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文化学

文化学

第一讲文化释义1、“文”字之来源(1)甲骨文中,“文”字为胸前有刻画图案的人(2)到了周代,“文”的含意有了些新的内容。

“文”常和“野”对称。

后被进一步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采装饰、人文修养(3)关于“文”字来源之结论从仓颉造“文”(字)说起,我们从“文”的诞生可以看到几点:第一,最早的人类是没有“文”的,“文”是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逐步创造的;第二,“文”只有人类独有,其它动物没有;第三,“文”象征着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和演进,象征着人类本质意义上的向一般动物告别,象征着人类逐渐挣脱原始,野蛮,愚昧,落后的境况,向着“文明”的图景艰难地迈进。

2、“化”字之来源(1)甲骨文中,“化”字之形,像二人一正一反,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2)《辞源》在固守原意,《辞海》在叛离原意。

(3)“化”,从“教行”的角度看,是统治阶级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匕”,利器)3、“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1)在中国,“文”与“化”并连使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易周·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里讲的是治国者观察天文,以察知自然界的变化;以礼仪风俗教化世人,使知行当所止,止当所止,进而化育天下。

基本含义是“以文教化”,指以与武力征服相对待之“人文”即人伦仪则、道德秩序去规范和化易人民于“野蛮”,使之开化和文明化的活动。

(2)刘向最早使用了“文化”一词,此后便广泛使用开来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这里的“文化”是指以文德化之,与“武力”相对应,意指文治教化。

其中“文化”的含义均指封建王朝的“文治教化”,用诗书礼乐等教化世人,是与“武功”相对而言的。

4、“文化”一词在西方的出现它原义是人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应于满足食住等需要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开垦及植物栽培。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中国文化概论第二讲PPT课件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2
中华远古文化虽然有广泛的地域分布特点,但经过华夏集 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的连续征战,各文化之间也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最终华夏集团取得胜利,从而确立了华夏文 化在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 大系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在长达5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几百次 的兼并战争,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 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礼仪文化等方面,其他 区域的文化与华夏文化趋与一致。就文化区域分布来看,春 秋战国时期已经不存在上古时期的东夷、苗蛮文化区域,华 夏文化集团在中华大地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些都为秦 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历程,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有的从远古谈起,有的则从殷周说起;对几千年文化的分 期,既有四分法,又有五分法,甚至有分为九个时期的。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认识不同,对文化 内涵的理解有很大差异所致,也与分期的疏细程度有关。 我们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中国文化演进的显着 特征,既考量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又紧密联系与之 相应的文化的变迁,将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分为五个时期, 并分别作鸟瞰叙述。
2
♂理论概要:
【文化渊源】中国人种及文化独立起源。大量考古发现有 力驳斥了中国人种西来、南来、东来诸说这类论断。我国 境内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考古遗址表明,从旧石器时代 到新石器时代的居民间,体质上存在明显的承续、发展的 人种学序列,基本上是在一个大的人种(蒙古人种)主干 下发生和发展的,还未发现西方人种的参入,中国人种西 来说和中国文明西源论缺乏人类学依据。也就是说,中国 石器时代文化是在相对单一的人种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对以后中国文化持续稳定的独立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5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 王,姓尹祁,号放勋。因 封于唐,故称“唐尧”, 《尚书》和《史记》都说 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 他号陶唐,姓伊祁氏,故 亦称为唐尧。尧到年老时, 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 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 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 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 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 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2020年9月28日
19

汤,据说是帝喾后代 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 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 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 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 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 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 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 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 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 生商”的传说。
2020年9月28日
16

禹,通常尊称为大 禹,与尧舜并为传说中 的古圣王,又相传为夏 王朝的开国君主。《史 记》说他名文命,《帝 王世纪》说字密。“帝 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 氏”,但一般称作夏禹, 是先秦时期以国为氏的 习惯。
2020年9月28日
17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 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 结合进行的。在治水 害的同时,还指导人 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 产,大兴水上运输, 重建家园 .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4
1、盘古开天辟地
2020年9月28日
5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燧人、伏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王:夏禹、商汤、周文武
2020年9月28日
6
燧人氏
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个母系氏族, 他们以打猎为生,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 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法,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形成--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形成--夏商西周春秋时期

第二章中国文化的形成——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贫富分化和阶级的产生,社会文明也在大踏步前进:比较成熟的文字业已形成;尊王、大一统思想等观念文化的创建活动十分活跃;随着国家机器的建立,以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迅速地形成;社会风俗文化也应运而生。

这些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面貌数千年之久,流风余韵至今犹存的巨大文化建树,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

第一节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一饮食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先民不仅开辟了比原始时代更多的饮食来源,更多的饮食器具和烹饪方法,而且给饮食生活注入“礼”的内容:“夫礼之初,始诸饮食”,1“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2这就奠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基调。

㈠食料当时的食物结构,包括粮食、肉类、蔬菜、水果、饮料,粗具了后世所有的各大门类。

由原始先民培育成的稷、黍、梁、麦、稻和麻类作物,扩大了种植范围,是这一时期南北方人们的主要食物。

其中稷有耐旱、生长期短等特点,是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

武王克商,“乃命南官忽振鹿台之钱,散钜桥之粟”。

3说明商代以粟为主要的粮食储备。

《诗·周颂·良耜》云:“荼蓼朽之,黍稷茂之。

”可见当时人已知沤施绿肥了。

《诗·大雅·生民》有“恒之糜芑,是任是负”。

糜,深色小米,芑,淡色小米,可知稷的品种也增多了。

商周以1《礼记·礼运》。

2《周礼·春官·大宗伯》。

3 杨育彬:《郑州商城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下同),第22页。

来,人们把稷与社联称,作为国家的象征。

《白虎通义·社稷》云:“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

由此也见稷在当时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黍也是当时黄河流域种植最为普遍的作物,但比粟更贵重。

商代卜辞中有很多商王命属下“种黍”、“省黍”、求神佑黍的记载。

《诗经》中常将黍、稷联称。

如《王风·黍离》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文化学发展历程

文化学发展历程

文化学发展历程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探索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变迁中的文化内涵和形态。

文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形成了今天的学科体系。

在古代,文化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们开始关注人类的思想和行为,试图解释人类之间的文化差异。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对文化的观点和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文化学奠定了基础。

同时,古希腊人还开创了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个体的力量,这也为后来的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中世纪文化学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宗教领域。

这个时期的学者主要关注基督教文化,研究宗教文献和教义。

他们通过对圣经和教父文献的研究,试图解释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的内涵。

这段时期的文化学发展主要是在修道院和大学中进行的,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传统。

文艺复兴时期是文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阐释,开展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通过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研究,试图恢复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精神内涵。

他们重视人的创造力和个人价值,强调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对后来的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世纪是文化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学者开始将文化研究的对象从宗教领域扩展到社会和政治领域。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演变和文化差异的理论,试图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

这个时期的文化学研究主要是在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展开的,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趋势。

20世纪的文化学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文化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学者们开始关注文化的本质和人文学科的价值,试图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冲突。

同时,他们还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对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提出了新的解释。

文化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

从古代到现代,文化学不断吸纳其他学科的成果,不断发展和演进。

《文化学概论》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22

《文化学概论》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22

实证主义
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 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 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 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 溶解于科学之中。 广义: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 、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实证主义则特指孔德的哲学。 返回
有埃及这一个中心,其余的文化都是从此处传播出去的——文 化只能生产或被创造一次,其余都是传播的功劳)。

影响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历史学派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美国的弗朗兹· 博厄斯《移民子孙的变迁》 《原始人的心理》《原始艺术》《人类学通论 》《种族、语言和文化》 克拉克· 威勒斯、路易斯· 克罗伯等。 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认为只有具 体的和经验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可靠的。
“形而上”与“形而下”
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周易· 系辞上》:“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法 则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 ,称为形而下。 形而上学揭示了组成物质世界的本体的不 变性,形而下学揭示了物质在现实世界中的变 化性。 在中国哲学史上逐渐被哲学家引申为表述 抽象和具体、本质和现象、本源和派生物的范 畴。
第二章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授课教师: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纪念日
69周年
9月30日
烈士纪念日
本章内容
温故:第一章PPT37
(收“意见、建议”纸条)
知新: (首先提问预习情况) 第二章(P22-39) 第一节 文化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文化学的流派
第一节 文化学发展简史(P22-28)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化学概论》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该课程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主动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进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三、课程基本要求理论和知识方面:学生应掌握基本的文化学理论和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

能力和技能方面:学生应具有分析和判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性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1讲绪论(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节文化的界定(一)文化问题的提出(二)关于文化的定义(三)文化内涵的界定第2节文化学释义(一)文化学的定义(二)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三)中国学者对文化学的研究第3节文化学研究(一)研究对象(二)研究范围(三)研究目的(四)研究方法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问题的提出背景、人类对有关文化问题的思考、关于文化定义的不同方法及其主要观点,掌握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了解文化学的定义、中西方学者对文化学的构建与研究以及文化学研究的对象、范围、目的与方法。

三、教学安排教师讲授3学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类对文化问题的思考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的文化定义进行剖析,进而理解和掌握文化概念的界定及其对文化内涵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六、思考题1.人类关于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环境、人与传统、人与历史、人与创造等的思考,主要问题有哪些?2.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你能否将这些定义方式精简为3-5种?关于文化定义的主要观点分别有哪些?3.关于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的理解是什么?4.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5.文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6.文化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第2讲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3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节文化学的特性(一)整体性(二)跨越性(三)典型性(四)通约性第2节文化学的形成(一)人类学的兴起(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三)文化学的产生第3节文化学的流派(一)进化学派(二)传播学派(三)美国历史学派(四)法国社会学派(五)功能学派(六)文化心理学派(七)新进化学派(八)结构主义学派(九)认知人类学派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学的整体性、跨越性、典型性和通约性特征,以及文化学是如何从人类学、人类文化学中产生和形成的,掌握判断人类学以及文化学产生的条件;了解各个文化学流派的形成时间、理论核心、创始人与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其贡献,掌握各个流派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期doc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期doc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分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或人类化。

有了人就开始有了历史,也开始了文化。

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知道其起源问题。

(1)炎黄文化炎黄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中华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可以理解为炎帝、黄帝时代的文化或炎黄时代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本讲所说的炎黄文化,主要取狭义,有时也涉及广义的内容。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二帝伟大历史功绩,早在《逸周书》、〈〈国语〉〉、〈〈周易·系辞〉〉等先秦文献中就有记载。

相传炎黄神农氏率领其部落作耒耜,教种五谷、遍尝百草、发明医药,日中为市,首倡交易,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

据晋皇甫谧《帝王世家》》和南宋王象之《舆地记胜》载:炎帝为民采药治病,来到南方,因误尝“断肠草”“崩葬长沙茶乡之尾,”“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即今湖南省株州市炎陵县的鹿原坡。

黄帝的功绩则在于率领其部落养蚕制丝、始作农裳,伐木构材、筑造宫室,创造文字,制造历法并发明指南车,备厂险夷,艰难拓殖,将中华原始文明推想了新的历史阶段。

据司马迁〈〈史记〉〉载,“黄帝驾崩,葬于桥山“,即今天陕西黄陵市桥山区。

同时,炎黄二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其功绩还在于,立足中原,建立国家雏形,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统一奠定了基础。

据〈〈国语·晋语〉〉,〈〈史记·帝本纪〉〉载:“昔少典氏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

”少典部族居住在今陕西、甘肃交界处,与有娇氏通婚,生下黄帝和炎帝。

黄帝居姬水,炎帝居姜水。

有学者认为,黄帝生于今陕西黄土高原,炎帝生于今陕西宝鸡姜水一带。

黄帝部落东渡黄河,顺中条山和太行山朝北方向发展,直达山西南部黄河之滨和河北一带。

与此同时,炎帝部落沿渭水,黄河向东发展,直达河南山东一带。

在氏族部落的繁衍过程中,炎帝部落与东南的黎族部落发生冲突,炎帝战败,向黄帝求援。

文化学复习笔记

文化学复习笔记

文化学复习笔记2012年12月第一章文化概述一、何谓文化?(一)文化的传统用法1、中国文:花纹,纹理;后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后引申为变化、教化。

战国《易.贲卦.象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2、西方cultivation;culture。

在中世纪晚期,“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庄稼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稍后,被转换用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后来,文化还被广泛认为涉及“有教养的(cultured)人们所从事的“优雅的”的消遣。

雷蒙德.威廉斯(英)(二)文化的现代用法除了自然科学之外,“文化”这一术语主要在三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上被使用:1、艺术及艺术活动;(传统用法的沿袭)2、习得的、首先是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符号的特质;人类具有一种符号化的能力。

符号的产生:当人们一致同意某一词语、图画或手势代表一种观念、一个物体、或者一种情感时,这些传达共享观念的词语、图画或手势即是所谓的符号,且只有当这一过程完成后,符号才得以产生。

符号能够限定某一事物的含义,但单个的符号可能会有很多含义。

3、作为发展过程的文化。

基于“文化”可以描述对人的心智的培养,而培育本身就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的及历史的过程。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篇独特的文化作品(用法1)一种特殊的(英国)生活方式的产物(用法2)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用法3)(三)文化的定义1、最早的定义(英)泰勒《原始文化》(1871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2、概念界定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在存在过程中为了维护人类有序的生存和持续的发展所创造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有形无形的成果。

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文化的渊源与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思想观念的集合,更是对历史、传统、价值观念和艺术形式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将从文化的渊源和文化的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探究文化的起源和演变。

一、文化的渊源文化的渊源十分深远,它源自人类社会的诞生。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共同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些共同的特征构成了特定民族的文化。

1.1 社会和物质文化的起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人们开始通过语言和符号进行交流,逐渐发展出一套符号系统,这就是人类语言的雏形。

语言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经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同时,人类逐渐从采集、狩猎为生的阶段进入到农业社会,开始进行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们开始建立氏族和部落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共同的社会文化。

1.2 信仰和宗教文化的形成随着人类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不断深化,人们开始向往超自然力量的保佑和庇护,于是宗教信仰应运而生。

宗教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解释和依赖,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成为文化渊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3 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延续历史和传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一个民族的根和血脉。

人们通过祭祀、传说、歌谣等形式将历史和传统承传下来,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进行演绎和发展。

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延续,使得一个民族的特色和个性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文化的发展文化是永恒的,同时也是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

它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类认知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形成多样化的文化形态。

2.1 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科技进步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技的突破和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创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文化的表现形式带来了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形态和文化产品。

《文化的由来和发展》

《文化的由来和发展》

《文化的由来和发展》文化的由来和发展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一切人们所共有的、价值观、传统和行为模式。

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诞生。

文化的起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最早的社会形态。

早期的人类社会是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社会,在这些社会中,人们开始形成共同的体系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工具、宗教等元素逐渐形成,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

随着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人类开始形成更大规模的定居社会,社会分工和交流也得到了增强。

这使得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文化传播变得更加频繁。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各种各样的文化出现了,包括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以及现代文化如美国文化、日本文化等。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体现了当地人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许多国家都采取了措施来保护和传承本国的文化遗产,例如设立博物馆、文化节日和教育机构等。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和冲击。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寻找平衡,既能够接受和融入其他文化,又能够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

结论文化的由来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它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保护和传承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文化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Reference 1- Reference 2。

文化学概论

文化学概论

第一章概述一、关于文化文化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弥漫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同时,人们也在每时每刻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文化。

我们的进步,便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结果。

二.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三.文化学是一关于探讨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和文化本质的科学。

四.文化学的研究范围《原始文化》被公认为是近代科学意义上第一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术专著,被视为是文化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文化学学科的正式形成,泰勒本人也被尊为文化学的奠基人。

五、文化学的研究目的1.文化学的研究将推动文化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化学理论和文化学科的建设。

2.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正确地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3.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了解文化的有序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和变革之间的特殊关系,增加我们在新的世纪建设新文化、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信心和决心4.文化学的研究能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使我们在现实生活认知客观存在时,具有更大的宽容度。

5.文化学的研究能使我们认识到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独特的财富,历史文化有不可再生性,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种文化类型,因此,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是每一个接受了人类祖先文化恩惠的应尽的义务。

另外,宽容地对待我们的不同文化类型,能使我们生存的地球上的文化具有多样性,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六.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张岱年)1)社会心理,民间风俗。

[最低层次] 2)哲学宗教。

[最高层次]3)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中间层次]第二章文化学的形成和发展一、人类学的兴起希罗多德被尊称为“人类学之父”。

《奥德赛》是民族学的第一部著作。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的那一年,民族学才算真正诞生。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和文化学的出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最早从事现代文化学理论体系研究的,首推美国学者A·克鲁伯 (1876一1960)。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课件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课件
④文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 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
⑤选官与考核: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⑥法律:颁行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还发布法 律文告,称“令”。
⑦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 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4)对外关系: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 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出使大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5)赋役:大致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 赋,还征收财产税。
(6)户籍:编户齐民。 (7)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 长。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互相监督。 (8)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 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2. (2022·武汉市高三五月模拟)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 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 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 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 了秦朝( C )
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 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 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 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西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 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农业:牛耕普及;修建龙首渠等;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迅速,土地兼并严重,形成庄园经济。 (3)手工业: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场景。人们使用 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文化学发展历程

文化学发展历程

文化学发展历程
文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社会的形成时期。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通过语言、器具等方式传承和共享知识和经验,这就是文化的最初形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和内容。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文化学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们开始对文化进行更加系统化的研究,形成了人文学科的雏形。

在中世纪,宗教成为主导的文化形态,福音主义的传播成为文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为文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人们开始对古代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了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社会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这一时期,文化学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分支发展壮大。

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跨文化交流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文化学家们开始借鉴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近代以来,全球化的发展使文化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和广泛。

这为文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人们对文化多元化、跨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促进了文化学的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文化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简单形态到现代化的学科体系,文化学的发展见证了人
类社会的进步和变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学也在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化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文化哲学 10讲 邴正 第2讲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文化哲学 10讲  邴正 第2讲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讲:文化哲学的产生与发展文化哲学,实质上就是哲学对文化的审视、研究。

文化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说它伴随着人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的文化现象,但是对文化的自觉,也就是说,学术上对文化的系统研究,开始的却是很晚的。

文化哲学的产生应该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尽管在此之前,很多学者都触及到了有关文化问题,举个例子,我们中国的儒家思想,那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研究,但是,他没有把文化当作一个独立的现象来看待,所以,在这一讲理,我们将为大家追溯一下,文化哲学的产生、发展的脉络,介绍一下相应的著名的学者,代表的著作和思想流派。

第一个问题就是文化哲学的产生。

有人类就开始创造文化,那么对文化的反思和研究,开始与近代。

把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来研究,始于历史哲学,最早触及系统的来研究文化的,是通过不同的学科渠道,例如,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都从各自的角度对文化进行探讨。

在文化哲学产生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大流派:(1)法国启蒙学派中的地理条件决定论。

文化哲学产生阶段的流派一:法国启蒙学派中的地理条件决定论。

地理条件决定论,早期的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孟德斯鸠他在他的著名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当中,提出了他的一个观点,那就是“精神的性格、情感,社会的法律,会因气候和土壤的不同而有差异。

”孟德斯鸠比较了欧洲的南方和北方,他认为由于气候的原因,就造成了南北方的文化差别,他认为南方地中海的气候夏季炎热、物产富饶,所以人们比较懒惰、懦弱。

而北方冬季气候严酷寒冷,北方的居民身材高大、坚韧、坚毅、勇敢,所以在欧洲总是北方的民族南下,去攻击南方。

孟德斯鸠进一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地理条件影响人们的精神活动的方式和类型,不同的文化类型是由不同的地理条件决定的。

”实际上他是在探讨文化产生的原因,那当然孟德斯鸠把它归结为地理条件。

后来法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丹纳在他的著作《艺术哲学》里,提出了他对文化哲学的看法,丹纳在《艺术哲学》当中,系统的比较研究了古希腊到古罗马到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欧洲文化的发展历程,他认为环境对文化的特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化研究知识:论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文化研究知识:论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文化研究知识:论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它是人们在相互交往和传承中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艺术美学等习惯性的、集体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和创造的结晶。

文化的形成和演变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一、文化形成过程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简单的语言和工具制作,这也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基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随着人类的发展不断地迭代、变化、创新和传播。

古代人类社会的文化以神话、传说等口头传授的方式被流传下来。

随着文字的发明和流传,人类的文化开始得到了记录和保存,文化也逐步从口头传统转化为书面传承。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与社交媒体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民族,更多的外来文化被吸收、融合到本土文化中,形成了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文化格局。

二、文化演变原因文化的演变是由内在深刻的历史背景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所驱动的。

由于社会历史不同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变化,人类社会的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演变。

文化的演变可以分为自发演变和引导演变。

自发演变是指由于人类社会在自然环境、社会制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变化,使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跟随着变化而自发地演变。

而引导演变则是有别于自发,是由于思想家、文化家等人通过有计划的统一活动,或出于创新的需要,通过自觉的努力对文化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产生了比较显著的文化变革。

三、文化演变趋势文化的演变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是文化与时俱进的表现,并且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文化已经逐渐变得开放、多元、交融。

这种交融不仅体现在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也体现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古代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古代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古代文化的形成与演变从古代以来,人类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并且不断地发展演变。

这个演变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宗教信仰等都随之发生了改变。

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古代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1.文化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内部所共有的、传承下来的某种观念、知识、信仰、习俗、行为模式、语言、艺术等非物质遗产,是一个群体的集体智慧所创造出来的形态。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与其他物种实现区别的重要因素。

2.文化的起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最早期。

在最初的时期,人类只是简单地通过狩猎和采集来维持生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发掘种植和畜牧的潜力,这也使得定居、生产和贸易的产生成为可能。

在定居和生产的过程中,人类不断地制造出各种生活用品,同时也创造了各种工具。

这些制造过程和活动的积累,则是文化的开始。

3.文化的分类文化按其内容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种,自然文化是人们对天地万物的认识和研究,人文文化则涉及到人类的价值观念、信仰、习俗和行为模式等等。

按其形式媒介,文化又可以分为语言文化、美术文化、音乐文化、舞蹈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等等。

4.文化的演变文化的演变是可以随着时间而推移的,也可以随着不同国家地区和历史时期而出现差异。

在古代,文化的演变最为明显。

在文化演变的过程中,创新和传承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人们只有不断创新,将新的文化元素融入旧的文化体系中,才能保持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例如,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同朝代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如先秦时期的儒家文化、唐朝的诗词、宋朝的绘画等等。

5.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保持文化的完整性和在时间中的延续性。

在古代,文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头和文化物品(如瓷器、绘画、纸张等)的方式进行的。

这些文化物品也成了人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和插花等技艺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6.文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人的研究和比较文化的研究。因此,希罗多德被尊称为“人类
学之父”。 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类学的兴起可追溯到荷马史诗时代(公 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认为荷马史诗《奥德赛》是民族学 的第一部著作,人类学的思想已经出现在其著作中。 但公认,科学人类学的体系并没有出现。
究竟是将记录还是将科学体系或科学研究作为人类 学出现的标志呢?
②1843年,德国另一位学者C∙E ∙克莱姆出版了著作《普通 文化史》,1845年,出版了著作《普通文化学》,第一次运用
了“文化学 ”一词;
③1871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名著《原始 文化》中,将“文化学”这一概念从德语世界引入英语世界, 并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产生了广泛影响。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 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 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却具有反理性的性质。
3.后现代主义者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完全否定翻译。因为翻 译本身无法否定,就像无法否定写作、研究等具体行为一样,这
是社会需要所形成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后现代主义者的目
的在于否定理性中心,但是在其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却走向了全 盘否定。(那将会怎么样呢)
返回
第2节 文化学的形成
一、人类学的兴起 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 三、文化学的产生
B.“文化决定论”——一切文化都是由其原型文化所决定的,
人类的创造性行为受给定文化系统的制约。
2.美国新进化学派的代表人物怀特(1900-1975)
主要贡献: A.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B.从科学发展史和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关于创
立一门文化科学的整体构想,为现代文化学的兴起和成熟提供了 理论条件。 主要观点: A.把文化看作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将之视 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工艺、社会和意识形态三个分 体系;
称所包含的内容和研究范围大体相同。
文化人类学的中心任务:解释人类群体文化行为的相同处和相异处,
描述不同文化的特征和稳定、变化、发展的不同过程。(科学的意义?)
20世纪20年代前:主要研究原始民族的习俗和生活,在欧洲以外的
地区作实地调查与研究。
20世纪30年代后: 开始研究当代欧洲和美洲社会的文化现象 ,试
返回
第3节 文化学的流派
一、进化学派 二、传播学派 三、美国历史学派 四、法国社会学派 五、功能学派 六、文化心理学派 七、新进化学派 八、结构主义学派 九、认知人类学派
返回
一、进化学派
又称古典进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派、早期进化学派、单线进化论学派或直线
进化论学派。 1.学派形成
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人类学(包括文化学)诞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从系统角度应该如何认识呢)
一是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人们用理性思考问题的科学代替
了中世纪占绝对主导的神学,文艺复兴后人类文化创造进入了 一个加速度的时代;
二是地理大发现导致人们对不同人种、不同文化的认识水
平的提高,从而最终形成了对人、对文化及其进化发展的思考; 三是欧美等一些国家实行海外殖民主义以及国内经济、政
能、本质,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特殊规律与一般规律等问题。
从演变序列来看: 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文化学
⑤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1.美国学者A.克鲁伯(1876-1960)
最早从事现代文化学理论体系研究的。
主要贡献:
A.奠定了现代文化学的理论基础; B.与克拉克一起检讨了欧美学术文献中160种“文化”的定 义,并进行仔细分类和全面研究。 主要观点: A.文化是一种构架,包括内隐的和外显的行为模式,文化的 核心是价值观念;
科学意义上的人类学是近代资本主义不断扩张和科学不断昌明的产
物。
第一种观点:英国民族学家马雷斯(1866-1945)认为,“人类学是 达尔文的孩子”(19世纪),此前对人的研究大多是神学的和肤浅的, 只有进化论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阐明了人和文化发展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英国人类学家埃文斯∙普利察德(1902-)认为,人类
研究,即文化学可以既是跨学科的同时又是跨民族的。
返回
三、典型性
1.文化学研究的文化类型应当是具有代表性的或者说是典
型性的。文化学不仅要研究某种文化的特有形式,而且还要研 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世界文化大类型。这种意义代表人类的部 分特性,或者说代表了人类特性中相对但又可能是有共同性的 部分构成。 2.这里的典型性可以用黑格尔学说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 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来说明。也就是说,这些典型特性既具有鲜
容,即以与人相关的所有对象和人类创造的文化为研究对象。
文化人类学
史 前 学
考 古 学
民 族 学
民 族 志
语 言 学
社 会 学
神 话 学
民 俗 学
宗 教 学
艺 术 学
工 艺 学
文化人类学出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怎么判断呢? ①1863年,英国创立了伦敦人类学会; ②1879年,美国创立了华盛顿人类学会;
5.哲学思想基础
孔德的实证主义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 在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理论上坚持进化主义的思想观点,认为
是谁?主要观点或学术贡献是什么?请对相关学派的相互影响及
其发展进行分析。

第1节 文化学的特性
一、整体性 二、跨越性 三、典型性 四、通约性
返回
一、整体性
1.文化学的特性首先在于它作为一种综合性理论学科的 整体性。 2.文化学作为整体并不排斥其他学科的独立性,其中每 一个学科也有自己的单一性与整体性。这是对文化学整体性 的辨证认识。 3.文化学的整体性最实际的表现就是它的研究内容和范 围涵盖之大,它包括不同的民族文化研究,也可以把不同学
是从近代科学意义上研究文化而形成的第一个文化学研究学派。 2.理论核心 是文化进化论,试图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说明人类的文化起源 和发展。 3.理论先驱 达尔文【英】: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1871年出版《人 类的由来及性的选择》;赫胥黎【英】:1863年出版《人类在自 然界的位置》,1893年出版《进化论与伦理学》
间的互相渗透与交流影响,文化的先进与后进,文化与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全面探讨、研究和深刻反思。 今天来看,科学意义上的文化学理论的建立才只有几十年, 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分歧,对文化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学科关系及其 差异问题还无法做出正确而圆满的回答,这是文化学在今后的发 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讲 文化学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永友教授
第1节 文化学的特性 第2节 文化学的形成
第3节 文化学的流派
思考题
1.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哪些?
2.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诞生,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形成后文
化学得到迅猛发展且学派林立,请从系统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3.文化学研究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各自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
返回
一、人类学的兴起
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学可追溯到古希腊历史时期,代表人 物是希罗多德(公元前484-425),代表作品《历史》,主要记
载并比较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塞西亚和其他中东地区人民的衣
着模式、劳动分工、宗教信仰、人种类型、语言与物质文化等的 异同,并把它与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了有意义的类比,开创了最早
4.代表人物 [英]爱德华·泰勒(A.Tylor):《原始文化》(1871) ;[美]亨 利·摩尔根(L. Henry Moryan):《古代社会》(1877);另外还有 [德]阿道夫·巴斯蒂安(A.Bastian)、[英]詹姆斯·弗雷泽(J. G.Frazer)、[瑞士]麦克伦南·巴霍芬(J.J. Bachofen)等。
他民族的不同文化中得到借鉴,就只是一种内部视角。它没有一
个参照物,不能发现自己文化体系的特点与类型,同时也不可能 知道本文化的不足之处。只有通过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文化比 较,才能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文化,客观评价自我与主体 的文化价值。 2.文化学是跨学科性的,即interdis-cilpinary studies (跨学科界限)的研究,它可以是不同民族的不同学科的相互交叉
图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重要关系(前后有重大变化)。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涉及计划经济,改造自然、科学技术、工
艺、生产等物质文化和经过物化的产品以及人与他们之间的关系;
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主要涉及家庭、亲戚、宗族、社团、社会
组织、结构、制度、法律、伦理、习俗和社会文化以及一切社会事实;
③人与自己心里上的关系: 主要研究人们的知识结构、思想意识、
学真正诞生在18世纪,是“光明世纪”的孩子,人类学的创造应归功于 维柯和赫尔德尔。 第三种观点:布雷斯认为,近代民族学的开创者是法国天主教耶稣 会的神父拉菲托(1681-1746),他最早在北美印第安易洛魁部落进行实 地考察和进行人类学研究。 第四种观点:前苏联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托尔斯托夫认为,1877年摩 尔根的《古代社会》出版,标志着人类学(民族学)的诞生。
④19世纪末出现的文化人类学把文化的研究作为自己学科 的根本任务,承担了开创文化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的建设工作。 不同的认识: 有些学者认为,文化学与文化人类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是名称不同,但是,二者不仅名称有差异,研究内容也同样
存在差异。
文化人类学是通过人所创造的文化去研究人类本身;文化 学是通过文化现象来探讨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播、结构、功
这一过程中,人类学的研究包括文化研究的内容。
③1901年,美国把专门研究文化的人类学正式称为“文化人 类学”,文化人类学由此从人类学中分离出来,并与体质人类学
并列成为人类学的两大支柱。
这时期的主要研究还有: ①英国把文化人类学称作社会人类学。1906年剑桥大学的弗 雷泽教授、利物浦大学的马林诺夫斯基教授分别开设了“社会人 类学”讲座 ②德国、法国等国家则把文化人类学称为民族学。 在1920年以前,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这三个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