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网络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重点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重点知识

高中生物必修三1-3章重点知识1.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构成,后者主要由血浆、淋巴和组织液构成,也称为内环境,是机体中各种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血浆和组织液最大的差别在于前者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

其中PH的稳定需要缓冲物质(缓冲离子对)来维持,如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稳态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

2.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后者由轴突、树突两部分组成,其中轴突通常被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其中,传入神经元的特点是胞体在脊髓以外,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等。

信号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决定信号传导方向的是突触。

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突触间隙的实质是组织液。

突触小体由轴突末梢膨大形成,其内的突触小泡中包裹着神经递质,该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某种细胞器)有关,此外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某种细胞器)含量也较高。

突触后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可以接受信号产生相应的兴奋或抑制作用。

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为局部电流;传导方向为双向。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离子的内流有关。

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方向是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和位于脊柱椎管中的脊髓。

这些结构中神经元组合成不同的神经中枢,控制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可以调节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下丘脑中有水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等;脑干中具有维持生命必须的呼吸、心跳、吞咽等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高三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知识整合

高三生物必修3第一、二章知识整合

必修3第一、二章知识整合【知识结构】【复习指南】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前提,正是由于机体的调节才使生物与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复习核心内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复习的只要知识点概括如下: 1. 内环境中的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缓冲物质与人体血浆pH 稳态。

2.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的种类与功能、反馈调节的理解应用、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

3. 兴奋的本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内外的电位情况、神经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的变化、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过程及特点、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结构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5.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常见的免疫异常、利用免疫学知识评价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考题形式】本讲内容是正确认识生物体新陈代谢的前提,只有把本讲内容与生物体的各种代谢密切联系内环境与稳态激素调节第一道防线组织液血浆区别与联系压度盐、糖含量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在考试中一般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为中等难度的题型。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除了以选择形式考查相关知识,通常会出现有关的实验分析或实验设计题。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当注意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和观点,在新的情况中解释和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够对有关见解、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重点在理解和应用方面。

【重难点知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不易于理解,属于理解水平,重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基础及调节过程。

可以借助运用图表、图解、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系统化,通过理解加强记忆。

1.运用图表对比加强理解(1)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区别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导路径:树突---胞体—轴突,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路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树突—胞体,或者轴突—(下一个神经元)胞体--轴突。

(3)几种激素的靶器官(4)与免疫有关的细胞(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区别与联系(6)过敏反应与典型的体液免疫反应2图解法理解应用(1)内环境各组份之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①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②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③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技术概述一、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其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方法和技术,改变生物体的性状或产生新的生物产品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环保以及工业生产。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古代传统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分子生物技术阶段、基因生物技术阶段。

二、生物科技的特点1.生物材料与生物系统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2.生物技术是一种普遍的交叉学科。

3.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和不断进步性。

4.生物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生物伦理问题的出现。

三、生物技术的相关学科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

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一、生物学的主要特点解释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物体是能够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的开放系统。

3.遗传物质的变异是生物体进化的基础。

4.多级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功能的基础。

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1.基因工程的概念最早由保罗·伯格提出。

2.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基因工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3.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分子克隆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代谢工程技术等阶段。

三、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1.蛋白质工程技术2.基因克隆技术3.代谢工程技术4.基因组学技术四、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基因组学研究对象是生物的整个基因组。

2.基因组学研究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方法。

3.基因组学研究通过比较重建生物进化树、分析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三章基因工程与产品生物技术一、基因克隆技术1.基因克隆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目的基因从某一种生物体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得受体生物体也能够表达出目的基因的性状。

2.基因克隆技术包括基因克隆载体的获得、受体细胞的转染、转化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二、转基因技术1.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把外源基因引入到植物或动物细胞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仅供参考,以教材为蓝本)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2、稳态(1)概念: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1)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相对静止状态变为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高中生物必修3一二章知识点.ppt

高中生物必修3一二章知识点.ppt
1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 双 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是_____ 单 向的。 16、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_______。 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 。 外负内正 17、神经纤维某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侧局部电流 未兴奋 部位流向_____ 的方向是:从______ 兴奋 部位;细胞膜内侧局部电 兴奋 部位流向________ 未兴奋 部位。 流的方向是:从______
27、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 反馈 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 调节 。该调节方式对于机体________ 维持稳态 具有重要意义。 ______ 促甲 28、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_____ 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该激素能作用于________ 垂体 ,使之分泌 _____________ 促甲状腺 激素,此激素作用于_______ 甲状腺 ,使其分泌 ____________ 全身所有细胞 都能起作用。 。 该激素几乎对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 29、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 和_______ 高效 ; (1)______ 体液 运输; (2)通过_____ 靶细胞 。 靶器官 、________ (3)作用于________ 神经 和______ 体液 的调 30、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______ 神经 调节是主导。 节。其中______
必修三
细胞内液 和存在于细胞外的 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_________ 细胞外液 组成。 _________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_______ 内环境 ,主要包括_____ 血浆 、 2、由________ 组织液 和______ 淋巴 等。它们分别是 血 ________ 细胞、 组织 细胞 和 淋巴细胞和吞噬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组织液 血浆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图解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图解总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的调节2(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高中生物必修3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非常全面清晰概念图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3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非常全面清晰概念图知识网络
输入抗原刺激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以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效应阶段抗体与病原体抗原结合防止病原体感染降低病毒侵染力病原体再次入侵反应阶段抗体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再次刺激效应直接刺激感应阶段病原体吞噬细胞抗原细胞抗原反应阶段白细胞介素2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再次刺激效应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效应阶段宿主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溶酶体酶激活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2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应用灭活死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人工主动免疫注射抗原减毒活疫苗卡介苗牛痘苗类毒素白喉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预防抗毒素免疫动物后获得的抗体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抗乙肝病毒免疫球蛋白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体细胞因子制剂新型制剂单抗制剂输入免疫物质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或药物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从而治疗疾病免疫治疗移植免疫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关系到器官移植的成败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已免疫过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抗利尿激素
多肽
减少排尿
垂体
促××激素
蛋白质
促进甲状腺等生长发育和调节其合成与分泌
生长激素
蛋白质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骨生长和蛋白质合成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类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包括神经)、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素
胺类
升血糖(促进肝糖原分解)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升血糖(强烈促进肝元糖分解和非糖转化)
第四部分免疫调节
】zzzzzzz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免疫学的应用
3、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调节植物生命
第五部分种群和群落
生态系统知识网络: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三基础知识清单

中学生物必修3复习双基学问清单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推断方法】:独来独往为淋巴;血浆沿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从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汲取进入血浆;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加血液循环。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即溶液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37℃时,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整的物质:HCO3-、HPO42-:例NaHCO3/H2CO3 和Na2HPO4/ NaH2PO46、稳态:机体通过调整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干脆参加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加调整的系统:神经系统、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系统。

❖人体稳态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同时调整也是相对的。

❖稳态的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7、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整第一节神经调整一、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整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具神经节)传到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新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并作出应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知识网络和针对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知识网络和针对训练(附答案)

必修三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2/3)1、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又称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2、体液之间关系: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水90%,无机盐约1%,蛋白质7%~9%,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区别::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4、细胞外液的理化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大小: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性质: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主要Na+和Cl-决定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温度: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①维持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技巧传授:(1)根据单双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技巧单方向(箭头)―→⎩⎪⎨⎪⎧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淋巴流向:淋巴―→血浆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针对练习: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a2+、载体蛋白、神经递质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4、如图表示人体中某类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丁表示细胞内液,甲为组织液B.在乙处可发生葡萄糖的氧化分解C.内环境各成分中,甲的蛋白质含量最高D.当人体缺钠时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较小5、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3章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3章知识梳理

必修三1-3章知识梳理1.请画出四种体液之间的关系图。

2.下列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1)呼吸氧化酶(2)胃蛋白酶(3)纤维蛋白原(4)血红蛋白(5)胰岛素(6)抗体(7)氧气(8)尿素3.生物体PH维持在范围之中,这与生物体中的有关。

4.静息电位是,受到刺激后的电位是,兴奋在传导过程中的信号变化是。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的,后者的原因是。

6.请画出一个突触的示意图。

7.突触的两种类型是型和型。

8.血糖的正常范围是,血糖的来源有、、,血糖的去向有、和。

9.画出血糖调节过程图:10.在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分级调节中,当甲状腺激素增多时,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会(填“增加”或“减少”),垂体分泌的激素会。

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是,促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是,甲状腺激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是。

7.激素调节的特点有、和。

免疫系统知识梳理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免疫和免疫。

2、人体内的免疫器官有、、、和;免疫细胞包含和两类,后者又分为细胞和细胞,其中前者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含、、等。

3、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二道防线是,第三道防线主要由组成。

4完成下图一、生长素的发现1.生长素产生的主要部位是。

2.生长素极性运输:①部位:;②方向:。

横向运输:外因:、。

方式:3.生长素的分布部位: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既能生长,也能生长;既能发芽,也能发芽;既能防止,也能。

2、一般情况下:(1)浓度低时,浓度高时,甚至杀死植物。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根茎芽,以上三者中对生长素的浓度最为敏感的是。

3、典型体现:(1)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的现象。

顶端优势的原因:;去掉顶芽后,侧芽发育的原因是:。

(2)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将幼小植株在适宜的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以后,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

生物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

生物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

2013级 必修3 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总结一、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内液(2/3)1. 体液 _______(1/3)细胞外液 ________ (内环境) _______2.如右图:④和⑥之间隔着__________________,①和⑥之间隔着_______________,⑥和⑦之间隔着_______。

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 。

填充数字:内环境主要包括 ,⑥的来源是______,其去路是_______。

④的来源是_______,其去路是_______;②的内环境 ;③的内环境 ; ⑤的内环境 。

试以简短语言概括⑦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 ⑤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共穿过 层膜结构。

解释CO 2不能由④进入⑦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内环境中肯定不含(多选):A.水、B.Ca 2+、C.H +、D.纤维素、E.维生素、F.激素、G.尿素、H.葡萄糖、I.抗体、J.载体、K.氨基酸、L.尿酸、M.脂肪酸、N.乳酸、O.甘油、P.血红蛋白、Q.呼吸酶、R.DNA 聚合酶、S.消化酶、T.O 2、U.CO 2、V.递质、W.递质小泡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_____的_______________状态。

如右图:Ⅰ、Ⅱ、Ⅲ、Ⅳ各代表哪个系统或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代表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 ②代表_______________作用。

2.调节机制:贝尔纳_________坎农____________ 现代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3.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成分(血糖含量等)、理化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2章 复习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1-2章 复习课件

细胞间的传递
A神经元 兴奋
B神经元 兴奋或 抑制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递质) 突触间隙 突
作用于 触
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原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 什么?
单向的,只能从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 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 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脑干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小脑
有许多维持呼吸的中枢
脊髓 下丘脑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体温、水平衡的调节中枢 还与生物的节律等的控制
有关
问题解决二: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卵巢 睾丸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 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甲状腺
胸腺 胰腺
分泌胸腺 激素等
来源
消化、吸收 肝糖原分解 非糖物质转 化为葡萄糖
血糖含量升高
(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散热: 主要靠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
散热实现,其次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结合体温调节过程图,描述人在低温下和高温 下如何维持体温恒定的?
处于寒冷环境
处于炎热环境
冷觉感受器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温觉感受器
汗腺分泌减少
减少散热
皮肤血管收缩
骨骼肌、肝脏产热增多 体温正常
皮肤血管舒张、汗 液分泌增加 (增加散热)
溶解、吞噬 和消灭病菌
特点
生来就有, 不针对某一 种病原体, 对多种病原 体都有防御 作用
类型
非 特异性
免疫
免疫器官 第三道 免疫细胞
清除病原体
出生后形成的, 只对某一特定的 病原体或异物起 防御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仅供参考,以教材为蓝本)第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2、稳态(1)概念: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中的脑(大脑、小脑和脑干)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液(内环境)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的调节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结构。

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传递结构: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被酶分解)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产生动作电位或不产生动作电位)。

(3)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方向:单向。

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即: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轴突→细胞体或轴突,不能反向)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7、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运动中枢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学习: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2、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激素分泌部位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主要作用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调节水平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幼年缺乏,患侏儒症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性腺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促进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I)氨基酸衍生物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多:患甲亢。

(婴儿时缺乏会患呆小症)缺碘:患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胸腺胸腺激素免疫器官肾上腺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而升高血糖、促进代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降低血糖浓度(促进去路,抑制来源)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肝脏升高血糖浓度(促进来源,抑制去路)卵巢雌激素固醇全身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睾丸雄激素固醇全身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1、血糖的含义:指血浆中的葡萄糖2、平衡的原因: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

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4、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降低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①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升高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5、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过程:6、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7、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8、糖尿病血糖不平衡:过高—糖尿病。

(过低—低血糖病)(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

(2)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①多尿: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带走大量的水,因而尿量增加,形成多尿。

②多饮: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于是口渴、多饮。

③多食: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总感觉到饥饿而导致多食。

④体重减少: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

(3)治疗:①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②轻型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治疗;重症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③基因治疗将成为根治糖尿病的措施。

(4)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调节过程(如右图)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3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4、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特别提示】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对生理生化反应起着调节作用。

5、激素间的相互关系:●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激素)第三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1、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4、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器官: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5、体温调节过程:6、调节方式:寒冷环境下: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炎热环境下:神经调节。

7、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实例2、水盐平衡的调节1、水平衡的调节过程: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特别提示】①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到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7、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神经调节 反射弧 迅速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激素调节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范比较长(2)联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第四节、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1、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性,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功能。

注:概念中“抗原”可以是外来的病原体,也可以是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

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B 淋巴细胞、T 淋巴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