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禽戏
五禽戏的五禽是指哪五种动物?是谁创的?
目前所能见到的较早载录“五禽戏”练法的文献,是南北朝时陶弘景所编撰的《养性延命录》。五禽戏不仅有助于健身,也利于治病,而且简便易学,是人类宝贵的
文化遗产之一。1982年,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高校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
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动作来进行健身的一种运动。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相传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
“禽”指 禽兽
,古代泛指动物;“戏”在古代是指歌舞杂技之类的活动。《后汉书·华佗传》载:“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据此可知,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野生动物。
五禽戏就是模仿这五种禽兽 的姿势,即熊姿,如熊的沉稳爬行;虎姿,如虎的快速扑动;鹿姿,如鹿的伸展头颈;猿姿,如猿的机敏纵跳;鸟姿,如鸟的展翅飞翔。
五禽戏
五禽戏起势:两手心向前向上起,捧到膻中,收手下按1、虎举:(双手井穴回收变虎爪)虎爪握拳(从小指开始一个一个曲拳),胸前平开上举推掌,曲指握拳,胸前变掌下按,拨长身体,提胸收腹,托举重物,下拉含胸,气沉丹田,升中有降,升降结合,眼神跟手走,十指撑开,小举吸气,下按呼出。
2、虎扑:拳走两侧,怒目而视,塌腰,前扑时抬下巴,变虎爪,膝部两侧,膝部前,空拳变虎爪,,脚前掌先落地,先下坐,手再回胯两侧。
3、鹿抵:和肩同高时变鹿指,两腋张开,45度落脚,外撇,转动带脉,运尾闾,重心前面,后腿蹬直,回看脚后跟,止步,转腰时关节抵腰,手提转到不能转,手从头上转回4、鹿奔:开督脉,手下垂,垂腕,含胸,低头,收腹,后坐时尾闾前扣,尾闾向前向上,竖弓,有弧度,轻灵,重心后移,再前移。
5、熊运:熊掌,开两腋,腿微微曲,胯以下不准动,肚脐为中心点,掌磨腹部,腹部四周划圆,体会腰腹部的压紧和放松。
6、熊晃:提胯宽,落地震动,曲腿后坐,前靠,塌肩,转腰再靠,手臂外旋,带脉腰动7、猿提:手背相对,十指撑开,快速捏拢,先提肩,收腹收会阴提肛,脚跟再起,勾手上提,颈上提头下压,90度垂直停留片刻,松肩松腹,落肛,脚跟落下8、猿摘:丁步下按上步摘果,变勾要快,脚:左脚左后方退步,右脚收回变丁步,右脚前跨,重心上移,再收回变丁步,退步摆掌,松肩划弧,左顾右盼,下按出腿扫出障碍,上步摘果,握固收回。
(蹬脚迈步)9、鸟伸:百汇上顶,会阴连线(伸时)空腰,挺胸,提下巴,用腿来拉伸任脉,开时收颈,尾闾上提。
上举时,收颈耸肩,尾闾上翘,手部水平,下按时,身体变松,重心右移后,后伸腿,展上体,两手腹前相结,小举至头前上方,手掌水平,身体稍前作,下按腹前,后呈人字形伸,含肩,收颈10、鸟飞:两手侧平举,腿独立,先下坐,再落脚,平举时,手腕比肩略高,下落时,掌相对收势:。
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要点口诀
健身气功五禽戏动作要点口诀1.伸展鸟
四肢平直背挺身,左右摇头展翅膀。
上举抬头牵胸口,气贯丹田有弹力。
手臂后伸靠后缩,身体前倾呼吸急。
大步迈进鹞腿翻,有劲有力真矫健。
2.摇头牛
腰身挺直头前伸,将牛的角慢慢摇。
伸展双臂慢慢按,同时后仰拉腹肚。
慢慢低头收牌闩,身体微微蹲。
悠然转身放胯跟,脚尖并拢稳又舒。
3.张开鹤
两膝微屈,双臂慢张起。
一张一合幅度恰,呼吸自然舒展爽。
背部挺直脊柱顶,头颅向后延。
呼气如吹长笛声,手臂慢慢下放展。
4.迎风舞
身体直立腰不弯,双足分开踮起尖。
两手虚拢慢抱圆,转动腰间感周遍。
手臂抬起腹部缩撑,半蹲下滞顶脚跟。
背部腰部成三角,气息上提脉络充盈。
5.伸展虎
身体伏地臀部抬,手脚并力自然展。
大力推臂向外伸,肚子腰部向上提。
翘起屁股四肢直,头颅俯视心坦然。
呼吸自然放松柔,腹肌牵引高低温。
以上是关于五禽戏动作要点的口诀,每个动作都要注意身体的姿势和呼吸的控制,通过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舒缓压力,提高免疫力,促进健康长寿。
五禽戏是哪五种动物
五禽戏是哪五种动物
虎;鹿;熊;猿;鸟
五禽戏是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
五禽戏是由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华佗根据中医原理,以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编创出来的一套导引术。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
华佗在《庄子》二禽戏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其名称及功效据《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日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
华佗五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华佗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依法锻炼,活到90多岁依然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达到百岁高龄。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由东汉末年的医学家华佗创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其动作仿效了虎、鹿、熊、猿和鸟五种动物,发展至今,已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各有不同。
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现在主要是董文焕和刘时荣所传的五禽戏。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成立后,委托上海体育学院迅速展开了对五禽戏的挖掘、整理与研究。
并编写出版了《健身气功·五禽戏》,2003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健身气功·五禽戏”其动作编排按照《三国志》的虎、鹿、熊、猿、鸟的顺序,动作数量按照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描述,每戏两动,共十个动作,
分别仿效虎之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稳、猿之灵巧、鸟之轻捷,力求蕴涵“五禽”的神韵。
2006年,华佗五禽戏被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1年又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中医药养生功法五禽戏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到强身防病的目的。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因此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五禽戏不仅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而且有益于提高肺与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肌排血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
五禽戏巧妙地把动物的肢体运动与人体的呼吸吐纳予以有机结合,使道家的“熊经鸟伸”之术(《庄子》)发展为一套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传统保健养生功法。
历史源流模仿动物的功法早在汉代之前就有,如《庄子》中就有“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的记载。
将五禽戏整理总结成一种疗法的是我国古代著名医家华佗。
《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
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弓I。
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
”华佗的功绩在于将以前的功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组合成套路,通过口授身传进行传播,让大家强身健体。
五禽戏具体动作开始并没有文字流传,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五禽戏功法特点、安全易学,左右对称这一套五禽戏是在对传统五禽戏进行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编创的,便于广大群众习练。
因此,动作力求简捷,左右对称,平衡发展,既可全套连贯习练,也可侧重多练某戏,还可只练某戏,运动量较为适中,属有氧训练,安全可靠。
习练者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引伸肢体,动诸关节本功法动作体现了身体躯干的全方位运动,包括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各种不同的姿势、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进行了有效的锻。
总的来看,新功法以腰为主轴和枢纽,带动上、下肢向各个方问运动,以增加脊椎的活动幅度、增强健身功效。
该功法特别注意手指、脚趾等关节的运动,以达到加强远端血液微循环的目的。
同时,还注意对平时活功较少或为人们所忽视的肌肉群的锻炼。
名词解释五禽戏
名词解释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中医养生方法,也是中国传统的健身功法之一。
它源于中国古老的五禽图,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形态和动作来锻炼身体,提高人体的柔韧性、平衡力、耐力和协调能力。
五禽戏包括:虎、鹿、熊、猿和鹤五种动物的动作。
虎形是模仿虎的力量和敏捷,通过猛跑、扑击、张牙舞爪的动作,锻炼身体的力量和爆发力。
鹿形是模仿鹿的柔韧性和敏感,通过下蹲、跃起、抖动角的动作,锻炼身体的柔软度和灵活性。
熊形是模仿熊的稳定性和耐力,通过站立、抱海抗风的动作,锻炼身体的平衡和耐力。
猿形是模仿猿的活泼和协调,通过跳跃、攀爬的动作,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鹤形是模仿鹤的舞动和静止,通过挥舞翅膀、站立一腿的动作,锻炼身体的平衡和气质。
五禽戏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方法,具有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五禽戏可以增强人体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对于提高体能、增强体质非常有效。
其次,五禽戏可以增加人体的柔软度和灵活性,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和消除疲劳。
此外,五禽戏还可以调整人体的呼吸和心理状态,降低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最重要的是,五禽戏还可以通过调整气血流通,调整内脏功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五禽戏的练习方法相对简单,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初学者可以从一个动物的练习开始,逐渐增加动物的数量和练习的时间。
每个动作需要重复3-5次,每天练习15-30分钟,保持坚持和耐心,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五禽戏的动作要做到舒适、平稳、自然,不能用力过猛,避免受伤。
总之,五禽戏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益处。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通过五禽戏来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练习五禽戏时需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和频率,避免做得太过劳累或用力过猛,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伤害。
五禽戏
五禽戏禽,在古代泛指禽兽之类动物,五禽,是指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
戏,即游戏、戏耍之意。
所谓五禽戏,就是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动作,组编而成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
五禽戏的练法有两种:一种是模仿五种禽兽的动作,用意念想着它们的活动,自然地引出动作来,只要动作的前后次序有个组合就可以了,每次锻炼的动作次序可以不完全一样。
另一种是参阅现有五禽戏的书籍,学习整套动作。
(1)熊形。
右膝弯曲,左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亦随之下沉;右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右臂稍上抬。
左膝弯曲,右肩向前下晃动,手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稍向后外舒展,左臂稍上抬。
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中寓于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本动作有健脾胃、助消化。
活关节等功效。
(2)虎形。
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脚向左跨步,右手向左上方划弧横于前额,呈虎爪形,掌心向下,距额一拳,左手横于后腰,掌心向上,距腰一拳,身向左扭动,眼看右足跟,同时抬头,强视片刻,形似寻食。
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
本动作作用于华佗挟背穴和督脉,用于坐骨神经痛、腰背痛、脊柱炎和高血压等病。
(3)鹿形。
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腿起步踢出,上体前倾,脚掌距地一拳,右腿微屈,成剪子步;右臂前伸,腕部弯曲,手呈鹿蹄形,指尖下垂与头平;左臂于后,距腰一拳,指尖向上,眼为斜视。
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怡然之态。
本动作可强腰肾,活跃骨盆腔内的血液循环,并锻炼腿力。
(4)猿形。
第一左动:自然站立,左腿迈出,足跟抬起,脚尖点地,右腿微屈提步;左臂紧贴乳下方,指尖下垂成猿爪形;右臂弯曲上抬,右手从右脑后绕于前额,拇指中指并拢,眼为动视。
第二右动:方向相反,动作相同。
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
本动作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健壮肾腰。
(5)鸟戏第一左动: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左脚向前迈进一步,有脚随之跟进半步,右脚尖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两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孙思邈:五禽戏
3)左脚向后退步,右脚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最终成为钩手,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
2右式
动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四)鹿戏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1左式
1)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2)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2Hale Waihona Puke 式 1左式 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五禽戏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五禽戏由五种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五)鸟戏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1左式
1)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
五禽戏图解
基本手型虎爪:五指张开,虎口撑圆,第一、二指关节弯曲内扣。
鹿角:拇指伸直外张,食指、小指伸直,中指、无名指弯曲内扣。
熊掌:拇指压在食指指端上,其余四指并拢弯曲,虎口撑圆。
猿钩:五指指腹捏拢,屈腕。
鸟翅:五指伸直,拇指、食指、小指向上翘起,无名指、中指并拢向下。
握固:拇指抵掐无名指根节内侧,其余四指屈拢收于掌心。
第一式虎举:动作一:两手掌心向下,十指撑开,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
动作二:随后,两手外旋,由小指先弯曲,其余四指依次弯曲握拳,两拳沿体前缓慢上提。
至肩前时,十指撑开,举至头上方再弯曲成虎爪状;目视两掌。
动作三:两掌外旋握拳,拳心相对;目视两拳。
?动作四:两拳下拉至肩前时,变掌下按。
沿体前下落至腹前,十指撑开,掌心向下;目视两掌。
?重复一至四动三遍后,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 这套动作中,两掌一升一降,疏通三焦气机,调理三焦功能;手成“虎爪”变拳,可增强握力,改善上肢远端。
第二式虎扑:动作一:接上式。
两手握空拳,沿身体两侧上提至肩前上方。
动作二:两手向上、向前划弧,十指弯曲成“虎爪”,掌心向下;同时上体前俯,挺胸塌腰;目视前方。
?动作三:两腿屈膝下蹲,收腹含胸;同时,两手向下划弧至两膝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
随后,两腿伸膝,送髋,挺腹,后仰;同时,两掌握空拳,沿体侧向上提至胸侧;目视前上方。
?动作四:左腿屈膝提起,两手上举。
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脚跟着地,右腿屈膝下蹲,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前倾,两拳变“虎爪”向前、向下扑至膝前两侧,掌心向下;目视前下方。
随后上体抬起,左脚收回,开步站立;两手自然下落于体侧;目视前方。
?动作五至动作八:同动作一至动作四,惟左右相反。
?重复一至八动作一遍后,两掌向身体侧前方举起,与胸同高,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两臂屈肘,两掌内合下按,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虎扑动作形成了脊柱的前后伸展折叠运动,能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对常见的腰部疾病,如腰肌劳损、习惯性腰扭伤等症有防治作用。
五禽戏口诀
五禽戏口诀
五禽戏心法口诀如下:
1.虎戏,第一式:虎举,第二式:虎扑。
2.鹿戏,第一式:鹿抵,第二式:鹿奔。
3.熊戏,第一式:熊运,第二式:熊晃。
4.猿戏,第一式:猿提,第二式:猿摘。
5.鸟戏,第一式:鸟伸,第二式:鸟飞。
五禽戏简介
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动作。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虎戏,能使人强筋健骨,精力旺盛,可以增强人体肝胆的疏泄功能。
鹿戏,能增强体力,益肾固腰,适合中老年人长期练习。
猿戏,能使头脑灵活,增强记忆力,可以悦心情、畅心志。
熊戏,能增进消化,促进睡眠,增强脾的运化功能。
鸟戏,能调和呼吸,疏通经络,增强肺的呼吸功能。
中国民间故事华佗五禽戏主要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华佗五禽戏主要内容摘要:I.引言- 介绍华佗五禽戏的背景和来源II.五禽戏的定义和特点- 解释五禽戏是什么- 描述五禽戏的动作特点和表现形式III.五禽戏的起源和发展- 讲述五禽戏的起源故事- 介绍五禽戏在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过程IV.五禽戏的功效和作用- 阐述五禽戏的健身功效- 描述五禽戏在医疗和康复方面的作用V.五禽戏的现代应用- 介绍五禽戏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和应用- 阐述五禽戏对于健康和生活的积极影响VI.结论- 总结五禽戏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强调五禽戏在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重要地位正文:华佗五禽戏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方法,起源于中国古代。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五种动物(虎、鹿、熊、猴、鸟)的动作,来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
这种健身方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由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创立。
五禽戏的动作特点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分别模仿了虎的勇猛、鹿的灵活、熊的稳健、猴的机智和鸟的轻盈。
这些动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
通过练习五禽戏,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柔韧性、改善心血管功能,以及增强身体的协调能力。
五禽戏在中国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在古代,五禽戏被视为一种能够延年益寿的健身方法,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其赞不绝口。
在现代社会,五禽戏依然备受关注,成为了许多老年人喜爱的健身方式。
同时,五禽戏也在医疗和康复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
总之,华佗五禽戏作为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还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医疗价值。
中国民间故事华佗五禽戏主要内容
中国民间故事华佗五禽戏主要内容
摘要:
1.华佗五禽戏的来源和历史
2.五禽戏的五种动物形象
3.五禽戏的养生功效
4.五禽戏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正文:
华佗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其来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
华佗创制五禽戏,原本是用来帮助病人恢复身体机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禽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健身养生方法。
五禽戏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五种动物形象分别是虎、鹿、熊、猴和鸟。
这五种动物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动作,如虎戏主要模仿虎的威猛和力量,鹿戏则强调鹿的柔美和灵动。
每一种动物戏都有其独特的动作组合,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养精神。
五禽戏的养生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五禽戏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和关节,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其次,五禽戏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不同动作,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内脏功能;最后,五禽戏还能够帮助放松精神,减轻生活压力。
在现代生活中,五禽戏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人选择在公园或者健身房里练习五禽戏,以此来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
同时,五禽戏也受到了许多老
年人的喜爱,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练习五禽戏来延缓衰老,保持年轻的体态和精神状态。
总的来说,华佗五禽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养生健身方法。
通过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五禽戏能够帮助人们锻炼身体,调养精神,保持健康。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五禽戏
中医养生养生功法之五禽戏五禽戏,又称五禽戏功法,是中医养生中一项重要的养生功法。
它是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和气韵进行练习,独特的动作有助于调和人体的气血,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五禽戏的具体内容和练习方法。
第一式:虎形虎形是五禽戏中最为典型的动作,它主要用于锻炼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肌肉。
具体练习如下:1.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
2. 慢慢深吸一口气,同时将双臂伸直并抬高至与肩平,并尽量舒展胸腔。
3. 同时双腿弯曲并下蹲,保持腰背挺直,双手触地。
4. 慢慢深呼吸一口气,同时将臀部抬高,并伸直双腿,将身体拉伸至虎形的姿势。
5. 恢复到初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
第二式:鹿形鹿形主要用于改善人体的腰部力量和柔韧度,对于保护腰椎、缓解腰部不适十分有效。
具体练习如下:1. 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2. 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抬起至胸前合十。
3. 双脚尖着地,脚跟离地,弯腰将身体前倾,保持腰背挺直。
4. 慢慢深呼吸一口气,同时将双腿伸直,身体拉伸至鹿形的姿势。
5. 恢复到初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
第三式:熊形熊形主要用于增强背部的力量和稳定性,对于改善姿势、纠正驼背也有一定的帮助。
具体练习如下:1. 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
2. 慢慢深吸一口气,同时将双臂伸直并抬高至与肩平,并尽量舒展胸腔。
3. 同时双腿弯曲并蹲下,将双手平放在双脚前方。
4. 慢慢深呼吸一口气,同时将臀部抬高并伸直双腿,将身体拉伸至熊形的姿势。
5. 恢复到初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
第四式:猿形猿形主要用于增强上肢的力量和灵活性,对于改善肩颈疼痛和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也有帮助。
具体练习如下:1. 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
2. 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双手抱住右膝盖。
3. 慢慢深吸一口气,同时将右腿伸直,并将右手向前伸直。
4. 慢慢深呼吸一口气,同时将臀部抬高,将身体拉伸至猿形的姿势。
5. 恢复到初始姿势,重复以上动作,换另一边练习。
五禽戏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套动功保健疗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达强身防病的目的。
“禽为鸟兽之总称”由此得名的“五禽戏”。
五禽戏能使人动作灵敏、协调平衡,改善关节功能及身体素质,不仅有利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的防治,而且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有较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一、虎戏:手足着地,身躯前纵后退各3次,接着上肢向前下肢向后引腰。
然后面部仰天,恢复起始动作,再如虎行般前进后退各7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虎戏时,手脚均着地,模仿老虎的形象(图4-1-1)身体前后振荡,向前3次,向后3次,即前后、前后、前后(图4-1-2)做毕,两手向前移,伸展腰部,同时抬头仰脸(图4-1-3)面部仰天后,立即缩回,还原(图4-1-4)。
按照以上方法继续做7遍。
二、鹿戏:手足着地,头向两侧后视,左三右二。
然后伸左脚3次,伸右脚2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鹿戏时,手脚仍着地,伸着脖子往后看,向左后方看3次,向右后方看2次,即左后右后、左后右后、左后 (图4-1-5);继而脚左右交替伸缩,也是左3次,右2次(图4-1-6)。
三、熊戏:仰卧,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右侧分别着地各7次。
然后蹲地,双手交替按地。
锻炼法如图示:做熊戏时,身体仰卧,两手抱着小腿 (图4-1-7)抬头,身体先向左滚着地,再向右侧滚着地,左右滚转各7次(图4-1-8)。
然后屈膝深蹲在地上,两手在身旁按地,上体晃动,左右各7次(图4-1-9)。
四、猿戏:如猿攀物,使双脚悬空,上下伸缩身体7次,接着以双脚钩住物体,使身体倒悬,左右脚交替各7次。
然后以手钩住物体,引体倒悬,头部向下各7次。
锻炼法如图示:做猿戏时,身体直立,两手攀物(最好是高单杠),把身体悬吊起来(图4-1-10),上下伸缩7次,如同“引体向上”(图4-1-11)。
在两手握杠、两脚钩杠的基础上,做一手握杠、一脚钩杠,另一手屈肘按摩头颈的动作,左右各7次 (图4-1-12)。
手脚动作要相互配合协调。
五、鸟戏:一足立地,另一足翘起,扬眉鼓力,两臂张开如欲飞状,两足交替各7次。
五禽戏名词解释
五禽戏名词解释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起源于唐代,流传至今。
它源于对动物行为的模仿,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动作来锻炼身体,以达到强身健体、强壮筋骨、增强体质的目的。
五禽戏由虎、鹿、熊、猿、鹤五个动物的动作和姿势组成。
每个动物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下面对这五个动物的名词进行解释。
1. 虎:虎是五禽戏中最具攻击性和爆发力的动物。
虎的动作包括扬头、张口、伸腰、虎目、虎掌等。
通过虎式的动作,可以锻炼肌肉力量、增强爆发力和反应能力,对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很有帮助。
2. 鹿:鹿是五禽戏中最具柔韧性和舒展性的动物。
鹿的动作模仿了鹿奔跑、鹿斗角等动作,包括鹿角、鹿眼、鹿足等动作。
通过鹿式的动作,可以锻炼背部和腰部的柔韧性,改善脊椎的血液循环,对预防和缓解腰酸背痛、关节炎等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3. 熊:熊是五禽戏中最具力量和耐力的动物。
熊的动作包括擒熊、井熊、拍熊、熊掌等。
通过熊式的动作,可以锻炼上肢的力量和耐力,增强胸肌、肩部和手臂的肌肉力量,对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有很好的效果。
4. 猿:猿是五禽戏中最具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动物。
猿的动作包括攀猿、戏猿、舞猿、猿臂等。
通过猿式的动作,可以锻炼全身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加强肩部、背部和腹部的力量,改善身体的平衡和稳定性。
5. 鹤:鹤是五禽戏中最具柔术性和平衡性的动物。
鹤的动作包括鹤立、扑翅、开翅、扬头等。
通过鹤式的动作,可以锻炼腿部和下肢的柔韧性,加强脚踝的稳定性,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对预防和缓解关节炎、腿部酸痛等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五禽戏是一种综合性的健身方法,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姿势来锻炼身体,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无论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柔韧性、提高协调性还是增强耐力和平衡能力,五禽戏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因此,五禽戏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和推崇,成为一种重要的养生健身方式。
健身气功《五禽戏》口诀及图解
健身五禽操,虎鹿熊猿鸟,形神兼具备,长练永不老。
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
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
也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五禽戏锻炼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呼吸均匀,形神合一。
练熊戏时要在沉稳之中寓有轻灵,将其剽悍之性表现出来;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武勇猛的神态,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练猿戏时要仿效猿敏捷灵活之性;练鹿戏时要体现其静谧恬然之态;练鸟戏时要表现其展翅凌云之势,方可融形神为一体。
常练五禽之戏,可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佗尝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猿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
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五禽戏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
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有动作54个;由中国体委新编的简化五禽戏,每戏分两个动作,分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虎戏脚后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二)右式1.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反复左右虎扑,次数不限。
鹿戏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1.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2.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熊戏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
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
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猿戏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1.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
五禽戏名词解释
五禽戏名词解释“五禽戏”,又名“五禽气功”、“五禽导引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方法。
据《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唐代大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凡是能够坚持做五禽戏的人,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其寿命都比较长。
“五禽戏”中有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后人概括为“虎鹿熊猿鸟”五种形式,因此而得名。
一、解剖五脏、循行路线,先头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后躯干部,反复操练,达到疏通经络、增强体质的效果。
二、五脏调节,即使五脏阴阳归于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起居有常,饮食节制,顺应四时,以养脏气,强健机体。
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运动量逐渐加大,可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和内脏脂肪沉积,促进新陈代谢,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有显著疗效。
四、五脏调和,保证心脑血管正常工作,提高呼吸系统功能,提高肌肉耐力,降低体重指数,减少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明显。
五、调节情绪,使紧张焦虑的情绪得以宣泄和放松,提高大脑皮层细胞兴奋程度,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六、“五禽戏”简单易学,无需特殊器械,仅需一片空地,老少皆宜,所以特别适合城乡广大群众习练。
如今它已成为许多体育院校教材之一,被国际医学界誉为“亚洲瑰宝”,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医药体操之一”。
二、经络与穴位(一)经络穴位的作用。
1.联络脏腑组织,沟通表里上下内外的联系;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感应传导;4.决死生、处百病; 5.辨阴阳,明虚实。
(二)经络穴位的分布。
以12经脉为例: 1、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表); 2、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里); 3、十二经脉交会的部位; 4、十二经脉流注部位; 5、十二经脉的募穴; 6、十二经脉的原穴; 7、十二经脉的络穴。
(三)经络穴位的作用与应用。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在临床上通过按摩、针灸或推拿等刺激,使经络穴位打开、经气运行、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力,有效治疗各类疼痛。
五禽戏都有那几个
五禽戏都有那几个
一、五禽戏都有那几个1. 五禽戏都有那几个2. 五禽戏的由来3. 五禽戏的注意事项二、五禽戏的动作三、五禽戏的好处
五禽戏都有那几个
1、五禽戏都有那几个五禽戏指的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传统记载的五禽戏总共有五十四个动作。
现在的五禽戏经过国家体委简化,每个戏只有两个动作,这些动作分别是: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
这些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各做一次,并配合七夕的调理。
适合业余时间较少的读者来练习。
2、五禽戏的由来一次,华佗看到一个小孩抓着门闩来回荡着玩耍,便联想起“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道理,于是想到人的大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畅和瘀寒停滞而造成的,如果人体也像“户枢”那样经常活动,让气血畅通,就会增进健康,不易生病了。
于是,华佗有时间就专心致志地研究锻炼身体的方法,参照当时古人锻炼身体的“导引术”,不断琢磨改进,根据各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一套模仿虎、鹿、猿、熊、鸟五种动物的拳法。
这套拳,模仿猛虎猛扑呼啸,模仿小鹿愉快飞奔,模仿猿猴左右跳跃,模仿黑熊慢步行走,以及模仿鸟儿展翅飞翔等动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运作,能清利头目,增强心肺功能,强壮腰肾,滑利关节,促进身体素质的增强,简便易学,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选练,待体质逐渐增强后再练全套动作。
五禽戏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
正如华佗所说:“体有不快,起作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而欲食。
3、五禽戏的注意事项3.1、由浅入深“健身气功·五禽戏”包括起势、收功,共12个动作。
虽然动作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手腕自然下垂。 2.右脚向前轻灵迈出,左脚随至右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至口平处时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将达终点时,手掌撮拢成钩手,左手同时收至左肋下。 3.左脚向后退步,右脚随之退至左脚内踝处,脚掌虚步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至口平处向前如取物样探出,最终成为钩手,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编辑本段古谱摘录
汉华佗授广陵吴普
五禽
老君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能鸟伸。”挽引肤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名曰五禽之戏。挽引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故令汗出,因止,以身体轻便。普施行之,年九百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完坚。夫为导者甚易,行者甚希,悲哉! 虎戏:四肢距①地,前三踯,却②三踯,长引肤,乍前,乍⑧却,仰天即返伏,距地行,前、却各七。 熊戏: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擗④地七,右亦七,踯地,手左右托地各七。 鹿戏: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三,左伸右脚,右伸左脚,左右申⑤缩,亦三止。 猿戏: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七,以脚拘物倒悬,左七,右七;坐,左右手拘脚五,按各七。 鸟戏:立起,翘一足,伸两臂,扬扇用力,各二七;坐,伸脚,起,挽足指,各七;伸缩两臂各七。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限。轻身,消谷气,益气力,除百病。陀行之,年过万岁。教传弟子广陵吴普,亦得延年长寿。
编辑本段招式动作
五禽戏,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传统的五禽戏,又称华佗五禽之戏,五戏共别为:虎举、虎扑;鹿抵、鹿奔;熊运、熊晃;猿提、猿摘;鸟伸、鸟飞。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过渡到以腰胯、尾骶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二)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左右相反,绕环旋转方向亦有顺逆不同。
熊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先右腿屈膝,身体微向右转,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亦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然后左腿屈膝,其余动作与上左右相反。如此反复晃动,次数不限。
同名图书 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展开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说五禽戏是汉代名医华佗发明的,但也有人认为华佗是五禽戏的整理改编者,在汉代以前已经有许多类似的健身法。最早记载了“五禽戏”名目的是南北朝陶
弘景的《养性延命录》。 还有人认为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5种动物的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现在亳州市政府与五禽戏协会正在积极的发扬这一健身的运动。力求打造成像太极这样的地位。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种中国传统健身方法,由五种模仿动物的动作组成。五禽戏又称“五禽操”、“五禽气功”、“百步汗戏”等。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创制。禽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其健身效果被历代养生家称赞,据传华佗的徒弟吴普因长年习练此法而达到百岁高龄。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委发出通知,把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在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五禽戏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虎戏
五禽戏(图一)
脚后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掌点地、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2.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拳心向后,抬至口前两拳相对翻转变掌向前按出,高与胸齐,掌心向前,两掌虎口相对,眼看左手。 (二)右式 1.左脚向前迈出半步,右脚随之跟至左脚内踝处,重心坐于左腿,右脚掌虚步点地,两腿屈膝,同时两掌变拳撤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右前方。 2.与左式2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反复左右虎扑,次数不限。
养生真诀
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 ⑥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何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捐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捐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所以保其真者,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怒、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夫多思即神伤,多念即心劳,多笑即脏腑上翻,多言即气海虚脱,多喜即膀胱纳客风,多怒即腠理奔浮,多乐即心神邪荡,多愁即发须焦枯,多好即志气倾覆,多恶即精爽奔腾,多事即筋脉干急,多机即智慧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蚀人之性,猛于豺狼。 无久坐、久行、久视、久听。不得强食,不饥而食即脾劳;不得强饮,不渴而饮则胃涨。体欲常劳,食欲半饱,劳勿过极,饱勿过半。冬即朝莫空心,夏即夜勿饱食。早起勿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身行欺诈即神悲,行争竞则神沮。轻侮于人当减算数,杀害于物必当中天。行一善即魂神悦,行一恶则魄神欢。常以宽泰自居,恬寞自守,即形神安静;生箓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养生之理,尽在于斯矣。
服气吐纳六气
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五脏,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论云:脾温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盛即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吹字,吹主肾,肾连耳。论云:肾虚即耳聋有疾,作吹,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鸟戏
两脚平行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时两臂向左右侧方举起,随之深吸气。 2.右脚前进与左脚相并,两臂自侧方下落,掌心向下,同时下蹲,两臂在膝下相交,掌心向上,随之深呼气。 (二)右式同左式,唯左右相反。 华佗五禽戏 虎戏: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问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鹿戏:按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梢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熊戏: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洛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度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度;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猿戏: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县。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鸟戏: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目录
历史沿革
招式动作虎戏
鹿戏
熊戏
猿戏
鸟戏
古谱摘录五禽
服气吐纳六气
养生真诀
服气诀
训练要点
现代影响
同名图书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历史沿革
招式动作 虎戏
鹿戏
熊戏
猿戏
鸟戏
古谱摘录 五禽
服气吐纳六气
养生真诀
服气诀
训练要点
现代影响
鹿戏
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 (一)左式 1.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微屈,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2.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要注意腰胯、尾骶部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久而久之 五禽戏(图二)
服气诀
老君曰:玄牝 ⑦门,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言口鼻,天地之门,以吐纳阴阳生死之气。每旦面向东,展两手于膝上,徐徐按捺两节,口吐浊气,鼻引清气,所谓吐故纳新,是蹙气。良久,徐徐吐之,仍以手左右上下前后拓。取气之时,意想太和元气下入毛际,流于五脏四肢,皆受其润。如山之纳云,如地之受泽。若气通,便觉腹中泪汩转动,若得十通,即觉身体润怿而色光泽,耳目聪明,令食有味,气力加倍,诸疾去矣。 又法:夜半后,日中前,气生可为之。余时,气死即不须调服。调气了之时,须床铺厚软,枕高下共身,平仰卧,舒展脚,握固⑧,去身四五寸,两脚亦去四五寸,微微鼻引太阳气从鼻入,以意送此气通遍身体,即闭气至极,然后细细从口吐之。勿令耳闻吐气之声。若患寒热及瘴、患脚肿等疾,不问时节,即须调之。若当日不愈,明日更调,不过三两日必愈。 若患心中冷痛,呼而吐之,热即吹之。若患脚痛,即嘘而吐之。肺若痛,即咽而吐之。夜半后二十四调之,鸡鸣时十八,平旦十二,日出十二,多调弥佳。欲作此法,先导引十八势,按摩二十四。人仗导引,以去五脏病。 心病者,体有冷热。相法:心色赤,梦中见人著赤衣,持刀杖及火来,怖人。疗法:用呼、吹二气去之。呼去冷,吹去热。 肺病者,胸背胀满,四肢烦闷。相法:肺色白,梦见著白衣人,男女作亲,妇人共相抱持;或作父母兄弟妻子。疗法:呵气去之。 肝病者,愁忧不乐,头眼疼痛。相法:肝色青,梦见著青衣人,把青刀杖;或狮子虎狼来,怖人。疗法:用嘘气去之。 脾病者,体上游风习习,情闷疼痛。相法:脾色黄,梦见黄物,或作小儿击腋 ⑨人,或如旋风绕人。疗法:用嘻气去之。 肾病者,体冷而阴衰。相法:肾色黑,梦见著黑衣人,持刀杖来,怖人。疗法:用咽气去之。每作皆三十六通 ⑩,但能习之,不愈者,仍须左右导引按摩。 论曰:形者神之主,气者神之命,是以形神所假,资气而存。故调畅四肢,周游六腑。苟有壅滞,便即生疾。是故,人体虚无,成之者气。若调息得所,即诸疾自消;若吐纳乖方,乃众疾咸起。善摄生者,先须知调气之法焉。所谓呼吸生光,期于寿而乐有喜,斯之谓欤 ! 注 :①距:到、著。 ②却:通脚。前:指手及胳膊。 ③乍:耸竖。踯:通掷,腾跃。 ④擗(bì):拍。 ⑤申:通伸。 ⑥腠(còu)理。指人体皮肤、肌肉和脏腑的纹理。 ⑦玄牝:玄,微妙;牝,雌性。言“道”就象微妙的母体一样,生殖万物。口鼻为玄牝之门户。 ⑧握固:即握固守一。其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拇指掐中指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⑨腋(yè):腋,胳肢窝。腋人,言人之矮小,在人之腋下。 ⑩通;即次。其他各篇中表示次数之“度、 “过”等,其意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