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分析范洪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20例临床分析
范洪涛
洪原城黄鑫成黄种杰
【摘要】目的
探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患者共120
例,均在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成功率100%,诊断恶性病变102例,良性病变
(慢性炎、结核、矽肺、隐球菌病)14例,病理不能确诊4例。术后出现气胸13例,咯血30例,胸痛5例,术后晕厥1例,未出现感染、血胸、DIC 、空气栓塞、胸壁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结论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
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doi :10.3969/j.issn.1009-6663.2013.03.098作者单位:362000
福建泉州,泉州市解放军第一八○医院呼吸内科
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从影像学难以确定病
因和性质,而痰脱落细胞学检测及支气管镜活检也较难取得病理诊断。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诊断则有更高的要求。CT 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自1976年首次被Haa-ga 等报道后,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对肺部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11月份 2012年4月份,我们采用CT 引导下对120例肺周围型占位性病变或弥漫性病变进行自动式活检枪切割活检,取得了满意的诊断结果,且安全可靠。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本组共120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27例;年龄21 90岁,中位年龄65岁;全部病人经X 线、CT 或MRI 发现肺部周围型占位或弥漫性病变,病灶直径>2cm 的104例,≤2cm 的16例,病灶位于右肺者66例,左肺者50例,双肺4例。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穿刺禁忌症。
二、方法
1.术前准备:术前常规行胸部CT 扫描,必要时行增强CT 扫描,根据病灶的大小、部位,及其与血管、气管、胸膜等的距离选择合适的体位及穿刺针型号。应用美国PQ5000单排单螺旋CT 机,使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复用型全自动活检
枪和14、16、18G 自动活检枪套针,配有活检枪带槽针芯,有
1.5cm 和
2.2cm 两个固定的取材档位供选择。活检前常规
检测血常规、
凝血四项、传染病四项,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该项检查的必要性,以及操作中、操作后需注意的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2.CT 引导定位:患者的体位选择应根据病灶位置而定,常采用仰卧、俯卧、侧卧。摆好体位后,嘱患者保持体位不动,操作者和助手撤出CT 机房,行胸部CT 平扫,选定病变所在最佳穿刺层面,定好穿刺点,测量体表至病灶边缘的距离和进针角度。然后通过CT 机打出光标,确定病变所在层面相对应的体表位置,并用记号笔在穿刺点皮肤表面做好标记。
3.穿刺方法:常规消毒穿刺点皮肤,戴无菌手套,辅无菌洞巾,嘱患者平稳呼吸,用2%利多卡因5ml 在穿刺点肋间肋骨的上缘自皮肤至壁层胸膜进行逐层局部浸润麻醉,当麻醉至壁层胸膜时,操作者再次离开CT 机房,再次行胸部CT 扫描,进一步明确进针深度及角度。用生理盐水推冲穿刺针,检
查穿刺针通畅后,操作者一手捏持穿刺针下方,另一手捏持穿
刺针芯及套筒交界处,防止进针时,由于皮肤、肌肉等组织外顶套针使其滞后于针芯(此举可影响活检组织的获得),此时应嘱患者尽量放松,平静呼吸,沿麻醉针眼刺入胸壁,按照原来测定的进针角度和深度,匀速穿过胸壁各层组织,当刺入胸膜腔时,此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快速穿过脏层胸膜,使针尖抵达肺内病变组织边缘(如操作者不熟练或不能确定针尖已抵达病变组织边缘,可再次CT 扫描明确穿刺针位置,并可予以调整,直至穿刺针抵达病变表面),操作者固定穿刺针套针与针芯不动,助手戴无菌手套,取活检枪,调整好活检所需组织的长度(一般选1.5cm ),拉上枪栓,连接穿刺针,助手一手固
定活检枪(防止扣动扳机时穿刺针触及病变组织而反弹),
一手扣动扳机,击发穿刺枪后,操作者与助手协作连同穿刺针及枪一起迅速拔出,压迫穿刺针眼,无菌纱布覆盖。若对穿刺活检所得组织不满意或未取得组织,可重复穿刺2 3次。
4.标本的获取和术后处理:从穿刺针槽内取出完整的活检组织条,放入含10%甲醛溶液的玻璃瓶内固定,送病理检查;穿刺针槽内的组织碎屑可涂片作细胞学检查。穿刺结束后再次行CT 平扫,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术毕,患者由专人护送,轮椅送回病房,平卧休息4h ,常规予吸氧、止咳、止血等处理,并嘱其注意避免用力咳嗽、大声说话、大笑等。术后第二天常规行胸片检查,观察有无气胸或出血等并发症及其变化情况。如有血、气胸或血气胸,量较大,且患者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积极予吸氧、休息及药物等治疗,并充分引流,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结
果
一、穿刺成功率本组120例共做了141次穿刺,21例在同一病灶分别做了2次穿刺,原因是病灶直径较大或第一次穿刺所获得的组织较少,且穿刺后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为了提高病理组织学的诊断率而施行第二次穿刺;其余99例均只行一次穿刺即获得足够的组织学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
二、病理结果穿刺病理诊断恶性肿瘤102例,组织学及细胞学均阳性者86例(84.31%),组织学阳性而细胞学阴性者12例(10.00%),组织学阴性而细胞学阳性者4例(3.33%)。其中腺癌56例(54.90%),鳞癌37例(36.27%),腺鳞癌4例(3.92%),小细胞癌3例(2.94%),肺转移癌2例(1.96%)。11例行手术切除,病理与穿刺病理完全吻合;诊断为腺癌的组织学标本中有9例行EGFR 基因
测定5例敏感者服用分子靶向药抗肿瘤治疗,
4例不敏感者865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3月第18卷第3期
行放、化疗,目前病情稳定。
穿刺病理诊断慢性炎5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密度降低3例,手术确诊2例;结核4例,经抗结核治疗后3例消失,1例扩大,再次行穿刺活检术后明确诊断为鳞癌,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为鳞癌,术后行全身化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矽肺4例;隐球菌病1例,予口服伊曲康唑片,经随访后病灶已明显缩小。穿刺病理不能确诊4例,见坏死组织、纤维素组织2例,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鳞癌1例,1例随访1年病灶无明显变化。
三、并发症120例患者行穿刺活检术后出现气胸13例(10.83%),气体发生者积气量均较少,无1例出现肺组织压缩>20%,予吸氧、休息、抗感染等处理后,1 3天后复查胸片提示气胸消失;出现咯血30例,(25.00%),咯血量均较少,约5 10ml/日,予口服止血药后,第二天咯血消失;出现胸痛5例(4.17%),较轻微,无需特殊处理;1例穿刺活检术后返回病房途中出现头晕、一过性晕厥,立即给予平卧,嘱其放松,约5min后好转。未出现感染、血胸、DIC、空气栓塞、胸壁针道种植转移等并发症。
讨论
肺内病变以炎症、结核及肿瘤居多,影像学上表现多种多样。当常规方法如痰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检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等难以确诊,尤其是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者,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若病变组织位于亚段及亚段以上支气管,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灌洗、刷检、活检术予以确诊;若病变组织位于肺部外周或病变虽在肺部中央,但位于气管或支气管壁外时,由于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病变组织,以致不能明确诊断,可选择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缓解精神紧张,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尤其是血常规、凝血功能、胸部CT,血友病、感染严重、身体虚弱无法耐受手术者为绝对禁忌症,轻中度感染、身体状况良好者可考虑手术,术前常规做肺功能测定,穿刺前再次分析患者胸部CT图像,选择穿刺路径短、进针方便、患者舒适的位置,并避开肋骨、脊柱、胸骨、叶间裂、肺大疱、大血管、坏死性病灶等处,进针路线尽可能以垂直进针为原则,可提高活检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120例患者确诊116例(96.67%),诊断率较高,考虑与所选用穿刺针较粗,所取组织标本量多有直接关系,有研究指出:穿刺针越粗获取组织标本的量越多,可获得较高的阳性率,能判断分化程度、细胞学类型和便于免疫组织化染色[1、2]。本组研究有9例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或全身放化疗,组织学病理诊断为腺癌者,追加EGFR基因测定,敏感者选择服用分子靶向药“吉菲替尼”抗肿瘤治疗,目前患者生活自理,能从事轻度体力劳作。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并发症有气胸、出血、空气栓塞、肿瘤针道种植、DIC等,实际上后三种情况非常罕见,国内外报道较为一致,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和肺出血[1-8],而气胸为最常见。文献报道气胸发生率约为10% 40%,肺出血发生率约为26% 33%[4],本组气胸发生率为10.86%(13/120),出血发生率25.00%(30/120),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致相符[1、3、4、10]。影响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因素众多,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年龄、病灶大小、穿刺深度及角度、穿刺次数、穿刺部位、穿刺针型号以及病灶周围有无肺气肿对并发症发生率有影响,同时对于影响并发症的其他因素如吸烟、病灶的转移、穿刺时间、患者的配合程度及精神因素等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4、5]。气胸的主要预防方法:①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告知手术的必要性、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防止精神紧张,对于精神极度紧张不能缓解者,可在术前15min给予口服安定片;②术前认真阅读CT片,选择合适的体位、最佳穿刺层面及路径,尽量从最短的距离进入病灶,避免多次穿过脏层胸膜和叶间裂,有胸膜粘连者应从粘连处进针;③提高穿刺者及助手的操作熟练程度;④术前对患者进行屏气训练,并向患者说明配合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败,术中尽量避免咳嗽,可在术前2h和术后1h内预防性给予强效镇咳药,根据患者术前咳嗽程度及痰中是否带血丝而定;⑤5ml注射器针头麻醉模拟穿刺定位,以CT扫描图像上的针头为参照,进一步精确调整穿刺针进针深度及角度,穿刺针进入脏层胸膜时速度不宜过慢;
⑥应尽量避开肺气肿、肺大疱,对于严重肺气肿、巨大肺大疱、肺功能极差者应视为穿刺的相对禁忌征[4-7]。出血包括病灶出血、针道出血和咯血。造成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血管损伤,包括肿瘤血管(肿瘤微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和瘤周肺、纵隔或胸膜组织内血管[8]。出血的预防:①对怀疑血管瘤,纵隔肺门旁病灶或病灶距离大血管较近者,术前应行增强扫描排除血管瘤,并确定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穿刺术应把握进针方向及深度,避开血管,以防穿破血管引起大咯血;②穿刺针在肺内的方向与肺血管呈平行关系,或两者间角度小于30ʎ。病灶大小以>1.5cm为宜,病变组织距离胸膜<10cm为宜。空气栓塞很少见,其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误穿肺静脉,气体进入肺静脉所致;肿瘤针道种植也比较少见,使用套管针穿刺可大大减少其发生率[7、9]。
另外,无论应用何种穿刺工具,使用何种方式、方法,肺穿刺活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明确诊断,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向。对于周围型占位性病变,若高度怀疑为恶性肿瘤的病变,首先,通过穿刺可明确病理分类分型,为下一步治疗指明方向,能手术者及时转胸外科行手术,已失去手术时机、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意手术者可选择全身放化疗,为更好更积极的治疗肿瘤争取了时间和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其次,若穿刺结果提示为良性,通过术后定期随访病变好转或无进展者,可使患者免于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节约了资源。肺结核、矽肺、慢性炎患者,极易合并恶性肿瘤可能,本组研究就有1例起初在外院及我院行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术,均提示肺结核可能性大,但经诊断性四联抗结核治疗二个月后,病灶较前扩大,考虑合并肿瘤可能,再次行肺穿刺活检术,病理提示鳞癌,转胸科手术治疗,术后行四周期“NP”方案全身化疗,目前病情稳定,复查胸部CT提示无复发。此例说明:即使病理结果为良性者,如不能完全排除恶性病变可能,可选择再次行肺穿刺活检术,如此即弥补了经支气管镜活检对周围型占位的诊断的局限性[10],又避免了误诊和漏诊,对医患都是一大获益。
总之,CT引导肺穿活检术具有安全可靠、穿刺准确度高、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对肺部肿物,可
965
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3月第18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