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ppt课件完整
《桃花源记》课件(53张PPT)
离开桃花源
研读课文
课文中的桃 花源是一个 什么样的地 方呢
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 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 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
(曲折、隐蔽、幽深)
渔人看到什么景象?(所见)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 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 源是虚构的。
想一想 发现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桃花源: 发现的时间、经过、景色 《桃花源记》 进入 以渔人行 踪为线索 桃花源:
幽静美丽
所见
所闻 所历 所感
环境良好
与世隔绝 民风淳朴 和平安宁 安居乐业 似有若无
离开
寻向所志…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
妻子,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今义: 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古义: 不用说、更不用说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一词多义
(放弃、舍弃,动词)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他的,代渔人的)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 (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
试一试:你能找 到出自本文的几 个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无人问津
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作了记号。
(完整版)《桃花源记》ppt课件
西方对《桃花源记》的译介与传播
01
自19世纪以来,多篇英文译本的出现使得《桃花源记》逐渐在
西方世界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西方视野下的《桃花源记》解读
02
西方学者往往从乌托邦、理想国等角度解读《桃花源记》,将
其视为对理想社会的描绘和追求。
《桃花源记》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
03
该作品所传达的隐逸思想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对西方文学、
望。
文中“桃花源”的描绘,既是对 作者心中理想社会的具象化,也 是对东晋末年社会现实的批判和
反思。
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桃花源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 作。
《桃花源记》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还对中国的哲学、美学、社 会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生动的描绘 手法,塑造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社 会形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探寻 《桃花源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不仅是人们向往的生活 环境,更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象征,引导人们在喧嚣的现实 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归宿。
THANKS
感谢观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追求
尽管中西方理想社会构想存在差异,但对和平、幸福、公正等价值的追求却是共同的。
《桃花源记》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桃花源记》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隐逸社会,对现实社会 的纷扰、争斗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引导人们思考如何构建 更加和谐的社会。
对生态文明的启示 《桃花源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于当代生态文 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遇见桃花源
分析文中主人公遇见桃花 源的情节,探讨其所蕴含 的人生哲理和寓意。
9 桃花源记 课件(共45张PPT)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引导
竟然,居然 不要说,更不必说
对,向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感叹惋惜
邀请
告诉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值得,不必
“不足为外人道也。”
学习引导
村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 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缘( yuán ) 诣( yì ) 语( yù ) 要( yāo )
俨然( yǎn ) 间隔( jiàn ) 垂髫( tiáo ) 怡然( yí )
huò然( 豁 )
qiān mò( 阡陌 )
bīn fēn ( 缤纷 )
学习引导
1.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1)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 世外桃源 ,现 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 好的世界。 (2)根据提示,把渔人的行踪写完整。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 桃花源→ __再__访__桃__花__源___
局外人
。
古义:
隔离
;今义:
距离
。
预学检测
2.指出下列标蓝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2)处处志之
(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 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
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省略句) ( 判断句)
《桃花源记》ppt课件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彷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发现了一座 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Round2:山有小口?
➢ 必有妖,退
➢ 便舍船,从口入
结束游戏,你没能找到桃花源。
邑人:同乡的人。邑,县。 女、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村
遂:于是,就。
里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乃:竟然,居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Round 4:问今是何世?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 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你看到了如此的美景,于是你怀着好奇的心情往 前走,你便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这个洞口情况是这样的…… 初/极狭,才/通人。
穿越历史,化身渔民 这是一个惬意的午后,你躺在藤椅上,半梦半醒之间,
猛觉一阵地动山摇,你惊起而坐,竟发现自己手撑竹篙, 一叶扁舟,摇摇晃晃恍恍惚惚于溪水之上。忽然你不记得 自己从何处来往何处去,只记得自己是一名武陵县的渔民, 以捕鱼为生。于是,你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 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一、太守,且听我细细道来
“诣太守,说如此”
《桃花源记》ppt课件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离开。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 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呀。”
赏析第三段 1.第三段:访问桃花源 2.第三段主要写什么的内容? 描写渔人与桃花源人之间的交往 3.表现桃花源人的什么特点? 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关 系,表明他们对战乱的厌恶,对和平宁静生活的追求。
同“邀”,邀请。
(桃花源中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惊讶, 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 来款待他。
疏通全文
间:jiān 名词,例如空间、时 间、房间
jiàn 动词,例如间隔、间 隙、间谍、反间计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全,都 打听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妻子和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疏通全文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完,没有了
口,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 好像 看不真切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 了,(在那里)就看见了一座山,山 上有一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 有点亮光。
疏通全文
(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舍弃
只,仅仅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开阔敞亮的样子
(渔人)便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 初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往前 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疏通全文
夹: jiā:在两者之间;两旁有物限制住 前后夹击 夹缝 夹心饼干 夹克衫 jiá:两层衣服 夹衣 夹被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溪水的两岸
别的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新鲜美好 花 繁多的样子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小溪两岸,长 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香的青草新鲜 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
《桃花源记》ppt课件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注释: 云:说。 先世:先代,祖先。 妻子:妻子和儿女。
邑人:同乡。 复:再,又。 乃:竟然,居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译文: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
妻子儿女及同乡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 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桃花源人)问现在是什么 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两朝了。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探访桃花源的经 历,在结尾却写刘子骥这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探访桃花源 没有成行,是为了渲染桃花源的令人向往和不可寻觅,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社会理想是无法实现的。
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了作者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实世外桃源的生活,不仅是陶渊明的追求,更是 当时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文中有很多细节能体现作者的理想,细读文章, 进行分析。
例:文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交代了桃花源 人来到此地的原因。一是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战乱的 厌恶、痛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 暗写了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对东晋黑暗腐朽社 会的否定。
渔人讲完秦末以来的历史及当前社会状况,写桃花 源人“皆叹惋”是写桃源人为外面世界如此动乱、黑暗 而叹惋,为桃花源外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叹惋。
密。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 示一种和睦的景象。 7.黄发垂髫:借指老人和儿童。
贰
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活动:概述故事内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
背诵全文。 文章讲述了一个打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
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 一波三折,构思巧妙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36张PPT)
课文解读
到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
已经
沿着 先前的 动词,做记号
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拜见
寻找
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名词,标志 终于
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计划前往
不久 问路,这里指探访、访求
12
课文解读
渔夫离开了桃花源后,找到他的船,就 沿着原路回去,沿路处处做上标记。到了武 陵郡城下,拜见了太守,诉说了在桃花源的 所见所闻。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 先前所做的标记,最终还是迷失了方向,再 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今义:形容很像。
14
积累词语 ◆一词多义
便舍船,从口入( 动词,舍弃,丢下 ) 舍
屋舍俨然( 名词,房屋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处处志之(
状元成才路
动词,做记号
)
志
寻向所志状元成(才路 名词,标记 )
15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便舍船,从口入(“便”的前面省略主语“渔
借代老人小孩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8
课文解读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
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 好像有点光亮。
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 走了很多步,(眼前)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第1课时
了解文体——“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 事、描写、状物,也可抒情、议论、说 明,通常的写法是寓情理于事、景、物 之中,或借叙事、写景、状物而自然而 然地抒情言理。
统编版八年级下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38张PPT)
既出,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已经
沿
动词,做标志
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
到
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名词,标志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计划前往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不久
译文: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 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下, 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 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失了方向, 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屋舍俨然( 房屋 ) 3、捕鱼为业 ( 作为 )
便扶向路 ( 原路 ) 4、乃大惊 ( 就 )
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 乃不知有汉( 竟然 )
5、往来种作( 劳作 ) 6、阡陌交通( 相通连 )
设酒杀鸡作食中(准备 ) 才通人 ( 通过 )
7、寻向所志 ( 寻找 ) 8、既出( 出来
)
寻病终 ( 不久 )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 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 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 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 说了。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不值得对外 边的人说啊!”
古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今 妻子 古义: 妻子儿女
异
今义: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义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间隔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间离断绝 今义 事物在时空上的距离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8张PPT)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可以互相听到。
类。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全,都。
垂下来的头发,用 来指小孩。
整体感知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 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 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 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 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 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 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 作,男女穿戴,都跟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 闲快乐。
2、桃花源人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没有战乱、
3、桃花源人的生活状态怎样?
人们自食其力、
4、桃花源人的民风怎样?
生活和美安乐。
5、读课文第3段,根据内容猜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
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原因是什么?
三读课文
“桃花源”除了内外环境的优美、土地肥沃之外, 还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呢? 请结合“积累拓展”第六题提问进行分析。
四读课文
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并不存在的“世外 桃源”呢?
• 晋太元中……
• 东晋,也称南北朝,中国分裂成了16个小国,战争频 繁,人口凋零,市场萧条。
• 官场上,昏君、奸臣频现。如晋元熙二年六月,刘裕 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次年,刘裕采 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类的事情不胜枚 举。
三读课文
“世外桃源”,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陶渊明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是怎样的呢?且来 看看“桃花源”的外部环境。
《桃花源记》完美版PPT课件
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谈 谈阅读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 活中。
教师给予积极肯定和引导,营 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如何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可以从人际交往、学习工作、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 结合。
当代社会中如何寻找内心宁静
回归自然
通过接触大自然、体验田园生活等方 式,让内心回归宁静和纯粹。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生活更 加充实和有意义,从而减轻内心的焦 虑和压力。
学会放下
学会放下过去的烦恼和未来的担忧, 珍惜当下的生活,享受片刻的宁静和 幸福。
寻求精神寄托
通过信仰、冥想等方式,寻求精神上 的寄托和安慰,让内心更加坚定和宁 静。
陶渊明的作品多以自然、田园为题材,语言质朴、情感真 挚,而《桃花源记》则更侧重于虚构和想象,描绘了一个 理想化的隐逸世界。
中国古代隐逸文化概述
01
隐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从古代的伯夷、叔齐到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隐逸文化在中国历史
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02
隐逸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隐逸文化强调超脱世俗、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节奏韵律把握和朗读指导
节奏分明,韵律感强
文章在句式上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
抑扬顿挫,情感丰富
在朗读时,要注意抑扬顿挫的处理,以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变化 。
把握语速语调,传递意境
在朗读过程中,要把握好语速和语调的变化,以传递出文章的意境 和情感。
桃花源意境再现: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表现
04
《桃花源记》优秀ppt课件
3
象征暗示
运用象征手法,暗示作者心境和理想追求。
与其他隐逸题材作品比较
与《归去来兮辞》比较
两者均写隐逸生活,但《桃花源记》更侧重理想社会的描绘,而 《归去来兮辞》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
与《小石潭记》比较
两者都是山水游记,但《桃花源记》的社会意义更为深远,而《小 石潭记》则更多表现自然美景和作者情感。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思考应用
学生思考如何将《桃花源记》中的思想精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等。
交流探讨
学生相互交流探讨,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 化为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桃花源记》中的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效果。
THANKS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桃花源记》中的社会制度、人际关系、自然环境 等方面,探讨其与现实社会的异同。
分享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体会
学生分享
学生自愿分享自己阅读《桃花源记》 的感悟和体会,如对人性的理解、对 理想社会的向往等。
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将个人感悟 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深对文章主旨 的理解。
对桃花源中的景象和人物描绘详细, 对渔人发现和离开桃花源的过程则相 对简略。
描绘桃花源景象技巧探讨
景物描写
通过描绘桃花源的自然环 境、建筑风貌、田园风光 等,展现出一种宁静、和 乐、自由的生活图景。
对比手法
将桃花源外的纷乱世界与 桃花源内的宁静生活进行 对比,突出了桃花源的美 好和神秘。
想象与夸张
鼓励购买环保产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提倡循环利用等。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桃花源记 课件(共55张PPT)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一一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 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所知道的事情,(桃花源中人)
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都感叹惋惜起来。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家
皆 出 酒 食 。 停 数 日 , 辞 去 。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参考译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在那里)便出现
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容一人通过。(渔人)又走了几十步,(视线)由狭窄幽暗
4.渔人甚异之 异: 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5.欲穷其林 穷: 尽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仿佛: 才: 豁然: 俨然: 阡陌: 交通: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6.仿佛若有光 7.才通人 8.豁然开朗 9.屋舍俨然 10.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花源记
三、重点实词
11.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14.咸来问讯 1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悉:全,都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怡然:快乐的样子 咸:全,都 妻子:妻子儿女
第20篇
桃花源记花源记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
《桃花源记》完整ppt课件
陶渊明及时代背景0102创作时间创作地点创作背景030201《桃花源记》创作背景《桃花源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千古美文”。
该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选入中小学教材,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篇目之一。
《桃花源记》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地位与影响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0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02“不足为外人道也”03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象征手法对比手法情景交融自然环境描绘季节时令变化山水田园风光通过对桃花源内四季景色的描写,表现出大自然的韵律和生机,增强了意境的层次感。
幽深静谧氛围人文社会构建淳朴民风民俗文中描述了桃花源内居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以及他们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人文社会环境。
平等自由理念桃花源内没有阶级之分,人人平等自由,这种理念体现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神秘传奇色彩通过对桃花源入口的隐秘性、居民来源的神秘性等描写,为故事增添了传奇色彩,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和谐共处之道桃花源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这种和谐共处的理念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回归自然生活桃花源内的居民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体现了人类回归自然的理想化生活模式。
精神寄托与追求桃花源作为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家园,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理想化生活模式探讨1 2 3描绘无阶级、无剥削的理想社会批判封建等级制度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思想表达对现实社会批判意识揭露社会黑暗面通过描写现实社会的战乱、贫困、不公等现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批判统治阶级的腐朽以统治阶级的奢侈荒淫为批判对象,揭示其腐朽本质和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呼唤社会变革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呼唤人民觉醒,寻求社会变革和进步。
《桃花源记》ppt课件完整
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代表中国田园文学的 最高成就。
02
桃花源记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文章采用游记体,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进入、离开桃花源的经过。 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语言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多用白描手法。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完成课件中提供的思考题和练 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择一个与《桃花源记》相关 的主题,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学术论文
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撰写 一篇比较分析报告
参加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分 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THANKS
感谢观看
精神追求
倡导桃花源中淳朴、真诚的人性光辉 ,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社会建设
传承桃花源中平等、自由、和谐的社 会理想,推动当代社会公平正义与和 谐发展。
跨文化交流中桃花源记传播与影响
文化交流
将《桃花源记》作为中国传统文 化经典进行国际传播,促进中外
文化交流与互鉴。
旅游推广
借助桃花源的知名度,开发相关 旅游产品,推动中国旅游文化的
04
文中使用的艺术手法及 修辞手法,如象征、隐 喻、排比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撰写指导
01
02
03
04
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 括听讲、发言、讨论等方面
分析自己在理解《桃花源记》 主题及人物形象方面的收获与
不足
思考自己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时的方法与策略,并提出改进
意见
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明确学 习目标和方法
力。
思考将桃花源精神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探讨桃花源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和价值,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 活中。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请 今义:延长,延伸
9、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黄发:借指老年人 两个借代 垂髫:借指儿童
四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全、都) 缘=扶 (沿着、顺着) 要=延 (邀请) 乃=遂 (于是,就)
特殊句式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也”表判断。)
桃 花 源陶 记渊
明
全国有许多叫作“桃花源”的地方——
庐
山
“
桃
花
源
”
湖
南
桃
源
县
“
桃
安徽歙【shè】县的“桃花源”
花
源
”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亦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亦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无论是传说中的“桃花源”,还是人 们对某地美好风光的赞誉“世外桃源”, 都有着同一个出处——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 就到头了,(紧接着)就看见 了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亮光。 (渔人)便离开小船,从小口 进入。起初时,洞口很窄,仅 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往前走了 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 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 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 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满院春色尚留香 望君珍惜韶华 莫负春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了解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
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 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记”的分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 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
第9课《桃花源记》课件(共51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
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 地平旷,屋舍整俨齐的然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属。形 然容 变由 得狭 开窄 阔幽 敞暗 亮突 。
译文: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
里隐隐约约有点儿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 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 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 之类。
情景 并怡然自乐。
由景及人,写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于是,就。
详细
同“邀”,邀请。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
全,都
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妻子儿女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隔绝、不通音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 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他们 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 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遇到,碰见。 溪水的两岸
新鲜美好 繁多的样子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落花。一说, 初开的花。
对见到的景
尽
象感到惊异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 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 ,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
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 想到一个什么成语?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 乐的理想境界。后亦指环境幽 静,生活安逸的地方。亦指幻 想中的美好世界。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 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 市西南)人。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 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 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平坦宽今广义整:齐运的输样和子邮电事肥业沃的总称
类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悉 如外人。黄发 垂髫 并 怡然自乐。
都像
老人 小孩 都 安适愉快的样子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房屋整 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 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处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衣着都像桃花源外 的世人。老人和孩子,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出自本文的成语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无人问津:没有人探求。 与世隔绝:和世俗隔绝。
人一一隔为绝 具现言在所什闻么,朝皆代 竟叹然惋。余人各更复不延必说至其
家,皆出给酒食详。细停地数说日出,辞都 去感。叹此、中惋人惜语 云邀:请 到
告辞离开 “不足 为外人道也。"
告诉
值得 对、向 说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复前行,欲 穷其林。 错杂的
又
想 走完
样子
对……感 到诧异。
代眼 前的 景象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作为职业。(一天)他沿着
小溪往前划行,忘记了路途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
水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 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 尽头。
古义:不用说、更不用说 无论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今异义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古义: 询问消息。
问讯 今义: 询问
8、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古义: 隔断,隔开。 今义: 距离
9、各人复延至其家
延
古义: 邀请。 今义:延长,延伸。
10、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不值得 不充足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 村人 )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
于是、就
详细
答之。( 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
中率听闻到有妻此子人,通 请都咸邑“今来人邀义打”:听问来,专消讯此邀指息。绝男自自境子己,的摆云不说配设复偶出先祖焉世先,避遂秦与今 条 的时外件义 关乱人关: 联,系表 词
间隔率。领问妻今子是儿女何世同,乡乃人不与知世有隔汉绝,的无地论方魏晋。于此是
(那里的人)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
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就有人邀请渔 人到自己的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 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 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 人道也。”
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 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 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 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初读课文,正确朗读
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 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 牵强暗记。”
林尽 ( 于 ) 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完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好像 舍弃 、离开
起初
仅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隘幽暗突然变得为宽阔明亮的样子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 上边有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船 (上岸),从洞口进入。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 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由狭隘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 了。
2、虚实结合:真实的人物(刘子骥)和虚 构的故事,准确的朝代、年代和说不清道 不明的地点,使得本文的情节亦真亦幻、 若虚若实、扑朔迷离、奇趣无穷
3、语言生动简洁又含蓄隽永,看似轻描淡 写,却使人物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4、详略得当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对待这位不速之客?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热情好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民风淳朴。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 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 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寻找 先前 做的标记 终于、最终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 (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渔人回到郡城,便去拜见太守,报告 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 终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
志向高洁的的隐士 这件事
向路”,又“处处志之”,而 后
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 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 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 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
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文中的桃花 源是个什么 样的地方 ?
根据以上分析,请你归纳桃花 源的特点
桃花源是个风景优 美、民风淳朴、宁 静安乐的理想社会
感知探究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 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
文章结构:
发现桃花源
为什么 寻不到?
再寻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桃花源,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它是 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一种对现实生 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品读课文
1、找出反映渔人
发现桃花源及如何进入桃 花源经过的词语。
然 规 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
高兴地样子 计划 没有 实现 不久
于是、就
问津 者。
渡口 探访、探寻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志向高洁的的隐士。听
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地计划前往桃花源,没有实
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
源的人了。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古义: 沿,沿着。
缘 今义: 缘故、缘分。
——朱熹 语
学生朗读
桃花源记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 huò )
阡陌( qiānmò)
··
垂髫( tiáo)
·
缘( yuán)
· · 刘子骥( jì )
俨然( yǎn)
·
怡然( yi )
·
邑人( yì)
·
间隔( jiàn )
·
·语云( yù)
平旷(kuàng)
·
·诣( yì)
遣( qiǎn)(放弃、来自弃,动词)②屋舍俨然(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②寻向所志 ①寻向所志 ②未果,寻病终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不足为外人道
(作标记,动词) (标记、记号,名词) (寻找,动词) (随即、不久,副词) (这、那)
(他的,代渔人的)
(作为) (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
东园探桃李
杨万里
有花无叶也孤寒, 有叶无花草一般。 最是桃花饶态度, 醉花娇绿恼人看。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崔
桃花依旧笑春风。
护
人间四月芳霏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
一、填空: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陶渊明 ,东晋 时 著名诗人。 课文以 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 为线索,写渔人 发现 、 访问 、 离开 、 寻找 桃花源的情形。 二、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成分。 ( B)见渔人,乃大惊,问(A)所从来,(A)具答之。 (B )便要(A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此人一一为(A )具言所闻,( B)皆叹惋。余人各复 延(A)至其家,皆出酒食。( A )停数日,辞去。 A、渔人 B、桃花源人
·
· · 落英缤纷(bīn fēn )
要( yāo )
· 郡下( jùn ) ·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溪行,忘路之
作为 职业 沿
的
远近。忽逢桃花林今,义夹:岸(菜肴、数百步,中无杂树,
遇到 瓜溪果水等的)两滋岸味好几 芳 草 鲜美,落英 缤纷。渔人甚异
别的 之。
花 鲜嫩美丽 落花 繁多而
想一想 发现
桃花源: 发现的时间、经过、景色 幽静美丽
《桃花源记》
进入
以渔人行 桃花源: 踪为线索
所见 所闻 所历
环境良好 与世隔绝 民风淳朴
所感
和平安宁 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