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 “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210610004225)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210610004225)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佛山市顺德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答案】C2、(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

这些体制外的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

·······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材料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强化①导致了政治腐败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促进了经济发展④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 (2016年山东济南市高三部分学校调研考试)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 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

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2016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素养提升练2跨越时空——中外关联篇

(新课标)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能力升级练素养提升练2跨越时空——中外关联篇

素养提升练2跨越时空一一中外关联篇一、选择题1. 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西文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错误;通过“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可得出周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古代希腊则奠定了欧洲文明的基础,故B项正确;古代西方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化在形成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同时”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地理环境限制了古代东西方的交流,“非常”说法不合适,故D项错误。

2. 在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B•“人是万物的尺度”C. “认识你自己”D.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智者学派。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的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故A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他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即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认识你自己”的观点说明人是可以被自己认知的,而且也应该认识自己,认识可以指导实践,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3.1405年到1433 年,明朝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半个世纪后,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进入太平洋,他的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

习题: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2

习题: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2

热点押题(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1.(2018·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

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

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

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范才于科目之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并结合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得出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由材料一“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得出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由材料一“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得出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由材料一“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得出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由材料一监察机构需要科举制的配套可知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 “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 “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含解析

热点押题(五)1.(2018·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

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

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

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范才于科目之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并结合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得出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由材料一“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得出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由材料一“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得出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由材料一“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得出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由材料一监察机构需要科举制的配套可知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卷五 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综合卷五 新人教版

(综合卷五)1、秦代竹简《语书》说.如果官员对其辖内吏民的犯法奸私行为和各种陋习等不能及时察觉而失职.将被免职,称之为“不胜任”。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 )A.社会秩序比较稳定B.地方官员失职的现象十分严重C.已经确立官僚政治D.地方官员仅负责维护社会稳定2、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

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B.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C.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

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

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B.人口压力过大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5、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

”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

”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共同主张的是( )A.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B.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C.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D.批评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6、伯利克里认为,“不参与公共事务的人,有人称之为安静的人,我们雅典人称其为废物”。

雅典人认为无须公民有多少政治才能.关键是每个公民都本着一切从城邦出发的目的。

这反映在古代雅典( )A.公民只有形式上的自由B.对个人利益极不重视C.重视培养公民参政意识D.存在着绝对权威势力7、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

新课标Ⅱ卷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新课标Ⅱ卷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Ⅱ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了“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5.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币。

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

汉武帝的举措意在A.强化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 B.打击猖獗的私铸钱币者C.推动盐铁官营政策平稳实施 D.消除诸侯国割据的基础26.宋太宗时大幅改革科举制度,若举人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称“别试”;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称“弥封”。

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有时长达50天,称“锁院”。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参考人员日趋多元 B.考试程序趋向公正C.官员选拔方式多样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27.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制度日趋僵化 B.自然经济仍占主流地位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程朱理学影响根深蒂固28.下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饰筹办等因,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千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前押题试卷及答案24.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B.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C.“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D.“君权神授”思想萌芽答案:A解析:25.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答案:C解析: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内容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

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答案选择C 项。

26. 明太祖晚年制《皇明祖训》,又规定新天子即位后,“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如亲王不幸为“奸臣”所害,王府官员和护卫军有权“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

这些规定( )A.给以后诸王举兵对抗中央提供根据B.意在使人知所警惧而不敢轻易犯法C.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行政控制D.有利于官员和护卫军保护亲王大臣答案:A解析:27. 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

据此可知清朝中叶( )A.海外市场货币等求不断扩大B.茶叶贸易带动外贫出现顺差C.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D.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答案:D28.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答案:C29. 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

【新课标Ⅰ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新课标Ⅰ卷】2019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含答案)

2019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新课标Ⅰ卷】文科综合·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

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

这一变化说明A.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C.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D.齐桓公成为天下共主25.开元十九年,王维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但他听说张九皋因为玉真公主的推荐,已被内定为第一名。

王维便请求歧王为他引见公主,并用自己的诗作争取到公主的支持。

最终他高中了当年的状元。

据此可知,唐朝A.士族大地主仍然把持着政权 B.封建官僚集团相互倾轧争斗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走向衰落 D.选拔人才的机制还有待完善26.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

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

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

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

这类现象的出现表明A.市场交易不受政府监管 B.南宋政府推行抑商政策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 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27.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

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

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2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

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押题文综历史(含解析)

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押题文综历史(含解析)

201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押题文综历史一.选择题:本卷共12题,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24.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A.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D. 分类精准成效显著A. 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B. 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C. 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D. 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26.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

这反映了A. 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B. 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C. 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D. 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27.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所办的新式海军学堂仅仅为培养初级海军军官,所学重点基本上为海军技术,较少涉及西方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的研究,同时海军学堂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各立门户。

这表明A. 海军近代化取得明显成效B. 门户之见导致甲午战争失败C. 认识短视阻碍了海军建设D.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近代军事28.1901年9月清廷颁布上谕:捐纳职官,流弊滋多,即行永远停止;1906年度支部再次奏请停止买官捐输。

但1910年度支部制定的次年财政预算岁入表中,捐纳一项的收入为565万两。

这反映了清政府A. 吏治变革成效显著B. 体制流弊积重难返C. 抵制革命收效甚微D. 财政改革步履维艰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其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

这表明()A. 当时国内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B. 三权分立原则不适合中国国情C. 革命派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D. 革命派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30.下表是1981-1983年我国城乡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表。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五)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五)【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题号一二附加题总分26 27 28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君臣座位的变化B.儒家思想控制加强C.君臣关系的变化D.封建君主专制逐渐加强3.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C.冲击了神学的禁锢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潮4.178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体确立了()A.联邦制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D.两院制原则5.19世纪前期,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卑劣的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走私大量特殊商品——鸦片,以满足他们追逐利润的无限欲望。

英国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扭转贸易逆差B.搜刮大量财富C.打开中国市场D.建立世界市场6.阅读1915年至1917年间俄国政治罢工参加人数表(单位:千人),这表明俄国()人数1915年1561916年3101917年(1、2月) 575A.各种社会矛盾难以调和B.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C.沙皇统治危机日趋严重D.临时政府社会管理无能7.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十三) “世界史”中外关联  (含解析)

热点押题(十三)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

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

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

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解析:第(1)问,结合近代中国相关史实,从全球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国际地位、对世界的认识等方面的影响,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第(2)问,从材料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可总结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

第(3)问,结合材料一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特点,与现代中国参与全球化在原因和接受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二者不同特征。

答案:(1)使中国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测)(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05 近代中国经济(测)(含解析)

专题06 近代中国经济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15*4=60分)1.1914年12月5日,北洋政府农商部强调“欧战”期间“通商惠工,在此一举”“机不可失,稍纵即逝”。

其实,当时举国上下尤其是身处商战第一线的工商业者,都充满了这种抓住机遇的紧迫意识。

这表明当时政府A.践行奖励实业法令B.督促良机大发战争财C.秉承实业救国理念D.号召与欧美列强商战【答案】C【解析】【详解】2.据记载,在开埠初期的一二十年间,像洋布、洋皂、玻璃制品等日用洋货,虽多制作精致,外观漂亮,有的也比土货更好用,但由于售价贵,普通人家还很少购用,人们只是把它们看作有钱人为好奇炫新才会买的奢侈品、高档品。

该材料说明在近代初期A.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深受西方影响B.自然经济对西方工业文明的顽强抵制C.通商口岸附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工业经济的优势还未充分体现【答案】D【解析】【详解】3.上海发昌机器厂于1866年创办,是中国近代较早的民族工业,至19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

这一时期促使发昌机器厂发展的因素包括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企业的诱导作用④清朝政府的政策支持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上海发昌机器厂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这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符合题意;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②符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后在洋务企业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缓慢发展,③符合题意;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80年代,清朝政府没有支持民族工业的政策,④错误;故选 D。

排除ABC项。

【点睛】“给予保息5厘或6厘”是本题的关键信息,由此可说明该条例的颁布保证了新设企业的收益。

7.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五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精选试题)整合练主题五Word版含答案

主题五春夏秋冬——夹缝求生的中国民族经济主题整合练第34页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质量普查,5)1845年,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

然而,19世纪50年代初期,物美价廉、颇为畅销的洋布却开始滞销。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A.官员倡导对洋布进行抵制B.战争赔款降低民众购买力C.清政府建织布局展开竞争D.男耕女织的格局普遍存在答案:D解析:A项表述与题目中“清朝福建官员奏称: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棉者,十室而九’”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战争赔款等信息,故B项错误;清政府建织布局是在19世纪60—90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自给自足性的顽强抵制使得洋布开始滞销,故D项正确。

2.(2018北京西城期末,12)下面为《1844至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示意图》。

由此看出19世纪中期()A.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B.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C.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D.中国货物的进出口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答案:B解析:据材料1844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之和低于1856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之和可知贸易总量上涨,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844年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远远高于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到1856年上海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于广州,说明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上海贸易地位已经超过广州但无法体现成为中国最重要通商口岸,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总额而不是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间的关系,因此无法反映贸易顺差或逆差,故D项错误。

3.(2018四川绵阳二模,29)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押题(五)1.(2018·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18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1854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

根据此报告,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

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

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

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范才于科目之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并结合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得出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由材料一“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得出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由材料一“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得出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由材料一“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得出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由材料一监察机构需要科举制的配套可知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得出通过立法确立;由材料二“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得出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由材料二“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得出文官政治中立。

第二小问,由材料二“英国于1855年和1870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据材料二“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意味着防止文官参与政党活动,即受到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由材料二“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得出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由材料二“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得出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据材料二“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得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1)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

(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

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2.(2018·深圳二模)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

(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解析:本题主要是涉及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在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政治概况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认识,结合材料列举的具体内容,从上述四个角度任选一个论述即可,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角度: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识观点: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知,既有其合理的成分,也存在与现实脱节的臆想。

论证:东晋人对大秦国政治方面的记载散见于《后汉纪》与《抱朴子》。

其中“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的记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不畜奴婢”“不用刑罚”的说法则与事实不符。

在古代雅典,由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观需要,以及智者学派等影响,社会上辩论风气盛行,这种风气影响到后来的古罗马,导致罗马人也热衷“谈虚说妙”,“唇理绝殊”。

另一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存在大量奴隶,罗马也有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成文法,证明“不畜奴婢”“不用刑罚”之说有误。

自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对西方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空间上的阻隔,古代中国人无法全面、真实地加以认识。

另一方面,有感于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宗主豪强控制庞大人口的现实,时人塑造出“贤人为王”“人民温睦”“不畜奴婢”“不用刑罚”的大秦印象。

这种印象失真却美好,为时人苦闷的内心带来一丝慰藉。

结论:综上所述,由于东西方交往日益密切,魏晋时期的中国人模糊地了解到古罗马帝国的政治状况。

这种了解真假参半,有一部分如实地反映了现实,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古代中国人基于社会现实而形成的主观臆想。

这种认识是特定时空环境下的产物,有一定的局限性。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尽管960年北宋建立,但是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陆上丝绸之路受到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靖康之难后,宋朝皇室南迁,南宋建立。

政治中心的南移,以及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使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

南宋政府更加注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

有宋一代,与中国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近50个,根据考古资料发现,在南亚、东南亚、欧洲甚至非洲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

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在中华大地上到处抢滩夺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历经6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一个自信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标志着丝路实践进入了3.0时代。

——摘编自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材料二到了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西班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绕过南美洲自东而西进入亚洲的新航线。

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最终都与早已存在于亚洲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相连接,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

——摘编自龚缨晏《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巨大转型的历史影响,并指出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所体现出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特征。

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宋朝始终与北方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导致交通阻碍”,可知延绵不断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重心也伴随南迁”,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工匠和农民南迁”,可知宋代造船和航海技术发展;“都有宋代瓷器的出现”,体现出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贸易,而是为了侵略”,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海上丝绸之路充满了殖民扩张与掠夺;由材料二“从而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可知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大规模传播,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远超过以前;结合所学知识,西方列强取代中国掌握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

第二小问,从合作共赢、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吸收及包容等方面分析。

答案:(1)原因:延绵不断的战乱,阻断了陆上丝绸之路;为了增加财税收入,政府鼓励支持发展海外贸易;科技进步的推动,如指南针首先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发展;宋代手工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制瓷业发达促进海上贸易的发展。

(2)影响: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海上丝绸之路不再以中国文明为核心而展开;物质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大规模传播,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远超过以前;海上丝绸之路充满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中外各国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遭到破坏。

时代特征:陆海并重,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4.(2018·济宁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欧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根据表格中中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对比得出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

论述可以从中方科技成就发展停滞的原因(明清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受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影响)、特点(科技成就多为传统实用技术的总结,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已滞后于西方)、影响(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等方面论述,西方科学技术成就发展进步的原因(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科学和理性,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逐渐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影响(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基础)分析。

最后进行综述:总之,科技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转而影响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答案:示例: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

阐述: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