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核心制度
医院输血科工作规章制度
医院输血科工作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输血科工作,保障患者用血安全,提高输血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输血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内容包括输血科的管理、输血流程、质控、安全防护等方面。
第四条输血科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章输血科管理第五条输血科应在医院质控部门的领导下,按照规章制度要求进行管理。
第六条输血科应制定科室管理制度,明确科室工作职责、人员分工、管理程序等内容。
第七条输血科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指导科室工作。
第八条输血科应定期进行内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
第九条输血科应定期进行医疗器械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输血科应建立科室档案,做好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三章输血流程第十一条输血科接收输血申请后,应仔细核对患者信息,确保输血手续的合法性。
第十二条输血科应按照医院的输血管理制度,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进行输血。
第十三条输血科应按照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确定输血量和速度。
第十四条输血科应采集患者的标本,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血液型、交叉配血等实验检查。
第十五条输血科应将输血记录填写完整,包括输血者信息、输血量、输血时间、输血反应等内容。
第十六条输血科应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对输血结局进行评价,及时调整输血方案,确保输血效果。
第四章质控监督第十八条输血科应建立质控体系,定期对输血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九条输血科应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输血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二十条输血科应进行输血设备的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输血科应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五章安全防护第二十二条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确保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
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一、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为确保输血科血液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2 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输血科相关工作人员和输血科内的所有血液管理活动。
二、血液管理的基本原则2.1 安全性优先在进行输血活动时,必须始终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2.2 规范化操作所有的血液管理活动必须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进行,严禁任意操作。
2.3 信息记录与管理所有的血液管理活动必须进行详细的信息记录,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存。
三、血液管理的具体要求3.1 血液储存和保管3.1.1 血液储存室的建设必须符合相关规范,保持洁净、干燥、通风良好和恒温恒湿。
3.1.2 血液的储存必须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
3.1.3 血液分类和储存要按照不同血液成分的要求进行,避免交叉感染和混淆。
3.2 血液的采集和配血3.2.1 血液采集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遵循无菌操作和消毒要求。
3.2.2 配血必须进行有效的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2.3 血液的输血需遵循血型相容原则,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3 输血操作和监测3.3.1 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指标的检测,确保适宜的输血量和速度。
3.3.2 输血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遵循无菌操作和消毒要求。
3.3.3 输血过程中必须进行密切监测,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标的监测。
3.4 输血反应的处理和报告3.4.1 对于出现输血反应的患者,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3.4.2 输血反应必须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医务人员,确保及时的处理和跟踪。
3.4.3 输血反应的原因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四、血液管理的责任和监督4.1 相关人员的责任4.1.1 输血科血液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血液管理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输血科规章制度汇编
输血科规章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院输血科的管理,规范输血科的工作流程,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输血科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的计划、采购、储存、配制、供应和管理工作。
第三条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第二章输血科组织结构及职责第四条输血科设主任一名,负责科室的全面管理工作。
第五条输血科设副主任若干名,协助主任工作,负责输血科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六条输血科设技术人员若干名,负责血液的接收、储存、配制、供应等工作。
第七条输血科设护理人员若干名,负责输血科内的护理工作。
第八条输血科设行政管理人员若干名,负责输血科内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三章输血科工作流程第九条输血科的血液接收、储存、配制、供应等工作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进行。
第十条输血科的血液接收、储存、配制、供应等工作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的安全性。
第十一条输血科的血液接收、储存、配制、供应等工作应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规程,确保血液的质量。
第十二条输血科的血液接收、储存、配制、供应等工作应严格执行记录和报告制度,确保工作的可追溯性。
第十三条输血科的血液接收、储存、配制、供应等工作应严格执行安全防护规程,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第四章输血科质量管理第十四条输血科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确保输血科的工作质量。
第十五条输血科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六条输血科应建立质量记录和档案,对输血科的工作进行持续改进。
第五章输血科安全管理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输血科的安全。
第十八条输血科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输血科应建立安全记录和档案,对输血科的安全进行持续改进。
第六章输血科培训与教育第二十条输血科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临床输血科工作制度
临床输血科工作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本院临床输血科工作,加强临床用血科学管理,保障患者输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成立临床输血科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部门、护理部门、输血科及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
输血科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监督和协调临床输血工作,解决临床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血液制品的储存、运输、发放及质量监控等工作。
输血科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3. 临床科室负责向输血科提出用血申请,并根据输血科提供的血液制品进行患者输血治疗。
三、临床用血管理1. 临床用血申请(1)临床科室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需要提出用血申请,经主治医师审核,科室负责人签字后,提交输血科。
(2)输血科接到用血申请后,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申请符合输血指征的,安排供血。
2. 血液制品的选择与使用(1)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申请,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供应。
(2)临床科室在使用血液制品时,应严格按照输血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患者安全。
3. 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1)临床科室发现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报告输血科,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血液制品的储存与运输1. 输血科应按照《血液储存与管理规范》要求,对血液制品进行储存与运输。
2. 输血科应定期检查血液制品的储存条件,确保血液制品质量。
3. 输血科在发放血液制品时,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核对,确保血液制品安全。
五、输血科人员培训与考核1. 输血科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定期参加输血相关培训。
2. 输血科对人员进行输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等方面的考核,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水平。
输血核心制度法律法规解读
4、输血管理制度
(5)为做到有计划地供血,除急诊外凡需输血者均应 提前申请,各种血液成分应提前2-3天,全血及红细胞 悬液<2000ml提前2天,2000ml以上者提前3天,> 3000ml者应提前4天。 (6)家属不许代替医护人员取血和代替医师签字、填 写血型、用血量以及改填输血申请单。 (7)取血者与发血者应严格执行“双查双签”制度, 共同认真查对科别、姓名、住院号、血型、血类、贮 血量、输血日期、交叉配合结果和血液质量,以确保 输血安全。
3、科室设置 医院输血科(血库)应设置在邻近用血 较多的手术室或病区。房屋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清洁干燥,大小至少应具备充足的工作空间。污染区 与非污染区分开,至少应设置血液入库前的血液处置 室、血液标本处理室、储血室、发血室、输血相容性 检测实验室,值班室和资料保存室 。
(二)输血科配备标准
4、必备基本设备:2℃~6℃储血专用冰 箱、-20℃以下专用低温冰箱、2℃~8℃ 试剂冰箱、2℃~8℃标本冰箱、血小板 保存箱、溶浆机(血浆解冻箱)、血型 血清学离心机、标本离心机、恒温水浴 箱、热合机、显微镜、传真机、专用取 血箱、计算机及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等。
3、中心血站 是设区的市级血站,负责所在市 的采供血工作,设有较完善的行政、业务管理 体系和必备的采供血、成分分离和输血研究设 施,对辖区内的基层血站及医院血库有业务指 导责任。
一、输血科(血库)的组织管理
4、输血科 根据卫生部卫医发[2000] 184号“关于印发《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的通知总则第四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 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 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 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 执行。协同临床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和 禁忌症,确定年输血品种和数量,分析 研究和处理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输血科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条输血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输血科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任全面负责输血科的工作。
第五条输血科应当设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输血科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输血科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输血科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第三章血液管理第七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入库、储存、发放管理制度,确保血液质量。
第八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对不合格血液进行报废处理。
第九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追踪管理制度,对血液来源、流向进行追踪管理。
第十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信息管理制度,对血液信息进行登记、保管。
第四章输血管理第十一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申请管理制度,对输血申请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前检查管理制度,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查。
第十三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记录管理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记录。
第十四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后监测管理制度,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后监测。
第五章质量控制第十五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输血科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第十六条输血科应当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改进。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对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第六章培训与教育第十八条输血科应当定期对输血科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
第十九条输血科应当对输血科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输血科的监督、检查,确保输血科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落实。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输血科进行评审,对输血科工作进行评价、改进。
临床输血核心制度
➢AABB(美国血库协会)和BCSH(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推荐: ➢ 对于许多成人患者,术中失血在1000~1200ml之间,应避免输红细胞,可使用晶体液和
4.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 同时要填好输血不良反 应回报单, 报告送回输血科。
5.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应防止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 性输血反应。
(二)临床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 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3.怀疑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 临床医师应该及时向输血科反应, 输血 科输血医师应及时协助临床医师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处理, 及时向输 血科主任以及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供血机构报告;临床医师及时填写输血不良 反应回报单送往输血科;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月统计报表并送往医务科 以便分析研究, 持续改进工作。
3.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计数>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血小板10∽50×109/L 根据 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血小板计数<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防止出血。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及规程 1.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 应,应及时处理,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并迅速通知上级医师和输血科,查明 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2.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为: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注速度,并密切观察受血者有无输 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 抢救的同时,做以下处理:
输血核心制度内容
输血核心制度内容一、目的本制度旨在明确输血过程中的核心要求和规定,保证患者安全、有效输血,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输血的患者,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
三、职责与权限1. 输血科医生负责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要,评估输血指征,开具输血申请单,并负责输血过程中的医疗指导和记录。
2. 输血科护士负责输血前的准备工作,核对患者身份和血型,执行输血操作,观察输血反应,并做好护理记录。
3. 检验科负责血液标本的采集、检验和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4. 护理部负责监督和管理输血过程中的护理工作,确保输血操作规范、安全、有效。
5.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输血过程中的感染控制工作,确保输血安全和医院感染控制。
四、输血流程1. 输血申请与审批(1)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需要,评估输血指征,开具输血申请单。
(2)输血申请单应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临床诊断、输血指征、拟输血类型和数量等内容。
(3)输血申请单需经过上级医生审核,并签字确认。
(4)对于紧急输血或特殊情况下的输血申请,需经过医务部门审核批准。
2. 血液标本采集与检验(1)检验科按照输血申请单采集血液标本,并进行检验和质量控制。
(2)血液标本采集前,应核对患者身份和血型,确保准确无误。
(3)血液标本应按照规定保存和使用,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输血前准备(1)输血科护士接收输血申请单和血液标本后,应核对患者身份和血型,确认无误后进行输血前准备工作。
(2)输血科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状况评估和生命体征监测,了解是否存在输血禁忌症。
4. 输血过程(1)输血科护士应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输血,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无菌。
(2)输血过程中,应控制输血速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调整。
(3)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血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 输血后管理(1)输血科护士应在输血结束后,对输血过程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输血量、输血时间、输血反应等。
核心制度-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临床用血申请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掌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1)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2)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输血,应采用成份输血。
2.履行知情同意程序(1)决定输血治疗前,责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存入病历。
(2)无家属在场、患者无自主意识需紧急血进行救治,应由责任医生将《输血治疗同意书)报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批准,并置人病历。
3.用血申请任何情況下输血,均需填写《临床血申请单)由责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进行备血。
(二)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1.预计单次用血量在800mL以内,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核准审签;2.单次用血量在800-600ml的,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审签;3.单次用血量超过1600ml,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审签后,报医务部门批准。
4.急诊用血需科主任医生审批。
(三)标本及血液取送必须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输血标本、领取血液并核对签字,不得由患者或家属送输血标本或领取血液。
(四)血液发放与签收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
2.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接收:(1)标签破损;(2)血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廉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3.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
2022年十八项核心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一、目的依据为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做到科学、合理地用血,在临床用血全过程中,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计委令第10号)、《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国卫医发[2018]8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全院各科室。
三、具体内容(一)输血前申请进行血液预定1.进行输血前检查:输血前应先做血型鉴定、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指标检查,必要时作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
2.输血申请时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3.输血治疗前,主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的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或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医务科或主管院长同意、备案,并入病历。
4.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成分由于不能保存,一旦出库不能再退,请慎重申请。
主要包括以下成分:RH阴性血、各型血浆、冷沉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新鲜全血等。
(二)血液接收的审核1.血液取回后由两名医务人员再次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
血液制剂颜色是否正常等,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如发现任何不符的地方,或者血袋有任何异常,血液不得用于输注,并立即通知输血科。
2.发现有下列情况时,血液不得使用(1)血液在冰箱外或者可能曾经在冰箱外超过30分钟。
(2)有迹象表明血袋有渗漏或血袋被打开过。
(3)血浆为粉红色或者红色。
(4)红细胞颜色看起来为紫色或黑色。
(5)其他特殊情况(三)血液入库、储存从血站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若因故暂时不能输注时,应根据各种血液不同贮存条件进行正确贮存。
红细胞应贮存在2-6℃的冰箱,血浆融化后2-6℃可保存24小时,否则应弃用,冷沉淀溶化后6小时内应输注完毕,血小板不得自行贮存,应及时联系输血科送回于血小板恒温震荡仪中保存(20-24℃)。
十八项核心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项核心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防止血液浪费和滥用而制定的一项核心制度。
该制度对临床用血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管,以确保血液的合理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申请审核: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严格按照临床用血申请的规定,认真填写申请单,并经过上级医生审核签字后提交给输血科。
2. 交叉配血:输血科在收到申请后,应按照交叉配血的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供、受体的血液匹配。
3. 血液库存管理:输血科应按照血液库存管理的规定,根据实际需要和血液的保存期限,科学、合理地管理库存,确保临床用血的供应。
4. 输血实施:临床医生应按照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结合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确定输血的时间、剂量和方式,并通知护士执行输血操作。
5. 输血后监测:在输血后,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6. 记录管理:临床医生和输血科应认真填写临床用血的记录,包括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输血记录等,确保临床用血信息的可追溯性。
7. 培训与教育:医疗机构应对临床医生和输血科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临床用血意识和技能水平。
8. 质量评估与改进:医疗机构应定期对临床用血审核制度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不断完善和优化制度流程,提高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核心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合理使用血液的重要措施。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加强临床用血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确保患者安全和血液的有效利用。
202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临床科室及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医院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医院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医院临床输血相关管理流程和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
临床用血审核包含但不限于本制度提及的临床用血全过程,医护技及各类人员应对与临床用血相关的各项程序和环节进行审核和评估,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
1.输血前签订《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医师须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替代办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取得患者或委托人知情同意后,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异体输血和或自体输血方式。
《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保存。
(2)生命垂危的患者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其近亲属意见时,临床医务人员持输血治疗同意书在医务部(总值班)审批后,实施输血治疗。
2.医师要规范书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信*息记录完整。
(1)医院实行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临床用血处方权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提出申请,然后由具有临床用血处方权的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还需具有临床用血处方权的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最后还要医务部或总值班批准,方可备血。
输全血的,按照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情形进行用血申请与审批。
(2)医院实行急救用血申请简化程序和事后补办手续。
为了抢救生命,急救用血申请时可以不需要上级医师、科主任、医务部或总值班的签字,但用血后7日内履行补办报批手续,如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医务部审批等。
(3)择期输血申请单必须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达输血科。
申请抗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或Rh(D)阴性血液的患者至少提前24小时预配血。
申请单采血小板、Rh(D)阴性血液制品、小儿用包装血液、新鲜全血或备血量超过800毫升的,尽量提前48小时。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文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范文一、引言输血科血库作为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储存、管理和供应血液及血液制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
为了确保血库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输血科血库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确保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二、血库接收与储存工作1. 根据血液及血液制品的类别,进行接收和验收。
2. 进行清点和库存管理,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数量和品质。
3. 对血液及血液制品进行分类和储存,采取先进的储存设备和技术,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期。
三、血液采集和制备工作1. 根据患者的临床需求和输血指征,确定输血方式和血型匹配。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采集的无菌和安全。
3. 进行血液分离和制备,确保血液制品的纯度和安全。
四、血液分发工作1. 根据临床输血需求,进行血液制品的申请和分配。
2. 进行血液制品的分类和记录,确保分发准确和追溯能力。
3. 严格执行血液配型和交叉配血规则,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感染控制和事故处理1. 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对血库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 严格执行血液传染病的筛查和检测,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和无菌。
3. 建立健全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发生的事故进行及时记录和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六、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血库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 通过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3. 定期组织知识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七、工作流程优化1. 进行工作流程分析和改进,消除不必要的环节和延误。
2.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和任务。
3.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实行持续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八、工作量统计和报告1. 对血库的工作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定期生成报告。
2. 根据报告结果,进行工作负荷的合理分配和人力资源的优化。
3. 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和工作风险,寻求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核心制度
一、理念:树立“我为输血安全负责,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观,加强输血全
过程即血液验收入库、贮存、临床输血申请、交叉配血、发血、取血到最
后血袋回库的质量管理,确保输血全过程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追溯
性,所有记录资料保存10年。
二、专业学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输血新理念,掌握输血新技术,
为临床输血提供安全保障。
每周五早会后半小时为业务学习时间,全科人员循环讲课,科室建立业务学习题库供讲课人选题,讲课人须有课件,听课人须有笔记。
业务学习责任人白旭。
三、实施血液保护:大力开展自体输血新技术,当日备班者为自体采血责任人,
接到自体采血申请单后立即到床边观察患者体征,再实施自体采血,采血结束后及时复查血型、贴上标签将自体血贮存于专用冰箱,做好记录,并跟踪该自体血至患者输注后该项工作方才告于段落。
四、血液入库:血液及其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
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血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
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五、血液的保存:血液及其成分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
期)分别竖立放臵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
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每日监测冰箱温度四次,并记录。
六、审核申请单:当班者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结合患者临床实际审核《临
床输血申请单》申请的血液品种、数量是否合格,双方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及试管与输血申请单的号码是否一致等,并签名确认。
七、交叉配血:当班者配血前须复查受血者和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
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正确无误时方可进行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坚持复核制度。
两人或两人以上上班时由两人互相核
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作好记录。
八、发血、取血:配血合格后,电话通知医护人员持专用取血箱到输血科取血。
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必须仔细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液品种及血量、《交叉配血报告单》,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方可发出。
九、交接班:工作交接包括血液入库交接、患者血标本及特殊成分预约输血申
请单、库存血液、仪器运行等,必须两人在工作现场双核双对,并作好记录,所有记录时间必须精确到分钟。
十、急诊(抢救)输血:抢救性输血,分秒必争,接到申请及标本应立即用试
管法快速测定ABO及Rh血型后配血,15分钟内发同型血2U抢救输注,再按操作规程完成相关检测及配足抢救所需血液及其成份。
必要时(常规操作中出现阳性项目)报告科主任及行政值班并报医务科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