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
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区域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为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该解决方案将通过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以及提供全面的电子病历管理和智能化的医疗决策支持。
二、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1.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建设一个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该平台将集成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该平台将包括以下主要功能模块:- 患者信息管理:实现患者基本信息、病历、检查报告、处方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查询。
- 医生工作站:提供医生工作所需的各种功能,包括电子病历录入、医嘱管理、诊断支持等。
- 门诊挂号和预约系统:实现患者的门诊挂号和预约功能,提供便捷的就诊服务。
- 住院管理系统:实现患者的住院登记、床位管理、费用管理等功能。
- 医学影像管理系统:实现医学影像的存储、查询和共享,提供远程会诊和影像诊断支持。
- 药品管理系统:实现药品的采购、配送、库存管理和处方审核等功能。
2. 数据共享与协同工作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接口,实现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该平台查询和分享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影像等信息,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同时,该平台还将支持跨机构的远程会诊和远程手术,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3. 电子病历管理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实现全面的电子病历管理,包括电子病历的录入、存储、查询和共享。
电子病历将以标准化的格式进行存储,以便于医生的查询和分析。
同时,该系统还将支持电子病历的远程传输和共享,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协同性。
4. 智能化医疗决策支持中联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的医疗决策支持。
通过对大量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该系统将能够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提高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效率。
基于标准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
其各信息系统大多 由不同的厂商提供,异构难 以共享
③ 医疗机构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
各个 医疗机 构的信息化程度差异很大 ,有的医疗 机构 已经实现 了全 面的信息化管理 ,而有 的医疗机构 仍然是完全纸质 的运作模式 。
① 医疗信息系统仍不能满足业务需要
① 基金项目: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0 6 A 2 8 2 0B H0A21
相关信 息进行 描述 , 使之 能够 为各种 医疗机 构所接 受。 本节 引入 C A 并对其 本地 化 , 出一种可 以满足系统 D 提 需求 、易于实现 、符 合国情 的医疗 信息描述模 型。 C DA 标准 中对 于 医疗文档 类型 的定义 比较 粗略 和随意化 ,主要依据 时 间顺序及专 业领域 定义 ,每份 C DA文档中 ,包含有就诊者的各种相关 的诊疗 内容, 比如检 验 、检查 等 。而本 系 统依 据 国 内医疗机 制 将 C A 文档 分为八类 :检验 、检查 、处方、医嘱、治疗 D
业标准 ,给 出—个 以就 诊者为 中心 的医疗信息描述模
型 ,并提 供一个医疗卫 生行业信息共享 和交换服 务的 平 台设计 ,从而 实现 区域 内医疗信息共享 的 目标 。
2 相关医疗标准简介
21 L . H 7与 C DA介绍
美国卫生信息交换标准 H 7( el ee S v n L H a hL v l ee ) t 是 由美 国国家标 准局批准颁布 实施的医疗 _ 卫生机构及 医用仪器 、设备数据 信息 的统一交换 标准[。临床 文 档体 系 C A( l iaDou n rhtc r) H 7中 D Ci cl cmet ci t e是 L n A eu
信息网络化区域协同医疗平台建设探索
( S h e n g j i n g Ho s p i t a l o fC h i n a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0 4 , C 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A s t h e d i ic f u l t a n d m a j o r p o i n t s , r e f o r m i n b i g u r b n a h o s p i t a l s nd a h o s p i t a l s a t g r a s s r o o t s , e s p e c i a l l y
【 K e y w o r d s 】 r e g i o n l a c o l l a b o r a i t v e m e d i c l a t r e a t m e n t ; i n f o ma r i t z a i t o n ; m e i d c a l e r f o m; r m e i d c a l u n i o n ; n e t w o r k
・
l 2・
现代 医院管理
2 0 1 3年 4月第 1 1 卷第 2期
Mo d e m Ho s p i t a l Ma n a g e me n t , A p r . 2 0 1 3 , v o 1 . 1 1 , N o . 2
特别策划
信 息 网络化 区域协 同 医疗 平 台建设 探 索
会关注 的热点 问题 , 党 中央 、 国务院以及 国家 医疗 卫生
主管部 门 、 各 级 政府 、 各 级 医疗 卫生 机 构都 在 不 同层
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建设方式
区域卫生信息协 同平台的设计是基于业务大集 中的理 念 ,它 能够 实 现上 到 三 甲医 院 ,下 到社 区 卫生 服务 中心等 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业务和数据的集 中。通过医疗专家系 统 ,社区管理系统 ,档案管理 ,博客等新的协同模式 ,各 级 卫 生 医疗 机 构 的医 务人 员加 快 了学 习的步 伐 ,提 高 了交 流 的效率 ,它 使得 团 队协 作 更高 效 ,使 病人 无论 是 到社 区 还 是 到 医院 看 病 ,都 能得 到一 个 完整 的 专家 体 系的 服 务 ,
中 国科 技信 息 2 0 1 3年第 2 日 期 ・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D T E C H N OL O G Y l N F OR MA T I ON D e c . 2 o 1 3
信 息科技
区域卫 生信 息协 同平 台建设方 式
l31
信息科 技
时能够 实现 实时 报警 处理 的效果 。
中 国 科 技 信 息 2 0 1 3 年 第2 4 期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D e c . 2 0 1 3
达国家应运而生 ,它是连接规划 区域内 ( 医疗卫生机构、 行政业务管理单位以及各相关卫生机构 )各级机构基本业 务 的信 息 系统 的 数据 交换 和 共享 平 台 ,它 是让 区域 内各信
息 化系 统之 间进 行有 效 的信 息整 合 的基 础和 载 体 , 它能够 把 多元化 子 系统 整合成 为一 个综 合 的业务 平 台 。
依托区域 内医疗康复专家和知识密集的集 中优势 ,打 造面向整个区域内的数字远程会诊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打
医疗健康领域的区域协同发展如何推进
医疗健康领域的区域协同发展如何推进在当今社会,医疗健康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推进医疗健康领域的区域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广大民众能否享受到公平、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也对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推进医疗健康领域的区域协同发展,首先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医疗资源共享。
在现实中,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往往不均衡。
一些大城市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优秀的医疗人才和丰富的医疗经验,而一些偏远地区则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通过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将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
例如,可以利用远程医疗技术,让专家为偏远地区的患者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这样一来,患者无需长途跋涉就能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又提高了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是关键之举。
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医疗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以及临床经验交流等活动。
比如,大型综合医院可以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定期派遣专家到基层坐诊、指导业务,同时接收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培训。
这种合作不仅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也有助于缓解大型医院的就诊压力,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对于区域协同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由于各地区医疗信息系统不兼容,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等信息难以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顺畅流通,这给患者就医和医生诊断带来了诸多不便。
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可以让医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治疗情况,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这也有利于医疗监管部门对医疗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优化医保政策也是推进医疗健康领域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不同地区的医保政策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跨区域就医的便利性。
通过统一医保报销标准、简化报销流程,实现医保异地结算的无缝对接,可以消除患者跨区域就医的后顾之忧。
浅析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
浅析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作者:林播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07期摘要:医疗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现状仍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多集中在医疗资源共享性不够、患者的医疗信息无法进行互通、行业内系统的异构情况较为严重等,因此,亟需构建一个有效的区域协同医疗平台。
鉴于此,本文重点就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化;平台;构建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7-0000-02如今,多数发达国家有关医疗信息系统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标志即多数医疗机构应用了规模极大的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
例如,欧洲已经启动了健康信息网络战略计划;荷兰也建立了集成平台作为国家转接点,以便使荷兰医疗组织间可以安全有效地进行患者信息的快速交换;美国也已经在犹他等大学医学单位构建了一体化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
由此可见,推动我国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的构建势在必行。
1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现状分析目前,计算机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使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大大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1在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医疗信息系统发展很快,已经由患者为中心的CIS代替过去的物资和财务为中心的HIS,而我国的医疗行业信息化还达不到CIS标准,仍然处在HIS阶段,医疗信息系统还不能满足各种临床等业务的需求。
1.2在我国的医疗行业里,各个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尽相同,大都是由不同生产厂家提供,因此,同一医疗机构的信息很难实现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共享。
1.2医疗行业中,医疗机构数量众多,但在信息化程度上的水平却相差甚大,出现了趁此不起的局面,这不仅很难实现医疗机构的全面信息化管理,而且还给医疗机构运行模式的发展造成了影响。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及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一、引言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心脏疾病的表现。
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胸痛患者对患者生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并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立2.1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定义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是指在特定区域范围内,通过医疗机构、急救服务、医疗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等方式,实现胸痛患者的快速救治和优质医疗服务。
2.2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组成1.医疗机构协同:建立胸痛中心网络,包括三级综合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实现患者的分级转诊和救治。
2.急救服务协同:建立急救中心和急救网络,提供胸痛患者的紧急救治和转运服务。
3.医疗资源共享:通过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
4.信息交流与共享: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实时交流与共享,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
2.3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优势1.提高救治效率:通过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胸痛患者可以快速得到救治,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避免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提高救治水平:通过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的风险。
三、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意义3.1 基层胸痛中心的定义基层胸痛中心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内设立的胸痛救治中心,提供胸痛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3.2 推动基层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1.缓解医疗资源压力:基层胸痛中心可以解决部分胸痛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对综合医院的过度依赖,缓解医疗资源压力。
2.提高早期诊断率:基层胸痛中心可以提供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的风险,提高早期诊断率。
3.提高患者满意度:基层胸痛中心更贴近患者居住地,提供方便快捷的就医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ICU智慧临床协同应用系统
ICU智慧临床协同应用系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慧医疗理念的兴起,ICU智慧临床协同应用系统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一系统通过整合多种医疗信息和智能技术,实现了ICU临床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协同化,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和帮助,有效改善了医疗质量与效率。
本文将就ICU智慧临床协同应用系统的特点、优势和未来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一、系统特点ICU智慧临床协同应用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特点包括:1. 多维数据整合:系统能够整合多种医疗信息数据,包括病历资料、检查报告、医嘱信息等,实现全面、立体的数据整合和管理。
2. 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内置了多种智能算法和模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等决策,提高医疗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协同工作平台:系统提供了多种协同工作功能,支持多人同时在线协作、实时通讯等功能,促进医疗团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4. 安全与隐私保护:系统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和权限管理机制,保障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符合医疗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二、系统优势ICU智慧临床协同应用系统相较于传统的医疗信息管理方式具有诸多优势:1. 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和处理大量医疗信息数据,帮助医护人员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2. 改善医疗质量:系统的智能决策功能和多维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升医疗质量。
3. 促进团队协作:系统提供了多种协同工作功能,支持医疗团队实时在线交流和协作,促进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工作。
4. 提升患者体验: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的治疗体验。
三、未来展望随着医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ICU智慧临床协同应用系统在未来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1. 智能化水平提升:系统将不断引入新的智能算法和技术,提升智能化辅助决策的水平,更好地满足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各种需求。
区域his实施方案
区域his实施方案区域HIS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
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管理信息化的核心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区域HIS是指在区域范围内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旨在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二、区域HIS实施的意义1.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区域HIS,患者的病历、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医疗信息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共享和传输,医生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高诊疗水平。
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区域HIS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利用,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3. 提高患者就诊体验通过区域HIS,患者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填写病历和检查,节约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患者就诊体验。
4. 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区域HIS作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区域HIS实施方案1. 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接口在区域HIS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接口,确保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可以实现互通互联。
这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协议,确保数据的安全、准确传输。
2. 构建统一的患者信息平台区域HIS需要建立统一的患者信息平台,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资料、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
通过这个平台,不同医疗机构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和查询,提高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一体化。
3. 配备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区域HIS涉及到大量的患者隐私信息和医疗数据,因此需要配备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包括数据加密、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等,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4. 开展培训和推广工作在区域HIS实施过程中,需要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推广工作,包括医生、护士、信息技术人员等。
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基础构件——PIX 服务
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基础构件——PIX 服务许文平 丁琳 ①北京方正众邦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区域协同医疗项目开发组,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北四环西路 52 号中芯大厦 16 层① ①关键词 区域协同医疗 交叉索引 索引匹配 索引注册 索引查询 摘 要 区域协同医疗是当前广为关注的话题,相应的信息平台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在不同环境下平台的适应性。
在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的基础性服务中,首先 要解决病人身份识别问题。
介绍了以 IHE 信息框架的 PIX 规范为指导,构建病人 标识交叉索引服务系统的要点。
1 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基本框架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医疗信息化的热点, 通过区域协同医疗解决看病 难看病贵的难题,为医疗改革探索一条新路成为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共识。
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就是要为区域协同医疗业务提供一个便于信息共享、 业务协同的信息化工具,连接医疗机构现有的信息系统,为区域医疗协同业务提 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964图 1 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基本框架示意图 依照区域协同医疗对信息化的需求, 协同医疗信息平台主要提供如下几项基 础服务系统。
1.1 医疗应用集成平台 提供多种适配器,把现有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方便、安全 地接入到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1.2 病人标识交叉索引(PIX)系统 维护病人在不同医疗的标识信息交叉索引,为 跨机构病人身份识别提供公共服务。
1.3 跨机构文档共享(XDS)系统 标准化的跨机构医疗文档共享解决方案,在不影 响医疗机构业务系统的前提下实现病人医疗文档共享。
1.4 双向转诊服务系统 对双向转诊过程及流转信息进行管理,促进业务流程规 范化和信息及时传递。
1.5 代理检验服务系统 为医疗机构间的代理检验提供支持。
1.6 预约检查服务系统 为跨机构的预约检查提供支持。
9652 病人标识交叉索引服务在医疗机构间访问某一病人的信息首先要解决病人身份识别问题。
如何为区域医疗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
如何为区域医疗搭建互联互通的平台作者:邱燕娜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2年第22期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问题依旧凸显的大背景下,电子病历和区域医疗是201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第五届中美医院信息化论坛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该论坛于5月23日至27日由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和美国HIMSS联合举办。
然而,如果没有能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的数据标准,电子病历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区域医疗也举步维艰。
那么,我国应该建立怎样的医疗数据标准,这个标准又怎么才能推广起来呢?信息标准先行作为我国西部诊疗水平最高的医院之一,位于四川成都的华西医院希望成为区域的疑难重症诊疗中心,通过区域协同机制和信息化手段,一方面提升区域医院的诊疗水平,将华西医院的常见多发病患者分流出去,一方面吸引更多疑难重症患者。
华西医院的这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国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北京市新的医院分级方案中,已经明确提出三级医院将被规划设置为区域医疗中心。
区域医疗关系到医疗信息在不同医院之间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同时,监管部门要想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管控,同样需要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然而,如果缺乏被广泛认可的医疗信息标准,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只能是一句空话。
医疗信息该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在我国医疗领域已经被讨论多时。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常务副主任、HL7中国委员会主席李包罗回顾,大约在15年前,我国医疗领域就开始在争论是否可以建立一个大而统一的系统来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
但是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医疗机构的差异很大,这一思路显然不可行。
还有人提出建立一个数据集,将最原始的数据元素抽取出来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李包罗分析说,因为医疗信息不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元素构成的,数据元素与语境相关,因而这也不能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业界将目光转向以文档为基础的标准HL7(Health Level Seven)。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平台概述61。
1总体目标61。
2总体内容71.3项目建设内容71。
3.1标准体系建设71。
3。
2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7 1。
3.3基于区域卫生平台的应用系统建设71。
3。
4市级医院信息系统接入82、总体架构83、总体设计要求93。
1系统设计原则93。
1。
1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原则93.1。
2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93。
1.3开放性与扩充性原则93。
1。
4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93.1。
5规范化和标准性原则93。
2系统性能要求103。
3系统安全要求103.4数据设计要求104、技术路线选择114。
1体系架构的选择114.2软件系统要求114。
3数据库的选择114。
4服务器的选择114。
5客户端的选择115、系统基本功能需求115。
1平台基础应用系统125.1。
1基础服务125。
1。
2个人身份识别服务125。
1。
3索引服务125。
1。
4以个人为中心的存储服务135。
1。
5数据交换服务135。
1。
6数据调阅服务135。
1。
7互联互通135。
2注册服务135.2。
1居民注册服务145。
2.2医疗卫生人员注册服务145。
2。
3医疗卫生机构注册服务14 5。
3存储服务155。
4医疗卫生信息共享155。
4。
1个人基本信息域155.4。
2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域155.4.3儿童保健域165.4。
4妇女保健域165。
4。
5疾病控制域165.4。
6疾病管理域175。
4.7医疗服务域175。
5全程健康档案服务175.5。
1索引服务185.5.2业务服务185.5。
3数据服务185.5。
4事务处理195。
6信息接口服务195.6.1通信总线服务195。
6。
2平台公共服务195。
7数据交换平台206、卫生信息资源中心206.1数据架构206。
1。
1基础信息库216.1.2专业信息库216.1。
3共享文档资源库216。
1。
4决策支持信息库216.1。
5对外服务信息库226。
2医疗信息226。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在当今社会,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医疗服务的碎片化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应运而生。
这一系统旨在整合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是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平台,它将区域内的各级医疗机构,包括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医院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这个平台,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实现患者信息的互联互通,包括病历、诊断报告、检验检查结果等。
这不仅避免了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重复检查,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也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依据。
在这个平台中,电子病历系统是核心组成部分。
以往,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往往需要携带厚厚的纸质病历,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丢失或损坏。
而电子病历系统则实现了病历的数字化存储和共享。
医生在接诊时,可以通过平台快速调阅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从而做出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时,电子病历系统还可以实现病历的实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远程医疗服务也是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患者往往难以获得优质的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患者可以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机构接受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服务。
专家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方式与患者和基层医生进行沟通,查看患者的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给出诊断意见和治疗建议。
这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也降低了患者的就医成本。
另外,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通过对平台数据的分析,卫生管理部门可以了解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分布和使用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调配。
例如,如果某个地区的医疗资源紧张,可以通过调配人员、设备等方式进行补充;如果某个医疗机构的患者过多,可以引导患者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从而缓解就医压力。
关于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总体设计的研究
fr p t ns o ptla d r g ltr g n isp o ie b sc s r ie ,me ia n g me t ain l o a e t,h s i n e uaoy a e ce r vd ai evc s i a dc lma a e n,rt a o
l o ai o e l r s r e , fe tv a ai e r to a d gr d d c o e a i e me c ls r ie r al c t fh a t e ou c s e f c i e d t ntg ai n, n a e o p r tv dia e v c swe e on h
b i . ep a f r n e e s p o t db s ewo k a d s c rt y tm. a e n au iid d t e tr u l Th l t m u d r h u p re a en t r n e u i s s t o t y e b s do n f aac ne e
决策 信 息 系 统 的 区域 医疗 卫 生 综 合性 信 息 化 服 务 平 台 ;大 连建设 了 以社 区卫 生服务 为主要 内容 、最 终涵 盖全 区公共 卫生事 业 的信 息化 平 台。通 过这个 数字化 信息 平 台,只要输 入健康 档案 患者 的姓名 ,
就 可 以迅速 准确地 查到这 位患者 的基本 健康 情况 ;
K e r s r g o a nf r tons r c l to ; scnewo k; e u iy s se ; y wo d : e i n l o mai e viep af r ba i t r s c rt y tm i m d t n e r to a ai t g a i n
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整体设计方案
概述
本文拟对我国当前开发的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进行整体设计,主要
包括区域协同医疗领域的功能、基本架构、系统框架、项目管理、系统运
营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
本文旨在使用最新的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医疗质量普惠、提升社会
满意度。
一、功能
1、全面覆盖
区域协同医疗共享平台采用多功能的技术,可以支持多语言的健康管
理及数据共享。
其中重要的功能包括:电子健康档案、跨域医疗服务、远
程诊断监护、医患社区、健康教育及服务、在线预约及门诊收费、智能医
疗机器人、多方医疗机构组织及服务管理、智能医疗智能分析、区域协同
抗疫等等。
2、安全性
针对医疗数据传输、存储等环节,平台采用基于e-HIPAA(电子医疗
保险账户管理规定)/HITRUST(健康信息信任联合认证)等安全标准确保
信息安全与私密性。
同时,结合国家信息安全机构及监管机构,对中央数
据交换平台及基层医疗机构构建起完善的安全闭环,保证各级机构数据安
全可靠。
3、数据标准。
构建区域协同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研究
【 键词 】 区 域协 同 医 疗信 息 系统 ; 据 集 成 ; 向服 务 ; 计 方案 关 数 面 设
[ 图分 类 号 】 T 3 9T 330 中 P 1 ;P 9 、 2
[ 献标 志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0 — 8 8 2 0 )5 0 5 — 3 0 3 8 6 (0 80 — 0 0 0
De i n o g o lCo p r tve He lh a e Sy t m sg fRe i na o e a i a t c r se
YANG n —qio.W U i.GAN n—c Ho g a Fe ‘ Re hu
f.h eo dAfi e opt , eea H si l f L , e ig10 9 , hn; 、 col f ngmet 1 eScn fl tdH si lG n rl opt A B in 0 0 1C ia 2 Sho o ae n & T ia a ao P j Ma E oo c, e igIstt o eh o g, eig10 8 , hn) cnmi B in tu f cnl y B in 0 0 C i s j ni e T o j 1 a
区域协同医疗介绍
社区 居民
对外接口
归档文 归档文
档
档索引
对内接口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 医生
外部调用
归档接口 对内调用
归档机制
归档文档
诊疗记录
归档
归档文档索引
就诊记录
用于内部信息管 理系统
用于共享
归档目的
信息集成,将非标准化的信息转换为标准化的信 息,用于共享。
医疗文档调阅流程
大连市中心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R
阅
标药器 本品械 配配配 送送送 服服服 务务务
HIS LIS RIS MIS PACS
医疗机构
双向转 换
统一通信接口
边界及范围
接口服务器
归档服务器
网
络
就诊者摘要
隔
信息
离
CDA头 CDA体
请求 调阅
前置机 认证代理
授权代理
上传 下载
诊疗摘要信息同步
CDA文件
数据中心 中心数据库
区域协同医疗系统
区域协同医疗的整体框架
建立区域协同医疗系统的必要条件
网络连通 医院有一定信息化基础 社区有信息化系统 医院信息主管部门配合 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愿景及展望
居民健康档案 电子病历 多系统协作
公安系统
谢谢大家 欢迎提问
市中心医院
代理检验流程
区域数据中心
互联网
2006年3月20日 张三 血常规 市中心医院临检科
检验设备
归档
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实际部署模式示意图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区域数据中心
医疗文档调阅 双向转诊
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解决方案
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云平台技术方案二〇一八年八月目录第1章产品概述 (4)第2章体系架构 (6)2.1传统的架构 (6)2.2区域一体化协同医疗云平台架构 (6)2.2.1业务架构 (8)2.2.2系统架构 (9)2.2.3功能架构 (10)第3章系统特色 (11)3.1“云计算”模式 (11)3.2双向服务 (12)3.3开放架构 (12)3.4以病人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工作流为驱动 (13)3.5标准化 (14)第4章功能简介 (16)4.1区域病人管理 (16)4.2电子病历管理 (16)4.2.1电子病历内容管理 (16)4.2.2电子病历共享 (17)4.2.3电子病历浏览器 (17)4.3远程会诊 (18)4.4院内会诊 (19)4.5远程咨询 (20)4.6远程查房 (20)4.7远程检查 (21)4.7.1远程影像诊断 (21)4.7.2远程心电诊断 (21)4.7.3远程病理诊断 (21)4.8远程监护 (21)4.9双向转诊 (22)4.10远程预约 (23)4.11远程教育 (23)4.12远程手术指导及手术示教 (24)4.13数字资源共享 (24)4.14视频会议系统 (24)4.15区域医疗资源及服务监管 (25)4.16计费管理 (26)4.16.1帐户管理 (26)4.16.2计费 (27)4.16.3计费统计 (27)4.17短信平台 (27)4.18医生社区和即时消息 (27)4.19个人预约服务 (28)4.20个人健康管理 (28)4.21基础服务 (29)4.21.1用户注册 (29)4.21.2数据字典管理 (29)4.21.3机构基础数据配置 (29)4.22效率管理 (30)4.22.1日程管理 (30)4.22.2事件管理 (30)4.22.3工作任务管理 (30)第5章产品价值 (31)5.1政府 (31)5.2医疗机构 (31)5.3公众 (31)第6章部署方案 (32)6.1中心部署 (32)6.2机构部署 (33)第7章产品介绍 (34)7.1移动工作站 (34)7.2固定会诊工作站 (35)7.3区域一体化医疗协同平台云中心 (36)7.4中心智能信息交换设备 (36)7.5本地智能信息交换设备 (37)7.6区域医疗软件 (38)第1章产品概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健康问题。
成都市医保两定管理协同平台登录
成都市医保两定管理协同平台登录简介成都市医保两定管理协同平台是为了解决医保金融结算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数据不统一,无法实现实时对账、监控、风险控制等问题而开发的一种管理平台。
该平台提供了统一的登录界面,方便用户登录医保两定管理系统,实现协同管理和数据统一。
功能特点•统一登录:平台提供了一个登录界面,用户只需在该页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登录医保两定管理系统。
•安全性:平台采用了严格的安全策略,包括密码加密、账号锁定、访问日志监控等。
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用户管理:平台实现了用户权限管理,可以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和管理,保证不同用户角色的功能权限不重复。
•数据同步:平台允许医保两定管理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同步,保持两个系统的数据统一和一致性。
•实时监控:平台提供实时监控功能,可以实时监控医保两定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登录流程1.打开成都市医保两定管理协同平台登录页面。
2.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3.点击登录按钮。
4.系统验证用户身份。
5.登录成功后,跳转到医保两定管理系统的主界面。
注意事项•用户名和密码区分大小写。
•如果连续5次输入错误密码,账号将被锁定一段时间。
•使用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联系系统管理员。
使用指南1.打开浏览器,输入成都市医保两定管理协同平台登录页面的网址。
2.在登录页面中输入您的用户名和密码。
3.点击登录按钮。
4.如果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正确,系统将验证您的身份并跳转到医保两定管理系统的主界面。
5.如果输入的用户名和密码错误,系统将提示错误信息,请确认输入是否正确。
常见问题1. 忘记了登录密码怎么办?如果您忘记了登录密码,请点击登录页面中的“忘记密码”按钮。
根据提示重新设置密码即可。
2. 登录界面显示“账号已锁定”的错误信息怎么办?如果您连续输入错误密码超过了系统设定的次数,您的账号将被锁定一段时间。
请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登录。
3. 登录页面无法打开或加载很慢怎么办?如果登录页面无法打开或加载很慢,请检查您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实用提供一种新型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包含了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EMPI管理装置、PIX 管理器装置、XDS文档库管理装置、ATNA节点认证装置、业务统计分析装置等八大装置,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中包含区域挂号协同、区域医技协同、双向转诊协同三个功能模块,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可以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检验、预约检查和双向转诊业务。
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对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机构、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卫生人员等资源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
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对区域内医疗活动角色、医疗事件名称、医疗文档名称等医疗专业术语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
EMPI管理装置对居民的人口学和社会学信息进行注册并为该居民生成区域内唯一主索引(EMPI)。
PIX管理器装置对居民在每个机构域(系统域)的主索引进行注册并与居民的EMPI进行关联和统一管理。
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对居民在区域内的医疗摘要文档、医疗影像资料、检验/检查报告、健康档案信息按照标准化的CDA格式进行存储并提供调阅服务。
ATNA节点认证装置保证了患者的信息的私密性、安全性、数据完整性以及用户行为的可记录/可追踪性。
业务统计分析装置包含预约挂号统计分析、医技协同统计分析、双向转诊统计分析三个模块,统计在规定的统计(月、季、年)内,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医疗协同业务情况。
一种区域医疗协同平台技术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
背景技术当下,“看病贵”、“看病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平等”等诸多医疗问题严重阻碍了医改的进程和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各医疗机构独自建设自身的信息系统形成了区域内各式各样的“医疗信息孤岛”。
“重复检验、检查”、“看病排长队”、“医疗信息不能共享”等问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经济负担和身体伤害,同时给医生准确诊断和疾病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在迅速的发展,为现代医疗服务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供更便捷、更惠民、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以现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整合区域医疗资源为理念,以支撑协同医疗服务为目的,建设新型的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实现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和二、三级医院之间的“预约挂号协同”、“预约检验协同”、“预约检查协同”、“双向转诊协同”等业务。
整合和优化区域内医疗资源,消除异构的“信息孤岛”,达到医疗信息共享。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号难求”、“重复检验/检查”、“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方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院的专家号,同时达到了“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的。
横向整合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硬件资源件;纵向深入了预约挂号、医技协同、双向转诊等协同业务。
有利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医疗管理水平和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提供一种新型的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包含了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EMPI管理装置、PIX 管理器装置、XDS文档库管理装置、ATNA节点认证装置、业务统计分析装置等八大装置。
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中包含区域挂号协同、区域医技协同、双向转诊协同三个功能模块,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可以进行预约挂号、预约检验、预约检查和双向转诊业务。
居民在社区卫生机构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成功预约后,前往预约医院接受检查或诊治;对于双向转诊的病人在病情得到控制后需要社区卫生机构进行接诊并继续为其开展康复、健康教育等医疗保健活动。
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对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机构、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卫生人员等资源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
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对区域内医疗活动角色、医疗事件名称、医疗文档名称等医疗专业术语进行统一注册和管理。
EMPI管理装置对居民的人口学和社会学信息进行注册并为该居民生成区域内唯一主索引(EMPI),同时当居民信息发生改变的时候实现对居民的信息和EMPI保持同步更新。
PIX管理器装置对居民区域内唯一主索引、居民在每个机构域(系统域)主索引进行注册、关联和统一管理。
通过对居民信息进行注册为居民生成区域内唯一主索引;同时将居民所在的机构域ID、系统域ID、居民在业务系统内的主索引注册到PIX中并与居民主索引进行关联。
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对居民在区域内的医疗摘要文档、医疗影像资料、检验/检查报告、健康档案信息按照标准化的CDA格式进行统一存储,并在居民发生协同医疗活动的时候,提供文档查看与调阅服务供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查看。
ATNA节点认证装置保证了患者的信息的私密性、安全性、数据完整性以及用户行为的可记录/可追踪性。
业务统计分析装置包含预约挂号统计分析、医技协同统计分析、双向转诊统计分析三个模块,统计在规定的统计(月、季、年)内,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医疗协同业务情况。
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系统功能架构图;图2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预约挂号业务流程图;图3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预约检验业务流程图;图4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预约检查业务流程图;图5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预约双向转诊业务流程图;图6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PIX业务流程图;图7为本实用提供的一种新型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中区域XDS业务流程图。
其中,1-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2-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3-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4-EMPI管理装置;5-PIX管理装置;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7-ATNA节点认证装置;8-业务统计分析装置;11-区域挂号协同;12-区域医技协同;13-双向转诊协同;21-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注册与管理;22-医疗机构科室信息注册与管理;23-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注册与管理;24-医院检验/检查项目信息注册与管理;25-卫生行政机构信息注册与管理;26-医疗器械设备信息注册与管理;31-医疗人员角色术语注册与管理;32-医疗事件角色术语注册与管理;33-医疗文档名称注册与管理;41-居民信息注册;42-居民EMPI管理;51-居民机构域/系统域主索引注册与管理;52-居民域ID与EMPI关联管理;61-CDA文档生成与管理;62-CDA文档调阅服务;71-系统授权与身份验证;72-用户行为记录与管理;81-预约挂号统计分析;82-医技协同统计分析;83-双向转诊统计分析;具体实施方式: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包含1-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2-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3-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4-EMPI管理装置;5-PIX管理装置;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7-ATNA节点认证装置;8-业务统计分析装置等八大装置。
首先区域医疗协同平台通过2-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3-医疗术语注册与管理装置集中采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术语,达到医疗资源、医疗行为区域内统一标识和规范管理;其次居民在某个POS业务系统中首次发生协同业务的时候,可以通过4-EMPI管理装置将居民注册到协同平台上来,同时4-EMPI管理装置为该居民生成区域内的唯一标识,然后再通过5-PIX管理装置将该居民的机构域、系统域信息注册到协同平台上并与该居民的EMPI进行关联。
并通过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将该居民的就诊记录、检验/检查信息或者健康档案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上传到区域医疗协同平台数据中心并与该居民的EMPI进行关联。
接下来当居民再次前往某医疗机构就诊时,POS业务系统医生可以通过6-XDS文档库管理装置实时调取该居民的历次就诊记录、检验/检查信息或者健康档案信息,以便于更加详细地了解病人的既往病情。
在上述上传和调阅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信息的时候,区域医疗协同平台通过7-ATNA节点认证装置来控制POS系统的数据访问授权和身份验证并记录访问记录。
最后卫生局的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8-业务统计分析装置统计在规定的统计(月、季、年)内,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医疗协同业务情况。
1.1-区域医疗协同服务装置中包含11-区域挂号协同;12-区域医技协同;双向转诊协同三个功能模块。
11-区域挂号协同:居民前往离家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医生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普通号/专家号,预约成功后,相应的预约信息直接通过卫生专网发送到预约医院的协同前置机,居民只要带着预约证明按照预约日期前往相应的预约医院直接取号就诊即可。
12-区域医技协同:居民前往离家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由于社区缺少相应的高端检验/检查设备,社区医生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该居民预约二、三级医院的检验/检查设备,预约成功后,相应的预约信息直接通过卫生专网发送到预约医院的协同前置机,接下来居民带着预约证明按照预约日期前往相应的预约医院接受检验/检查,检验/检查结束后,检验/检查结果通过卫生专网发送到社区的协同前置机,居民返回原先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科医生通过调取居民在二、三级医院的检验/检查结果,作出明确诊断并为该居民进行治疗。
13-双向转诊协同:居民前往离家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社区医生发现该居民病情较重或者难以明确诊断,社区医生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该居民进行上转,转到相应的二、三级医院,居民带着转诊证明前往相应的预约医院接受专家的诊治,在明确诊断并且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二、三级医院专家为该居民进行下转,转至原先的或者离家较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康复治疗和健康教育,同时该居民在二、三级医院的治疗经过需要通过卫生专网发送到社区的协同前置机。
2. 2-区域医疗资源注册与管理装置中包含21-医疗卫生机构信息注册与管理;22-医疗机构科室信息注册与管理;23-医疗卫生人员信息注册与管理;24-医院检验/检查项目信息注册与管理;25-卫生行政机构信息注册与管理;26-医疗器械设备信息注册与管理六个子模块。
区域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机构按照一定的要求收集本机构的机构信息、人员信息、科室信息、检验/检查项目信息、医疗器械和设备信息等等上报到卫生局的医政处,由卫生局医政处通过协同平台资源注册机将这些信息统一注册到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上。
同时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为这些医疗资源赋予区域内唯一的标识符,每个原子资源都可以看做区域内独一无二的医疗资源。
各医疗卫生机构利用本机构的主业务系统(一般为HIS),通过区域医疗协同平台将本机构提交的医疗资源与区域医疗协同平台上的资源进行一一对照,形成区域内以平台为枢纽中心,以主业务系统为站点的网络化运营和管理。
3. 3-医疗术语管理装置包含31-医疗人员角色术语注册与管理;32-医疗事件角色术语注册与管理;33-医疗文档名称注册与管理三个子模块。