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产科输血指南资料
产科输血指南
![产科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0333d8726fff705cc170a62.png)
二、 指南推荐
1. 实验室 不推荐以单次血红蛋白(Hb)或红细胞压积(Hct)
检查作为独立的实验室指标来决定是否输血,应结 合每个患者的失血速度、血容量、临床表现、贫血 持续时间和程度以及心、肺功能而综合考虑(1B)。 不推荐单独以某个常规凝血指标来指导输血治疗 (1C)。
2. 血制品种类
新鲜冰冻血浆(FFP)
FFP用于补充凝血因子以预防出血和止血。避免将FFP用于 扩容、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增强机体免疫。
当PT、APTT>1.5倍参考值,INR>1.5或TEG参数R值延长时,
推荐输注FFP(1B)。 对于严重创伤大出血、预计需要注≥20U红细胞的患者,
推荐尽早积极输注FFP(1B)。 对于明确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的创伤患者,推荐输注FFP
产科输血指南
输血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
大量失血是指24h内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或3h内丢 失50%自身血容量;或成年人出血速度达到150 ml/min;或出血速度达到1.5 ml.kg-1·min-1超过20 min。
大量输血是指24 h内给成年人输注超过20 u红细胞; 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 h 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1.5 ml·kg-1·min-1。临床上,患者急性失血量达自身血容量 的30%~50%时,往往需要大量输血。
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100g/L时,可以不输注红细 胞(1B)。
对于术后的创伤患者,若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心 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伴有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症状时,当 Hb≤80 g/L时,考虑输注红细胞(1C)。
对于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创伤患者,当Hb<100g/L时, 考虑输注红细胞(1C)。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9298017cd184254b353590.png)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一、输血的原则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好输红细胞比全血好输去白细胞血比不去白细胞血好输晶体液/胶体液比单纯晶体液好羟乙基淀粉(万汶、贺斯)扩容比白蛋白扩容好急性创伤病人延迟性液体复苏比快速补液好二、输血指征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 .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Hb>100g/L不必输血Hb<70g/L应考虑输浓缩红细胞Hb<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出血量>30%可输入全血美国美国ASA Hb<60g/L美国NIH Hb<70g/L美国FDA Hb<70g/L美国输血学会Hb<80g/L台湾Hb<6g/dl日本Hb<7-8g/dl2.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美国ASA 血小板一般用于血小板计数<50×109 /L ,很少超过100 ×109 /L新加坡严重血小板减少,有威胁生命的出血或可能性。
血小板大于20 x 109/L通常不会自发出血。
输注15-20单位全血或红细胞,血小板经常下降低于这个水平,是输入血小板的指征。
台湾(當血小板低於50,000/μl或血小板機能不良者、有明顯出血或正在出血者)巨量輸血後之血小板稀釋現象。
日本输血小板的基准:5万以下3.新鲜冰冻血浆(FFP)(全部凝血因子,包括V和VIII因子)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输血指南新版
![输血指南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9266b3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a.png)
输血指南简介: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过程,用于治疗严重的贫血、失血或其他血液相关疾病。
本指南将介绍输血的基本知识、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以及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为患者或医务人员,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输血过程,并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效果。
第一部分: 输血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输血?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供血者)输送到另一个人(受血者)的过程。
输血主要用于补充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以提高患者的血液氧合能力。
2. 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用于许多疾病和情况,如贫血、失血、严重感染、手术等。
输血的确切适应症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3. 输血的风险输血虽然可以挽救生命,但也伴随着一些风险,如输血反应、传染病传播等。
这些风险是可以被控制的,医务人员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二部分: 血液成分1. 全血全血是包含所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液成分。
全血输血适用于患者全面缺乏血液成分的情况。
2. 红细胞悬液红细胞悬液是由红细胞组成的血液成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贫血或失血导致的血红蛋白降低。
3. 血小板悬液血小板悬液是由血小板组成的血液成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4.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除去细胞成分后的液体部分。
它主要用于治疗凝血异常、休克等情况。
第三部分: 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前,医务人员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身体状况等。
这有助于确定输血的适应症,并减少输血风险。
2. 输血的步骤输血包括血型鉴定、配血、输血过程等。
医务人员将确保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液类型相匹配,并使用适当的输血设备进行输血。
3. 输血后的观察和护理输血后,患者将接受观察和护理,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医务人员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可能的输血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 输血后的注意事项输血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恢复。
他们应该注意可能的输血反应症状,并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妇产科输血指南范文
![妇产科输血指南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2d32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9.png)
妇产科输血指南范文引言:输血是妇产科领域常见临床操作之一,能够有效地挽救孕妇或分娩期间出现的急性大出血等临床状况,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
然而,输血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妇产科医务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遵循严格的输血指南,以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妇产科输血指南,以供相关医务人员参考。
一、输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输血的适应证:(1)血红蛋白浓度低于70g/L;(2)产妇出现严重贫血症状,如心悸、乏力等;(3)术中或术后出现大出血,无法通过药物控制;(4)严重产后出血,导致循环衰竭的情况;(5)其他情况下,孕妇出现急性失血的紧急情况。
2.输血的禁忌证:(1)严重的输血反应史;(2)抗人类白细胞抗体(anti-HLA抗体)阳性;(3)因宗教信仰等原因拒绝输血;二、输血前的评估和准备:1.输血前的评估:(1)妇产科医生需要详细了解孕妇和胎儿的病情,确认是否需要进行输血操作;(2)了解孕妇的血型和抗体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输血血型;(3)评估孕妇出血的原因及出血程度;(4)检查孕妇的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2.输血前的准备:(1)确保孕妇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血型和抗体检测结果;(2)准备输血所需的血液制品和输血所需的设备及管路,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3)对输血设备和输血液品进行校验,保证其功能正常;(4)准备输血病房,保证环境的整洁和无菌;(5)配备输血所需的急救设备和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三、输血的操作和监测:1.输血的操作:(2)将输血血袋与输血管路连接,使用洁净的无菌注射器抽取适量的血样进行交叉配血,确认无输血不符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3)对输血血袋进行抛光处理,并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固定,确保输血血袋不被挤压;(4)将血袋中的血液缓慢地输注给孕妇,避免急速输注,以防发生输血反应;(5)在输血过程中,孕妇应保持适当的体位,如平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输血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0fa8f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1.png)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临床输血指南是指针对临床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的专业规范。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总结,新版临床输血指南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的目标是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减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力支持。
一、输血适应证的分级和判断标准。
输血治疗是为了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因此需要明确多种输血适应证的分级和判断标准。
一般来说,输血适应证包括急性失血、严重贫血、肿瘤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等,但不同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输血适应证的优先级和治疗方案。
二、输血血型和配型的要求。
输血的前提是确保输血血型和配型的准确性。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血型和配型的要求,包括ABO血型、Rh血型、过敏史等信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三、输血治疗的剂量和速率。
输血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输血的剂量和速率。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剂量的计算方法和输血速率的控制方案,以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输血治疗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输血反应、感染等。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说明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案,包括输血前的患者评估、输血后的监测和并发症的及时处理等。
五、替代治疗的选择和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替代治疗方法逐渐被应用于临床输血治疗中。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详细介绍替代治疗的选择和应用,包括使用输血增生剂、红细胞灌流等替代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六、临床输血的质控要求。
鉴于输血治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明确临床输血的质控要求,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操作规范的制订、实验室检测的标准等。
七、多学科协作的要求。
输血治疗是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过程,涉及临床科室、输血科、实验室等多个专业。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应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明确各专业之间的职责和合作方式,以提高输血治疗的协同效应和安全性。
妇产科输血指南
![妇产科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e8eb3b765ce0508763213f2.png)
妇产科输血指南一、妊娠合并慢性贫血1、输血原则⑴妊娠合并慢性贫血通常采用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等辅助疗法。
⑵产前HB﹥100-110g/L,分娩时失血量小于自身血容量的20%,一般可不输血。
2、血液品种的选择主要选择红细胞,输血指征如下:⑴Hb≤50g/L,持续时间<36周;⑵Hb≤60g/L,持续时间﹥36周;⑶Hb在50-70g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氧证据(初期的心力衰竭、肺炎或其他严重的细菌感染症状);⑷Hb在60-70g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氧证据。
3、注意事项⑴正确判断妊娠合并贫血的原因。
⑵采用对症治疗,输血指征从严掌握。
二、产妇急性失血1、输血原则⑴妊娠期血液学的改变导致纤溶系统受到抑制,血栓形成变得容易,用晶体液维持血容量可以预防DIC。
⑵为防止产妇出现DIC意外,首先去除诱因,其次考虑用肝素等阻断凝血。
⑶DIC早期暂不考虑输注冷沉淀或浓缩血小板等血液制剂,以防加速血液的凝集速度。
⑷一旦怀疑可能为DIC,在等待凝集试验结果的同时立即着手处置,不可拖延。
2、血液品种的选择⑴红细胞急性失血应启动应急程序,直接选用与受者相同血型的红细胞,输血的同时等待交叉配型的报告,亦可用O型红细胞输注,最好是Rh(D)阴性血。
⑵冷沉淀当PT或APTT延长,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时,可输注冷沉淀。
⑶新鲜冰冻血浆(FFP)可作为冷沉淀替代品。
大量输血时为预防稀释性凝血因子障碍,初始剂量可按照15ml/kg输注FFP不少于800~1000ml,或每输4~6单位的红细胞或库存全血加输1单位FFP。
⑷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可输注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控制产科DIC出血时很少需要血小板,但抢救重症DIC时,一次性快速输注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效果较好。
3、注意事项⑴由于妊娠产生的生理改变,产科大出血的低血容量休克特征并不明显,除非失血量相当多,因此,应该准确判断失血量。
临床判断失血量的方法有三种: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失血量、根据实际测量(测量丢失血量+估计的失血量 = 总失血量)、根据临床检测报告(血红蛋白:每下降1g,失血量约400~450ml;红细胞计数:每下降1.0×1012/L,Hb约下降3~4g)。
2024产后出血指南
![2024产后出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77b7b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2.png)
2024产后出血指南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至或低于基线的情况。
产后出血是产妇在分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产后出血及时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医生正确处理产后出血,各国和学术机构陆续发布了相应的指南。
本文将简要介绍2024年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
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发布了《产后出血的防治进展指南(2024年版)》。
该指南主要侧重于普通产后出血及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不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出血。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1.产后出血的定义:产后出血定义为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阴道流血量虽不到500毫升,但导致产妇血红蛋白浓度降至或低于基线。
2.风险评估: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以及分娩后应进行产后出血的风险评估。
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多胎妊娠、长时间分娩、疤痕子宫等。
3.预防:通过分娩前和分娩期间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评估风险、早期有效宫缩、控制宫缩后颈开大、正确使用助产器具等。
4.诊断:产后出血的诊断应包括实际测定血量、客观观察出血量、检测血红蛋白浓度、监测生命体征等。
产后出血的诊断应该及时,便于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5.治疗:治疗产后出血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宫缩剂的应用、止血剂的应用和输血。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止血和介入治疗。
6.产后出血的监测:在治疗产后出血过程中,应对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尿液量、血红蛋白浓度等进行监测,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7.紧急情况下的处理:当产后出血威胁到产妇的生命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导尿、快速输血、手术止血等。
8.产后出血的复发预防:对于有过产后出血史的产妇,在接受下一次分娩前应仔细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上是2024年国际妇产科联合会发布的产后出血指南的概要。
这些指南侧重于预防、诊断和治疗产后出血,旨在帮助医生正确处理该并发症,降低产妇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9d9c8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0.png)
3 患者安全
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减 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输血之前,有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确定是否适合接 受输血。
血型鉴定
进行血型鉴定,确保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血。
兼容性测试
进行兼容性测试,确保输血后不会发生免疫反 应。
血液预热
将血液预热至体温,以避免输血后寒战和不适 感。
合适的血液选择与规定
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及制定相应的输血规定。
血液成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全血、红细胞、 血小板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
输血规定
制定输血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途径的规定,以 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效果。
输血前的检查与评估
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1
凝血功能评估
2
TRA LI
了解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策略,确保 患者的安全。
TA C O
预防输血相关循环负荷过多,并及时处理以防止心
传染病传播
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预防策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
敏反应、输血反应等。
3
妥善处理留样
4
留取相应的血液样本,以备后续的检测 与分析。
连接输血管
将输血管连接至血袋,并按照规定的速 度输血。
进行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以及 尿量等指标,确保输血的效果与安全。
输血后的观察与处理
在输血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察和处理。
1 观察
2 妥善处理残留物
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自觉症状以及尿液等情况。
根据规定的处理方法,处 理输血过程中产生的血袋 和输血管等残留物。
产科输血指南
![产科输血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c15fe48700abb68a982fbc9.png)
输血的基本知识*大量失血是指24h内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或3h内丢失50%自身血容量;或成年人出血速度达到250 ml/min;或出血速度达到2.5 ml.kg-1-min-l超过20 min o大量输血是指24 h内给成年人输注超过20 u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2・5倍;或lh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1・5 mhkg-1-min-lo临床上,患者急性失血量达自身血容量的30%~50%时,往往需要大量输血。
1、指南推荐* 1.实验室*不推荐以单次血红蛋白(Hb)或红细胞压积(Het)检查作为独立的实验室指标来决定是否输血,应结合每个患者的失血速度、血容量、临床表现、贫血持续时间和程度以及心、肺功能而综合考虑(IB) o*不推荐单独以某个常规凝血指标来指导输血治疗(1C) O2・血制品种类3.输血治疗和于急性大量失血和血流勿力学不稳定和(或)组织氧 供不足的创离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1A)。
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70 g/L 和(或)HctvO ・21时, 推荐输注红细胞,使Hb 维持在70-90g/L,或Het 维持在0.21^0.27 (1C) o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 在70-100 g/L 和(或)Het 在0.21-0.30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 有无代谢垄墳鬲典年鑿笹坤素这匡星査换注红細觇(IB) o 碧无组织缺氧蔭状,會不推荐*俞注红细胞** * * 红细胞 (1C)° 曙豔豔臺瓠,推荐输注红细胞(IB) o新鲜冰冻血浆(FFP);FFP用丁补充凝血因了以预防出血和止血。
避免将FFP用于扩容、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增强机体免疫。
*当PT、APTT>1.5倍参考值,INR>1.5或TEG参数R值延长时, 推荐输注FFP (IB) o*对于严重创伤大出血、预计需要输注A20U红细胞的患者, 推荐尽早积极输注FFP (IB) o*对于明确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的创伤患者,推荐输注FFP (IB) o*推荐输注的首剂量为10-15 ml/kg,然后根据凝血功能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的输注量决定进一步输注量(1C) O*对于既往有口服华法林的创伤患者,为紧急逆转其抗凝血作用,推荐输注FFP (5~8ml/kg) (1C)。
产科应急输血预案
![产科应急输血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f3d272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d.png)
一、预案背景产科是医院中高风险科室之一,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出血、胎盘剥离不全等严重并发症,导致失血性休克,需要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为保障母婴安全,提高产科输血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孕产妇输血风险。
2. 提高产科医护人员对输血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3. 建立完善的产科输血应急体系,确保输血工作有序进行。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产科输血应急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2. 成员包括产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输血科人员等。
四、预案内容1. 输血前准备(1)严格筛选供血者,确保血液质量。
(2)对产妇进行输血前评估,包括病史、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等。
(3)制定输血方案,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等。
2. 输血过程中(1)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2)监测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呼吸困难等。
(3)发现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 输血后(1)继续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确保输血效果。
(2)做好输血记录,包括输血时间、输血量、输血反应等。
(3)对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输血提供参考。
4. 应急处置(1)发生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维持静脉通路。
(2)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如抗过敏药物、抗休克药物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5)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刻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五、预案实施与监督1. 定期组织产科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培训,提高输血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检查输血设备、药品,确保输血安全。
3. 对输血工作进行监督,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六、预案总结与改进1. 定期总结输血工作,分析输血反应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根据临床需求,不断优化输血方案,提高输血效果。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d93f10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0.png)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产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紧急情况,需要迅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输血是产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量输血策略则是在处理产科出血时尤为关键。
本文将详细讨论产科出血的输血策略,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一、产科出血的分类和原因产科出血可以分为胎儿娩出前、胎儿娩出时和胎儿娩出后三个阶段。
胎儿娩出前出血主要包括胎盘因素、子宫因素和胎盘因素等。
胎儿娩出时出血主要与分娩方式、产程进展和胎儿位置等因素有关。
胎儿娩出后出血主要包括产后子宫收缩不足、胎盘残留、子宫破裂和血管损伤等。
二、输血策略的选择1. 输血指征:产科出血的输血指征包括血红蛋白<100g/L、心率>100次/分、血压<100mmHg、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弱等。
在输血前,应进行全面的止血和补充血容量治疗。
2. 血液制品选择:红细胞类优选去白细胞制剂,血浆优选新鲜冰冻血浆。
去白细胞制剂可以减少过敏反应和排斥反应,新鲜冰冻血浆中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有助于止血。
3. 输血速度和量:输血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心力衰竭。
输血量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出血量确定,一般首次输血量不超过2000ml,后续根据需要继续输血。
4. 监测和评估:输血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同时,定期检查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凝血功能等指标,以评估输血效果和调整输血策略。
三、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及处理1. 过敏反应:输血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轻度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等,重度过敏反应可出现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抗过敏治疗,如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
2. 发热反应:输血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反应。
轻者表现为体温升高,重者出现高热、寒战、头痛等症状。
对于发热反应,可给予对症治疗,如退热药、补液等。
3. 感染:输血过程中,可能将病原体传递给患者,导致感染。
产科并发症的输血操作规程
![产科并发症的输血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8010bfbb9f3f90f76c61b2a.png)
产科并发症的输血操作规程病理产科患者常并发严重的大出血、休克和DIC,抢救这些危重患者除及时去除病因和对症处理外,输血治疗往往必不可少。
因此,熟悉这些并发症的病理生理,掌握正确的输血指征,选择适当的输血方法,是保证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一、产科出血产科出血是指妊娠、分娩或产褥期女性生殖器官的出血。
临床分为妊娠早期出血、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出血和产后出血,其中,产后出血最常见。
急性失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和产后的身体恢复。
因此,迅速识别和正确处理产科出血能降低孕产妇的病死率。
(一)病理生理反应产科出血,特别是大量失血时,母体在失血性休克的初期可以通过下列代偿机制,以维持机体的稳定:①即刻自体输血;②迟发自身输液;③血液重新分布:肌肉、皮肤和子宫等内脏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优先保证心、脑、肾上腺的血液供应。
由于胎儿Hb的氧饱和度较成人为高,而胎儿器官的血流灌注量又往往超过其对氧的需要量,因此,休克初期阶段引起的缺血缺氧胎儿尚能耐受。
但是子宫胎盘的血流量是与血压以及子宫动脉的灌流量成正比的,子宫动脉对内脏神经刺激和a肾上腺素能活性的反应又较其他器官明显,所以当低血容量休克持续存在时,子宫胎盘血流灌注量的下降将比全身血压下降所引起的血流减少更加明显。
(二)临床特点1.产科出血在妊娠的不同阶段其病因不同引起出血的病因包括:①妊娠早期出血:自然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等;②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子宫破裂和子宫内翻等;(3)产后出血:宫缩乏力、产道裂伤、胎盘滞留或残留以及凝血障碍等。
2.产科出血多表现为大量急骤出血因出血量大,孕产妇短时间内即可进入失血性休克状态。
也有少数出血表现为少量持续的出血或隐性的宫腔积血,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早治疗,亦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出现休克。
3.出血病因去除后,病情迅速好转患者均为年轻的孕龄妇女,抗病能力较强,出血病灶叉局限于生殖器官,如能及时去除病因,病情多数能迅速好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
大量失血是指24h内丢失一个自身血容量;或3h内丢 失50%自身血容量;或成年人出血速度达到150 ml/min; 或出血速度达到1.5 ml.kg-1·min-1超过20 min。
大量输血是指24 h内给成年人输注超过20 u红细胞; 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 h 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速度>1.5 ml·kg-1·min-1。临床上,患者急性失血量达自身血容量 的30%~50%时,往往需要大量输血。
重组活化Ⅶ因子(rFVIIa)
对于钝性伤患者,如果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出血,并 积极使用血液成分及抗纤溶药物,Hct>0.24,血小板 >50×109/L,Fib>1.5~2.0 g/L,重度酸中毒、严重低 体温、低钙血症已经纠正后,仍然持续存在的顽固 性出血,推荐考虑使用rFⅦa,推荐剂量为90 μg/kg; 没有明确指征者不推荐使用rFVIIa(2C)。
(1)对于RhD阴性的男性患者或无生育需求的女性
二、 指南推荐
1. 实验室 不推荐以单次血红蛋白(Hb)或红细胞压积(Hct)
检查作为独立的实验室指标来决定是否输血,应结 合每个患者的失血速度、血容量、临床表现、贫血 持续时间和程度以及心、肺功能而综合考虑(1B)。 不推荐单独以某个常规凝血指标来指导输血治疗 (1C)。
2. 血制品种类
5. 紧急输血
紧急同型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
输血科接到紧急配血样本后,应立即进行ABO、RhD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15~30 min内提供第一袋(2U) 同型相合性的红细胞。
紧急非同型输血:特别紧急情况下,可遵循配合性
(相容性)输血原则,暂时选用ABO和RhD血型相容 的非同型血液,以及时抢救患者生命。具体原则如 下:
(2C)。 推荐根据TEG参数K值及α角决定是否继续输注,紧急
情况下,应使Fib浓度至少达1.0 g/L(者,如外伤性肝脾破裂,
或手术过程中失血较多者,推荐采用回收式自体输 血(1C)。 对于开放性创伤超过4 h,或非开放性创伤在体腔内 积聚超过6 h的积血,有溶血及污染危险,不能使用 回收式自体输血(1C)。 对于合并全身情况不良,如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 可能混有癌细胞的严重创伤患者,不能使用回收式 自体输血(1C)。
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100g/L时,可以不输注 红细胞(1B)。
对于术后的创伤患者,若存在胸痛、体位性低血压、 心动过速且输液无效或伴有充血性心功能衰竭症状 时,当Hb≤80 g/L时,考虑输注红细胞(1C)。
对于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创伤患者,当Hb<100g/L 时,考虑输注红细胞(1C)。
4. 止血药物
抗纤溶药物
对于创伤出血的患者,考虑尽早使用抗纤溶药物
(2C)。 推荐监测所有大出血患者的纤溶功能,对于明确存
在纤溶亢进的患者应给予抗纤溶药物(1B)。 氨甲环酸可以有效降低创伤出血患者的死亡率,推
荐尽早(伤后3 h内)使用氨甲环酸(1A),但如果 延迟使用,其疗效将下降,甚至有害无益(增加因 失血致死的风险)。 推荐氨甲环酸的首剂量为1 g,10 min内静脉滴注完,
血小板应维持在100×109/L以上(2C)。 推荐输注的首剂量为2 U/10 kg浓缩血小板或1个治疗
量单采血小板(1袋)(2C)。推荐根据TEG(已修
Fib和冷沉淀
当出血明显且TEG表现为功能性Fib缺乏或血浆Fib低
于1.5~2.0 g/L时,推荐输注Fib或冷沉淀(1C)。 推荐输注的首剂量为Fib 3~4 g或冷沉淀2~3 U/10kg
能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的输注量决定进一步输注量 (1C)。 对于既往有口服华法林的创伤患者,为紧急逆转其
血小板
对于大量输血的患者,应尽早积极输注血小板 (1B)。
血小板<50×109/L时,考虑输注(1C)。 血小板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
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1C)。 血小板>100×109/L.,可以不输注(1C)。 对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或严重大出血多发伤的患者,
对于穿透伤患者,rFⅦa作用有限。
凝血酶原复合物(PCC)
对于需要紧急逆转抗华法林治疗的创伤患者推荐使用 PCC(1B);当使用PCC无法止血时,推荐使用FFP (1B)。 不推荐对创伤出血的患者常规使用去氨加压素(2C): 如果曾经使用乙酰水杨酸等血小板抑制药物,可以考 虑采用去氨加压素治疗顽固性的微血管性出血(2C)。 不推荐使用抗凝血酶浓缩物治疗创伤性出血(1C)。
3. 输血治疗
红细胞
对于急性大量失血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或)组
织氧供不足的创伤患者,需要输注红细胞(1A)。 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70 g/L和(或)
Hct<0.21时,推荐输注红细胞,使Hb维持在70~90g/L, 或Hct维持在0.21~0.27(1C)。 对于复苏后的创伤患者,Hb在70~100 g/L和(或) Hct在0.21~0.30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 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 注红细胞(1B)。若无组织缺氧症状,暂不推荐输
当PT、APTT>1.5倍参考值,INR>1.5或TEG参数R值延
长时,推荐输注FFP(1B)。 对于严重创伤大出血、预计需要输注≥20U红细胞的
患者,推荐尽早积极输注FFP(1B)。 对于明确存在凝血因子缺乏的创伤患者,推荐输注
FFP(1B)。 推荐输注的首剂量为10~15 ml/kg,然后根据凝血功
对于中度和重度颅脑损伤患者,Hb<100g/L时,考虑 输注红细胞(2C)。
在复苏完成后,如果患者合并有急性肺损伤(Au) 或ARDS的风险,应尽量避免输注含有白细胞成分的 红细胞(1B)。
对于需要大量输血的严重创伤患者,推荐输注储存
新鲜冰冻血浆(FFP)
FFP用于补充凝血因子以预防出血和止血。避免将 FFP用于扩容、纠正低蛋白血症和增强机体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