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全

合集下载

六年级科学上册背诵资料

六年级科学上册背诵资料

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知识清单必背1.蜡块在被切成碎屑、加热、凝固的过程中,形态发生了变化,蜡块由固态变为液态又变回固态,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2.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的石灰水会产生白色沉淀。

3.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新物质。

4.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5.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即物质形态的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现象发生了什么变化理由盐溶解于水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发生变化烟花绽放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水的三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化钢水变成钢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火柴燃烧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发热现象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探究活动必会1.观察蜡烛燃烧后发生的变化。

现象:(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变成白色。

(3)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可以观察到白瓷碗的底部有黑色烟灰。

结论: 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

2.观察纸燃烧后发生的变化。

现象:点燃一小张纸,可以观察到,燃烧后,白纸由白色固态物质变为黑色粉末状物质(灰烬),体积变小。

结论: 纸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

知识清单必背1.铁锈是红褐色的,比较松软。

锈是铜、铁等金属表面由于氧化而形成的物质。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2.铁生锈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

生锈铁制品随处可见,如铁锅、铁锹、破旧机器、报废的汽车、河道中的铁管、沉没的船只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整理复习资料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整理复习资料全

六年级《科学》上册整理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一、填空。

1、工作时能使人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生活中我们常见到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等;人们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是(省时)、(省力)和(完成力所不及的工作);(工具)和(机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完成很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工作。

2、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做事情常常利用(工具)来帮忙,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科学原理);学校旗杆顶部的滑轮属于(定滑轮)。

3、拔除木板中的铁钉用(钉锤);拔除木板中的螺丝钉用(螺丝刀);开启啤酒时,需要用(开瓶器)。

4、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利用杠杆工作时,起支持作用,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做(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做(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做(阻力点);杠杆的作用可以分为(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三种情况;根据杠杆作用的情况,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三大类。

5、(杠杆尺)是我们研究杠杆秘密的好材料,使用杠杆尺的最基本条件就是要将它调节到(平衡)状态。

6、由一个较大的“轮”和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轮轴);当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其实螺丝刀就是一个轮轴,我们可以把螺丝刀的刀杆看作是(轴),把刀柄看作是(轮),螺丝刀刀柄上的花纹和凹槽,是为了增加(摩擦力)。

7、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它的特点是(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它的作用是(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不省力);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特点是(省一半的力),它的作用是(不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但能省力);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的装置,叫做(滑轮组),它的作用是(既可以改变运动方向,又可以省力)。

8、塔式起重机是由(滑轮组)构成的;在拉起重物的过程中,使用的滑轮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阿基米德)说的9、像人行天桥的斜坡那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都有(省力)的作用,斜面越(小),越(省力)斜面省力的多少与斜面的(倾斜度)和(表面光滑程度)有关系;盘山公路是(斜面可以省力)的原理修建的;一般来说,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要(小于)直接把物体提上去用的力。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科学常识: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也是一种杠杆类的工具。

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那么杆秤是一个省力杠杆,所以“秤砣虽小压千斤”6、制作杆秤:先找到秤杆上的三点,定好位置。

接着拴好阻力点和支点的细绳,挂好秤盘系上秤砣。

再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的作用:在轮上用力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生活中的轮轴:汽车方向盘、水龙头开关、起子、扳手、门锁把手。

8、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9、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的滑轮:①定滑轮:旗杆顶部的轮子、窗帘上的轮子;②动滑轮: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井口上提水的辘轳;③滑轮组:起重机、升降衣架。

10、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11、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2、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资料一、科学常识:1.机械是指能够省力或方便我们工作的装置。

机械结构简单的被称为简单机械,例如螺丝刀、钉锤和剪刀。

2.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就像撬棍一样。

它有三个点: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

3.当杠杆平衡时,左侧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侧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会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会省力。

5.杆秤由秤杆、秤盘、秤砣和提绳几部分组成。

它同样是一种杠杆,把秤砣悬挂位置作为用力点,因此杆秤是一种省力杠杆,所以我们常说“秤砣虽小压千斤”。

6.制作杆秤的步骤:首先找到秤杆上的三个点并确定它们的位置。

接着用细绳绑好阻力点和支点,挂上秤盘并系上秤砣。

最后用挂钩码的方法,在秤杆上画出重量刻度。

7.轮轴是指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

它的作用是在轮上用力可以省力,在轴上用力则需要费力。

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8.定滑轮是指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而动滑轮是指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9.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10.生活中常见的滑轮有:定滑轮,例如旗杆顶部的轮子和窗帘上的轮子;动滑轮,例如工地上提重物的轮子和井口上提水的辘轳;滑轮组,例如起重机和升降衣架。

11.斜面是指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越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越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2.自行车的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

自行车的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慢。

(转速快,用力大;转速慢,用力小。

)13.简单机械的比较如下:省力杠杆: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榔头)。

杠杆: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7.不同的植物对阳光、水、空气等的需求不同。

如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

高大的苹果树喜欢得到更多的阳光,而树下的苔藓却喜欢在背阴的环境里乘凉。

8.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简答题汇总1.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分、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排除不合理猜想的方法有哪些?对于一些猜想,我们可以运用分析、观察、实地考察、采访等方法,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准备进一步研究。

3.植物的根茎叶具有什么特性?有什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2023新版整理背诵精简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2023新版整理背诵精简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的特点作用是放大物体的图像。

2.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4.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镜动物不动)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物动镜不动)5.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的方法: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清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固定两个放大镜的位置。

6.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7.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一对光一上片一调焦一观察8.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

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

9.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

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0.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

1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

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

1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所以物体需要制成玻片标木,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13.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撕-滴-展-盖-染-吸盖玻片倾斜着盖,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滴碘酒是为了染色,便于观察。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05 年 , 聂 海 胜、费俊龙搭 载‘神舟六号’ 遨游太空。
2024/8/24
2008 年 , 翟 志 刚、景海鹏刘 伯明搭乘“神 舟七号”遨游 太空。
2024/8/24
给地球量一量“身”
先量一量地球最大的 “腰围”——赤道。
活动
2024/8/24
1. 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算出 地球赤道的长度。(1千米=2里)
2024/8/24
1.1水滴里的生物 1.2做酸奶 1.3 馒头发霉了 1.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2.1地球的形状 2.2地球的表面 2.3地球的内部 2.4 火山和地震 2.5地表的变迁 3.1蜡烛的变化
2024/8/24
3.2 铁锭生锈了 3.3变色花 3.4洗衣服的学问 4.1 登月之旅 4.2太阳系大家族 4.3看星座 4.4探索宇宙 4.5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5.1 假设 5.2实验
2024/8/24
人体表皮细胞和洋葱表皮 细胞有什么不同?
2024/8/24
洋葱表皮细是由多个近似于 长方形的格子组成,每个格子实 际上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就 是一个细胞。人体表皮也是由许 多不规则的细胞构成的,细胞之 间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2024/8/24
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与 生命体有什么关系?
发霉的苹果
坏了的馒头
2024/8/24
发霉桔子
2024/8/24
2024/8/24
说说在哪些条件下食品和其他物 品会发霉?
• 温度 • 水分 • 通风不畅 • 光照充足 • 时间过长
2024/8/24
实验结论: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 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序号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滑 轮 滑轮类型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 省力 改用用力的方向 既省力又转变用力方向六年级《科学》上册学问要点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作机械。

2. 像撬棍这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抑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斜面。

9.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 各种简洁机械的比较:12. 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3. 自行车上的各局部应用了哪种简洁机械?杠杆 简洁机械举例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 盘山大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其次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 (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简洁弯曲和断裂。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一、单元1: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是存在于我们周围微小生命的总称,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五大类。

2、细菌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不同形态。

细菌的直径通常以微米为单位。

3、微生物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和环境等条件。

4、制作细菌培养基的基本材料是琼脂,它是人工合成的营养物质。

5、细菌繁殖很快,一般每隔20分-30分钟就会分裂一次。

6、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核酸构成的,它们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生物体细胞内繁殖。

7、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大型真菌,其中蘑菇是一种常见的真菌。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9、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使用高倍镜。

10、植物界中最大的类群是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二、单元2:地球上的水1、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约占地球表面的71%。

2、水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冰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

4、水在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系统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水的毛细现象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力导致的,可以在纸张、布料、毛巾等物品上观察到。

6、水的沸点是100℃,冰的熔点是0℃。

7、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的大部分水。

8、水的循环是指水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受到太阳能的影响。

三、单元3:能量与能源1、能量是指物体或系统可以执行工作或做功的能力。

2、能源是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或资源。

能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3、电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它可以被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4、太阳能是一种环保且可再生的能源,它可以从太阳辐射中收集并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

5、核能是一种高密度的能源,它是由原子核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的主要来源是铀和钍。

6、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它可以从风中收集能量。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全整理)

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全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一、使用工具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

3.用螺丝刀可以比较方便的把螺丝钉从木头中取出,用羊角榔头可以比较方便的把铁钉从木头中取出。

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

二、杠杆的科学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3.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4.杠杆尺上有支点,左右两边都有到支点距离的标记,是研究杠杆作用的好工具。

5.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挂钩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把你的方法在下图画出来。

6.常见的杠杆有压水井的压杆、翘翘板、老虎钳、剪刀、撬棍、羊角锤、开瓶器、镊子、核桃夹、筷子、裁纸刀、订书机、园林剪。

三、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省力的是(铁片、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费力的是(火钳、镊子)。

2.常用的杠杆类工具中羊角榔头、老虎钳、开瓶器是省力杠杆;火钳、筷子、镊子是费力杠杆;跷跷板、天平、订书器是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有些杠杆类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因为它有方便的好处(如:镊子、钓鱼竿等)。

3.“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杆秤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提绳是支点,秤砣是用力点,称重物处是阻力点)。

4.我们身体上的前臂骨像是一根杠杆,肘关节是支点,手握物体处是阻力点,上臂的肱二头肌处就是用力点。

5.阿基米德曾说:“只要在宇宙中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用一根长长的棍子把地球撬起来。

”这里的棍子相当于杠杆。

四、轮轴的秘密1.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螺丝刀是轮轴类工具,它的刀柄是轮,刀杆是轴。

2.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运动时省力;在轴上用力带动轮运动时费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有哪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有哪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有哪些学习科学可以让我们懂得天文地理,了解科学世界的奇妙。

那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有哪些?下面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一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6,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7,(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如食盐,白糖等.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10,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11,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1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1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1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15,(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6,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17,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18,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20,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21,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如:(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3,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4,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6,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7,(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8,(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9,(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0,(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1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1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13,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1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15,(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沉淀物),(产生气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16,(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17,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18,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三第三单元宇宙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2,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 1/6).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4,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5,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7,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8,(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9,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10,有关环形山形成原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这种观点认为环形山是长期以来(流星),(陨石)撞击后留下的痕迹,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就相当于少了一层保护层,使撞击更猛烈和频繁.1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1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13,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图示如下:日食月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就发生了月食.图示如上:14,(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15,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16,太阳系里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7,人们为了便于辨认星星,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18,(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19,(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20,(北极星)可以帮助大家在夜间辨认方向,利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2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2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23,夏季天空中有许多亮星,其中的三颗亮星(天津四)(属于天鹅座),(织女星)(属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属于天鹰座)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三角形,人们称之为("夏季大三角").24,宇宙空间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25,(宇宙)是由类似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等大小不同的天体系统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它在不断的运动变化.26,宇宙是(运动变化)的,(膨胀)的,组成宇宙的(天体)也是运动变化着的.27,太阳系和众多的恒星一起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被人们称为(银河系).28,银河系大约由(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直径有(10万光年).29,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30,银河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31,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早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的古籍上就出现了("火箭")的名称.32,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现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不久的将来,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总复习)

第一单元知识点1.1《为什么能看见物体》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光的光。

3、月相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4、人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眼晴。

5、没有光源,看不到物体。

6、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光源的光进入了眼晴。

7、晚上房间闭灯后,过一段时间才会慢慢看清物体。

(是因为视觉适应)8、夜晚,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

9、黑暗中,人眼能看到物体与光有密切联系。

10、点燃的蜡烛属于光源。

11、晚上房间关灯后仍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物体,主要是因为房间受到其他微弱光线的影响。

12、不同日期看到的月相不同,原因是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

1.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照相机是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成的。

3、“照相机”的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的火焰图像。

4、用直线和箭头表示光线及其传播方向。

5、“光线打靶”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6、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直线传播的原理。

7、实验时,可用手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

8、光在空气中以直线形式传播。

9、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靠近,看到外面景物范围变大。

10、能支持“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想法是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的光。

11、在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相同的。

1.3《光的反射》1、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3、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多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平面镜具有很强的反射能力。

5、反射后的光仍然是沿直线传播。

6、阳光照射到镜面上后,可以改变原来的路线。

7、使用聚光手电筒要避免强光刺伤眼睛。

8、利用平面镜可以把光反射到黑板上。

9、物体表面能使光发生反射。

10、设计“光迷宫”时,里面挡板的高度应与盒子的高度一致。

11、利用光反射原理的是灯罩内部白色的油漆和医生戴的额镜。

12、一束光能被反射无数次。

13、光碰到镜面会改变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反射。

教科版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全册

教科版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全册

(一)科学概念部分:六年级上册重点科学概念: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实践应用:撬石头)2.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3.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6.斜面可以省力。

7.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8.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

9.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10.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1.梁比柱容易弯曲。

12.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13.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1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

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15.能量有电、热、声、光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其他不同形式的能量间也能够转化。

16.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

发电有多种方法。

17.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8.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19.植物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苔藓和藻类植物等。

20.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1.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环境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了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重点科学概念:22.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放大镜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镜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全套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
全套
本文档提供了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的全套资料。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复内容:
第一章:物理与化学
- 描述物体的颜色和光线对其颜色的影响
- 简单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物体的反射
- 知道一些物体的不同颜色是由于反射光的不同
- 通过实例了解物体的颜色可以通过改变光线的颜色或改变被照射物体的颜色来改变
第二章:动物和植物的繁殖
- 了解雄性和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及其作用
- 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及具体例子
- 描述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具体例子
- 了解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繁殖的作用
第三章:人体运动
- 了解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系统
- 描述不同关节及其作用
- 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 简单了解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 描述地球的构造和特征
-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简单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及各种天体的特点
- 了解地球的自然灾害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的全套内容。

希望这份资料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巩固知识,取得好成绩!。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全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全

第一课我们的生长发育一、名词解释1、遗传——自己与妈妈或者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2、变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二、填空1、从五至六年级的时间里,我们的生长与往年相比(身高)和(体重)明显加快。

2、(青春发育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女同学比男同学发育要(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是(10至12岁);男同学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是(12至14岁)。

3、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五个阶段。

我们正处在(少年期),还要经历(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4、动植物都有(遗传)和(变异),(遗传)与(变异)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课地球一、填空1、古代人类活动的地域非常有限,他们对地球的认识是(居住地中心说);我国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天圆地方说);古希腊人发现进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

于是提出了(地球说)。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衡)认为“天地”就像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意大利(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率领约90名水员操纵3艘帆船,历经2个月零9天的艰苦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

4、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年9月率领(200)多人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西穿(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最后与1522年9月回到原3出发地(西班牙),历时(3)年,这是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5、地球上的七是(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澳洲)、(非洲)、(亚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地球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3%),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7%)二、问答1、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答: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搜集现象——引发猜想——寻找证据)第三课地球仪一、填空1、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等四部分构成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中、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还有细菌、霉菌,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荷兰人列文虎克发现了微生物,并制作了显微镜4、自制酸奶的步骤: 1、制作名称:自已动手做酸奶。

制作准备: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制作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2)待牛奶冷却到35℃— 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那么粗,他们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8、细菌的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9、细菌的功: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利用细菌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

过:有的细菌会致病。

10、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11、青梅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12、胡克发现了细胞。

1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按照火山活动的历史,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3、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

4、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6、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7、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湿地、峡谷、沙漠、海洋和岛屿。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
1. 自然天象:太阳、月亮、星星的运动规律;四季交替的原因和特点;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

2. 植物的生活方式:植物的种植、生长和繁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植物的可食部分。

3. 动物的生活方式:动物的分类及特点;动物的运动方式和捕食方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特点。

4. 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物质与能量:物体的分类和性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变化;热能和机械能的产生、转化和利用。

6.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物种和生物圈的关系;自然资源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7.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影响;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些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还请提问详细的科学知识点,我会进一步为您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我们的生长发育一、名词解释1、遗传——自己与妈妈或者爸爸在形态特征等方面相似的现象,是一种遗传现象。

2、变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一种变异现象。

二、填空1、从五至六年级的时间里,我们的生长与往年相比(身高)和(体重)明显加快。

2、(青春发育期)是我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女同学比男同学发育要(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是(10至12岁);男同学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是(12至14岁)。

3、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五个阶段。

我们正处在(少年期),还要经历(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4、动植物都有(遗传)和(变异),(遗传)与(变异)生物的特性之一。

第二课地球一、填空1、古代人类活动的地域非常有限,他们对地球的认识是(居住地中心说);我国古代人对地球的认识是(天圆地方说);古希腊人发现进出港的远方航船,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时出现或隐没。

于是提出了(地球说)。

2、我国(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衡)认为“天地”就像一个鸡蛋,(地球)是(蛋黄)、(蛋清),(蛋壳)就是天。

3、意大利(哥伦布)在1492年8月3日率领约90名水员操纵3艘帆船,历经2个月零9天的艰苦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

4、航海家(麦哲伦)于1519年9月率领(200)多人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西穿(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最后与1522年9月回到原3出发地(西班牙),历时(3)年,这是人类(首)次环绕地球一周的航5、地球上的七是(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澳洲)、(非洲)、(亚洲);四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地球总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29.3%),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7%)二、问答1、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答:前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居住地中心说——天圆地方说——地球说(搜集现象——引发猜想——寻找证据)第三课地球仪一、填空1、地球仪都是由(底座)、(固定支架)、(球体)、(地轴)等四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大致有四种类型:(经纬网络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貌地球仪)、(地型地球仪)。

3、(地球在宇宙空间是绕一根假象的轴自转的,这根假象的轴)叫地轴,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是(南极)和(北极)。

4、在地球仪上,有一条将“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的圆周线,我们称它为(赤道0。

其他与赤道平行的圆周线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地球仪上,还有许多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与纬线的半圆弧形,这些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6、在地球仪上,还有表示地球表面(陆地)、(海洋)、(国家位置)等的地图。

二、简答1、什么叫地球仪?答: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就制成了地球的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第四课地图一、填空1、我们见过的地图有(中国地形图)、(中国行政区划图)、(世界地图)、(交通图)、(省市图)、(旅游图)等。

2、读看地图的三要素是(看比例尺)、(判定方向)、(了解图例)。

3、地图是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与地图有关的各种信息,正确地反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住地)、(交通线)、疆界)等的分布情况,如实表达地理特征的图。

4、地图是一种(特定的地理语言)。

二、简答1、根据课本地15页青藏高原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一说,你了解了关于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的哪些信息?答:青藏高原由许多山脉构成,其中向东是横断山脉,向西和向南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大多数山脉的走向是西北向东南走向,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格拉丹雪侧,正源是沱沱河,南源是当曲河,北原楚玛尔河。

长江从西到东流经、、、、、、、、、、等11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

2、根据常用图例符号,请画出首都、城市、国界、未定国界、铁路、公路的符号。

3、什么是地图?地图是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有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的图形。

第五课建立地球档案一、填空1、地球的构造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

2、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地球半径平均约(6371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有各种各样的奇特地貌,如(冰川地貌)、(丹霞地貌)、(溶洞地貌)、(雅丹地貌)等。

4、地球环境受到污染破坏,如(山体污染)、(河流污染)、(空气污染)等。

5、世界上的首次“地球日”活动是(1970年4月22日),联合国将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是(1990年4月22日)。

6、第三十五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7、地球上曾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大型爬行动物,俗称(恐龙时代)。

二、怎样制作“地球档案”呢?说说自己的想法。

答:首先要搜集和整理关于地球的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资料进行分类如:基本情况,地球上的自然事件,地球的邻居等。

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最好配上实物或图片。

第六课昼夜交替一、填空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与(1543)年撰写了一部划时代的科学论著(《天体运行论》)明确提出了(“日心说”)。

2、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沿(圆形)轨道绕(太阳)运动。

3、地球有自转和公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约(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365)天。

4、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围绕(地轴)转动,地球的这种运动叫自转;地球绕(太阳)转动叫(公转)。

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5、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过程中形成的。

二、简答1、昼夜交替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绕轴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并循环出现。

三、实验题1、器材:手电筒、地球仪2、实验记录:⑴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动;⑵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⑶地球自转(但不公转)⑷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3、说说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情况中,哪种可能性最大?答: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第七课谁先看到日出一、填空:1、从地球仪上找到、、、等城市,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

自动向西转动地球仪,看到太阳的先后顺序是()——()——()——()。

2、看到日出的时间是(5时45分),看到日出的时间是(6时7分),看到日出的时间是(7时41分)。

由此可见,地球的自转方向应该是(自西向东)。

3、是凌晨时,夏威夷岛是(正午),纽约是(傍晚),雅典是(子夜)。

是正午时,夏威夷岛是(傍晚),纽约是(子夜),雅典是(清晨)。

是傍晚时,夏威夷岛是(子夜),纽约是(清晨),雅典是(正午)。

是子夜时,夏威夷岛是(清晨),纽约是(正午),雅典是(傍晚)。

二、问答: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答: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因为我们知道,、等我国东部城市总是先看到日出、日没;而等西部城市总是后看到日出、日没。

实验证明,当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时,才会出现镇中现象。

第八课昼夜温度的变化1、根据曲线图的变化,发现昼夜温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发现的规律是早晚温度低,正午温度高。

凌晨温度最低(6点左右),午后2点左右温度最高。

2、昼夜温度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答: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昼夜温度的变化与太阳的照射有关。

主要是与照射的距离、角度、面积等有关。

第九课一天中的动植物一、填空:1、牵牛花开放的时间是(凌晨),闭合的时间是(夜晚)。

2、夜来香开放的时间是(夜晚),闭合的时间是(白天)。

3、有些植物是白天开花,夜晚闭合如:(蒲公英)、(郁金香)等。

有些植物是夜晚开花,白天闭合,如(昙花)、(仙人掌)、(晚香玉)等。

4、有的动物是白天活动,夜晚休眠,但也有白天休眠,夜晚活动的动物,如(飞蛾)、(猫头鹰)、(蝙蝠)等。

5、大自然中许多植物开花与闭合的时间很有规律,他们的变化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问答:1、昼夜变化对植物行为有哪些影响?答:每种植物的生理节律打偶受约于生物钟,植物的生物钟可能控制花的开放,香味和花蜜的产生、树根液汁的分泌,树叶的休眠等生物化学活动。

2、动物的昼夜行为受到了昼夜变化的影响吗?答: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有各自的生物钟,它们的生理节律同样受约于它们的生物钟。

3、什么是生物钟?是谁发现的?答:生物钟就是指生物的生理节律。

最早发现植物节律的学者是瑞典博物学家林奈。

第十课卵石的形成一、填空:1、表面光滑圆溜的岩石叫(卵石)。

2、河道中的岩石分布是有规律的,上游到下游,石块越来越(小),形状越来越(圆)。

3、河滩上的卵石最初来源于(上游两边的高山)。

4、河流上游的岩石变成下游河滩上的卵石经历了(风化作用)、(水的搬运作用)和(磨圆作用)三个过程。

5、流水的作用能使地表发生变化,如(高原上的沟壑)、(江中的沙洲)等。

二、问题:1、什么是风化作用?答:温度的变化,水结成冰,树根长大等原因长期对岩石产生的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

2、卵石是怎样形成的?答:高山上的岩石经温差、风化,在重力和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来到了上游的河道中,流水有将岩石搬运到中游和下游。

在河水的长距离搬运过程中,受到水的冲刷和相互摩擦,碰撞,到达下游的岩石就变成了光滑圆溜的卵石。

第十一课溶洞一、填空:1、溶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悬垂在溶洞顶部的(钟乳石),有从地面生长的(石笋),有钟乳石和石笋连接起来的(石柱),还有由池水沉淀而成的(石花)。

2、溶洞大多位于(石灰岩)构成的山中。

3、雨水在下落的过程中,常常会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二氧化碳)而带有酸性。

这些带有酸性的雨水渗到地下石灰岩的裂缝时,会对石灰岩产生(腐蚀作用),天长日久,由石灰岩构成的岩层会形成(许多溶洞)。

二、实验题:1、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进二氧化碳,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原因:形成了沉淀物。

2、继续往浑浊的石灰水里面吹二氧化碳,水又慢慢地变清了。

分析原因:沉淀物吸收了二氧化碳后溶解了。

3、将这种澄清的石灰水加热,使水分蒸发。

发现现象:看到白色沉淀物出现。

说明:这种白色的沉淀物就是形成钟乳石的物质。

三、问题:1、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答:在溶洞中含有溶解了石灰岩物质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由于温度的变化,生成的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而使水中的物质又沉淀出来,并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形成钟乳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