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2地质灾害教案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教学目标1.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3.掌握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知识。

4.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物理环境中由于地质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突发性、破坏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火山喷发等。

2.描述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危害及成因(1)地震危害:地震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为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造成重要城市的摧毁、伤亡和经济损失。

成因:地震发生时,原产于地球深处宏大的能量以及地上和地下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引起了地震的震源释放。

(2)山体滑坡危害:山体滑坡带来的破坏严重农田以及水源地区和敏感生态系统。

成因:山体滑坡有很多原因,包括降雨量、地震、河流侵蚀等。

(3)泥石流危害:泥石流会摧毁建筑物及构筑物、农业生产和道路交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成因:产生泥石流的原因是多样的,常见的原因有地下水、雨量过大、冰雪融化等。

3.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1)地震预防●建筑物避震加固。

●实行严格的建筑规范和地震建筑设计。

●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服务。

(2)山体滑坡预防●抑制土地开发、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

●建设滑坡监测预警系统。

(3)泥石流预防●保护水源地、减少生产、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通过水土保持等科学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

●建设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三、教学方法1.讲解+互动通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1.地质灾害的种类、危害、成因和预防措施。

2.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五、教学效果评价1.检测测验通过测试、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地质灾害的掌握情况。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

高中地理教案《地质灾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难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那么大家知道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吗?生: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地质灾害,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地质灾害呢?生:地质灾害是指因地质现象或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

师:很好!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2.学习新课(1)地质灾害的类型师:我们来了解一下地质灾害的类型。

根据地质灾害的成因,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四大类:地震、火山、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其中,地震和火山属于内动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属于外动力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的成因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的主要成因之一,如地震、火山等。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如滑坡、泥石流等。

3.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干旱等。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会引发地质灾害,如过度开发、乱砍滥伐等。

(3)地质灾害的危害1.人员伤亡:地质灾害往往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地质灾害会破坏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

3.环境破坏:地质灾害会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

4.社会影响:地质灾害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3.课堂小结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那么大家能告诉我,我们国家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吗?生:山区、沿海地区等。

师:很好!那么我们如何防治地质灾害呢?生:加强地质环境监测、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实施工程治理等。

4.课后作业1.请列举五种地质灾害,并简要说明其成因。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说课教案《地质灾害》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说课教案《地质灾害》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说课教案《地质灾害》说课稿一、说教材《地质灾害》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相对较新,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地质灾害,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学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图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学法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地质灾害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请举例说明。

2.知识讲解(1)介绍地质灾害的类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讲解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如地震带、滑坡带等。

(3)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3.案例分析(1)展示地质灾害案例,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成因及防治措施。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防治地质灾害?(2)强调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6.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5: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选修5: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高效学习指导案】【分层学习目标】A级目标: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B级目标: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C级目标: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分布和成因自我确定目标:(级别)理由:学习方式:【重点学习内容】1.我国地震灾害的总体特点2.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原因和分布规律3.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分布、成因【难点问题预设】1.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分布和成因2.学生自己认为的难点:确定它为难点的原因:【高效预习探究案】【知识构架】中国的地质灾害【预习思考选题】1.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种类有A.土地沙漠化、泥石流、水土流失、B.地震、泥石流、滑坡C.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D.地震、海水入侵、火山2.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A.火山喷发B.地震C.泥石流D.滑坡3.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A.我国多山地且植被覆盖率较低B.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C.我国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地质作用强烈D.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4.关于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A.滑坡由山地洪水诱发,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滑坡发生没有任何前兆,具有突发性C.滑坡是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层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D.滑坡形成都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5.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暴雨和泥石流B.地震和台风C.地震和火山D.泥石流和沙尘暴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

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

造成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

紧急转移安置1 500.634 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 561.276 5万。

教师资格笔试:高中地理《地质灾害》教案

教师资格笔试:高中地理《地质灾害》教案

教师资格笔试:高中地理《地质灾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说明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升地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人地协调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难点:地质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地图法、问答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

呈现地震来临时的视频,并提问学生:地震是如何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势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地震及其影响【教师活动】呈现地震过程的资料包,提问学生:地震是什么?【学生回答】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的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教师活动】出示《地震构造示意》图,提问学生:我们如何来衡量地震的大小呢?并找一位同学作为地震知识宣传员在全班进行分享。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

【师生总结】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

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震中为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震中距为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教师活动】呈现《世界及我国地震带分布》图,提问学生:地震的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学生回答】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我国地跨两大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主要地区有台湾、西藏、云南、四川等省区。

【教师活动】呈现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的图片,引导小组学生交流:地震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啸等灾害。

地震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影响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和特点。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

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震灾害1.我国是世界①________地震多发区,地震范围广、频度②______、强度③______、危害大。

地震规模西部地区④________东部地区,但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2.我国地震⑤______多⑥______少,主要有⑦__________、新疆、华北和⑧________四个多发区。

3.地震灾情⑨______重⑩______轻。

原因是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东部严重,特别是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⑪________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4.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

5.在因震死亡人数减少的同时,由于⑫________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⑬____________,故灾害经济损失有⑭________趋势。

知识点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⑮________或⑯________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从时间变化看,具有与⑰________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3.从空间分布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⑱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知识点三、地质灾害多发区1.⑲____________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⑳______、滇是最为严重的省区。

2.多发原因21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源充足、多暴雨。

(1)自然原因:构造活跃,○(2)人为原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22 ____________和措施不到位。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高二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高二地理教案

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
2、时间分布特点
探究,总结知识点。然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 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 动,生生质疑,师生质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教法
讲练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
教 学案、PPT

教学过程设计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
【教学目标】
习兴趣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 题。教师举出实例讲解 易错易混知识。二、Fra bibliotek坡、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
的国家之一。
1、 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
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握。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5、灾害的严重后果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教学设计(6篇)高中地理中国的地质灾难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对学生:高中 2,学科:地理2,课时:13,学生课前预备:预习课文,了解中国的地质灾难完成课后习题教学课题1、通过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中国地震的分布和成因,培育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西南地区地质灾难多发区的学习,帮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3、树立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以正确态度对待地质灾难的发生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本章在介绍了我国自然灾难的特点之后紧接着讲中国的地质灾难,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别,既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难发生。

尤其是地震灾难,它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惊心理最严峻的灾难,是我国四大类灾难中应当首先赐予关注的灾难。

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地震西多东少,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难的成因。

2、结合案例熟悉地震猜测和防震意识在灾难中所起的作用。

3、分析不同地区同级地震造成不同灾情的缘由,重点熟悉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

4、归纳滑坡、泥石流灾难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总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我国地震灾情东重西轻的缘由。

2、唐山地震灾情严峻的缘由。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寻《中国的地质灾难》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许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依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寻关于地质灾难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寻下载《中国的地质灾难》的地图,培育学生读图识别力量。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寻一些关于中国的地质灾难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分布、缘由、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争论法教具预备:有关挂图、图表等教学过程【资料导入】汶川地震图片【百度图片】【提问】汶川地震属于什么类型的灾难?【学生答复】地质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2.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方法对第一个问题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第二个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第三个问题以学生自学、教学归纳、引导为主。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

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4.6 地质灾害(板书)一、主要地质灾害(板书)1.地震(板书)(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4.24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地震的大小就是震极。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作解释)地震,特别是震级较高的(一般达6级以上)大地震,其破坏程度是很大的。

(结合图4.25和有关资料作补充说明)(承转)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播放火山喷发的录像片)(教师板书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2.火山(板书)请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1)火山是如何喷发的?(2)火山分为哪几类?(3)火山的分布与地震有何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火山的分布与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也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

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像日本、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就多火山、地震。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但火山大多是死火山,只有少数活火山,如台湾的七星屯火山。

火山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图4.27所示。

又如,1987年1月,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爆发,烟柱高达4000多米,火山灰飘落在危地马拉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大量牲畜死亡,无数咖啡园和房屋被毁。

据统计,在过去2000多年中,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死于火山爆发之中。

(承转)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

(播放录像)“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3.滑坡和泥石流(板书)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滑坡、泥石流?(2)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3)滑坡和泥石流有什么危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泥石流和滑坡往往是相联系的,多发生在多暴雨的山区。

由于地表层岩石松散、土质疏松,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在多暴雨的季节,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

同学们可从图4.28、4.29中看出: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如云南是我国山崩滑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1986年东川铁路支线大梨树滑坡,使铁路停运90天,造成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1987年金沙江畔宁浪县长坪滑坡,使金沙江水颜色变黑,水质污染至渡口市,流程达300多千米。

(分析、提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地质灾害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地质灾害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

承转:地质灾害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有关,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板书)(引导、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联系的。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第一单元第2课时,曾学过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中提到: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地质灾害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打出投影片图4.31——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结合本课的活动1来共同分析) (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火山、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

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横断山区、太行山区、秦岭等地区的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是一致的,这些地带夏秋季节是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因而土质疏松,很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和水土流失现象。

可见,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在生成上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例如,一次大的地震发生,不仅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造成地裂现象,并引发火灾、海啸、滑坡等灾害,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还可能引起疫病蔓延等。

(教师边分析边归纳、板书)不只是自然本身的因素,有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

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一些地方滥采乱挖矿山、小煤矿等,导致塌方、塌陷等;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如修水库、拦河大坝、交通道路设施等,如果设计、勘察不合理,都很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承转)一些地方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都在研究对策积极防御,力图把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世界一些国家和我国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请同学们阅读、分析课文“地质灾害的防御”一部分,自己来分析、归纳。

三、如何防御地质灾害(板书)(因这一部分课文较简单且通俗易懂,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或当地例子作适当补充即可)[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因此进行有效防御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更是责无旁贷,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做一些有益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的事情。

[课后作业]1.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 )A.震中B.震源C.震中距D.震源深度答案:B2.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作用B.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C.是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D.一般进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答案:C3.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有三大地震带,即:地中海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和太平洋地震带B.5~8级地震相差60倍C.地震发生,震动最强烈处是震源D.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答案:D4.下面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目前发现在太阳系中除了地球外,月球、火星等天体上也有火山活动B.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C.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有百害而无一利D.火山喷发出的物质就是高温岩浆答案:A5.由外力作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火山喷发C.泥石流D.台风答案:C6.下列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次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决不会诱发其他灾害B.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关联性C.对容易发生滑坡的坡面应实行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D.建立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系统主要是针对台风和气象灾害来说的答案:B7.下列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叙述错误的有( )A.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B.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C.实施一些预防措施D.对地震的监测主要是通过气象卫星雷达监测其活动答案:D8.读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这是因为。

(2)此图说明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有性。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 (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答案:(1)该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

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体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2)关联(3)泥石流滑坡●板书设计4.6 地质灾害一、主要地质灾害1.地震2.火山3.滑坡和泥石流1.在成因上的关联性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2.灾害发生的群发性3.地质灾害的社会性三、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