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雷雨》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雷雨集体备课研讨过程记录

雷雨集体备课研讨过程记录

雷雨集体备课研讨过程记录一、背景介绍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话剧的第一部杰作”。

为了更好地教学和演出,我们学校语文组决定进行一次雷雨集体备课研讨。

二、前期准备1.确定研讨目的和内容: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深入探讨雷雨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提高教师对雷雨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分工合作:确定参与备课研讨的教师名单,并按照各自专业领域分工合作,负责不同章节或角色的深入研究。

3.资料收集:收集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电影版、舞台版、小说版等多种版本,并与同行交流心得体会。

三、备课研讨过程1.整体框架分析首先,我们对整个剧本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讲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时重点突出主题思想。

同时我们也就《雷雨》中涉及到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2.人物形象分析在人物形象分析环节,我们按照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轨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每个角色的情感体验和心理状态的揭示,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他们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世界。

3.语言艺术分析在语言艺术方面,我们重点关注了王家卫导演版《雷雨》中的语言表现手法。

通过分析对白、舞台语言、音乐等多种元素,我们更好地把握了作品的整体风格和氛围。

4.教学策略分享在教学策略分享环节,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了一些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选取适当片段进行阅读或观看、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5.总结与反思最后,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我们对备课研讨过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备课研讨工作的建议。

同时也就集体备课研讨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意义进行了探讨。

四、备课研讨成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我们对《雷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策略。

此外,我们还将备课研讨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汇总,并将其制成教案或PPT等形式,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五、结语通过这次雷雨集体备课研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这部经典剧目的认知和理解,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策略。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雷雨》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及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把握课文主题。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雷雨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记忆。

4. 句子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6.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交流。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雷雨》2. 生字词:雷、雨、闪、电、响、亮等。

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及解析。

5. 主题思想: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①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天气现象?②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生字词?请举例说明。

③从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2. 答案:(1)见作业题目。

(2)①雷雨。

②雷、雨、闪、电、响、亮等。

③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雷雨天气,记录下来,进行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提高语文素养。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第16课《雷雨》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第16课《雷雨》教案

部编二下语文六单元第16课《雷雨》教案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教学课题16雷雨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2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1.会认读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从感悟作者笔下雷雨的特点中,逐步养成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景象。

教学准备与手段课文配套插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雷雨前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雷雨中越……越……雷雨后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集体备课共性意见(一)识字写字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

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旁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4.写字指导。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长短不同。

(二)朗读感悟教学本课时,要积极挖掘教材,抓住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感悟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雷雨》优秀教案5篇

《雷雨》优秀教案5篇

《雷雨》优秀教案5篇《雷雨》优秀教案篇1【教具预备】教学挂图两张(课文插图)。

【多媒体】1、音响效果:电闪雷鸣和雨声。

2、PPT读读抄抄中的三句话,带点的字用红色。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观测天气改变的爱好。

【重点难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同学活动揭示课题1、(播放电闪雷鸣和下雨声的音响)小伙伴,听听,这是什么声音?2、我们经常走进大自然,去探究宇宙的神秘。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特别熟识的一种自然景象──雷雨。

初读感知1、请小伙伴先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课文下面的小动物来帮帮你。

2、谁觉得自己能把课文读通,就读给大家听听吧。

3、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雷雨的,小伙伴能说说吗?(依据同学回答板书: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 自由读。

指名读。

再读感悟1、这篇课文写得特别有顺次,请同学们分组争论争论,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分别是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分组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留意:默读不能动嘴,可以动手作作记号。

2、同学们请把想到的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可以先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让小伙伴来评评你读得怎么样。

3、(出示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小伙伴看看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它们分别描绘出了什么时候的景象呢?请你找出课文的相关部分读一读,再说一说。

4、这篇课文有些句子很美,谁情愿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听的同学假如觉得他读得精确精美,你也可以仿照他的语气读一遍。

朗读展示。

我的发觉 (课件出示课后读读抄抄的句子)请大家看这三个句子,留意带点的词,看谁有新的发觉。

是呀,假如把垂下来换成掉下来就没有这么形象了。

这里还连着丝呢。

发觉带点的词用得很好;发觉用其他词来换带点的词就没有这么好了;发觉带点的词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指导写字 1、出示:彩虹、蝉、蜘蛛。

认真观测这几个字,找找它们有什么特点。

部编版二下,第六单元16雷雨 ,集体备课

部编版二下,第六单元16雷雨 ,集体备课
3.能背诵《古诗二首》《雷雨》。
5.认读有关场所名称的词语,学习利用场所名称识字,认识“博、馆”等8个生字。
6.能正确书写“含、迎”等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的字,以及“荡、满”等结构易错的字;能联系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
7.能能仿照例子,把自己对大自自然的疑问写下来。
8.能展示如何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习惯。
内容
16雷雨
时间
2018.5
主持人
主备人
范业芹
参与人
二年组教师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流程
主备人参考预案




字音:“压”既是生字,又是多音字。本课读一声。
“蝉”“垂”读准这两个生字的翘舌音。
读准“的”和“地”的短语,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朗读:
“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要充分想象画面朗读,注意读好关键词,“黑沉沉”放慢语速,语气凝重。“压下来”想象天空中黑云压顶,空气沉闷,强调雷雨欲来时树叶和蝉声的反常。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忽然”一词打破了宁静,可急读,营造一种紧张气氛,还还要抓住“大风”“乱摆”读出风的猛烈。“垂下来”与“逃走了”连读,体现蜘蛛的小心与慌张。
板书:雨
师:用“雨”字组词吗?
预设:(大雨、春雨、雷雨、斜风细雨……)
师:是啊!在雨的家族里既有斯斯文文的毛毛雨,也有威猛有力的暴风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夏天里常常能见到的雨----雷雨。
补充板书:雷
师:能说说对雷雨有哪些了解,或知道和雷雨的有关知识吗?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要读出雷雨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雷雨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科学知识;(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雷雨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雷雨的形成过程;(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分析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雷雨的形成原因及过程;(2)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雷雨现象。

2. 教学难点:(1)雷雨的形成机制;(2)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雷雨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雷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杯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雷雨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雷雨现象;(2)提问:你们对雷雨有什么了解?雷雨是如何形成的?2. 探究雷雨的形成原因及过程:(1)讲解雷雨的形成原因,如大气层、电荷积累等;(2)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雷雨的形成过程。

3. 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雷雨现象:(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雷雨现象;(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五、作业布置:2. 观察生活中的雷雨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带来的影响:(1)讲解雷雨对农作物、生态环境等的影响;(2)讨论如何减少雷雨带来的损失。

2. 介绍防雷知识:(1)讲解避雷针、避雷器等防雷设施的原理;(2)教育学生遇到雷雨天气如何保护自己。

七、课堂小结:2. 强调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评价与反馈:2. 同伴评价: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借鉴;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第一章节:剧情简介与背景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剧情内容。

2.分析《雷雨》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背景。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2.学生阅读剧本。

教学内容:1.简介《雷雨》的剧情,包括主要人物、情节发展等。

2.分析《雷雨》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家庭关系、阶级矛盾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作业:1.学生阅读《雷雨》剧本。

2.写一篇关于《雷雨》剧情理解的短文。

第二章节: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2.学生阅读剧本。

教学内容:1.分析《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周朴园、鲁妈、蘩漪、周萍等。

2.探讨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权力斗争等复杂关系。

教学作业:1.学生阅读《雷雨》剧本。

2.写一篇关于《雷雨》中某个人物性格分析的短文。

第三章节: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理解《雷雨》的主题思想。

2.探讨《雷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2.学生讨论。

教学内容:1.讲解《雷雨》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家庭伦理、阶级矛盾、人性悲剧等。

2.引导学生探讨《雷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如何面对和解决家庭、社会问题等。

教学作业:1.学生阅读《雷雨》剧本。

2.写一篇关于《雷雨》主题理解的短文。

第四章节: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艺术特色。

2.分析《雷雨》在戏剧创作方面的贡献。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2.学生阅读剧本。

教学内容:1.讲解《雷雨》在剧情结构、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2.分析《雷雨》在中国戏剧创作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教学作业:1.学生阅读《雷雨》剧本。

2.写一篇关于《雷雨》艺术特色的短文。

第五章节:课堂练习与总结教学目标:1.巩固所学内容。

2.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1.教师提问。

2.学生回答。

教学内容:1.教师针对前四章节的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雷雨集体教研活动记录(3篇)

雷雨集体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深入探讨《雷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参与人员:语文组全体教师五、活动记录:一、活动背景《雷雨》是曹禺的经典剧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广大师生喜爱。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次教研活动以《雷雨》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讨论,共同探讨《雷雨》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二、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首先,由教研组长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

(2)接着,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雷雨》的教学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

(3)然后,各教师分组讨论,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深入剖析,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2. 课堂观摩(1)选派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课堂亮点与不足。

(2)观摩结束后,各教师就公开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集体研讨(1)针对《雷雨》的教学难点、重点,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2)针对公开课的亮点与不足,进行深入剖析,提出改进措施。

(3)围绕如何提高《雷雨》课堂教学效果,各教师畅所欲言,分享教学心得。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环节,各教师对《雷雨》的教学难点、重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下为部分讨论内容:(1)教学难点: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剧情发展、体会作品主题。

(2)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命运,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审美情趣。

2. 课堂观摩公开课教师以《雷雨》为题材,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体会作品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集体研讨(1)针对公开课的亮点,各教师表示赞同,认为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针对公开课的不足,各教师提出以下改进意见:①加强对教学难点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②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雷雨_语文教研活动

雷雨_语文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语文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以《雷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深入探讨《雷雨》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教研组长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对《雷雨》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作品背景、人物关系、主题思想等。

接着,教师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雷雨》中的复杂人物关系?(2)如何将《雷雨》中的情感冲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3)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雷雨》的语言特点?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雷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2. 课堂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研组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雷雨》课堂教学展示。

两位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雷雨》进行了教学,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课后,全体教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大家一致认为,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氛围活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反思课堂观摩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教学反思。

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心理变化?(2)如何将《雷雨》中的悲剧元素与学生的情感共鸣相结合?(3)如何提高学生对《雷雨》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教师们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活动总结本次《雷雨》语文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环节,教师们对《雷雨》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1. 增强了教师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认知。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雷雨》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2.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环节,教师们学会了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第一章:剧情简介与背景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背景及作者鲁迅。

2.掌握剧情的基本脉络和主要人物。

3.分析剧本中的社会问题和人物性格。

二、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鲁迅的生平和作品。

2.剧情简介:剧情发展、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

3.社会背景:民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和家庭伦理观念。

三、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作者背景和剧情简介。

2.讨论:分析人物性格和社会问题。

四、教学评价1.测试:检查学生对剧情和人物的理解。

2.报告:让学生分析某一人物或社会问题。

五、教学资源1.教材:《雷雨》剧本。

2.参考书:有关鲁迅及其作品的书籍。

第二章:人物性格分析一、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剧本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冲突。

二、教学内容1.人物性格: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人物关系:家族关系、爱情关系和社会关系。

三、教学方法1.分析:讲解人物性格和关系。

2.表演:让学生扮演角色,体会人物性格。

四、教学评价1.测试:检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2.表演: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材:《雷雨》剧本。

2.参考书:有关人物性格分析的书籍。

第三章:社会问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分析剧本中的家庭伦理、阶级矛盾等。

二、教学内容1.家庭伦理:父权、夫权等的压迫与反抗。

2.阶级矛盾:资本家与工人、旧势力与新思想的冲突。

三、教学方法1.讨论:分析剧本中的社会问题。

2.研究: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

四、教学评价1.测试:检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1.教材:《雷雨》剧本。

2.参考书:有关社会问题的书籍。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雷雨》的艺术特色。

2.分析剧本的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

二、教学内容1.语言:生动、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结构:独特的剧情结构和人物关系。

3.人物塑造: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1.讲解:分析剧本的艺术特色。

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学校: 年级:二年级使用时间: 主备人课型新授使用人
课题雷雨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经验自主识记4个生字。

借助课文图画,在运用中随文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感受用词的准确。

2.正确、端正书写本课左右结构的字,梳理写这一类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3.在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运用文中的句式表达雷雨前中后景象的变化,初步感受这种自然现象的神奇多变

学重点难点1.用比较句子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件。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第一章节:了解剧作背景,分析剧情梗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雷雨》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剧中的主要人物关系。

2. 分析剧情梗概,把握剧本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雷雨》的作者及相关背景信息。

2. 分析《雷雨》的剧情梗概,梳理人物关系。

3. 探讨剧本的结构特点,如时间、空间、情节等方面的处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雷雨》的作者背景和剧情梗概。

2. 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剧本结构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雷雨》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 讲解剧情梗概,梳理人物关系。

3. 分析剧本结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二章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雷雨》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2. 分析人物形象在剧中的表现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分析周朴园、鲁侍萍、周萍、四凤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探讨人物形象在剧中的表现和作用,如矛盾冲突、情节发展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在剧中的表现和作用。

四、教学步骤:1. 针对周朴园、鲁侍萍、周萍、四凤等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命运。

2. 选取具体剧情片段,探讨人物形象在剧中的表现和作用。

第三章节:解读剧本中的矛盾冲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雷雨》中主要矛盾冲突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 分析矛盾冲突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梳理《雷雨》中主要矛盾冲突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 探讨矛盾冲突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如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矛盾冲突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关注矛盾冲突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

四、教学步骤:1. 梳理《雷雨》中主要矛盾冲突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 选取具体剧情片段,探讨矛盾冲突在剧情推进中的作用。

集体备课雷雨教研活动

集体备课雷雨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以《雷雨》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师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雷雨》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

2. 优化教学设计,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三、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 教研组长提前将《雷雨》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资料发放给全体教师。

-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所学理论,对《雷雨》进行深入研读,并撰写个人备课教案。

2. 集体备课阶段-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上午9:00-11:30。

-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 活动流程:(1)主备人介绍个人备课思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其他教师就主备人的教案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集体修改教案,形成最终的教学方案。

(4)教研组长对本次集体备课进行总结,强调教学注意事项。

3. 实践阶段- 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 教研组对课堂教学进行观摩,收集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

4. 总结阶段- 教研组对本次集体备课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内容1. 深入解读《雷雨》- 主备人首先对《雷雨》的背景、人物、情节、主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 随后,其他教师就主备人的解读进行了补充和讨论,进一步明确了《雷雨》的教学重难点。

2. 优化教学设计- 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教师们提出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讨论法、合作学习等,旨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3. 分享教学经验- 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分享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

雷雨教案(集体备课)第一章:雷雨的成因1.1 雷雨的基本概念解释雷雨的定义和特点讨论雷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2 雷雨的成因解释雷雨的形成过程探讨雷雨与大气电荷的关系1.3 雷雨的分类介绍云闪、地闪和云地闪的分类分析不同类型雷雨的特点和危害第二章:雷雨的观测与预测2.1 雷雨观测方法介绍雷雨观测的基本方法讨论雷雨观测工具和技术2.2 雷雨预测技术解释雷雨预测的方法和原理探讨雷雨预测的准确性和限制2.3 雷雨预警系统介绍雷雨预警的组织和运作分析雷雨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应用第三章:雷雨的防护措施3.1 室内防雷措施讨论室内防雷的基本措施分析室内防雷装置的原理和应用3.2 室外防雷措施介绍室外防雷的基本措施探讨室外防雷装置的类型和作用3.3 特殊场所的防雷措施分析特殊场所(如学校、医院、工厂等)的防雷要求讨论特殊场所防雷措施的实施和检查第四章:雷雨与天气系统的关系4.1 雷雨与气候系统的关系探讨雷雨与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气候变化对雷雨频率和强度的影响4.2 雷雨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解释雷雨与大气环流的关系探讨大气环流对雷雨形成和传播的影响4.3 雷雨与地形的关系分析地形对雷雨的影响讨论地形对雷雨传播和降水分布的作用第五章:雷雨资源的应用与环境保护5.1 雷雨资源的应用介绍雷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探讨雷雨能量的利用和开发5.2 雷雨环境保护分析雷雨对环境的影响讨论雷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措施第六章:雷雨灾害的应对与救援6.1 雷雨灾害的预警与响应讨论雷雨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和响应程序分析雷雨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6.2 雷雨灾害的救援措施介绍雷雨灾害救援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探讨救援队伍的组织和救援物资的筹备6.3 雷雨灾害的善后处理分析雷雨灾害后的恢复重建工作讨论灾害评估和灾后救助的重要性第七章:雷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7.1 雷雨与农业的关系探讨雷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雷雨农业防御措施的实施和效果7.2 雷雨与建筑设计的关联解释雷雨对建筑设计的考虑因素探讨雷雨防护设施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7.3 雷雨与户外活动的安全分析雷雨对户外活动的影响讨论户外活动中的雷雨防护措施和安全指南第八章:雷雨与文化的交融8.1 雷雨与民俗文化的联系探讨雷雨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民俗习俗分析雷雨文化的影响和传承方式8.2 雷雨在文学艺术中的表现解释雷雨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中的描绘探讨雷雨在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8.3 雷雨与现代媒体的发展分析雷雨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的呈现形式讨论现代媒体对雷雨文化的影响和传播作用第九章:雷雨教育的意义与方法9.1 雷雨教育的目的与意义解释雷雨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雷雨教育对提高公众安全意识的作用9.2 雷雨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介绍雷雨教育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分析雷雨教育在学校和社区等场合的实施策略9.3 雷雨教育的评估与改进讨论雷雨教育的效果评估和反馈机制探讨雷雨教育改进的方向和方法第十章:雷雨的未来研究方向10.1 雷雨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雷雨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挑战探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在雷雨观测中的应用10.2 雷雨预测模型的创新解释雷雨预测模型的发展和创新讨论、大数据等技术在雷雨预测中的应用10.3 雷雨研究的社会影响分析雷雨研究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探讨雷雨研究与政策制定、灾害管理等领域的互动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雷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需要重点关注雷雨的定义、形成过程以及与大气电荷的关系。

《雷雨》教案优秀7篇

《雷雨》教案优秀7篇

《雷雨》教案优秀7篇《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并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看谁能够猜出谜底。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雷雨)2、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现象。

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讲解“雷”字)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1、小组内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认读。

(2)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3、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雷雨来临前天空和身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呢?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体会云层很厚很低的状态。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前一句强调了没有一丝风,表现出天气很闷热。

)(2)课件出示:忽然……垂下来,逃走了。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吹、摆、垂、逃)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垂”用得好。

从中可以感受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急切地想溜走。

)(3)课件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雷雨集体备课记录

雷雨集体备课记录

雷雨集体备课记录一、背景介绍《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曹禺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该剧以上海滩社会的风云变幻为背景,通过揭示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挣扎和无奈。

雷雨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们针对该剧进行共同备课活动,旨在提高教师对该剧的理解和教学效果。

本次备课记录将详细介绍备课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和讨论结果。

二、备课内容1. 剧情梗概《雷雨》讲述了一个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爱情纠葛。

主要人物包括秀才周朴园、周朴园之妻春桃、周朴园之父周秀才、江苏巡抚府少爷阿里、阿里之妻李文秀等。

故事发生在上海滩社会,周朴园是一个忠厚老实的秀才,但被迫与巡抚府少爷阿里的妻子李文秀结婚。

周朴园对妻子春桃忠诚,但春桃却与阿里有染。

在权谋和欲望的纠缠下,周朴园被迫选择自杀,而春桃也因内疚而自杀。

2. 主题分析《雷雨》通过展现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揭示了权力、欲望和道德之间的冲突。

剧中人物在权谋和欲望的追求下失去了自我,最终走向毁灭。

该剧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呼吁人们要保持良知和道德观念,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原则。

同时也反思了社会制度对个体命运的影响,探讨了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可塑性。

3. 角色分析•周朴园:秀才出身,正直善良,但在家庭压力下逐渐失去自我。

•春桃:周朴园之妻,美丽聪明,但为了生存不得不与阿里保持关系。

•阿里:巡抚府少爷,权力欲望强烈,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

•李文秀:阿里之妻,被迫与周朴园结婚,内心矛盾。

4. 教学目标•了解《雷雨》的背景和主题,并能够进行深入分析。

•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对其进行角色分析。

•掌握适合该剧的表演技巧和舞台呈现方式。

•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三、备课讨论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就以上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并形成了以下结论:1.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雷雨》,包括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创作动机等。

通过深入分析剧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命运轨迹,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雷雨集体备课记录

雷雨集体备课记录

雷雨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目的和背景雷雨集体备课是教师们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共同讨论备课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一种形式。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

二、备课主题和内容本次雷雨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

学生在讨论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确定备课目标在开展集体备课之前,首先要明确备课目标。

本次备课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析课堂需求针对本次备课主题,教师们首先要分析课堂需求。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水平,明确学生在讨论和合作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为备课提供指导。

3. 确定备课内容根据课堂需求,教师们确定备课内容。

备课内容包括:讨论和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学生角色的确定、讨论和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评价方式等。

4. 分工合作在确定备课内容后,教师们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分工合作,各自负责备课内容的研究和准备。

三、备课过程和成果1. 研讨备课内容教师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就备课内容进行深入研讨。

通过分享经验、讨论问题和互相启发,教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法。

2. 教学资源分享教师们还分享了各自积累的教学资源。

通过分享教案、教学设计和教学素材,教师们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教学案例讨论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还讨论了一些教学案例。

通过分析教学案例,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进一步完善备课内容。

4. 教学方法探讨教师们还就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教师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借鉴。

四、备课总结和展望1. 备课总结通过本次雷雨集体备课,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讨论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探索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了备课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集体备课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集体备课
曾筱姣:18课《雷雨》是写景的文章,语言优美、有一定的节奏感,所以是一篇很好的朗读训练材料。那如何让朗读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读中悟,再读再悟?我打算在具体的教学中这样做:
首先是让学生从字面的理解进行朗读,比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声音要从低到高。再如:“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声音要轻了。这些是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所以此处教学,我要让每位学生参与朗读,指导好停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朗读的喜悦和成功。其次,是通过点拨、引导,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意思,进行有想法、有个性的朗读。总之,只要学生能读好课文,就一定能学好课文。就让我们在朗读上再多下些功夫吧!
莫茶丹:执教这课时,无论是课前谈话,还是检查读词语,练习读课文,在学法上都贯穿了把文字读成画面,读出味道的指导渗透;抓住雨前、雨中、雨后学生的总体感受,深入联想读文,体会雨前、雨中、雨后的特点,渗透总结概括、热爱大自然、浓厚,大家讨论激烈,通过对文本的了解、研究,设计了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大家提及讨论后并对教案做了调整。
象州中心校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雷雨》
教材
解读
《雷雨》这篇课文文字优美、精练,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教学本课采取图文结合,让学生学生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特点。并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和交流品读、感悟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
整体
目标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重难点关键点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开发区第六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主备人汪兆雪记录、材料整理闫涵课题《雷雨》备课时间2019/4/8参与人员刘晓卫时振杰王晓聪闫涵汪兆雪吴静董俊焱评价意见备课中心问题1.掌握生字,了解更多描写天气的词语。

2.体会雷雨前中后天气的变化,并能通过朗读表达不同感受。

集体备课研讨过程记录刘老师: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有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时老师: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色变化闫老师:重点指导“黑、垂、迎”的书写,“黑”:上下结构,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六笔是竖,七八两笔都是横。

注意下面的横四点的写法,左边的一点向左,右边的三点都是向右。

“垂”:独体字结构,笔画顺序是: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讨论结果1、识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

教师在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识字的同时,还要注意把生字放在词语句子的掌握当中,这样更有助于生字的学习。

2、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备课反思1.读中感悟”而非“感悟后读” ,备课时从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学点。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体会闷,喘不过气。

在教学时,要重点抓住”压“,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压”,从而体会“乌云压下来“这不束缚的感受。

教学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压”,可是在转移到文中,用朗读表达时,“味”还是没到。

课上应让学生在慢慢体会中多读。

这本身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在读中感悟。

2.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比如第二段中“乱摆”,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当一棵小树,感受风大时的“乱摆”,这一设计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缺乏繁杂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能用行动展示内心的想法,当言语表达还跟不上内心的感受时,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能的方式表达,效果就好很多,学生通过自演自悟,朗读比较到位。

附:1、主备人备课初稿2、主备人备课定稿备课流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详细具体,突出重难点)——教学反思《雷雨》初稿教材分析:《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6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留心观察天气,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在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天气?其实无论哪种天气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下雨,春雨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夏天的雨——雷雨。

1.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80页,自由读课文。

注意老师的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想想它们分别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2.分段: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雷雨前。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雷雨前。

1.指名读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压下来”的“来”读轻声,正音。

2.学习生字“压”(1)小老师带读,齐读,去拼音读;(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压”吗?比一比(庄)、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做压语文书的动作2.指导朗读师:现在是压在人们的头上。

同学们,乌云有多少?颜色和形状怎么样?(1)谁能读出乌云的特点?我没有感觉到乌云压下来的,谁再来试试?(2)朗读方法指导:抓住句子的关键字重读拖长(3)ABB词型练习(同学们的积累可真丰富!)(4)欣赏乌云图片,认识四字词:乌云密布过渡:这乌云密布的可怕景象仿佛把大家都吓住了……3.学习“一”的变调(1)齐读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2)出示课文中带“一”的短语朗读,并扩展练习。

(3)把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句子,读出“安静”。

过渡:没有风,没有蝉鸣,真安静呀,可是这风雨前的安静很快就被打破了。

4.学习生字“垂”(1)齐读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2)出示生字“垂”师带读,正音、去拼音读、分男女读(3)指名说“垂”的记字方法(4)明义,出示图片,比较“垂”和“掉”的用法。

过渡:让我们把对“垂”字的理解带到句子中再读一遍四、指导书写1、出示生字:雷、乌、黑、压、垂、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乌、压、迎、扑”的注意要点。

4、学生临写生字。

师巡视,并提醒坐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

7.学生书写展示,师生共评。

8.生再练习书写过渡:蜘蛛逃走以后,天气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继续学习五、学习第3自然段1.指名读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2.谁还能把雷声读得更响亮些?指名读,齐读。

3.认识四字词:电闪雷鸣4.练习用“越来越”说话六、回顾“雷雨前”一、二组朗读“雷雨前”,三四组想象画面;三四组朗读“雷雨前”一二组想象画面。

七、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八、布置作业九、板书设计18.雷雨前中后压、乱、垂1-3 4-6 7-8 蜘蛛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出示词语练读。

2、进行组词训练。

3、出示词语,大家抢读,美读,大声读,体会语言的美好。

4、出示换偏旁的练习,大家进行开火车组词训练。

5、出示多音字进行训练与积累。

6、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二、课文赏析与交流(一)品读第4—6自然段。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1、“哗哗哗”:听觉感官。

拟声词,这个声音说明雨下得很大。

2、“看不清了”:视觉感官。

“看不清”一片朦胧,说明雨又大又急,又猛。

3、说一说自己积累的拟声词。

4、雨后的空气、太阳、彩虹、蝉、蜘蛛、青蛙是什么样子的?(二)课堂展示。

1、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读一读,想一想,讨论一下:你读出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挂”的好处,可以换一个词吗?2、你观察过雷雨前后的情景吗?说一说你的发现吧。

3、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的情景如何?4、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在课文中画出来。

预设: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归纳时间顺序的写法。

三、中心点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课文告诉我们:要多注意观察事物,才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教学反思:在备课前,我们花了大量时间研读教材,确定目标后,从文中的一字一句中找出教学点。

雷雨前,“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压“,体会闷,喘不过气。

在教学时,我重点抓住”压“,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压”,从而体会“乌云压下来“这不束缚的感受。

教学时,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理解“压”,可是在转移到文中,用朗读表达时,“味”还是没到。

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是正确的,在课上我让学生在慢慢体会中多读。

这本身就是一篇写景的文章,重在读中感悟。

《雷雨》定稿教材分析:《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6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留心观察天气,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2.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在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天气?其实无论哪种天气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比如下雨,春雨柔情而有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夏天的雨——雷雨。

1.请同学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80页,自由读课文。

注意老师的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想想它们分别表现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2.分段: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雷雨前。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走进雷雨前。

1.指名读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1)“压下来”的“来”读轻声,正音。

2.学习生字“压”(1)小老师带读,齐读,去拼音读;(2)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压”吗?比一比(庄)、广上一点落下,埋在泥土底下、做压语文书的动作2.指导朗读师:现在是压在人们的头上。

同学们,乌云有多少?颜色和形状怎么样?(1)谁能读出乌云的特点?我没有感觉到乌云压下来的,谁再来试试?(2)朗读方法指导:抓住句子的关键字重读拖长(3)ABB词型练习(同学们的积累可真丰富!)(4)欣赏乌云图片,认识四字词:乌云密布过渡:这乌云密布的可怕景象仿佛把大家都吓住了……3.学习“一”的变调(1)齐读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