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的中国热点城市与区域重点

合集下载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1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6 2 0 ) 6 0 4 . 3 0 84 9 ( 0 2 0 —0 70
经 济全 球化 与城 市发 展 经 济全球 化 推动 了管 理 、金融 和 服 务业 的 国际 化进 程 ,使城 市成 为世 界经 济 的 区域 节 点 或 全球 节 点 。 当前 ,世 界各 国、各 地 区不 同层 次 的城 镇 体 系 已经 成 为各个 国家 和 地 区参 与经 济 全 球 化 和 区域 竞 争 的 客观 要 求 和 必 然 趋 势 。 从社 会 发 展的 角度 看 ,世 界将 进 入 以城 市 为 中 心 的运 行 系统 。在新 世界 ,主宰 世 界发 展 的将 是 以 国际大 都市 为 中心 的世界城 市体 系 。 随着 经 济 全 球 化 的不 断 深 入 发 展 ,城 市 ( 其 是特 大城 市 和 大 城 市 )发 展 中正 在形 成 尤


新 的城 市 经 济现象 :( )服 务业 已经成 为 许多 1 大 都 市 区巩 固新工 业空 间综 合体 以及带 动 收入 和 总就 业增 长 的主 导产业 部 门 ,其 中生 产 性服 务 业 的扩 展 成 为发 达 国 家 城 市 增 长 的 主 要 特 征 ; ( )多 城市 分 布 的跨 国公 司促 进 了新 型产 2 品 的开 发和 产 品市场 的控 制 ;( )由银 行 、法 3 律机 构 、保 险公 司和 证券 交易 所 共 同组 成 的金 融 综合 体 在世 界城 市 等级 体 系的顶 层 城 市 的高 度集 聚 ,成 为各部 门 的决策 中心和 E益 增 长 的 l 全球 经 济一 体 化 系统 的节点 。 在 新城 市经 济 现象 和信 息化 社 会 的共 同推

全球城市价值链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论——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战略

全球城市价值链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论——强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化理论重构战略

作 者简 介 :张鸿 雁 ,南京 大 学城 市科 学研 究 院 院长、 南京 大学社会 学 系教授 、博 士
生 导 师

( 苏 南 京 2 0 9 ) 江 10 3

全 球 城 市 价值 链 的建 构 与 中 国城市 社 会 的来 临
在 全球 经济关 系 的整合 中 ,中 国 的城 市 正在 成 为世 界 新 经 济一 体 化 中 的重要 环 节 和 区位节
点 。但 是 ,在 以往 全球 经 济一体 化 的发展 竞 争 中 ,中 国在 全 球 价 值 链 中处 于 低 端 环 节 和 下 游 区 位 ,在 总体上 表 现为 资源 与能源 高 消耗 ,经济 的整 体 发展 是 以丧 失 可 持续 的发 展 环境 为 代 价 的。
中国原本 就是 资 源匮乏 的 国家经 济体 ,在 高 消耗 的经济 模式 下 ,资源越 发 匮乏 ,对未 来 的可持续 发展 造成 的负面影 响越 严重 ,抑 或可 以说 ,在 全球 化 的竞争 中 , 中国新 的经济体 系 与社会 发展 正
济 体 系 中 ,应 当构建 中国化 的全球 城市 价值 链 ,并实 现在 这一 领域 的理 论建 构与 实践方 面 超前一
收 稿 日期 :2 1 - ・4 0 1 6 1 0 ① 姜 杰 、张 喜 民 、王 在 勇 :《 市 竞 争 力 》 山东 人 民 出版 社 20 城 , 0 3年 版 ,第 2 5页 。 4
社会 科 学
21 0 1年第 1 0期
张 鸿雁 : 全球 城 市 价 值 链 理 论 建 构 与 实 践 创新 论
全 城 价 链 论 构 实 创 论 球 市 值 理 建 与 践 新
— —
强可 持 续 发 展 的 中国城 市 化 理论 重 构 战 略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入学考试题目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博士入学考试题目

博士考试由3门课程,英语、规划原理和规划分析。

1、英语一定要去上补习班,要不就复印听课资料,考试会送20-30分的题目。

2、原理考试,多看最近三年的规划杂志。

要作到言之有物,辩之有据。

3、规划分析由多个老师轮换着出题,我那年的考试方向大变,基本上是道路交通和GIS内容的。

所以大家要多看书。

2004年的考题,博士3课中,英语、规划原理都满50就行了, 规划分析要60分。

2008年11月规划博士考题城市规划原理1.从你所在学科(可以是城市规划或其它相关学科)的视角,论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挑战。

2.结合你的硕士学位论文或一个研究项目,论述研究方法论的应用。

(以下为四选二)3.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视角,论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4.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视角,论述中国城市规划变革面临的主要议题。

5.论述经济全球化对于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6.论述你所在学科(可以是城市规划或其它相关学科)中与城市相关的主要研究议题及其最新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设计与分析现在控规的制定中常常附带总平面设计,但往往缺乏整体设计观点、和对于整体空间把握的深度。

请结合案例分析。

江南某省会城市临近铁路站场的居住区,面积150公顷,被主干道分割,地铁从地块右侧经过并设站,铁路位于地块西南侧。

城市公园位于地块东北角,两条河流从基地内穿过。

现给出该地块的控规和总平面意向方案,请分析其特点并给出优化调整意见,要求图文结合。

文字不超过1500字。

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对原方案的解读,要求文图结合(文20分,图15分)2.对原方案进行评价(20分)3.提出优化调整方案,要求图文结合(图25分,文20分)2007年11月规划博士考题城市规划原理回忆版本1.从你所在的学科(可以是城市规划或其它学科)谈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议题及其相关对策。

2.就你所做的一项研究,谈谈研究中方法论的应用。

(以下为四选二)3.论述城市中效率与公平的看法。

3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维度,全球化与国家、区域、城市、跨国公司

3全球化概念,全球化维度,全球化与国家、区域、城市、跨国公司

Source: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Heritage Foundation, 2008
时间框架
全球化何时开始?
古代
现代时期
后现代
历史开始起
19世纪
二战以后
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险、战争与贸易 大众生产与消费 自由贸易
加速
殖民主义探险时期 工业革命
电讯系统与交通 技术
系统 形态
帝国主义 / 重商业 主义
帝国
帝国主义 / 资本主 义
民族国家
资本主义 / 公司 主义(团体主义)
经济集团
全球化的维度
1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 世界经济通过全球生产、全球市场、全球金融的 安排形成全球化。
跨国公司通过全球范围的运作引起新的国际劳动 分工,即制造业部门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
• 放松管制(De-regulation): cut down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state
• 机构精简(Downsizing): cut down the size of the state bureaucracy
• 私有化(Privatization): cut down the public sector, sell it off to provide more space for the private sector
“a process (or set of processes) which embodies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nd transactions - assessed in terms of their extensity, intensity, velocity and impact generating transcontinental or interregional flows and networks of activity” (David Held)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一、概述“空间的生产”概念源自人文地理学和社会理论的研究,其核心内涵强调了空间并非自然存在或既定不变的实体,而是通过人类活动、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动态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框架认为,空间不仅反映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力量的交织与博弈,而且也是这些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和载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空间生产的模式、形态与意义都在不断演变。

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而言,深入理解和应用“空间的生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重构、城乡关系调整乃至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都是空间生产过程的具体表现。

探讨“空间的生产”的逻辑体系及其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城镇化背后的动力机制,探寻更加科学、可持续的空间治理策略与路径,以期推动城镇化向着更高质量、更和谐的人居环境方向发展。

研究背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挑战不平衡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城市病: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农民工权益保障等。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手段,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探讨“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价值指导城市规划与设计:“空间的生产”理论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和生产性,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载体。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政管理面临的十大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政管理面临的十大挑战

八、挑战8:社会工作国际化程度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会工作的国际化程度较低。为提高社会工作国际化 程度,我们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 推动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九、挑战9:社会工作信息化水 平低
九、挑战9:社会工作信息化水平低
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了服务效率和质量。为提高社会 工作信息化水平,我们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信息平台和数 据库,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九、挑战9:社会工作信息化水平低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努力,我们才能推动当代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健康发展。
谢谢观看
内容摘要
另外,全球化还带来了国际法律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国际法律市场中,不仅 有来自发达国家的律师事务所和企业法务部门,还有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法律 机构。这种竞争使得中国法学教育需要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 以适应国际法律市场的需求。
内容摘要
最后,全球化还对中国法学教育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化背景 下,科研工作已经从国内转向了国际。中国法学教育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开展跨 国法学研究,提升中国法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当前,社会工作服务供需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许多有需要的人群无法得到 及时有效的服务。为缓解社会工作服务供需不平衡现象,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工作 服务机构的建设,提高服务覆盖面和效率,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 会工作服务供给。
五、挑战5:社会工作者职业认 同度低
五、挑战5: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度低
八、反腐败与廉政建 设
010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全球化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趋势,对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行政管理而言,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 战。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政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次演示将就其中最为突 出的十大挑战进行探讨。

中国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中国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1.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

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

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布局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形成了多样化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

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一,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一,现实竞争力第二,成长竞争力第一。

(1)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山水优美度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城市劳动力数量同样令其他城市群难以望其项背。

此外,在城市水资源供给、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优势也使该城市群成为投资热点。

该城市群商品经济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2)现实竞争力。

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等城镇群发展机制的推进,上海的国际性城市职能日益凸显,南京和杭州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南通、泰州、扬州、湖州、绍兴等以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舟山等以旅游职能为主的城市特色鲜明。

尽管如此,该城市群分工程度上还略显不足。

总体上,该城市群2007年GDP规模、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中心城市首位度等都位居前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该城市群以全球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全球区域正在形成。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的强化。

上海国际性城市的带动,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

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P增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总部经济研究进展及思考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总部经济研究进展及思考
文章编 号:0 9 6 0 ( 1)9 0 9- 6 10 - 0 02 1 - 0 1 0 0 0 中图分类号 : 20 F 9 文献标识 码 : A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课题 ” 中国城市增长模式 转型研究” (9 J0 6 资助成果 。 0CL4)
作者简介: 严翔.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本科生 男, 于涛.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 划学院讲师; 男. 汪鑫 . . 男 南京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划学院本科 生。
全球 化背景 下城 市 总部经 济研 究进 展及思考
R s a c a d e e r h n Co ia i n f t H a q at r E o o i t e 一 gt to o Ci y e d u re s c n my n h — Co t x f o a ia i n n e t o Glb I to z
征 和 目标 定位 .并解释 了上市 公 司迁
I T及通讯 设施 ,但研 究缺乏 实证数据 。

种高 端服务 经济 .强 调发展 总部经
础 。第 四产业 区位论是 由 G tma o t n在
17 9 0年 正式提 出的 ,它主要 关注 企业
魏 后凯 白玫 (0 8 2 0 )考察 了中国上 市 公司总 部迁移 的变化 趋势 、基本特
能 。国内一些学 者也对总 部经济 的定
义 与特 征进行 了不 同角度的探讨 ( 表


规 划等学科领 域 的国内外学者 通过引 入 不同学科 的 内容 .例 如第 四产业 区
位 论 ,企业 总部 区位 论 ,经济 结构理
概念 .到 目前 为止还 没有一个 公认 的
表 2。 )
表 1总部经济的定义

全球化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第八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变革时代的中国区域

全球化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第八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变革时代的中国区域

中央财经大学苏雪 串等在“ 世界城市两极分化 的
经 济机理 分析 ” , 中 主要从 世界 城 市 产业 体 系重 组
对 就业 结构 的影 响 、 福 特 主 义 的新 型 生 产 组 织 后

全球 化 、 金融 危机与 区域 经济发 展
方式对功能柔性 和数 目柔性 劳动者 的分化作用、 工会与福利保障作为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作用弱
在全球化和金融危机背景下 的中国区域经济 发展问题研究是本届年会 的重要主题。西南民族 大学郑长德教授在 “ 全球化与区域间收入 的不平 等” 的主题学术报告 中, 在对 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 概要描述的基础上 , 构造了全球化指数 , 分析了这 些指数与反映中国经济发展地 区差异 的指标 间的
化以及信息技术 的运用导致劳资关 系的重组和创
意阶级在世界城市的高度集聚与低端服务业就业 人员收人差距的扩大等方面分析了世界城市两极 分化 的经 济 机 理 。 以 期 对 后 发 国 家 产 生 警 示 作
用 , 别是 中国 高 能级 的城 市 在 向世 界 城 市 发 展 特 过程 中 , 预 防并尽 量避 免城 市 内部 两极 分化 。 需要 华东理 工 大学杨 上广 等 讨 论 了全 球 化 背景 下
线性关 系 , 而非 简 单 的线 性 关 系 。他 的 分 析 在一
以来 , 在全球 化 背景下 , 日益 融人 全 球 经 济 一城 市
体系的浦东新 区, 快速工业化 、 城市化进程 引发 了 中国乃至全球资本 、 技术、 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 在其空间集聚 , 并使得其经济社会 结构 发生 了深
关系。分析表明 , 从全国看 , 经济全球化对于经济
发展 地 区差 距 的 扩 大 有 促 进 作 用 。从 地 区层 面

《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

《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

《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信息提供日期:202x-05-12信息深圳人民政府办公厅为深入贯彻胡锦涛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x—2020年)》、《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2x—2020)》以及《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以国际化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水平,推进法治社会和城市文明建设,特制定本行动纲要。

一、深圳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期,核心城市间的竞争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体现。

从全球来看,许多都会城市都在制定未来30—50年的发展战略。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处于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以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为契机,在更高起点上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深圳经济特区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必然选择。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家为深圳确立了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深圳要围绕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始终坚持“四个先行先试”:对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先行先试;对符合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符合我国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试点探索的制度设计先行先试;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全国具有重大示范带头作用的体制创新先行先试;对国家加强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重要事项先行先试。

继续发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作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引领未来,争取将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进而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探索新路。

(三)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是建设科学发展新特区的有效途径。

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土地有限、资源短缺、人口不堪重负、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等制约因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以转型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创新发展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以和谐发展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以协调发展加快经济特区一体化进程、以低碳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深圳质量”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

2010年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湖南罗石文一、背景资料:1、2010年世界区域热点(1)东南亚(东盟)。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河相连,湄公河(澜沧江)贯穿其中,因此要关注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地质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马六甲海峡位置、石油管道建设问题;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水能开发问题、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东北亚(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中俄关系)。

主要关注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表现,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分布;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特点。

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亚(印巴问题、中印关系与合作)。

南亚地区考查内容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农业的关系、季风洋流;地形特征与河流;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分析;印度综合国力的分析、人口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锡金国为印度的“锡金邦”等。

(4)中亚(中国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

主要应关注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荒漠景观及荒漠化问题,河流、湖泊的补给;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外运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问题。

(5)非洲。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

重点应关注埃及、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特征。

(6)欧洲。

应关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河流特征及冰川地貌、工农业区分布及区位特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德国和俄罗斯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哥德堡号航行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的考查。

2、中国区域热点(1)中部崛起注意分析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关注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农业与城市区位分析等。

中国全球化新布局的四大战略重点

中国全球化新布局的四大战略重点

中国全球化新布局的四大战略重点2014-08-12 13:54证券时报张茉楠字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孕育着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全球价值链革命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大势。

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内生于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未来,中国必须顺应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构筑新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及重点。

第一大战略重点是应该以促进双向投资为重点的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与出口国,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以加工和组装为主导的出口产业会限制中国产品的附加值。

在长期看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与劳动力成本的继续走高以及来自其他低成本经济体竞争优势的日益加剧,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比较优势可能会削弱。

目前,全球出口增值的近一半来自服务部门,全球直接投资总存量的60%以上都流向了服务业。

这说明,服务要素已成为决定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的关键要素,提升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价值链条应该在这方面多花些气力。

为此,我们进一步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推进服务领域的投资自由化,将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外资准入大门将进一步打开,将吸引更多的国外高级生产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本等来到中国。

同时,2013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成为流出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境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使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角色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产业转移承接国逐步转向资本双向流动的国家,进入了一个对外投资的新阶段。

从长远来看,凡是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均有较高的机会参与国际市场的政府采购。

因此,全球化红利并没有减少甚至消失,只要中国善于利用吸收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级生产要素,不断地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它依然能够给中国带来新一轮红利。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_以四川省广安区为例

全球化条件下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_以四川省广安区为例

现代经济信息一、广安承接工业转移的优势(strengths)分析(一)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广安区地处“川东门户”,是广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沪蓉高速公路的连接点,是川东北重要交汇点。

广(安)渝(重庆)、广(安)成(都)高速公路贯穿境内,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广安与其他地区。

广安区前锋工业集中区距广安市区30 公里,一级公路横穿其中;襄渝铁路从旁经过,到重庆菜园坝火车站铁路运距 150 公里;另外,正在规划建设的广安港将于年底正式开建。

建成后千吨货运将从广安直抵上海。

(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为系统全面的工业产业布局劳动力成本也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前锋镇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前锋镇全镇共有37206人,城镇人口为170000人,城镇面积3.2万平方公里,为省级试点(重点)小城镇。

最近几年广安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正在向城镇人口转移。

另外,前锋镇采取多项举措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

前锋镇工业园区承接重庆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以扶优育强区内企业为重点,分设机电加工、新型建材、生物化工、包装、微电子产业配套、农产品加工、轻纺加工七大园区,形成“一区带七园”的工业布局及发展思路。

园区与城镇在发展规划上也融为一体。

按照“构建广前工业走廊,打造前锋工业重镇”的思路,形成了镇东物流仓储区、镇西镇南工业集中区、镇中生活办公区、镇北商贸服务区四个功能区,使工业发展规划与城镇拓展规划得到有机融合。

(三)矿产类型和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广安区的自然条件较好,矿产资源富集。

矿产资源富集,种类多、品位高、易开采,现已探明和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近30种,其中煤炭蕴藏量1.85亿吨、铁214万吨、岩盐1000亿吨、天然气1200亿立方米,为能源、建材、化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广安区适宜农、林、牧、副、渔业综合开发,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红薯、豆类、油菜、水果等多种农产品,是全国商品粮和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建有优质粮油基地40万亩、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认证的优质柑桔龙安柚基地10万亩,特别是广安松针茶叶、龙安柚、白市柚等土特产品,为农场品加工生产提供了丰富原料。

肖金成:“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

肖金成:“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

肖金成:“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作者:肖金成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03期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改革的双重作用下,国内各区域间的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存和互动效应逐步加深,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

“十三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作为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珠江—西江经济带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与合作的战略重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加快京津冀区域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45%;常住人口一亿多人,地区生产总值5万多亿,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我国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和合作的重要门户,拥有全国最高密度的交通网络,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设区域经济共同体,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京津冀区域从发展条件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产业合作基础,为了提升京津冀在世界、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京津冀各市应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总体目标,树立起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把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竞争力视为自身必须承担的重要任务,在壮大自身经济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区域总体竞争力的提高。

京津冀各地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

京津承担着率领京津冀参与全球化竞争,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与竞争能力的任务,在追赶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提高制造业总体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需要迈出更大的步子。

河北各市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科技创新和京津的人才为依托,通过重点优势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大幅度缩小与京津的经济差距,逐步实现与京津产业链条的对接,不断寻求产业发展与合作的机遇。

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分工层次京津冀各地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实现合理分工是构建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取得未来发挥持久优势的根本所在。

全球化下的中国热点城市与区域

全球化下的中国热点城市与区域
王坦 男 香港大 学中国发 展国际研 究 中心 研究 员 .博
进程才得以超越 国家的界限 形成 “ 无间”的全 球 贸易网和 无界 ”的电子金钱流_ 2 ] 总而言之 . 现今 的科技 日新月异 ,交易成本 降低 使得 国际 间的贸易产生的越来越快 交易也越来越方便 全球金钱流一个最重要的后果就是在金融服 务最集 中、金融 资本流动最大最快 的地方 将形
三年创历 史新 高, 0 4 2 0 年更首次 突破 6 0 0 亿美元,
超越 美国,位列 全球 第一 。全球化的观念和理念
已经 深 入 到 中 国的 角角 落 落 ,谁 如 果 忽视 了这 个
生产 的一体化以及 贸易. 生产 服务国际化_ 全 I _ 。
球化 的过程可以被 普遍 的理解为这种一体化和国
US 6 iinf rh rti ,up sigta f e ¥ 0b lo o ef s t l t i me sr asn t t h oh
US a d b c mi g Wo l .1 Th o c p sa d n e o n rd No . ec n e t n f r e fg o aia i nh v u s n i l n u n e o c s l b l t a es b t t l i f e c d o z o a ay l Ch n ’ d v l p n . s d o h t d e n t e i a S e e o me t Ba e n t e s i so h u ‘n e t n ah o DI n e mo eo g o a ‘ v sme t t fF ”a dt d f e i n l I P h r g o h t i a e r d c ste g o h tn e c f r wt , h sp p rp e i t h r wt e d n y o C i a S s y a cg o a i ・ g o s nt e 1 t h n ’ mo t n mi lb l t r in l d cy e i h h F v - e rP a e i d a d i h e t e we t iey a l p r ten x n t t ny n o n n t o

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本次会议 的初衷 。 针对当前热 点问题 , 如 全球化与 中国大 都市 区域定位 、全球 化
与区域合作和产 业聚集 、新时期 经济地 理学的研究热 点与区域发展理 论等 ,展
开 了 广泛 的 探 讨 。
晓东副教 授认 为 , 世纪交接 以来 , 网络 技 术正 在不断 地 “ 熨平 … 距离 ”的特
存在经济结构和城 市功能上互 补性 强等 特点看 ,香港通过与深 圳共建 港深 大都 市体系 ,以拓展腹地 并获取 足够资源 支 撑其全 球大 都市 功能建 设 ,前 景灿 烂 。 中国人民大学 区域 与城市 经济 研究所付
两 大 都市 圈的技 术效 率 与技 术进 步 情
况。华东 师范大学沈 玉芳教授认 为 ,影
协调 发 展 中需要 重视 对 协调 机制 研 究
观 出发 , 确立新 的研究视 角 , 着重处理 好 城 乡规划 与城 镇 等级 、城 乡规 划 与 主 体功 能 区 、城市 和集 镇 的建设 用地 标 准和城 乡规 划和城镇 化等 多个关系 。
北京 师范 大学 吴 殿廷 教授 以敏 锐 的观
济全球化将 进一步提 升纽约 、伦敦和 香
体化的进 展情况 ,分析 了上海 与浙江
之 间 ,浙江省 内部 各个区域之 间的经济 关 系变化 , 从政府 与市场 , 错位竞争 , 基
础设 施协调 ,产业集群 发展等方面 ,提 出了区域一体化 应 当研究 的问题。南开 大 学 经 济研 究 所 吴浙副 教 授 则指 出 在 GI 台上分析 ,除长三角 、京 津冀等 S平 少数 核心 区域 之外 ,大部分 中心城 市的
征 ,使得 环球 “ 同此凉热 ” ,因而推 动 了全球化 的进程 。广州大学 吕拉 昌、 余 国扬教授 等认 为 ,从经济 地理学 出发 , 可以 将全 球化 看 作全 球 地 区化和 地 区 便 于化 两个相 对的过 程 。

11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

11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考点解读与训练11 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热点背景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

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3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第一次归纳总结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儿大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未来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区域发展战略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是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是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中国的五大区域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适应这种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冲破行政区经济的束缚,深化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实力。

一、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原有的“行政区经济”,由于条块分割,无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已不能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于是,出现了跨行政区不同形式的经济联合,如经济技术协作区、经济协作区等。

但这些经济联合体,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初级形式,并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联合,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也不能达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目的。

因此,有必要继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达到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增强区域及全国经济实力。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阶段(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与形式参考已建立的国际间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及我国目前存在的各种区域经济联合体,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可定义为: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或地理特征较相似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为谋求发展而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与共同经济调节,形成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内各地区合理分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联合体共同繁荣。

经济协作区是我国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初级的、松散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围绕加强能源、交通及其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通过大跨度的联合,促进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行政区范围大小又分为四种形式:一是省(区)际经济协作区,即相邻的若干省、区、市,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二是省际毗邻地经济协作区,即相邻几个省、区、市间的部分接壤地区,按照历史的经济联系和现实经济发展需要,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三是省内经济协作区,根据本省、区的经济布局和各市、县经济发展要求,自愿建立的合作组织;四是城市间经济协作网络,即若干地域相邻,或沿海、沿江、沿路的若干城市,在自愿互利基础上建立的合作组织。

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基于长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

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基于长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

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基于长江三角洲的案例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日益受到关注。

空间外溢效应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空间外溢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案例分析,深入探究空间外溢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简要介绍空间外溢效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理论背景。

接着,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分析该地区空间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运用相关数据和统计方法,实证分析空间外溢效应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趋势。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提出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空间外溢现象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空间外溢,指的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扩散和互动,对邻近地区产生非直接的影响。

这种现象在地理位置相邻、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尤为明显,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成熟的区域之一,其内部城市间的经济联系紧密,空间外溢效应显著。

在此背景下,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外溢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看,这有助于深化对空间外溢效应的理解,揭示其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丰富和完善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从实践层面看,这有助于指导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其他类似区域的经济发展策略制定,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外溢现象,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系,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对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经济增长理论与新制度主义
首先,“国家(地区)比较优势”理论显示在
国际贸易的过程中,所有的交易伙伴,不论你所
在区域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有没有绝对优势,都
有平等进行交易的条件和可能。全球化概念的提
出就是基于对“国家(地区)比较优势”概念的
认同。同时,新贸易增长理论(N e w G r o w t h
【关键词】全球化;外商直接投资路径;全球城市- 区域
CHINA’S MOST DYNAMIC GLOBAL CITY-REGIONS UNDER GLOBALIZATION Danny T. WANG; Simon X.B. ZHAO ABSTRACT: Since China joine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China had been consecutively broken record in 2002, 2003, and 2004. In 2004, China’s FDI had reached US$60 billion for the first time, surpassing that of the US and becoming World No. 1. The concepts and forces of globalization have substantially influenced China’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tudies on the “Investment Path of FDI”and the mode of regional growth, this paper predicts the growth tendency of China’s most dynamic global city-regions i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and in the next ten to twenty years. KEYWORDS: globalization; investment path of FDI; global city-region
全球金钱流一个最重要的后果就是在金融服 务最集中、金融资本流动最大最快的地方,将形
【中图分类号】T U 9 8 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王坦,男 , 香港大学中国发 展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博 士研究生。 赵晓斌, 男,博士,香港大 学中国发展国际研究中心 主任。
成一些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2]。虽然全球化 【收稿日期】2 0 0 6 - 0 3 - 0 6
香港大学 中国城市 发展论坛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06 年 第 30 卷 增刊 VOL.30 SUPPLEMENT 2006
Hong Kong University Urban China Forum
的触角向雨水一样波及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但 全球化下资本的聚集与转移却像水银一样有它的 落点与方向。
(innovation)和人力资本的不断改进及完善,从而
会领导一个地区长时间的极化增长。这种增长模
Hale Waihona Puke 式是以前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即“收益递减”
理论)无法解释的,所以叫做“收益递增”。“收
全球化下的中国热点城市与区域
王 坦 赵晓斌
【摘要】自从中国 2001 年底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跨 国公司加大了对华投资的种类和规模。据资料显 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 2002,2003,2004 年连续 三年创历史新高,2004 年更首次突破 600 亿美元, 超越美国,位列全球第一。全球化的观念和理念 已经深入到中国的角角落落,谁如果忽视了这个 力量,谁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对企 业而言如此,对地区发展而言更是如此。本文以 学术视角总结外商直接投资路径与地区增长模 式,并在此框架下点评全球化下的中国热点城市 区域,预测中国区域经济下一轮走向。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对于贸易的双
方或多方都是有益的。所以,对整个世界而言,贸
易的好处是成双倍乃至多倍的。从贸易中得来的
收益又会被再投资,从而导致企业间、行业间、地
区间的再整合、再分工、再集聚[1]。在这整个过程
中相对劣势的企业或地区有机会打破绝对优势理
论下的垄断,奋起直追,以弱胜强。
然而,如今的贸易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贸
1 经济全球化
现今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贸易与
生产的一体化以及贸易、生产、服务国际化[1]。全
19
王 坦 赵晓斌 全球化下的中国热点城市与区域
球化的过程可以被普遍的理解为这种一体化和国
际化在全球的急剧扩张过程,这种扩张过程是突
破国家制度和国界的。理解这个过程对于贸易双
方合作和贸易体系本身都有很特别的意义。
Theory)基于对知识经济产业特征的理解,提出
“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理论[3]。其主要观
点是认为集聚经济更容易产生专业化分工,而专
业化分工又是技术变革的内因。这种由于技术革
新产生的专业化分工使得技术含量很高的相互有
联系的上下游企业倾向集中在特定的区域。这些
20
工业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导致革新
易”了,它涵盖得更广大而内容也更复杂。在全
球化的今天,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
们通过电子网络交易着金融、服务、信息、技术、
知识产权。庞大的金融资本流在弹指间辗转于世 界各地。显而易见,在这样的“超级”贸易网络 中,物理意义上的距离对于企业选址的考虑已越
【文章编号】1 0 0 2 - 1 3 2 9 (2006) 增刊 -0019-04
来越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当地信息技术的基础 设施、电信网络、互联网及信息服务,以及由此 带来的对于信息的获取和掌握。正是由于这些因 素以及由此产生的所谓“信息外在性”,全球化的 进程才得以超越国家的界限,形成“无间”的全 球贸易网和“无界”的电子金钱流[2]。总而言之, 现今的科技日新月异,交易成本降低,使得国际 间的贸易产生的越来越快,交易也越来越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