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复习——日本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日本》教案

高三地理复习《日本》教案复习目标1. 记住日本的领土组成和自然地理特点。
2. 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复习重点加强区域分析和比较。
复习难点:深层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
复习指导:结合相应地图,认真背记“知识梳理”,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红笔标出答案,8分钟后点名提问。
1、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工业发展的条件及措施。
3、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
知识梳理一、日本概况:国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39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北方四岛: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诸岛仍被俄罗斯所占。
面积狭小,人口超亿的国家,人口稠密人多地狭的岛国。
二、自然地理特征-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山地岛国(1)地形“四多”:多山地、港湾、火山、地震多山地丘陵:占国土四分之三以上,平原狭小,仅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邻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海岸曲折,多优良港湾:横滨最大海港,神户第二大港、东京是第三大港多火山、地震:被称为“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
(有感地震平均每达1500多次(即天约4次)原因: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地带;消亡边界形成地形:深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
附:板块张裂地带往形成裂谷、断层、海洋、海岭。
)(2)气候: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海洋性强原因:由于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又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年降水偏多且分配均匀,气温的年较差也较小,海洋性特征非常显著。
)(3)河流:多为山间河流,特点:地势落差大,流程短,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降水较多)(4)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森林覆盖率达高。
(5)自然资源:森林和水能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从地理特征两个方面比较异同点)三、人文地理特征——发达的经济(1) 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主指工业)发展条件:不利: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
初中地理日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优秀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
(3)了解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
(4)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对比图表,了解日本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日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国际视野,增强对邻国日本的了解。
(2)学习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
(3)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
(3)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
(4)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的综合理解。
(2)日本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解读。
(3)日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借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激发学生对日本这个邻国的兴趣。
2. 新课教学(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
(2)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多山地、丘陵,沿海平原狭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资源贫乏,煤、石油等主要依赖进口。
(3)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经济发达,工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农业和渔业也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
(4)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主要工业区和沿海港口城市;多地震、火山,如富士山、樱岛火山等。
3. 案例分析以日本地震和火山为例,探讨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免费下载】区域地理复习日本教案

3、案例分析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群岛国家。
(1)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 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 1000多个小岛组成。
(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
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
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2、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 总面积3/4以上。河流短、急,水能 丰富。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 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 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富 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 日本的最高峰。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认识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5.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提问:同学们对日本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日本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1. 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1.1 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1.2 讲解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有狭小的平原。
1.3 介绍日本的气候特点: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1.4 讲解日本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2.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1 介绍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2.2 讲解火山和地震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3.1 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加工贸易为主,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2 讲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请学生解释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 强调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环境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4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4,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可能只知道一些基本的印象,如富士山、樱花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好奇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地理知识。
2.难点:日本的地形特点、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征。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4。
2.课件:日本的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
提问:“请大家来说说对日本的了解。
”学生回答后,总结并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日本的自然环境、地形特点、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资料。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简要讲解相关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特征,每组选择一个特点进行展示。
其他组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评价,共同总结日本的地理特征。
4.巩固(10分钟)针对日本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练习题。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

关于区域地理复习的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岛屿;(2)了解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3)熟知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及其原因;(4)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及对外经济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提高学生对日本地理位置的认识;(2)运用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对日本地形、气候特点的理解;(3)采用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讨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4)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优势。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本地理特色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2)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培养国际视野;(3)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1)领土范围及主要岛屿;(2)地理位置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 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1)地形特点:山地、丘陵、平原;(2)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
3. 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1)人口分布特点: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2)城市分布特点:沿海地区集中;(3)原因分析: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等因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1)经济特点:加工贸易经济、经济发达;(2)主要产业:电子、汽车、造船等;(3)对外经济关系:进口原料、出口产品。
5. 日本的发展经验与启示(1)发展优势:人力资源、科技优势;(2)发展不足:资源贫乏、环境问题;(3)对我国的启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2)日本的人口、城市分布及其原因;(3)日本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产业及对外经济关系;(4)日本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2. 教学难点:(1)日本地形、气候对经济的影响;(2)日本人口、城市分布的原因;(3)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优势。
日本地理教案设计

日本地理教案设计第一章:日本地理概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掌握日本的主要岛屿和半岛。
3. 理解日本气候类型和特点。
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太平洋西北部。
2. 地形特点:多山地和丘陵,沿海地区有平原。
3. 主要岛屿和半岛: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钓鱼岛等。
4. 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教学活动:1. 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日本地图,指出主要岛屿和半岛。
2. 图片展示:展示日本的地形和气候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分享各自的理解。
作业设计:1. 绘制日本地图,标注主要岛屿和半岛。
2. 写一篇短文,描述日本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日本河流与湖泊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情况。
2. 掌握日本最长河流和最大湖泊。
3. 理解河流和湖泊对日本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日本的河流:主要河流有长江、伊势湾、日本海等。
2. 日本的湖泊:主要湖泊有琵琶湖、琵琶湖、秋叶原湖等。
3. 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供水源、灌溉农田、发电等。
教学活动:1. 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日本地图,指出主要河流和湖泊。
2. 图片展示:展示日本的河流和湖泊图片,让学生描述其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日本的河流和湖泊分布情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享各自的理解。
作业设计:1. 绘制日本地图,标注主要河流和湖泊。
2. 写一篇短文,描述日本的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日本人口与城市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
2. 掌握日本的主要城市及其分布特点。
3. 理解人口和城市分布对日本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日本的人口数量:超过1.2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之一。
2. 日本的主要城市: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横滨等。
3. 人口和城市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
日本地理初中教案

日本地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3. 了解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3. 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日本地理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地形:介绍日本的地形特点,如富士山、大阪湾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气候: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如四季分明、樱花季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3. 资源:介绍日本的资源情况,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4. 经济:讲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如经济发达、出口导向型经济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5. 工业:介绍日本的工业分布情况,如东京、大阪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6. 农业:讲解日本的农业特点,如水稻种植、畜牧业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7. 渔业:介绍日本的渔业特点,如海洋渔业、淡水渔业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日本地理练习题。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日本地图,标注出地理位置、地形、城市等关键信息。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日本经济的短文,介绍其发展情况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以及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复习————日本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及其地形特点;
2、通过对日本的地形及纬度分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学会分析其气候的成因;
3、通过对日本的气候和地形的学习,学会分析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其气候成因的分析,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重点
1、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2、日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及其日本工业布局的特点;
3、日本气候类型与中国同纬度相比有何不同?
4、日本的资源优势和劣势,日本的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危害。
教学难点
1、日本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2、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及成因;
3、日本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如人口老龄化和资源贫乏的解决
等。
教学方法
1、讲授
2、对比分析
3、案例分析
教具准备
1、教学挂图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教师
高二地理组:张瑞华
教学过程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日本是东亚东部海洋上一个群岛国家。
(1)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
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附近的
1000多个小岛组成。
(2)面积比较狭小,人口稠密。
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1.2亿。
人口单一,99%以上为大和民族。
北海道本
州四国
九州
(2)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富
士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3776米,是
日本的最高峰。
(3)海岸曲折
多优良港湾
(如神户、横滨),
(人工海岸占1/3)。
2、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
总面积3/4以上。
河流短、急,水能
丰富。
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
的沿海地带。
东京湾附近的关东平原
是面积最大的平原。
3、海洋性显著的温带气候:
(1)、日本地处温带,在亚洲东部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内,季风气候显著。
(2)、南北气候有较大的差异:本州北部和北海道属温带季风气候;本州南部和四国、九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3)、气候海洋性强。
因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
降水丰富,年降水量
达1000-2000毫米。
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
相比,冬季较为温和,夏季较
凉爽。
4、自然资源
日本境内大部分为森林所覆盖,森林、水力资源丰富;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旅游资源丰富。
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工业所需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于国外进口,成为
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
二、日本的经济
1、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为什么?)
的狭小地区,主要有五大工业区:
(1)京滨区: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区。
(2)名古屋区(中京区):以名古屋为中心。
(3)阪神区:以大阪、神户为中心,是日本第二大工业区。
(4)濑户内区:
濑户内海沿岸。
(5)北九州区:
以北九州为中心。
(以高新技术为主)
理由:岛国多优良的港湾,海运便利;矿产资源缺乏,有利于
进口原料;国内市场狭小,有利于产品出口。
2、发展迅速,是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水平居世界前列。
3、经济以工业为主,工业现代化水平很高。
工业部门以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为主。
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和产值居世界前列。
4、经济对外依赖性突出,是世界上最大的原
料进口国(怎样进口?)。
工业产品也大量
销往国外。
三、应用实例: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左图中A、B、C三地与右图所示气候特征一致的是___
地,简单概括其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小结
1.日本是一个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群岛国家,人
多地少,地狭人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运便利。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是
最大的平原;火山、地震、台风、海啸多发,灾害频繁。
3.日本以季风气候为主,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
季风气候,海洋性强,降水偏多。
4.日本工业发达,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属临海型分布),工业主要是进口—加工—出口型。
5.日本矿产资源极度贫乏,主要靠进口,对外依赖性强;
森林、水能、渔业、旅游资源丰富。
板书设计:
日本
一、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2、地形
3、气候
4、自然资源
二、日本的经济
1、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工业类型
2、工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3、日本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