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èi
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
更不必说
给
所知道的事
同“俱”详尽
惊叹。“惋”是惊的意思。
又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邀请
他们的 全,都
停留,这里是居住 告诉 说 对,向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告辞,告别
值得 说
离开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 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人们就把 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位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 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 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他们详细地 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 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 逗留了几天,告辞回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儿 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
指渔人去过桃花源这件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末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打算
不久
渡口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 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 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 的人了。
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和沿途所见绮丽的景色。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①忘路之远近 (的,助词) ②渔人甚异之 (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这件事)
重点句: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今义,这样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其:他的,代渔人的)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桃花源记
主讲教师:景县安陵中学 吴铁新
猜成语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 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 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 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桃 花 源陶
见不真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好像
就
仅仅,只 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
开阔的样子
整齐的样子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用在名词后,是“这 一类”“等等”的意思。 田间小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来来往往的人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 生的。
读准字音
1.晋太元中(jì)n 2.缘溪行( )yuán 3.便舍船( sh)ě 4.豁然开朗( )huò 5.屋舍俨然(shè )yǎn 6.阡陌( qiān)mò 7.黄发垂髫( )tiáo 8.便要还家( yāo h)uán 9.遂与外人间隔(suì j)iàn 10.此中人语云( yù) 11.不足为外人道( wè)i 12.及郡下,诣太守( jùn )yì 13.刘子骥( j) ì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原是 《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 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 “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背景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改年号 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 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让陶渊明对刘裕政 权产生了不满,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憎 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 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 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 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渊
记明
第一课时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 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 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所做 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 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 以《归园田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 兮辞》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 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 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 鸣狗叫的声音。
重点句: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词句难点
一个意动用法:异:对……感到诧异。
两个借代:黄发 老人 垂髫 小孩
同义词:咸=悉=皆=并
沿着:缘溪行/便扶向路 都:悉如其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古今异义
古义,为交错相通;
交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 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他们详细地诉说,他们听 了都很惊叹。
品读课文
1、找出反映渔人 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缘溪行 逢桃林 穷其林 得一山 从口入 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我们联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 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7.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 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拓展延伸
1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神秘气氛,为下文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作铺垫
全、都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耕种劳作的人
桃花源外的人
指老人 都,一起
于是,就。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中人)见渔人,乃大
指小孩
快乐的样子
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词,指桃花
处所、地方
源中的问话人
详细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 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 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 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 亮。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 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 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文言字词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通假字
便要还家 ( 要,同邀,邀请 )
词类活用:
复前行, 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副词,已经,以后
原来的,以前的
(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他的 沿着,顺着 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到
拜见
像这样 立即,马上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跟随
找到
他,指渔人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 他的船,就 沿着先前 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 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 便去拜 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 报。太 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 渔人他们寻找以前所做 的标记,结 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 源的路了。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 图景和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第4~5段):渔人离开桃源以及探 访桃源未果。
文章结构:
发现桃花林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出自本文的成语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 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 源外面的人说啊!
重点句: 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8、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当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
世外桃源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 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
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豁 1.形容环境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 2.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 开 一下子转为明朗; 朗 3.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课下作业:
一 、理解背诵课下注释。 二、背诵课文《桃花源记》前两段。
防控疫情, 努力学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桃花源记
主讲教师:景县安陵中学 吴铁新
桃 花 源陶
渊
记明
第二课时
特殊句式:
a.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b.省略句: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动词,捕鱼
形容词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前行,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 ,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 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 向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妻子:今古义义,,
指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绝境: 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无论:今古义义,,意是此;表处条为件“关不系用的说关”联“词更不用说”之
鲜美:古今义义,,色味彩好鲜,艳香美浓丽;
得:古义,此处义为“看到”,
今义, 用为助词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满不充分
如此:古义, 像这样;
解读课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作为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沿着、顺着 偏义复词,仅指远
shù
芳香的草
落花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溪水的两岸 别的树
繁多的样子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浓。
指见到的景象。 又,继续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片
同“邀”邀请 准备
全,都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打听,探问
说 逝去的祖先 动乱 带领 同乡,相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和儿女
于是,就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朝代
竟,竟然
(桃花源中人)问(渔人)今是何世,(他们)乃不知有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 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 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 归晋……。
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
更不必说
给
所知道的事
同“俱”详尽
惊叹。“惋”是惊的意思。
又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邀请
他们的 全,都
停留,这里是居住 告诉 说 对,向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告辞,告别
值得 说
离开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 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人们就把 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位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 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 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他们详细地 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 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 逗留了几天,告辞回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儿 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面的人说啊!”
指渔人去过桃花源这件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高兴的样子
末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打算
不久
渡口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 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 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 的人了。
按渔人行踪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和沿途所见绮丽的景色。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①忘路之远近 (的,助词) ②渔人甚异之 (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代词,这件事)
重点句: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今义,这样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其:他的,代渔人的)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桃花源记
主讲教师:景县安陵中学 吴铁新
猜成语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 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 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 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桃 花 源陶
见不真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好像
就
仅仅,只 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
开阔的样子
整齐的样子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用在名词后,是“这 一类”“等等”的意思。 田间小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错相通
来来往往的人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 生的。
读准字音
1.晋太元中(jì)n 2.缘溪行( )yuán 3.便舍船( sh)ě 4.豁然开朗( )huò 5.屋舍俨然(shè )yǎn 6.阡陌( qiān)mò 7.黄发垂髫( )tiáo 8.便要还家( yāo h)uán 9.遂与外人间隔(suì j)iàn 10.此中人语云( yù) 11.不足为外人道( wè)i 12.及郡下,诣太守( jùn )yì 13.刘子骥( j) ì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原是 《桃花源诗并序》前面的小序,因为语言清 新自然,想像新颖独特,后来独立成篇,以 “记”为题成为传世名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背景
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改年号 为“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 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让陶渊明对刘裕政 权产生了不满,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憎 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 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了一个与 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 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渊
记明
第一课时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 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 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 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所做 诗文,大多描写田园风光,感 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自然。 以《归园田居》、《饮酒》、 《桃花源诗并序》、《归去来 兮辞》等为代表作。今存《陶 渊明集》。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 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 之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 鸣狗叫的声音。
重点句: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 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词句难点
一个意动用法:异:对……感到诧异。
两个借代:黄发 老人 垂髫 小孩
同义词:咸=悉=皆=并
沿着:缘溪行/便扶向路 都:悉如其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咸来问讯/ 皆叹惋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古今异义
古义,为交错相通;
交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 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个渔人一一地为他们详细地诉说,他们听 了都很惊叹。
品读课文
1、找出反映渔人 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缘溪行 逢桃林 穷其林 得一山 从口入 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我们联想到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 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7.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 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8、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 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拓展延伸
1第一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神秘气氛,为下文写美好的世外桃源作铺垫
全、都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耕种劳作的人
桃花源外的人
指老人 都,一起
于是,就。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村中人)见渔人,乃大
指小孩
快乐的样子
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代词,指桃花
处所、地方
源中的问话人
详细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 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 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 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 亮。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 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 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 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文言字词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通假字
便要还家 ( 要,同邀,邀请 )
词类活用:
复前行, 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欲穷其林。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副词,已经,以后
原来的,以前的
(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他的 沿着,顺着 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到
拜见
像这样 立即,马上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
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 路。跟随
找到
他,指渔人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 他的船,就 沿着先前 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 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 便去拜 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 报。太 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 渔人他们寻找以前所做 的标记,结 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 源的路了。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 图景和社会风尚。
第三部分(第4~5段):渔人离开桃源以及探 访桃源未果。
文章结构:
发现桃花林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出自本文的成语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 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 源外面的人说啊!
重点句: 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8、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当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
世外桃源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 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
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豁 1.形容环境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 2.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 开 一下子转为明朗; 朗 3.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课下作业:
一 、理解背诵课下注释。 二、背诵课文《桃花源记》前两段。
防控疫情, 努力学习!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 下册
桃花源记
主讲教师:景县安陵中学 吴铁新
桃 花 源陶
渊
记明
第二课时
特殊句式:
a.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b.省略句: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动词,捕鱼
形容词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前行,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 ,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 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 向前划去,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妻子:今古义义,,
指妻子和儿女; 专指男子的配偶。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绝境: 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无论:今古义义,,意是此;表处条为件“关不系用的说关”联“词更不用说”之
鲜美:古今义义,,色味彩好鲜,艳香美浓丽;
得:古义,此处义为“看到”,
今义, 用为助词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满不充分
如此:古义, 像这样;
解读课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作为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沿着、顺着 偏义复词,仅指远
shù
芳香的草
落花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溪水的两岸 别的树
繁多的样子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浓。
指见到的景象。 又,继续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片
同“邀”邀请 准备
全,都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
打听,探问
说 逝去的祖先 动乱 带领 同乡,相邻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
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和儿女
于是,就
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朝代
竟,竟然
(桃花源中人)问(渔人)今是何世,(他们)乃不知有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 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楚汉 相争,刘邦建立汉朝,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三国 归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