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活动不足对青少年生理健康的影响李蒙李忠义张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力活动不足对青少年生理健康的影响李蒙李忠义张婧

作者:

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第23期

摘; 要: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但各国家青少年生理健康水平却逐年下降,这一情况恰与体力活动不足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大量中外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认识做以梳理,给出明确的概念界定和相关释义,对现状以及内在联系做出更加深刻的剖析和进一步的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指南,为促进青少年生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体力活动不足; 生理健康; 疾病影响; 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4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b)-0011-03

体力活动不足的问题在而今的青少年儿童中十分普遍,其引起的种种健康问题也日渐成为全世界范围关注的焦点。想要改变这一情况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现象是社会发展在某个阶段导致的必然结果,理清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模糊认识,对现状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找准直接性的诱导因素,进而提出相应建议或建立科学的解决方案。

1; 体力活动及其相关概念

1.1 体力活动的概念

體力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状态之一,使得人们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能量的摄入与消耗控制在基本平衡的状态。但体力活动这一概念经常被人简单理解为“体育锻炼”,其实“体育锻炼”只是“体力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体力活动的范围更大。2012年,第59届美国运动医学年会中对体力活动进行了初步的定义。其内涵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收缩而产生能量消耗的身体动作,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及闲暇时进行锻炼。

1.2 对体力活动不足的界定

对体力活动不足的界定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大部分地区以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或者本国家地区规定的活动标准而进行评价。例如我国在2003年和2007年分别出台过《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在《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中建议5~17岁青少年儿童每天应累计至少60min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同

时,每周应进行至少3次的高强度身体活动,这其中应该包括肌肉强化练习和骨骼的活动等。这里对强度的估计方法是应用代谢等效方法(MET),即一个物理活动的代谢率与参考代谢率的比值而判断该活动能量消耗情况。

1.3 体力活动不足与静坐少动

众所周知,许多上班族在工作时间中有70%~80%的时间都是久坐不动。这种久坐行为的长时间的持续状态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活中静态行为为主的生活方式,具体表现为在一天的清醒时间内以主要以坐着、靠着或斜躺着等姿势进行工作、学习或休闲娱乐,若这一时间大于清醒状态时长的50%则称之为静态生活方式。在2012年SBRN将久坐行为定义为“能量消耗

≤1.5METs”且处于坐姿或斜躺状态清醒任何行为。

久坐行为的定义可以说是以强度或能耗程度对某一日常活动性质进行了判别,而静坐少动则是持续执行久坐行为的这一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静坐少动与体力活动不足有一定的关系,但两者绝不等同,在2004年提出的“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中对两者的不同已有明确说明,其中研究学者在使用复杂的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化学方法的研究时还发现,运动不足和静坐少动会以不同的、独特的方式改变身体状况即静坐少动这一行为方式是慢性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静坐少动持续时间短,相对来说从事至少低强度体力活动的持续时间长,但并不一定表示体力活动量足够。相反,静坐少动持续时间很长,从事体力活动时间很短,却也并不一定没有达到体力活动建议量。但如果静坐少动时间全天持续,那么势必代表体力活动不足。

2; 青少年体力活动及生理健康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2.1 青少年体力活动现状及其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应该进行60min中度或较高强度的PA,但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普遍未能达到这一建议要求。一项对五个世卫组织区域的34个国家进行的研究表明,仅有23.8%的男孩和15.4%的女孩达到要求,对此,我国开始提倡各个学校进行“每天锻炼一小时”“足球进校园”“小篮球进校园”等措施落实,使得我国青少年体质相比10年前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并未能彻底扭转这一下降趋势。

全球人口体力活动整体水平自1965年以来便开始呈下降趋势,这与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性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人文风气等各因素的变化都有着密切关联。而这些根本性影响因素所导致的问题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故而对导致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下降的直接因素进行研究显得更有意义。对直接因素的研究各学者归结出以下几点。

(1)个人因素:个人运动能力是影响青少年参与体力活动的重要因素、个体的生理机能不适和对体力活动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良生活习惯是次要因素(吸烟、饮酒在不良习惯中占比

很大,秘鲁已于2006年确立了青少年吸烟饮酒的法定年龄;台湾的研究中也发现PA水平与吸烟有相关性)。

(2)家庭因素:家长对孩子参加运动或者课外活动的态度、部分家庭缺乏基本的文体消费能力、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没有运动习惯,导致体力活动的氛围缺失。

(3)学校因素:学生有较大的课业负担,参与体力活动时的时间有限或根本无法参与,学校场地与器材的匮乏、学校相关负责人不支持。

(4)社区环境因素:现代出行方式的影响和活动场所距离居住地较远、社区及周围没有适宜的活动场所和器械、环境安全和卫生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是次要因素。如Cleland的研究显示,居住环境附近有公共的绿地活动空间的孩子,其户外活动时间也更长,并且中等到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是其他居住环境没有公共活动空间儿童的4.72倍;再如Kohl-m 发现,居住环境周围安置简易的运动器材或设施,有助于消解家长对户外活动的安全顾虑,吸引孩子更多的进行户外活动。

西方国家对青少年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还发现人际关系、社会地位、舆论导向、政策制度、职业宗教信仰等也与体力活动水平有着一定的关系。

2.2 青少年生理健康现状及其原因

从全世界范围看,青少年体质健康、运动机能水平,特别是体能素质下降十分明显。尤其是自20世纪50年代,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这一事实逐渐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所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我国在2014年新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不同年领段学生分组并确立了测试指标及权重系数,从形态、机能和素质和运动能力等综合方面评价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我国青少年在部分指标上呈现出的水平下降现象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血压调节机能普遍不良、耐力素质弱化明显、速度和力量素质增长几乎停滞、肺功能指标维持低水平、肥胖甚至超重现象严重、近视的发生率也在持续增长。为搞清楚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原因,国家层面的部分机构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得出了影响我国青少年生理健康的众多原因。

(1)居民生活环境条件改善,交通出行比较便利,这限制了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减少了户外活动的时间。

(2)网络时代改变了休闲生活方式,使得青少年中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