄片,厚约1 mm, 直径1~1.5 cm。
表面白色或黄白色,断面洁白,富粉性。
质坚实。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伪品(紫茉莉根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薄片,约1 mm厚,直径为1~1.5 cm,表面黄白色。
断面可见数至十数轮同心环纹或间断排列成环。
质硬脆,角质性。
气微,味淡,嚼之略粘牙。
②显微特征(粉末)半夏片:草酸钙针晶较多,随处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20~144 mm。
导管为螺纹及环纹。
伪品(紫茉莉根片)草酸钙针晶极多而细,长50~150 mm。
导管多为网纹或梯纹。
糊化淀粉粒呈云朵状。
③薄层色谱法取样品各1 g分别加石油醚20 ml,冷浸24 h备用。
取β-谷甾醇制成标准品对照。
取以上各制备品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以氯仿-甲醇(95: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4.5 cm 。
用10℅磷钼酸乙醇液显色后烘至显色。
结果半夏片在标准品β-谷甾醇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灰蓝色斑点,伪品无此斑点出现。
2 麦冬麦冬为常用中药。
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3d4bf419e8b8f67c1cb9de.png)
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CITCMJun2006V o1.18No.3常见中药材掺伪现象和鉴别方法关键词中药材伪品鉴别彭耀安徽省宿州市中医院234000中药的质量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近年来,有些不法商贩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在中药材中掺杂使假,其手法多种多样,严重扰乱了中药市场,也影响中药材的推广使用.常见中药饮片掺伪现象1近源掺伪中药品种繁多,同科同属的植物往往在外形上也很相似,这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他们把同科属不同种的植物切制成饮片混入正品药材中.如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同科植物羊角藤,虎刺充巴戟天;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同科植物一轮贝母,光慈菇等充川贝母;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同科植物掌叶半夏,滴水珠,水半夏等充半夏使用;沙苑子为豆科植物.同科植物紫云英,华黄芪,田皂角,猪屎豆,凹叶野百合充沙苑子;.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其伪品莽草,红茴香,短柱八角,野八角等与之同科同属;乌梅与其伪品桃,李,杏皆为蔷薇科植物;苋科植物鸡冠花的种子混作青葙子.∞近源掺伪的现象很多,若不仔细辨别,往往很容易混淆.2形似掺伪将外形与药材相似的动植物制成饮片假冒正品药材,它们与原药材既不同科也不同属,功效也相去甚远,只是在外观上相像.如葫芦科植物天花粉,旋花科植物甘薯冒充山药I菊科植物大丽菊,紫荣莉科植物紫荣莉,茄科植物马铃薯冒充天麻;.商陆科植物商陆,茄科植物华山参冒充人参;玄参科植物泡桐花冒充凌霄花;夹竹桃科植物藤杜仲,卫矛科植物丝棉木的树皮冒充杜仲.3正品中加入舁物药材中加入异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重量,这些药材大部分为贵重药材.如天麻中插入铁钉,冬虫夏草中插入铁丝,铅丝,海马腹中装入石粉,全蝎肚中注入石膏粉; 用明矾水或食盐水浸渍全蝎,白豆蔻;红花中掺入细砂或用红糖水拌和;用玉米粉,淀粉拌制金银花;炒制的鸡内金中灌入细砂;蝉蜕中装满泥砂;海金沙中掺入沙土;穿山甲砂烫后用盐水浸渍等等.4掺入非药用部位不同的药材其药用部位也不同.有些药材在产地加工时,把非药用部位一同采下,人为地增加重量.如远志, 丹皮药用部位应是根皮而饮片则未抽去木质心;酸枣仁, 杏仁,桃仁药用部位应是种子,而药材则掺人大量的果皮; 钩藤本应节节带钩而药材中往往混入许多不带钩的茎;山茱萸应以果皮入药而药材中则掺入大量果核;金银花中掺入枝叶,乳香中粘带树皮.5以次充好中药材都有~定的采收时间,若采收时节不合,则有效成分尽失.俗语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市场上常发现以茵陈蒿充当绵茵陈出售.再如以马鹿茸充花鹿茸,以鹿角切片冒充鹿茸片;天麻中以质次的春麻冒充冬麻;槐米中掺入槐花;以提取成分后的八角茴香混作药用等.6仿制掺伪利用其他物质,人为地仿制某些贵重或紧俏的药材,其手法多种多样.6.1模压法选择适当材料加黏合剂混合后压制成型,冒充正品药材.如用木薯粉或其他粉类物质制成天麻状, 蒸熟后晾至五成干,再包纱纸压成天麻纹理;用面粉,茯苓屑等复合加工压制成茯苓块,或在片块内加入松根2nT成茯神";用面粉,玉米粉或薯类粉经模压加工而成冬虫夏草;用松香,黄泥,红铁粉等混合仿制成血竭.6.2染色法把形状相似的药材或物品染色后冒充药品.如用红染料和玉米须染制番红花;葡萄皮染色冒充山茱萸;水半夏加黄染料染色后混入延胡索}把其他蛇类的幼体用油漆涂成黑白相间的环纹伪造成金钱白花蛇. 6.3熬制法根据药材形状,选择一种或几种材料熬制.如以红糖加水熬制成蜂蜜;以猪皮,牛皮,旧鞍皮等杂皮熬成黑色胶块冒充阿胶.6.4打磨法为增加光泽度把伪品表面磨光.如莪术,姜黄等经刀刻定形后加黄泥,明胶打磨充三七I用各种珍珠贝壳人工磨制成珍珠形状.掺伪饮片的鉴别方法掺伪饮片与正品药材在性状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差异,我们可以通过经验鉴别方法,亦即用人的眼,耳,口, 鼻,手等感觉器官,或借助水,火及一些简易的器具和试验,对药材的形状,大小,表面,断面色泽,质地,气和昧等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6月第18卷第3期关键词中药掺伪鉴别常见中药掺伪的简易鉴别袁金文天津市津南区中医医院300350当前,中药掺伪的情况日渐严重,造成中药质量低下,已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有的造假者还是业内人士,造假手段丰富逼真,使真假更加难以辨别.笔者在基层医疗机构从事中药质量验收工作多年,对中药掺伪的鉴别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部分常见的中药掺伪情况和简易鉴别方法介绍如下.杂质掺假1穿山甲为鲮鲤科穿山甲的鳞甲.炮制时多用砂烫至表面鼓起,醋淬.表面呈焦黄色,可见多数整齐的纵纹,横纹或棱线,质酥脆易碎,折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黄色,不透明, 有裂隙,气微香有醋味..常见掺伪品为砂烫后用饱和盐水或明矾水浸泡,重物压至不再吸收为止,捞出晾干.鉴别时此品手感质重,外表面有析出的晶体,折断面对光透视可见闪光的晶体,口尝有咸或涩感.245?2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炮制时用黄酒拌匀蒸至洒尽,干燥,表面皱缩不平,有光泽,顶端有宿萼根痕,基部有果柄痕,质柔软,有酒香气常见掺伪品主要是掺入非药用部分的果核,严重时仅果核就占1/3,更有甚者,将果核粉碎后用黏合剂与果肉和果核粘附在一起,详细勘察可以鉴别.3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常见的掺伪品主要是烫死前喂食过饱,用过饱和盐水加工,含水量超标.鉴别时注意观察全蝎的腹部形态,是否掺入其他异物,口尝是否过咸,严重时干品可见析出的盐粒,并注意药材的含水量.4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4c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被有短柔毛及腺毛,基部有形状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快速而有效地判断饮片的真伪和优劣.1观察法某些药材表面具有一定的特征,如鉴别天麻可观察其是否具有"姜皮样,芝麻点,鹦哥嘴,肚脐眼"等外形特征.对一些特征细微而不易观察的药材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如种子类药材的纹理,某些药材的细小毛茸等{对一些皱缩, 质地易碎的花叶类药材,可用清水将药品浸软,取出摊开展平后进行观察.2手感法通过手触感觉药材的软硬,轻重,光滑及干湿程度,以判断药材质量优劣.如掺伪的红花,金银花手感较硬,质重;喷水的菊花手感潮湿.3鼻嗅法某些药材具有特殊的气味,用鼻嗅闻可鉴定其真伪.如黄芪可嗅到豆腥气;鱼腥草揉搓后可闻到鱼腥气.4口尝法大多数药材都有一定的味,通过口尝可鉴定其真伪.如熊胆可尝到苦而回甜的味;龙骨与舌接触后有吸舌感; 大黄咀嚼有沙砾感,粘牙,味苦而微涩.5水试法将药材样品放入水中,观察样品在水中变化的情况.此法对鉴别染色掺假和使用淀粉,黏合剂掺假是有效的.如正品的番红花入水后水液呈金黄色,而染色掺伪品则呈红色或橙黄色;加入杂质的金银花入水后石粉或淀粉脱落,水液变浑浊6火试法将药材样品燃烧或烘焙,观察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声响等特殊现象和变化,以鉴别药材真伪优劣.如海金沙置火中易燃烧,发出爆鸣声且有闪光,无灰渣残留,掺伪品则残留灰渣;血竭粉置自纸上,以火隔纸烘烤即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艳的红色∞;以松香伪制的血竭则冒浓烟,有松香气.以上简要介绍了鉴别掺伪药材的常用方法.当使用以上方法还不能确定药材真伪时,可以借助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也可以进行理化鉴别和仪器分析,如微量升华法,荧光检查法,平面层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等,相信通过这些方法,一定能够把药材中的伪品检出,从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参考文献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中国中药材鉴别图典C33.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O3~1o42郑艳,陈士超,沈保安,等.青葙子,鸡冠子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3,17(2):493任仁安,陈瑞华.中药鉴定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2494任晓龙.常见茯神块的掺伪鉴别.基层中药杂志.2000,14(5):32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6收稿日期:2006一O2—09。
浅谈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
![浅谈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0082b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c.png)
浅谈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方法摘要:目的:对中药饮片掺假、掺假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分析了几种中药饮片的掺杂掺假情况,通过形态、重量、染色药物、提取饮片的掺杂、掺杂鉴别方法等对中药饮片进行鉴别,分析了快速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结果:中药饮片掺假鉴别方法主要包括掺假形态与性质的对比分析、掺假形态、掺假重量、掺假染色及应用薄层色谱快速检测,可用于分析掺假之间的差异、掺杂、掺假。
结论:中药饮片的掺假应引起重视。
有效、简便、快速的鉴别分析有助于提高中药饮片的鉴别水平,控制其质量。
关键词:中药饮片;掺假的假药;识别前言:近年来中药饮片的掺杂、掺假现象发生得比较严重,给广大身体健康良好的患者和中药饮片质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并随着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对中药饮片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中药的工作量和验收,工作量大,如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标准的检验流程进行检验,要求医院工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掺伪中药饮片[1]。
在多年的工作中,作者发现,确实有严重的中药汤块,通奸和一些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真实性识别的速度和效果的中药煎煮,确保药品质量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对其进行总结和介绍如下。
1.中药饮片常见的掺杂、掺假1.1重量掺假掺假的重量是明矾、粘液、电线和其他物品添加到真实的中药饮片、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体重,常见的紫河车掺杂、掺假,因为经济和药用价值高的紫河车,和需求很大,和小型零售商将在干燥的新鲜胎盘与胶浆混合,干燥后的血液在血管含铅粉,这将大大增加紫河车中药饮片的重量,但是因为紫河车本身具有极大很脆性和光线氧化性,所以并不难识别。
1.2外观掺假主要为外观相似或相似不同属、科植物的饮片与正宗药材混合,常见的有:质地坚硬、黑薯科红仔块茎组织成浅黄褐色和浅红棕色的何用蓼切片;结果表明,马鞭草科根皮中存在类似于薄壁细胞的草酸钙砂晶体,且根皮较薄。
桂花的枝条又小又甜,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常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造假、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造假、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21e488dd88d0d233d46ae3.png)
果皮加工
1、开皮
① 正三刀法。果蒂朝下,从果顶向果蒂纵划三刀,留果蒂部相连,正三瓣剥开。 ② 对称二刀法。果蒂朝上,从果肩两边对称反向孤划两刀,留果顶部相连,三瓣 剥 开。 2 、翻皮 选择晴朗天气,将已开好的鲜果皮置于当风、当阳处,使其自然失水萎蔫,质地变软 后翻皮,使橘白向外。
3、干皮
① 然 ② ) 晒干法: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将已翻好的果皮置于专用晒皮容器或晒场内自 晾晒干。 烘干法:将翻好的果皮置于干皮专用容器,在低温烘房内(最高温度不超过45°C 烘干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 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党参:打硫磺;洗衣粉洗;硫酸镁加重;
狮子盘头、蚯蚓头、豆豉尾、菊花心
豆豉尾
狮子盘头
蚯蚓头
菊花心
纹党
潞党
下硫磺粉
鼻闻浓烈的刺激硫磺味
硫磺熏蒸中药材(行内 称打磺)泛滥!二氧化 硫含量超过超标!
内 容
当前常见的中药材与和中药饮片造 假、掺假现象 如何鉴别和防范
一、中药材是特殊商品
既是药品、也是农副产品 市场不稳定性、多变性 受政治、经济、自然和人为等各种因素影响 受药品法约束
二、中药市场应该关注
1.名贵药材(掺假制假) 2.资源紧缺(野生品种) 3.当年失收(大小年、自然灾害) 4.库存不足 5.人为炒作 6.疫情出现 7.青黄不接
三、中药优劣与以下因素有 关
道地药材 种植年限 采收加工 储存运输 加工炮制
种植年限影 响
生长年限~ 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 受采收、加工、干燥方法、贮藏和炮制 的 影响 人工栽培的药材,重视环境和管理~ 土壤、 空气、水源、种源、肥料、农药等 何首乌含量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ce0003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b.png)
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识别要点中药材市场上伪品有三个来源:常见伪品(即用其它品种冒充)、严重掺伪品及伪制品。
现结合现场监督检查和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将目前中药材市场常见伪品情况及外观识别要点简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常见伪品1.1 柴胡常见伪品1.1.1 锥叶柴胡主要特点:色黑,丛生纤维状的地上残基,头部多分枝,具明显的败油气。
1.1.2 弯茎还阳参主要特点:地上茎分枝多,主根下部无分枝,断面不显纤维性,木部不为同心环状,而为放射状,苦味重。
不具油室,而具乳汁管细胞,木质部呈分支排列。
1.2 防己常见伪品微花藤。
主要特点:断面粉性或具明显的棕黄色木射线,皮部黄白色,具较多点状棕色小点(石细胞),导管呈蜂窝状。
1.3 牛蒡子常见伪品1.3.1 大鳍蓟主要特点:果实中棱两侧具横纹。
1.3.2 木香子主要特点:较正品大约2mm。
1.4 苍耳子常见伪品1.4.1 刺果甘草主要特点:扁纺锤形,具长针状刺。
1.4.2 东北苍耳主要特点:色深,体大,刺大,带钩。
1.5 刀豆常见伪品常春油麻藤。
主要特点:体大,呈类方圆形,种脐包于种子的一半以上。
1.6 青葙子常见伪品刺藜主要特点:边缘有棱,中心微凹,棕色。
1.7 娑罗子常见伪品厚果鸡血藤。
主要特点:种子圆肾形,种皮表面具光,常不规则破裂而剥落,有毒。
1.8 菟丝子常见伪品1.8.1 金灯藤主要特点体大,表面具光泽,光滑。
1.8.2 粟主要特点多呈不规则球缺状,浸泡易膨胀,不吐丝。
1.9 葶苈子常见伪品菥冥。
主要特点:表面深褐色,具明显的U形纹。
1.10 凌霄花常见伪品泡桐花。
主要特点:密被柔毛,花冠基部多弯曲,内部有深色斑点,具不规则缩纹。
1.11 槐花常见伪品洋槐花。
主要特点:花色较浅,呈类白色,二体雄蕊。
1.12 番泻叶常见伪品罗布麻叶。
主要特点:叶多较长,叶缘具细齿,主脉突出。
1.13 皂角刺常见伪品1.13.1 野皂角刺主要特点:主刺具一对或一个短分枝,枝条表面具纵纹。
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与掺假成分
![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与掺假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2d047dae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a.png)
如何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与掺假成分中药材作为传统的医药资源,一直以来在人们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市场监管不力和不良商家的存在,中药材的真假与掺假成分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准确辨别中药材的真假以及掺假成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外观、气味、质地和温度四个方面,讲解辨别中药材真伪的方法。
一、外观中药材的外观往往能够直观地反映其品质。
首先要观察中药材的外形是否合理,正常的中药材应该形状完整、色泽均匀。
其次要留意中药材的表面是否存在油光或者显著的颜色差异,如果有,可能是添加了化学药物。
另外,还需注意观察中药材的变形情况,如果有明显的磨损或者变团等异常现象,可能是经过了人为加工。
二、气味除了外观,中药材的气味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
正宗的中药材往往具有独特的香气,而掺假或者添加了其他成分的中药材则可能有异味或者干腥味。
通过仔细闻香,可以辨别出中药材中是否存在掺假成分。
三、质地中药材的质地也是判断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
正常的中药材质地一般比较干燥,质地坚实,手感松脆,没有明显的湿润感。
而掺假的中药材可能因为添加了水分而变得湿润,或者因为掺杂了其他成分而导致质地异常。
因此,通过触摸中药材的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
四、温度中药材的温度也可以用来辨别真伪。
正常的中药材温度一般与室温相同,没有明显的冷热感。
而掺假的中药材可能因为掺杂了其他成分而导致温度异常,有时会感觉非常冷或者非常热。
因此,可以在手掌心轻轻握住中药材,观察其温度变化,从而初步判断其真实性。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真伪与掺假成分可以通过观察外观、闻气味、触摸质地和测量温度等多个方面综合判断。
然而,这些方法只能提供初步的判断,对于一些高度复杂的伪劣中药材,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分析或者借助专业的设备来鉴定。
因此,在购买中药材时,建议选择正规药店或者可靠的供应商,以减少购买假冒伪劣中药材的风险。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惩违规行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真伪与掺假成分的问题,保障人们的用药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药鉴定
1. 抓住主要鉴别特征,特别是独有特征。 2. 关注市场信息。
基原鉴定 以弄清药材的源,确定其品种是否正 确。 鉴定内容包括学名,种属及种类。 (原广东使用的韭菜子是葱子。) 性状鉴定 传统的经验鉴定法。 显微鉴定 利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细胞, 内 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定。 理化鉴定 利用中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某些物理 或 化学反应来鉴定中药材的真伪和含量。 色谱鉴定
内容
当前常见的中药材与和中药饮片造 假、掺假现象 如何鉴别和防范
一、中药材是特殊商品
既是药品、也是农副产品 市场不稳定性、多变性 受政治、经济、自然和人为等各种因素影响 受药品法约束
二、中药市场应该关注
1.名贵药材(掺假制假) 2.资源紧缺(野生品种) 3.当年失收(大小年、自然灾害) 4.库存不足 5.人为炒作 6.疫情出现 7.青黄不接
五、常见的制假、掺假手
法
1. 以假充真:倒模冬虫夏草、参薯、地瓜充山药。虎刺充巴戟。菊三
七 充白术。鬼臼充龙胆。千穗菊充菟丝子》》》
2. 掺杂加重量:
冬虫夏草→加蛋清、细泥土、水泥粉、吸水剂、铁粉、铅等。 菊花→加淀粉、细沙。 红花→加细沙、染色。 西红花→加花辨细丝染色。 猪苓→浸泡白矾水。 海龙、海马→腹中加料〔细沙、蛋黄〕 党参→加硫酸镁 乌梢蛇→腹中夹杂。蕲蛇夹层夹杂蛇。 青天葵→掺泥沙揉搓成团 猫爪草→掺泥粒。 柏子仁→掺沙粒、米粒。 川芎→掺胶质切片。 金银花→加细沙、盐水。 海金沙→加淀粉、细沙。 蒲黄→加细沙
品名 虫体
子座
气味 显微
冬虫夏草
亚香棒虫草
深黄色,环纹明显3条 灰黄色,环纹不明显, 一组,足4对明显突出 中部足4对不太突出,
自虫体头部正顶端长 出 自虫体头部上面或侧边 长出,有时有分枝
有草菇样香气
无草菇样香气
有刚毛
无刚毛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中药鉴定
冬虫夏草
中药鉴定
亚香棒虫草
新疆虫草
鳖甲
Biejia TRIONYCIS CARAPAX
本品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 年均 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 杀死,置沸水中烫 至背甲上的硬皮能
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 晒 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背面隆起,长10~15cm
,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 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 网状皱纹和
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 棱,两侧各 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条, 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
。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 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
表面点 状凹下
鳖甲
表面点 状凸起
山瑞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规定,“禁止将中毒、 感染疫病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
广陈皮 常3瓣相连,形状整齐,厚度均匀,约1mm。 点状油室较大,对光照视,透明清晰。质较柔软。
★栽培变种茶枝柑
为栽培变种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hachi’的干燥成熟果皮 1、柑青皮(青皮) 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通常指农历立秋至寒露)采收果实 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青褐色至青黑色,有无数微凹入的油室点, 不显皱缩。内表紧密光洁,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质硬、皮薄, 味辛苦、气芳香。
【性状】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 蚕,长3~5cm,直径0.3~O.8cm;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 纹20 ~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 7cm,直径约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 稍膨 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2、微红皮(黄皮) 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通常指农 历寒露至小雪)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外表色泽褐黄色至棕黄褐, 有无数大而凹入的油室,皱缩较明显。内表雪白、淡黄白至棕红色, 海绵浮松状不明显。质较硬,皮微厚,味辛带苦略甜。
五、常见的制假、掺假手法
3.以价钱低形状相类似的品种掺假:
川贝母→掺平贝母。 北五味→掺南五味子。 丹参片→掺牛蒡子根片。 半 夏→掺山珠半夏。 赤 芍→掺白芍。 防 风→掺水防风。 西洋参→掺生晒参。 元 胡→掺山药种子切片染色。 山茱萸→掺滇枣皮、葡萄皮。 白花蛇舌→掺水线草。
川贝母 平贝母 川贝母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也发布了《关于加强中药鳖甲质量监 管 严防病死甲鱼骨流入药用渠道的通知》。通知明确,甲鱼骨 应 自活体现杀,沸水烫取获得,不得使用病死鳖,更不得腐化 取 骨。2013年12月18日 40吨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寄 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夏初子 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 的附着 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Chenpi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 其栽 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 陈 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陈皮 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 不 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 细皱纹和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 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 辛、苦。三、中药优劣与以下因素有关
道地药材 种植年限 采收加工 储存运输 加工炮制
种植年限影响
生长年限~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形成与积累 受采收、加工、干燥方法、贮藏和炮制的 影响 人工栽培的药材,重视环境和管理~土壤、 空气、水源、种源、肥料、农药等
何首乌含量
采收时节影响
1.采收根、根茎类药材应以秋冬或初春季节,植物 地上部分枯萎后、比较适宜,冬季春前。 因为此时植物处于休眠状态,营养物质消耗少,有 效成分积累较高。 2.叶类药材多在植物生长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成 熟前采收。 3.花类药材多在含苞欲放或开放时采收 4.果实、种子药材,除较特殊的如覆盆子、青皮、 枳实等以未成熟果或幼果采收外,一般以果实充分 成熟或完全成熟时采收 5.全草类药材药材多在植株生长充分茎叶茂盛时采 收 6.其它如皮类、茎木藤类药材,大都遵循传统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