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日地月系统 2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知道昼夜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2.昼夜交替与什么相关?
3.昼夜交替是怎么形成呢?
二、模拟实验:理解昼夜交替的成因
1.游戏活动:
(1)师: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
(2)学生讨论并交流。
(人的转动。
)
(3)找人上台演示如何转动?
(4)师: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2.教师演示实验:
(1)用地球仪和投影仪做昼夜交替的实验。
学生观察。
(2)师: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3)师: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值得注意?(光线要射向地球仪。
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
3.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吗?(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实验,强调操作注意点。
(1)把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2)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5.学生分组讨论昼夜的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出现。
)
三、总结结论
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3.。
最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2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内容结构 4.1 关于时间
以实例说明时区的存在
认识时区的存在
学生补充相关的事实
地球上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 同
认识世界时区图
关于世界上不同地方时间不一样 的思考
4.1 关于时间
1.注意引发学生收集更多的事实,说明世界上不 同的地方时间会不一样。
2.教师要注意,时钟钟面上显示的时间是12小时 制,没有24小时制,有的学生可能分不清时钟上显 示的是上午还是下午的时间,教师要加以指导。
昼
为什么昼夜不断 交替
提出假设
分析和研究假 设
夜
交
替
的
解
释
用模拟实验检验假设
4.3昼夜交替的解释
1、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思考昼夜交替几 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一一进行分析 和研假设可能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想清楚, 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这 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是非常有意义 的。
情
3
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 度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能力。
感
培养学生在科学上,要大胆假设,更要重
态
2 证据、善思考的科学态度。
度
在探究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
学生的探究地球奥秘的欲望和兴趣。
和大家研讨几个问题:
1、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 念?
2、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3、怎样正确处理好考试和日 常教学的关系?
科
学
3
引导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用计算和推理的方 法继续研究“地球上昼夜不断交替”的现象。
探
2
引导学生学会模拟实验,并能够围绕研究课 题有条理地进行实验。
究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4.2 地球的运动》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研究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好久从前连结在一起使学生经历一个较完好的研究过程,并认识地壳是在不停的运动的,认识大陆漂移学说。
2、经过剖析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好久从前连结在一起的凭证,培育学生语言描绘和解说的能力,培育学生独立思虑的能力。
3、浸透给学惹祸物是不停运动的规律,培育学生科学的发展观,简单认识科学家付出的努力。
4、应用已有研究能力,并发展文件查阅提守信息进行研究的能力,同时感觉科学研究的乐趣。
学情剖析学习本课知识的学生为六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由详细思想向抽象思想渐渐过渡,想象能力逐渐发展,但不具备成人化的思想模式。
在研究方面独立性愈来愈强,但研究的逻辑性还需培育。
在知识方面教师对34 名学生进行前测,主要内容是:问题 1:你能否知道魏格纳?他提出了什么理论?知道魏格纳这位科学家的学生有21 名, 13 不知道;第二个问题能够明确说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学生有16 名学生。
经过这个问题的认识说明大多数学生知道魏格纳这个科学家,由于在五年级下半学期有一篇叙述他的课文,所以在第二个问题上有近一半的学生能够说出大陆漂移学说。
问题二:假如你知道大陆漂移理论请解说一下?在 16 名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学生中有14 名学生给出了解说,此中: 1、表述大陆本来是在一同以后漂移或分裂成此刻的这样的 6 名学生 , ;2、大陆由于某种原由(火山、地动)会动、会漂移的学生有 5 名; 3、直接表述大陆会漂移的学生有 2 名学生; 4、解说成大陆漂移凭证,如:海岸线符合、生物分别在两个大陆上有 2 个学生。
经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少部分学生能够解说大陆漂移学说,但大多数学生解说不清楚;同时看到学生思虑的范围也在扩大,会波及到大陆漂移的内因和凭证。
问题三:你能否定同大陆漂移学说?请说明原由?有 18 名学生认可大陆漂移学说,此中有15 人给出认识释,但解说的内容多样,只有 6 名学生给出的解说中波及到同一物种散布和海岸线符合,其余学生的解说有台湾地剪发生变化、这个理论惊动一时、地震改变大陆本来的地点等等。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一章:地球的自转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2 教学内容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地球的公转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2.2 教学内容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现象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2.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2. 讲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2 教学内容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仪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3.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2. 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操作地球仪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仪的概念、作用、使用方法和地球的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四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球仪(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球的五带划分4.2 教学内容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地球的五带划分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4.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极昼极夜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2. 讲解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讲解地球的五带划分,引导学生思考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的极昼极夜现象和五带划分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五章: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现象(续)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2 教学内容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对生物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的影响互动法:提问学生,让学生参与讨论5.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气候和生物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生物第六章:地球的运动与日常生活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6.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影响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2. 讲解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加深理解3. 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现象解释日常生活现象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七章:地球的运动与导航技术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方法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实践操作法:进行导航技术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7.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导航技术中的应用和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定位和导航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八章:地球的运动与天文观测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的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法:进行天文观测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8.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作用2. 讲解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在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地球运动进行天文观测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九章:地球的运动与人类文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2 教学内容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9.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2. 讲解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加深理解3. 分析人类文明发展史,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4. 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地球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地球运动的角度解释人类文明的发展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2 教学内容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学会将地球运动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中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解释10.4 教学步骤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让学生巩固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2. 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球运动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运动知识进行重点和难点解析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和周期是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关注。
六年级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备课
第二节地球运动【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其中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媒体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地球仪课时安排:1课时。
半课时讲解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的《基础知识》后,讲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半课时讲地球公转的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展示]课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学生总结: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老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强调不是昼夜),各地时间存在差异。
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学历案
六年级地理上册第学历案自主探究二地球的公转1.读课本P12页。
思考下面几个问题: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地球公转的时间?地球在公转中会产生什么现象?2.学生读图P11页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在图上找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这四个节气分别是什么时间?当这个节气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什么?合作探究一:国庆节(10月1日)之后的三个月内,广饶地区的白昼变化规律是什么?自主探究三:地球上的五带。
1.学生读课本13页图1.19 地球上的五带图。
在图上找出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
找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试着画一下,地球五带图课堂检测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幅图表示的是_____月_____日太阳光照射情况,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纬______度。
(2)A点的昼长_____小时,B点的昼长_____小时,C点的昼长________小时。
(3)这一天,你家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得到的光热多?答:________。
(5)南、北半球各进入什么季节?答: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右面图,回答下面各问题:1.写出各温度带的名称:A处属________带 B处属________带C 处属________带D 处属________带E 处属________带2.写出下面各线的名称: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请在E处短线上补画箭头,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3)当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A、B、C、D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分别是:A,;B,;C,;D,。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1. 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运动对于理解天文现象和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相关的天文现象。
2. 目标•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能够解释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天文现象;•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地球的运动。
3. 教学内容3.1 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轴和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3.2 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轨道和公转周期•地球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4. 教学活动4.1 模拟地球自转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地球模型和一根棒子代表自转轴。
让学生围绕自转轴旋转地球模型,观察地球模型的一半是明亮的(白天)一半是黑暗的(夜晚),并解释昼夜交替的原因。
4.2 观察地球公转对季节的影响在教室内设置一个太阳模型,让学生围绕太阳模型公转,同时倾斜地球模型,观察地球不同位置的倾斜程度和太阳照射面积的变化。
让学生解释不同倾斜程度和太阳照射面积变化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5. 教学资源•地球模型•太阳模型•棒子6. 教学评估6.1 口头问答随堂提问学生关于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6.2 实地观察报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户外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倾斜角度,并写一份观察报告,说明观察结果与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的关系。
7. 扩展活动7.1 探索其他行星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是否也有自转和公转运动,让他们选择一个行星进行研究,并用类似的方式呈现他们的学习成果。
7.2 制作太阳系模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模拟各个行星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球体代表行星,使用各自的轨道进行公转模拟。
8.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活动,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能够解释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注意:本教案为初步设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精选14篇)地球的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四季的划分2.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南北回归线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3.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地球自转时地球上消失昼夜更替现象和地球公转时地球上不同纬度消失昼夜长短的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分析力量。
德育目标1.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了解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而不是神的力气,从而对同学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使同学熟悉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和变化教学方法地球仪教学用图课时支配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一刻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中的。
地球,作为一个星球也不例外。
一方面,地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在不断地变化运动着,例如火山喷发就是地球内部组成物质变化达到肯定程度的结果;另一方面,地球作为一个整体,也在进行着有规律的运动。
大家在前面已经知道了,地球一方面自身在自西而东的在进行着自转运动,另一方面,它还围着太阳进行着自西而东的公转运动。
今日,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的自转运动。
二.地球的自转和昼夜交替( 阅读p9~p10)(板书)其次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绕地轴转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天(24小时)4.昼夜更替现象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绕太阳运动2.方向:自西而东3.周期:一年4.轨道:椭圆轨道5.特征:地轴总是倾斜的,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四周。
(地轴的指向不变)6.季节的变化(师):地球始终处在不停的有规律的运动之中。
对于这一点,过去的人却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只是这些日月星辰在运动,并且有人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神、是上帝在主宰着的。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四 日地月系统 2 地球的运动》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设计说明本节主要讲述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基本特征,以及自转和公转产生的意义。
本节课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能够明确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探究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水平。
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地球的自转、公转各自的围绕中心、周期、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因为地球运动的概念比较抽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能准确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周期;2.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日时的特点。
3.能用地球自转和公转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观察水平;利用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地理现象的探究,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2.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与四季变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法、图表归纳法、问答法、总结归纳法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视频《爱你一万年》,在优美的歌声中,歌词中提到了哪两种地球运动的形式,同学们对此有什么了解吗?板书: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学生活动:学生上台,准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准确演示地球的自转;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的时间?学生回答:地轴、自西向东、一天活动: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画出地轴,在侧视图和极点俯视图中画出地球的运动方向。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4.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使学生经历一个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认识地壳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了解大陆漂移学说。
2、通过分析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很久以前连接在一起的证据,培养学生语言描述和解释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渗透给学生事物是不断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展观,简单了解科学家付出的努力。
4、应用已有探究能力,并发展文献查阅提取信息进行探究的能力,同时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知识的学生为六年级学生。
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渐过渡,想象能力逐步发展,但不具备成人化的思维模式。
在探究方面独立性越来越强,但探究的逻辑性还需培养。
在知识方面教师对34名学生进行前测,主要内容是:问题1:你是否知道魏格纳?他提出了什么理论?知道魏格纳这位科学家的学生有21名,13不知道;第二个问题能够明确说出大陆漂移学说的学生有16名学生。
通过这个问题的了解说明大部分学生知道魏格纳这个科学家,因为在五年级下半学期有一篇讲述他的课文,因此在第二个问题上有近一半的学生能够说出大陆漂移学说。
问题二:如果你知道大陆漂移理论请解释一下?在16名知道大陆漂移学说的学生中有14名学生给出了解释,其中:1、表述大陆原来是在一起后来漂移或分裂成现在的这样的6名学生,;2、大陆因为某种原因(火山、地动)会动、会漂移的学生有5名;3、直接表述大陆会漂移的学生有2名学生;4、解释成大陆漂移证据,如:海岸线吻合、生物分离在两个大陆上有2个学生。
通过这个问题可以看到少部分学生可以解释大陆漂移学说,但大部分学生解释不清楚;同时看到学生思考的范围也在扩大,会涉及到大陆漂移的内因和证据。
问题三:你是否认同大陆漂移学说?请说明原因?有18名学生认同大陆漂移学说,其中有15人给出了解释,但解释的内容多样,只有6名学生给出的解释中涉及到同一物种分布和海岸线吻合,其他学生的解释有台湾地理发生变化、这个理论轰动一时、地震改变大陆原来的位置等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0《地球的运动》人教版(2017)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0《地球的运动》人教版(2017)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能够运用模型演示地球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地球的运动。
2. 使用模型和图表,表达地球的运动。
3.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同。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四季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地球的运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什么?它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什么?2. 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模型演示地球的运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运动模型。
2. 学生展示模型,并解释地球的运动。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提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模型制作质量,评价学生在地球运动方面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地球的运动》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以下知识: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阐述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基本概念及其有关的天文现象。
3.了解世界时、民间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换日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主要来自于地理书中的“地球运动”一章。
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可以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具体概念,为下文相关讲解的理解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对于不理解普通话的学生,需要使用多种方式搭配教学。
四、教学步骤1.以教材为基础,给学生简单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可以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使用球体到地球自转与公转。
2.引入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这些概念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3.阐述时间的概念,包括世界时、民间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国际换日线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宣布世界时、民间时间、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国际换日线的规定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时间的概念。
4.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于地球运动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测试,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掌握情况。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和老师互相交换评价的方式。
同时,也可以和学生进行个别对话,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以便调整下一节的教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尤其是对于听不懂普通话的学生。
2.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时间,精简冗长的内容,避免耽误学生的时间。
3.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保证学生能够在之后的复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理解地球的运动对地球气候和日夜变化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能够解释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现象,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及其对地球气候和日夜变化的影响。
其中,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态过程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个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过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现象的描述,例如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而引入地球运动的概念。
2.知识讲解: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包括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轨道等,以及公转方向、周期、轨道等。
同时,教师也需要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和日夜变化的影响。
3.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自转和公转现象,或者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地球的运动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4.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1.演示法: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等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过程。
2.实验法: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验活动,例如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地球的运动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3.谈话法: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个案研究法: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个案研究,例如让学生研究某个地区的地理现象等,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例如动态演示地球的运动过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绘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以及赤道面和黄道面示意图等;2.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地球的运动,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3.研究某个地区的地理现象,例如昼夜长短变化等;4.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5.写一篇小论文,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等。
2《地球的运动》单元整理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 教科版
2《地球的运动》单元整理教学设计(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能够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球日、地球年的概念;3. 能够描绘地球自转、公转的轨迹,并理解时间概念;4. 培养观察、实验和探究的兴趣和能力;5.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球日、地球年的概念;3. 地球自转、公转的轨迹图,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公转的轨迹图;2. 时间概念、季节变化原因的理解。
教学方法:1. 形象化教学法2. 模拟实验法3. 师生互动法4. 课堂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宇宙、太阳系、太阳、行星等。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切入本节课的话题:“请问,地球和太阳的关系是什么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点。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因素,地球日、地球年的概念。
3. 观察地图,描绘地球自转、公转的轨迹,并解释时间的概念。
4. 通过图片资料等形式,了解季节变换的原因及其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精心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深入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间与季节变换的关系。
2. 提供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指导,引导学生完成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和季节变换的原因。
四、课堂互动(20分钟)1. 提问互动环节: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展示自己的见解。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小组自主讨论、交流,比较归纳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
五、玩游戏(15分钟)通过互动游戏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总结(5分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相关概念,并对学生提问答题加以回顾和概括,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
地球的运动教案(优质11篇)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
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
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
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
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
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
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
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
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地球的运动”,属于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宇宙与地球”的内容。
本课通过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地球和宇宙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找到答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意义。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4.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2.准备地球仪等教具。
3.准备实验材料,如地球模型、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运动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原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运动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讲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运动的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
2019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
班主任审批
签字
教学主任审批
签字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一年四季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
12、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冬季
13、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1小时B、12小时C、24小时
五、简答题: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课后作业
6.四季的形成与()的公转、()的倾斜有关。
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公转、自转和地轴()有关。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8.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练习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2019最新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
学生姓名
年级
科目
日期
时间段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地球的运动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复习地球自转公转基础知识,对于薄弱知识点进行强化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自然现象与地球运动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4.2 地球的运动 人教版 (共18张PPT)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 究 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 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但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我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 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 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小组长:监督工作,汇报工作 材料员:管理器材,整理器材 实验员:科学实验,一丝不苟 记录员:尊重事实,如实记录
做好安排后,幻灯片出示实验记录,简单介绍怎么填写,学生实验。 科学记录单 第( )小组
我们的猜测
能否出现昼夜交替变化 画出示意图(自转用小圈,公转用大圈)
1. 地球不动,太阳 绕着地球转。
师:那这几种猜测到底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模拟实验)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阳光?用什么材料代替地球? (用手电筒代表阳光、地球仪代表地球。) 师:我们的光线该如何照射呢?能从上或从下照射吗? (学生举手回答:光线要保持水平,从侧面照射到地球仪上) 师:为了方便研究,老师在每个地球仪上都贴上星星,以这一点作为我们观测 点。你觉得,我们观测到什么?说明出现 “昼”,观察到什么说明出现“夜” ?观察到什么,又说明出现昼夜交替?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地球上被太阳照亮部分是昼,没被太阳照亮的是夜,明 暗的变化说明出现昼夜交替。
5、亲身游戏
让学生分别扮演太阳和地球,来演示所猜测的假说, 通过亲身经历和自己的第一视角,加深学生的理解。
可能还会有学生不明白,这时候幻灯片动态演示, 让学生更形象直观地观看到昼夜交替现象,化抽象 为形象。
《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能够运用地球运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3)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图片、模型等;2.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等;3. 教学资料:课本、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2)提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地球运动产生了哪些现象?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2)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3)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作用。
4. 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示意图;2. 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举例说明;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地球仪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运动。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 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地球的运动
六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地球的运动六年级科学教案:探索地球的运动导入部分:欢迎学生们来到六年级科学课堂!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地球的运动。
大家都知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是你们了解地球的运动吗?它是如何绕太阳旋转的呢?我们将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来揭开这个谜底。
1. 观察地球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运动,并记录下观察结果)预测: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实施观察:(学生描述地球的运动,比如自转、公转等)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使得我们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个公转周期为一年。
解释原因: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知地球的运动是由引力和转动力所决定的。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是由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得地球不断绕太阳旋转。
而地球的自转则是由于地球自身的转动力所产生的。
2. 地球的自转(呈现地球自转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施实验:(实验材料:一个球、一根绳子,方法:将球挂在绳子上,使其悬挂状态)观察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到球的自转,解释球自转的原因)解释原因: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球绕着绳子旋转,类似于地球自转的运动。
这是因为球受到绳子的束缚,当绳子没有松紧时,球会因自身的转动力而自转。
3. 地球的公转(呈现地球公转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施实验:(实验材料:一个球、一个圆形托盘,方法:将球放在圆形托盘上推动)观察实验结果:(学生观察到球的公转,解释球公转的原因)解释原因: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球在圆形托盘上运动时,不断围绕着圆心进行旋转,这类似于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这是由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得地球不断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总结: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使得我们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而地球的公转则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界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业:同学们,你们可以尝试用绳子悬挂一个物体,观察它可能发生的自转运动,并写下你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选择:(把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B、一个月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
A、头顶正上方B、北极星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
A、南极B、赤道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移动。
练习
一、填空: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理论。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绕着()旋转;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他认为()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法国有一位叫()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A、由西向东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
A、月亮B、北斗星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先迎来黎明。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6.四季的形成与()的公转、()的倾斜有关。
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公转、自转和地轴()有关。在地球的南极、北极附近,太阳升起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
8.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A、太阳的东升西落B、一年四季的变化C、昼夜长短的变化
12、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B、夏季C、冬季
13、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1小时B、12小时C、24小时
五、简答题:
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课后作业
2.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东边()西边()。
4.天空中星星围绕()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是()自转产生的现象。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的。
5.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习题
班主任审批
签字
教学主任审批
签字
人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章第2课《地球的运动》教案
学生姓名
年级
科目日期时Fra bibliotek段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地球的运动
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
复习地球自转公转基础知识,对于薄弱知识点进行强化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分析
自然现象与地球运动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A、赤道B、纬线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个时区。
A、12B、24 C、36
9、傅科是通过观察()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
A、星星B、摆C、水流
10、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
A、太阳B、地球C、地球自转轨道
11、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