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密度单元集体备课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

初中质量和密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实例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质量知识,介绍质量的单位、测量方法等。
2. 密度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密度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4. 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鉴别伪劣产品、设计容器等。
5. 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

-探究物质的密度与其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特点,并尝试解释这些特点。
-研究浮力与密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或资料查询,了解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则沉入水底。
4.思考作业:
-思考质量与密度在工程设计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质量与密度在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2.教学重点: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有效结合,进行问题分析。
对于这一难点,我计划采取以下教学设想:
-创设真实的物理情境,如设计一系列与质量、密度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强化数学模型的建立,如通过图表、公式等工具,帮助学生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互动式教学:
-利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知识的内化。
-通过角色扮演,如让学生扮演科学家、工程师等角色,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代入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如力的概念、简单机械等。但在质量与密度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质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密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技能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代数运算、函数关系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实践性教学:
-设计一系列由简到难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与密度的测量方法。
集体备课之一 质量与密度

初二物理组集体备课2.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体积V和量杯的总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量杯的质量与2.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
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天平、量筒的正确使用及如图所示是用天平测量烧1)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后,观察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为使天平平衡,应向 (填“左”或“右”)侧移动平衡螺母.材料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 g.(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第一步:__________;(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____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平衡。
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
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则8.涉及多种物质的计算练习1:“十一”黄金周,小明和爸爸外出旅游,买了一套由一种特殊泥土制作的茶壶,如图所示。
他很想知道这种泥土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 g。
则:(1)这种泥土的密度约多少?(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 g,则该茶壶所含泥土的体积为多大?总结做题格式及要求2.一个铝球的质量是81 g,体积是0.04 dm3,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体积有多少?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银,则总质量是多少?(已知ρ铝=2.7×103kg/m3,ρ水银=13.6×103kg/m3。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运用;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讲解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质量和密度的原理。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质量的概念、测量工具和计量单位
2. 密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3. 质量与密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
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质量和密度相关的例子,讨论其原理。
2.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质量测量实验,使用天平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3. 密度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密度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密度变化,探究其规律。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质量与密度相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对本章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为下一章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物理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资源、拓展和反思等各个方面。其中,教学目标是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学内容涵盖了质量、密度的概念、测量、计算和应用;教学方法采用了问题驱动、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手段;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入、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等环节;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课件和参考书籍等;教学拓展介绍了质量、密度的国际单位制、应用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学反思则关注教学方法、内容和评价的改进。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

物理教案:质量和密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
2. 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 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基本单位是千克(kg)。
3. 密度的概念: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4.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质量/ 体积。
5. 密度的应用:通过密度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可以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密度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质量、密度的概念和应用。
2.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单位;讲解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
3. 实验:进行质量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密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讨论质量和密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6.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质量和密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延伸:1. 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让学生了解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教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
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4.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用天平和量筒简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了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7.会用密度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质量和密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后面的压强、浮力、功等几章的计算中都将用到它。
对密度这一表示物质特征的物理量的理解,对以后学习比热容也有帮助。
本章学习两个反映物质属性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在基本测量方面,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使用量筒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或间接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进而测量物质的密度。
在实际应用方面,利用质量和密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在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重点有质量的理解和测量,密度的理解、测量和计算。
难点是对密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应用。
本章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灵活地分析和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对密度的测量,不仅要懂得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而且能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得出实验结果。
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并不陌生,比较容易接受;由于小学学过体积,对于密度知识的学习,也没什么障碍。
但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很难理解;在单位换算中,数字大也给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外,学生缺乏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应用密度知识产生障碍,讲解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多举例分析,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1.在引入质量、密度等概念时,教师应重视实例,重视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为了增加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感性认识,可让学生了解”小数据“中列举的物质的质量的大小,并练习用天平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物质的质量,从而学会了天平的正确使用,又学会了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3.对于测量工具——天平的学习,可让学生结合前几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熟悉天平的使用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二节 密度集体备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密度集体备课教案课时编号 NO: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全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质量、密度、以及它们与物体体积、形状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计算质量与密度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力的作用等有一定的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两个新的物理量,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去感受、理解它们的含义。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以及如何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学会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密度;能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交流等方法,探究质量与密度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欲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质量与密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难点:质量与密度公式的推导;质量与密度在复杂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质量与密度的本质。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质量与密度的变化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体积测量工具等)、PPT、教学课件。
2.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引发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概念,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定义、特性。
同时,讲解质量与密度的计算方法,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质量和密度单元集体备课

时间
11、20
地点
办公室
主讲人
姜瑞玲
单元名称
质量和密度
参加人员
孙洪明、姚志英、刘东明、
王涛、卜爱丽
课标要求
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密度-----------------------1课时
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
密度和社会生活--------1课时
复习和总结--------------2课时
单元过关与讲评--------2课时
作业设计
1、课后题
2、《伴学》相应习题
单元测试安排
单元过关的时间及形式:
12月底,一般情况下是各任课老师随堂过关。
4.了解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材
分析
(地位、作用、与前后知识联系)
第一节“质量”。课本将质量的概念以“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的程度引入,概念浅显。课本直接给出了质量的单位和换算关系。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重点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密度”。首先,课本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相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完成题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从而因此密度的概念、单位及公式。
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

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陈模芬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意义,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2、过程与方法: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密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查密度表,体会物质的多样性,养成善于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工具: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水、盐、铁块、铝块、大小不同的同类石块等教学重点:学习科学探究物质密度的方法学习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密度理解密度的意义及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学习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密度理解密度的意义及公式的应用教学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分组实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怎样识别物质1、引入: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
有些物质很容易区分,直接用肉眼就可以区分,比如木块和铁块。
而有些物体不能用肉眼直接区分,比如铁块和铝块,但可以根据他们的质量来区分,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质量大的是铁快,质量小的是铝块(此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区分,比如:看他们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但是还有一些物体,比如书上120页的这些物体,我们用上述的方法都不能区分。
(a)黄金与铜条看起来差不多,用肉眼无法区分,也不能用比较质量的办法来区分,拿在手里不知道是金条还是铜条,也不能用磁铁来吸引的办法来区分,因为无论是金条还是铜条都不会被磁铁吸引。
(bcd也差不多)请同学们猜想用什么办法可以区分出他们来2、实验:(分组进行)猜想与假设:?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起质量是否相等?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从以上两个猜想出发,取不同物质的物体做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他们的质量和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做比较(质量与体积的商)。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体验合作的精神。
第一大组做??两步,第二大组做??两步,第三大组做??两步,让每个大组的同学都有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经历。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

《质量和密度》物理教案第一章:质量的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质量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质量的定义和单位质量的特性:不变性、守恒定律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秤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质量的直观展示1.4 教学活动引入质量的概念,讲解质量的定义和特性演示质量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质量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的变化讨论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制作物品等1.5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章:密度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运用密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密度的定义和单位密度的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密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密度的测量工具:密度计、秤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密度的直观展示2.4 教学活动引入密度的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和特性演示密度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的变化讨论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物品、鉴别物质等2.5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章:质量和密度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的关系公式:质量= 密度×体积质量和密度的单位换算关系质量和密度的应用: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鉴别物质等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关系的直观展示3.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公式和单位换算关系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和密度的变化关系讨论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鉴别物质等3.5 教学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关系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章: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探究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探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4.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方法:比较法、转换法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分析、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探究的直观展示4.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质量和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4.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在制作物品、购物、鉴别物质等方面的应用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在实际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直观展示5.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演示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亲身体验质量和密度第六章:质量的测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测量6.2 教学内容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天平、电子秤、台秤等质量的测量误差和精确度质量测量的实际操作技巧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6.4 教学活动讲解不同质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演示质量测量工具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质量测量实验,练习使用测量工具讨论质量测量结果的误差和精确度问题6.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质量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测量实验评价学生进行质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七章:密度的测量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密度的测量7.2 教学内容密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密度计、阿基米德原理等密度的测量误差和精确度密度测量的实际操作技巧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密度测量工具的使用7.4 教学活动讲解不同密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演示密度测量工具的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密度测量实验,练习使用测量工具讨论密度测量结果的误差和精确度问题7.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密度测量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测量实验评价学生进行密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八章:质量和密度实验设计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设计质量和密度的实验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质量和密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验设计的过程8.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演示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8.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实验设计的过程和结果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九章:质量和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和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能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9.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在工程、环境、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质量和密度测量工具和仪器在实际中的应用采用讲解、演示、实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质量和密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9.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在工程、环境、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演示质量和密度测量工具和仪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分析讨论质量和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9.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在不同领域应用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评估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十章:质量和密度综合练习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能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10.2 教学内容质量和密度的综合练习题质量和密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练习、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的知识进行解决10.4 教学活动讲解质量和密度的综合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讨论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0.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质量和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讨论评价学生运用质量和密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第一章:质量的概念1.1 教学目标理解质量的定义和特性。
【精品】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6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中学实验室常配备托盘天平,称量200g,感量0.5 g。
量筒:用于测量液体或固体的体积。常用量筒为500ml、250ml、 100ml、50ml。
刻度尺:刻度尺用来测量长度。最小刻度一般为1mm。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和量筒这两种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学生对部分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了解,目前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比较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了解不多,在生活中没有密度的概念,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密度。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质量,质量的单位及换算,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会查密度表 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量筒测量 固体、液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的固体和液体的的密度
4、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知道密度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作用,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单元测试-----------------------------------------------1课时
六、知识结构
七、其它补充
(由于每节课后有反思,本处不设反思,只针对目标的遗漏和目标教学深浅的把握进行补充说明,没有可以不写)
四、教学重点难点
应对措施和思路
教学重点
1、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
3、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
4、会用量筒测量固体、液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的固体和液体的的密度。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备课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质量》是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 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密度这一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它反映了物质属性的概念, 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
它既是后面学习和理解比热容、电阻等物质的属性的基础, 又为今后学习压强、功率等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物理量打下了基础。
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 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 通过实际操作, 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2. (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 公式和单位,(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会查密度表。
(4)记住水的密度。
(5)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 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 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 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 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 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3)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 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初中化学质量与密度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与密度教案
主题:质量与密度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能够计算物质的密度,并应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和密度的概念;
2. 能够计算物质的密度;
3. 理解密度对物质的性质有何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密度和质量的概念;
2. 能够正确计算物质的密度。
教学内容:
1. 质量和密度的概念;
2. 计算物质的密度;
3. 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两段不同质量的物质给学生,并问学生它们的重量是否相同,引出质量概念。
二、讲解质量和密度
1. 通过实验展示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2. 讲解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三、练习与巩固
1. 给学生一些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让他们计算密度;
2. 让学生完成一些密度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应用
在生活中,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五、总结反思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深化对质量和密度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水杯、秤盘、测量尺等;
2. 学生练习册;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掌
握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实验室、实际测量物质密度等方式,深化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
2019-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6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6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一、课标要求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会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物质是新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
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本章在知识技能方面要让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安排了实验测“测物质密度”。
在最后一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质量、密度有一定了解,但对质量与重量的概念混淆不清。
用天平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的实验技能要求高,学习中会遇到困难。
四、教学目标(结合课标)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单位及其换算,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3、会用天平、量筒测量形状不同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并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五、教学重点应对措施和思路教学重点质量、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改进教法,重视实验教学。
难点教学难点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精选例题,上好习题课。
五、课时安排密度2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其余一课时,共计7课时。
六、知识结构一、质量二、密度三、测量物质的密度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七、其它补充单元检测利用自习进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同步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是学生在学习了力学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
本章主要包括质量、密度概念的引入,测量质量与密度方法的学习,以及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本知识,对物体运动、力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质量与密度作为新的物理量,对学生来说还是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与生活实例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质量与密度的基本方法。
2.能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关系。
2.测量质量与密度的方法。
3.质量与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直观地观察与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
2.采用生活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3.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容器、测量尺等。
2.教学多媒体:PPT、实验视频等。
3.生活实例素材:日常用品、新闻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如:“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石头和泡沫,石头的重量比泡沫大?”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介绍质量与密度的定义,通过PPT展示质量与密度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个概念。
3. 操练(15分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密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质量与密度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质量与密度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 6 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1 新人教版(2021学年)

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6 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6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八年级物理上册 6 质量与密度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6 质量与密度一、教材分析本章概述与课程标准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中第一个主题“物质”下的一个二级主题。
课程标准要求: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课本从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多彩的物质世界。
本章贯穿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和天平的使用,探究密度的概念,以及开展密度知识交流会的活动,使学生对物质有了进一步的定量认识。
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应该着重让学生亲自经历各种探究过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学习知识,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重要实验仪器如下: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中学实验室常配备托盘天平,称量200g,感量0.5 g.量筒:用于测量液体或固体的体积。
常用量筒为500ml、250ml、100ml、50ml。
刻度尺:刻度尺用来测量长度。
最小刻度一般为1mm。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和量筒这两种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
学生对部分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一定的了解,目前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比较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了解不多,在生活中没有密度的概念,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密度.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6单元 质量与密度备课1

当堂作业
2
。
)
1
宁阳第十二中学教学活动设计-------课中实施部分
1) 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 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处,再调节天 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10g 5g 2) 有一位同学用自己调好的托盘天平 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操作情况如图 0 1 2 3 4 5 g 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图 3-2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使用天平时,取砝码必须用镊子,其主要原因是( ) A、感到方便 B、砝码不至于弄脏 C、轻拿轻放,不至于损坏天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只杯子,一杯水比半杯水的质量大 B、一克铁比一克棉花的质量大些 C、钢水铸成铸件,形状、状态发生变化,钢的质量也发生变化 D、把一物体移到月球上,它的质量要减小 【链接中 考】 1、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应 放在天平的_____盘内,若当砝码放入天平盘内 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则应_______砝码的 质量(选填“增加”或“减小”)。当横梁平衡时, 盘内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 3-2 所示,则被测药品的质量________。若 5 g 的砝码破损,测量结果______(“偏大”或“偏小”)用量筒测 液体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_ 相平(填:“顶部”或“底部”)。 教师点 拨 小组交流 后学友汇 报,师傅评 价 师友上台 展示
宁阳第十二中学教学活动设计-------课中实施部分
课 题 学习 目标 重难点 实施过程设计 主要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策 略 学生活动 设计 阅读教材, 回顾知识 学生之间 相互检查 教师活 动 引导阅 读教材 巡视抽 查 活 动 时 间 质量与密度 1、 知道质量初步概念,单位及换算。 2、 会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质量初步概念,单位及换算。 会正确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第 课时 年 月 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11、20
地点
办公室
主讲人
姜瑞玲
单元名称
质量和密度
参加人员
孙洪明、姚志英、刘东明、
王涛、卜爱丽
课标要求
1.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通过实验,理解理现象。
3.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密度-----------------------1课时
测量物质的密度--------1课时
密度和社会生活--------1课时
复习和总结--------------2课时
单元过关与讲评--------2课时
作业设计
1、课后题
2、《伴学》相应习题
单元测试安排
单元过关的时间及形式:
12月底,一般情况下是各任课老师随堂过关。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突破方法:
1、通过事例让学生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并指导学生用图像处理数据,体会图象的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初步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2、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理解密度的概念,会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水的密度及其物理意义。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3、会用量筒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从而测量物体的密度,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练习天平、量筒的使用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法比值法、图象法
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学生乐于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密度概念的建立不易掌握,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
4.了解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
教材
分析
(地位、作用、与前后知识联系)
第一节“质量”。课本将质量的概念以“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的程度引入,概念浅显。课本直接给出了质量的单位和换算关系。关于质量的测量,课本重点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第二节“密度”。首先,课本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相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完成题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从而因此密度的概念、单位及公式。
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
重难点及突破办法
(包括单元知识体系建构)
本章重难点:
重点:
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
理解密度的概念。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关于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一般应用,学生想到的肯定很少,可以让学生提前回家收集。
3、通过实验和探究的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应用密度知识解释简单现象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章共四节,安排了八课时。
质量-----------------------1课时
密度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单位换算:1g/cm3=1000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要求记住。
计算题要注重格式,要写必要的公式、公式变形、单位、必要的文字说明。还要有必要的计算过程。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让学生学习怎样使用量筒,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结合上节质量的测量,就可以通过公式ρ=m/V算出物质的密度。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解释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学情分析
本章是继学生学习了机械运动、声、光之后,来介绍质量和密度,本章主要为八年级下册力学部分打基础的。质量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常接触的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由于学生的实践较少,对于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经验很少,1kg到底有多少,没有经验。另外天平的操作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讲也是一个问题但这个操作不难,多练习几遍就会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