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届河南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大联考(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冲破西方“文明三要素”(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桎梏,提出“以王权和国家的出现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标志”的中国方案。
据此,下列遗址可以作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证据的是()A.姜寨聚落遗址B.良渚古城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2.秦简《为吏之道》把忠信敬上、孝敬父母作为官吏的必备品格和行为准则。
睡虎地秦简中亦记载有父亲以不孝罪状告儿子,得到官府支持的判例。
材料反映了当时()A.礼法并用加强社会治理B.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C.整顿吏治加强专制统治D.以法治国缓和社会矛盾3.如图为在地处丝绸之路南道的交通要冲的尼雅遗址汉代墓中,发现的皇家官府织造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这是新疆地区发现的最早的“中国”二字。
新疆博物馆将其作为“镇馆之宝”,主要原因在于此文物见证了汉代()A.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盛B.官营手工业的高超技术C.西域地区中华文化认同D.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西域4.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5.如表为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以及地丁银情况。
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A.清朝摊丁入亩税制改革B.高产作物促进人口增长C.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D.专制统治导致政治腐败6.如表为张謇的1911年辛亥日记中高频词统计(含“笺注”中相关电文)。
这反映了()A .近代中国社会激荡转型B .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C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D .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7.如表中高考作文题目折射的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8.14世纪,英国埃尔顿庄园的领主把19个茅舍农告上法庭,他们被指控没有将牧草装上马车。
河南省历史高考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
河南省历史高考复习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古代中国的历史学家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司马迁B、司马光C、班固D、范晔答案:A 解析: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史学著作之一,其文笔优美,叙事详实,因此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其他选项中的司马光、班固、范晔也都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但此题所指的正是司马迁。
2、在抗日战争中,哪次战役被毛泽东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A、百团大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第三次长沙会战答案:B 解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它不仅提高了中国军队的士气,也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称平型关大捷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其他选项中的战役也都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但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更为深远。
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成立D. 长征胜利【答案】B. 五四运动【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1919年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这场运动不仅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大规模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唐朝初期实行的均田制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剧了土地兼并现象B. 导致了中央集权的削弱C. 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增加了对外贸易的依赖【答案】C. 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均田制是唐朝初期推行的一项重要土地制度,旨在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限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税收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5、以下哪位古代中国历史人物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 司马迁B. 班固C. 贾谊D. 王安石答案:A解析: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选择A选项。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 (共20小题, 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右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A.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建筑用途广泛B.史料价值突出C.艺术价值较高D.材料来源丰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C.农业技术落后D.商品经济衰退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河南省驻马店市历史高考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河南省驻马店市历史高考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中国历史上,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兴起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选项A,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此时清政府尚未意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因此洋务运动尚未兴起,故选项A错误。
选项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开始主张学习西方,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洋务运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故选项B正确。
选项C,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但这已经是洋务运动失败之后的事情了,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时洋务运动早已失败,故选项D错误。
2、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其中,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而发动的一场变法图强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选项A,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与题干中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不符,故选项A错误。
选项B,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是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题干要求,故选项B正确。
选项C,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而发动的一场革命,与题干中的维新派不符,故选项C错误。
选项D,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于1915年发起的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与题干中的维新派不符,故选项D错误。
2020年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六)
2020年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其内底铭文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据此可知()A.西周早期天下观已经萌发产生B.周成王时期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分封制推动了国家的形成发展D.“何尊”代表青铜器最高技艺【答案】A【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主要考查中国早期国家观念的形成。
【解答】通过材料“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天下观,故A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材料信息未涉及到分封制,同时国家形成于夏朝,排除C;D不符合材料主旨,说法也错误,排除。
2. 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答案】B【考点】隋唐三省六部制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情况。
【解答】三公九卿制是秦朝设立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唐朝设立的中央官制。
前者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大权;后者相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尚书分掌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之权,因此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种变化体现了国家决策程序的日益规范化,故B正确。
AC与“制度变革层面”不符,故排除。
D应是指科举选官制度有关,故排除。
故选B。
3.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
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状态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C.以儒家的思想为理论基础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高中历史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历史事件难以还原真相B.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D.“家天下”由此开始1.(2分)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A.孟子仁政理念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B.孟子仁政思想违背社会发展潮流C.司马迁认为孟子仁政思想没有价值D.司马迁批判孟子仁政思想2.(2分)孟子曰:“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司马迁评价:“孟轲……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据此可知( )A.汉族中融汇了大量少数民族成分B.改姓之人大多是官僚、贵族C.古人反对血缘宗法观念D.北方少数民族完成汉化3.(2分)《资治通鉴》记述:“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皆改之。
’……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后人感慨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
氏族之辨,果何益哉!”从中可以看出( )A.隋朝出于政治目的,元朝出于经济目的B.都带来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C.都催生了沿线城市的兴起与繁荣D.开通运河都带来经济重心南移4.(2分)隋元两个朝代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开通了运河航运( )5.(2分)苏洵描述:“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
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河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部分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学家总是将天与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体现出整体的思维特征,如《史记》中关于天象、自然及其对人事影响的记述等均属于此类。
中国古代史学研究,肯定历史的变易过程是一种盛衰之变,如《汉书》中的本纪、列传、志、表四种体例都具有贯通意识,还植根于高度的社会历史和民族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书写历史的兴亡成败,史学家们不仅致力于追求史实之真,还将儒家圣人的是非作为史学道义的标准,书法不讳,《汉书》以“旁贯《五经》”为撰述原则。
——摘编自汪高鑫《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材料二中国近代史学产生于社会激剧变动的时期,是在晚清王朝腐败无能、国人饱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晚清时期,梁启超以署名“新史氏”在《新民丛报》上疾呼:“史界革命不起,在此时期,他还撰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等文,王国雄也认为“我国学术尚未达自觉地位”,不擅长“抽象”、不精于“分析”——摘编自张越《论中国近代史学的开端与转变》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史学出现了最深刻的变化,全国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潮,1949年10月创刊的《学习》杂志就是推动这个学习的重要刊物。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量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著作以指导史学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何兆武、陈启能主编的《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他们指出“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对历史学的理解都有其理论的方面,前者是历史理论——摘编自瞿林东《新中国史学五十年的理论建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学的思维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新史学”研究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史学出现了深刻变化的表现,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看法。
人教版河南信阳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河南信阳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公元4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出现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A: 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B: 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性C: 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D: 江南发展迅速,经济重心南移【答案】C【解答】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表明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故C正确;A太过绝对,排除;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第2题.朱熹在兴复白鹿洞书院时,曾勖勉学生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即使是青衣紫袍满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而要向颜渊学习,居陋巷钻研圣贤经传,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
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朱熹旨在宣扬存天理,灭人欲B: 宋代书院教育与科举制的对立凸显C: 理学注重社会教化,有利巩固统治D: 理学思想出现反功利、重实学倾向【答案】D【解答】根据题干材料勖勉学生不要参加科举,不要只想追求利禄,即使是青衣紫袍满地皆是,也不要俯身去拾只追求明诚两进、敬义偕立可以看出理学思想出现反功利、重实学倾向,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
故选D。
第3题.(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材料中的蕃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A: 吐蕃B: 女真C: 契丹D: 党项【答案】C【解答】略第4题.中英《天津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约定照各大邦和好常规,亦可任意交派秉权大员,分诣(去)大清、大英两国京师,并对驻外公使待遇、来往礼节做了规定。
这反映出()A: 清廷舍弃了传统华夷观B: 清朝利用国际法维护利权C: 英国谋求扩大侵华权益D: 中英间形成平等外交关系【答案】C【解答】A.材料反映的是《天津条约》中两个国家可以互派大使进驻双方的首都,并没有体现出清政府舍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材料中清政府的利益并没有得到维护。
人教版河南焦作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河南焦作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商代是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
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常铸有铭文,标明器主的族氏和祭祀对象,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说明器物的用途。
从材料看,商代铸造青铜器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A: 强化国家政权机能B: 扩大统治区域C: 突破血缘组织框架D: 完善宗法制度【答案】A【解答】材料体现的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礼器和兵器,尤其是青铜铭文中记载商王对器主的恩赐内容,强化了国家政权机能,故A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违背史实,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
故选A。
第2题.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
汉代出现这种观念主要是由于()A: 官僚体制的确立B: 君主专制的强化C: 监察制度的完善D: 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D【解答】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汉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思想主张,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与题意无关。
故选D。
第3题.如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
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B: 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C: 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D: 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答案】D【解答】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从汉到元都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材料并没有叙述水利的兴修,排除A;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封建官吏控制水权来盘剥百姓,排除B;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第4题.明初设置巡抚,以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
所以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
这体现了()A: 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B: 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C: 地方官不断威胁中央集权D: 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答案】A【解答】材料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反映出君主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体现了君主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故选A项;巡抚的设置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但材料强调的是再派近官对其制衡,排除B项;材料专制君主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不能据此推断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排除C项;D项是表面现象,材料反映的实质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排除D项。
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历史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中华民国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袁世凯答案:C 解析: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誉为“中华民国之父”。
A选项的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B选项的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D选项的袁世凯是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首任大总统。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A. 五四运动B. 辛亥革命C. 戊戌变法D. 新文化运动第一场辩论答案:D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场辩论发生在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起,因此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第一场辩论”。
A选项的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选项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变革,C选项的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改革尝试。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明太祖答案:A解析:秦始皇,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因此,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
其他选项中的唐太宗、汉武帝、明太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但未达到“千古一帝”的称号。
4、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发生于1840年至1842年。
这场战争使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它们并非近代史的开端。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上学期历史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河南省新乡市历史高一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地理大发现B.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C.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D. 神农尝百草,发明了“本草纲目”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技成就。
A项,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正确;B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正确;C项,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正确;D项,神农尝百草,发明了“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因为《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编写的,而不是神农氏。
所以,答案为D。
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C. 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D. 法家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法制建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文化发展。
A项,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正确;B项,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的说法错误,因为“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但并不是道家思想的全部;C项,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正确;D 项,法家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重视法制建设,正确。
所以,答案为B。
3、下列哪个朝代被史学界称为“唐朝的影子”?A. 唐朝B. 契丹C. 宋朝D. 辽朝答案:D解析:辽朝在历史上有“唐朝的影子”之称,这是因为辽朝的建立与唐朝的扩张有关。
唐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辽朝继承了唐朝的部分制度和文化,因此被称为“唐朝的影子”。
其他选项中,唐朝是本题的主体朝代,契丹是辽朝的建立民族,宋朝是唐朝之后的朝代,均不符合题意。
因此,正确答案是D。
4、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商鞅变法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时期D. 唐太宗贞观之治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名师押题卷(A)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名师押题卷(A)历史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1.陈桥驿先生认为,符合古都的条件是必须曾经是公认的中国传统王朝的都城,上起夏商周秦汉晋,下至隋唐宋元明清。
其他割据政权,只能算是地方政权,有别于传统王朝。
照此观点结合考古发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能够被称为古都的城市是()A.洛阳B.北京C.安阳D.开封2.一般认为在殷商时代甲骨文与金文是并用的。
一种是占卜文化,一种是祭祀文化(如下图)。
两者共同的研究价值是()A.考证青铜冶炼的发展B.是我国文字发展的完整史C.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D.了解早期国家的社会状况3.孝文帝认为洛阳是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比起平城“这一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的环境,推行汉化政策的阻力要小得多。
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的真正目的是()A.实现汉地胡化B.加强民族融合C.维护自身统治D.学习儒家思想4.历史上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全才科学家屈指可数。
以下能集数学、天文学和机械制造成就为一身的是()A.蔡伦B.贾思勰C.祖冲之D.张仲景5.(安史之乱后)“连岁戎旅,天下凋敝,京师近甸,繁苦尤重……京畿户口减耗大半。
”大量北方人口“不南驰吴越,便北走沙朔”。
这表明安史之乱()A.使北方经济发展停滞B.加速了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C.客观上推动经济南移D.促成了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6.下图是四川金融博物馆2024年发行的“交子诞生1000年数字珍藏卡”。
交子在金融A.体现了宋代经济的繁荣B.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沟通四川和外界的联系D.是最早的官营货币7.明代很多文学作品和科技著作都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A.推动造纸术同印刷术的结合B.改变了书画艺术的方向C.有利于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D.为后世提供了实证资料8.如图两部文献的共同点是()A.都受历史条件制约无法实现B.都具有资产阶级性质C.都扭转了军事上的不利局面D.都反映了农民的愿望9.1894年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中的一幅亚细亚地图中,台湾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据此判断,中国共产党()A.与国民党合作推进国民革命运动B.落实瓦窑堡会议上的重要决策C.旨在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做准备D.积极致力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7.下图描绘了毛泽东1950年视察哈尔滨车辆厂的情景。
毛泽东在视察过程中指出:“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虽然设备陈旧,也要利用和保护好,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是靠这做基础了。
”这说明当时我国()A.已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B.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C.重视东北地区现有工业基础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8.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艺术造像中的神一般都戴着有多达七副牛角的帽子(图1)。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时期,牛带有某种特定意义,并广泛出现在印度河印章(图2)上。
据此可知两地有()图1苏美尔神像图2印度河印章A.相同的语言文字B.相似的文化元素C.相同的文化源头D.发达的牛耕技术9.847年,西法兰克王国颁布《麦尔森法令》:“每个自由人必须按照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如无正当理由任何人都不得离开他的领主⋯⋯我们要把权利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
”这表明该王国()A.封建化程度加深B.试图抑制市民流动C.王权进一步强化D.巩固了国家的统一10.有学者认为,欧洲某场运动“冲击和涤荡着被动、冷漠、消极和墨守成规的情绪”,使“优雅代替了唐突,热情取代了冷漠,高贵替换了卑微,清醒代替了混沌,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忧郁的生命”。
这场运动()A.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B.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王权C.有利于推动欧洲文化转型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1.20世纪初,俄国群众中曾传播着这样的传单:“长久等待的时刻已经到来!人民正在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革命已经开始⋯⋯士兵同志们和工人同志们!选出代表,建立能够战胜专制统治的组织,工人代表苏维埃组织!”该传单体现了当时俄国()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要被推翻B.革命对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C.工人阶级为十月革命做好准备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将爆发12.1980年,美国通过的《拜杜法案》规定:“鼓励更多的小型企业参与到联邦研发计划当中,促进营利组织与承担研发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包括大学)之间的合作。
河南省洛阳市历史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河南省洛阳市历史高考自测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位皇帝开创了汉朝的盛世局面?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答案:D. 汉武帝解析: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且积极对外扩张,奠定了汉朝盛世的基础。
2、中国近代史上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什么?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 辛丑条约解析:辛丑条约是中国与多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一个,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达到了顶峰,中国彻底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3、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描述错误的是:A、秦国通过连年战争,最终灭掉了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
B、秦始皇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了三公九卿制。
C、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焚书坑儒,限制民间思想。
D、秦始皇开凿了灵渠,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经济开发。
答案:B解析:选项B描述错误。
秦始皇确实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设立了三公九卿制,这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其他选项描述都是正确的:A项指出秦国通过战争完成统一,C项描述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D项提到秦始皇开凿灵渠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4、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C、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实行总统制,结束了封建帝制。
D、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主统一。
答案:C解析:选项C说法不正确。
辛亥革命确实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但中国并没有在革命后立即实行总统制。
实际上,辛亥革命后中国经历了短暂的总统制时期,随后又进入了北洋军阀时期,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真正实现了民主统一。
其他选项描述正确:A项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B项强调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D项提到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独立和民主统一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4分)1. (3分) (2020高一下·平度月考) 下列关于中古时期印度的表述错误的是()A . 笈多帝国兴起于恒河流域B . 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C . 德里苏丹以伊斯兰教为国教D . 德里苏丹重要职位由印度教徒担任2. (3分) (2016高三上·武邑月考) 据文献记载:“往者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
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大抵尽收放流人民也。
远去乡里,弃坟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穷泽之中,成奸伪之业。
”因此,西汉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 设置官员,强化私营产业的管理,规范市场B . 盐铁官营,政府直接控制管理手工业的生产C . 颁布法令,禁止人民离开土地,从事工商业D . 征收重税,从私营工商业活动中掠夺利润3. (3分) (2019高二上·太原月考)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
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
”从中可知()A .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B .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 .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D .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4. (3分)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
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
……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
”在此,梁漱溟()A . 赞扬了“五四”运动民主、科学的精神B . 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C . 肯定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 . 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5. (3分) (2019高二下·武汉期中) 喜剧在古希腊早期即已出现,在很长的时间内,它都不能登大雅之堂。
但是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喜剧在城邦的节日仪式出现并且发展壮大,政府元首和政府重要的部门都是其驳斥和奚落的目标。
这表明了当时的雅典()A . 民主制度赋予公民思想自由B . 深受柏拉图政治理念的影响C . 对一切政治权威的质疑否定D . 预示着城邦制度的日渐衰落6. (3分) (2019高一上·厦门月考) 1941年,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档案部门的同志专门访问了当时在延安的、参加过党的一大的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请他们帮助回忆党的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
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20年,加上个人的记忆有限,他们只记得是1921年7月,天气非常炎热,但具体哪一天记不清楚了。
据此可知()A . 确定中共建党日比较随意B . 个人回忆不能作为史料来运用C . 个人回忆需要与其它史料相佐证D . 个人回忆的价值需要看其记忆力7. (3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A . 深化了改革开放B .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 .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D . 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8. (3分) (2019高二上·肥东期中) 下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
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
A . 《定军山》B . 《渔光曲》C . 《风云儿女》D . 《杨门女将》9. (3分) (2018高一下·温州期中) 某组织的成功运作打破了传统理论所认为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很难结成经济集团,只有经济发达的国家之间,才能通过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自由贸易政策来实现成员国间的真正平等互利的认识。
该组织是()A . 欧洲联盟B . 北美自由贸易区C . 世贸组织D . 亚太经合组织10. (3分) (2019高二上·惠东月考) 李庆余在《美国如何构建社会和谐》中提出“新政是在激烈的反对声中进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政治对手描绘成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新政则被称为‘凶政’,习惯于以大企业为社会生活中心的企业界直接加入了这一攻击,对新政立法发出一阵阵抗议”。
从中可以看出新政()A . 只是遭到政治对手的抵制B . 加剧了美国的经济危机C . 借用资产阶级民主立法手段D . 损害了资本家的长远利益11. (3分) (2017高三上·湖北开学考)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
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A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B . 市场经济国家的改革C . 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确立D . 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12. (3分)(2020·南宁模拟) 元代科举取士强调明经,四书五经以朱熹的注释为准,官方钦定的朱学风行海内,从太学到乡学,多以诵讲朱学为主。
据此可知,在元代()A . 政治经济全面汉化B . 陆王心学影响式微C . 理学影响迅速扩展D . 儒士地位显著提高13. (3分) (2018高三下·射洪开学考) 1898年,清政府下令各省督抚在各自的·范围内选派留学生去日本留学。
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劝学篇》一书中强调说:“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
”张之洞认为“西洋不如东洋”的主要原因是()A . 日本与中国地理位置接近容易考察B . 日本文字习俗与中国相似容易接受C . 日本学习西方已经取得较大成果D . 日本后来居上已经赶超西方各国14. (3分) (2017高二下·奉新期末)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 .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B . 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C . 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D . 发出“求和”声明15. (2分) (2017高一下·怀仁期中)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条约合作互助条约”这条约的签定()A . 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B . 勾画出两级格局的基本轮廓C . 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D . 标志着美苏两级对峙格局形成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 (共3题;共55分)16. (20.0分) (2019高二下·汕头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贫困。
英国历史学家贝内特认为,当时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考虑到农奴沉重的封建负担,以平均4.5口的家庭规模计算,必须10英亩以上才能维持生存。
经济史学家波斯坦测算,13世纪英国小农户人口众多,104个庄园的随机样本表明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家庭土地少于10英亩。
贫困成为困扰中世纪英国的重要问题。
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救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发展起来,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救助体系。
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救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救济向长期救助和法制化公共救助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王学增《中世纪英国乡村贫困与社会济助研究》材料二:我国古代社会的贫困救助,可以分为政府救助和社会救助。
我国在传统上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发生天灾人祸时,政府大规模的赈灾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至于日常的贫困救助,实际上是由民间社会自己来实施的。
针对古代聚族而居的情况,宋代范仲淹开设了“义庄”,购置族田,以族田收入在宗族内部开展济贫、赡养和助学。
南宋朱熹也曾提议民间创办“社仓”,向灾民贷赈钱粮以济贫困。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在贫困救助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此外,一些财力丰厚,影响较大的佛寺,都有过一些救灾济贫的举措。
——摘编自刘志扬《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途径与成效》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
联合国秘书长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人民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工作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中世纪晚期英国救助体系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救助体系的特点,指出其与中世纪英国救助体系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准扶贫的意义。
17. (15分) (2018高二下·河北开学考)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18. (20分)(2019·天津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政变不过是四十年代革命的完成。
显然,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是他们之间尖锐斗争的产物。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图采用和平的手段和合法的形式把王权改造成为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是一概地否定妥协。
恩格斯就曾明确指出:要“善于通过各种情况,通过曲折道路和妥协途径”来达到革命目的。
政变以后,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了下来,以议会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一百年间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庄建镶《评英国1688年政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王权的妥协》材料二1917年底到1918年春,列宁关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都是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这种推断出发的”,认为国家资本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步骤和助手。
但从1918年夏季开始,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勾结起来共同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动武装进攻,苏俄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到1921年春,列宁采取“新的迂回道路”,制定了新经济政策。
其过渡理论与1918年春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改变了过渡形式,即实行“迂回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